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知荷是什么茶

找到約30條結(jié)果 (用時 0.04 秒)

普洱茶勐海味是什么意思

  勐海味是一種正宗勐海普洱茶的代名詞,只有勐海產(chǎn)、發(fā)酵、干倉的勐海熟茶才會被稱之為勐海味。勐海味表現(xiàn)為滋味濃郁,苦甜回甘,后期能轉(zhuǎn)化為迷人的木質(zhì)甜香。

  勐海味是什么味

  所謂勐海味,指的是茶香和茶湯香氣的總和,厚重醇滑茶湯,觸舌如有實質(zhì),溫軟香甜,不寡淡也不發(fā)酸。因此很多人形容這種質(zhì)感:“如飲米湯,似有若無?!焙眍^時有清涼的感覺,特有的甜香韻味迷人。勐海熟茶的香,包括“荷香”“蘭香”“棗香”“清香”“樟香”,簡而言之,爽口、爽香、有膠質(zhì)感。

  勐海味,即可以是一種味覺感受,也可以是一種“正宗”的代名詞。

  勐海味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因素:勐海料、勐海發(fā)酵、勐海倉儲。勐海料是基礎(chǔ),勐海發(fā)酵是關(guān)鍵,勐海倉儲是固化品質(zhì)。

  具備真正“勐海味”的普洱熟茶,陳香純正,茶湯紅濃透亮,口感飽滿,有米湯樣的醇厚順滑,而且在后期陳化中,會逐步形成一種類似木頭的香氣。

  不過說到底,“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體會“勐海味”的精髓,必須要親自品嘗過后才知其中滋味。


茶是生活中的愛戀

精讀筆記第九十七期

《愛茶














作者:

方鵬程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內(nèi)容梗概


作者結(jié)廬而居,遠離喧囂,自己動手種茶、采茶、制茶,追溯了陸游、李白、蘇軾等愛茶人的生活方式,闡明了飲茶養(yǎng)生的保健之道,勾勒出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生活情趣和價值取向。






內(nèi)容亮點


茶緣


灣潭種茶記

好茶探秘

品茶

愛茶詩人

茶的心靈禪味

臺灣好茶






精讀筆記








茶緣


茶有茶緣,人有情緣。相聚品茗,自是有緣。古來婚姻談成,納采以茶為聘,女家以茶待客。新娘端茶奉茶,男方答之以禮。有茶不難,難在好茶難尋。好茶還須好水、好器、好人、好時光來相配。千山獨行,看山看水,以天地為侶,路過茶館,來一客好茶,茶味甘美,留在心頭。

好茶之人,可稱茶人。三兩好友品茶,主人親手煮茶,殷殷奉茶,也是茶人,謙稱事茶人。種茶之人,也是茶人,采茶、制茶之人,也是茶人。文君當爐,相如招呼,不也是文人雅士,優(yōu)雅茶人?



茶癡有兩種,一種是什么茶都喝,只要是茶,張口就喝。另一種是非常注意喝茶的美學(xué),不是好茶不喝,不是好器不用,不是好水不泡茶,不是好友不一起喝茶,甚至不是好地方也不喝。還有人專情于一種茶,別的茶都不喝。

《紅樓夢》中妙玉對烹茶的水、點茶的杯子,以及選用的茶葉,都很講究。茶葉、水、火和茶具,都是品茶美學(xué)的重點,但最重要的是人。懂得品茶的人在一起,自然覺得茶香有味。不喜歡喝茶的人,即使給他最好的茶水,也是一種水厄災(zāi)難吧。

在下方道人,因為年輕時有志于道,偶得貴人傳授《鬼谷子》,讀通《鬼谷子》全書之后,愛學(xué)鬼谷子采茶喝茶修身,最后自己種茶、采茶、做茶。喝起自己做的茶后,覺得飄飄欲仙,因此自稱方道人。?


