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制壺人

找到約2,939條結果 (用時 0.015 秒)

別再花錢買假紫砂了,宜興制壺人告訴你不知的真相

1、 當您點開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是一位很注重生活品味的朋友,而且喜歡高雅氣質和濃厚文化傳統(tǒng)的實用藝術品。


2、 紫砂壺所蘊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也是獨一無二的。紫砂壺造型形式豐富多變,或精美細巧,耐人尋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曠神怡,加之鐫刻于壺體表面寓意深遠的題詩賦畫,更增添了濃郁的書卷氣,而紫砂壺的審美特征是文化因素。


3、 將書法、篆刻、繪畫集于一體,表現在紫砂壺上是集中了中國文化精。


4、 紫砂造型藝術將這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統(tǒng)一在一起,構成了極其高雅的文化藝術氣質。


老掌柜獨白


大家好,我是掌柜,56歲,江蘇宜興人,做了大半輩子紫砂壺的老匠人。


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所以近幾年已經不下作坊,現在主要做正品紫砂壺生意。我在宜興簽約了幾個不錯的紫砂壺手工師傅,礦料是本地礦山的正宗紫砂加工的。我不會上網,女兒女婿在上海給一些實體店供貨,也幫我用微信在朋友圈賣賣。


我一直堅信,幫助壺友買到正宗的好紫砂壺,就是修身修心、積福積德。另外,我也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紫砂、愛上紫砂,無論您是否選擇我們的紫砂壺,我都希望店里的紫砂知識,能幫助您選擇和分辨真紫砂。


紫砂在古代,絕非普通的工藝原料,它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茶禪一味的文化,制作紫砂,不止是一門單純的技能,更是一份福德,一份虔誠。誠實的說,我希望您選擇我的紫砂作品,不單單是因為生意,更因為看不慣現在魚龍混雜的紫砂市場?,F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低價的化工壺和模具壺,不但擾亂市場還危害消費者的健康,這簡直是褻瀆紫砂手工藝,褻瀆老祖宗。


我希望您能加我微信,對紫砂能有所了解,不會買到假的紫砂壺.....

為什么宜興的紫砂壺這么出名?并不只是工藝精湛,大師輩出,真正的原因還是宜興產的紫砂質地優(yōu)良,其含鐵量高,燒制成器后,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因此,判斷一把好壺,首先的標準就是看泥料是否正宗,是否為宜興原礦紫砂。良心做壺,遠離化工壺!

如何選壺?


紫砂壺品種繁多,那么如何挑選一把稱心如意的好壺呢?方潤建議您從“泥、形、工、款、功”5個方面精心挑選。


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壺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他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于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yōu),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yōu),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yōu)劣,首先是泥的優(yōu)劣。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摸玻璃質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十分重要


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的壺型數不勝數,我們不應人云亦云地認為哪種壺型好,哪種不好。就像藝術流派,沒有好壞之分,而演這個流派的戲卻可看出優(yōu)劣。我認為古拙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為?因為紫砂壺壺屬于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凡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代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純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具,與機器制作的有很大區(qū)別。真的做工精細,整體美觀,而且壺的表面摸上去有粗糙感。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制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得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


一、容量適度


二、高矮得當


三、蓋子嚴緊


四、出水流暢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臺)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煞。煞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系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wèi)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公用標準。


紫砂壺文化


紫砂壺藝之所以在宜興起源、發(fā)展、成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獨特優(yōu)質、名冠天下的紫砂泥。紫砂產地很多,為什么宜興的紫砂壺這么出名?并不只是工藝精湛,大師輩出,真正的原因還是宜興產的紫砂質地優(yōu)良,含鐵量高,燒制成器后,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因此,判斷是不是一把好壺,首先一條標準就是看泥料,是不是正宗宜興原礦紫砂。


