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心儀茶室,勝過一切繁華

茶館是專門飲茶的地方,叫法五花八門,有茶館、茶樓、茶坊、茶肆、茶寮等,很多還帶有其他功能,如打牌、聽戲、下棋、猜謎語。

茶館是一間房,又不單是一間房,它有好聽的名字:云來茶樓、香茗居、仙來茶樓等。進茶館的人,沖著解渴的不多,多是來消磨時光。最好有幾個志趣相投的友人聚在一起,暢談天南海北,于是便有了“泡茶館”的說法。

泡茶館重在一個“泡”字上,在茶館里呆上幾個時辰,在慢悠悠的過程里,讓茶水把心情舒緩開來,時間不知不覺流去,直到心滿意足,才泡出些味道來。這樣一種打發(fā)生命的浪漫,成了古往今來一道綿延不絕的風景。


茶館在兩晉時出現(xiàn),張載《登成都樓》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之句。

南宋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京都臨安出現(xiàn)了許多富麗堂皇的大茶坊,供達官貴人尋歡作樂開展社交?!敖裰杷粒谢?,安頓青松異檜等物于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

明代隨著說書彈唱的涉入,泡茶館已從官宦富家漸漸滲透到市井百姓,話本文學里多有記載。明代中晚期,大運河兩端茶館業(yè)興旺,杭州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

茶館真正鼎盛是在清朝。隨著八旗子弟入關,他們飽食終日之余無所事事,在康乾盛世年間,出現(xiàn)了“太平父老清閑慣,多在酒樓茶社中”的世風,茶館人滿為患,火爆興盛。


如今,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有休閑社交功能的茶館又在廣大城鄉(xiāng)興起。特別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茶館里,各色人等絡繹不絕,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在家泡茶,那叫解渴;到茶館泡茶,才叫生活。

天津眾多茶館里,多數(shù)人以享受藝道為主。他們聽馬三立的相聲、何德利的快板書、楊少華的天津時調(diào)、王毓寶的京韻大鼓、河南墜子等,不少人泡得不亦樂乎。

成都茶館多設小方木桌竹制大靠背躺椅,泡茶館的人可坐可躺,三五人圍成一桌閑擺“龍門陣”,說天道地,縱古論今,也可醉在四川揚琴、金錢板和川劇的素唱里。


杭州茶館雖不如成都多,但也茶客云集,尤其是西湖畔,古樸典雅的茶館林立,縷縷茶香撲面而來,一邊品嘗茶泡香茗,一邊欣賞民族藝術,堪稱高雅享受。

廣州的茶館,“茶道”與“食道”巧妙結(jié)合,茶中有飯,飯中有茶,小碟、小碗、小籠、小盤擺滿一桌,將廣州人吃茶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北京的茶館博采眾長又有自己特色,不但可欣賞到功夫茶、臺灣茶藝、北京的大碗茶等,同時還有京劇、雜技、大鼓爭相登臺,熱鬧非凡。

上海茶館約始于清同治初年,著名的茶館有老城隍廟一帶的老得意樓,二樓吃茶兼聽評書。老城隍廟還有湖心亭茶樓,紫砂茶具古樸雅致,環(huán)境幽雅寧靜。


泡茶館因人不同,內(nèi)容情調(diào)各有千秋。

魯迅在廣州任教時,常到茶館飲茶,他的很多小說情節(jié)也發(fā)生在茶館中。他在雜文里曾對茶館的作用進行概括:了解新聞,閑談心曲,聽聽說書。郭沫若喜歡品茶,與茶館有不解之緣。1964年7月,他途經(jīng)廣州,到北園茶館飲茶時即席賦詩道:“北園飲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

好茶館還要有好茶聯(lián),妙聯(lián)趣語有無限天機和內(nèi)涵,讓人品出精神境界中的一方新天地。

如“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些生花妙筆,使茶客怦然心動,欲罷不能。

老年人泡茶館,多半泡在吹拉彈唱的故事里,品賞藝術形式和勾人情節(jié),或擺“龍門陣”侃大江東去,逍遙晚年。

時下,青年人也加入了泡茶館的行列。他們喜歡休閑,特色,情調(diào)。鮮果配清茶,伴著可心音樂,捧幾本圖書雜志,談笑風生,輕松自在。

學習工作繁忙之余,不妨走出家門,邀三五好友,品幾杯清茶,何樂而不為呢?

來源: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