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云南省思茅市

找到約92條結果 (用時 0.029 秒)

云南茶界筆桿子蘇芳華的《云南茶葉》與云南省茶業(yè)協會往事

本文是“普洱茶激蕩三十年”系列訪談,是曉德書號聯合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普洱茶激蕩三十年”系列活動,希望通過采訪親歷者,構建更加立體的普洱茶歷史。

本期采訪的是正高級工程師,中國茶界最高榮譽“覺農勛章獎”獲得者蘇芳華老師。他是湖南祁陽人,1942年12月出生,1965年畢業(yè)于湖南農學院園藝系茶葉專業(yè),1976年進入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下文簡稱:省茶司)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曾任省茶司辦公室主任、《云南茶葉》主編、云南省茶業(yè)協會執(zhí)行秘書長。

  

我們有幸聆聽蘇老師給我們講述他親歷省茶司改革、云南茶葉市場建立及《云南茶葉》和云南省茶業(yè)協會的相關歷史,去了解普洱茶復興歷程中他做的工作。蘇芳華老師訪談分兩篇,本文是第二篇,為大家講述云南茶文化最重要的刊物《云南茶葉》與云南省茶業(yè)協會背后的故事。

點擊:沒有省茶司的改革與云南茶葉市場的建立,就沒有普洱茶的今天

蘇芳華是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接觸茶葉至今61年。為云南茶產業(yè)奮斗了半個多世紀。從湖南來到云南,輾轉任職于省內多個單位,最后在省茶司退休。聽不少前輩聊起蘇芳華,共同的印象是:筆桿子。在漢語表達語境中,這是一個與寫作才華息息相關的詞匯,代表了一群人對一個文字工作者的敬意。蘇芳華是云南茶文化的書寫者和傳播者,也是云南茶葉學會及其會刊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一、云南省茶業(yè)協會往事

云南省茶葉學會1964年6月8日在勐??h成立,當時為云南省園藝學會茶葉分會。會長斯元仁,秘書長金鴻祥。會員82人。成立不久,因“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會工作停頓。掛靠單位是云南省勐海茶葉試驗站。

1979年5月,云南省茶葉學會在昆明召開,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決定恢復學會活動。并決定在1980年創(chuàng)辦《云南茶葉》季刊。何為民任理事長,宋文庚等7人為副理事長,秘書長金鴻祥。掛靠云南省對外貿易局。

1981年6月12至18日,云南省茶葉學會在昆明召開第三屆理事會,何為民任理事長,丁渭然任秘書長,蘇芳華和陳理華任副秘書長,掛靠在省茶司。

1985年10月6至11日,在昆明召開學會年會,選舉第四屆理事會。何為民任理事長,丁渭然任秘書長,蘇芳華和陳理華任副秘書長,顧問有:李緒炳、唐慶陽、蔣銓、彭承鑑、李克邦、譚自立,有會員257人。

1990年3月10日至13日,省茶葉學會舉行第五屆理事會,選舉魏謀城為理事長,丁渭然為秘書長,蘇芳華、陳理華為副秘書長,掛靠省茶司。

云南省茶葉學會成立以來,組織廣大會員就云南省茶葉發(fā)展進行了多次學術討論,共組織全省性名茶鑒評會5次,推動云南名茶的生產。1981~1984年開展云南省茶樹品種資源普查、低產茶園改造、發(fā)展速成密植茶園、參加提高云南紅碎茶質量的科學試驗,參加國際茶葉學術交流,弘揚云南茶文化?!对颇喜枞~》刊物自創(chuàng)刊以來,共出版75期,每期發(fā)行量達200多冊。多次為云南茶區(qū)培訓技術骨干,對促進云南茶葉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1994年8月承辦了在昆明召開的第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


圖片蘇芳華組織編寫《中國第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論文摘要》

1996年9月10日,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加強全省茶葉產業(yè)的協調管理,省茶葉學會向省科協報告,要求將省茶葉學會更名為:云南省茶業(yè)協會。1996年11月27日,云南省對外經濟貿易廳向省民政廳寫了《關于申請組建“云南省茶業(yè)協會”的報告》,1997年1月28日,省民政廳《關于核準云南省茶葉學會變更登記的批復》同意將“云南省茶葉學會”更名為“云南省茶業(yè)協會”。1997年7月10日至11日,云南省茶業(yè)協會(下簡稱“省茶協”)成立大會在昆明隆重舉行。鄒家駒任會長,蘇芳華為秘書長兼法人。