灣潭種茶記


灣潭位于新店碧潭的旁邊,三面有新店溪環(huán)繞,群山環(huán)抱,東有烏來群峰,南有獅子山,西有灣潭山,北有和美山,堪稱山明水秀,人煙稀少,世外桃源。

一九九〇年,我旅菲歸來,再度外放已成空,遂想尋找一處農(nóng)園,作為日后勞動筋骨、優(yōu)雅度日的地方,灣潭是最好選擇。



開山辟地,篳路藍縷,搭蓋小木屋一間以避烈日風(fēng)雨,整地種菜,東籬種菊,挖塘種荷,揮汗如雨。竹園有綠竹,屋前有草地,四周竹籬有野菊。風(fēng)吹竹林動,竹聲風(fēng)聲相和鳴。新店溪水匆匆,水濤潺潺。晚來海會寺鐘聲劃破灣潭的寧靜,蟲鳥聲悠揚起落。駐足園中,傾聽百濤,好似仙樂飄飄。山嵐夜霧朦朧,比擬太虛幻境。我從海基會退休后,內(nèi)人跟著陶藝呂老師學(xué)陶。呂老師從云南西雙版納訪問茶農(nóng)歸來,帶來許多普洱好茶,我也分了幾片。燒窯的夜晚,鐵壺煮普洱,味道香濃甘甜,何似在人間。

我(方道人)購買了100棵茶苗,立刻種在屋前草皮的邊緣,每隔半尺種一棵,排列成一行,一點也不壯觀。灣潭沒有自來水,只有從地下抽出的井水,我們要到一百米外的土地公廟去取水來澆灌,一個星期才澆一次,居然長得很好。



茶仙陸羽說:“其地,上著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著生黃土?!甭牆龍@鄰近新店溪,早年是河川沖擊的臺地,底下是一堆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面是一層沖積土,排水良好,應(yīng)該就是櫟壤吧。采茶季節(jié)可分春、夏、秋、冬。春三月,茶樹開始長芽,要連采好幾天,才能把春茶采完。夏天溫度高,茶長得特別快,因此夏天的茶味道比較淡薄。秋天天氣轉(zhuǎn)涼,茶葉不會變紅,還是綠得那么可愛,讓人舍不得摘。冬天,在茶樹茶樹冬眠之前,還會冒出一些最后的小茶葉,那就是冬茶了,很珍貴。

種茶、采茶,還要會制茶。茶葉要經(jīng)過萎凋、炒茶、揉茶、烘茶等階段,每一階段都要細心處理,才能做出自己滿意的好茶。方道人做茶,非常儉樸實用,不需要很多道具,完全遵照古人的做法,純用雙手炒茶、揉茶、發(fā)酵,再用烘碗機慢火細烤,自己種、自己采、自己制造,喝起來順口,回味無窮。每一次做茶,品味都不一樣。這是由于氣候、當日溫度、萎凋多久、發(fā)酵度如何、烘茶程度,樣樣都影響茶葉質(zhì)量。所以每一次做出新茶,品嘗起來,都有不同樂趣。


好茶探秘


西湖產(chǎn)茶,在唐朝陸羽寫《茶經(jīng)》時,就已經(jīng)提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四次到龍井來品茶,將18棵茶樹命名為“御茶”,西湖龍井被列為貢茶。經(jīng)此震蕩,西湖龍井不出名也難。西湖龍井的特色是:“色綠光潤,形似碗釘,藏鋒不露,勻直扁平,香高雋永,味爽鮮醇,湯澄碧綠,芽葉柔嫩?!蔽骱埦?,按照產(chǎn)地分為五品:獅:產(chǎn)于獅峰,堪稱“極品”;龍:產(chǎn)于龍井村;云:產(chǎn)于云棲;虎:產(chǎn)于虎跑山;梅:產(chǎn)于梅塢。按照采摘的時間也分為八品:蓮蕊、雀舌、極品、明前、雨前、頭春、二春、長大。

早在北宋神宗年間,著名詩人蘇東坡外放到杭州當三年通判,經(jīng)常到西湖附近品茶,有一次一天之內(nèi)喝了七碗茶,寫下了一首詩,流傳千古,讓所有愛茶人都為之向往。



