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代茶文化的創(chuàng)建構成(四)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解密唐代茶文化的創(chuàng)建構成(四)

前三期我們對唐代茶禪、茶畫、茶詩、茶書、茶宴以及茶道進行了簡單介紹,本期我們將繼續(xù)對唐代的茶肆茶坊以及唐代茶文化傳播代表進行簡單介紹——

7

茶肆茶坊首現(xiàn)北地

茶文化又有新載體

茶肆茶坊在唐代是茶業(yè)新的經營服務實體,亦是茶文化新的載體。

茶肆茶坊的出現(xiàn)與禪宗寺院流行飲茶有關。

封演《封氏聞見記》說:開元(713—741)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按封演所記,專業(yè)經營賣茶水的店鋪,首現(xiàn)今山東鄒縣、惠民一帶,還有河北滄縣,以及山東北部和河北東南部,一直到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

唐代有關茶肆茶坊的史料不多,僅可見到些零散記載:

牛僧孺《玄怪錄》載:長慶(821—824)初,長安開遠門十里處有茶坊,內有大小房間,供商旅飲茶。

《舊唐書·王涯傳》記載:“李訓事敗……王涯等倉惶步至永昌里茶肆,為禁兵所擒,并其家屬,皆系于獄?!?/p>

《新唐書·陸羽傳》:“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p>

王敷《茶酒論》,擬“茶”與“酒”爭功,最后“水”出來講話:“兩個(何)用爭功,從今已后,切須和同,酒店發(fā)富,茶坊不窮。長為兄弟,須得始終?!?/p>

日本留學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載:唐開成三年(838)七月來到揚州,廿日未時“到如皋茶店,暫停”。

從兩晉老婦沿街賣茶粥,到中晚唐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歷經400多年,茶肆茶坊這種新業(yè)態(tài)的出現(xiàn),標志唐代茶葉進一步商品化,茶葉消費更加普及,也順應了唐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由于城市的繁榮,活躍在城鎮(zhèn)的商人、工匠、挑夫、走販,以及為城鎮(zhèn)上層服務的各色人等,形成了一個龐雜的社會群體,他們需要有一歇息、相聚、活動的場所,茶肆茶坊滿足了這一客觀需求。

8

日本留學僧入唐

開啟茶葉對外傳播

唐代中國文化燦爛輝煌,光耀四方,使鄰近國家、民族咸蒙其澤。世界各國紛紛遣使節(jié)、留學生來唐學習,唐代文士、僧侶和商人與他們廣泛結交、友好往來。

中國茶及其文化,隨著這種友好往來外傳,其中以向日本的傳播最為頻繁和突出。

日本來訪者中唐時期有日僧最澄、空海、都永忠,晚唐有圓仁、圓珍等。

最澄,貞元二十年(804)9月到達明州(今寧波),登天臺山,從道邃、行滿學習天臺教義教觀。游學8個月,次年回國。

最澄攜回大量佛教經典、經論、真言道具,于比睿山開創(chuàng)了日本天臺宗。同時帶回天臺云霧茶和茶籽,播種于比睿山山麓。

日本《文華秀麗集》中,有最澄呈獻嵯峨天皇的詩,嵯峨天皇應答詩中有“親羽客講席,供山精茶杯”(意為親近長翅膀仙人的講座座席,山神給最澄捧獻茶杯)之句。

空海,在長安(今西安)青龍寺修習禪法,留學3年后,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春回國。

日本弘仁五年(814)空海向嵯峨天皇獻上在唐期間搜求到的典籍,在其奉納表中記錄著“茶湯坐來,乍閱震旦之書”(飲茶之時,即興鑒賞中國之書)。

永忠,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四月行幸近江韓琦,途徑梵釋寺,大僧永忠在門外親自呈獻煎茶(《日本后記》)。

在唐生活長達30年之久的永忠對煎茶之法格外擅長。同年6月,嵯峨天皇命令在畿內和近江、丹波等地種植茶樹,每年進獻。

同一時期,在皇宮東北的主殿寮之東種植茶樹,據(jù)說用那兒采摘的茶葉在內藏寮的藥殿制茶。此時,飲茶成為日本流行的文化,即使在正式典禮的場合也提供茶湯。

圓仁,是最澄的弟子,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參加第18次遣唐使入唐求法,7月到達揚州。本想去臺州國清寺尋根問祖,因未被允許,只好改變路線,前往五臺山求法。

圓仁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其中記述會昌三年正月廿八日,在長安,左神策軍觀察使仇士良請日本、獅子、天竺、龜茲、新羅等國僧人,同集左神策軍軍容衙院,一起吃茶。

這堪稱一次國際茶會。

審稿: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于良子高級實驗師

來源:中國茶葉學會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