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如何管理六大茶山?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清代如何管理六大茶山?

有清一代,六大茶山地方社會,土官、客商、夷民等五方雜處,衣食仰給茶山。各色人等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共同演繹出普洱茶命運交響曲。

倚邦老街

改土歸流設立普洱府后,橫亙在六大茶山與外界的藩籬被打破,外來客商源源不斷地涌入茶山,他們與當?shù)氐脑∶裰g,既有矛盾沖突,亦有利益互換,在漫長的共處過程中漸漸相互融合,繪就出多姿多彩的茶山生活畫卷。

改土歸流設立普洱府以后,清廷對易武土弁伍乍虎、倚邦土弁曹當齋,還有攸樂土目叭竜撫與喇鲊匾進行正式任命。彼時生活在六大茶山地面上的原住民主要是窩泥、蒲蠻,在土司與夷民之間,還活躍著一些頭目。外來的客商也有自己的首領,他們被稱為會長、會首、客長與客首,起到溝通內外上下的作用。

石屏會館石獅子(倚邦)

在倚邦土司治下的蠻磚茶山蠻磚寨,乾隆六年(1741)蠻磚會館落成。負責修造會館事務的是會長高板柱、嚴珍,很有可能是在他們的統(tǒng)籌安排下,延請了石屏籍官員張漢題寫碑額,石屏籍官員羅鳳彩撰寫了碑文。捐資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管理茶山軍功土部千總曹當齋奉銀四兩”,緊隨其后的是有國子監(jiān)生銜名的“豐大裔奉銀三十三兩”,還有衛(wèi)姓、權姓等眾多姓氏,側面印證了蠻磚茶山民間流傳的“三豐四衛(wèi)獨一權”的說法。豐姓、權姓都是江西籍客商,衛(wèi)姓等是石屏籍客商。還有一些看起來是原住民的名字??雌饋砟菚r土司與客商之間的政商關系比較融洽,共同致力于茶山的公共事業(yè)。


乾隆《蠻磚會館功德碑》(蠻磚寨)

乾隆十二年(1747),云貴總督張允隨下發(fā)有關茶政的行政命令。次年,管理茶山土千總曹當齋統(tǒng)四山頭目將其銘刻在石碑上。碑文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嚴禁三項弊端:官弁販賣私茶,兵役入山擾累,并奸商滾放盤剝,以恤窮夷事。碑文描繪出的是一幅慘淡的社會圖景,生活在茶山的夷民百姓可謂是水深火熱。其中一項是追逐利益的客商放高利貸引發(fā)的矛盾沖突,有清一代,這是客商與夷民之間的痼疾。這一次,曹當齋與他手下的四山頭目站在了維護夷民百姓權益的立場上。

乾隆二十四年(1759),竜得土目與整董土把總爭控土地,勝訴的竜得土目你者率領手下竜批、竜得與豐臘三寨首目課勒、半耑與波特將判決結果銘刻在了石碑上。從名字上看,當時竜得土目仍然是原住民。

乾隆三十一年(1766),火燒頭葉堯典熟悉夷情,放給土便委,以后子弟頂充。僅從姓名上看,葉堯典與漢文化更接近。

乾隆五十一年(1786)與乾隆五十四年(1789),易武土司與車里宣慰司先后兩次下發(fā)公文。就公文的內容來看,講的是同一件事兒。其時,漫撒土著稀少,本應由土著繳納的貢茶、錢糧以及夫役門戶無人辦理。于是只好將其轉嫁到了寄戶身上,寄戶因此要求對土地進行確權。已故漫撒掌事頭目名叫盧沛、盧浩,繼任漫撒寨頭目名叫者昔京。漫撒、蠻別寄戶客首名叫尚文輝,執(zhí)照就是發(fā)給尚文輝等人收執(zhí)。由此,漢夷等被編為十戶,承擔頂辦貢茶,上納錢糧,供應夫馬門差徭役防隘充練等事,這意味著寄戶取代土著成為漫撒的主體。具體掌管貢茶、錢糧及力役事項的人,從漫撒寨土著頭目轉移到了寄戶客首肩上。

乾隆《漫撒寄戶臨時執(zhí)照碑》(易武茶文化博物館)

道光二年(1822),易武土司伍榮曾針對易武易比爭端進行裁決,按照上年雙方當官簽訂合約,兩寨并為一寨管理,江干錢糧按門戶攤派,茶園按畝攤算,共同完納力役雜項。鼓勵多勞多得,任兩寨有力者砍上砍下開墾茶園,同時要承擔賦稅。內文提到有通山客長多人,易武、易比各自有客長。

