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快樂的百年老茶館

如果你去過水鄉(xiāng)揚州,那你可能聽過“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說的是揚州人上午泡茶館,下午泡澡堂的閑情。茶,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承載著太多的文化元素。

走遍祖國山河,你總能找到茶館,而茶館的三要素,或許可以歸納為飲茶、聽曲、吃點心。到了揚州冶春,飲綠楊春、聽評彈、品小點;到了成都觀音閣老茶館,泡素茶、吃抄手、看川??;而如果你來到新疆喀什,那一定要到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館坐上一個下午,喝喝茯茶、嘗嘗烤馕、聽聽現(xiàn)場演奏的十二木卡姆,感受相似又獨特的魅力。

走進喀什百年老茶館,紅色的地毯、藍色的墻、黃色的冰糖,本地人與游客端起一樣的白底紅花小瓷碗,品茶、吃馕,聽跳動的十二木卡姆,這樣的文化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文化魅力是我選擇來喀什旅游的最重要原因?!痹诎倌昀喜桊^,來自廣州的游客陳女士這樣說起她選擇喀什的原因。整個下午,她和同伴都在老茶館的各個角落拿著相機和攝像機記錄這美好的體驗。她說:“美景往往是相似的,雪山、草原很多地方都有,但喀什古城獨特的文化魅力卻十分難尋?!迸赃叺男∽溃瑏碜陨虾5睦着空f:“喀什絕對能成為網(wǎng)紅旅游城市。這里的人都很熱情,東西好吃還便宜,文化氛圍濃,太好玩了?!?/p>

新疆人飲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浙江、安徽的茶葉就以磚茶的形式進入新疆,茶馬貿(mào)易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諺語說,“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對于習(xí)慣吃烤肉、抓飯的新疆人來說,茶葉能解膩、促消化,還能補充維生素等微量元素。以茶待客,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待客禮節(jié),茶館文化也由此在新疆生根發(fā)芽。時至今日,新疆茶館和它所呈現(xiàn)的文化魅力,成為吸引八方游客的重要手段。

“熱瓦普琴聲多么響亮,莫非是裝上了金子做的琴弦?!闭麄€下午,歡快的樂曲彌漫在百年老茶館,與前兩位游客靜靜坐在一旁觀賞不同,游客溫女士早就按捺不住,穿著民族服裝,在十二木卡姆樂曲的伴奏下跳起舞來。11年前就曾來過喀什的她,這次來又有許多新的感受。這一次,她從西藏騎自行車而來,一路上有賓館就住賓館,沒有賓館就住在老鄉(xiāng)家,她說:“出來旅游,我就愛往當(dāng)?shù)厝硕嗟牡胤健@’,喀什人都熱情、好客,太適合我了!本來我騎到喀什瘦了6斤,但這幾天和朋友們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體重迅速恢復(fù)!”

投入超70億元修繕的喀什古城,既改善了古城居民的生活,更完好地保存了舉世聞名的喀什古城。這座古絲綢之路“活”的遺址得以收拾妝容,將更優(yōu)美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給世人。200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經(jīng)過考察后認為,改造后的喀什古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征和居民的傳統(tǒng)生活習(xí)慣,其經(jīng)驗值得推廣,是令人欽佩的舉措。

如今,圍繞喀什古城發(fā)展出的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讓喀什人過上了好日子。對于百年老茶館的“新”主人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來說,“很難解釋”的文化給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斑@間百年老茶館,到我手里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接手10多年來,從最早只有6張桌子,到現(xiàn)在又增加了5個包廂;從最初樂師自愿前來演奏,到現(xiàn)在直接雇了一支樂隊在茶館常駐。”眼看著游客們都帶著“長槍短炮”來拍照,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干脆雇了幾名專業(yè)攝影師,給顧客提供攝影服務(wù),不僅在自己的茶館拍,還能給游客提供民族服飾,帶著他們到古城中去拍照。現(xiàn)在,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的老茶館日均流水能達到2000元,一天能接待500名顧客,旅游旺季時整個茶館都擠滿了人。

“我在這兒喝了一輩子茶?!苯衲臧耸鄽q的阿布都熱西提·阿力木老漢說,“以前我就在茶館對面賣水果、干果,去年退休后,更是天天都要來。以前這里很小,現(xiàn)在生意越來越好了。”茶館樂隊的笛子手買買提·依明艾澤孜對記者說:“我從9歲第一次聽到笛子聲就深深愛上了笛子,小時候脖子上掛著收音機,只要有笛子聲就入迷地聽。20歲起我就以吹笛子為生,以前到處跑,去給人演奏,現(xiàn)在就在茶館里一邊喝茶,一邊吃馕,一邊演奏,老板一個月還給3000元錢。我兒子也學(xué)會了吹笛子,在古城的香妃園景區(qū)當(dāng)樂手,6月份他就要結(jié)婚啦!”

一樣快要結(jié)婚的還有古城里的鐵匠克里木江·阿巴斯??死锬窘ぐ退剐值苋艘黄鸾o喀什的民宿、茶館手工制作具有民族風(fēng)格的門閂、門環(huán)、門釘?shù)辱F藝產(chǎn)品,三兄弟“最少的時候一年賺20萬元,最多的時候一年能凈賺40萬元”。靠著給喀什的文化旅游“打鐵”,哥哥們都各自成了家,提起自己,他有些靦腆地說:“明年,明年就到我了?!?/p>

(光明日報記者:李曾骙、王藝釗光明網(wǎng)記者:王辛元)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wǎng),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