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磚茶英文

找到約7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你不了解的茶葉冷知識全搜羅 有趣漲知識且意想不到哦

啥?我喝的大紅袍其實不是真正的大紅袍?真正的大紅袍比熊貓還稀少?且大紅袍不是紅茶?紅茶名宿金駿眉05年才被開發(fā)出來?功夫茶其實真名叫做工夫茶?且工夫紅茶和工夫茶根本不是一類……看了這些是不是感覺很新鮮?!有種原來日常喝的茶葉有著這么多美麗的錯誤,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是的,茶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有些真的意想不到,這里“小茶控”就搜羅了盡可能多的有關茶葉的冷知識,不說最全但是很豐富哦(如果你還知道有關茶葉的其他冷知識,歡迎補充哦)!

【除了水,茶是世界上最廣泛的飲品!】

咖啡,茶和可可是世界三大飲料,而其中,茶和茶制品飲料,是每天喝的人數(shù)最多的飲料。據(jù)統(tǒng)計,美國有1.58億人喝茶。英國人民每天約喝掉1.65億杯茶,換算成年的話就是每年喝掉620億杯。

【每年人均喝掉茶葉最多的國家,竟然不是中國?】

世界上最大的茶葉消費國是中國,但若平均到每人頭上,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根據(jù)201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土耳其、愛爾蘭和英國是人均茶消費最多的三個國家。但說到底,還是人口基數(shù)的問題。

【紅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又稱拉普山小種,屬紅茶類,與人工小種合稱為小種紅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毛茶是長毛的茶?】

毛茶,也稱毛條,鮮葉經過初制后的產品稱為毛茶,其品質特征已基本形成。毛茶是 茶樹鮮葉初加工的粗制品。大小不一,形狀粗糙。此外,外銷紅,綠茶的初級制品,也統(tǒng)稱為毛茶。毛茶可供人們飲用,但是由于毛茶的產地、采制的季節(jié)、鮮葉老嫩、初制技術等的不同,品質差異很大。

【大紅袍是紅茶嗎?】

大紅袍不是紅茶,而是烏龍茶。大紅袍屬于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大紅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鳳凰單叢(只有鳳凰單叢這一個叫法“樅”是錯誤的稱呼,潮州市政府甚至于2004年8月專門下文進行規(guī)范,采用“叢”字為標準字,而明確以“樅”字為錯別字。),鳳凰水仙不是巖茶,屬廣東烏龍茶。

【酒會醉人!喝茶也會喝醉?】

不止喝酒會醉哦,喝茶也會醉,被稱為“茶醉”~ 之所以會產生“醉'的現(xiàn)象,都是因為茶堿,茶堿進入人體中,會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但若攝取過量會破壞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并抑制胃里面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能導致利尿、心悸等癥狀,嚴重時會有失眠、頭痛、惡心、站不穩(wěn)的疑慮。

相關閱讀:喝茶,我們到底在喝什么?我們喝到了什么?

【鳳凰單叢鴨屎香跟鴨子沒關系,和屎也沒關系!】

鴨屎沒香味。流傳說法是種在叫鴨屎土的黃土壤里老茶農怕被偷從而起名鴨屎香。

【真正的大紅袍其實是很難喝到的!】

因為就那幾顆老樹上的才能真正叫做大紅袍(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巖壁之上,是武夷巖茶之王、烏龍茶中的極品,已有350余年歷史,現(xiàn)僅存6株母樹;)。目前定義為純種大紅袍的品種是奇丹,而真正接近大紅袍的品種叫做北斗,史料可查大紅袍母本無性扦插。優(yōu)質的商品大紅袍全是拼配茶,而且也有拼配上的優(yōu)劣,茶基一般是水仙肉桂,好的拼配茶很貴的,很多獲獎茶都是拼配的,拼配師的工資最貴的。

【東方美人其實是烏龍茶!】

“東方美人”茶,它可是“以假亂真”的高手。不能簡單地從名字下手,而是從口感出發(fā)!它發(fā)酵重,口感、滋味與紅茶匹配度頗高,卻是實打實的烏龍茶。東方美人又稱為白毫烏龍/五色茶,廣義來說,只要是部分發(fā)酵的都屬烏龍茶。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安吉白茶屬綠茶類,是按綠茶加工原理并根據(jù)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質特性制作而成,是未經發(fā)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所以安吉白茶不屬于白茶而屬于綠茶。

【白毫銀針是白茶,君山銀針也是白茶嗎?】

君山銀針不是白茶、也不屬綠茶。君山銀針是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而綠茶是未發(fā)酵茶。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了一道悶堆工序,綠茶是不發(fā)酵的,而黃茶是屬于發(fā)酵茶類。

【云南月光白是普洱茶嗎?】

歷史以來,云南月光白茶就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其工藝類似于白茶,有人說其品質特點類 似于普洱茶,因此有人說云南的月光白茶是一種創(chuàng)意型的白茶,也有人說月光白茶是普洱茶, 因此有月光白茶之說。其實中國的六大茶類是按照制作工藝來區(qū)分的,所以月光白是白茶!

相關閱讀:簡明扼要講通六大茶類(制作工藝的異同而分)

【并不是所有毛尖茶都是綠茶!】

「毛尖茶」也容易讓人亂入。毛尖茶是茶葉外形的統(tǒng)稱,各地有很多類型的毛尖茶,比如信陽毛尖。喝茶的人常會誤以為毛尖茶就是綠茶,其實不然,比如「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明明有一種濃濃綠茶味兒,卻又是黃茶!

【六大茶類哪個產量最少?哪個產量最多?】

黃茶的產量在全國茶葉產量的占比不到0.5%..中國生產的茶葉約70%是綠茶~

【六大茶類,論數(shù)量誰是NO.1?】

六大茶類,每個品類都有豐富的茶品,究竟哪類茶才是NO.1?答案就是綠茶?!吨袊柚尽分?,共列出全國名優(yōu)茶50種,其中綠茶34種,占68%,妥妥的C位。

【中國將茶分為六大類,那么日本呢?】

日本出版社「主婦の友社」的《茶圖鑒》一書中,將茶分為六大種類:日本茶、紅茶、中國茶、花草茶、健康茶、咖啡。六種茶主要先以沖泡茶葉的茶種類做一分類,并且以地圖形式將該國內各縣市出產的茶葉做一分類,解說之間的區(qū)別,依造此書兩項類別:紅茶與中國茶,分類做出整理。

還有一說根據(jù)制作方法和茶葉的不同,日本茶還可以分為八個種類,分別是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莖茶、粉茶、焙茶、玄米茶。

【洞庭碧螺春的產地是湖南洞庭湖?】

碧螺春是傳統(tǒng)名茶,屬于綠茶類,產于江蘇省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茶越新鮮越好嗎?】新茶一般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可以品飲到其最新鮮的色香味。但因茶葉存放時間太短,多酚類、醇類含量較多,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可稍作品飲,放一段時間再喝。

【茶包的發(fā)明,原本是打算讓你撕開倒出來泡?】

茶包的發(fā)明,是真的完全背離初衷。一位來自紐約的商人Thomas Shalivan開始將茶放進一個小絲袋里分發(fā)給他的客戶,他本來是想讓客戶把茶葉倒出來泡著喝,但是他的客戶們都理解錯了。后來發(fā)現(xiàn)帶著小袋更方便,茶包就誕生了。

【紅茶是Black Tea 那么黑茶叫啥?】

Black Tea被紅茶搶走了,黑茶叫什么?當年紅茶出現(xiàn)時,歐洲人看紅茶葉黑黑的模樣(紅茶、綠茶是比較早出口到歐洲的,當時的紅茶品種外形顏色偏黑。外國人自然而然就因外形特點而稱呼它為「Black tea」了),才叫它為“Black Tea”。如今,黑茶的英文是什么呢?——“Dark Tea”(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干茶和茶湯顏色都很暗,所以被稱為「Dark tea」。)

