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宜興御茶韻芽

找到約19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非凡十年:“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十年發(fā)展回顧!

十八大以來,中國茶產業(yè)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10年。六大茶類齊頭并進,茶葉總產量、總產值、銷售量和銷售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茶產業(yè)發(fā)展離不開茶區(qū)、茶企、專家的匠心精琢,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們是寶貴的經驗!更是下一個十年的風向標!讓我們用一段段精彩的奮斗史,共同見證中國茶產業(yè)的非凡十年!

今天,江蘇省宜興市為廣大茶界同仁帶來“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十年發(fā)展回顧!

#江蘇#宜興#宜興紅

江蘇宜興古稱“陽羨”,江南秀美之地,人文底蘊深厚,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就盛產“陽羨貢茶”,自清代光緒年間就生產紅茶,享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盛譽。歷代文人雅士對宜興茶極為推崇,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茶句,與紫砂壺的相生相伴,更是賦予了宜興茶豐滿而獨特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內涵。

宜興的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均居江蘇省之首,是名副其實的“茶的綠洲”?,F有茶園7.5萬畝,年產名優(yōu)紅茶500多噸,總產值超5億元,茶產業(yè)已成為宜興強村富民的特色高效產業(yè)。2008年獲評首屆“中國名茶之鄉(xiāng)”,2021年獲評“全國茶業(yè)百強縣”、全國“茶產業(yè)助力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先進典型”。

堅持標準樹品牌

“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

1.

打造公用品牌

近年來,隨著宜興紅茶品質、銷量、知名度的不斷提升,為更好地放大品牌效應、促進高質量發(fā)展,宜興市委市政府在成功打造陽羨茶、陽羨雪芽區(qū)域公用品牌的基礎上,又傾力打造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并于2018年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宜興紅”茶在生產規(guī)模、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

2.

規(guī)范授權許可

“宜興紅”定位為宜興的精品紅茶,為更好發(fā)揮公用品牌引領作用,以紅茶品質優(yōu)、產業(yè)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為重點,制定了公用品牌管理辦法,規(guī)范許可使用;目前共有35家茶企許可使用“宜興紅”品牌。

3.

嚴格品牌管理

制定了“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建立了品牌保護聯動和退出機制,規(guī)范商標、包裝使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品牌公信力,以標準促品牌,以品牌帶產業(yè)。

《茶園晨曲》陸志新攝

發(fā)展產業(yè)強品牌

“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

1.

完善標準體系

高度重視茶葉標準化工作,制定了“宜興紅”茶江蘇省地方標準。開展茶樹良種改造,建立清潔化生產車間,嚴格質量管理。目前,全市所有茶企都通過了SC認證,建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7萬畝,獲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紅茶56只。建成部省級園藝作物標準園8個、省級茶葉綠色防控示范區(qū)3個。

2.

堅持質量興茶

“宜興紅”的市場定位是宜興本地出產的精品紅茶,其特征標準是“外形緊秀顯毫、香氣甜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甜、湯色橙紅明亮、葉底嫩勻紅亮”。將質量作為品牌的身份證和名片,堅持把做優(yōu)品質作為第一要務,提升“宜興紅”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五年來,共獲國家“中茶杯”評比特等獎21個,江蘇省“陸羽杯”評比特等獎43個。2018年入選第一屆消費者點贊的江蘇優(yōu)質商品,2019年入選北京世園會江蘇展團品鑒用茶和中國茶葉博物館優(yōu)質茶樣。

3.

培育龍頭茶企

在“宜興紅”品牌授權許可使用茶企中,現有省級龍頭企業(yè)8家、無錫市級龍頭企業(yè)6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5家、省級示范合作社6家。以“宜興紅”為紐帶,積極發(fā)揮龍頭企業(yè)和示范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優(yōu)化“企業(yè)+基地+農戶+市場”的生產銷售模式,共同打造品牌價值,共享品牌效益,有效提高了宜興紅茶產業(yè)整體的競爭力。

4.

促進產業(yè)融合

推進茶與山水陶竹禪元素等多維融合,實現資源優(yōu)勢向發(fā)展優(yōu)勢轉變,打造了陽羨茶產業(yè)園、陽羨茶文化博物館、西渚茶禪小鎮(zhèn)等具有宜興地方特色的茶文旅基地。推出茶園觀光、采摘、制茶、品茗和度假休閑等多形式的體驗產品,推動三產融合發(fā)展。2015年入選中國十佳茶旅路線1條,2020年入選江蘇省十條精品茶旅線路2條,2021年入選國家百條紅色茶鄉(xiāng)旅游精品路線1條,2022年獲評“春季踏青到茶園”全國茶鄉(xiāng)旅游精品線路1條。

宣傳營銷推品牌

“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

1.