道光三年(1823),易武、易比合寨公同妥議,香火使用物品與銀兩化肥按門戶均攤。涉及到易比的貢官及民間事項,錢物都由易比會長按戶收交,不得推諉。

伴隨客民扎根茶山,流土政權交付的貢茶、錢糧與力役已成定例,更要分擔民間祭祀等公共事項的花費。

道光十六年(1836),橫跨易武與倚邦之間磨者河上的永安橋落成,在永安橋的捐資人名單中,不但有思茅廳同知成斌、車里宣慰司刀正綜、思茅貢士趙良相、倚邦土司曹銘、協(xié)辦倚邦土司曹輝廷,還有倚邦通山首目,出資最多的是四位石屏人??梢钥闯?,倚邦通山首目也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事業(yè)。

道光十八年(1838),張應兆上控易武土司伍榮曾及其手下一案勝訴,案件因由與判決書被銘刻在石碑上。從中可以看出,自乾隆年間起,石屏籍客民已經(jīng)在易武扎根,通山分剖承擔貢茶、錢糧與力役。除此外,還要面臨易武土司伍榮曾及手下加派的款項、財物、茶葉與人力,以及苛索、逼借、訛詐等手段,甚至非法使用刑訊關押。面對暴虐的土司與為虎作倀的爪牙,張應兆等石屏籍客民奮起反抗,時任普洱府知府兼思茅廳同知黃中位對案件進行裁決,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張應兆等人的合理訴求。即使裁掉了不合理的事項,易武客民的負擔仍然是相當沉重的,客民會首肩負征收的職責,幾乎難以避免會深陷困境中。


道光《易武斷案碑》(易武茶文化博物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倚邦印官曹佐堯統(tǒng)通山頭目葉長興、葉光輝、豐萬年、權紹宗、王寶柱、彭紹祖、朱嘉祥、馮招得、朱盈、王云等,以來年的公費茶三十八擔一支作為抵押物,向撫孤老太太借貸茶價九成銀三百九十五兩整。名為預賣,實為抵押借貸,其緣由是公務急迫,應該指的是辦理貢茶事宜。約定道光二十七年(1847)以公費銀償還本息,應該是未能履約,是故,預賣茶約保存了下來。就辦理貢茶事項來看,歷來都是倚邦土司承辦,具體的事項則會落在通山頭目的身上。

道光二十八年(1848),時任倚邦土司曹瞻云上稟思茅廳同知吳開陽,以倚邦屢次遭受火災,加上流行瘟疫,導致應該繳納的貢茶、錢糧無力完納。是故,提前召集通山目民開會,欲行仿照易武的作法,在茶葉買賣環(huán)節(jié)抽收銀兩,以此保貢典而全民命。思茅廳同知吳開陽同意了倚邦土司曹瞻云的計劃,并下發(fā)公文推行。

看起來兩件事有內在的聯(lián)系,核心都在于辦理貢茶。先是自行設法解決,遭逢天災人禍難以為繼之后,上下通盤籌劃對策,倚邦土司曹瞻云出面尋求上級思茅廳同知支持。由此可知,此際貢茶、錢糧等負擔再次轉移到了客商身上。


道光《倚邦保全碑拓片》

咸豐二年(1852),漫秀至漫乃等寨首目耆目人等向易武土司提出申請,要求將土司抽收銀一兩償還民間,以資公用。易武土司說明了進項之后,同意分步驟減免一兩數(shù)額。從中可以看出,寨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申張民間權益。

咸豐六年(1856),石良子五省客商重修觀音廟,除卻捐資以外,憑值年首目等公平訓判,違規(guī)者繳納的罰金也被作為修廟。

咸豐八年(1858),竜得印官葉氏率領手下三寨首目捐銀修廟,五省大廟總領會首有丁玉龍、石高才與曹大魁??梢娍蜕痰膭萘σ呀?jīng)滲透到了相鄰竜得土司管轄地方。

一方失年的清代曼拱修路功德碑上,除卻有時任倚邦土司與眾客商之外,還有以村寨的名義捐資,諸如倮德、倮批、慢岡、慢拱與克梅寨,緊隨克梅寨之后還有老火頭、老菩薩,這是土著村寨的頭領稱謂,可見當時縱是原住民,也參與了社會事項。