【紅茶湯色就是紅的么?越紅越好嗎?】

看紅茶的品質優(yōu)劣,鑒定紅茶的好壞不是看紅茶顏色越紅就一定越好的??醇t茶的好壞質量的鑒定要看其外形,顏色及香氣的。頂級紅茶金駿眉就是金黃色。

【金駿眉是05年才開發(fā)出來!】

金駿眉是05年才被開發(fā)出來,開發(fā)者是現(xiàn)在駿德茶廠廠長梁駿德。然而開發(fā)的時候梁駿德是正山堂的一名制茶師,所以現(xiàn)在百度百科金駿眉里寫的只有江元勛帶領團隊…

【紅茶的“冷后渾”是怎么回事?】

紅茶茶湯冷掉后常會變得渾濁。渾濁并不是一個玄妙現(xiàn)象?!袄浜鬁啞爆F(xiàn)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等與咖啡堿形成的絡合物,高溫時,其呈游離狀態(tài),但隨著溫度降低,凝結在一起,茶湯就由清轉渾了。紅茶的“冷后渾”現(xiàn)象與茶湯的鮮爽度和濃強度有關。

【“工夫茶”不是“功夫茶”和“工夫紅茶”也不是一回事!】

工夫茶是神奇的潮汕人民自宋代起對于沖泡茶葉和待客之道一種理解和文化傳承。而“功夫茶”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美麗的錯誤習慣。對于“工夫茶”的誤傳和深度的誤解產生的某種沖泡茶葉的藝術手段,給外行人感覺就是對于桌面上琳瑯的茶具一頓小操作就叫功夫茶。演變至今無對無錯,外行叫“功夫”傳承用“工夫”。而工夫紅茶則是指以福建的閩紅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安徽祁門工夫,云南的滇紅工夫等為代表的紅茶品種,意為制作精細精制頗費工夫而得名。

【六安瓜片不叫l(wèi)iù安瓜片!】

六安瓜片屬綠茶類,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明始稱“六安瓜片”。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作為一個地名,“六”應讀作“陸”。所以六安瓜片的正確讀音應該是:lù ān guā piàn。六安”之名源于漢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案發(fā),二王自殺,漢武帝取衡山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封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傲病敝纱硕鴣?,歷代沿用。這里的“六”也是地名,所以應讀“l(fā)ù”。

【六安瓜片和“瓜”沒關系!】

六安瓜片由從六安茶中的“齊山云霧”演變而來,是綠茶特種茶類。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而不是是哪種瓜的片!PS:六安瓜片在茶界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無芽無梗全是葉,綠茶以嫩為好,但是六安瓜片是以壯聞名!

【“以茶代酒”,居然是個酒鬼說的話?】

《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孫權的曾孫)專橫殘暴,終日沉迷酒色,經常擺酒設并定下酒宴規(guī)矩:“每人7升,不管會不會喝,7升酒必須見底”。群臣中有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其是孫皓父親的老師,所以孫皓對韋曜還算照顧。韋曜喝不動了,就悄悄換上了茶,讓他“以茶代酒”。

【茶樹精油是從茶葉里面提取的嗎?】

不是。茶樹油是從茶樹的葉子提取的精油,這種“茶樹”與我們平時泡茶的茶葉沒有半毛錢關系。這種“茶樹”又叫做“窄葉茶樹”,“snow-in-summer”(夏天的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好茶葉和笑話段子一樣,都是有梗的!】

新茶友一般覺得茶葉有梗必不好。綠茶確實茶梗很少,因綠茶講究的是鮮嫩,嫩葉自然沒有梗。但對于烏龍、普洱、黑茶而言,有梗再正常不過了,且這類好茶是應該有梗的,無論是壓制還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國際標準對黑茶含梗量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茯磚茶含梗量在15%到18%之間。

【世界上最貴的茶是多少錢?】

2019年5月27號,在東京中央拍賣香港的春季拍賣會上,百年號級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號一筒,最終以26230000港幣成交。重量為2236克,換算至人民幣約為1041萬元/公斤。

【黑茶中的“金花真身其實是真菌!】

茯磚茶中的“金花”其實是一種名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只不過在顯微鏡下觀看,似黃色的米蘭,故而還有“金花菌”的別名。「金花菌」除了能改變茶葉的「發(fā)香」特點,還有獨特的對人體有益的功效,很受茶友們的喜愛。

相關閱讀:引發(fā)結石.導致骨質疏松和貧血……喝茶居然有這么多危害?

【“喫茶店”在日本,是咖啡店!】

日式喫茶店就是日式咖啡店,最早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現(xiàn)的第一家喫茶店“可否茶館”。

【茶上面的白霧和開水上的白氣是一樣的嗎?】

在泡一些好茶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上面會有一層薄薄的白霧。讓人不禁覺得賞心悅目。這種白霧被人稱之為“茶氳”或“湯氳”,濃度較之水蒸氣高,故而與開水的水蒸氣不同。

【普洱生茶和熟茶其實不是一個茶類!】

茶類的分別是根據(jù)制作工藝的差異而分門別類的,生普是半發(fā)酵茶,所以屬于青茶,而熟普是后發(fā)酵,屬于黑茶。

【一斤茶芽需要60000-80000個芽頭!】  

一斤上好的芽茶有6萬-8萬個芽頭,全部由采茶姑娘的雙指一下下采出,這就是高大上的茶葉價格昂貴的原因(古樹茶,就更貴了,因為百年千年古樹是很稀少的,古樹茶中的“貓耳朵”更是稀少,由于枝葉很小,一個熟練的采茶姑娘一天大概能采1-2兩)。

【口糧茶是糧食茶?】

口糧茶,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常備的、隨時都可以品飲的茶品。價格接近人民(我們不能把口糧茶等同于廉價茶,口糧茶應該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是老百姓最喜歡的茶。),茶的質量不懶惰,以滿足大多數(shù)需求。這種茶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大量喝茶,需要一種適合自己的口糧茶。

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漲知識?看過之后可以給同事普及及糾錯哦!

——————————————————————

古樹茶品牌“小茶控”,想將百年古樹的茶滋味獻給最懂品嘗的您

快來品嘗樹梢上的甘甜!古樹茶品牌”小茶控“上線6款產品

茶葉標準化系列報道之?中國從事ISO茶葉國際標準化工作概述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簡稱中茶院)作為ISO/TC34/SC8在中國的唯一技術歸口單位,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指導下,一直代表國家組織參加國際茶葉標準化活動和推動茶葉國際標準化進程。尤其是近2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我國參與ISO國際茶葉標準化活動更積極、更活躍和更富成效。


一、跟蹤ISO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動向,積極參加國際間實驗室檢測方法環(huán)試,并及時轉化國際標準為國家標準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中茶院鐘蘿團隊參與了茶葉中水浸出物、總灰分、粗纖維等理化指標測定方法全球環(huán)試,近20年來中茶院周衛(wèi)龍團隊也積極參與了茶葉中茶多酚、兒茶素、咖啡堿、茶氨酸、茶黃素等品質和功能指標測定方法的全球實驗室間環(huán)試,并將ISO發(fā)布的測定方法國際標準及時轉化為我國國家標準,使得我國質檢機構出具的茶葉檢測數(shù)據(jù)跟國際同行有可比性,減少茶葉國際貿易壁壘。二、組建中國代表團參加ISO/TC34/SC8茶葉國際標準化歷次會議并取得階段性成效根據(jù)ISO/TC34/SC8歷次會議議題,中茶院牽頭組織院校、協(xié)會、企業(yè)代表組成的中國代表團,代表中國參加了歷次ISO/TC34/SC8茶葉分技術委員會會議,在國際茶葉標準化舞臺發(fā)出中國聲音、行使大國責任、推動茶葉國際標準化進程。2008年以前,中茶院原院長駱少君研究員多次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帶領中國代表團參加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由駱少君研究員主導提出的特種茶項目在2008年杭州召開的第22次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上順利列入ISO/TC34/SC8前期預研項目。2008年以后,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曾多次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出席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2008年成立的ISO/TC34/SC8茶葉分技術委員會聯(lián)合秘書處為此項工作推進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22次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合影(杭州)