舉辦茶事活動

2019年舉辦了“宜興紅杯”第三屆江蘇省茶藝技能競賽,承辦了省茶葉科技發(fā)展大會;

2020年舉辦了“茶與美好生活”首個國際茶日江蘇主場活動,承辦了省“陸羽杯”名特茶評比活動;

2021年承辦了“蘇韻鄉(xiāng)情 宜鄉(xiāng)茶清”省鄉(xiāng)村休閑旅游農業(yè)(無錫)專場推介活動暨中國宜興陽羨茗茶節(jié),舉辦了第二屆“宜興紅”杯名特茶評比活動,舉辦了宜興市首屆鄉(xiāng)村振興人才(茶葉加工工、茶藝師)技能技藝大賽等。

2.

積極爭創(chuàng)榮譽

“宜興紅”茶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和江蘇省十佳名茶;2020年入選首批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yōu)勢區(qū)、首屆無錫市十大農產品品牌;2021年入選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江蘇農業(yè)品牌目錄(區(qū)域公用品牌),獲評江蘇十大生態(tài)茶園4個,獲評省級農業(yè)文化遺產項目。目前擁有江蘇省農業(yè)技術能手(手工制茶)稱號3人、江蘇省制茶大師3人,無錫市十大農民工匠2人。

3.

拓展營銷渠道

堅持市場帶動,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拓展消費受眾,“宜興紅”茶實現線上線下立體化銷售。開設了天貓宜興紅官方旗艦店,阿里數字鄉(xiāng)村宜興產地倉正式投用。舉辦兩期宜興市茶產業(yè)發(fā)展高級研修班,組織“宜興紅”品牌授權茶企參加培訓,提升綜合能力。開展“悅享江南春 慢品宜興紅”無錫農業(yè)品牌故事現場直播活動,帶動茶農茶企開展線上推介和直播銷售。建有3個茶葉市場,線下直銷店200多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4.

強化品牌賦能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宜興紅”品牌的宣傳推介,先后在央視、人民網、農民日報、交匯點新聞APP、新華報業(yè)網、今日頭條等省級以上媒體上開展品牌宣傳,制作了品牌宣推短視頻2條,在3家省級媒體上發(fā)布。組織“宜興紅”授權茶企參加歷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江蘇農業(yè)國際合作洽談會等部省級重點展銷活動。在央視頻“豐收中國萬里行”、湖南廣播電視臺茶頻道倩倩直播間、交匯點商城直播間、快手直播間等國家、省級新媒體平臺上舉辦直播營銷專場活動4次。

規(guī)劃引領育品牌

“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

展望未來,“宜興紅”品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統(tǒng)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提升品牌綜合實力,促進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帶動茶農茶企增收,助推宜興鄉(xiāng)村振興。

1.

以文化鑄魂

一是積極申報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弘揚宜興獨特的茶文化,進一步彰顯“宜興紅”品牌的核心價值。

二是舉辦各類主題茶事活動,持續(xù)打響“茶禪四月到宜興”、“宜興紅”名特茶評比、鄉(xiāng)村振興人才大賽等宜興本土活動品牌。傳承歷史,開拓發(fā)展,講好宜興茶葉故事,提升品牌“軟實力”。

御茶園春色 潘生虎

2.

以產業(yè)筑基

一是貫徹宜興“十四五”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規(guī)劃,引導茶企明確目標定位,突出生態(tài)優(yōu)勢、綠色發(fā)展,堅持高標準,開發(fā)新產品,打造茶莊園,形成茶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

二是加強各類培訓,培育高素質茶農、制茶工和茶藝師等鄉(xiāng)村振興人才,推動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打牢品牌“奠基石”。

陽羨茶產業(yè)園

3.

以科技塑形

一是建設宜興農業(yè)農村大數據平臺,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賦能“宜興紅”全產業(yè)鏈發(fā)展。

二是依托宜興紅官方旗艦店、阿里數字鄉(xiāng)村宜興產地倉等平臺,提升網絡銷售的廣度、深度和精準度。

三是抓牢“全國農業(yè)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創(chuàng)建機遇,深入對接科研院校,打造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落地開花,增加品牌“含金量”。

《“宜興紅”區(qū)域公用品牌十年發(fā)展回顧》

資料由以下單位及相關負責人提供

特此鳴謝

江蘇省宜興市農業(yè)農村局

江蘇省宜興市農業(yè)農村局 徐建陶

來源:中農促茶產業(yè)分會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武夷茶文獻輯校,武夷茶詩中的山場

