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倚邦大黑山,是對生活缺憾的彌補

一些人喜歡追逐潮流,卻不得不在潮流的來來往往中疲憊;一些人堅守一個夢想,無論外界如何熱鬧,也不曾動搖,反倒可能引領某個領域的潮流,但不可否認的是,再如何努力,生活注定都會有所缺憾,彌補這份缺憾,或許“唯有杜康”,或許是一段愜意的假期,也或許是一杯好茶,好如倚邦茶,好如大黑山茶,以其稀少、品質彌補了生活的那份缺憾。

彌補:細腰子、龍過河兩寨合一

彌補村是我們在2020年倚邦考察的第二站,緊挨著麻栗樹村,兩個村通婚情況比較普遍,比如麻栗樹村的李云心娶的媳婦就是彌補村的,為曹有和的女兒曹麗紅(排行老四)。

李云心提前約好了彌補村的老人,帶我們驅車從麻栗樹村前往彌補村。他走的是小路,有一段是水泥路,有一段是土路,中間就是龍過河;采訪結束后、臨近中午,李云心又帶我們前往龍過河古茶園。

我們先到李琪超的茶室,之后他叫李云忠過來這邊,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李云忠說:“彌補老寨,原先在從麻栗樹村過來彌補村的路上,剛好在水泥路那一段,后來當?shù)卣疄榱朔奖闳罕娚?,就?guī)劃搬遷,最早選址到現(xiàn)在的彌補這里。”而原先那里,他們習慣稱為“細腰子”。李琪超說:“現(xiàn)在彌補村的門牌號,有的人家就是‘細腰子XX號’?!?/p>

李云忠說:“現(xiàn)在的彌補村是細腰子和龍過河兩個村寨合并在一起的,過去兩個村寨的人都很少,一個村寨只有幾戶人家?,F(xiàn)在彌補村有24戶人家,都以種茶為主,順帶種點玉米?!痹趶穆槔鯓浯鍋韽浹a村的路上,靠近河谷一帶,玉米的苗正綠。曹有和說:“我自己就在龍過河生活了40多年,那邊是我老舅家。2003年搬遷到現(xiàn)在的彌補。”后來李云心帶我們去龍過河茶園時,說:“過去龍過河的遺址就在龍過河古茶園下方,現(xiàn)在早已沒有了人家,只剩下幾塊雕刻的基石?!比绻麤]說,我很難想象那里曾是村寨。從龍過河村寨遺址出來不遠處,有一家茶葉初制所,兩口子守在那里。后來我從地圖上看,現(xiàn)在的彌補村地址正是細腰子與龍過河的中點,如此,兩邊都照顧到了。

細腰子:漸遠的過去,漸近的改變

細腰子搬遷到現(xiàn)在的彌補后,過去的茶樹依然歸屬他們,對于過去的往事,李云忠還記得一些,他說:“1958年左右,細腰子村是用大鐵鍋炒茶,炒好后賣給茶葉公司,3塊錢一市斤。1964年打工,一天的工錢是一塊錢,但一天也吃不完一塊錢,當時的米干是一毛五一碗,還是帶雜醬(有肉)的,不帶雜醬的米干是一毛錢一碗。當時的鹽巴是磚頭形狀,一塊磚鹽有一市斤多,只要一毛五一磚。”

聊到現(xiàn)在的茶葉采摘,李云忠說:“春茶時候必須要請工人來采摘,古樹茶幾天就發(fā)芽,發(fā)的特別多,比較集中,如果不請工人的話,采摘不及時,幾天就老了,損失比較大?!焙髞砦覀儚穆按蠛跇淞盅刂铰返铰槔鯓浯鍟r,郭龍成指著路兩邊的茶樹,說:“這些都是沒有采摘、長老的茶葉,他們認為現(xiàn)在(6月)的價格低,不劃算賣,就直接不采摘了。”

李琪超的二春茶還沒有賣,說價格不合適,給的價連工錢都不夠,實在沒辦法賣。李琪超有小樹茶60畝左右,有古樹茶30多畝,但古樹茶是他和兄弟兩人的。他說現(xiàn)在茶葉一年帶來的收入去掉工錢后,有10多萬,比打工劃算。

聊起彌補的茶葉,李琪超說:“十年前,收入主要是靠養(yǎng)牛,賣一頭牛能維持家庭開支,價格從幾百塊到一兩千,具體要牛的大小。當時茶葉是二三十元一公斤干毛茶,并且當時只有古樹茶,沒有現(xiàn)在的小樹茶。2006年種下的茶樹,成為現(xiàn)在規(guī)模最大、產量最高的小樹茶,甚至,有些人家的小樹茶在那個時候都還沒有種下?!?/p>

我看到李琪超的茶桌上擺放著一小袋白茶,他說:“有客人要,才會做白茶,不然不會做,平常還是做普洱茶,就是生茶。這些年的制作工藝比前些年更精細,是以客戶標準為導向,尤其是衛(wèi)生標準。以前制作的時候,鮮葉一采摘回來就炒,缺了攤晾這個環(huán)節(jié),導致澀感比較重,現(xiàn)在好多了,都比較標準?!?/p>

說起村里的建房與成本,李云心也比較熟,因為麻栗樹村與彌補村緊挨著,并且他的媳婦(曹麗紅)也是彌補村的。他說:“以前的房子基本是木結構,可以亂砍亂伐,到森林里砍樹,七八個人抬一棵木材回來,現(xiàn)在不允許砍樹了?,F(xiàn)在蓋房子多是水泥房,建筑材料多是從景洪、勐臘縣城、勐侖鎮(zhèn)運輸過來,沙又是從關累渡口運過來。運費比較高,一塊磚在外面是兩毛五,運到這里的價格是六毛五(包含運費)?!?/p>

注:內容來源茶葉之路,作者楊春竹里館館主,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