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趙州從諗禪師倡導以茶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舒曼:“佛茶”與“禪茶”之關(guān)系芻議

2017年3月28日,“首屆蒙頂山國際禪茶大會尋根峰會”在雅安市名山區(qū)茶馬古城舉行。《吃茶去》雜志總編舒曼應(yīng)邀作《“佛茶”與“禪茶”關(guān)系之芻議》學術(shù)報告。報告大致內(nèi)容如下——

佛家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佛教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最為珍貴、最為精彩、最為出色的篇章。佛教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因緣具足”地與茶結(jié)緣成就出“佛茶文化”這一概念。再至中晚唐時期又得到中國佛教——禪宗的青睞和推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禪茶文化”(禪宗茶文化)這一概念,其要義不出禪門“吃茶去”,標志著佛教“禪宗茶道”的正式形成。

追朔佛教茶文化近二千年的輝煌歷史,“佛茶文化”卻在禪宗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并發(fā)揚光大,并形成了自身的思想體系。所以說,禪茶文化是佛茶文化的標志,對于佛教界飲茶之風的鼎盛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由于禪宗茶文化影響所致,對于全國飲茶之風的鼎盛也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關(guān)于“佛茶”,亦即佛教茶之事,舒曼認為: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唐代房玄齡等人著《晉書·藝術(shù)列傳》卷九十五中所寫發(fā)生在晉代后趙都城鄴城昭德寺,僧人單道開以茶禪修之先例。除了敦煌人單道開而外,陸羽《茶經(jīng)》還補充了武康小山寺釋法瑤和八公山沙門曇濟。也就是說,晉代僧人單道開的“以茶禪定”,南朝宋代釋法瑤的“飯所飲荼”和沙門曇濟“設(shè)茶待客”,開啟了中國佛茶史上嶄新篇章。關(guān)于這三位佛教人物的茶之事,舒曼曾在《陸羽“茶經(jīng)”中的三位佛教人物茶事考》一文中作了較為詳細的剖析(見《陸羽“茶經(jīng)”與湖州——紀念陸羽誕辰1280周年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25-35頁)。

佛教傳入中國至隋唐時期,由于社會環(huán)境變化、南北學風的融合,佛教各種的宗派乃漸漸形成。據(jù)資料載中國佛教宗派有八宗、九宗、十宗、十一宗、十三宗、十五宗之說。后來佛教各宗轉(zhuǎn)承之下變?yōu)槭冢侔蚜袑傩〕朔鸾倘コ?,因而在中土佛教大乘宗派中,最為有影響的實屬佛教八大宗派:唯識(法相)宗、律宗、天臺宗、禪宗、三論宗、華嚴宗、凈土宗、密宗。

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標志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進入了鼎盛階段。佛教八大宗派雖然都是在中國形成的,但每一個宗派都有其完備的體系和經(jīng)典理論架構(gòu),也就是各宗大義[見(吳信如.佛教各宗大義.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因為茶可以和任何事物結(jié)合,也可以和任何佛教宗派結(jié)合。正因如此,茶與儒家文化結(jié)合,可形成“儒茶一味”,茶與道家文化結(jié)合,可以形成“道茶一味”,茶與佛家結(jié)合,可以形成“佛茶一味”,以至于茶與琴道、花道、香道、棋道、曲道乃至書畫、詩詞等均可成為“一味”。而且,茶與佛教各宗結(jié)合均可以有各自的與茶相關(guān)的理論架構(gòu)。

舒曼從三個方面例舉佛教凈土宗、密宗、天臺宗與茶的淵源。

如,茶與佛教凈土宗結(jié)合,可稱“凈茶一味”或“凈茶文化”。凈土宗推崇《阿彌陀經(jīng)》中“微、妙、香、潔”四德,此乃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的四大特色,以此作為凈茶文化“四大精神”?!拔ⅰ笔侨胛⑿奶?“妙”既妙不可言,是一種內(nèi)心功德之顯發(fā);“香”是內(nèi)在之香,也是心性的顯發(fā);“潔”是高潔,是一種超越。

凈土宗講自性、清靜和光明。清靜為無量壽,是謂“微妙”,自性和光明為無量光,是謂“香潔”,具有超越性。凈宗茶文化是通過茶這一媒介,也就是借助于茶,使茶性變性出一種“緣”。如此,凈宗茶文化是用凈土八功德水:“澄凈、清冷、甘美、安和、輕軟、潤澤、除饑渴、長養(yǎng)善根”,沖泡出“微、妙、香、潔”四大精神。通過這杯凈宗茶,使無數(shù)眾生走向性感的凈化,走向阿彌陀佛的凈土生活理念。[見(舒曼.“東林梵音起,匡廬禪茶香”一文.《河北茶文化》.2007年12月第6期)]

