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之仿鼓與扁腹的區(qū)別

  扁腹壺,或者叫扁仿鼓壺,依壺身矮,壺口大而得名。日本奧蘭田君對壺之理趣有此論述:“知理而不趣者,獨(dú)取小與直,而不取大與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論大小曲直,擇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為下乘,知理知趣是為上乘。”
紫砂壺之仿鼓與扁腹的區(qū)別
  扁腹壺身,扁而不塌,沉穩(wěn)寧靜。肩上弧度潤澤飽滿,流、把,前后一氣貫通,自然流暢渾成一體,韻味無窮??谘愚D(zhuǎn)接線條交待明確、干凈利落。蓋紐圓潤與流、把呼應(yīng)。做工細(xì)膩,技藝出眾,且散發(fā)雋永神韻,令人再三觀之,每有所得。
 
  扁腹壺較為顯著的特點(diǎn),可用“扁”“平”二字概括。壺腹鼓凸,腰身折合,合而中虛,線條明晰。多為鴨嘴、圓把、圈足。全手工制作虛扁壺難度很高,用行話說:“外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圍身筒成型,力道均勻適度,才能扁而不塌,是一款非常見功力的壺型。歷代大師所創(chuàng)作的扁腹壺,常有共通之處:壺身扁而不塌,中腹及頸要挺起來。此款壺型后人制作較多,常會融入些本人的想法,外型上也是千變?nèi)f化。
 
  扁腹壺與仿古壺非常像,很多人都會把它們當(dāng)成一個壺型。大概也是因?yàn)闃O為相似,扁腹壺又稱作“扁仿古”。扁腹壺,口與肩的距離稍短,頸矮,身筒亦稍矮,蓋沿的厚度與口沿的厚度相差不大,顯得壺蓋輕薄。蓋面微鼓,弧度較小,突出扁腹主體肩部過渡簡捷迅速,腹部橫向舒張伸展,壺鈕扁平。壺的“流”和“把”更緊湊,把外側(cè)為圓,內(nèi)側(cè)為扁平,肉感明顯。
紫砂壺之仿鼓與扁腹的區(qū)別
  仿古壺的規(guī)矩良多,矮的仿古壺,整體的輪廓線是個長橢圓型,壺的蓋子是在橢圓輪廓線外面的。這樣蓋面就成了大橢圓的一段弧線,蓋子本身構(gòu)成一個中橢圓。中橢圓的下部輪廓線是隱于壺身上端之內(nèi)的,看不見但必需能感覺到。子口也是個橢圓,這樣三個橢圓應(yīng)該是大小不一樣但外形很一致,顯得連貫呼應(yīng)。另外三個橢圓的長軸應(yīng)該有黃金分割比例關(guān)系。直觀看,仿古壺的把和嘴與壺口的夾角距離應(yīng)該完全相等,把與嘴要形成貫氣,端部與壺身暗接處要對稱流暢且不可以傷壺體輪廓線。壺身要豐滿,有膨脹感。蓋與壺身要渾然一體,蓋沿與壺口沿要平整豐滿,如緊閉之雙唇。
 
  仿古壺是經(jīng)典的紫砂壺型之一,經(jīng)數(shù)百年無數(shù)名家錘煉,可謂是爐火純青。
 
  是仿古還是仿鼓?
 
  關(guān)于仿鼓與仿古之論,翻看紫砂的歷史書籍,能看到最早的仿古壺是邵大亨首創(chuàng),仿古本應(yīng)該是仿鼓,不知道什么時(shí)候?qū)懼鴮懼兂闪朔鹿?。有人以為,先有仿鼓,后有仿古這稱。
 
  據(jù)清邵大亨所制此款壺時(shí),稱為仿鼓壺。細(xì)觀壺形,上下約縮,腰略鼓,狀猶如一扁鼓。另據(jù)邵氏景南曾制有太極鼓壺傳世兩者眉目之間多有相似之處,想必是此款壺式之名的最初由來。
 