2009年10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ISO/TC34/SC8第23次會議,大會圍繞綠茶、紅茶中的茶多酚指標、綠茶、紅茶中茶氨酸的測定方法等11個議題展開匯報、交流和討論,會議形成9個決議。中國代表團宛曉春教授在大會做了“特種茶項目的前期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框架”及“烏龍茶國際標準前期研究基礎”的陳述,贏得了與會代表對特種茶工作的好奇和一致認同,當場就有好多國外專家表示愿意加入特種茶項目的工作。

參加ISOTC34SC823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合影


2012年6月在斯里蘭卡科隆坡召開的ISO/TC34/SC8第24次會議,大會圍繞茶葉中茶氨酸測定方法實驗室環(huán)試結果、白茶工作組工作進展報告、茶葉中茶黃素測定方法建立的前期研究報告等13個議題展開匯報、交流和討論,會議形成13個決議,其中由我方提出的烏龍茶、茶葉化學分類、綠茶—術語等提案作為前期預研項目立項。2015年6月在日本靜岡召開的ISO/TC34/SC8第25次會議,形成13個決議。會上,宛曉春教授代表項目組做“特種茶”工作報告,楊秀芳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做“綠茶術語”工作小組報告;會議交流推動了后續(xù)“烏龍茶”及“茶葉化學分類”兩個國際標準制定提案的正式立項,也明確了“綠茶術語”國際標準制定提案由我方提出;在白茶、抹茶、冷熱型速溶茶、稀土元素等眾多議題中,中國代表團根據(jù)前期研究工作所積累的數(shù)據(j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了積極有效的建議,引起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成員與國際同行間開展了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提高了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的推動力。

參與主持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23、23、25、26次)


2017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ISO/TC34/SC8第26次會議,大會圍繞ISO/TC34/SC8主席工作報告、秘書處工作報告、7個工作組項目召集人工作報告等9個議題展開匯報、交流和討論,形成17項決議。在大會環(huán)節(jié),宛曉春教授作為茶葉分類項目召集人做“茶葉分類”工作報告,黃艷博士(代表烏龍茶項目召集人孫威江教授)做“烏龍茶”工作報告,楊秀芳研究員作為綠茶術語項目召集人做“綠茶術語”工作報告;楊秀芳研究員和李大祥教授分別向大會做“茶多酚規(guī)格”和“茉莉花茶”項目建議書的簡要介紹。在小組會議環(huán)節(jié),中國代表團宛曉春教授和孫威江教授分別主持WG6(茶葉分類工作組)和WG7(烏龍茶工作組)的工作組會議。本次大會,“綠茶 術語”新工作項目通過網(wǎng)上各成員國的投票、大會報告、參會代表討論后正式立項,并在會上成立了新工作組即WG10綠茶術語工作組,同時8個國家同意并愿意派專家參與項目,其它項目得到有序推進,整體呈現(xiàn)了中國代表團實質性參與茶葉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活躍度、專業(yè)性和有效性。

26次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英國倫敦)
即將在杭州召開的ISO/TC34/SC8第27次會議,大會將圍繞ISO/TC34/SC8秘書處工作報告、前期預研項目工作進展、新項目工作進展等展開匯報、交流、討論,由我國專家作為召集人的綠茶術語、烏龍茶、茶葉分類等三個工作組將分頭召開工作組會議,參加以上三個工作組的各國專家也將到會交流。三、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的同時,組織專家提交國際標準提案,牽頭推進國際標準研制工作一直以來,我國積極派出專家參與茶葉理化指標系列測定方法國際標準及綠茶、紅茶等產品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同時組織專家提交了“烏龍茶”、“茶葉化學分類法”、“綠茶術語”、“綠茶茶湯制備”和“白茶”等國際標準提案,其中“烏龍茶”和“茶葉分類”兩個項目立項于2015年7月,并分別成立工作組WG6,WG7。綠茶術語國際標準在2017年12月正式立項,并成立工作組WG10。近十年由我國專家提出并已正式立項的國際標準制定新項目有3項,包括ISO/NP 20715《茶葉化學分類》、ISO/NP 20716《烏龍茶》和ISO/NP 18449《綠茶 術語》,并在ISO層面成立了三個工作組,即ISO/TC34/SC8/WG 7 茶葉分類工作組(召集人:宛曉春教授)、ISO/TC34/SC8/WG6 烏龍茶工作組(召集人:孫威江教授)和ISO/TC34/SC8/WG10 綠茶術語工作組(召集人:楊秀芳研究員),相關工作正常推進中。其中ISO/NP 18449《綠茶 術語》在ISO網(wǎng)站注冊立項時間為2018年4月,2018年提交工作草案發(fā)ISO/TC34/SC8/WG10 綠茶術語工作組專家討論并征集意見建議,2019年在工作組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了ISO/CD 18449稿,發(fā)ISO/TC34/SC8秘書處,秘書處在今年6月通過ISO網(wǎng)絡平臺征集各成員國對CD稿的意見,于今年8月返回全部意見,完善后的ISO/CD 18449將在杭州會議上發(fā)工作組專家繼續(xù)討論,同時工作組組長將在大會上做工作組工作進展報告。通過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參與或牽頭,發(fā)揮了中國專家在茶葉國際標準化舞臺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我國從事茶葉國際標準化工作積累了經驗、培養(yǎng)了一批既懂標準又懂業(yè)務、既會英語又善交流的茶葉國際標準化人才。

四、積極承辦ISO/TC34/SC8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促進國內外茶葉標準化交流作為技術歸口單位,中茶院代表國家積極承辦ISO/TC34/SC8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2003年在杭州舉辦了ISO/TC34/SC8第20次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中國、英國、德國、法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日本等國代表20余人參會,上一屆主席Dr.Andrew Scott先生在杭州會議上上任。2008年在杭州舉辦的ISO/TC34/SC8第22次茶葉國際標準化會議,中國、英國、德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日本、土耳其等國代表參會,由我國提出的“特種茶國際標準制定”項目作為前期預研項目列入會議決議。五、積極發(fā)揮ISO/TC34/SC8茶葉分技術委員會聯(lián)合秘書處的作用在國標委的推動和多方協(xié)調下,ISO/TC34/SC8茶葉分技術委員會聯(lián)合秘書處成立于2009年4月,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與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聯(lián)合秘書為浙茶集團毛立民董事長楊秀芳研究員為技術助理。聯(lián)合秘書處成立十年來,秘書處成員赴英國標準化協(xié)會(簡稱BSI)、ISO總部及國內參加ISO相關規(guī)則、政策和經驗的學習與交流,參加了中英雙邊機制交流、中國—南亞標準化工作交流并在會上做專題報告,在杭州協(xié)助接待了來訪的ISO前秘書長羅博·斯蒂爾先生,并就我國推進茶葉標準化工作做專題匯報。聯(lián)合秘書處為我國專家有效從事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提供規(guī)則和經驗的指導、多方的協(xié)調等作用,同時從不同層面、不同場合宣傳了我國茶葉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提升了我國茶葉標準化工作的國際影響力。

