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紫砂壺各部位的名稱

找到約5條結果 (用時 0.009 秒)

普洱茶種類、選購、保存、識別、沖泡

普洱茶是采用特殊制法,在茶葉制成之后,仍持續(xù)發(fā)酵,因此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說法,好的普耳茶甚至可賣到幾萬元。選購普耳茶時要看普耳茶年份,是沖泡好喝的普耳茶的訣竅。

普耳茶的種類 

普耳茶屬于后發(fā)酵茶,也就是在茶菁制成之后仍會持續(xù)進行后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耳茶越陳越香的說法。普耳茶依樹種分,同有喬木與灌木之分,依制法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依存放方式不同,又分為干倉耳茶及濕倉普耳茶。

以樹種分類:

 喬木:主要摘采喬木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

 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樹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吹降陌铇浞N,葉片較小。

以制法分類

 生茶: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發(fā)酵的茶品種謂之生茶。生茶含有果戮、丹寧酸等成分,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會轉溫和。

 熟茶由于生茶刺激性強,1937年以后,采用科學手段加上人為發(fā)酵法,使茶的刺激性退化,讓茶達到好喝的境界。

 干倉普耳茶:指存放在干凈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fā)酵陳化,具有樟樹香,如果經過自然陳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陳越香,成為珍品。

濕倉普耳茶:通常放在地下室等較濕熱不通風的地方,加快其發(fā)酵的速度,喝起來有陳泥味或霉味。這類茶陳化速度較干倉普耳茶快,妥善保存5-10年,讓它自然發(fā)酵,就能越陳越香。

 普耳茶保存得當,會越陳越香,但保存不當,外觀容易出現(xiàn)白點或黃點,且喝起來有一點霉味。

 普耳茶的包裝形式:由于味道溫和甘醇,也就成為茶葉市場上的新寵了。

 普耳茶多半被壓制成固體的形狀,常見的有下列樣式:普洱荷茶葉形狀如一般茶葉,沒有被壓制成固定形狀。

 普耳茶磚:外型緊結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有如磚塊一般,重量在250-500克之間。但也有特別小如5克,或特別大如18公斤。

 普洱沱茶:外型緊結像燕窩,如碗狀般,又分為小普洱深化,花茶和大型沱茶,重量小至5克,大至18公斤。

 香菇緊茶:壓制成香菇狀的普耳茶,重量約在250克之間。

 柱茶:壓制成長柱狀的普耳茶,再用竹片或荀殼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七子餅:圓形的茶餅通常七塊包裝成一桶,所以稱為七子餅,重量小至 25克,大至3公斤。壓制過和未壓制的普耳茶味道有明確不同,未壓制的普耳茶發(fā)酵時較完整,所以茶湯較好喝,但浪費擺放空間。和相同價值的茶相比,壓制而成的普耳茶,擺放的空間大約只需1/5的地方。

 如何選購普耳茶:普耳茶主要產地是云南省,近10年來,才開始在各地流行起來,由于衛(wèi)生部門研究普耳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耳茶越有效能,所以價格的變動也相當劇烈。

 了解產地:普耳茶是指出產在云南的攸樂、革登、莽芝、蠻專、漫撤、倚邦等六大茶山為主的茶葉,制成后集中到思茅地區(qū)的普洱府販售,因此而得名?,F(xiàn)在普耳茶的出產地區(qū)已經擴大到云南省、貴州省、廣西省、廣東省及四川省地區(qū)。

 辨別新、老普耳茶:由于普耳茶可持續(xù)發(fā)酵,因此越陳越香,價錢當然也較貴。新的普耳茶指的是剛制成的普耳茶,外觀顏色較綠有白毫,味道濃烈,老的普耳茶指的是陳放較久的普耳茶,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后氧化作用,茶葉外觀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聞茶葉香氣:通常保存不佳的普耳茶會產生霉味,有些商人為掩蓋其氣味,會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耳茶中參有菊花,或聞起來有花香,表示茶葉品質不純正。

 辨別茶湯顏色:請店員或老板試用,觀察茶湯顏色。由于陳年普洱經過多年持續(xù)發(fā)醇,茶湯顏色較深,但絕非黑如漆;而新普耳茶的茶湯顏色較淡。不過這一點也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即使新制的茶也會很深,最好的方法還是試喝。

 試喝:試喝是選購茶葉最重要的部分了,因為一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味,從試喝就可以完全知曉,一杯好的普耳茶不會有霉味、也不會是苦水。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經過陳化,因此會有苦澀味;普耳茶陳化、白毫轉金針后,性溫和、不刺激,因此味道較甘醇。

普耳茶會變壞嗎?

 普耳茶如果保存得當,是會越陳越香的,不過購買時會發(fā)現(xiàn)在普耳茶的外包裝上有標示保存期限,這是因為規(guī)定食品必需要標志,事實上消費者在飲用普耳茶時,是可以不須在意的。另外如果發(fā)現(xiàn)茶葉有霉味,通常是保存不當所致,不宜選購?! ⌒缕斩栉兜罎饬?,刺激性強,對于喝慣高山茶或者普耳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耳茶由于陳放較久,經過長時間的后氧化作用,茶性變得較溫和無刺激,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不刺激胃,據(jù)說還能養(yǎng)生、助氣、補氣,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湯滋味越醇和。

 看懂普耳茶年份:普耳茶價錢、等級、茶葉的存放年份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塊普耳茶磚叫價可以從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為普耳茶有越陳越香的說法,所以商家動則20年、30年,甚至于說是50年、60年的珍品、貢品,價格更是炒上了天,其實普耳茶的年份并無有效的方法辯認,而且如果保存不當也會影響茶葉品質,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較。盡管如此,這里還是提供簡單辨識普耳茶葉年份的方法供參考。

 辨別普耳茶年份的方法、看茶葉外觀:新普耳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普耳茶經過長時間的后氧化作用后;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區(qū)別包裝紙顏色:通常壓制過的陳年普耳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因而紙質略黃,因此你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之老化程度著手,這只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jù),因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會利用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掉包次級品。

 看懂茶品年份:一般而言,通常將普耳茶的年份劃分如下:1949年以前這時期生產的普耳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中國茶業(yè)生產"印級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的茶字上,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后這時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yè)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tǒng)稱"云南七子餅",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如何沖泡普耳茶:許多人都以為普耳茶的味道有霉味、事實上好的普耳茶應該味道甘醇濃厚,不能有霉味。云南的茶都特別強調香氣,但是普耳茶是一種以味道帶動香氣的茶,剛喝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味道,不過茶湯吞下去的時候,舌根又逐漸浮起甘醇的滋味,因為香氣藏在味道里,感覺較沉。普耳茶是中國茶的一種,所以在沖泡時,基本上參考烏龍茶的泡法即可,但是在小細節(jié)上仍然和一般茶有別。

茶壺的選擇:泡普耳茶需要選擇腹大的壺,因為普耳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茶壺沖泡,較能避免茶泡的過濃的問題,材質最好是陶壺或紫砂壺。

 茶葉的處理:沖泡時,茶葉分量約占壺身的1/5。若是普洱磚茶,則需要撥開后,置放約2周后再沖泡,味道較佳。普耳茶可續(xù)沖10次以上,因為普耳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沖泡10次以后的普耳茶,還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后的利用。

 泡茶的水溫:由于普耳茶的茶味較不易浸泡出來,所以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第一泡在開水沖入后隨即倒出來(濕潤泡),用此茶水來燙杯。

 泡茶的方式:(1)第二次沖入滾開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湯來品嘗,當然不是必須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3)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鐘,以此類推。

普洱茶的香氣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許多細膩微妙的香氣物質,在香型上主要分為:蘭香、棗香、荷香、樟香.

