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文化

宋茶,怎一個“玩”字了得

中國制茶歷史源遠流長,茶很早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茶作為飲品和養(yǎng)生品一直與中國的鑒年史同行,但是通過對文化發(fā)展各個時期的對比,宋代的茶文化才是整個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鼎盛期。這一時期,帝王嗜茶、士大夫們造茶、百姓愛茶,飲茶之風(fēng)及制

文化
159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2:41

天府,茶葉,蜀土茶稱圣

水為茶之母,壺為茶之父,老茶鋪里孕育了悠久的飲茶文化。四川作為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樹的地區(qū),自古就有“蜀土茶稱圣”的美譽,唐宋時期,川茶產(chǎn)量都名列前茅。四川人愛茶如命,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種茶制茶生產(chǎn)經(jīng)驗,更讓喝茶、品茶的茶文化融入老成都的血脈,成為

文化
64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2:03

帕老茶山的傳說

又一次來到帕老。帕老是一座茶山,一座古老的茶山,一座還“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的茶山,一座極有開發(fā)價值的茶山,當(dāng)然也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茶山。帕老茶山位于古丈縣紅石林鎮(zhèn)鐵馬洲村,廣塘河豐盈的乳汁日夜滋潤著它,古保公路柔軟的手臂懷抱著它,距離古丈縣

文化
40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1:57

讀懂茶葉出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的國家。在久遠的歲月里,我國人民以茶為食,以茶為藥,以茶為飲,有文字記載的茶文化歷史已有四千余年。青翠的茶葉衍生出了修身養(yǎng)性、雅俗共賞的茶文化,更推動了茶的廣泛傳播與制茶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茶作為一種天然的綠色保健飲料,

文化
58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1:54

為什么喝茶是一種高品質(zhì)生活方式

有人喜歡茶,是因為它沁人心扉的香氣;有人喜歡茶,是因為飲茶時的放松與平靜;有人喜歡茶,是因為它溫柔敦厚的待客之道。中國作為茶的原產(chǎn)地,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方式多樣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喝茶如何成為高品質(zhì)生活方式,一起來看看吧!茶,向來與美好相

文化
70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1:48

一份恬淡,一絲清新,茶是度日的好伴侶

喝茶,這一事,說是一事,還真是一大事。與茶半日,半日一瞬,茶是度日的好伴侶。在茶的輪回里,多少次是清醒,多少次迷糊?靜靜的茶境里,任何的一句話,都會把境界破壞,沉迷在情境中,打擾不可,不擾亦不可。契入茶境,始知茶色迷人,茶韻弄神,卷葉于壺中,

文化
33閱讀
·
2021年8月23日 01:12

六幅古畫,一部茶史

茶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從一種湯藥漸漸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必需品,老百姓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對于中國文人來說,茶有著更多文化意味,他們以茶表明自己的淡泊心志,用茶來悟禪得道……于是品茶、烹茶、斗茶也堂而皇之藏進了傳統(tǒng)繪畫之中,

文化
84閱讀
·
2021年8月21日 06:27

為什么中式茶杯沒手柄,西式的卻有?

中式飲茶器具造型多樣,僅茶杯就有雞缸杯、壓手杯、斗笠杯等多種器型,十分美觀典雅。大多中式茶杯較于西式茶杯有著明顯區(qū)別——沒有手柄。中式茶杯(上),西式茶杯(下)那么,為什么中式茶杯沒有手柄,西式的卻有呢?中式茶杯篇在中國古代,最早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

文化
118閱讀
·
2021年8月21日 02:29

明代文人的茶寮和日本數(shù)寄屋(茶室)有何不同?

引言:茶香,曾氤氳在明代的茶寮,也彌漫在日本的數(shù)寄屋,茶的幽香總是飄很久···“構(gòu)一斗室,相傍書齋。內(nèi)設(shè)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wù),不可少廢者。”瞧,屠龍《茶說》當(dāng)中,毫不意外地介紹了茶寮。從屠龍《茶說》簡短而明

文化
47閱讀
·
2021年8月21日 02:11

什么時候開始有白茶?

