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入《中國茶經》的七舍大樹茶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寫入《中國茶經》的七舍大樹茶

作為黔西南的最高峰,位于興義西部的白龍山,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山的西南方向,有一條深陷的山溝,名為紙廠溝,因自古以來,居住在溝里的山民,利用當地豐富的刺竹資源,生產草紙。計劃經濟時代,紙廠曾經是國有企業(yè),擔負過上級分配的紙張生產任務。如今,草紙生產已經停止,但紙廠溝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白龍山 邢貴龍 攝

就是在這條兩三百米長的山溝里,生長著一百五十多株野生古茶樹。《中國茶經》和《中國古茶樹》兩部專著,收錄的“七舍大樹茶”,就來自這條山溝里。

最近幾年,我連續(xù)三次來到紙廠溝造訪。每次我都會身不由已地走到那株頗具王者風范的古茶樹下,認真地查看它的長勢。其實,早在二十年前,我就曾經拜謁過它。也許是這中間的間隔,于它來說,過于短暫,因此每次看上去,它都還是那個樣子,似乎什么變化都沒有。

其實,世間萬物,時刻都在變化,包括紙廠溝的這些古茶樹。別的不說,僅是每年生長出來的茶青,之前除了少量被村民們加工自食外,多數自生自滅、無足輕重,如今卻變成了價格昂貴、眾多茶商瘋搶的稀缺之物。許多人也許不知道,用這些野生古茶樹的茶青制作的古樹茶,市場上動輒兩三千元一斤,甚至更高。


古茶樹王

這株古茶樹王,生長在山溝南坡的地坎上、村民李貞友家房子后面。樹干出土以后,就分成了十二枝,近距離乍一看去,仿佛一片茂密的樹林。那天,我特意帶了卷尺,對十二根樹枝的根部,逐一進行了丈量,周長最大的一枝,為81厘米,最小的一枝,為24厘米,平均達到58厘米。也就是說,如果折算成直徑(俗稱地徑),最粗的一枝接近26厘米,最小的一支也有7厘米多,平均達到18厘米多。人們都知道,古茶樹的生長十分緩慢,如此巨大的身軀,不知道經歷了多么漫長歲月歲月的洗禮!

紙廠溝所有的古茶樹,和普安縣哈馬村的一樣,也是四球古茶品種,同屬茶籽化石的后裔,都進行了掛牌保護。古茶樹王的根部,還砌了一堵半圓形的圍墻,意圖非常明顯。遺憾的是,圍墻和樹干之間,留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填充泥土??赡苁潜O(jiān)管不到位的原因,干活的人圖省事,沒有在里面填充足夠的泥土,卻將地埂挖了一些,導致原本埋在土里的幾枝樹根,被斬斷并裸露了出來。

那天,我在采訪拍照的過程中,遇到兩位來自四川的游客,也來參觀古茶樹。他們看了古茶樹王的現狀,也很惋惜和憂慮,不禁感慨道:“如此保護措施,不如沒有?!?

土地到戶時,村民們雖然都是國有紙廠的員工,但由于生產經營逐漸陷入困境,市場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得不關門歇業(yè)。他們也按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對他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山林等生產資料,進行了分配。那些古茶樹,生長在哪家的土地和山林里,就順理成章地歸哪家所有。據了解,多數人家都或多或少地擁有幾株。

古茶樹王歸宿王本國家,王本國去世多年了,他的兒子王勇說,隨著人們越來越看好古樹茶,過去不值錢的茶青,慢慢變得十分搶手,還有許多人前來引種,茶籽和茶苗,也有人出高價收購。他家共有六株古茶樹,他父親在世時,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栽了五六十株實生苗,如今已經可以采摘。最近幾年,每年銷售茶青,都能收入一萬多元。那天王勇說,他家剛剛摘了一次,賣了六千多元。我看到,專門用來采摘茶青的樓梯,還高高地搭在古茶樹王的枝葉之間。

看了一圈古茶樹,我們和那兩個四川游客一起,坐在李貞友家院子里聊天。李貞友連忙叫兒子李強軍拿來一次性紙杯,給我們泡茶。

回過頭去,即可看到古茶樹王前面,有一棵非常蒼老的桃樹,在一定程度上,遮擋了古茶樹王的陽光,對其生長多少有些影響。當我和兩個四川游客,提出這個看法時,李貞友說:“這個情況,我們也知道,但王家不來找我們講,我們也沒想過要將桃樹砍掉?!蓖跤码m然也在場,但卻沒有說話。村民們之間,關系非常微妙,許多事情,不像局外人認為的那樣簡單。

一同采訪的同事邢貴龍,反復叮囑二十出頭的王勇,叫他在古茶樹王根部,多填充一些泥土,想辦法將周圍的雜木砍掉,將古茶樹王保護好。王勇連連點頭,然后遠遠地指著已經背到地里的空心磚說:“好的好的,我準備先砌外邊這個堡坎?!?