云窩 竹窠 接筍

隱屏 茶洞 金井 幔亭

……

云窩 竹窠

御茶園歌

御茶園在武夷第四曲,元于此創(chuàng)焙局、安茶槽。

五亭參差一井洌,中央臺殿結構牢。每當啟蟄百夫山下喊,事見《武夷志》。摐金伐鼓聲喧嘈。歲簽二百五十戶,須知一路皆驛騷。山靈丁此亦太苦,又豈有意貪牲醪。封題貢入紫檀殿,角盤癭枕怯薛操。小團硬餅擣為雪,牛潼馬乳傾成膏。君臣第取一時快,詎知山農摘此田不毛。先春一聞省帖下,樵丁蕘豎紛逋逃。入明官場始盡革,厚利特許民搜掏。殘碑斷臼滿林麓,西皋茅屋連東皋。自來物性各有殊,佳者必先占地高。云窩竹窠擅絕品,其居大抵皆巖嶅。茲園卑下乃在隰,安得奇茗生周遭。但令廢置無足惜,留待過客閒游遨。古人試茶昧方法,椎鈐羅磨何其勞。誤疑爽味碾乃出,真氣已耗若醴餔其糟。沙溪松黃建蠟面,楚蜀投以姜鹽熬。雜之沉腦尤可憾,陸羽見此笑且咷。前丁后蔡雖著錄,未免得失存譏褒。我今攜鎗石上坐,箬籠一一解繩縚。冰芽雨甲恣品第,務與粟粒分錙毫。([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十八)

雨夜宿王子穎龍游學署

先生六十鬢將華,老去方憐始愿奢。百里好山長繞郭,一官閒地便移家??仗脤茮錾?,細雨移燈夜落花。分爾歸裝無俗物,芙蓉巖石竹窠茶。([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二十五)

武夷采茶詞四首

荔支花落別南鄉(xiāng),龍眼花開過建陽。行近瀾滄東渡口,滿山晴日焙茶香。

時節(jié)初過谷雨天,家家小竈起新煙。山中一月閒人少,不種沙田種石田。

絕品從來不在多,陰崖畢竟勝陽坡。黃冠問我重來意,拄杖尋僧到竹窠。山茶產竹窠者為上。僧家所製遠勝道家。

手摘都籃漫自夸,曾蒙八餅賜天家。酒狂去后詩名在,用許?題詩巖事。留與山人唱采茶。([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四十四)

接筍峰(折筍) 茶洞 隱屏峰

茶洞

寒巖摘耳石崚嶒,下有煙霞氣欝蒸。聞道向來嘗送御,而今秪供五湖僧。四山環(huán)繞似崇墉,煙霧絪緼鎭日濃。中產仙茶稱極品,天池那得比芳茸。([明]喻政《茶書》信部)

茶洞

折筍峰西接水鄉(xiāng),平沙十里綠云香。如今已屬平泉業(yè),采得旗槍未敢嘗。草屋編茅竹結亭,薰床瓦鼎黑磁瓶。山中一夜清明雨,收卻先春一片青。([明]喻政《茶書》信部)

飲武夷茶作

武夷新茗好,一啜使神清。色以真泉出,香因活火生。摘來從折筍,烹處正啼鶯。白白瓷杯里,花枝照愈明。武夷茶以折筍峰、茶洞種者為佳。([清]屈大均《翁山詩外》卷八)

茶洞作武夷茶歌

海獄圖經尊武夷,叁十六峰峰匕奇。清溪蜿蜒遶其趾,玻璃冷浸珊瑚枝。高岑窈壑積空翠,遍植仙芽種特異。雀舌鷹爪著翹英,顧渚蒙山遜韻致。雖云勝地發(fā)先春,焙製精良始絕倫。如彼昆岡之拱璧,亦藉雕琢工尤純。伊余夙負煙霞癖,嗜茗玉川當避席。結宇幽棲大隱屏,芳叢片甲石巖白。薄寒乍暖動殷雷,抽穎含珠次第開。晴云曉起天凝碧,采采盈筐帶露回。盪滌竈釜取冰潔,旋摘柔條爨光烈。輕揉急扇火候宜,香比蘭芬色似雪。篛裡罌封謹閉藏,遮防陰濕暍臨黃。雨前雨后親標識,序列藤蘿鄴架傍。屋角胡麻澗中水,千丈云根瀉石髓。刳竹搖空導入廚,元神未散洵甘美。鼎沸鐺聲獸炭紅,砌蟲吟罷來松風。定湯不釋復不老,成法師承桑苧翁。碧甌引滿時獨酌,搜索詩腸潤枯涸。遂覺兩腋御涼飔,塵襟蕩盡諳丘壑。題品誰將作酪奴,莊周一任馬牛唿。乳花香泛清虛味,旗槍浮綠壓醍醐。頻年抱膝鮮踰閾,好景當之無愧色。點檢茶錄與茶箋,注叅期弗遺余力。([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一)