  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shù)高達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shù)恼谑a機會,在樟樹環(huán)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fā)生。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fā)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氣,貯存于葉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葉種茶葉幼嫩的芽茶,經過適當度的陳化后發(fā)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濃烈的青葉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屬于飄湯茶香。

  蘭香:新鮮的普洱茶青那股青葉香,經過長期陳化后,由青葉香而轉為青香,那些種植在樟樹林下的茶樹,得到樟香的參化,樟香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為蘭香,蘭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貴的茶香。

  棗香:只有生長在植被非常茂盛,經常云霧繚繞而且有野生棗樹的環(huán)境中的茶樹才能產生這種香氣,由于經常有落葉,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樹根系吸收了這些肥料,加上茶葉吸收霧氣,于是茶葉形成特殊的棗香氣。

普洱茶的鑒別

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觀,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或其它各種外型的茶,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制作的。

第二要看茶葉顯現(xiàn)出來的顏色,是深或淺,光澤度如何。正宗的是豬肝色,陳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就有這樣的黑中泛紅的顏色。

第三看湯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是透明的、發(fā)亮的,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湯發(fā)黑、發(fā)烏。

第四要聞氣味。清香味出不出的來,有沒有回甘。陳茶則要看有沒有一種特有的陳味,是一種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

買時若可以試泡的話,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還有以茶餅而言也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而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蓋面茶”。

根據(jù)這樣的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標準”,判定普洱茶的基本品質,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普洱茶必須潔凈,不含非茶類夾雜物;普洱茶不得著色,不含添加劑;普洱茶餅的外形要平滑、整齊、厚薄勻稱等。

而全由芽茶做出的泛白的普洱茶,看起來與一般褐黑的普洱茶熟餅顏色不同,也與帶青的生餅顏色不同,這種茶餅算是普洱茶中的極品,在一般普洱茶專賣店不易見到。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同時判斷上并不容易,民眾在購買時應多注意。原則上,普洱茶餅散發(fā)出來的氣味,可以做為判斷年份的參考之一。有甘醇氣味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陳放,氣味平平不帶雜味的有三到五年,帶有生味與雜味的,就屬于新餅了。最后,還可以看茶餅的松度,因為經過與空氣長期接觸的氧化后,茶餅會疏松一些。

普洱茶沖泡技法

普洱茶沖泡水溫:100oC沸水。

置茶量:茶水比例為(1克:50克),或置茶量為容器容量的2/5左右。

用水的選擇:純水或山泉水(軟水為佳)。注:煮水時不宜過渡沸騰,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茶葉浸泡時間:視茶葉的情況而不同,一般緊壓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長些,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長些,剛開始泡可以稍短些,泡久了可以稍長些。

沖泡器具選擇:

  紫砂壺(最佳):由于普洱茶適宜用高溫來喚醒茶葉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壺的透氣性好且保溫性好,故選用紫砂壺沖泡為最佳。

  蓋碗杯(最常用):由于蓋碗清雅的風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賞普洱茶湯的色澤變化,故蓋碗杯為現(xiàn)代茶藝最常用的沖泡器皿。

  土陶瓷提梁壺(實用便捷):由于普洱的沖泡適宜使用大一點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現(xiàn)出普洱的色、香、味等品質特征。土陶瓷提梁壺一般體積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陳韻,且適合多人,朋友之間一起飲用,故土陶瓷提梁壺已經成為一新的時尚。

普洱茶沖泡基本步驟:

1.備具:準備好茶具及普洱茶

2.溫壺滌具:茶具中置入燒開的清水,主要起到溫壺溫杯的作用同時可以滌具。

3.投茶:將普洱茶小心置入壺中。

4.潤茶:沸水置入壺中,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

5.沖茶浸潤:根據(jù)實際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6.分茶:壺中的茶葉現(xiàn)過濾于公道杯中,同時保持茶湯均勻,再分別均勻的分入小杯中。

普洱茶的品茶

  茶湯入口,稍停片刻,細細感受茶的醇度;滾動舌頭,使茶湯游過口腔中的每一個部位,浸潤所有的味蕾(不同部位的味蕾感覺出的茶湯的滋味通常是不相同的),體會普洱茶的潤滑和甘厚;如喉時可領悟普洱茶的順柔和陳韻。

普洱茶沖泡經驗談

注:本文所指普洱茶為熟茶體、非霉變的陳年潽洱

"葉茶高溫、芽茶降溫

  想要沖泡出茶葉應有的風味,溫度就應盡量提高。如果是芽茶類(例如嫩沱)高溫很可能產生澀味,所以,沖沸水時,細水高沖,溫度自然能下降一點。其它采開面葉或嫩芽較少的潽洱,請在一般環(huán)境之中盡量提高溫度,然后將該有的香醇泡出來。泡出以后就該固定在一定溫度范圍之下沖泡。(注:這是第一泡或第二泡,將香醇逼出來的增溫動作)

"選壺

  壺的選用最好是續(xù)溫力強的、稍大(比喝烏龍時大約兩三倍),會比較好些。原因是在第一、二沖之后的沖泡,應盡量在泡與泡之間進行,所以茶壺續(xù)溫力不佳容易使溫度造成很大差異。所以茶壺選擇壁厚、壺蓋口比例不要太大的。另外一提的,茶壺的出水最好流暢一點,有時置茶量太多,沸水沖入壺中需要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夠快的壺會影響執(zhí)壺者的操控能力。有人說「泥壺」比較好,我也用過一支泥壺,確實不錯,可列為參考范圍。

"壺的表現(xiàn)