201210月在杭州參加ISO組織的秘書周培訓


六、積極開展國家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為支持中國標準“走出去”戰(zhàn)略,滿足國際貿易對國家標準外文版的迫切需求,全國茶標委完成了GB/T 9833.1-2013《緊壓茶第1部分:花磚茶》、GB/T 9833.2-2013《緊壓茶第2部分:黑磚茶》、GB/T 9833.3-2013《緊壓茶第3部分:茯磚茶》、GB/T 9833.4-2013《緊壓茶第4部分:康磚茶》、GB/T 9833.5-2013《緊壓茶第5部分:沱茶》、GB/T 9833.6-2013《緊壓茶第6部分:緊茶》、GB/T 9833.7-2013《緊壓茶第7部分:金尖茶》、GB/T 9833.8-2013《緊壓茶第8部分:米磚茶》、GB/T 9833.9-2013《緊壓茶第9部分:青磚茶》、GB/T 13738.3-2012《紅茶第3部分:小種紅茶》等10項英文版出版項目,并已發(fā)布實施。GB/T 30375-2013《茶葉貯存》、GB/T 30357.1-2013《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0357.2-2013《烏龍茶 第2部分:鐵觀音》、GB/T 30357.3-2015 《烏龍茶 第3部分:黃金桂》、GB/T 30357.4-2015《烏龍茶 第4部分:水仙》、GB/T 30357.5-2015《烏龍茶 第5部分:肉桂》等6項英文版出版項目得到正式立項并已上報國標委審查發(fā)布。


七、工作展望多年來,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指導和領導下,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我國從事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關注,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包括:(一)重點推進已立項目的研制工作加強與國內國際茶葉標準化專家的合作與交流,根據(jù)國際標準制定程序,重點高效地推進我國專家牽頭的《烏龍茶》、《茶葉分類》、《綠茶術語》等三項國際標準制定進程。(二)加強國際標準研制的儲備工作一個國際標準提案的提出和有效立項,來自于前期大量科學有效的基礎研究。為更好推進新立項目提案的針對性、有效性以及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高效性,需要做好標準的前期基礎研究工作,尤其是科學數(shù)據(jù)收集工作,具體包括代表性樣品收集、國際標準測定方法的采用以及國際實驗室間比對等。(三)亟待進一步培育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茶葉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鑒于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的高效推進,需要具備深厚茶葉專業(yè)功底、了解國內外標準化規(guī)則、熟練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及基本的溝通交流協(xié)調能力,這樣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yǎng)起來的,需要各方搭建平臺和提供支持,所在單位重視和支持,專家自身努力。同時從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要出臺相關政策,開展國際標準化人才的定向培養(yǎng),提升國際標準化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四)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繼續(xù)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標準互認和標準體系相互兼容,積極推進我國茶葉國家標準的外文翻譯工作。

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二屆一次會議


相關信息鏈接:鏈接一ISO概況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標準化機構,總部設在日內瓦。ISO公共網(wǎng)站地址:https://www.iso.org。ISO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準化的發(fā)展,以便于國際間物資交流與服務,并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工作領域涉及除電工電子以外的所有領域。ISO成員分為三類:正式成員、通訊成員和注冊成員。每個國家只能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家標準化機構參加。截止2018年底,ISO共有成員164個,其中:正式成員120個、通訊成員40個、注冊成員4個。ISO組織機構包括全體大會、理事會、技術管理局、政策制定委員會、中央秘書處等。


ISO的技術工作主要通過技術委員會(TC)進行。TC的設立須經理事會批準,TC的工作范圍由技術管理局確定。每個TC可根據(jù)需要設立若干分技術委員會(SC)。根據(jù)項目需要,TC、SC可下設若干工作組(WG)。每個TC、SC均設有秘書處,由ISO的正式成員擔任。每個WG設一召集人。TC、SC成員分為積極成員(P成員)和觀察成員(O成員)。P成員應積極參加活動并有投票的權利和義務;O成員僅能參加會議、獲取資料。截止2018年底,ISO共設TC 300多個。截至2018年底,ISO制定發(fā)布了22000項國際標準,包括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 14000環(huán)境管理體系標準以及ISO 26000社會責任體系標準等。ISO標準在世界上具有權威性和通用性,已成為國際經貿活動的重要規(guī)則,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在減少國際貿易壁壘和經貿摩擦、推動建立國際經濟貿易新秩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鏈接二ISO/TC34/SC8概況 ??ISO/TC34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的代號,TC34下設18個分技術委員會,其中SC8是其中一個分技術委員會,即茶葉分技術委員。ISO/TC34/SC8主要負責茶葉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涵蓋不同茶類的產品標準、測試方法標準(包括感官品質和理化品質)、良好加工規(guī)范(含物流)等,以便在國際貿易中促進茶葉質量更明確并能確保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ISO/TC34/SC8秘書處設在英國標準化協(xié)會(英文縮寫B(tài)SI),秘書長Mr.Tim Bellamy(英國),現(xiàn)任主席Mrs.Katie Donnelly(英國),聯(lián)合秘書處設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英文縮寫SAC),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和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承擔,聯(lián)合秘書Mr.Mao Limin,技術助理Mrs.Yang Xiufang。ISO/TC34/SC8現(xiàn)有P成員國18個,分別為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日本、肯尼亞等茶葉主產國和英國、德國等茶葉消費國;O成員國25個,分別為法國、墨西哥、埃塞俄比亞、韓國、西班牙等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與SC8建立合作關系的委員會有ISO/REMCO Committee on reference materials(ISO標準物質技術委員會)和ISO/TC34/SC12 感官分析分技術委員會。與SC8建立合作關系的國際組織有:(1)國際分析化學協(xié)會(英文縮寫AOAC);(2)歐盟茶葉委員會(英文縮寫CET);(3)歐盟委員會(英文縮寫EC);(4)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英文縮寫FAO);(5)國際茶葉促進會(英文縮寫ITPA)。ISO/TC34/SC8一般每兩年召開一次委員會會議。ISO/TC34/SC8主要負責茶葉產品標準、測試方法標準和質量管理標準等的制修訂工作,不涉及茶葉安全衛(wèi)生標準的制定。現(xiàn)行有效的ISO茶葉國際標準共26項,其中25項為國際標準、1項為技術報告,