武夷山中諸佳處短詠不盡復為長篇然亦粗志其概未窮九曲之勝也

海內名山紛莫數,武夷奇觀不可遇。華峰岱麓勢雄強,雁蕩匡廬亦虛譽。春初鼓櫂問幔亭,早見桃開紅滿路。萬年宮祖武夷君,漢祀乾魚義何據。艤舟先上大王頂,一曲氣概此峰具。玉女煙鬟絕可憐,對鏡妝成默無語。小藏巖插架壑船,大藏金鷄振赤羽。洞穴高高不可攀,虹橋吹散渺難度。臥龍?zhí)端坛尾?,仙床疑有仙靈聚。昇日峰側金井澗,翠竹紅蕉儼懸圃。釣臺逕出小九曲,晦翁筆墨驚鸞翥。四曲灣頭御茶園,荒蕪但有仙泉注。平林渡口大隱屏,精舍猶留舊茶樹。屏邊上下兩云窩,連梯接筍猿愁步。盤折接連大隱巔,一二石室鍊師住。晚對幽奇坐賞遲,激聲似聽鐵笛吐。天游宛轉入青冥,萬丈懸龍飛瀑布。一覽高臺試振衣,叁十六峰眼底措。小桃源果類桃源,更衣平豁饒佳趣。城高西入桃源洞,百花莊上堪沿泝。筍洲八曲擬淇澳,清溪如練飛白鷺。聘君草堂已丘墟,靈峰蒼翠還如故。遙望霞洲散夕霞,舟子春寒怯日暮。棹歌仍過眾峰邊,速童沽酒星村渡。([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卷一八叁,武夷山部)

武夷山采茶詞

大隱屏前春草生,昇真洞口春日晴。北山采茶南溪賣,勸郎莫向臺江行。頭春二春粟粒芽,累儂織手摘新丫。不如玉女峰偏暇,日日臨溪自插花。今年茶較去年好,今年人較去年老。手把茶枝若為情,春風惆悵建溪道。人言閩茶葉欲新,儂道閩茶樹欲陳。若將陳樹都芟卻,那得新茶香煞人。([清]陳棨仁著、葉恩典點校《陳棨仁詩文集》)

坐茶塲試武夷茶偶成叁絕

陰嶺高厓露漸晞,晴云黏地午風微。提筐小摘青青葉,一派歌聲接筍歸。

石乳翻翻應火候,松風謖謖瀉鐺邊。箬籠細字分題處,嚼出清甘是雨前。

海味腥羶不下喉,建溪溪水碧于油。好憑七碗澆腸胃,洗盡年來萬斛愁。([清]顧嗣立《秀埜草堂詩集》卷十七)

自玉山至南昌舟中雜詩二十首(其五)

焦石山柴賤如土,焦石渡產柴炭。鉛山冬筍不論錢。別有白毫接筍出,旋吹活火汲新泉。冬筍、武夷茶俱集鉛山河口,時直最廉。([清]顧嗣立《秀埜草堂詩集》卷五十叁)

冬夜煎茶

清夜迢迢星耿耿,銀檠明滅蘭膏冷。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ㄓ胥捙f標名,接筍峰頭發(fā)新穎。燈前手擘小龍團,磊落更覺光炯炯。水遞無勞待六一,汲取堦前清渫井。阿僮火候不深諳,自焚竹枝烹石鼎。蟹眼魚眼次第過,松風欲作還有頃。定州花瓷浸芳綠,細啜慢飲心自省。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坡翁品題七字工,汲黯少戇寬饒勐。飲罷長歌逸興豪,舉首窗前月移影。([清]愛新覺羅·弘歷《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金井坑

丘文舉寄金井坑茶用蘇子由煎茶韻賦謝

連旬梅雨苦不堪,酷思奇茗餐香甘。武夷地仙素習我,嗜茶有癖深能諳。建溪粟粒靈芽貴,箬葉封函得眞味。叁十六峰巖嶂髙,身親采摘寧辭勞。上品旗槍誰復有,未及烹嘗香滿口。我生不識逃醉鄉(xiāng),煮泉卻疾如神方。銅鐺響雪爐掣電,瓦甌浮出琉璃光。窗前檢點清異錄,斟酌十六仙芽湯。([明]徐興公《鰲峰集》卷八)

幔亭

陳以哲孝廉自武夷山中有作寄懷侑以仙洞茶建溪酒賦此答謝

敲門報有山中使,新從武夷下九曲。高人猶在幔亭間,縹緲煙霞叁十六。秋陰猿鶴解相留,日宴群仙酣未足。慇懃寄我洞天香,逡巡復有杯中綠。安得乘風輒御虛,伴爾名山脫塵俗。司馬云端舊結廬,至今借與何人宿。君來且赴曲江春,莫畏移文絆巖谷。([明]盧龍云《四留堂稿》卷四)

王倩泠自四明來訪將由羅浮歷武夷至雁蕩而歸武林賦此為別

雪夜扁舟過子猷,偶因并合散窮愁。鑑湖月色辭鄉(xiāng)遠,粵嶺梅花伴客留。春酒碧霞瑤石酌,巖茶新雨幔亭游。永嘉山水應無盡,早向錢塘及好秋。(《四留堂稿》卷十二)

一月之間惠武夷茶者叁至口占叁首

九曲溪流下,浮來物色新。斜封先后至,俱道武夷春。見說煙霞裡,鎗旗隱御園。似應余進奉,采擷下云門。何處仙游美,尋真有幔亭。分來春已足,無待乞山靈。(《四留堂稿》卷十六)

閔道人寄武夷茶與曹能始烹試有作

幔亭仙侶寄真茶,緘得先春粟粒芽。信手開封非白絹,籠頭煎吃是烏紗。秋風破屋盧仝宅,夜月寒泉陸羽家。野鶴避煙驚不定,滿庭飄落古松花。([明]喻政《茶書》信部)

