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四季養(yǎng)生茶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白毫銀針-四季養(yǎng)生茶

白毫銀針由大白茶的肥大芽頭制成。芽頭滿披白毫,色白如銀,形狀如針;內質香氣清鮮毫香濃顯.滋味和爽鮮甜。湯色晶亮呈淺杏苗色.泡入杯中,茶芽慢慢沉入杯底,舒展挺立,如錚錚銀針,又如尖尖竹筍,蔚為奇現(xiàn)。毫香清鮮,滋味甘醇,是茶之上品。白毫銀針明目去火,可治大火癥。白毫銀針因對茶樹品種和加工技術要求高,年產(chǎn)量很低。因此它是白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一年四季,自然界呈周期性變化,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季節(jié)更替,自然環(huán)境、氣溫和人體生理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為了更好的養(yǎng)生保健,保證身心健康,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選擇適宜的茶及以茶養(yǎng)生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收集了春夏秋冬四季各自的養(yǎng)生秘方,奉獻給讀者。


春季飲茶養(yǎng)生驗方

春為一歲之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喜慶吉祥之瑞氣盈門,家家時常有酒席便宴,若能酌情選服氣味芬芳的花茶以振奮精神,散發(fā)體內郁積之寒氣,促進人體陽氣之生發(fā);或選用紅茶以解酒宴之油膩,幫助消化。

清熱健胃三仙茶

功效:清胃生津,解胃熱煩渴,消食健胃,適用于酒宴之后,過食油膩,胃熱食滯等。

處方:焦三仙(指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4.5克,枳殼(炒焦)4.5克,廣陳皮3克,酒黃連2.5克,細生地9克,甘菊9克,鮮蘆根2克(切碎),竹葉2.5克。

用法:煎水當茶飲。

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橘紅三仙茶

功效:散寒理氣,消食寬中,適用于食積、傷酒、風寒咳嗽等。

處方:焦三仙各18克,橘紅二片。

用法:煎水當茶飲。

來源:同上方。

甘蔗紅茶

功效:清熱生津,醒酒和胃。治療氣候干燥,咽干口渴,喉癢咳嗽,過食肥膩食品等,為春季理想的保健飲料。

處方:甘蔗500克,紅茶5克。

用法:將甘蔗削去皮,切碎,和紅茶共煎,當茶飲。

來源:開封地區(qū)民間單驗方。

菊花綠茶飲

功效: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寧神明目,適用于春季忽冷忽熱,氣候干燥,肝火頭痛目赤,醉酒不適。

處方:開封菊花12克,綠茶5克,白糖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飲,每天1劑。

來源:北京地區(qū)民間單驗方。

夏季飲茶養(yǎng)生驗方

夏季為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花草樹木茂盛,禾苗茁壯成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氣候炎熱,熱浪襲人,暑熱異常,煩渴倦怠。因此,人們把避暑納涼視為快事,為了更好的養(yǎng)生保健,防暑降溫,宜選服綠茶等茶劑飲料。

清熱化溫代茶飲

功效:清熱化濕,調和脾胃,清利頭目。適用于暑熱傷脾,頭昏乏力,口膩納呆,口干煩渴。

處方:鮮蘆根二枝(切碎),竹茹4.5克,焦山楂9克,炒谷芽9克,橘紅2.4克,霜桑葉6克。

用法:煎水代茶飲。

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解暑茶

功效: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預防暑熱,治療中暑。

處方:青蒿150克,生石膏120克,薄荷葉150克,甘草30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混合均勻,共制成10包。

用法:每次用1/3包,開水沖泡飲服,每天3次。

來源:《中藥制劑技術》。

清涼茶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防暑降溫,治療暑熱不適,四時感冒,發(fā)熱積滯。

處方:本品為中成藥,有中藥廠生產(chǎn),比較著名的王老吉清涼茶也屬此類。本品由青蒿、蓮葉、滑石、蘆根、甘草等藥物制成茶劑,每包裝50克。

用法:依包裝說明即可。

檸檬茶

功效:防暑生津,和胃止瀉,治療食滯呃逆,急性胃腸炎,腹瀉嘔吐,亦可作為夏季消暑保健飲料。

處方:檸檬1個。

用法:將檸檬煮熟去皮,曬干,放入瓷缸中,加適量食鹽腌制。每次1個檸檬,加一碗開水沖泡,加蓋泡15分鐘,代茶飲用。

來源:《飲食療法》。

秋季飲茶養(yǎng)生驗方

金秋季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愉心情和涼爽適宜的氣候,對人們的身心非常適宜。若能根據(jù)自己體質、愛好選擇綠茶、紅茶、紅茶菌等茶劑,以養(yǎng)生保健、陶冶性情、賞心悅意、延年益壽。