  前項中既然談到了壺,就順便說說壺的好處。泡潽洱一般使用壺、蓋杯或茶娘(或瓷壺)三種,只有壺不是瓷器。香氣細嫩、韻味柔韌、澀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議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稱為云尖之類的),但是因為續(xù)溫力問題,所以與壺沖泡出來的口感有差異。一般的老潽洱,如果用壺泡,通常會減少一些讓人不愉悅的感覺,例如澀、苦、火氣、單寧、酸…等等。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壺,大約半年就可以養(yǎng)成了。養(yǎng)成的壺沖泡起來會比較好喝。當然,四、五年以上的潽洱壺(部分物質會減少)與蓋杯(茶葉的東西全部跑出來)的差異更大。這是我的經驗,然而以前聽過是因為茶壺的孔隙問題,欲知詳情,可以問問壺界人士。 "壺內留湯的特效

  一般來說,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壺中的水留一些,大約十分之一(這是在第二泡將香味沖出來的狀況,如果第三泡才能將香味沖出來,就在第三泡才開始在壺中留一點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夠老的潽洱,不需開蓋,嚴格說應該是不能開蓋;會有些許澀味、酸味等的潽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壺中留點水之后,開蓋大約半分鐘到一分鐘再把蓋子蓋上;比較重的澀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開蓋,壺口沒有蒸汽時,用手指壓壺身,若溫度不會太燙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將壺蓋蓋上。壺中留點水,主要讓沖泡出的東西溶解在水中;溫度要控制,因為這是主要的沖泡。停壺時間就是沖泡(浸泡、浸茶)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要控制好(如果將溫度設定的比較高就需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茶湯才會顯現(xiàn)出該有的風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溫度太高,否則不應立即沖下一泡。

"適時出湯

  以第二泡沖出香味為例,第三泡沖沸水,隨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溫度。浸泡時間,可以用白瓷湯匙身進壺中看看湯色,顏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時就可以看出顏色,顏色不夠時,再等一會兒,不過倒出時,壺要稍微搖一搖(濃度可能不均勻)。之后的狀況大約與第三泡相同。

"置茶量

  至于置茶量,因茶葉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異。這得要試泡幾次才會抓到該放多少茶葉。一般的七子餅、茶磚,置茶量約為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點。散茶,很極端的,要自己試試看。如果一兩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這樣想好象有點「無恥」,所以我講一下基本原則:置茶量足夠,風味呈現(xiàn)較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這時就需要很專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時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溫度、浸泡時間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強接受;置茶量不足,風味呈現(xiàn)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時,最好將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時間也沒關系。

"緊結茶特性

  在緊結茶中(沱、餅、磚),沖泡到某一泡后,會整個散開(一般,緊結茶將他抖散容易出現(xiàn)一些該濃稠的不夠濃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如果置茶量多,水一沖,就該倒出了,否則濃度會太高。一般置茶量,浸泡時間也不應太久、泡與泡之間的停頓也不應太久,這主要是為了濃度不讓它太高的處理方式。當然,可以搖一下壺,將水倒出看看濃度如何。緊結茶一散開,溶解速度很快。在控制茶湯濃度上,緊結茶散開必須注意。 "茶湯風味問題

  在風味問題,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說法,風味,好象是控制濃度的問題,事實上,要將那種濃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時間”。所以除了溫度要控制得當之外,浸泡時間不能過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與泡之間的時間長一點(但是壺溫降得太低就沒有用了)。如果泡與泡之間的浸泡時間夠,茶葉量也夠,后一泡沖沸水,只是把壺中溶解出來的東西帶出來而已。

"最后一泡了嗎?

  茶葉越陳年、烘焙越重,能沖泡的次數(shù)會縮短,但是溶解速度快。所以陳年潽洱通常熬不過七泡(一般泡法),當你一沖茶,等個20~40秒出茶時,濃度如果不夠,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真的是最后一泡了嗎?

  您相信前述的最后一泡后,還能再泡出一泡精華茶湯來嗎?在這里順便談一下陳年潽洱真正的最后一泡茶:當前一泡正常沖泡下的所謂最后一泡茶湯倒出以后,別急著倒掉茶渣,請您再來一泡試試;用沸水粗水低沖,放著,聊天,讓茶湯在壺中降到約略為室溫時再倒出,至少半小時以上。或許能熬出該有的質地,如果濃度控制得當,夏天,就是最后一泡最好喝,我稱它“精華茶湯”。

"再談降溫

  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干倉熟茶體潽洱,溫度太高不佳。酸味太過的潽洱,細水高沖的降溫會減免酸味,但是如果風味沒了,降溫也失去本來需要的風味。若是生茶體,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茶海,再倒入壺中或蓋杯中(這是三次降溫)。生茶體20~40年,一次降溫。反正原則就是,澀味、單寧、酸要降低,降溫可以得到效果。溫度太低,風味不出。但話說回來了,如果青潽洱用沸水而不用降溫來沖泡,要我喝!懼怕!

"還是談降溫

  青潽洱或生茶體,建議用蓋杯泡,因為開口大,降溫快。青潽洱,置茶量,一點點,大約是陳年茶的五分之一。除了溫度要降以外,倒茶時,全干倒出,倒出后,開蓋,吹一下氣讓溫度降快一點。如果品不到青潽洱該有的氣味,大概就是溫度降得太低。生茶體,也一樣要倒干,只不過降溫不要降得太過。

"來杯好茶湯

下雨天,空氣濕度大的時候,可別忘了泡壺老潽洱。濃得有如巧克力的茶湯上,會浮一層泛金色的暈,吹之不散,茶湯不苦澀,入口輕甜而濃郁,享受啊!

1、?普洱茶宜用何種壺沖泡

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砂壺。

2、?普洱茶沖泡分量

沖泡普洱茶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20%,沖泡前最好將茶磚、茶餅、拔開后,暴露空氣2星期左右,再沖泡味道更棒!

3、?普洱茶如何品嘗普洱

4、茶湯應濃、稠,應有掛杯的感覺;

您是第一次泡普洱茶?但是想泡一杯非常好的普洱茶?沒關系,不用擔心,普洱茶是所有茶葉種類中沖泡方法最多,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種。

那么,今天我們就從這許多中沖泡方法中選一種最容易掌握的教給大家。

首先,要知道泡好一杯茶只有兩個基本要素:水溫 和 茶葉浸泡時間

水溫?普洱茶的水溫是最好掌握的:1000C;是不是很容易?不象龍井要850C,碧螺春要750C,很難控制,而普洱茶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

茶葉浸泡時間?第一道茶水可以棄去,第二道起作飲用,但第二道的茶葉浸泡時間可以短些如10-20秒,第三道浸泡時間略為第二道長些如30-40秒,以此類推,越泡茶水濃度越淡,則浸泡時間也就可以越長。看以下圖列示范:

1. 將普洱茶葉置入濾杯中,約10克(鋪滿杯底,略高)。

2. 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濾杯中,蓋末茶葉。

3. 片刻,拿出濾杯,棄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蓋末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

5. 打開杯蓋倒置,取出濾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蓋內。

6. 好了,一杯香濃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余可別忘了濾杯中的茶葉,千萬別將他棄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將喝完第一道時,您可以將濾杯放回茶杯中,同樣再次注水,蓋上,靜置小會兒,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是不是很方便?趕快動手吧,自己制作一杯香濃醇和的普洱茶。

品飲武夷山巖茶——水仙

武夷山茶樹品種的一個名稱,武夷水仙就是以品種命名的。武夷山茶區(qū)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的說法。水仙最大的特點就是茶湯滋味醇厚。

武夷山由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逐使水仙品質更加優(yōu)異,如今樹冠高大葉寬而厚、成茶外形肥壯緊結有寶光色,沖泡后香含蘭花葉濃而醇,湯色深橙耐沖泡,葉底黃亮朱砂邊,為武夷巖茶傳統(tǒng)的珍品。

一?