延平劉孝廉正思贈武夷茶上品叁種喜為作歌

幔亭峰上白云鄉(xiāng),氤氳瑞草涵芬芳。吾生塊處老一室,何由蹋屐游閩疆。幸然遠朋頗好我,比年茶茗多攜將。品題名號繽紛甚,巖洲之閒分低昂?!恫枳V》云:“武夷以巖茶爲上,洲茶爲次?!睌嘌陆~磵脫泥壤,蓊郁老樹摩青蒼。先春雷動靈牙摘,和煙帶雨迎清旸。絶品由來不易得,一撮珍重非尋常。延平劉子叁年別,公車敦約停輕裝。篛籠滿貯銀瓶疊,開緘一一聞幽香?;蛉缱先妆攀椋蛉缃鹄倩ㄟ€藏?;蛉缟徢叧槌煽|,人工精鑿呈毫芒。一名宋樹,一名藏花,一名蓮子心。令我應接頓不暇,奇珍快意逾琳瑯。重玩古人真賞句,歐梅如在兼蘇黃。龍團鳳餅製不作,漫嗟水厄澆枵腸。欲訪當時老桑苧,斟酌水火傳遺方。松風聲起魚眼沸,舌端真味回甘長。調融榮衛(wèi)瀹肝肺,神功貫注殊難量。底事有情延白墮,儘教無夢問黃粱。何日羣仙從飲宴,寶文初蕊還相將。蓬萊山有寶文蕊,食之不飢。([清]彭定求《南畇詩稿》壬辰集)

御賜武夷芽茶恭記

幔亭峰下御園旁,武彝山下有御茶園。元時貢茶地名。貢入春山采焙鄉(xiāng)。曾向溪邊尋粟芽,蘇軾句:武夷溪邊粟粒芽。卻從行在賜頭綱。云蒸雨潤成仙品,器潔泉清發(fā)異香。珍重封題報京洛,可知消渴賴瓊漿。([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叁十)

工夫茶同安人尚茗飲號曰工夫茶

宜興時家壺,景德若深甌。配以幔亭茶,奇種傾建州。瓷鼎烹石泉,手扇不敢休。蟹眼與魚眼,火候細推求。熁盞暖復潔,一注云花浮。清香撲鼻觀,未飲先點頭。歡言酌嘉客,珍若泛仙篘?!端洝窂埛司恫杞洝逢懳磧?yōu)。經營玩時日,僅足潤燥喉。富家尚無妨,貧者乃效尤。君看一杯茶,可敵十斛麰。曷移此工夫,去作稻粱謀。([清]陳棨仁著、葉恩典點校《陳棨仁詩文集》)

來源:武夷山茶產業(yè)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武夷茶文獻 :大紅袍

鄭光祖

一斑錄

茶貴新鮮,則色、香、味俱備。色貴緑,香貴清,味貴澀而甘。啜茗可以祛腥膩、潤喉吻,不必希盧陸高風,而齒頰饒有韻趣。浙地以龍井之蓮心芽,蘇郡以洞庭山之碧螺春,均已名世。然我虞山亦産茶,嘗至普福,維摩僧出供客,其佳不亞蘇杭,特不可多得耳。若安徽六安茶、湖北安化茶、四川蒙山茶、云南普洱茶,與蘇杭不同味,不善體會者或不知其妙。若閩地產紅袍、建旗,五十年來盛行于世,竊以為非正味也?!睬濉赤嵐庾?《一斑錄》“雜述四”, 清咸豐五年 (1855)刻本

劉訓瑺

茶話

武夷天游巖之上,有古茶樹一株,旁皆危巖,不易采摘,須膽壯者緣梯而上,方可采下。葉大數指,名曰 “大紅袍”,因葉面微紅故也。每年只能焙制一斤許。貴游者,寺僧以少許飲之,為巖茶最佳品。大紅袍為武夷特種之茶,產危巖中,人工難于采取。舊聞茶熟時,利用猴子攀樹,次第采下。因猴子衣紅袍,故名?,F山中罕畜猴者,不知用何法采取?!睬濉硠⒂柆?《劉玉軒詩文選》,閩清玳瑯書樓1983年自印本

郭可光

竹間續(xù)話

武夷九十九巖皆產名茶,奇種以天心巖之大紅袍,慧苑巖之鐵羅漢,磊石巖之白雞冠,蘭谷巖之金鎖匙,天井巖之過山龍,竹窠巖之瓜子金,幔陀峰之半天夭為著。而大紅袍尤為特品,產于天心巖永樂寺三里許之九龍窠石壁上。石壁僅方丈之地,植茶三叢。外向較高者,傳為真紅袍。旁二叢為副車,葉不甚大,芽端帶淡紅色,年僅六七兩,價值數百金,蓋罕而見珍也。每歲,住持僧以少許分饋當道士紳,余則悉售廈商。郭白陽輯撰,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竹間續(xù)話》卷三,海風出版社2001年版。

