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香氣滋味的人一定不會拒絕烏龍茶的工夫泡法。工夫茶在中國較為流行,但在以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生產(chǎn)的CTC紅茶為底料的袋泡茶為主的快捷飲品商業(yè)慣性下,西方消費者還尚未升級到位。所以,工夫茶如何成為茶飲終端門店的流行款,尚需思考和創(chuàng)新。
烏龍茶(不能被周有光老先生接受的音譯Oolong tea)為中國產(chǎn)的特有茶類,主要產(chǎn)于中國臺灣省、福建及廣東三個省,四川和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chǎn)。烏龍茶除了在中國國內(nèi)市場很受歡迎外,在英語區(qū)和法語區(qū)也開始被茶飲愛好者喜愛。
烏龍茶評審方法
扦樣:要求所扦茶樣能代表該批茶葉的品質(zhì)。一般從大堆或每袋茶葉的上、中下四周均勻扦取茶樣。扦出后采用“四分法”,扦取對頂角的兩份。反復(fù)進行幾次,直至所需葉量時為止。扦樣手勢要輕,以免壓碎茶葉。
把盤:將茶倒入評茶盤,雙手持盤的邊沿,運用手勢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轉(zhuǎn)動,使茶葉均勻地按輕重、大小、長短、粗細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使毛茶分出上、中、下段茶三個層次。
外形鑒評:烏龍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條索、色澤為主,勻整、凈度為輔。干看時要看、中段、下盤,并聞干茶香氣??瓷媳P的粗細、松緊、勻整度和色澤的鮮枯;再看中段茶的細緊、整碎、輕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斷碎程度和片末、雜質(zhì)的含量;并比較面張、中段、下段茶的比例。
內(nèi)質(zhì)鑒評:烏龍茶鑒評重香氣、滋味和耐泡次數(shù)。先用沸水將評茶杯碗燙熱,扦取5g樣茶,放入審評杯(110ml)中,迅速注滿沸水,并立即將杯蓋刮去液面泡沫,并用開水沖凈泡沫后加蓋。1分鐘后,揭取杯蓋聞蓋香,至2分鐘時將茶湯瀝入審評碗中,先看湯色,趁熱品飲滋味,并聞嗅葉底香。
接著第二次注滿沸水,加蓋。2分鐘后揭蓋聞蓋香,至3分鐘將茶湯瀝入審評碗中,再評湯色和滋味,并聞嗅杯底香。
接著第三次注滿沸水,加蓋。至3分鐘揭蓋聞蓋香,至5分鐘將茶湯瀝入審評碗中,再評湯色和滋味,并聞嗅杯底香。比較其耐泡程度。鑒評滋味后, 再將葉底倒入有清水的碗中,審評葉底。烏龍茶內(nèi)質(zhì)鑒評以第二泡為主。
評審標(biāo)準(zhǔn)
香氣:先嗅杯蓋香,待茶湯倒出后,再嗅杯底茶香。嗅香時先評香氣是否正常,區(qū)別香氣類別、高低、濃淡、長短、清濁以及火候香等。烏龍茶有不同品種香,有花香、果香、乳香、蜜糖香等。
香氣以其品種的花果香、清香, 濃強持久且耐沖泡為佳;品種香弱為次, 香氣粗短、濁而不清欠佳;如帶有煙、焦、霉、水悶氣、日曬氣、油氣等為劣品。第一泡判別茶葉中的異、雜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別香氣的濃淡、強弱;第三泡判別香氣持久。
嗅香氣:①茶葉沖泡嗅杯蓋香的時間,烏龍茶一般以沖泡后1.5~2分鐘為宜,浸泡太久,香氣易揮發(fā)、熟化,還影響滋味的濃淡;②嗅香的時間:一般2~3秒,先輕嗅1次,稍停頓再深聞1次。審評多號茶樣,可重復(fù)嗅香,對比香型,濃淡、長短、清濁。③嗅葉底香:可以輔助香氣的判別。
