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之內無古樹”合理嗎?

對于那些價格在百元以下的普洱茶,無論包裝上印的是什么,若真要相信那是古樹茶只是自欺欺人。如果拿著這樣的茶再去問行家產品對不對路,那絕對是沒有自知之明。這就像從地攤上花幾十元買一條金燦燦的鏈子,然后到專門賣珠寶的柜臺去詢問是不是黃金一樣可笑。

當然也并非是說百元左右買的就不是普洱茶,只不過心里要明白,并不是只有古樹茶能叫普洱茶,只不過古樹茶屬于普洱茶中最好的一類。如果一味糾結自己幾十百來塊買的普洱茶是不是古樹料,那只是給自己喝茶徒增煩惱罷了。


從制作成本來看


采摘環(huán)節(jié)


1、古樹茶只能人工采摘。一顆高大的古茶樹需要人爬上去,有的甚至要搭設架子。該工種技術含量不高,以婦女和老人為主。


?2、效率:一個熟練采茶工,一天評價可以采摘10公斤鮮葉(有些地方環(huán)境惡劣,樹太高,一天只能采摘4-5公斤鮮葉,4公斤鮮葉能出1公斤干茶。


3、工資:100元/天,包吃包?。s150元/天)也就是說,采摘環(huán)節(jié)每公斤古樹茶的成本要加30-50元。



炒茶環(huán)節(jié)


每年到了春茶季節(jié),茶樹集中發(fā)芽的時候,都要雇年輕力壯的炒茶工人。該工種有體力和技術的要求,按月工資在4000-6000,包吃包住(一天約200-300元),按照一個人一天100公斤鮮葉,也就是25公斤干茶,這個環(huán)節(jié)每公斤古樹茶增加10元成本。


炒茶鍋里一般裝5-8斤鮮葉,炒一鍋茶要30-40分鐘。每次抄完都汗流浹背,腰酸背痛,普通人炒兩鍋就堅持不了了。(鍋心的溫度約有300度)


勻堆,挑黃片,搬運環(huán)節(jié)


什么是勻堆?一般指為了防止口感差異化,把同一批次的干茶,勻在一起。比如這一周做了200公斤干茶,就把這些茶勻在一起,能保證同樣的口感。



黃片就是老葉子,外形粗大,偏黃色。挑黃片就是為了美觀和客戶需求,把老葉子挑出來低價銷售。但不好看并不代表不好喝,很多老茶客都喜歡黃片,好喝又便宜。


這里只說古茶樹的基本成本。還不算過靜電、揀梗機和風選機的電量和損壞,也不說熟茶發(fā)酵的損耗。那樣損耗會更大了。在勻堆,挑揀黃片,裝箱搬運,工廠壓餅這個環(huán)節(jié),茶葉會有3%—5%的損耗,要看實際情況,翻動的次數多,碎末多,雨水多黃片也會多。假如一公斤干茶500元,3%-5%就是15-25元的損耗。


綜合以上的一些制作成本,最后再加上人力、物力、運輸的成本以及各級茶商的利潤...所以到了終端市場上你覺得這個價格會低嗎?



然后再說數量


100年樹齡以上的才能稱之為古樹,茶山上的古茶園一共也就那么一點,古樹茶是稀缺資源,產量就那么多,而中國能消費得起古樹茶的中產階級,數量龐大,就算把所有古茶樹的樹皮扒了,每年的產量還是不夠。



當一款產品要多少有多少的時候。它注定是一款臺地茶,也只有臺地茶能夠滿足這樣的產品需求。如果是古樹茶,一批貨幾百件已經是極限。而那些一個月的銷量就有這么多,趕上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促銷節(jié)賣的更多,一賣賣一年的古樹茶產品來說,商家從哪去給你找這么多的原料去?


最后說一說拼配


對于“拼配”,很多人都存在誤解,拼配的出發(fā)點是將各種原料組合,以得到更好的口感和品飲體驗。并非是為了所謂的“做假”這么一說。但是利用這一點,也有很多人大做文章,一餅茶弄一點點古樹進去,就說是某某名山頭的古樹茶,賣價也很便宜,你要說它不對吧,似乎也沒有合適的理由。


但是拼配結合臺地原料一樣能做出口感很好的普洱茶,像“7542”這一標桿生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你會去糾結“7542”是不是古樹料嗎?


很多大品牌做大眾茶品的時候是不會去標注“名山頭”、“古樹茶”之類的字眼的,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沒有必要去追求百元左右茶品的產地、原料,把它作為口糧茶品飲便足夠了。


當然,還有一些特例,如一些中期茶,在零幾年的時候,山頭和古樹的概念還沒有那么火熱。那時候的普洱茶價格也很低,所以延續(xù)下來價格低點也是很正常的。

對于低價茶,我的看法就是好喝就多買點,喜歡就存一些。問什么山頭啊,商家為了做生意多半會附和茶客。茶客再要拿著茶去尋找他想要的真相,那不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至于說臺地茶都是垃圾,那88青、92方磚的主要原料還是臺地呢,難道這些茶不夠出眾?低價茶基本都是臺地茶,但臺地茶未必都不好喝。不要被一些觀點所左右,喝茶本來就是件很隨意的事情,要不然許多老茶客也不會說“關甲在手,天下我有”了。

評論 / 1

一諾
#19813

“關甲在手,天下我有”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