2019年世界標準日


鏈接三國際標準化工作概況 ?國際標準化是指在國際范圍內,由眾多國家和組織共同參與的標準化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協(xié)調各國、各地區(qū)的標準化活動,研究、制定和推廣采用國際標準,以促進全球經濟、技術、貿易的發(fā)展,保障人類安全、健康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制定和推行國際標準,利于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利于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利于促進國際經濟、技術、貿易的交流與合作。目前最主要的三個國際標準化機構分別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英文縮寫ISO)、國際電工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英文縮寫IEC)和國際電信聯(lián)盟(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英文縮寫ITU)。其中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由25個創(chuàng)始國在倫敦提出成立并正式成立于1947年,它是由各國(地區(qū))標準化團體組成的非政府性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現(xiàn)有成員達164個國家和地區(qū),覆蓋世界國民總收入的98%和全球人口的97%。ISO主要作用為在全球范圍內制定國際標準達成一致意見提供一種機制。中國是ISO創(chuàng)始國之一,1950年停止會籍,1978年恢復成員國資格,2008年起成為ISO常任理事國。國際標準是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成果,主要包括ISO、IEC和ITU三大機構所制定的標準,以及ISO確認并收錄在《國際標準題內關鍵詞索引》(KWIC Index)中的其他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如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lián)盟(IFOAM)、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以ISO為例,國際標準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 7個階段:(1)預備階段:提出前期預研工作項目(PWI)。TC、SC可將由P成員投票、簡單多數(shù)通過的、尚不成熟的、暫時不能進入下一階段處理的工作項目納入工作計劃。(2)提案階段:提交新的工作項目提案(NP)。NP可由國家團體、TC或SC秘書處以及其他相關組織提出,在ISO要求至少5個P成員國同意參加,再經TC或SC成員簡單多數(shù)投票通過的即被接受。(3)準備階段:準備工作草案(WD)。NP被接受后,TC或SC負責組建工作組(WG),由項目負責人和專家共同提出工作草案(WD)。當WD作為第一個委員會草案(CD)分發(fā)給TC或SC成員時,CEO辦公室負責登記,準備階段結束。(4)委員會階段:提出委員會草案(CD)。第一個CD發(fā)給TC或SC成員討論,提出意見和修改后,經TC或SC的P成員投票同意,并且所有技術問題得到解決后,CD便可作為征詢意見草案分發(fā),并由CEO辦公室登記,委員會階段結束。(5)征詢意見階段:提出征詢意見草案(DIS)。征詢意見草案(DIS)第一稿發(fā)給所有成員國投票,當正式成員2/3多數(shù)贊成且反對票不超過投票總數(shù)的1/4時,草案即通過,經修改后成為最終國際標準草案,經CEO辦公室登記,征詢意見階段結束。(6)批準階段:提出最終國際標準草案(FDIS)。最終國際標準草案(FDIS)再次發(fā)給所有成員團體投票,當正式成員2/3多數(shù)贊成且反對票不超過1/4時通過,即批準其作為國際標準發(fā)布。如未獲通過,可將文件退回委員會,批準階段結束。(7)出版階段:印刷發(fā)行國際標準(ISO)。以上是制定國際標準的正常程序??焖俪绦蛞话銘扔休^為成熟的標準文件,可作為制定國際標準的DIS或FDIS,從而省略正常程序中的準備階段乃至委員會階段,加快了標準制定的進程。鏈接四ISO國際標準的表現(xiàn)形式按經歷程序、成熟程度以及市場需求不同,可以不同形式發(fā)表:(1)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英文縮寫IS)ISO 按程序經成員國正式表決批準的并且可公開提供的標準。國際標準為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guī)則、準則或特征,目的是在特定情況下達到最佳秩序程度。(2)技術規(guī)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英文縮寫TS)ISO出版的未來有可能形成一致意見上升為國際標準的文件。但當前不能獲得批準為國際標準所需要的支持,對是否已形成協(xié)商一致尚未確定,其主題內容尚處于技術發(fā)展階段,或另有原因使其不可能作為國際標準馬上出版。(3)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英文縮寫TR)ISO出版的提供信息的文件,它包括從那些通常作為國際標準出版的資料中收集的各種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能包括:從國家成員體的評述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其他國際組織工作方面的數(shù)據(jù)、或者與國家成員體某一具體方面的標準有關的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數(shù)據(jù)。(4)可公開提供的技術規(guī)范(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英文縮寫PAS)ISO為滿足市場急需而出版的標準文件,它表示:1)ISO之外的某一組織中的協(xié)商一致,或者2)一個工作組內的專家的協(xié)商一致。與技術規(guī)范一樣,公開發(fā)布的規(guī)范可供立即使用,還可作為獲取反饋的手段,以便最終轉換為國際標準。(5)國際研討會協(xié)議(IWAS)ISO通過專題研討會形式形成協(xié)商一致的可供使用的標準性文件。這種文件的技術內容可以與現(xiàn)行的ISO標準的技術內容相競爭,但不允許有沖突。

20145月在瑞士日內瓦參加ISO組織的秘書周培訓


鏈接五近10年中國代表團參加ISO/TC34/SC8歷次會議的成員組成情況2009年10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ISO/TC34/SC8第23次會議:以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為團長,中茶院楊秀芳研究員和周衛(wèi)龍高級工程師、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和劉乾剛教授、福建省技術監(jiān)督局標準化處董秀云副處長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yè)與食品處徐長興處長為團員組成中國代表團。2012年6月斯里蘭卡科倫坡ISO/TC34/SC8第24次會議:以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為團長、中茶院原院長張士康為副團長,中茶院副院長楊秀芳研究員、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和劉乾剛教授、安徽農業(yè)大學寧井銘博士、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朱仲海主任以及福建省技術監(jiān)督局標準化處歸洪波副處長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yè)與食品處徐長興處長為團員組成的中國代表團。2015年6月在日本靜岡召開的ISO/TC34/SC8第 25次會議:以中茶院原院長張士康為團長、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為副團長,中茶院楊秀芳研究員和周衛(wèi)龍高級工程師、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安徽農業(yè)大學李大祥副教授、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朱仲海主任、福建省技術監(jiān)督局劉紹文總工程師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yè)與食品處徐長興處長為正式代表組成的中國代表團。2017年12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ISO/TC34/SC8第26次會議:以中茶院副院長楊秀芳研究員為團長、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為副團長,中茶院張亞麗副研究員、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和黃艷博士、安徽農業(yè)大學李大祥副教授、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申偉衛(wèi)主任以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yè)與食品處屈昊處長為正式代表組成的中國代表團。2019年10月在中國即將杭州召開的ISO/TC34/SC8第27次會議:將派出安徽農業(yè)大學宛曉春教授為團長,中茶院楊秀芳研究員和周衛(wèi)龍高級工程師、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和陳子丹副教授、安徽農業(yè)大學李大祥副教授、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于英杰女士等為正式代表的中國代表團代表中國參加本次會議。?
作者簡介:楊秀芳,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周衛(wèi)龍,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毛立民,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ISO/TC34/SC8茶葉分技術委員會聯(lián)合秘書

茶葉標準化系列報道之中國茶葉標準化工作概述

我國部分現(xiàn)行茶葉標準簡述

(一)現(xiàn)行綠茶系列國家標準

1.GB/T 14456.3~6-2016《綠茶 第3部分至第6部分》系列國家標準,是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3年下達的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3]56號)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供銷廳科字[2013]65號”通知,《綠茶 第3部分至第6部分》,即:中小葉種綠茶、珠茶、眉茶國家標準列入了制修訂計劃,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牽頭,負責制修訂工作。《綠茶 6部分:蒸青茶》是根據(jù)2013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達的第二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進行制修訂的,由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蒸青茶業(yè)協(xié)會等單位負責起草。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6年6月14日發(fā)布,2017年1月1日實施。2.GB/T 14456.2-2018《綠茶 第2部分:大葉種綠茶》,是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5年下達的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5]73號),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云南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等單位承擔修訂工作。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8年2月6日發(fā)布,2018年6月1日實施。


(二)現(xiàn)行紅茶系列國家標準

現(xiàn)行紅茶系列國家標準主要包括:①GB/T 13738.1-2017《紅茶 第1部分:紅碎茶》、②GB/T 13738.2-2017《紅茶 第2部分:工夫紅茶》、③GB/T 13738.3-2012《紅茶 第3部分:小種紅茶》、④GH/T 1116-2015《九曲紅梅茶》、⑤GH/T 1118-2015《金駿眉茶》、⑥GB/T 24710-2009《地理標志產品 坦洋工夫》。

1.GB/T 13738.1-2017《紅茶 第1部分:紅碎茶》和GB/T 13738.2-2017《紅茶 第2部分:工夫紅茶》,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4年下達的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4]89號),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牽頭,負責制修訂工作。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7年11月1日發(fā)布,2018年5月1日實施。

2.GB/T 13738.3-2012《紅茶 第3部分:小種紅茶》,是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2010年下達的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0]87號、供銷廳科字[2011]4號),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牽頭,負責制修訂工作。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2年12月31日發(fā)布,2013年7月1日實施。3.GH/T 1116-2015《九曲紅梅茶》和GH/T 1118-2015《金駿眉茶》,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批準立項,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牽頭,負責制修訂工作,于2015年12月30日發(fā)布,2016年6月1日實施。


現(xiàn)行青茶(烏龍茶)系列國家標準

現(xiàn)行青茶(烏龍茶)系列國家標準包括:①GB/T 30357.1-2013《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②GB/T 30357.2-2013《烏龍茶 第2部分:鐵觀音》、③GB/T 30357.3-2013《烏龍茶 第3部分:黃金桂》、④GB/T 30375.4-2015《烏龍茶 第4部分:水仙》、⑤GB/T 30357.5-2015《烏龍茶 第5部分:肉桂》、⑥GB/T 30357.6-2017《烏龍茶第6部分:單叢》、⑦GB/T 30357.7-2017《烏龍茶第7部分:佛手》、GB/T 18745-2006 《地理標準產品 武夷巖茶》、GB/T 19598-2006《地理標志產品 安溪鐵觀音》。