云南產(chǎn)茶,以普洱茶最有名。普洱茶特色是:發(fā)酵后茶湯濃郁甘甜,香氣十足。消油膩、解渴、耐泡。清宣宗道光年間,阮福來到云南,翻閱《云南通志》,沒有得到詳細的答案。不過,普洱茶產(chǎn)在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曼撒六個茶山,其中倚邦和蠻專兩地所產(chǎn)質(zhì)量最好。普洱茶在清朝雍正年間成為貢茶,民間尚未風(fēng)行。后來隨著乾隆皇帝喜愛普洱茶,還寫詩陳贊,普洱茶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福建武夷山的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巖茶因生長在武夷山的巖石中而得名,最著名的是“大紅袍”,最古老的是“晚甘侯”。武夷巖茶品目眾多,其中以大紅袍、肉桂、水仙、烏龍、鐵觀音最有名,均屬烏龍茶系列,濃香持久,味濃甘醇,飲后口齒留香,深受茶人歡迎。武夷巖茶以采摘春茶為主,約占全年產(chǎn)量的90%,夏茶占10%,一般不采秋茶。

烏龍茶講究曬青、晾青、搖青、作青、殺青、揉捻、初焙、文火烘干等過程,達到發(fā)酵適度、香氣高、味道醇厚的要求。


品茶


品茶是優(yōu)雅的生活藝術(shù),可以獨酌,可以對飲,也可以舉杯邀月成三人。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第五章《茶之煮》提到煮茶的方法,需要炙茶、碾茶、煮水、煮茶末、分茶等幾個步驟。

飲茶之風(fēng)氣,到了唐代,很是興盛。長安京都、洛陽東都,以及江南、四川等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飲茶。唐代飲茶,有粗茶、散茶、末茶、茶餅。

粗茶是將茶葉蒸熟搗爛后做成茶磚,要煮茶的時候,可敲下一塊,碾碎后加入鍋中熬煮。

散茶是將茶葉蒸熟烘干收藏,形狀散亂,不經(jīng)加工。

末茶乃是將茶葉蒸熟烤干,磨成茶末收藏。要喝的時候,可將茶末放進燒水壺中沖泡或熬煮。

茶餅,是將茶葉蒸熟搗爛,再放進模子做成大小茶餅,烘干后收藏或運輸。



茶有九難: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蔡襄《茶錄》上卷輪茶,談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茶、熁盞、點茶。辨別色香味,是選茶的標準。藏茶是茶葉的收藏法。炙茶、碾茶、羅茶是煮茶的準備程序,候湯是用瓶罐煮水的功夫,原則上是三沸。熁盞是用火溫杯。點茶就是宋代的泡茶法。

煮水器可用金屬提梁壺,水初沸,茶葉握在手中,等注水入小茶壺后,再將手中的茶葉放進壺里,三呼吸之后,將茶湯倒在大碗里,然后再倒入茶壺,動蕩搖晃,讓茶香氣溢出,三呼吸間,即可倒茶待客。



當代兩岸流行工夫茶,這乃是唐宋以來中國茶道的演化結(jié)果。唐代陸羽《茶經(jīng)》所提到的茶道,是在講求品味、美學(xué)、待客的氣氛下進行的?,F(xiàn)代兩岸茶道也是如此。

現(xiàn)代人不隨便取用江、河、湖、瀑、泉之水,煮水可用干凈水,水燒開后,茶壺、茶盅先放在茶海或茶盤上,倒一些熱水溫壺、溫盅、溫杯,然后用茶則倒出適量的茶,讓賓客賞茶,再將茶葉倒進壺中,用熱水沖泡。通常一壺茶,可沖泡3巡,滋味濃的好茶,可以沖泡67巡,但會越?jīng)_越淡。主人適時更換不同的茶葉,也是一種品茶之道。


愛茶詩人

詩仙李白,一生以詩酒聞名,卻留下一首茶詩《贈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讓湖北當陽玉泉寺仙人掌茶從此聞名天下。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馀興,長吟播諸天。

玉泉仙人掌茶,經(jīng)李白詩文推介,聲名大噪,歷代都有文章提到。清代李調(diào)元《井蛙雜記》也記載,仙人掌茶品高,外形扁平似掌,色澤翠綠,白毫披露,沖泡之后,芽葉舒展,有似朵朵蓮花在水中,湯色嫩綠明亮清透。

詩圣杜甫,應(yīng)何將軍之邀,再度去做客,寫了《重過何氏五首》,其中三首提到喝茶之事,意境高雅,讓人再三回味。

落日平臺上,春風(fēng)啜茗時。

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唐代中期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寫下了2800多首詩,其中寫酒的有900多首,寫到茶的有50多首,茶酒不離手,寫下好詩一首又一首。