白茶名稱首先出現(xiàn)于宋子安《東溪試茶錄》(1064年前后),是指茶樹品種葉色泛白,叫白葉茶。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稱:“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熊蕃《宣

文化
60閱讀
·
2021年8月21日 01:43

周末時光,約一杯茶,得半刻清閑

假期常常是難得給自己一段休憩的時光。如果有計劃,可以找個偏靜的地方去走走,總比去看人山人海的景點來得好。但假期一過,難道就不能給自己點空閑了嗎?其實,找一款自己喜愛的茶,泡上一壺,一個片刻,同樣可以心遠地自偏。茶,有心待慢。不只在得閑時喝茶,

文化
63閱讀
·
2021年8月21日 01:17

白沙溪:話說千兩茶,千兩茶的歷史

千兩茶誕生安化黑茶自1595年成為官茶之后,一直受朝廷管制,為統(tǒng)治外部民族,主供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由于路途遙遠,主要是水路與毛驢、馬、駱駝運輸,少則三個月,多則要經(jīng)過半年才能到達目的地。而茶葉多為陜引和甘引,茶包的體積大而比重輕,每次的運輸數(shù)量

文化
97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9:32

“萬里茶道”起源地: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

8月18日,小朋友從下梅村的鄒氏家祠前跑過。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萬里茶道”的起源地。“萬里茶道”興盛于17世紀(jì),是繼絲綢之路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南起福建武夷山,途經(jīng)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

文化
18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3:45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回鶻民族與茶葉在亞洲腹地的傳播

古往今來,貿(mào)易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奉行“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7世紀(jì)中期至8世紀(jì)末,由于唐王朝在西域的直接統(tǒng)治,使中西交通的干道“絲綢之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通暢繁榮,中西貿(mào)易大為發(fā)展,人員往來也更為頻繁。英國

文化
57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2:24

中國茶書傳海外(二)

日本全面學(xué)習(xí)和傳承中國茶文化的精髓,其中重要一環(huán)就是閱讀和研究中國茶書。在這種研究和閱讀中,他們得到了錘煉和升華。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段歷史的縱剖面。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撰寫的《茶趣異彩·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

文化
28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1:58

中國茶書傳海外(一)

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其中重要的載體之一就是依靠文獻典籍。中國茶文化典籍在境外的傳播,是在另一種異質(zhì)文化背景下的延伸,具有文化比較學(xué)的意義與價值。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撰寫的《茶趣異彩·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文化
36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1:51

景邁山 我心中的普羅旺斯

這張照片是不是看起來有點奇怪,一個妥妥的歐洲人面孔,面對的卻是最中式的茶臺,身后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典型的竹樓。在普洱茶香飄揚的這十多年里,越來越多的面孔親近了茶的身邊,走進了中國茶的妙道。這位來自法國的精神小伙兒在景邁山收獲了畢生的事業(yè)與愛情,而

文化
43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1:36

喝一杯茶,讓心去旅行

一場旅行,對很多人是奢望,沒有足夠的錢,沒有流浪的心,拒絕人潮擁擠。朝九晚五的行程、周遭熟悉的環(huán)境,人每天面對重復(fù)的東西,容易失去新鮮與好奇。當(dāng)你開始厭倦這種生活,“旅行”出現(xiàn)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不同的街道、不同的文化沖擊著你,開始融入這種氛

文化
46閱讀
·
2021年8月20日 01:17

漫話福鼎茶業(yè) ,從志書、古詩文見證茶業(yè)歷史發(fā)展

關(guān)于福鼎茶業(yè),我們可以從志書、古詩文中尋找蹤跡,從茶葉種類及其變遷中看到演變,從茶葉的貿(mào)易中看見興衰,從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中了解過去,從民俗中感受茶葉的文化底蘊,以及從與茶業(yè)發(fā)展關(guān)聯(lián)性的人和事中再次讀懂福鼎的茶業(yè)發(fā)展。我們將分幾個篇章從以上

文化
35閱讀
·
2021年8月19日 09:35

時光落在一杯茶里

有時,一壺茶的魔力,如仙童對弈,足以讓你忘記世間紛紜,穿梭于時空。沏上一壺茶,隨手翻一冊舊書,借著點時間的微光便可與古人對話,即便你什么也不做,閉眼放空,裊裊茶香中,亦能在神思中構(gòu)筑未來的桃花源。茶里幾度春秋,共享歲月悠悠,一壺清茶,思緒隨著

文化
80閱讀
·
2021年8月19日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