又如,茶與佛教密宗結(jié)合,可稱“密茶一味”。密宗分為唐密、東密、臺密或藏密。密教修法可說是供養(yǎng)法,而茶成為最佳供品之一,一開始就與密教修供又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大唐時期,但凡皇帝賞賜高僧基本上多用茶供。如傳播密教的佛門人物金剛智的忌辰時,往往會舉行千僧供的法會,唐玄宗就會賜茶以供齋用。把茶作為供品則是從唐代開始,而且就是唐密所創(chuàng)。供養(yǎng)分:外、內(nèi)、密、密密四層。另外,《行歷抄》是日本臺密圓珍大師的游唐日記,其中亦記錄他初到長安會見唐密祖師惠果和尚之法孫,與法全一起吃茶以及圓珍在青龍寺吃茶的情景。這也證實密宗高僧與茶的關(guān)系。

還有中國早期密法——藥師法與茶的關(guān)系。藥師法是以性空為性、以藥物為體來認識人生而了生脫死的立地起修的大法,其本質(zhì)就是修藥師定。如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皇室茶具以及八重寶函中有藥師曼荼羅,說明地宮也已用茶供養(yǎng)藥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吳立民說:“用藥師法茶供、茶施、茶會,則是秘密禪茶供之善巧方便之運用。因為茶禪一味,禪密一體。茶作供品,作空性觀,既易悟緣起性空之理,更顯實相不空之法。密教用茶作供,可表如來口、如來味、如來意,這是修密供茶的茶道,也可說是修秘密禪的‘密禪’茶道”。

再如,茶與佛教天臺宗結(jié)合,可稱“臺茶一味”。唐時,日本天臺宗祖?zhèn)鹘檀髱熥畛螐奶炫_山帶茶種回日本栽種;宋熙寧五年(1072年),日僧成尋來到國清寺參拜天臺宗祖庭,感恩國清寺法乳深恩。

日本成尋禪師在《參天臺五臺山記》中提到了佛門茶事。此后,日本友人專門在國清寺七佛塔旁種植“御奉茶紀念”茶園,以示紀念。而在國清寺文物室內(nèi)仍保留有最澄入唐渡碟文書和最澄入唐圖兩幅珍貴文物。

如今天臺山方廣寺月真法師從天臺宗法華教義出發(fā),進一步闡釋法與茶圓融不二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把品茶與天臺宗的“一念三千、三諦圓融”和“圓頓止觀”論緊密相連。他在《供祖茶會法語》中寫道:

“采靈芽于華頂峰頭,汲凈水于石梁瀑下,依馬明龍樹(馬明:妙法蓮華經(jīng)馬明菩薩品第三十;龍樹:印度佛教人物,著有《中論》)制造之方,按慧思慧文(慧思、慧文為天臺思想先驅(qū)人物)烹煎之旨;焙之以法華三昧火,碾之以實相解脫輪;煮之以大悲方便鍋,盛之以般若清凈碗。碧毫落處,空湛澈;茶云起時,國土飄香。凝神湯色,空觀、色觀、中道觀,三觀圓于一念;定心服味,業(yè)障、報障、煩惱障,諸障消于無形。法界即茶,茶即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盵見(舒曼.茶風舊識國清寺.吃茶去.2012年第6期第26頁)]

關(guān)于“禪茶”,亦即佛教禪宗茶之事,舒曼認為:在印度佛教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里都存有禪的思想,禪甚至存在佛教以外的一些宗教中,各自對禪有著不同的理解。自從佛教的禪思想傳入華夏后,起初并未形成一個獨立的佛教宗派。但自禪宗形成后,中國的禪思想則主要表現(xiàn)在“內(nèi)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六祖壇經(jīng)》)由于禪宗把禪思想與“心性”、“見性”、“佛性”等問題緊密相合,加之六祖慧能倡導自性本足,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觀念,確立以無相為本,無性為體,無念為宗的中國禪宗思想

。而今我們所講的“禪茶文化”、“禪茶一味”抑或所謂的“禪茶”,是專指或特指佛教禪宗與茶的關(guān)系,而非茶與其他佛教各宗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禪茶文化抑或禪茶,既非從唯識宗的玄奘法師、律宗的道宣律師、天臺宗的慧文大師說起,也非從三論宗的鳩摩羅什尊者、華嚴宗的杜順和尚說起,更非從凈土宗的慧遠法師、密宗的不空上師說起,而是從北魏禪宗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傳法說起。所以說,“‘禪’,指中國獨創(chuàng)的禪宗。‘宗’指直契佛心,以與依靠佛陀經(jīng)教入門傳授的‘教’相區(qū)別”。(王雷泉:禪的智慧與人生境界)

禪茶之“禪”,對今天的人理解起來有些費解,因為“禪”很抽象,禪宗認為“禪”無處不在,行住坐臥皆可禪,但禪不可言傳,只可意會,要靠自己來體悟或感悟來理解,如人喝茶,冷暖自知。