  仿古如意壺
 
  顧老壯年精力正旺時(shí),曾以大亨此款壺為楷模,心追手摹,潛力專研,得益良多,可能是敬先人之遺風(fēng)。又概“古”通“鼓”音后多以仿古壺稱之,更多含追慕之思。至于冰心道人程壽珍系邵友廷之養(yǎng)子,嫡邵氏一系,當(dāng)時(shí)所制亦多稱仿鼓。
 
  工藝特點(diǎn):
 
  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稱仿鼓。
 
  底部:仿鼓壺收平底多。
 
  肩部:仿鼓壺肩必須高聳挺拔才有氣勢。
 
  頸部:仿鼓壺留短頸。
 
  子口:仿鼓壺子口呈一線。
 
  提鈕:仿鼓壺提鈕和蓋之間略有頸隙,提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
 
  氣韻:仿鼓壺的氣勢要有十面張力,也就是一個充滿氣的牛皮大鼓那樣。
 
  淘壺人館藏仿古壺
 
  仿古壺,紫砂經(jīng)典器型,壺體古樸、大方、端莊、凝重,符合收藏家的審美需求。壺身扁圓,飽滿充實(shí),氣度不凡,亦有圓圓滿滿之寓意。壺口較大,蓋面平圓,口沿和蓋沿銜接自然、平穩(wěn),并形成兩個線圈,對簡潔的壺型起到了裝飾作用,增強(qiáng)了形式美。
 
  經(jīng)典器型,看似簡單,實(shí)則不然,不僅需要高深的藝術(shù)水平,更要有精湛的手工技藝。“仿古壺”外形樸實(shí)無華,但壺流、壺蓋和壺把與壺身渾然一體,線條十分流暢,整體造型似鈕、蓋、身以三圓壘疊,整壺上下收斂,中間鼓起,渾圓敦實(shí),柔態(tài)畢現(xiàn)。
 
  仿古
 
  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另說最早見于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yán)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
 
  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另說最早見于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yán)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仿古與扁腹器型相近而又有區(qū)別,又都是傳統(tǒng)光貨的典型代表,有不少新友對此區(qū)別不清,也有做壺的人對兩者似乎也是模棱兩可,現(xiàn)轉(zhuǎn)一文與同好們交流討論。
 
  仿古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稱仿鼓,扁腹身筒呈扁鼓狀,所以又稱扁鼓,雖為同一基本型轉(zhuǎn)化出來的器型,但細(xì)節(jié)差異頗大。
 
  底部:仿鼓壺收平底多,扁腹壺都是一捺底,而且身筒下部收得較緊。
 
  肩部:仿鼓壺肩必須高聳挺拔才有氣勢,扁腹卻必須平肩但不可塌肩,難度在此。
 
  頸部:仿鼓壺留短頸,扁腹可不留頸。
 
  子口:仿鼓壺子口呈一線,扁腹分子母。
 
  提鈕:仿鼓壺提鈕和蓋之間略有頸隙,提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扁腹鈕和蓋之間無明顯間隙,為身筒縮小型之倒置。
 
  嘴流:仿鼓壺的流短于扁腹壺的流。
 
  氣韻:仿鼓壺的氣勢要有十面張力,也就是一個充滿氣的牛皮大鼓那樣;而扁腹則更強(qiáng)調(diào)橫向的四面張力,類似南瓜型。
 
  以上可看景舟的代表作扁腹壺和座有蘭言仿鼓壺,作為參照,在《中國紫砂大師》一書中有圖。
紫砂壺之仿鼓與扁腹的區(qū)別
  下圖是顧景舟大師的座有蘭言仿鼓壺,請注意肩頸部,頸挺拔,肩是有斜角的,不是平的流、把和身筒的比例非常協(xié)調(diào),鈕下有頸。
紫砂壺之仿鼓與扁腹的區(qū)別
  下面這是顧景舟大師的扁腹,是從顧大師還在世時(shí)出版的書上掃描的,注意與仿古的細(xì)節(jié)差別。
責(zé)編: 紅66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