美麗的宜興小城承載著制壺人的夢,即是生活,也是熱愛。與其說是在做壺,不如說是傳承一門手藝...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用她的千瘡百孔創(chuàng)造了人間財富,中國因紫砂而自豪,宜興因你而驕傲。


自己家的后院,老房子里都是買來的紫砂原礦經過挑選之后,都堆在這里露天風化,時間久了上面都長滿了雜草。現在有很多商家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資源,泥料直接從練泥廠購買,但是廠里的泥料要么容易出現假貨,要么就是風化或陳腐不夠,還是自己采購和制作的心里踏實。


挑選泥料是每天必備的工作,好壺必用好料!陳腐間很有講究,得保證適當的溫度,不隨意開門進出。

堅持只賣真紫砂

保留紫砂的原始本色

大家都說紫砂的水很深,但是我是個直性子人,話不喜歡繞彎,祖上四代都是制壺世家,對紫砂有一定的情懷,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紫砂制品在燒制過程中各有各的特色,不可能做到每把壺完全相同。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隨時聯系我們,肯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做的不到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老掌柜真心話


一、堅持賣真紫砂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從學藝那天起,就謹遵父親和祖輩的教誨,堅持賣真紫砂,絕不售假謀 取暴利,手藝人應該尤如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名詈。


二、堅持賣好貨


一把好的紫砂壺,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好材料,二是好工藝,而工藝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手藝 人的心態(tài),“慢工出細活”,慢也是一種態(tài)度,為了追求工藝的完美,我們要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相信真正懂紫砂的人會欣賞這種態(tài)度。


三、堅持說真話


對于產品和價格的間題,我不太認可“好貨不便宜”這句話,尤其是紫砂這個行業(yè),很多紫砂壺 加上“高工”和“純手工”的頭銜之后價格翻倍,但是事實是很多朋友上當受騙。我不是什么大師,但我做了30年的壺,技術不比大師差。我做這個店鋪的初衷就是要還原紫砂真實的價格。



堅持只賣真紫砂,堅決抑制化工壺,保留紫砂的原始本色!


做紫砂不僅是一門技能,更是一份福德,一份虔誠,不容褻瀆!



泥料陳腐必須放在干燥、密閉的環(huán)境里;家藏三年陳腐底槽清泥,可塑性強,做出的壺不容裂。


首先做好壺身,經過精修細改之后外表光滑如玉;精修壺和壺把,別看小部件,實為畫龍點睛之筆。


壺口的整齊程度直接影響壺的氣密性,慎之又慎;可以模仿我的壺,但模仿不了我的落款,專用章。


用紫砂壺喝茶的好處



鑒別真紫砂的幾種方法


? ? ? 一般真的紫砂壺顏色單調而不花哨。沉重而不鮮艷,鮮艷的色調往往是加入了氧化金屬,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此外,紫砂壺燒制過程中會有收縮現象,且不同泥料收縮率不同,所呈現的褶皺不同。


? ? ??將剛燒開的水倒進壺內并沿著壺身澆下,蓋上壺蓋。會看到水不是順著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壺蓋是慢慢濕潤,而后又慢慢吸干。這是因為紫砂擁有雙層氣孔結構,透氣性好的表現,可以作為判斷依據之一。


宜興紫砂泥土主要是由黏土、石英、云母等構成。這些礦物質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并不光滑(與瓷器和釉質的區(qū)別)。而觸感光滑的紫砂壺要么是假泥,要么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問題,您都應當謹慎購買。


紫砂壺密度較大,用手掂量,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想要從輕重上判斷紫砂壺的優(yōu)劣必須經常把玩優(yōu)質的紫砂壺,掌握其輕重感。


紫砂壺的開壺和養(yǎng)壺


【開壺】 一把新出窯的紫砂壺是沒有太多光澤的,黯淡無光的,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所以新壺首先需要“開壺”,其目的就是除去壺內的雜質和火氣。