舒曼認為,佛教從印度傳入,就與中國本土文化發(fā)生了撞擊、沖突,隨著各宗的創(chuàng)立,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轉(zhuǎn)為相互滲透、融合。那么,如何能在佛教的教義、教規(guī)和禮儀中更好地滲透儒、道學說,這就成為佛教在中國發(fā)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課題。于是,禪宗在這樣一個課題中捷足先登,接受和融入了中國儒、道文化。唐代時開創(chuàng)了儒、釋、道“三教并立”局面。“一個宗派流行時間的長短是與它們中國化的程度成正比的。”(季羨林語)禪宗的入佛門檻較低,只要在眼前改變一下對現(xiàn)實的看法。這是因為佛法本就在世間,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們。

要了解禪茶文化理念,需要先了解禪宗禪法的傳承與發(fā)展,均從菩提達摩“二入四行”基本要點開始,到二祖慧可“斷臂求法”而直顯達摩正傳的心法,及至三祖僧璨的《信心銘》、四祖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和五祖弘忍《修心要論》達至“守本真心”的“東山法門”,對后世禪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六祖慧能順應(yīng)時代潮流,大膽地對傳統(tǒng)佛教的宗教儀式、佛性理論、修行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徹底的改革,其內(nèi)容涉及提出“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性即佛)、開啟頓悟法門、倡導立地成佛等等,從而使禪宗最終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綿延至今而不絕,以至于成為中國式佛教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大杰作。

禪宗認為,所有的修行,都是從心而來。一個是神秀禪師的“時時勤拂拭”,種凈心之因;一個是慧能禪師的“本來無一物”,得凈心之果?;勰艽髱熀蜕裥銍鴰煟_創(chuàng)了“南能北秀”的時代,形成禪宗南北二宗,而后,禪宗法不傳衣,一花開出五葉——即“五家七宗”:湖南溈山的溈仰宗、河北正定的臨濟宗、江西洞山的曹洞宗、廣東云門山的云門宗、江西撫州青蓮山的法眼宗,后來河北的臨濟宗又分別在江西南昌和高安分出黃龍派和楊岐派,禪門枝葉茂盛,燈燈相傳。這“五家七宗”,為中國禪宗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舒曼認為,我們所說的禪茶文化或所謂“禪茶”,就是茶與“五家七宗”所發(fā)生和形成的因緣關(guān)系。所以,當我們追根禪茶文化精神之源,實則旨歸在中國式佛教——禪宗思想。

在禪宗茶文化史上,舒曼列舉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有四件大事件:

一是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篇”(《雅雨堂叢書》本1958年中華書局版)記錄唐代“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降魔藏)師大興禪教,學禪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苯的Р囟U師這樣的決定,即反映了僧人飲茶的需求,也說明了坐禪和飲茶同屬于僧人的禪修的內(nèi)容。至此以后,僧人飲茶真正成了“和尚家事”。

二是中晚唐的高僧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百丈清規(guī)》,將飲茶列入佛門清規(guī)。百丈懷海禪師實行僧人農(nóng)禪制度,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口號?!栋僬汕逡?guī)》對于禪茶文化的貢獻是將僧人植茶、制茶納入農(nóng)禪內(nèi)容,將僧人飲茶納入寺院茶禮,使僧人飲茶之禮成為了佛門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較降魔藏大師又進了一步。正因懷海這一貢獻,不僅明確肯定僧人茶事的制度化,還使茶事活動真正從制度上成為與禪宗教義相關(guān)的行為。

僧人飲茶成為制度并被納入法律強制施行是在元代。元代皇帝命令和尚們重新編刊《百丈清規(guī)》,遍行天下叢林。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皇帝“圣旨榜例”,“諸山僧人不入清規(guī)者,以法繩之”?!栋僬汕逡?guī)》對于剛剛出現(xiàn)的佛門茶禮的發(fā)展和鞏固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三是禪茶文化史上甚至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一次大的飛躍發(fā)端于唐朝從諗禪師,人稱他為“趙州古佛”。他常與四方來學者道以一聲“吃茶去”,因而形成禪門“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問吃茶,還去吃茶”一樁有趣公案,成為中國禪茶史上著名茶文化典故。

從諗禪師的“吃茶去!”被世人看成是“趙州禪關(guān)”,由于禪宗提倡“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頓悟觀,講究生活體驗與參禪密不可分,所以“吃茶去”公案的誕生,震動了整個南北禪林,故對中國禪宗茶道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啊w州禪茶’提升了佛教茶文化乃至中華茶文化的文化內(nèi)涵,趙州禪茶的出現(xiàn)是‘禪茶一味’肇始的標志,是禪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同時也標志著佛教‘禪宗茶道’的正式形成,也為中國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因而“吃茶去”作為禪的“悟道”方式,構(gòu)成了“茶禪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從而“‘吃茶去’凸顯了禪的本質(zhì)和核心,揭示了禪的修行特色和精神”。

四是中國禪茶文化“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的誕生。中國禪茶文化作為一個特別話題在近十多年來被茶、佛界人士廣泛談?wù)?,也是被世人廣泛炒作的話題。2005年10月,當代高僧凈慧大德以儒釋道三教核心思想提出了“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結(jié)緣”四大功能,創(chuàng)造出中國禪茶文化全新的理念和文化內(nèi)涵,把禪茶文化推進為一個價值核心,一個新的教養(yǎng)水準,來規(guī)范我們周圍的世界,通過這種文化現(xiàn)象改變自己,改變周圍。其目的誠如凈慧大德所言:“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眾?!?/p>