湯色:茶湯倒出后要趁熱辨別茶湯的顏色、深淺、明暗、渾濁等,烏龍茶要求橙黃明亮。以明亮為上品,暗淡混濁為次品。閩北烏龍茶湯色較閩南烏龍茶湯色偏深、偏紅些;此外,因品種、季節(jié)不同,湯色也有差別。烏龍茶湯色有金黃色、橙黃、橙紅、清黃等。一般來說,春茶湯色以金黃為佳;夏季以橙黃為好,秋季以淺橙黃為好。
滋味:看湯色之后,再品滋味。審評茶湯要趁熱(約45~50℃),否則就不很準(zhǔn)確,因為冷評時澀味、青味都會減退,湯中香氣也會發(fā)生變化。評滋味是用茶匙舀取適量茶湯入口,用舌頭吮吸打轉(zhuǎn)滾動,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但茶湯在口中打轉(zhuǎn)不能太久,久了反而失去味覺的靈敏度。評茶茶湯一般不下咽,品嘗另一碗茶湯時,匙中殘液應(yīng)倒盡或用白開水漂凈,不致于互相影響。
審評茶湯滋味,品濃淡、醇度、苦澀、甘甜、鮮爽、青臭味、刺激性,湯中香味有否異味及火候等。茶湯入口,有一股芬芳香味,過喉甘滑、醇厚、鮮爽為上品。一泡滋味濃度大,先辨別有否異雜味、品種味;二泡滋味最清楚,品種特征更明顯,對判別鮮爽度、醇度、韻味、回甘味有利,是判別定級的依據(jù);三泡判別滋味耐泡程度。烏龍茶滋味要求“醇厚圓滑無異味,青臭苦澀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潤韻無窮”。
葉底:主要看嫩度、勻整度、葉色、紅邊紅點、亮度和品種純度。烏龍茶將葉渣倒入裝有清水的白瓷碗中,用湯匙翻動葉片。各類毛茶葉底的色澤要求不同,但均以柔軟、明亮、色澤調(diào)勻者為佳。烏龍茶葉底的色澤與采摘、做青技術(shù)有關(guān):原料偏嫩,芽尖容易糟紅、斷芽;搖青不勻,葉底花雜;走水不暢,葉色枯暗。如果烘焙溫度過高,葉底不開展??慈~底辨品種,品種間有無混雜。
烏龍茶看葉底主要觀察:①嫩度:葉子的柔軟程度、有否彈性還是硬挺;②勻整度,斷碎率;③葉色;④紅邊紅點分布情況,是鮮紅色還是褐紅;⑤品種純度,有否品種混雜;⑥生產(chǎn)過程中有否缺點,查找成因,指導(dǎo)生產(chǎn)。
常見品質(zhì)弊病
01、外形的形狀與色澤常見品質(zhì)弊病
形狀粗松:嫩度適當(dāng)條索欠緊結(jié),表現(xiàn)為空松的條形或球形,缺乏重實感,或與原料粗老關(guān)系密切;形狀斷碎:形狀斷碎,長短,大小參差不齊,片碎茶多。與工藝不當(dāng)或包裝運輸不當(dāng)有關(guān);色澤枯燥:色枯無光澤,由原料粗老等所致。色烏不潤,多為火功不當(dāng)引起。
02、香氣和滋味常見品質(zhì)弊病
曬青和做青不足,會使茶葉帶有明顯的青氣,使清香不顯;回味苦:茶湯濃澀、有苦味,常見于夏茶或較嫩的原料;酵味:香味夾帶發(fā)酵的氣味,多為做青過度引起;渥紅味:做青過度,或做青不均勻引起;滋味淡?。簺銮噙^度、原料偏粗老;滋味欠純:品種混雜等;焦味:炒青溫度太高,炒青程度不勻,部分生葉炒焦,或因干燥中溫度偏高,或連續(xù)長時高溫等所致。異雜味:被其他物質(zhì)污染。茶園管理不規(guī)范,加工場所衛(wèi)生條件差,貯存條件差等引起。
03、湯色和葉底常見品質(zhì)弊病
紅湯:淺紅色或暗紅色,常見于陳茶或烘焙過頭的茶青濁:做青不足,茶湯青黃色,加上殺青不透,或與殺青不足、揉捻或包揉偏重等有關(guān);焦?jié)幔翰铚鼓┒啵蠖嘤沙辞嗑植繙囟冗^高致焦邊焦葉焦末多。
葉底死張:深暗褐的葉張,搖青過重,或搖青前期偏重,嫩葉早紅變,致香味濁或低淡;青張:無紅邊的青色葉片。搖青偏青,做青間溫度過低引起;焦黑:烘焙溫度過高,葉底局部焦條,沖泡時欠展;葉底硬挺:做青不足或做青溫度過低,或茶葉原料粗老;葉底暗黃:殺青悶炒過多,茶青粗老,呈枯黃色;葉底褐紅:采摘不當(dāng),曬青焦傷;做青不當(dāng),導(dǎo)致葉底褐紅;葉底青綠:殺青不足不均勻。
文章來源:TeaCha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