品質特點

外形肥壯,色澤綠褐油潤而帶寶色,部分葉背呈現(xiàn)沙粒,葉基主脈寬扁明顯,香濃銳,有特有的"蘭花香",味濃醇厚,喉韻明顯,回甘清爽,湯色濃艷帶深橙黃色,耐沖泡,葉底軟亮,葉緣紅點鮮紅。

二 ?

水仙-條索

水仙茶梗粗壯、節(jié)間長、葉張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發(fā)。外形條索緊結卷曲,似"拐杖形"、"扁擔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澤烏綠帶黃,似香蕉色,"三節(jié)色"明顯;內質湯色橙黃或金黃清澈,香氣清高細長,蘭花香明顯,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葉底肥厚、軟亮,紅邊顯現(xiàn),葉張主脈寬、黃、扁。

如果是五六十年以上樹齡的水仙茶樹,則是老樅水仙。

老樅水仙在巖骨花香的基礎上突出蘭花香和樅味,抓老樅的樅味,主要有三味:木質味、青苔味、糙米味。

老樅水仙屬武夷巖茶制作的工藝與巖茶大徑相同,老樅水仙屬于中輕焙火味醇清香。

老樅水仙外形緊實、條索狀;顏色多為色澤烏綠潤帶寶色;干茶香馥郁、老樅味。葉底大片有明顯的"綠底紅鑲邊"的特征,葉脈浮于葉面之上。

三?

制作工藝

鮮葉采摘后經過曬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挑剔、毛茶、補火等工序制成。

沖泡方法

1.泡茶器具:準備烏龍茶專用茶具一套(沖泡壺宜選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壺或三才杯)。

2.投茶量:沖泡壺具容積的1/2左右(1/3-2/3)。

3.泡茶用水:以山泉水為上,潔凈的河水和純凈水為中,硬度大或氯氣明顯的自來水不可用;水溫需現(xiàn)開現(xiàn)泡為宜;水溫低于95度或長時間連續(xù)燒開的水都略遜。最好配備“隨手泡”。

4.浸泡時間: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沖一泡,浸泡時間增加10-20秒。浸泡時間的調整原則為1至7泡的湯色基本一致,且可沖泡10余泡。沖泡次數(shù)與浸泡時間有關。


? 濃淡調整

用投茶量進行。需淡些則投茶量少些為沖泡壺具容積的1/3-1/2,需濃些則投茶量多些為沖泡壺具容積的1/2-2/3。


品茶要領

巖茶滋味醇厚,內涵豐富,有特殊的“巖韻”。茶樹品種特征能從滋味中體現(xiàn);香氣或高或長,高則濃郁,長則幽遠,香型多樣化,如花香、果香或帶乳香、帶密香等等;品茶時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并反復幾次。聞香有聞干茶香、蓋香、水香、杯底香、葉底香等等;嘗味時須將茶湯與口腔和舌頭的各部位充分接觸,并重復幾次,細細感覺茶湯的醇厚度及各種特征,綜合判斷茶葉的特征和品位。

綠雪芽--細說白茶 ,了解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fā)酵的茶類。其品質外形針狀,白毫密披,銀裝素裹,色白如銀,熠熠發(fā)光,湯色和葉底,淺淡明凈,因得白茶之名。傳統(tǒng)的制法是采下新鮮芽葉晾曬至干,不炒不揉,芽葉完整,密披白毫。制茶過程中,主要靠晾曬和風干,工藝不復雜。

?

白茶的歷史究竟起于何時?


  茶學界有些不同觀點,有人認為白茶起于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園(焙),設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甌市)北苑(今建甌市東部),《大觀茶論》中的白茶,是早期產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造型而成團茶,同現(xiàn)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也有人認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從茶葉制作方法上加以區(qū)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


  也有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fā)現(xiàn)茶葉的藥用價值后,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干或焙干,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的起源,從有文字記載來考證,其名稱首見于宋子安《東溪試茶錄》(1064年前后),但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已有白茶記載,當時指的是一種白葉茶。最為明確的是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在北宋紹圣年間(1094年-1098年)白茶已充為貢品。福建貢茶使君蔡襄有詩云:“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彼未枞硕凡璋沿S美雪白的芽茶,視為天下精品。當時白茶產量極少,僅供皇帝御用,極為珍貴,北苑茶農把白茶視為“茶瑞”,把這吉祥茶作為斗茶的絕品。

?

  茶界謂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樹鮮葉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葉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縣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葉茶一樣,是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珍稀茶樹,采摘鮮葉以綠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葉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樹(菜茶、大白茶)鮮葉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輕度發(fā)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葉。其成茶芽葉完整,密披白毫,色澤銀綠,滋味甘醇,湯色淺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tǒng)白茶。

?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慶年間(約1796年前后)。據(jù)福建茶史記載:由于當時紅茶市場不暢,而導致大量積壓,政和縣的茶農就改制白茶外銷,從此白茶即成為一種正式的茶類;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傳到現(xiàn)在。


  白茶,目前產區(qū)主要在福建?。ㄅ_灣也有少量生產)政和、福鼎、建陽、松溪等縣。境內丘陵起伏,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紅黃壤為主,主要種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陽水仙等優(yōu)良茶樹品種。白茶因采用鮮葉原料不同和工藝不同,生產出的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五種。

  茶界泰斗張?zhí)旄T凇陡=ú枋房肌氛f:白茶由福鼎創(chuàng)制,當時銀針采自菜茶(閩東北的原生茶樹種)樹上鮮葉。福鼎大白茶品種原產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綠雪芽約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銀針,便稱大白。對采自菜茶者則稱土針或小白。


  政和縣可能在12世紀就有大白茶品種的發(fā)現(xiàn)?!缎捅痹坟暡桎洝酚涊d:“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當時屬建州北苑(今閩北建甌市東部),而且以產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號賜縣名。但政和鐵山的大白茶是否屬此范圍,有待進一步考證。約在1880年鐵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開始制銀針,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創(chuàng)制于甌寧水吉(今屬建陽),何時開始尚待考證,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與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種水仙白,是近幾十年(二十世紀初期)的事。


  可以說,白茶制造歷史先由福鼎開始,以后轉到水吉,再傳到政和。以制茶種類說,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白茶主要產地

?

