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山”——景邁山申遺成功一周年系列報道(下)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一年之“山”——景邁山申遺成功一周年系列報道(下)

“給你們留下牛馬,怕遭災禍死光;留下金子銀子,也會吃光用光。就給你們留下這片古茶園和這些茶樹吧,讓子孫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你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它,一代傳給一代,決不能讓它遺失。”這是世代生活在景邁山上的布朗族群眾一直堅守的祖先遺訓,也是景邁山上各族茶農共同信仰的人生哲學。

申遺成功一年,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名片帶來的“綠色效應”已充分彰顯。走進景邁山,如同獲取了一把綠色發(fā)展的“金鑰匙”,打開的是一部厚重生動的“山字經”,詮釋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建設理念。

山之本:人不負山,山不負人

人間忽晚,山河已秋。但綠色與生機,仍是景邁山的代名詞。

幾場秋雨過后,高大的喬木下面,一棵棵長滿苔蘚的古茶樹陸續(xù)發(fā)出嫩綠的新芽,景邁山迎來了一年中的又一個采摘期。

趁著天氣晴好,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zhèn)景邁村的村民月怕仙和姐妹們一大早便背起茶簍、騎上摩托車、哼著傣調,有說有笑地到大平掌古茶林開始今年的秋茶采摘。

“申遺成功后,越來越多的游客和茶商來到了景邁山,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但是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不繼續(xù)像祖祖輩輩那樣愛護景邁山,今天的幸福生活也總有失去的一天?!痹屡孪筛嬖V記者,一年來,雖然茶葉的銷路進一步打開,但生活在景邁山上的茶農依舊遵循著“只追春秋,不問冬夏”的古茶采摘規(guī)定,讓古茶樹在源源不斷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在冬夏兩季得以修復滋養(yǎng)。

獨具魅力的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有自然之功,更得益于世世代代的傳承和久久為功的保護。從相對原生態(tài)到按照世界遺產理念加以保護和延續(xù)發(fā)展,當?shù)卣⑵髽I(yè)和群眾共同參與其中,精心守護這份舉世無雙的文化遺產。

在景邁山,我們處處可以看到保護的措施,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記在心中、落在行動。著眼景邁山發(fā)展新要求,恪守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義務,全面實施《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制定出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管護技術規(guī)范》,嚴格執(zhí)行《景邁山建設活動導則》。同時,通過“公司+合作社+茶農”的合作模式,以專業(yè)的古茶林養(yǎng)護技術,引導村民科學保護古茶樹健康。修訂完善了一系列村規(guī)民約,約定要堅持以傳統(tǒng)方式管理好古茶樹,不私搭亂建,不毀林種茶,嚴防嚴控一切有損景邁山遺產真實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價值的行為發(fā)生。

在景邁山,以愛護為媒,我們看到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本初之心。

山之變:人賦能山,山賦能人

千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fā)展的刻度。

從公元10世紀,布朗族、傣族先民遷徙到景邁山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到定居培植茶林。千百年來,人們圍繞古茶林,對山區(qū)土地集約利用并合理布局,創(chuàng)造出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和豐富深厚的種茶、制茶、食茶、飲茶以及民俗、民居、藝術、宗教等文化。

千百年來,人賦能山,山賦能人,這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永恒的雙向賦能,實現(xiàn)了歷久彌新的傳承和演進。

“景邁山是有機演進的文化景觀,兼具歷史、文化、生態(tài)、經濟等多維度價值?!北本┣迦A同衡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遺產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所長鄒怡情認為,作為遺產要素的古茶林、森林和古村寨等物質文化遺產,和與茶文化有關的民間傳說、茶歌謠、宗教信仰、禮儀節(jié)慶、茶風俗和傳統(tǒng)種茶制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處于“有機延續(xù)、持續(xù)生長”的過程中。


位于芒景村的翁基布朗族古寨和景邁村的糯崗傣族古寨是景邁山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村落,幾乎完整地保留了布朗族、傣族原始建筑群落的形式,村中民居多屬干欄式建筑,底層架空,屋頂掛瓦,圍繞寨心沿著山脊自然分布。漫步其中,依舊能從村落、佛寺、寨門、寨心、古柏樹等景點景觀和當?shù)卮迕竦慕徽勚懈惺艿角昵肮耪膶庫o與古樸。

古茶資源和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造就出的獨特茶文化景觀,不僅讓景邁山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而且讓這兩座始建于千百年前的古寨成為游客的向往之地。古寨里開始有了民宿、茶室、圍爐烤茶、火塘歌宴等體驗空間,民族旅拍、景邁山徒步、青少年研學等新興項目也迅速出圈。社區(qū)村民自發(fā)組織開展了“山康茶祖節(jié)”“開門節(jié)”“關門節(jié)”“百家宴”“百草宴”“櫻花茶會”等一系列民俗節(jié)慶活動,并逐漸成為景邁山的本土文化名片,開啟了全民參與遺產地保護利用的新篇章。

山之興:人可富山,山可富人

“傣族姑娘采茶忙,布朗女孩制茶香,家家戶戶客滿堂,村容村貌換新裝……”這是在景邁山各族茶農中廣為流傳的布朗族小調,歡快的節(jié)奏和美好的歌詞,道出了景邁山村美民富氣象新的嶄新面貌。

“景邁山申遺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以前即使是旺季,店里每天也只有幾桌的生意,現(xiàn)在能達到十幾桌甚至更多?!?0后的而肯是芒景村一名普通的布朗族婦女,她家有28畝的古茶園,還管護著43畝“仿古茶林”改造的生態(tài)茶園。得益于景邁山申遺成功帶來的流量紅利,她和丈夫在自己家經營的布朗味道飯店生意越來越好。除此之外,而肯還建起了一支5人規(guī)模的地接團隊,開起了民族服飾租賃小店,一對一服務上景邁山游玩的游客和團隊,帶著他們走村串寨,沉浸式體驗景邁山的風土人情。

“茶葉收入15萬元,餐飲收入17萬元,地接收入2萬元……”算起近一年來的經濟賬,而肯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說,以前村民們都以賣茶葉為主,但從去年開始,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并根據(jù)自己家的房屋條件開起了民宿、茶店或飯店,大家的收入都翻了倍。

像而肯一樣在家門口就能致富的案例在景邁山并非個例??恐斑~山申遺成功不斷釋放出的文化和生態(tài)紅利,村民的收入持續(xù)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2023年10月27日,景邁山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

一年來,景邁山堅持把古村落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tǒng)一起來,投入1982萬元資金對3個傳統(tǒng)村落的傳統(tǒng)民居進行外部修復和內部功能現(xiàn)代提升改造,以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實施“仿古茶林”生態(tài)改造1.1萬畝,3.3萬畝生態(tài)茶園獲得有機認證,21家企業(yè)獲得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茶農收入由每畝1000—2000元提高到6000—8000元。同時,規(guī)范文化遺產地活化利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發(fā)展餐飲和服務業(yè),目前景邁山已納入管理的民宿98家、餐廳36家、茶室1062間。

一座景邁山,一部“山字經”。各族群眾愛山、護山、靠山、興山,人與山和諧一體,山與人相互賦能,景邁山翻不完,這部“山字經”也翻不完,人與山、山與人的美好故事還會精彩演繹下去……

作 者丨李超 陳景鋒 張國營/文 呂禾 盧磊/圖

來源:普洱發(fā)布,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