李貞友家也有十多株古茶樹,大多是地徑二三十厘米左右的,都不算小。房子側邊那株,樹上的茶青還沒有采摘,正是肥嫩的時候。問起原因,李貞友說,那是預定給一位茶廠老板了的,要過兩天才來采摘。說到價格,他說已經從每斤一二百塊,漲到四五百塊,人家不嫌貴,從來不講價,可惜就是產不出來。

李貞友和老伴閑不住,十多年來,他們在售賣古茶樹茶籽和枝條的同時,也用茶籽育苗出售。沒有賣出去的,就栽在房子旁邊的菜園里,已經成林,大大小小一百多株。這些新栽的茶樹,也已經投產,雖然價格沒有古茶樹的高,但和普通茶園相比,又要高得多。和王勇家一樣,他家的茶青,每年也要收入上萬元。

我不禁有些納悶:“既然茶青這么值錢,茶苗栽下去后,三四年即可開采,你們?yōu)楹尾淮竺娣e栽培呢?”李貞友和老伴戴仲秀、兒子李強軍,都搖著頭苦笑。李強軍最后嘆息道:“我們也想多栽啊,但你看這個環(huán)境,典型的夾皮溝,沒有地方可栽呀!”

李強軍解釋:“要是有地方栽的話,我們就不會出門打工了?!痹捳Z間透露著一種欣慰和無奈,欣慰的是,古茶樹給他們帶來了增收的機會,無奈的是,環(huán)境的制約,使他們無法施展手腳。

舉目四望,寬不足百米的山溝,兩邊都是陡坡,被雜草灌木覆蓋著,沒有一塊像樣的土地。不過,李強軍還是在有限的坡地里栽了五六百株。

年過七旬、住在李貞友家對面的許德貞,是一位幽默風趣的老婆婆。丈夫去世后,她一個人留守在紙廠溝,兒女們雖然都住在興義,但她卻不習慣城里的生活。她見我們和李貞友等人談興正濃,便也湊了過來。她探頭看了看我們的茶杯,發(fā)現里面泡的是毛尖,便批評李貞友:“怎么不泡古樹茶給客人喝?”

李貞友連忙解釋:“我家今年沒有炒制。這個毛尖茶,還是前幾天來收茶青的胡老板送的?!痹S德貞便拉下臉來,罵李貞友“太吝嗇,幾匹樹葉子,當真那么管錢么?”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你家沒炒,我倒炒了一些,既然客人們遠道而來,就應該嘗嘗古樹茶的味道?!闭f著便返回家去,裝了約一兩多過來。但我們說,這個毛尖也不錯,古樹茶就不用泡了。許德貞說:“不泡也行。但你們帶回去嘗嘗,不要嫌少?!?

說到茶青銷售情況,許德貞說:“我家有五株古茶樹,已經賣得五六千元了。這幾年,來搶茶青的老板很多,價格年年在漲。但管它漲不漲,都要自己炒一點喝??!遇到親戚朋友來玩,也才有招待人家的。我可不像李貞友,守著這么好的古樹茶,卻要用別處的茶葉招待客人,丟臉得很!”雖是和我說話,卻不忘繼續(xù)揶抑她的鄰居。

李貞友笑著說:“錢哪個不愛?茶葉嘛,喝哪個都是喝。能把它變成錢,揣在身上,心里才踏實!”

許德貞仍然不依不饒:“都說要舍才得,你不舍怎么會得呢!”

兩位老人告訴我們,他們都曾經是紙廠的工人,后來工廠倒閉,才成了只有幾分土地、根本無法養(yǎng)活自己的農民。說到古茶樹,他們都說,過去山上很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家開荒種菜、修房蓋屋,砍得太多了?,F在想來,覺得可惜,有些冤枉,早知這么值錢,就不應該亂砍濫伐。許德貞感嘆:“可惜許多事情,就像那句俗話所說,識得秤來,姜已經賣完了!”

“話也不能這么說,”李貞友接過話茬,反駁道:“你家我家的茶青,每年不是都要賣幾千上萬元嗎?哪能說姜已經賣完了?如果滿山遍野都是古茶樹,哪個又舍得出五六百塊錢一斤收購?大家新近栽下去的幾千株,已經開始見效,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一位四川游客連忙出面打圓場:“我看這個老人說的有道理,隨著你們栽培的那些茶苗慢慢進入采摘期,往后的收益,肯定會越來越好!”(文/圖 陶昌武)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