?

主要產地在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

?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

?

  有很多,這里主要介紹8種。


菜茶
  菜茶是指用種子繁殖的茶樹群種,栽培歷史約有1000余年,由于長期用種子繁殖與自然變異的結果,因而性狀混雜?,F(xiàn)代武夷菜茶為代表,將其形態(tài)特征描述如下:樹高約1M,幅寬約1M,灌木型。分枝多,枝干著生角度約40度,節(jié)間長1.5~2.5cm,枝皮粗糙,呈暗灰色。葉長橢圓形,葉尖銳,略下垂。葉大(8x3.2)cm,長寬比為2.5左右。葉色濃綠、具光澤,葉脈細、略顯,7~9對。鋸齒深而密,28~32對。葉質厚而脆?;ü诖笮〖s3.2cm,花期9~12月,結果率甚高。發(fā)芽期多在清明前幾天,終期11月上旬,芽數(shù)密,育芽力強,抗逆性甚強。適制紅茶、綠茶、烏龍、白茶。


福建水仙
  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三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9-1985。原產于福建省建陽縣小湖鄉(xiāng)大湖村巖叉山。栽培歷史100余年。在福建各茶區(qū)栽培普遍,尤其是閩北、閩南茶區(qū)為多,主要分布在建甌、建陽、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廣東的饒平、臺灣的新竹、臺北以及浙江龍泉等地也有引種。


  樹勢高大,自然生長可高達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樹勢半開張,主干較明顯,為小喬木型。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色深綠,富關澤,頁面平展,濃綠,有油光,富革質。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端尖長,尖端和基部略下垂。葉平均長10.2cm,平均寬4.43cm,長寬比平均為2.26.主脈明顯,基部較寬扁,側脈整齊,5~11對。鋸齒較深面均勻,平均42對。花大型,雄蕊低于雌蕊,花多,一般不結果,或僅結極少數(shù)單位粒果,播后出土亦少,故用壓條、扦插繁殖。發(fā)芽稍遲,約3月中旬開始萌動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春茶4月下旬達一芽三葉盛期,芽頭較疏但芽肥壯,茸毛較多,全披白毛,嫩芽葉淡綠色,芽育能力尚強,持嫩性較差,一芽二葉長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葉百芽重112.0g,一芽二葉鮮葉含氨基酸約為2.6%,茶多酚25.1%,鮮葉水浸出物含量高達49.23%,單寧22.29%。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在福建最低溫低下可以安全越冬。

 
  產量高,約比當?shù)夭瞬柙霎a100%。制白茶品質極優(yōu),色稍黃,茸毛顯露,富有香氣。


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簡稱福大、福鼎,在所有白茶區(qū)均有種植。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001-1985。原產于福建福鼎縣柏柳鄉(xiāng)。據(jù)傳說,距今100多年前(約1857年),由柏柳鄉(xiāng)竹頭村陳煥移植家中繁殖。又一說是柏柳鄉(xiāng)翁溪村張嚇欽發(fā)現(xiàn)的。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qū)。20實際60年代后,福建和浙江、湖南、貴州、四川、江西、廣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區(qū)有大面積栽培。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植株較高大,可達2M左右,幅寬1.6~2M,樹勢半張開,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分枝部位較高,節(jié)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x5.4)cm,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脈明顯,7~11對,平均9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葉質較軟。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5.1sm,百芽重23g,一芽三葉百芽重63g。花型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果率高,茶籽大而飽滿。生長期長,育芽能力強,發(fā)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攝氏度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fā)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春茶鮮葉含氨基酸4.37%、茶多酚16.2%。


  制成白茶品質極佳,以茸毛多而潔白,白綠,湯鮮美最為特色。


政和大白茶
  又稱政大。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混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005-1985。原產于政和縣鐵山鄉(xiāng)高倉頭山。據(jù)傳說,在清光緒5年(1880年)由鐵山人魏年老將此茶樹移回家中種植,后因墻倒,無意壓條數(shù)十株,逐漸繁殖推廣。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東部茶區(qū)。20世紀60年代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等省有引種。


  植株高大,樹勢直立,自然生長的樹冠高度可達3~5m,樹高1.5~2m,幅寬1~1.5m,為小喬木型。分枝部位較高,一半里地20cm,分枝少,節(jié)間長。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并突尖,基部稍鈍,葉面隆起,葉肉厚,葉質脆,葉緣略向背,通常大14cmx6cm,長寬比平均為2.3.葉面濃綠或黃綠、具光澤。葉脈明顯,7~11對。鋸齒粗而深,29~68對。葉厚、較脆。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6.4cm,白牙重50~76g,一芽三葉百芽重123g?;ㄐ洼^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多。一般開花不結果,或僅結少數(shù)單位茶果,插后亦不易出土,故用無性繁殖。育芽為弱,發(fā)芽率低。芽頭稀疏。發(fā)芽期遲,一般在4月上旬,停止生長較早,一般在10月上旬,生長期較短,全年約6個月左右。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受寒冬,雖在零下3~4攝氏度亦少受凍害。產量中等,同時產量較集中于秋茶,對小綠葉蟬、螨類的抗性差。春茶含氨基酸2.37%、茶多酚24.96%。


  制白茶色稍黃,以芽肥壯、味鮮、香清、湯厚最為特色,制白毫銀針,顏色鮮白帶黃,全披白毫,香氣清鮮,滋味清甜。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領大白茶。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二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003-1985.原產福建省福安市康厝鄉(xiāng)上高山村。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北部茶區(qū)。廣西、安徽、湖南、湖北、貴州、浙江、江西、江蘇、四川等省區(qū)有栽培。


  樹勢開張,分枝尚密,三月上旬萌芽,芽密度較稀,一芽三葉盛期在四月上旬,育芽率強,一芽三葉百芽重98~134g,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制工夫紅茶,條索緊美,色澤潤,香郁味醇。制烘青綠茶,栗色持久,滋味濃鮮,湯綠明亮。制白茶色稍暗,以芽肥壯、味清甜、香清、湯濃厚最為特色,制白毫銀針,顏色鮮白帶暗,全披白毫,香氣清鮮,滋味清甜。


