讓林語堂教你喝閩式工夫茶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讓林語堂教你喝閩式工夫茶

48年前的今天,中國現(xiàn)代作家林語堂逝世。

出生于茶葉之鄉(xiāng)福建的林語堂,一生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更被茶人稱為“茶博士”。

林語堂(1895—1976年)

福建龍溪(今漳州市)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

曾創(chuàng)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代表作有《京華煙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等,曾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林語堂和妻子一起喝茶

兩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以寫作和翻譯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文化,林語堂自況“西洋人的頭腦,中國人的心靈”。

這位文學巨匠雖已遠去,但他的精神與作品依然在我們心中熠熠生輝。而在他豐富的生命中,茶無疑是那最清新、最醇厚的一筆。

茶博士的“茶名言”

“只要有一把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

圖:晏楠

作為“茶博士”,林語堂有許多經典流傳的名句,這是他對于茶最深切的體悟。

從中也足以窺視到,在林語堂眼中,茶在中國人心里舉重若輕的地位?!芭踔话巡鑹?,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p>

圖:蘇州本色美術館

林語堂愛茶,更喜親自烹茶,他曾在《茶和交友》一文中提到:

“真正鑒賞家常以親自烹茶為一種殊樂。中國的烹茶飲茶方法不像日本那么過分嚴肅和講規(guī)則,而仍屬一種富有樂趣而又高尚重要的事情。實在說起來,烹茶之樂和飲茶之樂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齒咬開瓜子殼之樂和吃瓜子肉之樂實各居其半?!?/p>

親自動手烹茶,細啜品味茶香,想來林語堂先生也深悟茶道之樂。

圖:晏楠

深受“閩式工夫茶”熏陶

作為閩南漳州人,林語堂深受閩式工夫茶陶冶,從茶葉的貯藏到烹茶手法、品茶之道,他對于生活細節(jié)觀察入微。

▲ 漳州平和縣林語堂故居

描寫閩式工夫茶的烹茶準備時,他由炭火寫至茶壺,畫面感十足:

“茶爐大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鄭重地扇著爐火,注視著水壺中的熱氣。他用一個茶盤,很整齊地裝著一個小泥茶壺和四個比咖啡杯小一些的茶杯。再將貯茶葉的錫罐安放在茶盤的旁邊……”

圖:晏楠

林語堂更細致地將烹茶時的“初滾”“二滾”“三滾”一一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

“他時時顧著爐火,等到水壺中漸發(fā)沸聲后,他就立在爐前不再離開,更加用力地扇火,還不時要揭開壺蓋望一望。那時壺底已有小泡,名為‘魚眼’或‘蟹沫’,這就是‘初滾’。

“他重新蓋上壺蓋,再扇上幾遍,壺中的沸聲漸大,水面也漸起泡,這名為‘二滾’。這時已有熱氣從壺口噴出來,主人也就格外地注意。到將屆‘三滾’,壺水已經沸透之時,他就提起水壺,將小泥壺里外一澆,趕緊將茶葉加入泥壺,泡出茶來?!?/p>

圖:晏楠

短短幾行,將閩式工夫茶的全套泡茶工夫刻畫于字里行間,既精致生動又活靈活現(xiàn)。

圖:晏楠

林語堂的“茶友圈”

千年來,中國人對于茶的熱愛已經深入骨髓。

即使在動蕩的民國時期,飲茶之風于文人之中也頗為盛行。林語堂先生好喝茶,也有許多的“知己茶友”。

▲ 林語堂在廈門鼓浪嶼的故居

魯迅先生就是林語堂的“茶友圈”中的一位。

兩人性格雖異,對茶的喜愛卻是如出一轍。

魯迅是出名的愛茶人士,花多少錢買什么茶,都在日記中如數記載。他還在短篇散文《喝茶》中專門提及他的飲茶之道: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但這是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的,當我正寫著《吃教》的中途,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

中國現(xiàn)代作家、詩人郁達夫也是林語堂的“知己茶友”。

據說,郁達夫居住杭州之時,林語堂曾經與郁達夫夫妻等朋友泛舟山水間,飲茶談天,因太過盡興,而差點翻船落水。

郁達夫曾在《故鄉(xiāng)的秋》有過關于其品茶的描述:

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在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受到十分的秋意。

▲郁達夫與魯迅品茶畫像

好茶酬知己,林語堂的“茶友圈”中如他一般愛茶之人可謂比比皆是。

林氏十條茶經

林語堂早年海外求學,更將中國文化與茶文化分享于國外的朋友。

▲林語堂和外國友人一同品茶

林語堂對于茶道頗有研究,他以自身經驗列出“十條茶經”:

1

茶葉整治

第一,茶葉嬌嫩,茶易敗壞,所以整治時須十分清潔,須遠離酒燈香類等一切有強味的事物,和身帶這類氣息的人;

2

茶葉貯藏

第二,茶葉須貯藏于冷燥之處,在潮濕的季節(jié)中,備用的茶葉須貯于小錫罐中,其余則另貯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時不可開啟;

3

擇水烹茶

第三,烹茶的藝術一半在于擇水,山泉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來自堤堰,因為本屬山泉,所以很可用得;

4

以茶會友

第四,客不可多,且須文雅之人,方能鑒賞杯壺之美;

圖:晏楠

5

品茶觀湯

第五,茶的正色是清中帶微黃,過濃的紅茶即不能不另加牛奶、檸檬、薄荷或他物以調和其苦味;

6

細啜回味

第六,好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飲茶半分鐘后,當其化學成分和津液發(fā)生作用時,即能覺出;

圖:晏楠

7

現(xiàn)泡現(xiàn)飲

第七,茶須現(xiàn)泡現(xiàn)飲,泡在壺中稍稍過候,即會失味;

8

沸水泡茶

第八,泡茶必須用剛沸之水;

圖:晏楠

9

原茶滋味

第九,一切可以混雜真味的香料,須一概摒除,至多只可略加些桂皮或玳玳花,以合有些愛好者的口味而已;

10

最佳風味

第十,茶味最上者,應如嬰孩身上一般帶著‘奶花香’?!?/p>

林語堂先生的十條茶經,不僅可見他對茶的深切感悟,也可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

無論是茶飲的選擇與泡茶的功夫,或是茶道禮儀與研究,林語堂先生都有著個人獨到的見解。

林語堂先生于寫作和喝茶中都突顯出細膩而敏銳的觀察體味,正是品茶之人所追求的。

捧一把茶壺,飲一盞好茶,讓我們在細飲慢啜中感受林語堂對故鄉(xiāng)茶香的難舍難忘。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