圖片《關于核準云南省茶葉學會變更登記的批復》文件

二、《云南茶葉》往事

1979年5月份召開的第一屆理事會上,決定恢復會刊《云南茶葉》,由云南省茶葉學會和云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合編,編輯部設在勐??h省茶科所內,1980年正式出版第一期,主編是張順高。1981年6月第三屆理事會上,主編仍是張順高,副主編包括王海思、李遠烈及蘇芳華。1985年第四屆理事會,主編、副主編不變。1990年第五屆理事會后,主編改為王海思,副主編為蘇芳華、李遠烈,李兼任責任編輯。

1980年《云南茶葉》第一期,刊登了吳覺農的《關于加快云南茶葉生產發(fā)展的建議》

1998年,由于經營困難,經省茶協理事會決定,將《云南茶葉》編輯部遷至昆明。當年,出過一期《云南茶葉》,1998年號總第76期。同期,與《茶業(yè)之聲》報合辦,每月一期。1998年6月19日,省茶協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通過《云南茶葉》編委會名單,主編鄒家駒,常務副主編兼責任編輯蘇芳華,副主編是張順高和辛高潮。2000—2002年,又將《云南茶葉》改為報紙,每月一期,成立《云南茶葉》報理事單位:原只有茶苑集團,至2001年新增省茶司為理事單位。2002年元月15至17日,經省茶協第二屆二次理事會審議通過,蘇芳華任《云南茶葉》編委會主編,蔡新和王平盛任副主編。2002年,蘇芳華退休。2003年起,《云南茶葉》由月刊改為季刊,主編是蔡新,編輯部遷至云南農業(yè)大學?!对颇喜枞~》現在的主編是何青元,編輯部遷回勐海云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


云南省茶業(yè)協會參與昆明金暉茗茶總匯主辦的《茶業(yè)之聲》

三、當代云南茶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蘇芳華是公認的筆桿子,對運用各種媒介來傳播云南茶文化始終不遺余力。采訪中,蘇芳華自嘲他是云南茶界封的“云南茶界的最大丐幫幫主”,為了編一個刊物,到處找企業(yè)拉贊助。那個瞬間,我們應該能理解他如此說的感受。

我們這些茶文化研究者,也是行業(yè)發(fā)展的命運共同體。普洱茶激蕩三十年,既是某種意義上的宏大敘事,也是一人一事,一茶一物的微觀結構。

《云南茶葉》是當代云南茶文化宣傳推廣的重要陣地,蘇芳華為云南茶業(yè)做出的貢獻,都成為一篇篇文章,構成了云南茶歷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蘇芳華為云南大學經濟系編著的《茶葉教材》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從進入茶行業(yè)的第一天起,蘇芳華就用手中的筆,一次次記錄時代,一次次投入到云南茶工作中,任勞任怨。

1981年撰寫的《云南普洱茶》一文,可以看出他看重普洱茶產業(yè),在思考產業(yè)應該如何發(fā)展;1986年他撰寫追憶云南著名茶葉專家谷應的追憶文章《嘔心瀝血鉆茶葉甘為茶業(yè)獻終身》,表達了對為云南茶做出貢獻前輩的一種認可;1992年參與考察瀾滄邦崴古茶樹,并且撰寫了《瀾滄邦崴大茶樹考察論證會》紀要,1993年為思茅市的“兩節(jié)一會”提供大力協助,聯系海內外的與會嘉賓。

蘇芳華1992年參與考察瀾滄邦崴古茶樹(前排左五)

1991年3月,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xiāng)邦崴行政村新寨寨腳地里,發(fā)現一株樹高11.8米,樹幅9米*8.2米,根頸處干圍3.58米,最低分枝高度0.7米,樹齡千年左右的古茶樹。1992年10月,在瀾滄縣舉行了“瀾滄邦崴大茶樹考察論證會”,確認其是過渡型大茶樹?!稙憸姘钺舜蟛铇淇疾煺撟C會》紀要一文就發(fā)表在1993年出版的《云南茶葉》第1期,我們特意找來原刊對照,封面上寫著“總五十六期”,這篇文章所在頁碼是第11至12頁。1997年4月8日,郵電部門發(fā)行《茶》郵票4枚,第一枚《茶樹》就是邦崴古茶樹。其他三枚的圖案依次是:陸羽像、文徵明茶畫和法門寺出土唐代茶器。


刊發(fā)于1993年《云南茶葉》第1期的《瀾滄邦崴大茶樹考察論證會》

1993年,在李師程等人的推動下,思茅“兩節(jié)一會”成功舉辦。省茶葉學會是這些重要活動的協辦單位。時任學會副秘書長的蘇芳華也是這些重要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做了不少實事:協調通知國內外代表,負責昆明機場接送安排,為國內外來賓提供服務。