白居易常常喝醉了就睡,偶然發(fā)現(xiàn)清幽之地,就在綠蔭下擺張繩床,旁邊放一些茶器,不經(jīng)思考就燒起火爐,用白瓷瓶盛水,把水煮開來點茶。瓷瓶中加入茶末,茶香揚起,泡沫似花,浮在滾滾魚眼上。

白居易喝茶時,想起老友楊慕巢,不免寫了一首《睡后茶興憶楊同州》

昨晚飲太多,嵬峨連宵醉。今朝餐又飽,爛漫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

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盛來有佳色,咽罷馀芳氣。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宋代詩詞文章驚世的蘇東坡,一生雖不得意,卻能在困境中尋得喝茶種茶的樂趣,寫了許許多多和茶有關(guān)的好詩詞,留給后世一個“逆中求順”的好榜樣。蘇軾愛茶,知道茶的好處。他在《仇池筆記》中有一則《論茶》,提到茶能“除煩去膩,不可缺茶”。蘇軾曾經(jīng)將茶比作佳人,至今傳為佳話。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茶的心靈禪味


皎然說:“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

僧侶追尋的是了悟,看透世間的一切,有如鏡花水月,都是虛幻無常的。能夠看透的,只是自己了悟,心靈坦蕩,卻還要進一步度化世人,一起得道,進入無憂無慮的境界,這就是皎然說的“何須苦心破煩惱?”



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可能是僧院提倡的結(jié)果。迎客請吃茶,是一種僧院的待客禮儀,當然不分新來舊識,只要見了面,就請他吃茶去,有話慢慢說。喝茶是唐宋以來僧院的習(xí)慣,飯后三碗茶,提神解油膩。

僧院提倡喝茶坐禪,是為了提神醒腦,有助于悟道。僧院種茶,除了實現(xiàn)“農(nóng)禪合一”之外,也能招來信眾,對談?wù)摰?,更有助于安撫信眾的心靈。心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心定體悟而后能修身,修身而后能齊家,齊家而后能治國,治國而后能定天下。


臺灣好茶


臺灣茶葉從清世祖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驅(qū)逐荷蘭人、收復(fù)臺灣算起,歷經(jīng)300多年的發(fā)展,至今已有10種好茶,暢銷海內(nèi)外。這10種臺灣好茶是:南投鹿谷凍頂烏龍茶、臺北文山包種茶、臺北木柵鐵觀音、臺北三峽龍井茶、新竹北埔和臺北坪林東方美人茶、南投松柏長青茶、阿里山珠露茶、臺灣高山茶、桃園龍?zhí)洱埲琛⒛贤度赵绿都t茶。



經(jīng)過300多年的發(fā)展,臺灣茶因產(chǎn)地、制作方法而有不同的特色。臺灣高山茶是1970年代以后新興的好茶,凡是種在1000米以上山區(qū)的茶,都稱為高山茶。


本文為《愛茶摘選整理后的精讀筆記,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和認同的觀點,如果對本書感興趣,可閱讀全書,了解更多茶知識。




作者簡介



方鵬程,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原總編輯,臺灣地區(qū)著名文化人、出版人、事茶人,2016年度“十大茶書獎”獲獎作家。 大中華地區(qū)“茶文化復(fù)興”的重要推動者之一,現(xiàn)任大學(xué)新聞學(xué)系副教授。


《紅樓夢》里的十盞茶,道盡人生

倦鄉(xiāng)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曹公愛茶,一部千古《紅樓夢》,

120回,幾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

從漱口到清飲,從婚嫁到薄祭……

無論是家常茶、敬客茶、藥用茶、

還是伴果茶,都非常講究。

今天以茶為線,

云上君帶諸位品一品,

這茶香里的紅樓。

楓露茶

出處:《紅樓夢》第78回

《紅樓夢》中有三大名茶,

楓露茶、暹羅茶和體己茶。

楓露茶第一個登場。

“寶玉吃了半盞,忽又想起早晨的茶來,

問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楓露茶,

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

這會子怎么又斟上這個茶來?”