一、熱身,將剛買回來的紫砂茶壺內外沖洗一次,將表面塵埃除去,然后放進沒有油潰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15分鐘,這樣茶壺的泥土味及火氣都會去掉。


二、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放一倍水煮5分鐘。豆腐所含的石赍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將茶壺殘余的物質分解。


三、滋潤,將甘蔗切開后,放在煲內。沒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后再煮5分鐘。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夠讓茶壺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潤。


四、重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茶葉,放入茶壺內煮5分鐘。這樣茶壺便不再是“了無生氣”的死物,脫胎換骨后,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能夠令茶人齒頰留香。


【養(yǎng)壺】 真正的好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yǎng)”和“把玩”,使壺的內在構造發(fā)作變更,壺身更加細、潤、柔,神情奕奕,溫潤如美玉。



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因紫砂的胎體結構比較特殊(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而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紫砂壺茶具的吸水率為 1.6%-7.05%),促使胎體發(fā)生變化,井能夠散發(fā)所泡之茶的氣味。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紫砂壺經過“開壺”保養(yǎng)、去除紫砂壺土腥氣之后,用幾類茶試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最后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后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常常拭擦


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濕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促使茶壺變得干凈整潔。經常獲得茶湯的滋養(yǎng),能夠促使茶壺胎質發(fā)生變化。注意,在用茶巾擦拭之時,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對有些“工”有曲線 和“流涎”造型的壺,要注意及時擦拭流下部的茶湯。以免長期因保養(yǎng)不善造成壺整體“包漿”的缺陷。對壺的流、把轉接處,壺蓋的內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 “偏僻處”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yǎng)護效果。



對于有些特別款,我們不會經常做,所以不能保證及時有貨。需要的請?zhí)崆半娫捵稍?,或預定!一般而言,我們每新開出來的壺,都會在微信上公布的,請大家及時關注。



壺中日月長——讀《布衣壺宗:顧景舟傳》

清代文人吳騫在《桃溪客語》中說道:“陽羨名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同價。”紫砂茶具產于江蘇宜興,盛于明代,上品者貴重不凡且一物難尋,與諸多制壺大家的悉心付出是分不開的。古有時大彬、徐有泉、陳鳴遠等名家,今人則推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等為宗師,《布衣壺宗:顧景舟傳》是國家一級作家、紫砂文化學者徐風的近作,細摹顧景舟一生經歷,展讀中國現代紫砂工藝歷史。

顧景舟(1915~1996年)出身布衣,幼時家道中落,幸得祖母愛護,一力維其求學。“工匠”與“工藝”僅一字之差,然差之千里,正如日本民藝美學家柳宗悅所言,工藝之美應當是“自由之美”,工匠只會復制、重復、模仿,而好的工藝都是自由的,不受拘束,乃獲天趣。觀顧景舟名壺,從最初的“洋桶壺”,到稍后的“石瓢壺”“仿鼓壺 ”,再到“云肩如意三足鼎壺”,再到“提壁茶具”,再到“提梁壺”……無一不是顧景舟個性的體現,而這種個性恰是建立在良好的國學底蘊之上的。沒有蘇軾文集、張岱詩書等的浸淫,便不會有顧景舟和他的壺,端穆中藏著閑適,古雅中透著親切,徐風說,“有一條清晰的線路,那就是由簡入繁、由繁入簡;如百川歸海,砥柱中流?!毙祜L顯然也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而本書行文清峻、遣詞考究,潺潺細流中又不失時代音色,撰者與傳主默契相通,一同將滋潤與親和融入紫砂的世界。

細細品賞書中圖片,每一把壺背后都藏著一段故事。比如顧景舟與韓美林合作設計的“此樂提梁壺”,挑戰(zhàn)紫砂工藝的技術難關,“那是超拔的高,仿佛命懸一線;稍有閃失,即彎曲變形。那是悠然的直,力道藏在里面,可感知,可意會,以手觸摸,仍然是挺拔?!蹦切┕适鹿灿幸粋€主題,細節(jié)局部的極致完美,造就顧壺的美譽口碑。徐風說,“始有人格,方有壺格”,那是顧景舟對美和藝術的不懈追求。