蔣希召

武夷山游記

初三日,陰。今日為上巳佳節(jié),重往天游巖。八時偕達君等出天心,由簑衣嶺下西行,入九龍窠。窠為天心永樂寺,植茶最繁之區(qū),極品之大紅袍即產于是。谷極狹長,約三里,谷底一巖突起, 高可三十余丈,曰龍頭巖。巖半有水滲出,所謂大紅袍名茶即植于巖下,枝干扶疏,高僅三尺余,葉甚蔥郁,正在發(fā)芽。其旁有一種,名副紅袍,此外茶類極夥。 夜宿天游,飲酒幾醉,品茗極多。天游亦產大紅袍,香味極濃,飲后移時,齒頰生涼,胸臆間皆有余芳,是則可異也。去年大紅袍每兩價值十六元,物稀為貴,其信然乎!

曰上奇種,則皆百年以上老樹,至此則另立名目,價值奇昂,如大紅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滿一斤,天游亦十數兩耳。武夷各巖所產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天心巖之大紅袍、金鎖匙,天游巖之大紅袍、人參果、吊金龜、下水龜、毛猴、柳條,馬頭巖之白牡丹、石菊、鐵羅漢、苦瓜霜,慧苑巖之品石、金雞伴鳳凰、獅舌,磊石巖之烏珠、璧石,止止庵之白雞冠,蟠龍巖之玉桂、一枝香,皆極名貴。此外,有金觀音、半天搖、不知春、夜來香、拉天吊等等,名目詭異,統(tǒng)計全山,將達千種。蔣希召 《蔣叔南游記第一集》,上海福興印書局1921年鉛印本

衷干

茶市雜詠

漫談名種重黃毛,尚有龍團價格高。猴子風流傳海外,白云深處看紅袍。毛猴,茶名,有黃、白兩種,出松溪。龍團則宋時珍品也。宋劉屏山詩云:“猶有清饞未已,茶甌日食萬錢?!鼻逭鲁瘱蛟娫疲骸岸嗾唣佊?,少或進數片。詢其值幾何,卑之亦一絹?!逼滟F重可知。三一學校校長陳世鍾云:“英諺謂:十八世紀,相傳武夷大紅袍生高峰之上,人跡不到,以猴子穿紅袍采之?!比淮蠹t袍產于近代,當時有無此茶,待考。

宜興春暖盡瓊膏,小小茶杯似兔毛。莫道諸生終落拓,今朝已試大紅袍。茶壺以宜興為尚,茶杯小巧,不堪一吃,此袁子才所謂“飲人如飲鳥”也。然氣香味甜,不必以為善,且茶愈佳,則消化力越強,多飲亦能傷胃。大紅袍為山中第一妙品,樹僅兩本,年約收茶十兩,至為寶貴難得。市上所售,皆偽品也。出天心巖九龍窠。林馥泉 《武夷茶葉之生產制造及運銷》,《福建農業(yè)》1943年第3卷第7-9期

劉超然、鄭豐稔

崇安縣新志

現時天心巖九龍窠所產大紅袍僅兩株,每歲可得茶八九兩,自采摘以至制造, 亦看守綦嚴,其寶貴如此。至其名稱之見于載籍者,以唐之臘面為最古,宋以后花樣翻新,嘉名鵲起,然揭其要,不外時、地、形、色、氣、味六者。如先春、雨前,乃以時名;半天夭、不見天,乃以地名; 粟粒、柳條,乃以形名;白雞冠、大紅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蘭,乃以氣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劉超然、鄭豐稔《崇安縣新志》,1940年刊本

林馥泉

武夷茶葉之生產制造及運銷

山中有名之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不知春等,外人每誤為特殊之品種,實則均系混雜之菜茶中一單株也。

(1)大紅袍(產天心巖九龍窠有正副二株,筆者獲天心寺中老僧之信任,得觀其正株,其采制法詳見本書附篇)。樹高135公分,主干8根,干粗大者達5.5公分。普通者1.5-2.5公分。干色暗灰。樹形老態(tài)。枝條彎曲斜生。分枝頗盛。其枝干上寄生苔類甚多。枝干著生角度50-70度,枝葉著生角度在70°左右節(jié)。間距離較短,僅1-2公分。葉深綠色,葉緣斜上伸展,葉斷面成闊口V字形,光滑發(fā)亮,恰如小水仙葉形(即屬前述之第六種),全葉呈長圓。幼葉呈紫紅色(據天心寺主持僧云大紅袍命名依此)。葉脈細而不顯,脈數5-7對。鋸齒淺而稍顯,齒數20-25對,葉尖鈍略向下垂。葉長5.3公分,幅寬2.8公分,肉厚而脆,葉面淡綠,生有短絨毛。開花期遲,通?;ㄆ谧允辉孪卵烈辉孪卵?,而以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下旬為最盛。花冠徑3.2公分,花瓣6個。瓣長1.4公分,幅1.4公分?;ńz184個,長7-9公厘,柱頭長6公厘,于半柱3裂。子房表面生細毛,花萼5個,長3公厘,幅5公厘,花托1.05公分?!陡=ㄞr業(yè)》,1943年第3卷,7-9期

