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博館藏精粹,漢·青銅獸耳釜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中茶博館藏精粹,漢·青銅獸耳釜

古人云:器為茶之父。一語道破了茶具與茶之間的重要關系。

中國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的歷史源遠流長,茶經歷了從藥用、食用、祭祀到飲用的漫長過程。飲茶發(fā)展史上,無論是飲茶習俗,還是烹沏方式,或是茶類加工的變革都在茶具上有直接或間接的體現(xiàn)。因此,幾千年的茶文化發(fā)展史同時也是一部茶具的演變史。 茶具作為展現(xiàn)古代茶文化優(yōu)雅與精致的重要載體,在弘揚和傳承茶文化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茶葉博物館將開辟專欄,賞析部分館藏精品茶具,與君共享。

3月9日,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件早期的茶器——漢·青銅獸耳釜。

釜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炊煮器,常置于灶上,以作蒸煮之用。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七步詩》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其中的“釜”說的就是這一類型的器物

這件釜為青銅質地,高10厘米,口徑18.6厘米,底徑16厘米,斂口,鼓腹下垂,圓底。尤為巧妙的是,釜口沿部的雙耳設計成兩條螭。
螭是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螭紋裝飾是漢代較為常見的一種紋飾。漢代許慎《說文》云:“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云無角曰螭?!笨梢婓な侵袊糯鷤髡f中一種沒有角的龍。

這件釜左右螭龍的雙角皆向內,龍首向外昂揚,龍身構成一個圓環(huán),龍尾上翹,造型十分靈動飄逸。

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在《廣雅》中記載了最初的飲茶方式:“荊巴間采茶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之。”這種餅茶的加工方法及煮飲方式,在三國時期已形成。

漢代,茶在流通中開始成為商品。西漢川人王褒在他的文書《僮約》中已有“烹荼盡具”以及“武陽買荼”的記載。即為“烹荼”,必定有容器,而當時的飲茶仍以煮飲為主,這件青銅獸耳釜就是當時重要的煮茶器具之一。

(來源:中國茶葉博物館;本刊略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