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溫差對茶樹生長及茶葉品質(zhì)的影響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晝夜溫差對茶樹生長及茶葉品質(zhì)的影響

茶樹原產(chǎn)于亞熱帶森林環(huán)境中,具有喜溫耐濕的生長特性,溫度影響著茶樹的生長發(fā)育、光合特性及生化成分等。目前,溫度對茶樹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研究已十分廣泛,但探究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生長及生化成分合成影響的研究不多,因此探究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生長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影響,對調(diào)控茶樹生長發(fā)育、提高茶葉品質(zhì)等具有重要意義。

本期研究以四川選育茶樹品種川茶2號、峨眉問春的1年生茶苗為試驗材料,分別設置5 ℃、10 ℃、15 ℃ 3個不同晝夜溫差處理,統(tǒng)一澆水施肥,并進行病蟲害防治,同時定期調(diào)換茶苗位置,確保光照條件影響一致。試驗觀察時間共計45天,并以15天為一個時段將試驗劃分為前、中、后3個時期,分析測試不同溫差處理下茶樹新梢生長及部分生理生化成分含量變化。

1.不同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生長的影響

本試驗條件下,晝夜溫差越大,新梢生長速度越緩慢。隨晝夜溫差增大,2個供試品種新梢生長速度、日均生長量均逐漸下降,形成一芽三葉所需時間均逐漸增長(表1)。

2個供試品種的日均生長量在5 ℃溫差處理時較10 ℃和15 ℃溫差處理增加,峨眉問春品種的新梢生長量和生長速度總體超過川茶2號品種(表2)。

2.不同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由于試驗前期處理時間較短,溫差對供試茶苗光合色素形成的影響尚不明顯,因此重點針對中后期茶樹光合色素含量進行分析。

兩個供試品種處理中后期的葉片平均葉綠素a含量及葉綠素總量均表現(xiàn)出5 ℃溫差處理顯著高于15 ℃溫差處理(表3)。說明在處理中、后期,較大的晝夜溫差下2個供試品種葉綠素a及葉綠素總量降低,而對葉綠素b及類胡蘿卜素合成的影響,與茶樹品種特性有一定關聯(lián)。

3.不同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兒茶素組分的影響

兒茶素及茶多酚作為茶樹碳代謝的重要產(chǎn)物,其含量在2個供試茶樹品種中則隨晝夜溫差增大表現(xiàn)出與光合色素相反的變化,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趨勢,10 ℃溫差處理的茶樹兒茶素總量與茶多酚含量最低,但3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表4)。說明10 ℃晝夜溫差下茶苗新梢中以兒茶素類物質(zhì)為代表的多酚類合成代謝相較于其余兩組處理受到抑制。

4.不同晝夜溫差對茶樹新梢咖啡堿與游離氨基酸組分的影響

咖啡堿與游離氨基酸含量作為茶樹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在2個供試茶樹品種中隨晝夜溫差增大表現(xiàn)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10 ℃溫差處理含量均高于其他兩組處理,與其他兩個處理差異顯著(表5)。

5.總 結(jié)

①本試驗條件下,晝夜溫差越大,新梢生長速度越緩慢。

②茶樹新梢葉綠素a、葉綠素總量、咖啡堿、游離氨基酸總量隨晝夜溫差增大而降低,5 ℃晝夜溫差處理下,2個受試品種的上述成分含量最高。

③兒茶素總量與茶多酚含量反之,隨晝夜溫差增大而增大,5 ℃晝夜溫差處理下,2個受試品種的上述成分含量最低。

④10 ℃晝夜溫差處理最大程度地促進了2個供試茶樹品種碳代謝通路中游離氨基酸合成支路的代謝強度,因此新梢酚氨比最低。而15 °C晝夜溫差處理由于游離氨基酸總量過低,因此新梢酚氨比最高。

該研究為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應用相關栽培措施調(diào)控茶樹生長和提高茶葉品質(zhì)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來源:中國茶葉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