按:其余部分如制作,與廖存仁《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內容重復或相似者,略去。

廖存仁

武夷巖茶

甲、大紅袍:產于天心巖九龍窠最后一窠之巖腳下,品種為菜茶,樹根終年有水從巖壁涓滴而下,樹高丈四尺,樹勢披張,葉極厚,深濃綠色,樹干滿生苔蘚,樹齡衰老,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年僅制茶八兩至十二兩。旁有一株,樹勢生長較優(yōu),是為副本。現山僧以此茶名貴,恐參觀者采折枝條,損傷茶樹,另以附近大石壁下,巖腳尋丈有崩石罅隙處,所植之菜茶三叢,以紿游客。此茶以產量無多,外人不易購得,于是傳說種種,故神其事,有謂:“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菜餌山猴采之?!庇兄^:“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削壁間,風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碑數貍髡f則謂:“為巖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無須管理。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棄之不能愈。蓋此為神人所植,凡民不能先嘗也。

提叢:提叢則又提自千百叢之單叢中最優(yōu)異者,采摘制造均維謹維慎,品質之佳非言語或文字所能形容,如天心巖之“大紅袍”,慧苑巖之“白雞冠”,竹窠之“鐵羅漢”,蘭谷巖之“水金鉤”,天井巖之“吊金鐘”等。廖存仁《武夷巖茶》,《福建農業(yè)》1943年,第3卷第7-9期

廖存仁

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

武夷巖茶夙負盛名,其茶具巖骨花香之勝,制法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必求所謂綠葉紅鑲邊者方稱上乘,其味甘澤而氣馥郁,無綠茶之苦澀,有紅茶之濃艷,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名馳遐邇,中外同欽,遜清充作御茶之大紅袍,尤為巖茶中之吉品,外間對大紅袍之傳說,妙不可言,有謂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餌山猴采之,有謂“樹高千丈,葉大如掌,生窮崖峭壁,風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碑數貍髡f則謂為“巖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茶可自顧,無需人管理,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棄之不能愈,因此為神人所植,凡人不能先嘗”其說紛紛,莫衷一是,筆者適得機會觀其采制頗饒興趣。

天心寺觀山僧采茶十七日晨偕林主任夫婦匆匆至天心,見妙當方丈在韋陀佛前焚香禮拜,另一小僧撞鐘三響,方丈即攜二僧(一提茶籃另一持和尚袈裟),出寺門至茶墩邀包頭及做青師轉向寺右之山嶺而下,嶺盡沿溪澗而上。行約二里,見大石壁下,巖腳尋丈,有崩口罅隙處,方丈之地,植茶三叢。距茶叢五六丈遠巖腳上,架一板屋,行至此,方丈止步,顧謂筆者曰:此處名九龍窠,是茶即大紅袍,其中間較高一株為正本,旁二叢其副本也。言已即攀緣而登,二僧尾之,筆者與林主任等數人亦隨之而上,審視之,茶樹品種并無特殊,即普通之菜茶,樹高一米多,主干約十枝,茶叢周圍約五米半,枝葉已被人攀折過多,樹勢不甚繁茂,葉不甚大,帶淡綠色,茶芽微泛棕紅色。以地方太小,我等四人,立于茶樹之外旁,手握干枝,以防傾跌。方丈及二人立于里側,披袈裟,焚香燭,放火炮,向茶樹禮拜。拜畢,方丈開始采摘,口中念“中華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念畢,將所摘茶葉,擲于籃中,攜一僧先歸,留他一僧與包頭等采摘。采摘完畢,職并參觀其制造。

祭太伯分贈大紅袍正午寺僧備齋祭茶廠中供奉之楊太伯,由方丈妙常和尚領導誦經行禮,態(tài)度謹嚴。據云,楊太伯為江西人,乃開發(fā)武夷山植茶之鼻祖,現武夷各茶廠咸供奉之。十八日上午茶葉制成,寺僧以小簸箕盛之,置于正殿之釋迦牟尼佛前,然后各殿遍燃香燭,并以泉水泡大紅袍一壺,每佛前一杯。諸事就緒,方丈領寺中較有地位之和尚,各披袈裟,在釋迦牟尼殿行禮,另一僧撞鐘,一僧放爆竹,儀式隆重,如作大場佛事然。禮畢,方丈將小簸箕內茶葉,持歸收藏,其余別僧,則以壺中供佛所余之大紅袍茶齋客,并分寺中諸和尚及茶廠制茶工人,每人一杯,彼等分得一杯,如飲甘露,均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今天吃了大紅袍?!?/p>