1.GB/T 30357.1-2013《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2013年12月31日,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頒布,并于2014年6月22日實施。

2.GB/T 30357.2-2013《烏龍茶 第2部分:鐵觀音》,2013年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該標準規(guī)定了鐵觀音產品分為清香型鐵觀音和濃香型鐵觀音,其中清香型鐵觀音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濃香型鐵觀音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2016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GB/T 30357.2-2013《烏龍茶 第2部分:鐵觀音》,自2016年4月26日實施。



(四)現(xiàn)行再加工茶系列國家標準

再加工茶是以茶葉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加工的、供人們飲用或食用的產品。主要分為花茶、緊壓茶、袋泡茶、粉茶等。目前,再加工茶類標準有國家標準12項,行業(yè)標準2項,基本建立了以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作為配套的再加工茶類標準體系。對再加工茶的品質、衛(wèi)生、加工、包裝、標志等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管理,示范帶動作用初見成效。但同時也因市場上新產品開發(fā)速度較快,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跟不上產品的多元化發(fā)展。這也是再加工茶類標準體系需進一步完善的方向。邊銷茶,因其主要銷往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而得名,有稱緊壓茶、磚茶。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邊銷茶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它是邊疆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事關民族團結和邊疆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的民貿產品。再加工茶類標準體系中包括系列緊壓茶、磚茶國家標準。再加工茶類標準相關標準包括:①GB/T 9833.1-2013《緊壓茶 第1部分:花磚茶》、②GB/T 9833.2-2013《緊壓茶 第2部分:黑磚茶》、③GB/T 9833.3-2013《緊壓茶 第3部分:茯磚茶》、④GB/T 9833.4-2013《緊壓茶 第4部分:康磚茶》、⑤GB/T 9833.5-2013《緊壓茶 第5部分:沱茶》、⑥GB/T 9833.6-2013《緊壓茶 第6部分:緊茶》、⑦GB/T 9833.7-2013《緊壓茶 第7部分:金尖茶》、⑧GB/T 9833.8-2013《緊壓茶 第8部分:米磚茶》、⑨GB/T 9833.9-2013《緊壓茶 第9部分:青磚茶》、⑩GB/T 22292-2017《茉莉花茶》、?GB/T 24690-2018《袋泡茶》、?GB/T 31751-2015緊壓白茶?GH/T 1117-2015《桂花茶》、?GH/T 1120-2015《雅安藏茶》


(五)現(xiàn)行茶制品系列國家標準茶葉深加工是有效解決茶資源過剩、提升茶資源利用率、延長產業(yè)鏈和提高茶葉附加值的重要途徑,茶制品是茶葉深加工產品的階段性產品。1.茶制品概念

茶制品是以茶樹根、莖、葉、花或其制品等為原料,采用相應的物理、化學或生物技術制備的含茶全部、部分或單一有效功能性成分,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規(guī)定的中間制品或終端產品。

2.茶制品產品種類及用途

茶制品產品形態(tài)包括:茶粉(抹茶、超微茶粉)、固態(tài)速溶茶、茶濃縮液、茶浸膏、其它茶葉提取物(如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等。茶制品可作為食品配料和添加劑(飲料原料、營養(yǎng)強化劑、食品保鮮劑、調味劑、著色劑等),也可用于保健食品領域(抗氧化劑;降血脂;解抑郁等)醫(yī)藥領域(醫(yī)藥原料等)以及日化領域(抗氧化、美白、保濕、鎮(zhèn)靜、去污等)。固態(tài)速溶茶、茶多酚、茶黃素、抹茶等茶制品是茶葉深加工行業(yè)的初級產品,也是食品、日化、保健、醫(yī)藥等領域的生產原料。



3.茶制品產品國家標準

為進一步引導、規(guī)范和促進茶制品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單位制定了茶制品系列國家標準。目前已發(fā)布實施的茶制品產品系列國家標準有:⑴GB/T 31740.1-2015《茶制品 第1部分:固態(tài)速溶茶》、⑵GB/T 31740.2-2015《茶制品 第2部分:茶多酚》、⑶GB/T 31740.3-2015《茶制品 第3部分:茶黃素》、⑷GB/T?18798.4-2013《固態(tài)速溶茶 第4部分:規(guī)格》、⑸GB/T 34778-2017《抹茶》5項。

GB/T 31740.1~3-2015《茶制品 第1~3部分》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湖南農業(yè)大學、安徽農業(yè)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牽頭研制。2015年7月,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于2015年11月實施。GB/T?18798.4-2013《固態(tài)速溶茶 第4部分:規(guī)格》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北京遠東正大商品檢索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牽頭進行研制。2013年12月,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2014年6月實施。該標準修改采用了ISO 6079:1990《固態(tài)速溶茶 規(guī)格》。與ISO 6079相比,該標準增加了固態(tài)速溶茶的分類、感官要求、衛(wèi)生指標、微生物指標等,化學特性中增加了咖啡堿及茶多酚的含量要求。GB/T 34778-2017《抹茶》,由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宇治抹茶(上海)有限公司、安徽農業(yè)大學、江蘇鑫品茶業(yè)有限公司、紹興御茶村茶業(yè)有限公司牽頭進行研制。2017年11月,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GB/T 34778-2017《抹茶》,2018年5月實施。隨著茶葉深加工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深加工的優(yōu)化升級,以固態(tài)速溶茶、茶多酚、茶粉等為代表的大宗茶制品的產能發(fā)展迅速,但與國外如日本等對茶葉的深加工利用度比較,我國茶葉深加工產業(yè)仍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為此,如何破解茶制品的深度開發(fā)利用難題,一方面,從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yè)化方面有待不斷注入創(chuàng)新活力,推動茶葉深加工行業(yè)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安全、健康需求層次的升級,茶制品的功能特性、質量特征和安全保障在消費意識中的權重上升,從標準角度引領茶制品行業(yè)綠色、健康發(fā)展頗為重要和迫切。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茶制品系列國家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進一步保障我國茶制品的生產有標可依,引導和促進生產企業(yè)加工技術升級和產品質量穩(wěn)定,為茶制品的標準化、優(yōu)質化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茶制品部分標準填補了國內外標準空白,不僅是對我國現(xiàn)代茶制品標準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也是對ISO標準體系的有益補充。


2019年度茶制品項目交流會在中茶院舉行


(六)茶葉國家標準樣品

茶葉標準樣品是指具有足夠的均勻性,代表該類茶葉品質特征,經過技術鑒定,符合該產品標準的并附有質量等級說明的一批茶葉樣品。主要分為兩類:

1.感官分級標準樣品,歸屬GSB 16。這類標準樣品均為配合相應的茶葉產品文字標準,作為相應茶葉分等定級、質量判定的實物依據(jù)。如GSB 16-3636-2013《西湖龍井茶分級標準樣品》等。

2.茶葉中活性化合物標準樣品,歸屬GSB 11。這類標準樣品可用于相關產品的質量控制。如GSB 11-1439-2012《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標準樣品》、GSB 11-1440-2001《兒茶素ECG》、GSB 11-2544-2010《茶黃素標準樣品》等。