楓露茶具體是什么茶已難以考據(jù),

學(xué)者們根據(jù)賈寶玉的描述——

早起沏的茶,晚飯后想了起來,

還說泡幾次才會出顏色,

推測應(yīng)是普洱一類的黑茶。

這類茶,有促進消化、溫養(yǎng)脾胃的功效。

要知道普洱產(chǎn)自云南地區(qū),

盡管有著名的茶馬古道,

但運力有限,因此在當時,

它非常名責(zé)。

在清代時,普洱也是貢品級單品。

《紅樓夢》里的楓露茶

不僅是責(zé)族生活的組成,

還是人物命運的載體。

脂硯齋最先對此點評,

說“楓露茶”與“千紅一窟”遙映。

“楓”是紅色,“露”是朝露。

太虛幻境里“千紅一窟”茶為仙茗,

對應(yīng)人間則是“楓露茶”。

所謂“金風(fēng)雨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晴雯死后,賈寶玉作

《芙蓉女兒誄》祭奠時,

再次提到了這杯“楓露茶”。

他如此寫道:“謹以群花之蕊,

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

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

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

有著露珠般的清冷之味的楓露茶

祭奠晴雯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鳳髓茶

出處:《紅樓夢》第8回

鼎新烹鳳髓香,

那堪翠罵貯瓊漿。

詩中的“鳳髓"引用自

宋朝北苑貢茶之名,正是產(chǎn)于建安。

《宋茶名錄》記載有蒸青團餅茶,

就名為青鳳髓。

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 嘗問大冶乞桃花茶》

也寫到: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蓋里”。

龍團鳳髓,意味著最極品的蒸青茶。

六安茶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眾人吃完飯后,賈母要喝茶,

妙玉親自捧茶給賈母時,

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p>

六安茶應(yīng)該是六安籃茶

(六安瓜片則更晚至清末民國初才出現(xiàn)),

在清中期已經(jīng)很有名。

當代劃歸它為黑茶類,

這是原產(chǎn)于安徽祁門一帶的茶,

湯色隨年份由橙黃到深紅,

質(zhì)地并不細嫩。

六安茶,

雖然可以當作祛濕化食的“圣茶”,

卻入不得錦衣玉食賈府主人賈母的眼了。

老君眉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賈母在說完“我不吃六安茶”后,

妙玉笑著說:“知道,這是老君眉?!?/p>

賈母便接了過來。

從文中可見六安茶與老君眉

在湯色或外形上有很多相似,

所以賈母才誤以為老君眉是六安茶了。

關(guān)于“老君眉”為何茶的說法有很多種解釋,

其實還是有據(jù)可查的。

“老君眉”茶名,首見

清朝郭柏蒼《閩產(chǎn)錄異》記載:

“老君眉,光澤烏君山亦產(chǎn),

葉長味郁,然多偽……”

可見老君眉在當時名氣很大,

是清年間的名茶。

但每年產(chǎn)量很少,

大都被官府拿去進貢朝廷,

民間喝的“老君眉”一般都是冒名的。

《中國茶事大典》記載:

“老君眉,清代名茶,產(chǎn)于福建光澤……”

而在清康熙版《續(xù)纂光澤縣志》中

“烏君山”條目有“過此山愈峻,徑愈仄……

崩罕至……茶生于絕頂之上……”

清道光版《重纂光澤縣志》有記:

“茶以老君眉名,烏君山前后皆有……”

烏君山海拔1640米,山高霧重,空氣濕潤,

土壤中礦物質(zhì)豐富,可謂“高山產(chǎn)好茶”。

當年的老君眉生長環(huán)境特別,

這才入得了妙玉的眼。

妙玉以蓋鐘來泡老君眉

‘賈母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

‘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

笑道:‘好謝,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p>

在那個年代碗泡、滋味又淡,

推測很可能是一款綠茶。

然而,由于老君眉生于高山之上,

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在山下培育和推廣都很難。

再加上光澤歷經(jīng)戰(zhàn)亂,

這古老的名茶慢慢地減少,

到今天已湮滅無聞,以至人們以為

老君眉產(chǎn)于湖南等等,甚為可惜。

杏仁茶

出處:《紅樓夢》第54回

元宵佳節(jié)余興之后吃宵夜,

賈母說她不吃油膩的,

鳳姐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

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這里提到的杏仁茶,名為茶,

實際上是一種飲料,也叫杏酪。

清初朱彝尊《食憲鴻秘》中寫道:

“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

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凈,

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

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diào)煮熟,

如白糖霜熱啖或量加個乳亦可?!?/p>

女兒茶

出處:《紅樓夢》第63回

林之孝的一行人來怡紅院查上夜,

正當寶玉怕積食還沒睡,

林之孝家的便向襲人等笑說:

“該泡些普洱茶吃”。

襲人、晴雯二人忙道:

“泡了一大缸子女兒茶,

已經(jīng)吃過兩碗了。

大娘也嘗一碗,都是現(xiàn)成的?!?/p>

這里的女兒茶是清代的貢茶,

屬于普洱茶的一種,此處是為了消食吃的。

清代張泓《滇南新語》(1755年前后)載

“普洱茶珍品,

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團,

味淡香如荷,

新色嫩綠可愛;

芽茶較毛尖稍壯,采制成團,

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

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于谷雨后,

以一斤至十斤為團?!?/p>

清代阮?!镀斩栌洝?1825年前后)載:

“大而圓者,名緊團茶,

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

于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

《紅樓夢》中的女兒茶,

應(yīng)該是普洱團茶(重一斤至十斤)。

她因為是姑娘采摘春茶

作為嫁奩錢用的,故名“女兒茶”。

這是采自古六大茶山

倚邦等地的女兒茶,

也可見普洱茶在清朝中期已經(jīng)風(fēng)靡上層。

龍井茶

出處:《紅樓夢》第82回

寶玉讀書回來,

急急忙忙去瀟湘館見黛玉。

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鵑,

“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

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得里頭”。

龍井茶是尊貴的茶,

尤其在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杭州龍井,

龍井可謂獨領(lǐng)天下了。

暹羅茶

出處:《紅樓夢》第25回

王熙鳳曾打發(fā)丫頭

送茶葉給黛玉、寶玉

和寶釵等,

一日碰面,鳳姐問起:

“嘗了可還好不好?”

寶玉嫌這茶不大甚好。

寶釵說:“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大好些?!?/p>

鳳姐說道:“那是暹羅進貢來的,

我嘗著也沒什么趣兒,

還不如我每曰吃的”。

暹羅即今泰國中南部,

暹羅土著有將茶樹青葉

煎沸做藥用的記載,

暹羅茶屬于蒸青綠茶。

體己茶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妙玉單把釵黛二人和跟來的寶玉

招呼到耳房吃“體己茶”。

“妙玉自向風(fēng)爐上煽滾了水,另泡一壺茶”

用的是深埋地下的五年前

在蘇州蟠香寺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

這是一壺什么“茶”?沒說。

妙玉取出兩個杯子,

“攽瓟斝”給寶釵用;

給黛玉的是犀牛角的“杏犀喬”。

“隨之又取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

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大盞來”給寶玉用。

這樣的茶具,要喝什么茶呢?

還是不知道。

體己,有“親近的,貼心的”意思。

簡單理解,就是妙玉把跟自己親近的人,

單獨叫到一處,特別烹茶給他們喝。

就像“說體己話”一般。

幾個好友聚在一處安靜的地方,

喝茶聊天,好不愜意。

千紅一窟

出處:《紅樓夢》第5回

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

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的茶

款待他,告訴他此茶名為“千紅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邊批注“隱哭字”,

即表示“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

這個特別的茶,并沒有存在于世間,

以茶隱喻了高樓即將崩塌繁華

亦成悲涼了。

《紅樓夢》仿若一篇茶話自傳。

茶者,人在草木間也。

三生石畔,

她曾是汲食雨露精華的絳珠仙草,

不正是茶的化身嗎?

神瑛待者,

終日里以甘露淺灌仙草,

絳珠仙草為報澆灌之德,

才有此未了的塵緣,

演了這出“懷金悼玉”的傳說。

蘇曼殊有語“還卿一缽無情淚”。

一部紅樓,

就好像是一部在污濁的塵世里,

最潔凈的茶的輪回歷練。

盛世幻景空有色,

人間春夢了無痕。

清醒與矛盾之間,一碗碗人間茶,

便是那一澆塊壘的媒質(zhì)。

只能慢慢飲慢慢品,

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呢?

來源:茶情報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