福鼎大毫茶
  簡稱大毫。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二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02-1985.原產福建省福鼎市店頭鎮(zhèn)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茶區(qū)。20世紀70年代后,江蘇、浙江、四川、江西、湖北、安徽等省有大面積栽培。


  植株高大,主干明顯,樹高2.8m,幅寬2.8m,樹勢半開張,枝條粗壯,分枝性較弱。葉片稍向上斜生,葉色深綠,富有光澤,葉型長橢圓形,葉面平滑,側脈平均8對。越冬芽三月上旬萌發(fā),一芽三葉盛期在四月上旬,芽葉肥壯,帶銀色茸毛,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百芽重104g,抗逆性強,適應廣。春茶氨基酸含量約1.8%,茶多酚約28.2%。制白茶,滿披芽毫,色白如銀,香清味醇,是制"白毫銀針”、“白牡丹”的高級原料。


福云六號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特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由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從福鼎大白茶與云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后代中系統(tǒng)選育而成。全國主要產茶區(qū)均有分布。


  植株高大,樹勢半開張,分枝部位較高,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狀著生,葉色淡綠,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尖較尖,葉面微隆起,葉片較厚,葉質較脆,葉緣波狀,葉身內折,葉齒細淺,葉脈9~11對。育芽力強,芽葉較肥壯,茸毛多。春芽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萌發(fā),一芽三葉盛期在三月底,一芽三葉百芽重69g,抗逆性較強,較耐旱、耐寒。春茶含水浸出物36.8%、茶多酚25.9%、氨基酸總量2.2%、咖啡堿3.4%、兒茶素總量151.2mg/g。制成的白茶色澤好,白毫顯露,但滋味、香氣稍差。


歌樂
  福建福鼎的地方品系。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二倍體。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福鼎市店頭鎮(zhèn)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qū)。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等茶區(qū)引種。特征:植株較高大,樹勢半開張,主干較顯,葉片呈水平狀著生。葉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隆起,富光澤,葉緣微波,葉身平或稍內折,葉尖鈍尖,葉齒較銳淺密,也質較厚脆。芽葉淡綠色,茸毛較多,一芽三葉百芽重80.0g?;ü谥睆?.3~4.4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特性:芽葉生育力強,發(fā)芽整齊,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上旬中后期。產量高,每畝產茶達2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3.9%、茶多酚25.3%、咖啡堿3.6%。制成的白茶色澤好,白毫顯露,滋味、香氣好。


白茶制作工藝

?

  白茶制作加工過程主要是萎凋和干燥。萎凋主要分日光萎凋、復式萎凋、室內加溫萎凋。干燥主要有全陰干、日曬干燥、烘干。

?

三種萎凋工藝

?

  六大茶類中,萎凋時間最長的就是白茶了。福鼎白茶制作工藝只有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成品茶質量的優(yōu)劣關鍵在于萎凋。


  萎凋,《中國茶葉大辭典》這樣注釋:“紅茶、烏龍茶、白茶初制工藝的第一道工序。鮮葉攤在一定的設備和環(huán)境條件下,使其水分蒸發(fā)、體積縮小、葉質變軟,其酶活性增強,引起內含物發(fā)生變化,促進茶葉品質的形成。主要工藝因素有溫度、濕度、通風量、時間等,關鍵是掌握好水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程度……萎凋程度最重是白茶,其次是紅茶,再次是烏龍茶?!?/p>


  上世紀60年代,福鼎白茶的萎凋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從原有日光萎凋、復式萎凋,轉變?yōu)槭覂燃訙匚蚍椒?,近年來經過福鼎茶人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室內加溫萎凋技術日趨成熟。品品香茶業(yè)與福建農林大學聯(lián)合開發(fā)的福鼎白茶最大的自動化生產線,福建省銀龍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的清潔化復式萎凋等,使得福鼎白茶制造不受氣候因素影響生產,正因如此,福鼎白茶的年產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

  不同的白茶種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工藝白茶所采用的萎凋方式與萎凋時間不同。


  福鼎制造白毫銀針,通常都采用日光萎凋。萎凋時,茶芽均勻地薄攤于篾箅或水篩上。(篾箅,是一種長方形的竹編制的工具,長約2.2~2.4米,寬約70~80厘米,利用篾條0.2~0.3厘米編制而成,箅上有縫隙沒有孔洞。茶農說,這種結構最適合白茶萎凋,遇上良好天氣,茶的上、下面都有空氣流通,做出的白茶質量就有保證。水篩,是一種具有大孔眼的大竹篩,徑約100厘米,每孔約為0.5厘米見方,蔑條寬1厘米左右。)茶芽攤放勿使重疊,因為重疊的部分會變黑,置日光下進行自然萎凋,攤好后放在架上,就不要用手翻動以以免茶芽受機械損傷變紅,或破壞芽茶上的茸毛;也不可放在地下,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使萎凋時間延長。萎凋總歷時48至72小時不等,臨場制茶師根據(jù)經驗,觀察氣候(南風或北風天),茶葉走水情況,茶色變化,茶葉的干度等進行調節(jié)。如遇雨天,當天曬不到六、七成干,或當天只曬到六、七成干而第二天遇到雨天,則當晚或第二天應立即用40~50℃文火焙干。風大而天氣干燥時,可于室內萎凋至減重30%左右,再用文火慢焙至干。

?

  白牡丹與壽眉的萎凋方式基本相同,以室內加溫萎凋為主。莊任《中國茶經》記述:“近年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采用向萎凋室吹送熱風進行鮮葉萎凋方法,室溫溫度掌握在22~27°,相對濕度掌握在67%~75%,歷時25~30小時,鮮葉含水量25%左右……這種向室內吹送熱風萎凋的方法制出的白牡丹成品,保持傳統(tǒng)風格,品質不亞于自然萎凋的成品,而萎凋歷時大大縮短,且不受天氣影響?!?/p>


  復式萎凋就是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內自然萎凋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復雜,但高明的茶師往往會通過這種辦法制作出口感很好的福鼎白茶。新工藝白茶的萎凋可采用上述各種萎凋方法,時間偏短,萎凋程度略低。

?

  不管哪種方式,萎凋時茶葉內含物都發(fā)生變化。袁弟順在《中國白茶》中認為:“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鮮葉的單純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溫濕度條件下,隨著水分的逐漸散失,葉細胞濃度的改變,細胞膜透性的改變以及各種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內含成分的變化,從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質?!?/p>

?

四種白茶的特色與制法

?