(七)茶葉團體標準1.我國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正式實施。《新標準化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學會、協(xié)會、商會、聯(lián)合會、產業(yè)技術聯(lián)盟等社會團體協(xié)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chuàng)新需要的團體標準,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團體的規(guī)定供社會自愿采用。新法賦予了團體標準明確的法律地位,為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明確團體標準、企業(yè)標準作為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等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國家標準體系。團體標準自愿性標準,?供社會自愿采用。2.發(fā)展團體標準的重要意義:技術層面能有效快速滿足市場需要和滿足創(chuàng)新需求,同時能優(yōu)化整合利用各類標準化資源、進一步激發(fā)市場主體活力。一般情況下,團體標準具有“快、新、活、高”的特點,能更好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即:團體標準制修訂速度較快,迅速跟進新技術、新產品,標準機制靈活、易協(xié)商一致,標準指標高于或嚴于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3.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目的:通過培育和發(fā)展團體標準,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xié)同發(fā)展、協(xié)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健全統(tǒng)一協(xié)調、運行高效、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xié)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4.《新標準化法》對各層級標準重新進行功能定位:①國家標準側重于保底線、安全性、通用化,具有普適性和技術法規(guī)特征;②行業(yè)標準側重國家行業(yè)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行業(yè)標委會制定滿足本行業(yè)技術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的標準,側重于保基本;③地方標準更重點突出區(qū)域特色和橫向關聯(lián)性的特征。

5.團體標準制定原則:制定標準應當有利于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增強產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換性,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

6.《團體標準管理規(guī)定》對團體標準監(jiān)督管理的具體要求:

第三十三條:對于已有相關社會團體制定了團體標準的行業(yè),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本行業(yè)特點,制定相關管理措施,明確本行業(yè)團體標準發(fā)展方向、制定主體能力、推廣應用、實施監(jiān)督等要求,加強對團體標準制定和實施的指導和監(jiān)督。

第三十六條第二款:對舉報、投訴,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可采取約談、調閱材料、實地調查、專家論證、聽證等方式進行調查處理。相關社會團體應當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第三十六條第三款:對于全國性社會團體,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jù)職責和相關政策要求進行調查處理,督促相關社會團體妥善解決有關問題;如需社會團體限期改正的,移交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對于地方性社會團體,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社會團體依據(jù)職責和相關政策開展調查處理,督促相關社會團體妥善解決有關問題;如需限期改正的,移交同級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由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移交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有效銜接,各司其職、形成合力。7.團體標準的評價機制:為了協(xié)調和指導團體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工作, 2018年7月13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了GBT2000.2-2018《團體標準化第2部分:良好行為評價指南》,2019年2月1日實施,對社會團體應用實施GBT20041-2016《團體標準化第1部分:良好行為指南》的情況進行評價。8.茶葉團體標準的實際效果: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htt// vww.ttbz.org.cn//)對社會團體的注冊、團體標準信息的發(fā)布等監(jiān)管統(tǒng)計,截至2019年8月,完成公示并審核通過的社會團體2443家,共發(fā)布團體標準9561項。其中:茶葉行業(yè)社會團體53家,2018年以來共發(fā)布涉茶類團體標準116項,內容包括茶葉產品、代用茶、含茶制品、茶葉機械、生產技術、茶葉品牌、服務規(guī)范等,對全國現(xiàn)有茶葉標準體系進行了補充,對我國茶產業(yè)的三產融合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9.我國團體標準發(fā)展面臨的問題:綜合起來看,我國團體標準的審核、發(fā)布還存在審核把關不夠嚴、標準質量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具體包括:①在認識上:對團標的定位、功能等認識存在偏差,與政府標準沒有很好區(qū)分,存在“搶地盤”現(xiàn)象,制定標準的目的、目標不明確;②在能力上:標準化專業(yè)人員缺乏、標準質量難以保證、制標主體能力不足;③在管理上:會員企業(yè)(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參與單位動力不足、程序欠規(guī)范;④在宏觀環(huán)境上:團體標準處于建設初期,監(jiān)管機制不完善,監(jiān)管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信用監(jiān)督管理體制和第三方評估評價監(jiān)督機制。


(八)茶葉國際標準化1.ISO/TC34/SC8概況1TC序列:ISO/TC34/SC8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TC34下設18個分技術委員會,其中SC8是茶葉分技術委員。2)工作范圍:ISO/TC34/SC8茶葉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涵蓋不同茶類的產品標準、測試方法標準(包括感官品質和理化品質)、良好加工規(guī)范(含物流)等,以便在國際貿易中促進茶葉質量更明確并能確保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3)組織機構:ISO/TC34/SC8秘書處設在英國標準化協(xié)會(英文縮寫B(tài)SI),聯(lián)合秘書處設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英文縮寫SAC),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和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承擔。ISO/TC34/SC8現(xiàn)有P成員國18個,包括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日本、肯尼亞等茶葉主產國和英國、德國等茶葉消費國;O成員國25個,包括法國、墨西哥、埃塞俄比亞、韓國、西班牙等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與SC8建立合作關系的委員會有:ISO/REMCO(ISO標準物質技術委員會)和ISO/TC34/SC12感官分析分技術委員會。與SC8建立合作關系的國際組織有:⑴國際分析化學協(xié)會(英文縮寫AOAC);⑵歐盟茶葉委員會(英文縮寫CET);⑶歐盟委員會(英文縮寫EC);⑷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英文縮寫FAO);⑸國際茶葉促進會(英文縮寫ITPA)。

2.ISO 茶葉國際標準

1)現(xiàn)行有效的ISO茶葉標準:ISO/TC34/SC8主要負責茶葉產品標準、測試方法標準和質量管理標準等的制修訂工作,不涉及茶葉安全衛(wèi)生標準的制定?,F(xiàn)行有效的ISO茶葉國際標準共26項,其中:25項為國際標準,1項為技術報告。

2)現(xiàn)行有效的ISO茶葉重要產品標準:①ISO 3720:2011《紅茶定義和基本要求》、②ISO 6079:1990《固態(tài)速溶茶 規(guī)格》、③ISO 11287:2011《綠茶 定義和基本要求》。3.中國從事ISO/TC34/SC8茶葉標準化工作的路徑ISO/TC34/SC8在中國的技術歸口單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簡稱中茶院),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指導下,中茶院一直代表國家組織參加國際茶葉標準化工作,推動茶葉國際標準化進程。

標準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證,為促進中國茶葉標準“走出去”,滿足國際貿易對國家標準外文版的迫切需求,目前已經出版了緊壓茶系列以及綠茶、紅茶等11項國家標準英文版,未來將持續(xù)推進綠茶系列、黑茶系列、茶葉分類、抹茶、茉莉花茶、白茶等重要國家標準的英文版翻譯工作。由我國主導的《綠茶 術語》、《茶葉分類》、《烏龍茶》三項國際標準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

2019年世界標準日


標準的宣貫、應用實施與監(jiān)督管理

(一)標準的管理與監(jiān)督體制標準是由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轉化的規(guī)范性文件,標準化不僅包括規(guī)范化過程,而且包括標準的實施以及改進、提高的無限循環(huán)過程。標準作為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就是這個過程以及對這個過程進行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趨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不可阻擋的潮流。貿易全球化、經濟全球化,都直接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標準化。從宏觀層面看,標準化是科學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一個國家直至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建立了相應的標準化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標準化工作。在我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標準化工作。1949年10月成立了中央技術管理局,內設標準化規(guī)格化處,1952年頒發(fā)了我國第一批鋼鐵標準。1961年國務院頒發(fā)了我國第一個標準化管理法規(guī)——《工農業(yè)產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管理辦法》。197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國家標準總局,加強了對標準化工作的管理。1988年7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統(tǒng)一管理全國的標準化工作,1988年12月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規(guī)定了標準化工作管理體制。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國共設立了1274個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737個分技術委員會;擁有現(xiàn)行國家標準35081項、行業(yè)標準58539項、地方標準37377項,企業(yè)標準超過百萬項;行業(yè)標準發(fā)布部門42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近5萬名。其中:全國農業(yè)標準體系中國家標準7000項,行業(yè)標準64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760項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了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法所稱標準(含標準樣品)是指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以及社會事業(yè)等領域需要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包括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yè)標準;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zhí)行。新《標準化法》對標準的制定、標準的實施、監(jiān)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1.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負責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立項、編號和對外通報,對擬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是否符合規(guī)定進行立項審查;國務院建立標準化協(xié)調機制,統(tǒng)籌推進標準化重大改革,研究標準化重大政策,對跨部門跨領域、存在重大爭議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協(xié)調。2.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yè)的標準化工作,依據(jù)職責負責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項目提出、組織起草、征求意見和技術審查;在標準制定、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爭議的,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由國務院標準化協(xié)調機制解決;根據(j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評估、復審情況,對有關標準之間重復交叉或者不銜接配套的,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處理或者通過國務院標準化協(xié)調機制處理。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標準化工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本部門、本行業(yè)的標準化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和宣傳工作,傳播標準化理念,推廣標準化經驗,推動全社會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發(fā)揮標準對促進轉型升級、引領創(chuàng)新驅動的支撐作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jù)法定職責,對標準的制定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jiān)督檢查。