光緒十八年(1892),一份麻黑典賣茶園的契約文書上出現(xiàn)了會長倉耀章的名字。相隔四年之后,另一份麻黑典賣茶園的契約文書上留下了會長唐繼昌的名字??梢娫诼楹谡婇g典賣茶園的事項上,會長擁有一定的權威,所以參與了進來。

光緒二十九年(1903),倚邦土司下發(fā)了一份催繳貢茶的札,差手下到各寨催收,希圖本山頭目及管茶人等遵照。

光緒《倚邦土司催辦貢茶札文》

曹仲益《倚邦茶山的歷史傳說回憶錄》:“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地方混亂,盜匪蜂起,貢茶運至昆明附近被匪搶劫一空,皇帝也無法追究,故才得以借機停止了交納這一項貢茶?!敝链?,壓在土司及村寨首目身上的貢茶負擔方得以卸下。

回顧改土歸流設立普洱府至清末這段時期六大茶山的歷史,從村寨頭目群體的微觀視角進行考察,可以看到六大茶山族群逐漸演變的歷程。

改土歸流設立普洱府以后不久,江西、湖廣、四川等省外的客商以及石屏等省內的客商爭相涌入六大茶山。倚邦土司管下的四大茶山,陸續(xù)興建起蠻磚會館、三省會館、五省會館、石屏會館與觀音廟等會館廟宇,執(zhí)事的會長、會首成為外來客商的首目。而在原住民的村寨,他們的首目稱為火頭、菩薩,正式的公文上則稱為頭目。

至遲到乾隆末期,由于天災人禍等各種原因導致的土著流散,易武的石屏籍客商已經(jīng)擔負起原本由土民承擔的貢茶、錢糧與力役,他們開始積極申張自己的權益,易武與車里兩級土司加以限制性的認可,并將其編入了保甲制度,這意味著客民的身份開始轉變,將自身的勢力深深扎根于茶山上??褪准缲撈鹆说胤筋^目的職責,更多介入地方事務。

至道光年間,易武石屏籍客商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積極投身于修建永安橋等社會事項,不甘人后的倚邦通山首目也參與了進來。同時易武石屏籍民的生存環(huán)境惡化,他們不滿于自身的處境,依靠自身的財富實力,以及背后石屏籍商幫的勢力,仰仗司法給予的權益,奮起發(fā)起對易武土司伍榮曾及手下的司法爭控,并爭取到了較為有利的司法支持。

道光末年,倚邦土司及手下通山頭目也陷入了困頓的處境,他們的對策是仿照易武的先例,將原住民負擔的貢茶、錢糧等事項轉嫁到了茶葉貿易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額外增收稅銀,茶商的負擔日益沉重。

咸豐年間,易武地方首目要求土司減免稅賦的主張得以分階段實現(xiàn)。革登石良子五省客商重修觀音廟,動用的資金就有罰金,其會首的權威可見一斑。外來客商的勢力進入了臨近的竜得土司地,五省會首領銜修建五省大廟得到了竜得印官葉氏及三寨首目的支持。

光緒年間,易武地方首目的職權與責系日漸增長,村寨內部的茶園典賣,涉及祭祀的各種事項都責無旁貸的落在了他們肩上。倚邦地方首目依然面臨土司催繳貢茶的壓力,直至貢茶停辦以后才卸去貢茶的負擔。

易武石屏會館(易武茶文化博物館)

自盛清至晚清,將近二百年期間內,六大茶山地面上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上的變遷,從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上得以展現(xiàn),那是大時代的縮影,融入波瀾壯闊的時代旋律,演繹出或哀婉動人,或壯懷激烈的命運贊歌。

作者簡介:

馬哲峰,學者,作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西雙版納州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員,西雙版納普洱茶歷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勐臘縣首屆普洱茶文化傳播大使,“行知茶文化叢書”編委會主任。所著《普洱尋茶記》《讀??中國茶》《普洱六山記》《尋味普洱茶》《讀懂普洱茶》《大倚邦傳奇》等,連年榮登茶媒體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曾榮膺《普洱》雜志優(yōu)秀撰稿人,榮獲河南茶葉流通領域發(fā)展二十周年杰出貢獻獎,榮獲創(chuàng)新中國茶百佳創(chuàng)新人才獎等?!度嗣裾f(xié)報》等多家媒體予以專題報道。

來源:行知茶文化講習所,作者馬哲峰,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