顧景舟頗有些文人習性,清正不阿、不愿將就,律人律己都甚嚴。做顧景舟的徒弟,個個都叫苦連天,但凡有點小紕漏,毫不留情,肯定要挨一頓當頭痛罵。書中有一幅“顧景舟為弟子們制作的水平壺樣板”圖片,大大小小排排攤開,精細到家、無微不至,另有幾幅顧景舟草圖、筆記的掃描,直觀感受到了顧景舟的嚴格要求,同時又是傾囊相授。這種師徒之道,也是一種工藝之道,通過器物傳遞理念,口口相傳,時時默念,器之所以成器,人之所以成人。紫砂壺與別的茶具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有制壺人的落款,顧景舟不管在何時何地,都爭取留下自己獨特的銘記,徒弟們從老師身上學得的不僅是技藝,更是為人處世之道。

書中反復提到一個“慢”字,顧景舟做壺,真是讓人望穿了秋水,隔幾年都難得有作品問世。時人多有非議,說他是“懶坯”。毋論米糧不繼的干戈亂世,甚或狂飆突進的紅色歲月,顧景舟一徑慢悠悠地活在壺里乾坤。這種作風自然與世不容,他偏又看不慣那種“快”活出來的糙玩意,所以這人肯定要吃點苦頭,然而實踐很快就證明他的正確性,宜興的陶業(yè)從個人作坊轉型成了國營,怎能離得開顧景舟等老一輩的工藝技術把關?即便是那樣特殊的年代,數以千計的“水平壺”仍然保證了極高的質量,后來成了收藏市場上價格不菲的新貴。手藝來不得半點馬虎,慢工才能出細活。這是一種態(tài)度,是道法自然的思,是端敬惜物的意,不被嚴酷的生活磨礪粗糙。熱愛紫砂茶具的人,不光是愛它造型意韻,更愛它此中意緒,悄然對抗這個紛擾世界的一顆柔軟心。器物之美,藏美于心,月朗風清,云起云落。

紫砂壺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身價倍增,名家名壺更成了無價之寶,顧景舟聲名遠揚,現實世界里他卻依然是個“慢”行者。晚年的博爾赫斯說過,他不再相信成功和失敗,顧景舟是否也這樣呢?我想,如果我們一生專注一件事,做一件精益求精細致入微的事,我們會漸漸懂得“壺中日月”的真諦。無所謂成功與否,最起碼不辜負初心。

【摘自2016年6月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林頤(浙江溫嶺),系自由撰稿人】

上陣不離父子兵,這些制壺高手竟然都是父子!

中國人有句古話,“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紫砂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歷來以師承關系傳承,自然就有諸多“著名的父子制壺高手”。

 

但是他們究竟只是“子承父業(yè)”呢還是“青出于藍”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古往今來 ,紫砂界著名的父子制壺高手。

 

時氏父子

 

父:時鵬

 

時鵬,時大彬之父。明代萬歷年間匠人,宜興制作紫砂壺藝師,江蘇宜興人。所制砂壺,以古樸見長。

 

與董翰,趙梁,元暢私人,被譽為“紫砂四名家”。

 

時鵬 六方瓜形壺

 

歷史上關于時鵬的記載并不多,連生卒年也不詳,我們對他除了其子時大彬外,幾乎無所知。

 

時鵬 獅鈕瓜棱壺

 

從目前發(fā)現的傳器來看,時鵬的壺韻味十足而富有張力,充滿了典型的明式風格。

 

時鵬 三足圈鈕壺

 

比如上圖中的三足圈鈕壺,構思巧妙,身作蘋果式,短頸壓蓋,秤砣滴鈕上飾圈環(huán)。

 