2008年3月22日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39,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339 on Tea of Standardiz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全國茶標委”)正式成立


(二)標準的宣貫、應用實施1.標準宣貫。是標準應用實施的首要工作,起草單位需編寫,提供各種宣貫資料,做好技術咨詢,進行分類培訓,召開專門宣貫會等。2.應用實施。只有通過應用實施,制定標準才有意義,才能實現(xiàn)制定標準的目的。標準的貫徹執(zhí)行,強制性標準中的各項規(guī)定和要求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違反的將會依法處理。推薦性標準由各有關方自愿采用,國家鼓勵采用。但推薦性標準被合同、協(xié)議所引用時,便相應具有法律約束力。使用者聲明其產品符合某項推薦性標準時,如果不貫徹執(zhí)行該標準,將會受到查處。標準實施后,有關部門將進行各種形式的監(jiān)督檢查,保證標準的應用實施得到認真的貫徹執(zhí)行。3.標準的修訂。標準實施一段時間后,為保證標準的適用性,必須根據(jù)科技發(fā)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標準的內容和其中規(guī)定的有關要求是否仍能適應當前科技和生產的先進性要求進行審查,這種對標準實施后進行的定期審查稱為復審。一般對實施五年的標準要進行復審,由該標準的主管部門組織進行。2019年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統(tǒng)一對食品質量國家標準進行了清理,包括: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公布的現(xiàn)行有效的食品、食品相關產品、可食用農產品的國標和國標制修訂計劃。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按照要求,對歸口的77項質量標準,6項質量標準計劃項目集中進行了清理。從內容是否涉及食品安全指標要求,涉及的食品安全指標要求與食品安全標準的關系,質量指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標準的協(xié)調性等方面進行判定。最終77項標準中,26項不涉及食品安全指標的標準,繼續(xù)有效;50項涉及食品安全指標的標準,基本是產品標準,其涉及的食品安全指標為采用現(xiàn)有食品安全指標,擬進行修訂;1項方法標準《GB/T 18625-2002茶中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農藥殘留量的簡易檢驗方法(酶抑制法)》,涉及食品安全指標,建議納入食品安全標準范疇。6項質量標準計劃項目,其中《20153246-T-442固態(tài)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測定》,因其修訂的國家標準已經被食品安全標準替代,建議廢止,其余5項為繼續(xù)有效。

根據(jù)《行業(yè)標準管理辦法》、《市場監(jiān)管總局關于加強和改進行業(yè)標準備案工作的通知》(國市監(jiān)標創(chuàng)函[2019]176號)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開展供銷合作行業(yè)標準復審和信息數(shù)據(jù)核對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對實施時間超過5年以上的行業(yè)標準組織進行了復審。

?

2016年中英標準化合作會議


發(fā)展與展望

(一)國際標準化發(fā)展趨勢許多國家都確定了國際標準化優(yōu)先原則,大力采用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按照“一個標準、一次檢驗、全球接受”的要求,突破貿易壁壘,發(fā)展本國經濟。主要特點:一是標準化領域、標準化內容越來越廣泛。國際標準化逐漸擴展到能源、安全、衛(wèi)生和環(huán)境領域,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更是國際標準化的熱點。標準化內容正從傳統(tǒng)經濟領域向社會領域發(fā)展,管理標準、服務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化的重要內容,像能源、氣候變化等需要全球統(tǒng)一應對的領域更是三大國際標準化機構的戰(zhàn)略重點。二是國際標準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數(shù)量不斷增加。三是標準與知識產權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在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主要為專利)與標準結合,將使知識產權的擁有方獲取巨大利益。有創(chuàng)新、專利的“標準”,將為企業(yè)以及行業(yè)發(fā)展帶來“紅利”。(二)中國標準化戰(zhàn)略我國正在大力實施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經歷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略轉變。主要目標:一是踐行新發(fā)展理念,以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最嚴謹?shù)臉藴手钨|量安全底線,用最適用的標準滿足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用最有效的標準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最科學的標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二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推進中國與國際國外標準體系兼容,推進標準的互認,以標準互聯(lián)互通促進產能合作和經濟貿易便利化,打通新技術向新產業(yè)轉化的標準通道,推進虛擬現(xiàn)實、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標準體系的建設,服務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

中國-南亞標準化合作工作會議


(三)未來中國茶葉標準化作為茶的原產地,茶產業(yè)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茶園面積和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在茶葉生產上擁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地位。但是,我國茶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現(xiàn)狀與我國茶葉生產大國地位極不相稱,茶業(yè)企業(yè)規(guī)模過小、標準化工作落實不到位、勞動力成本過高等是重要原因。中國是茶葉大國,卻并非茶葉強國,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問題比較突出。據(jù)統(tǒng)計,在國家工商部門核準注冊的茶葉類商標4萬多個,國際市場上我們與國外知名品牌的差距還很大。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對進口農產品設置了更加嚴格的技術壁壘。中國茶要走向世界最終必須依靠企業(yè)品牌,必須加快推進茶葉提質增效,降低成本,才能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標準化是中國茶葉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在統(tǒng)一標準下進行國際貿易,防止國內茶企在競爭中相互壓價,有利于樹立中國茶的質量信譽,有利于中國茶品牌的創(chuàng)建和持續(xù)。未來的茶企競爭必會在茶葉品質和質量安全之間展開,只有具備品質和質量安全有保證、品牌公信力強的企業(yè)才會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茶葉標準化工作成效顯著,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但茶葉標準化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還需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完善,切實把好茶葉質量安全關,以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fā)展⑴把好源頭質量安全關。茶葉生產企業(yè)在茶園管理過程中,要嚴格執(zhí)行相關標準,不要使用禁限用農藥,化肥、一般農藥、除草劑的使用要嚴加管控,逐步實施以“茶園生態(tài)化”為主的質量安全發(fā)展模式,走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之路;⑵把好過程質量安全關。在收購原料過程中,要按照國家食藥總局關于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驗收關,確保茶葉原料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在茶葉加工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和規(guī)定,不添加國家禁止添加的物質;按照相關標準對產品進行檢測,保證產品達到標準要求,做到誠信生產,誠信經營;⑶加強標準宣貫與實施。加大各項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執(zhí)行力度,政府部門加強對茶企的監(jiān)管力度,引導消費者樹立理性的茶葉質量安全觀,讓消費者喝上質量安全放心的健康茶!隨著茶葉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標準實施力度不斷加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茶葉》等系列標準的陸續(xù)出臺,將推動我國茶行業(yè)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突破國外貿易技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整體發(fā)展水平,茶產業(yè)發(fā)展必將邁上更高臺階!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大祥,張正竹.《茶葉分類方法.

[2]翁昆.《茶葉標準體系.?

[3]趙玉香.《綠茶標準.?

[4]楊秀芳,孔俊豪.《茶制品產品標準.

[5]杜穎穎,張俊.《茶葉質量安全標準.?

[6]魯成銀,傅尚文,韓文炎.《茶園管理技術規(guī)范.?


作者簡介:尹祎,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

找到約7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