1993年,“兩會一節(jié)”的召開,成為我們今天討論普洱茶激蕩三十年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普洱茶發(fā)展一直存在產區(qū)、銷區(qū)、產品、市場、話語等多角度,多維度、多層面的差異。直到今天,上面提到的差異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從“普洱茶激蕩三十年”視角去觀察歷史,有兩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第一、認真回顧歷史,正視前輩們的行業(yè)貢獻,鑒古知今;第二、堅守信念。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除了云南省茶業(yè)協會和《云南茶葉》外,蘇芳華還積極參與國內茶書的編撰寫,參編或主編的著作有《中國茶經》《中國名優(yōu)茶選集》《世界茶葉100年》《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經營史錄》《茶樹原產地——云南》、《中國茶葉五千年》《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名茶志》(云南卷)《茶文化學》《茶的故鄉(xiāng)--云南》《茶葉生產技術》等。還與張順高老師共同主編《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與胡皓明共同主編《云南茶界名人錄》,曾先后任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為云南茶文化的宣傳做出了重大貢獻,于2010年獲茶界最高榮譽覺農勛章獎。

談到普洱茶產業(yè)如何發(fā)展,蘇芳華指出:“第一,建立茶葉生產基地;第二,建立普洱茶生產和市場準入機制;第三,建立云南茶產業(yè)發(fā)展聯盟,統籌謀劃云南普洱茶市場的發(fā)展;第四,組建大型普洱茶集團;第五,加強普洱茶新產品開發(fā)研究;第六,開拓國外市場?!碧K芳華認為:“普洱茶是有廣闊發(fā)展前景的產業(yè);要大力弘揚普洱茶文化。搜集普洱茶的民間傳說、故事,開啟普洱茶文化旅游,編寫普洱茶培訓教材,制定普洱茶標準,加強普洱茶技術人才培訓,加強普洱茶科研和新產品開發(fā),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采訪結束,蘇芳華帶領我們看了他的一柜子工作筆記。這些筆記按年分類,整齊地放置在一個多層立式柜里。他掏出鑰匙,小心翼翼地打開柜門,翻動筆記。我們在筆記封面上看到“1978”等字樣,有一種時空穿梭的錯覺。很多時候,時間的流逝就像乘船離岸,岸上的人事在變小,直至消失。但時間的流逝對不同的人來說,其價值和意義并不相同。這些筆記分明隱藏了一個“80后”的青春、夢想、挫折和心事。

錢時霖、竺濟法兩先生所著《中華茶人詩描》詠蘇芳華詩云:“云南名士有芳華,文化弘揚一大家。寫盡滇茶人及事,辦報辦刊樂無涯?!痹摃€附有張承勛詠蘇芳華詩:“才高八斗筆縱橫,茶事風流赫赫名。何物贈君添歲味,大書福祿壽三星?!?

10月15日那天,我們在一個筆記本上見到蘇芳華老師寫下的備忘錄、資料摘抄和讀書筆記。這個筆記本封面上標注的時間是“2022”。蘇老師說,他正在寫回憶錄,也在編寫新書。

(蘇芳華老師系列訪談完。)

策劃:曉德書號

撰稿:李明

來源:曉德書號,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普洱市茶區(qū):茶葉地理以及口感特點

普洱市,別稱思茅,是云南省地級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下轄思茅區(qū)、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zhèn)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普洱市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qū)之一。

  思茅茶區(qū),北部是景東鎮(zhèn)沅地區(qū),這里是思茅茶最好的地區(qū),包含了千家寨的野生茶,無量山系列古樹茶,茶質非常棒。在思茅的中心,還有一個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清朝宮廷茶的產地,所謂皇家茶園,困鹿山,據說產量非常稀少。然后到瀾滄,一個非常壯美的地方,景邁山。


  今天就來說說在普洱市,有哪些茶區(qū)是大家熟悉的,但是對于地理位置不是很熟悉的話,就一起來看看這些茶區(qū):


  千家寨:位于鎮(zhèn)沅縣九甲鄉(xiāng)和平村原始森林,屬哀牢山系,距縣城90公里,海拔2147米,年平均氣溫10—12℃。古茶樹所在的這片原始森林是以茶樹為優(yōu)勢建群樹種的植物群落,這里有茶樹群落280公頃,直徑在30cm以上的茶樹隨處可見,該群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發(fā)現的面積最大的原始茶樹植物群落。千家寨上壩-古茶樹王,是目前發(fā)現的最古老的普洱茶野生茶樹,樹齡為2700年。