禪茶文化,從表面上看就是禪和茶共同點的結(jié)合,所以才有“茶味禪味,味味一味”之說,與“儒茶一味”、“道茶一味”、“書茶一味”抑或茶和別的事物結(jié)合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深想一層,只有當茶和禪宗文化結(jié)合時才能有“儒家主正氣,道家主清氣,佛家主和氣”三教合一的思想精華體現(xiàn),再加上一個“茶家主雅氣”才能真實地反映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才能使茶泡出更賦哲理性的滋味來。

禪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結(jié)緣。誠如凈慧長老有言:“將正氣溶入感恩中,將清氣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jié)緣中;在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發(fā)揮禪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優(yōu)化自身素質(zhì)、和諧自他關(guān)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弘揚禪茶文化的根本社會價值所在?!?/p>

舒曼在闡述“佛茶”與“禪茶”之后總結(jié)道——

“佛茶文化”是指茶文化與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各宗派文化緣合的產(chǎn)物,是僧人通過在植茶、采茶、制茶和飲茶實踐體認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佛茶文化是指整個佛教(包括佛教“八宗”)與茶文化發(fā)展歷程中有關(guān)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禪茶文化”是指茶文化與禪宗文化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專指禪宗“五家七宗”僧人通過植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的禪修實踐中所感悟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禪茶”可視作一種法門。

禪茶文化既有佛教文化的一面,也有超越佛教文化的的一面——禪茶文化是基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倚于佛家的“和合”情操,洋溢道家的“自然”理想?!暗乐v‘修真養(yǎng)性’,佛講‘明心見性’,儒講‘窮理盡性’,三家根本都是圣人之學,都是講‘復性’”。(見《槐軒概述》﹒上??茖W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實際上禪宗就是借品茶倡導“三教”之“復性”——清和凈心,借茶參禪,借茶悟禪,以平心靜氣之態(tài)領(lǐng)略茶韻禪機的真諦,從而追求精神境界提純與升華。

舒曼指出,研究禪茶文化,不是研究僧人植茶、制茶、采茶、飲茶等現(xiàn)象,也不是簡單地把僧人采的茶、僧人制的茶、僧人飲的茶統(tǒng)統(tǒng)視作叫“佛茶”和“禪茶”。研究佛茶文化或者禪茶文化,是研究茶被佛門或宗門的僧人應(yīng)用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形而上的文化現(xiàn)象,也就是僧人在禪修和禮佛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

所謂“禪茶”,是茶又非茶。說它是茶,只是僧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視作是僧人修行的載體。說它不是茶,只是因為禪宗茶道早已超越了茶而成為“根植菩提種,葉抽智慧芽”的象征。

所謂禪茶,是“甌注曹溪水,薪燒鷲嶺椏”(六祖惠能在曹溪寶林寺演法而得名。曹溪被看做“禪宗祖庭”。曹溪水常用以喻指佛法。茶碗里面傾注的是曹溪的水)又有“虛空為玉盞,云水是生涯;著意嘗來淡,隨緣得處佳”的自在,而這杯禪茶的自在恰是體現(xiàn)“上供諸佛祖,平施百姓家”的平常和日用。

所謂“禪茶”,是佛的化身,禪的心語;是菩薩心腸,禪的境界;是性的開悟,禪的靈芽。

延伸閱讀——

以“把茶問禪蒙頂山,修心悟道天地間”為主題的“首屆蒙頂山禪茶大會尋根峰會”,于2017年3月28日上午在雅安市名山區(qū)茶馬古城茶市大廳舉行。來自海內(nèi)外的禪茶文化專家學者、高僧大德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佛教禪茶文化的起源與歷史、發(fā)展和未來。會議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前主持,省民宗委副主任楊伯明、市民宗局局長楊丕樵、名山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余力等領(lǐng)導參加會議。

本次峰會學術(shù)論壇特邀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成都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師,四川省巴蜀文化學重點學科建設(shè)首席專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譚繼和,北京大學教授、日本茶道研究學者滕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川藏文化研究專家任新建,《吃茶去》雜志總編、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常務(wù)副會長、禪茶文化研究學者舒曼,中國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茶樹資源專家虞富蓮等六位專家學者,分別就《蒙頂山禪茶文化與大慈禪茶》《禪茶一味與巴蜀文化》《茶修即禪修》《茶馬古道研究》《“佛茶”與“禪茶”關(guān)系之芻議》《巴蜀古茶樹資源的優(yōu)勢與價值》等內(nèi)容先后進行了演講。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雅安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雅安云峰寺方丈智燈大和尚代表雅安市佛教協(xié)會致結(jié)束辭。

趙州法語“吃茶去”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

(《吃茶去》雜志)日本最早記錄“吃茶去”公案的大概是道元(1200-1253)的《正法眼藏》?!墩ㄑ鄄亍肥堑涝v經(jīng)說法的論集,是日本曹洞宗最重要的經(jīng)典。原著共95卷,是日文和漢文交錯的文體,其《家常》篇曰:

趙州真際大師,問新到僧曰:“曾到此間否?“僧曰:“曾到?!? 師曰:”吃茶去!”又問一僧:”曾到此間否?“僧曰:”不曾到?!皫熢?”吃茶去!”院主問師:”為甚曾到此間也吃茶去,不曾到此間也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yīng)諾。師曰:“吃茶去!”