白毫銀針的特色與制法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肩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


  造制白毫銀針的茶樹品種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


  “白毫銀針”的質量取決于采摘,加工制選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采制“銀針”以春茶的頭一兩輪品質最佳。以頂芽肥壯、毫心大為最優(yōu),到三、四輪后茶樹抽上來的多為側芽,芽小而細,所制“銀針”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于氣溫高,抽芽快,就更難制出好“銀針”來。


  現(xiàn)在,福鼎茶區(qū)的茶農為了制好“白毫銀針”,往往將已有1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在頭春采摘后,馬上進行臺刈,剛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針茶”,這種“秋針”,制造“白毫銀針”其品質并不亞于春茶。


  采摘白毫銀針茶葉原料茶對氣候也有嚴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選擇晴天,尤其是東北風天氣為最佳。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其濕度較大,菁葉干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制,如果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而加工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精雕細鑿,才可制上一泡好“銀針”。


  福鼎制選“白毫銀針”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攤在水篩或萎凋篩上,每篩約250克,要求攤得均勻,不可重疊,一出現(xiàn)重疊茶芽就變黑。攤好后放在架上,讓烈日曝曬,或低溫烘焙,不可翻動,以避免傷葉紅變,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風,不易干燥。當達到干度要求后,進行揀剔,去梗,再烘焙裝箱。


白牡丹的特色與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類的“嬌子”,因其外形綠葉夾銀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開而得名。制選白牡丹的原料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樹品種芽葉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稱水仙白茶。


  一般情況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茶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為福鼎白牡丹,簡稱“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政和大白茶”。制選白牡丹的原料鮮葉質量要求高,要求白毫顯,芽葉肥嫩。傳統(tǒng)工藝制選白牡丹,要求采摘標準是春茶第一輪嫩梢采下一芽二葉,芽與二葉的長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與二葉都要披滿白色茸毛(或稱白毫)。


  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較瘦,不宜采制。而現(xiàn)在秋茶由于茶園管理得法,經之采制白牡丹品質也較高。


  白牡丹的制選不經炒搡,雖只有萎凋及焙干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內自然萎凋的品質為最好。采下的鮮葉要均勻薄攤在水篩上,不能重疊。當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時,“兩篩”合二為一,至八、九成干時再將“兩篩”合二為一。當鮮葉差不及走水95%時,放置火籠烘干為時,此時我們稱其為白牡丹“毛茶”?!懊琛币涍^精制工藝才能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揀剔硬梗、薰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再低溫烘焙干燥,趁熱拼和裝箱。白牡丹一般分為四個等級。

貢眉的特色與制法

?

  貢眉,過去以菜茶為原料,采一芽二、三葉,品質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雖小,要求原料必須符合產品的規(guī)格,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F(xiàn)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樹的芽葉為原料加工貢眉。為區(qū)別是菜茶為原料還是“大白茶”為原料的“貢眉”,別名為“小白”,“大白”。


  產品特征:優(yōu)質貢眉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時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貢眉的基本加工工藝是:萎凋、烘干、揀剔、烘焙、裝箱。


  萎凋的目的有二個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問題),二是“生化”(內質問題),即通過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條件下引起一系列來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學變化,其變化也是隨茶青水分的變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轉慢,直到干燥為止。貢眉在“萎凋”中的“生化”過程也是“發(fā)酵”過程,所以貢茶是白茶,也是“微發(fā)酵茶”。


  加工貢眉,全萎凋的品質最好,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艷,有光澤,毫心才會潔白,葉張才會伏貼,兩邊緣略帶垂卷形,葉面有明顯的波紋,嗅之沒有“青氣”,而是有一種令人欣喜的清香氣味。若用半加溫萎凋“貢眉”,色澤?;尹S,毫毛易銳,如果烘焙不慎會帶有煙味。所以加工白茶(貢眉),雖然“簡單”,但并非是一件輕而易舉可以學會的一門技術。


壽眉
  與貢眉,只是鮮葉原料略有不同之處,其它方法基本一致。壽眉采用制白毫銀針“抽針”時剝下的單片葉制成,或白茶精制中的片茶按規(guī)格配制而成。


緊壓白茶

?

  由于原來白茶產量很少,專供外貿出口,產品供不應求,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少量的白茶緊壓茶。直到上世紀90年代,茶業(yè)改制,福鼎境內白茶產量增加,當時,由于國內茶葉市場對白茶認知度較低,許多人不懂得什么是白茶,出現(xiàn)了產銷不平衡狀態(tài),白茶漸漸多起來。2000年后,福鼎有人嘗試緊壓白茶制作,2003年,個別茶企開始專業(yè)生產緊壓白茶,白茶因為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特性,緊壓白茶更方便于儲存,而且經過實踐證明,陳放后的緊壓白茶滋味、口感湯色等不亞于散茶,因此,緊壓白茶很快被許多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

  緊壓白茶餅和其它緊壓茶生產工藝基本一致,工藝流程是:成品白茶經過蒸汽蒸后,使茶葉變軟(根據(jù)不同原材料茶,蒸的時間不同),通過緊壓機械壓制幾秒鐘成型后,再經過低溫烘焙30多個小時,待白茶餅完全干燥后即可。


  緊壓白茶是白茶散茶的再加工茶,緊壓白茶的優(yōu)點還有易存儲,易攜帶,沖泡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其香氣、滋味、湯色有其特殊性。緊壓白茶除了用紫砂壺、蓋碗、大壺沖泡的方式進行泡飲,還可用煮的方法來品飲。


  緊壓白茶在市面流行的基本呈餅狀,故俗稱其為白茶餅。如今,許多茶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緊壓白茶的外形也越來越多。白茶緊壓后口味有新的變化,許多人認為,新生產的白茶滋味清淡,湯色杏黃;加工成白茶餅后,湯色變濃,呈現(xiàn)紅色,滋味醇厚,而且隨著白茶餅儲存年份不同,出現(xiàn)不同的香味、口味與湯色。


  不同的白茶餅有不同的口味,緊壓白茶根據(jù)原材料不同分緊壓白毫銀針、緊壓白牡丹、緊壓壽眉和老白茶餅。

?

老白茶


  老白茶餅有兩種概念,一種原材料就是用陳年老白茶進行加工,另一種是緊壓白茶經若干年陳放,形成的老白茶餅。

?

白茶感官品質要求

?

白茶的好壞、茶友交流"暗語"解釋說明

?

外形形狀評語

毫心肥壯:指茸毛多的芽白茶,芽葉連枝。其芽形似花朵的花芯故稱為毫心,形容白茶的芽肥嫩壯大,茸毛多。

茸毛潔白:茸毛多、潔白、有光澤。

芽葉連枝、葉緣垂卷:采摘符合規(guī)格,制工優(yōu)良,葉面有龜甲紋隆起,葉緣垂卷是高級白牡丹茶的外形。

平展 舒展:芽葉柔嫩,葉緣不垂卷而平展,葉態(tài)平伏伸展。攤展指芽尖瘦小的駐芽葉,或單片葉,葉態(tài)平展。

皺折:葉張不平展,有皺折痕。

彎曲:葉張不平展,不服帖,帶彎曲。

斷碎:芽葉分離、不完整.