生津代茶飲

功效:生津育陰,清熱潤燥,治療口干咽燥,煩渴干咳的秋燥癥;亦治溫病熱盛,灼傷肺胃陰津,口中燥渴,咳唾白沫,粘滯不爽者。

處方:青果5個(搗碎),石斛6克,甘菊6克,荸薺5個(去皮),麥冬9克,鮮蘆根2支(切碎),桑葉9克,竹茹6克,鮮藕10片,黃梨2個(去皮)。

用法:煎湯代茶服。

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桑杏茶

功效:輕宣燥熱,潤肺止咳。治療秋天干燥氣候所引起的干咳無痰,頭痛發(fā)熱的秋燥癥。

處方: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母、豆豉各9克,山梔6克,梨皮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飲。

來源:《溫病條辨》。

蘿卜茶

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加少量食鹽,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再將茶葉用于沖泡5分鐘后倒入蘿卜汁內服用,每天2次不拘時限,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之功,適用于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

白蘿卜營養(yǎng)豐富,含鈣且有藥用價值,可清熱化痰,配茶飲用能清肺熱、化痰濕,少加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

銀耳茶

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凈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之功,適用于陰虛咳嗽。銀耳是食藥兩用滋補佳品,內含蛋白質約10%、碳水化合物65%、無機鹽4%;還含有維生素E以及磷、鐵、鈣、鎂、鉀、鈉等。藥用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之效。

銀耳配冰糖可助滋養(yǎng)潤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葉取其消痰火于利濕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桔紅茶

桔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后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癥。此茶以桔紅宣中理氣,消痰止咳。茶葉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制,對咳嗽痰多、粘而難以咯出者療效較好。

以上三方,來自民間驗方。

冬季養(yǎng)生粥代茶

嚴寒的冬季,冰天雪地,天氣寒冷,為此,人們喜歡服溫熱飲食,比如溫補陽氣,散寒和胃的紅茶等飲料,工間、飯后、酒宴之中及朋友相聚之際飲之,別有一番樂趣,而且也有利于身體健康。

冬至之后,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此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無論是食療或是藥力都易于發(fā)揮效能。說起進補可有兩類,一類為食補,一類為藥補,但"藥補不如食補"。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熱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們、放學歸來的孩子們以及在家休養(yǎng)的老人們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它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除了煮大米粥外,還可以煮成:

山藥粥:山藥(去皮)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適量。將山藥切成小塊用油炒過加入蜂蜜,將大米熬成粥,加入炒過的山藥再煮開,即可食用。山藥為滋補腎、脾之佳品。

栗子粥:栗子(去皮)50克,大米50克,鹽少許。將生栗子用高壓鍋(少放水)煮熟,去皮,搗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鹽調味。栗子可補腎,對因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或疼痛有食療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鹽適量。先將芝麻炒出香味,將大米洗凈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可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腎、強筋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個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鹽少許。將大米洗凈煮粥,快熟時加入杏仁繼續(xù)煮至熟,加少許白糖或食鹽。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潤燥。

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凈搗碎;枸杞15克,洗凈;大米50克,洗凈,加適量水同煮成粥。為神經(jīng)衰弱、小便余瀝不凈的食療佳品。

梨粥:鴨梨3個,洗凈去皮、去核、切塊。加適量水煮半小時,將大米50克洗凈,煮成濃粥。快熟時加入梨汁及梨塊,同煮至熟。有潤肺清心、祛痰降火之功,對小兒肺熱咳嗽有食療作用。

牛肚大米粥:牛肚200克,大米50克,食鹽少許。將牛肚用鹽搓洗干凈,切丁,與洗凈大米加水同煮成爛粥,加少許鹽調味食用。為小兒病后體虛、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的食療佳品。

【茶余回甘】

白毫銀針沖泡后的美妙景象,讓人嘆而觀止。"滿盞浮茶乳",亭亭玉立。要制得這樣的好茶,不是隨便為之的。它要求用大葉茶的芽頭,采摘時機不可早也不可晚,保證芽頭的白毫生長茁壯而又未及過老。這樣的材質,才能做出酷似銀針的茶葉,在水中芊芊懸浮,引人入勝。

我們養(yǎng)生,也要注重時令,春夏秋冬,巧做安排,才能符合自然規(guī)律,達到最好的效果。上面列出了很多不同時節(jié)的調理茶品及飲食,供大家參考。愿大家心愉體健,益壽延年,伴著白茶的悠悠神韻,得享一品不老佳人生。

來源:茶葉行情,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