這段公案中,趙州從諗禪師說了三次“吃茶去”,故又稱“趙州三吃茶”,也稱“趙州吃茶去”,在日本禪界、茶道界流傳十分廣泛。

但是,對“吃茶去”三字的解釋,歷來有較大的分歧。意見的分歧主要表現(xiàn)在對“去”字的理解上。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幾部較有權(quán)威的辭典的解釋。

《角川茶道大事典》(角川書店出版)和《茶席禪語大辭典》(淡交社)認為,“吃茶去”的“去”是加強語氣的助詞,沒有意義。《原色茶道大辭典》(淡交社)也認為,“去”是構(gòu)成命令形的助詞,因此“吃茶去”就是“お茶を召し上がれ”,即中文“請用茶”之義。

《禪語辭典》(思文閣出版)等辭典把“吃茶去”的“去”解釋為“ 離開” 的意思,因此把“吃茶去”三字解釋為“お茶を飲んで去れ”,意即“吃了茶退下吧”。也有人把“吃茶去”解釋為“お茶でも飲んで行け”,相當于中文的“吃了茶去吧”。

松村明編《大辭林》第三版(三省堂出版)則把“吃茶去”解釋為“お茶でも飲みに行け”,譯成漢語應(yīng)是“去吃吃茶啥的吧”。顯然,這種解釋比較符合中文的原義。

這里的不同解釋,存在吃茶場所的問題。按照前邊兩種解釋,說話和喝茶可以在同一地點。而若按《大辭林》的解釋,說話的地方和喝茶的地方應(yīng)該不在同一地點才講得通。究竟趙州和尚要人何處“吃茶去”,成了許多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因此,日本茶道文化學會會長倉澤行洋先生在拜訪柏林寺拜見凈慧法師時,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guān)于‘吃茶去’,是指兩位新到的在現(xiàn)場品茶,還是說到另外一個茶寮去品茶。”(見《禪》2004年第五期)凈慧法師的回答也頗有禪意:“來和去并不一定代表空間的轉(zhuǎn)移,而是代表一種心態(tài)的轉(zhuǎn)換,從分別心轉(zhuǎn)到無分別心上來?!眱艋鄯◣煹幕卮鹱寕}澤先生非常滿意。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吃茶去”三字本身并無難解之處,但倉澤先生卻說為這三字“曾經(jīng)多少年來苦于不能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人歷來對“吃茶去”的“去”字存在不同解釋的緣故。

(圖注:京都的茶飲店“吃茶去 京極”,是日本煎茶道二條流的教學點)

日本人對“吃茶去”字面的解釋雖有分歧,但對“吃茶去”公案的禪意的理解卻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茶席禪語大辭典》解釋說,趙州和尚說的“此間”,字面上好像是指趙州所在的場所,但實際上是指一種“覺悟的境界”。趙州和尚對已到這種境界的和未到這種境界的都同樣說“吃茶去”,體現(xiàn)的是趙州和尚不分貧富貴賤、圣俗賢愚,都一視同仁的“平常心”,蘊含的是“日常即佛法”的禪機?!俺圆枞ァ钡倪@種精神在日本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圖注:靜岡縣掛川城二丸茶室,是市民茶道活動的場所)

日本的茶道家認為,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和“吃茶去”的精神有著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日本茶道圣典《南方錄》云:“須知所謂茶湯,無非就是煮水、點茶、飲茶而已。”千利休的這種茶道思想被認為“恐可合乎趙州之意味”。因此,日本茶室內(nèi)經(jīng)常用“吃茶去”三字作為“一行物”掛軸的禪語。比較有名的有京都大德寺聚光院所藏的臨濟宗禪僧傳外宗左(1608-1675)所書的“吃茶去”掛軸。尤其是煎茶道,不僅有在茶室內(nèi)掛“吃茶去”掛軸的,還有在門口掛“吃茶去”小匾額的。京都宇治黃檗宗萬福寺內(nèi)的有聲軒是全日本煎茶道聯(lián)盟的茶室,門上小匾額的“吃茶去”三字是黃檗山第21代管長中村弘道所書;大阪府吹田市中西大莊園內(nèi)的煎茶室拱形門上的“吃茶去”小匾額則是黃檗山第54代管長林文照的墨寶。“吃茶去”似乎成了日本煎茶道的一張名片。

(圖注:黃檗山萬福寺有聲軒是全日本煎茶道聯(lián)盟專屬茶室)