顯毫:芽葉上的白色茸毛,通稱“白毫”,芽尖含旦高的并含有較多的白毫,稱為顯毫。白茶毫色有銀白、灰白。

身骨:指葉質老嫩,葉肉厚薄,茶身輕重,一般芽葉嫩,葉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勻齊、勻整:勻是均勻、齊是整齊,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細、長短、輕重相近。拼配適當無脫檔現(xiàn)象。勻稱、勻凈與此義相同,勻凈又指老嫩整齊,無莖梗樸筋毛和夾雜物。

破張:葉張破碎。


外形色澤評語

銀芽綠葉、白底綠面:指毫心和葉背銀白茸毛顯露,葉面為灰綠色的優(yōu)質福建白茶。

墨綠:深綠而少光澤。

翠綠:翠玉色有光澤,是白茶正常的外形色澤。

灰綠:綠中帶灰,屬正常色澤。

鐵板色:深紅而暗,似鐵銹色,無光澤,萎凋過度,葉色青紅,是品質較次的色澤。

草綠色:常見于粗老葉,萎凋不足、過早烘焙制成的白茶。

光潤:色澤鮮明,光滑油潤,為優(yōu)良成品所具有的特征。

枯暗:葉質老,色譯枯燥且暗無光澤。

調勻:色澤相當一致,但必須與一個具體評語相結合,如灰綠調勻,與調和含義同。

花雜:指葉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澤雜亂。

鐵青:似鐵色帶青。

臘片:表面形成臘質的老片。


湯色評語

黃綠:綠中微黃,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澤故有稱為橙綠。

杏綠:淺綠色,類似杏子的綠色。

綠黃:綠中黃多的湯色。

淺黃、杏黃:黃色較淺。

深黃:黃色較深。

紅湯:湯色發(fā)紅。

黃暗:色黃而暗。

鮮明:新鮮明亮,略有光澤,但不夠濃,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湯清凈透明稱為明亮,明亮而有光澤,一見到底,無沉淀或浮懸物,稱為清澈。

明凈:湯中物質欠豐富,但尚清明。

渾濁:指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明度差,難見碗底。

?

香氣評語

毫香:福鼎白茶的特征香氣,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銀針的香氣是毫香幽怨。

鮮濃:香氣濃而鮮爽持久。

鮮嫩:香高潔細膩,新鮮悅鼻.為芽葉細嫩的特殊香氣,類似毫香。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間,為茶葉較嫩且新鮮。

清香:香氣清純柔和,香雖不高,緩緩散發(fā),令人有愉快感。

甜長、香氣清高:帶甜感而久留。

鮮爽:香氣新鮮活潑、嗅后爽快。

鮮甜:鮮爽帶有甜香。

甜純:香氣不太高,但有甜感。

純和:香氣純凈而不高不低,無異雜氣味,也可用“純和”

鈍濁:氣味雖然有一定濃度,但滯鈍,感覺不快。

粗淡:香氣低有老茶的粗糙氣,也稱粗老氣。

濁氣:夾有其他氣息,有沉濁不爽之感。

高火:烘焙干燥溫度較高,火溫尚可且時間過長,干度十分充足所產生的高火氣。

老火、焦氣:制茶中火溫不當所致,輕微的焦茶氣息稱老火;嚴重的稱為“焦氣”。

悶氣:白茶下匾后,堆積時間過長,干燥不及時形成的不愉快的悶味。

異氣:焦、煙、餿、酸、陳、霉、油氣、鐵腥氣、木氣以及其他劣異氣息,或一時難以指明的異雜氣,一般要指明具體哪一種氣味。

酵氣 ferment odour 白茶萎凋過度,有紅茶發(fā)酵氣。

失解 freshless 極不鮮爽,有時接近變質。


滋味的評語

鮮濃、鮮厚:鮮表示鮮潔爽口,濃是茶湯溶質豐富,口味濃厚而鮮快,喉味爽適含香有活力。

鮮爽:鮮潔爽口,有活力,但濃度比鮮濃低些。

甜爽:鮮潔爽口帶甜感,有活力。

醇厚:濃純可口,回味略甜,也可以用醇爽表示。

醇和:味清爽帶甜,鮮味不足,刺激性不強。

粗淡:味淡薄滯鈍,喉味粗糙。

純正、純和:滋味較淡,但屬于正常,缺乏鮮爽.

軟弱:味淡薄軟,無活力。

苦澀:味雖濃但不鮮不醇,茶湯人口,味覺麻木,如食生柿。

水味:口味清淡不純,軟弱無力。

異味:焦、煙、餿、酸、陳、霉等劣異味。

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葉底的評語

細嫩:芽頭多,葉子長細小,葉質幼嫩柔軟,主要視其全芽及頂葉含量多少。細嫩應與斷碎區(qū)別開來。

鮮嫩:葉質細嫩,葉色鮮艷明亮。

勻嫩:葉質細嫩勻齊一致,柔軟,色澤調和。

柔嫩、柔軟:芽葉細嫩, 葉質柔軟,光澤好,稱為柔嫩。嫩度稍差,質地柔軟,手指按之如棉, 撳后服姑盤底,無彈性,不容易松起稱為柔軟。

肥厚:芽葉肥壯,葉肉厚,質軟,葉脈隱現(xiàn)。

瘦簿、飄?。貉啃∪~薄,瘦薄無肉,質硬、葉脈顯現(xiàn)。

粗老:葉質粗大.葉脈隆起.手指按之祖糙,有彈性。葉脈硬化.按后葉張很快恢復原狀為“硬挺”。

勻齊:“勻”是色澤調和,“齊“是老嫩一致,勻整無斷碎。反之,老嫩,大小,色澤不一致的稱“不勻”。

單張:即脫莖的獨瓣葉子?!皢伟辍迸c之同義。

短碎:毛茶經精加工大都斷成半葉,短碎是指比半葉更碎小的而合于要求的葉片甚少的情況而言,或稱破碎。

開展、攤張:沖泡后,卷緊的干茶吸水膨脹而展開成片形,且有柔軟感的為開展,“舒展”此同義,而老葉攤開為“攤張”。

硬雜:葉質粗老而駁。

拈暗:葉色暗沉無光,陳年老白茶的葉底多如此。

紅暗:紅顯暗、無光澤。

烏暗:葉片如豬肝色或黑褐色或青暗.是發(fā)降不良的紅茶,如整片葉色如此,即稱“烏張”,葉色如此又不開展稱“烏條”。

花青葉底色不調和老嫩不一致,紅里夾青。

紅張:萎凋過度,葉張紅變。

暗張:暗黑,多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

?

找到約5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