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茶,何須苦心破煩惱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生活如茶,何須苦心破煩惱

文丨舒曼茶話

在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里,我找到了三杯茶,很簡單,但也很深沉,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皎然的幾句話: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皎然說,這三杯茶是“此物清高世莫知”。



飲第一杯是為洗滌靈魂,把心中的執(zhí)著、妄念、狂心、貪欲洗去,心情放松,全身“無所住心”;飲第二杯使人的神志清醒,猶如給發(fā)熱的腦袋潑上一盆清水,又猶如普降及時雨壓住心靈的塵埃,滋潤靈魂;飲第三杯已然得“道”,已無苦心,煩惱遠去,“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如果真要有第四、第五杯茶,就顯得多余了。皎然只給了三杯三飲,生怕給多了,“名”和“利”又大搖大擺地躋身其間。對過著純粹內(nèi)心生活的皎然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他是一個從社會結(jié)構(gòu)游離出來的原子,若有多余的第四、五杯茶,會讓他脫離僧侶回到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三飲便得道”,皎然的需要就這么簡單。



便是從諗禪師三聲頗有回味的“吃茶去”: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問吃茶,還去吃茶。倘若第四個人再問“什么叫佛”、“什么是祖師西來意”顯得毫無意義,這則禪門公案里告訴你的只有“三杯茶”。難怪元代詩人耶律楚材對從諗禪師的三杯茶感懷道:“諗老三甌夢亦賒”。原因很簡單:再沒完沒了的問下去,或再沒完沒了的回答下去,已無禪機可言。同時,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大可惜了。從諗禪師早已把“吃茶就是參禪”的道理公布于眾。他認為每個眾生在行走坐臥之中的每件事里都能得到禪喜。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使眾生遠離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閱盡“佛之教即茶之本意”的另一種瑰麗的人生景觀。



皎然、從諗都是佛門中人,在生命的質(zhì)量上都是常人無可企及的。他們沒有多余的“茶”。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做起來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太抽象了。我們要從細小的事情做起,比如每天喝好三杯茶去感悟人生,有茶而不悟,十杯八杯甚至十壺八壺的,也是廢水一潭。



生活就如同這三杯茶,刪繁就簡。古人說:“三盞搜腸句更佳”。撤掉人生中多余的東西,你的生活就簡練而且豐富、深邃了。飲茶不悟道,即便飲得再多,照樣會失去本來面目?,F(xiàn)在有些官僚,整日茶杯一端(而且盡是好茶),會前會后,會內(nèi)會外,耗盡無數(shù)茶葉,仍改不了庸俗和卑劣,改不了虛偽和暴戾,改不了自私和冷酷。他們“感悟”的是華麗的房子、高級汽車,苦心鉆營的位子和沉甸甸的“票子”……。而真正有品性的“為民是仆”的官兒,三杯即可悟出偉大和崇高,悟出純真和善良,悟出愛心和熱情。



泰戈爾說,翅膀下掛著沉甸甸的金錢是飛不高遠的。同樣,吃茶而不知茶“味”者,你不但不能飛翔,連靜坐沉思的樂趣也消逝了。

生活中還再可以刪繁就簡,一杯茶足可以把生活過得圓滿,事業(yè)有成,那是“心中有茶”。曾鞏說:“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范仲淹說:“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fēng)飛”;梅堯臣說:“一日嘗一甌,六腑無昏邪”;周作人說:“一杯清茶足抵十年塵夢”。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簡單得只需一杯茶,供心靈洗滌。



- THE END -


來源: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