“吃茶去”法語在日本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茶道界,還涉及到各種行業(yè)。一些茶飲咖啡館的店名往往會冠以“吃茶去”三字。例如東京日本橋人形町有個咖啡館名叫“吃茶去快生軒”,店里店外多處掛有刻寫著“吃茶去”字畫或小牌匾。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在小說《新參者》中寫到了一個名為“吃茶去”的咖啡館,根據(jù)該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曾在這里取景拍攝,使這家創(chuàng)業(yè)于大正八年(1919)的老字號咖啡館進入了全國的視野。東京車站的“吃茶去萬歷龍呼堂”是一家日本料理店。新潟縣有家食品公司生產(chǎn)的羊羹被取名為“禪味吃茶去”。有的陶藝作坊、和服沙龍也取名為“吃茶去”。岡山縣有個瑜伽道場叫“吃茶去”,還有個為殘障人士服務(wù)的機構(gòu)也以“吃茶去”冠名;琦玉縣某高中同窗會以《吃茶去》為其會刊的刊名?!俺圆枞ァ钡挠绊戇h遠超出了茶飲的范圍。

經(jīng)歷過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物質(zhì)極其豐富而精神相對貧乏的社會病折磨的日本人,在痛苦的探索中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法寶----“吃茶去”。這和事實上喝不喝茶沒有關(guān)系。在許多日本人的心目中,趙州法語“吃茶去”代表了一種平常心的生活態(tài)度和slow life(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他們把成為生活禪的實踐者作為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人生目標。把“吃茶去”三字用于店名、刊名和食品名等看似和修禪、飲茶無關(guān)的各種名稱,正是他們倡導生活禪、追求趙州法語“吃茶去”的崇高境界的一種表達方式。

【摘自2016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曹建南(上海)】

十二屆,一個美麗的輪回?。n國《茶的世界》雜志發(fā)表余悅研究員文章

曠達齋 錄 原創(chuàng)作者:余悅

編者按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是中日韓共同倡導與推動的,余悅研究員作為參與倡導和熱情推動的專業(yè)人士,獲得"世界禪茶文化貢獻獎"。今年10月21一24日,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韓國首爾、釜山舉行。會后,應(yīng)韓國《茶的世界》雜志發(fā)行人崔錫煥先生的邀約,余悅研究員撰寫了《十二屆,一個美麗的輪回!一一世界禪茶文化的發(fā)展與未來》。該文刋載在韓國《茶的世界》雜志2018年11期。現(xiàn)將文章的韓文稿、中文稿一併發(fā)出。



十二屆,一個美麗的輪回!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發(fā)展與未來?


余 悅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span>

?

正是楓葉火紅、銀杏金黃的美好時節(jié),10月21-24日,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韓國舉行。這是繼第七屆禪茶大會2012年在韓國舉辦后,時隔六年的再次歸來,也是大會第二次在韓國召開。

?

六悅河茶藝國際交流團即將飛往韓國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由中國禪門巨匠、生活禪創(chuàng)導者、趙州柏林禪寺住持凈慧長老與中韓兩國茶文化界共同發(fā)起,旨在加強世界各國禪茶文化的交流,推動禪茶文化的國際傳播。2005年10月19日,首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即“天下趙州國際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石家莊人民會堂和柏林禪寺舉辦。此后,分別在臺灣佛光山寺、廬山東林寺、福鼎資國禪寺、寧波七塔寺、杭州靈隱寺、韓國首爾曹溪寺、湖州壽圣禪寺、江西百丈寺、趙州柏林禪寺、黃梅五祖寺舉行。

?

10月22日,為期三天的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韓國首爾歷史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自中日韓三國僧俗兩界3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本次大會共分祭奠禪茶祖師儀式、開幕式、學術(shù)論壇、禪茶演示公演、傳燈茶會、禪茶文化座談會、中日韓三國百家茶席、閉幕式等板塊。

?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開幕式


江西是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參與者。第三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江西廬山東林寺;第九屆大會,在江西奉新百丈寺舉行。這兩次大會圓滿成功,為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規(guī)范與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韓國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yè)委員會、萬里茶道(中國)協(xié)作體茶藝國際傳播中心,會同江西六悅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中國六悅河茶藝國際交流團",參加了大會的各項活動,隨后又對韓國茶文化進行了深度考察。

?

與各界交流


十多年來的積極參與,使我們成為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歷史見證者,也是每一次大會的觀察者與思考者。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之所以能夠長期舉辦與穩(wěn)步發(fā)展,除了禪茶文化自身的魅力,崔錫煥先生的堅持不懈,中日韓三國茶文化與佛教界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加,還得益于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每次的精心安排與各具特色。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圓滿成功,自然也是如此。那么,本次大會有哪些特點呢?概括起來,大體有五個方面:

?

一是會場設(shè)在首爾、釜山兩地,擴大了禪茶文化的影響。原有的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會場一般都在一個城市。這次,卻別出心裁的開幕在首爾,閉幕在釜山,形成“雙城格局”。期間,兩個城市的車程需要四五個小時。為什么要動用多輛大型巴士,讓與會人員長途跋涉?