  據史書記載,在太平天國的影響和鼓舞下,(清咸豐同治年間)哀牢山彝族農民領袖李文學聯合各族農民五千余人,聚集于天生營誓師起義,在哀牢山安營扎寨反抗清軍,因而得名“千家寨”。


  茶質特色:云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青揉不成條是其早年特色。上顎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質較淡薄。


  無量山:無量山位于云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西部,古稱蒙樂山,無量山主峰筆架山海拔3376米,以"高聳入云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屬于中亞熱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條件復雜多樣,造就了無量山茶樹資源的鮮明特點,一是無量山茶樹從野生型、自然雜交演化到現代群體品種,每一個演化形態(tài)的茶樹都能找到相應茶樹植株,茶樹種質資源十分豐富。

  主要鄉(xiāng)鎮(zhèn):安定鎮(zhèn)、漫灣鎮(zhèn)、林街鄉(xiāng)、錦屏鎮(zhèn)是景東縣等。


  茶質特色:栽培野生茶、湯色橙黃明亮,入口苦澀度不高,香氣嫩香濃郁,滋味醇厚回甘,葉底嫩勻明亮。因茶區(qū)生產范圍大,較無個別茶區(qū)特色。


  景谷——苦竹山:位于思茅地區(qū)景谷縣小景谷鄉(xiāng)東北12公里處,海拔2200米左右,四季氣溫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度,為云南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轄6個鎮(zhèn)(威遠鎮(zhèn)、永平鎮(zhèn)、民樂鎮(zhèn)、正興鎮(zhèn)、景谷鎮(zhèn)、鳳山鎮(zhèn)),4個鄉(xiāng)(勐班鄉(xiāng)、益智鄉(xiāng)、半坡鄉(xiāng)、碧安鄉(xiāng)),景谷縣地處無量山脈西南側,是云南喬木老茶樹分布較多的縣之一,也是普洱茶主要產區(qū)之一??嘀裆浆F存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為小景谷茶區(qū)古樹茶的上品。


  茶質特色:野生茶、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


  邦崴村:位于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北部的邦崴村,地處瀾滄雙江、景谷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海拔2026米,該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繡,最有利于高品質茶的生長。清末,邦崴就是當時生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產茶之地。


  茶質特色:香型層次明顯,香味持久,質重飽滿,滋味濃烈,醇厚穩(wěn)健,舌面與上顎中后段微苦澀,甘韻強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層次明顯,湯色清澈明亮。

  景邁山:景邁山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東鄰西雙版納勐??h,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zhèn)20.00公里,海拔1500.00米,,年降水量1800.00毫米,在景邁、芒景萬畝古茶園內的村寨有糯崗、景邁、勐本、芒埂、上芒景、下芒洪、翁洼、翁基、老酒房等10個自然村。景邁山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積堪稱茶山之最。


  瀾滄縣景邁村與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的萬畝栽培型古茶園,是目前云南省所發(fā)現最大規(guī)模的古茶園。這里群山環(huán)抱,山巒疊翠,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間云霧繚繞,山下云海茫茫,屬亞熱帶氣候。


  茶質特色:茶青顏色青綠,條索較短,以輕發(fā)酵甜香著稱之茶區(qū),上顎中后段的清甜略帶蘭花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湯質滑、較薄。

  困鹿山:位于寧洱縣境內,距縣城31公里,屬無量山南段余脈,山中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最高峰海拔2271米,是寧洱境內較高的山峰之一。困鹿為傣語,"困"為凹地,"鹿"為雀、鳥,"困鹿山"意為雀鳥多的山凹。這里生長著萬畝野生古茶林,屬較完好的原始茶樹林群落,總面積達10122畝,是目前我縣發(fā)現的最大的茶林群落體。困鹿山位于無量山南段余脈,為瀾滄江水系和紅河水系的分水嶺。


  茶質特色:口感滑、回甘好、香氣濃郁;茶湯不厚重,不耐泡。


  佛殿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地區(qū)轄縣西盟。是迄今為止在普洱市境內發(fā)現的極為壯觀的野生占茶樹群落,據考察,縣內存活有古茶樹共五大群落,總面積28500畝,均混生在闊葉原始森林中。