子:時大彬

 

古時坊間流傳著“宮中艷說大彬壺”這一說法,在明朝時時大彬就已經大名鼎鼎了。許多文人墨客也對他的壺多有記載和評價。

 

時大彬 圈鈕壺

 

比如,明超許次紓在《茶疏》中寫道︰“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

 

時大彬 僧帽壺

 

時大彬,創(chuàng)制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chuàng)制了許多壺式,并培養(yǎng)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fā)展了紫砂藝術。

 

李氏父子

 

父:李養(yǎng)心

 

李養(yǎng)心善制小圓壺,因排行四,人稱“小圓壺李四老倌”。

 

李養(yǎng)心 八瓣菊花

 

李養(yǎng)心之前,紫砂壺是“搭”在陶缸內入窯燒造的,陶缸的釉料常在壺體上留下“釉淚”。

 

李養(yǎng)心 八瓣菊花

 

李養(yǎng)心開創(chuàng)了“壺乃另作瓦缶,囊閉入陶穴”的時代,停止了紫砂壺的粘染釉淚,燒成品清新賞目。

 

子:李仲芳

 

《陽羨茗壺系》載:“今世傳大彬壺,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見賞而自署款識者,時人語曰:‘李大瓶,時大名’。”

 

 

李仲芳圓壺 晉江市博物館

 

李仲芳,制壺名手李養(yǎng)心長子,為大彬第一高足,作品文巧精工,技藝俱佳。其父督以敦古,芳嘗手一壺示其父曰:“老兄,者個何如?”俗因呼其所作為“老兄壺”。

 

李仲芳瓜棱壺美國弗里爾藝術館

 

父親李養(yǎng)心主張復古,壺風樸素簡潔;兒子李仲芳堅持出新,壺風巧妙多變。父子常稱兄道弟,爭論激烈。

 

陳氏父子

 

父:陳子畦

 

陳子畦,明朝天啟—康熙年間人,紫砂制壺名家。吳騫《陽羨名陶錄·家溯》:“陳子畦,訪徐最佳,為時所珍?;蛟萍带Q遠父。”

 

陳子畦 十六竹

 

相傳陳子畦就是陳鳴遠的父親,其作品多紫泥,胎薄而工,頗精致,書法有晉唐之風。

 

子:陳鳴遠

 

陳鳴遠,號鶴峰、鶴村,一號石霞山人,又號壺隱,清康熙年間杰出的紫砂藝人。

 

陳鳴遠 千載杯

 

他上承明代精粹,下開清代格局,在工藝、造型、銘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達到新的高度。

 

陳鳴遠菱花形壺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

 

陳鳴遠的紫砂作品,超脫明代幾何器形、筋紋器形的局限,以花木蔬果等的自然形態(tài)成壺,生動活潑,富于美感,被后世稱為“花貨”鼻祖。

 

邵程父子

 

父:邵友廷

 

邵友廷,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間宜興上袁村人,他精工壺藝,尤其善于制作鵝蛋壺和掇球壺,是近代制壺名家程壽珍的養(yǎng)父。

 

邵友廷制掇球壺

 

子:程壽珍

 

程壽珍(1858—1939年),又名陳壽珍,號冰心道人,清咸豐至民國初期的宜興人,師承其養(yǎng)父邵友庭,擅長制形體簡練的壺式。

 

壽珍制  掇球壺

 

程壽珍一生勤勞多產,年過七十尚制作不輟,一生所制紫砂壺不計其數,流傳民間甚多。

 

他制作的掇球壺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和1932年在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獲頭等獎和優(yōu)秀獎。

 

小韻說壺

宜興紫砂五百多年來生生不息,興旺發(fā)達,正在于一代代紫砂人薪火相傳,師徒相承,青出于藍,將貴重的文明技藝傳承與發(fā)揚。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找到約2,873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6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