我沒有詢問過主事人員,只是想:也許是為了擴大禪茶文化在韓國的影響。畢竟如此盛會,在韓國時隔六年才有一次。而且,首爾是韓國的首都,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是韓國政治、經(jīng)濟、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輻射力。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是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城市,也是東亞大陸與海洋文化聯(lián)系的橋梁與紐帶。兩座城市的旅行,從韓國的西北部到東南端,也把禪茶文化播撒到了更為廣闊的地區(qū)。當我們看到兩地的人士自發(fā)來參加禪茶文化活動,包括需要購買門票的禪茶匯演,也許更印證了這種禪茶文化影響力的擴散。一次活動,兩地受益,正是我們所期待的。

?

豐富多彩的韓國茶文化考察活動


二是祭奠禪茶祖師,慎思追遠,昭示未來。中日韓三國禪茶文化同宗同源,同屬于“東方茶文化圈”。中國是世界禪茶文化的發(fā)祥地,歷史上,中國禪茶文化東傳朝鮮半島和日本,并在傳播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韓國茶禮、日本茶道。中國的趙州從諗禪師、日本的村田珠光禪師、韓國的無相禪師,不僅喝茶愛茶,與茶有緣,以茶助道,更將自己對禪的領(lǐng)悟,融入到一碗茶湯之中,讓人在裊裊茶香之中,參悟禪門妙理,分別開創(chuàng)了各自國內(nèi)禪茶宗風,其中又有流傳、交流、互相借鑒學習。三位禪師,成為三國的禪茶祖師,對世界禪茶文化所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茶敬中日韓三國禪茶之祖


在開幕式上,懸掛著三國禪茶祖師的畫像,昭示了中日韓禪茶一脈相承的殊勝法緣和深厚法誼。中日韓三國代表,禮敬禪茶祖師,供茶獻祭,感人肺腑,啟迪未來。本次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與往屆相比,一個重要亮點正在莊嚴的祭奠禪茶祖師儀式。這場儀式,也使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與一般的茶道聚會相比,多了一分莊重與禪意。

?

余悅研究員向禪茶之祖獻茶


三是兩次禪茶學術(shù)會,妙處各有不相同。以往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每次只安排一次禪茶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這次由于在兩地舉行,也就出現(xiàn)了兩次禪茶學術(shù)會議。在首爾舉行的,是“禪茶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依然按照以往的學術(shù)論文宣讀的形式。


禪茶文化的未來發(fā)展座談會


在韓國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收到論文45篇,而這次只有近20篇。論文中,雖然禪茶的現(xiàn)代使命、茶禮在現(xiàn)代繼承與延伸、世界禪茶文化形成的三大格局、茶道的藝術(shù)性、交誼性、精神性等問題是關(guān)注度較高的,但由于采用廣泛報告,時間過短,很難達到應(yīng)有的效果。而在釜山弘法寺舉行的“禪茶文化座談會”,集中討論“禪茶文化發(fā)展的方向”。由于議題集中,各抒己見,更為鮮活與有新意。

?

四是茶藝活動豐富多彩,把寺廟與世俗聯(lián)系在一起。本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茶事活動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10月23日中日韓三國禪茶公演交流。12臺禪茶演示節(jié)目,在首爾永登浦藝術(shù)廳閃亮登場。人們樂于購票觀看禪茶,表明了對于禪茶的接受與喜愛。雖然我們不希望禪茶成為商品,更不宜商品化,但通過售票的方式,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看到社會對禪茶的接受程度與傳播效果。這12臺禪茶演示節(jié)目,風格各異,形式不同,經(jīng)過精湛的演示,都使人感受到禪意、禪味、禪風,具有啟悟人心、啟迪心靈的感染力。


六悅河茶藝國際交流團的禪茶《一碗乾坤茶》


而在曹溪宗傳燈寺舉行的“傳燈茶會”,除了禪茶展示,還有世俗經(jīng)常舉行的“七碗茶歌茶會”。這種形式的?茶會,源自于中國唐代詩人、被尊稱為“茶仙”的盧仝的《七碗茶歌》,作品因?qū)懗隽似凤嬓虏杞o人的美妙意境,廣為傳頌。


傳燈茶會


其實,七碗茶雖是寫世俗飲茶感受,卻頗有禪意。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曾作《茶詩》:“閱盡幾多興廢,七碗風流未墜。悠悠八百年來,同證茶禪一味?!笨梢?,七碗茶歌理趣深遠,與“茶禪一味”想通。


24日,大會從首爾移師釜山弘法寺,中日韓三國僧俗兩界茶人云集,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百家茶席·千人茶會,紛紛展現(xiàn)茶禮、茶道、茶藝的行茶過程,呈現(xiàn)出各界禪茶文化融合的氣象。我歷來認為:禪茶包括禪教之茶、禪宗之茶,還有禪意之茶,是佛門與大眾都可以享用的文化。在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琳瑯滿目的茶事活動中,又一次印證與強化了我的觀點。

?