  茶質特色:茶質柔和,山野氣韻好,回甘持久,經久耐泡。


  江城、牛洛河:位于云南省思茅市東南部,地處思茅、紅河、西雙版納三個市、州的交會處,與越南、老撾接壤,素有"一眼望三國"之稱號。江城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等三江環(huán)繞而命名。這里海拔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8℃,降雨量充沛,屬于高溫、高濕、多日照的低緯度山地季風亞熱帶氣候。江城歷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經之路,受六大茶山貿易影響,江城很早開始種茶,在絡捷、田房等地種茶歷史都超過200年以上。


  茶質特色:香柔甜滑,苦澀較弱,湯中帶甜,回甘較好,口感偏淡,湯質飽滿程度較易武老樹略遜。

  板山:位于云南寧洱縣勐先鄉(xiāng)境內,平均海拔1663米,屬于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至今民間一直認為"沒有板山,就沒有古六大茶山,板山是古六大茶山之源。"板山現存4000畝~5000畝的有機生態(tài)茶園,板山樹齡千年的茶樹就隱匿在板山雅鹿村茶山箐的原始叢林中。


  茶質特色:氣質醇厚,入口柔滑,品味甘醇,苦澀易化,生津快。


  營盤山:位于普洱東南方向,距離城區(qū)十多公里,海拔1700米,是云南省內最大的連片萬畝生態(tài)茶園,包括半栽培型古茶樹和栽培茶園、野生茶林在內共有茶園24167畝。


  茶質及特色:湯色金黃清亮,苦顯于澀,杯底留香,山野氣韻較好。

  思茅即普洱,2007年正式更名為普洱市,在普洱市下轄的十個縣區(qū)內,每個縣市都有生產茶葉,其中一普洱市、景東、景谷、瀾滄、江城等地為主要生產縣市。


  普洱市森林覆蓋率達63%,有哀牢山和無量山兩大山系,林海浩瀚,有"綠海明珠"之稱,經考證,在普洱市內七個縣的29處密林中,有近8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有鎮(zhèn)沅縣千家寨2700年和2500年的兩棵野生茶王樹,普洱縣困鹿山和板山還有兩棵樹齡過千年的野生古茶樹,景谷縣正興有一顆千余年的野生古茶樹,瀾滄縣邦威還有一棵過渡性千年古茶樹,景邁、芒景村有享譽世界的千余年栽培型萬畝古茶園,但從古樹茶栽培面積和老茶樹數量來看,普洱市遠超西雙版納。

圖片/柏聯普洱

  普洱茶區(qū)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景邁古茶區(qū),景邁茶區(qū)涵蓋瀾滄縣景邁村和芒景村,這里有連綿成片的古茶園,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均為栽培型古茶園,樹齡非常大,幾百年的古茶樹在這里隨處可見,是目前云南省發(fā)現的最大規(guī)模的古茶園,其中比較具有特色的山頭有勐本、大坪掌、幫波、芒景等,各個山頭口感各有差異。

文 章 整 理 于 網 絡

圖 ?片丨茶 窩 網(部分)

曼弄老寨普洱茶品質如何

  曼弄老寨村隸屬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勐??h勐混鎮(zhèn)賀開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1370畝,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1329.6毫米,曼弄的古樹茶最大的特點是厚而不滯,香氣馥郁沉穩(wěn),湯質非常飽滿。

  曼弄老寨產地

  曼弄老寨古茶山位于勐??h城南部的勐混鎮(zhèn)賀開村委會境內,主要是指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三個拉祜族寨子集中連片的古茶園,總面積達483公頃,是云南連片面積最大的一處古茶園。曼弄茶區(qū)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勐??h勐混鄉(xiāng)曼弄新老寨,橫跨了云南省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qū),在思茅它被稱為曼弄,在版納當地人稱它為賀開。曼弄茶區(qū)是西雙版納迄今保存最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古茶山之一。茶區(qū)海拔1700米以上,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古茶樹區(qū)別于臺地茶,除了喬木還是灌叢之外,古茶樹的枝桿上都附生有蘭科植物石觚、地衣、苔蘚類。石觚是名貴中藥,當地人形象地稱其螃蟹腳,用以燉雞湯是高級補品。

  曼弄老寨普洱茶特點

  曼弄的古樹茶,最大的特點是厚而不滯,香氣馥郁沉穩(wěn),湯質非常飽滿,回甘生津略慢但綿潤持久,如同清晨的照樣慢慢鋪灑在山林間,有條不紊,沉靜卻不死板,厚重卻不呆滯,順滑圓潤,甘淳清潤,飲后非常舒適,有輕微蘭香,澀顯于苦,苦味化的比較快,回甘甜潤綿韻。

找到約9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