百家茶席,千人茶會


五是褒獎禪茶文化的杰出貢獻者,推動禪茶文化持續(xù)發(fā)展。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要持之以恒,需要一批人員的努力,從不同的方面齊心協(xié)力。褒獎先進,既是尊崇奉獻,激勵正氣,又是樹立榜樣,見賢思齊。正因為如此,早在2007年,我在主辦第三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時,就以大會組委會、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的名義,給“倡導禪茶文化精神”的凈慧法師、“促進中韓兩國禪茶文化交流”的崔錫煥先生、“大力宣傳禪茶文化”的舒曼先生,頒發(fā)了獎狀。


中國茶文化專家寇丹、余悅、舒曼獲得"世界禪茶文化貢獻獎"


這次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專門表彰和頒發(fā)“世界禪茶文化貢獻獎”,不僅是原有褒獎形式的繼承,還有更多的內(nèi)涵:


一方面,這是十二屆大會以來,歷時十四年的首次總結(jié),有了更大的空域廣度與更長的時間長度。


另一方面,這次褒獎,涵蓋了“東方茶文化圈”的三國。中國茶文化專家寇丹、余悅、舒曼,日本茶道研究學者倉澤行洋教授,韓國泓坡法師,獲此殊榮。我忝列其中,深知并非僅僅是給予個人的榮譽,而是給予參與禪茶文化的所有人員,給予禪茶文化得以傳播與發(fā)展的社會,一種時代的見證與載錄,也是對于我們未來使命、責任、擔當?shù)募钆c鞭策。

?

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順利舉行,主辦單位、參與單位,所有的籌備人員,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主其事者,崔錫煥先生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對于他們的奉獻,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深深的敬意!

?

豐富多彩的韓國茶文化考察活動


如今,第十二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圓滿降下了帷幕。

第十二屆,成為華麗的轉(zhuǎn)身,美麗的輪回!

在天地之間,十二是個絕妙的數(shù)字:

有十二個月;

有十二時辰;

人生,有十二生肖。

天地運轉(zhuǎn),日月輪回,十二既是原有的結(jié)束,又是嶄新的開始!

十二屆大會的圓滿,又是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新時期的開端!

?

傳承了千年的禪茶文化,促進了各國交流的禪茶文化,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將有怎樣的盛況?對于未來,我們充滿著憧憬!

?

豐富多彩的韓國茶文化考察活動


為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在新時期呈現(xiàn)奪目的光彩,需要在多方面進行探索與努力:

?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要有新的定位與目標。從草創(chuàng)到完善,這是一個階段。如今,應(yīng)該走向從普及到提升的新的康莊大道。因此,需要定位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在禪茶大會基礎(chǔ)上,衍生出來的“禪茶雅會”,應(yīng)該具備怎樣的形態(tài)。兩者應(yīng)該如何各具特色,又互相補充與促進。這些,都是必須回答與踐行的。

?

——禪茶文化應(yīng)該如何具備國際的屬性,禪茶大會應(yīng)該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坦率的說,禪茶文化目前還是具有強烈的“東方文化”屬性,并未走向西方世界和其他文化圈,雖然不乏一些其他區(qū)域的“粉絲”。 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明確還是在中韓兩國舉辦,連日本都未涉足。如何實現(xiàn)“零的突破”,我們予以厚望!

?

——禪茶創(chuàng)作,需要總結(jié),需要提高;禪茶匯演,需要新的風采,新的智慧。禪茶文化帶有綜合性,其本質(zhì)上,是修養(yǎng)的文化、修性的文化、修心的文化。但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喜愛、通曉,禪茶文化又不得不走向舞臺,進行藝術(shù)的展演。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找結(jié)合點,需要新的思維與思考。

?

——禪茶文化研究,需要深入與拓展;學術(shù)研討,需要更好形式與內(nèi)容的結(jié)合。十多年禪茶文化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一定成果的積累,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哪些學術(shù)問題解決了,哪些需要繼續(xù)探討;哪些學術(shù)問題應(yīng)該深入,哪些可以拓展。在禪茶研討會時,如何改變照本宣科,自話自說,更是一種考驗。

?

——禪茶文化研究,禪茶文化活動,培養(yǎng)新人,迫在眉睫。任何事業(yè),持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都需要有團隊,有梯形結(jié)構(gòu)的人才隊伍,有一代又一代的堅忍不拔。禪茶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也必然如此。在本次受褒獎人士中,兩位85歲,其他大多是六七十歲。可見,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具有國際眼光、世界影響、研究與活動的兩棲能力的新人,成為禪茶文化長盛不衰的關(guān)鍵所在。

?

韓國茶禮的深度體驗


“趙州一碗茶,今古味無差;根植菩提種,葉抽智慧芽。”

?

這是凈慧法師為首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天下趙州禪茶文化交流會”,所寫的《趙州禪茶頌》中的開篇四句。

?

“菩提種”、“智慧芽”,將在新時代綻放出無限輝光!

禪茶文化的這一碗熱茶,將給滾滾紅塵帶來清涼,造福世界!




韓國《茶的世界》雜志韓文稿2018年11期: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相關(guān)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