武夷天心巖“大紅袍”采制記錄三十年五月十七日

茶樹地點:天心巖九龍窠采摘時間:上午八時三十分茶青重量:二斤四兩曬青篩數:分攤四篩曬青時間:自九點三十分起至十點三十分止共計一小時曬青翻拌次數:九點五十三分翻拌一次曬青溫度:由攝氏三十二度半升至三十五度半涼青篩數:由四篩拼作二篩(是時茶葉頗為柔軟,以手握住,僅微有響聲,用手平舉葉柄,則茶端與兩邊向下垂)曬青時間:自十點三十分起至十點四十五分止共計十五分鐘涼青溫度:攝氏二十五度茶青進青間時間及篩數:十點四十五分移入青間,由兩篩攏作一篩,并攏時搖動十二轉,是時茶葉已無燒氣。青間溫度:攝氏二十一度半(至夜深尚無變動)茶葉在青間放置之時數:十七日上午十時四十五分移入青間,至十八日上午一時二十五分取出交炒,共計十四小時四十分做青次數:共計七次一、第一次 十二點二十七分,僅搖十六下,未曾用手,惟攤放面積縮小在篩沿內三寸左右,是時茶葉與進青間時無甚差異。二、第二次 下午二時八分,約搖八十轉,亦未曾用手,是時茶葉已微有發(fā)酵現象,能看出一二片邊緣有似豬肝之紫紅色。三、第三次 四點四十五分,先搖一百轉,然后用雙手握葉輕拍二十余下,拍后復搖四十余轉,是時發(fā)酵程度增加,嫩葉邊緣多現紫紅色,并略恢復生茶原有之生硬性,攤放面積大小如前。四、第四次 八時五分,搖四十下,未曾用手,茶葉有半數成所謂綠葉紅鑲邊,并頗硬挺,攤放面積再縮小約在篩沿內五寸左右。五、第五次 九時十分,搖一百四十四轉,茶葉形狀與前無異,惟更硬挺耳。六、第六次 十時四十五分,先搖一百轉,然后用雙手握葉輕拍三十下,再搖五十轉,是時茶葉已全部硬挺,葉邊皺縮,葉心凸出,卷成瓢形,并有一股香氣,芬芳馥郁,攤放面積更甚縮小,直徑約一市尺七寸。七、第七次 十二時正,搖六十下,做三十五下,是時茶葉紅綠相間,香氣益濃。十八日上午一時二十五分處理適度取出交炒。炒青時間:初炒一分半鐘,翻拌八十六下溫度估計約攝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復炒二十秒鐘,解塊兩次,翻兩轉,溫度估計約一百度(因時間來不及未用溫度計)烘焙:初烘二十分鐘,翻三次溫度八十攝氏度。復烘二點十分鐘,溫度攝氏六十八度成茶重量:八兩三錢(茶頭焙茶在內)廖存仁《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萬川通訊匯訂本》 ,1942年

陳舜年,等

武夷山的茶與風景

首先要介紹的是大紅袍,這聲望簡直是太大了,它生長在離天心巖三四里的九龍窠,屬永樂禪寺(通稱天心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據調查,真正的大紅袍在九龍窠最后較高的一個巖旁邊,巖壁中有一個小孔,常有泉水從巖孔中流出,旁有茶樹數株,靠巖壁者為正大紅袍,相鄰者為副大紅袍。大紅袍的采摘制造極為講究,且有極繁重的儀式。成茶不過半斤左右,其成名雖然由于品質的優(yōu)良,但大半還是宣傳的功效。陳舜年、徐錫堃、俞庸器、向馨《武夷山的茶與風景》,1944年版。

羅盛財

武夷茶名叢研究

大紅袍(JM062)C. sinensis cv.Dahongpao

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武夷山傳統(tǒng)五大名叢之首。原產九龍窠。相傳清代已有大紅袍茶名。在各名叢中,大紅袍聲望最高,傳說頗多,被尊為神物和茶王,譽滿海內外。原有母株4叢,植于九龍窠懸崖一石砌平臺上,巖邊峭壁上留有摩崖石刻“大紅袍”三字為記。1980年建九龍窠名叢圃的同時,在大紅袍原處連接砌筑梯層2層,補植母株大紅袍2叢,因此大紅袍現有母株共6叢。大紅袍曾有正、副本之分,現代以第2叢、第6叢及其無性系為大紅袍茶樹代表群體。第1叢與第5叢為同一類型副本,第3叢、第4叢各為不同類型副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紅袍群體在巖山有較大面積擴大栽培,國內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植株適中,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狀或稍上斜狀著生。葉片長6.5cm,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脈沉,葉面微隆起,葉緣平或微波,葉身稍內折,葉質較厚脆,葉齒較銳深密,葉尖鈍尖。芽葉紫紅色,茸毛尚多,節(jié)間短。花冠直徑3.5cm,多為6瓣?;ㄖ?裂。芽葉生育力較強,發(fā)芽較密,持嫩性較強。春茶適采期為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制烏龍茶,品質優(yōu)異,條索緊實,色澤綠褐潤,香氣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獨特,醇厚回甘,“巖韻”顯,是武夷巖茶之珍品??购耘c抗旱性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較高。與其他名叢相比,大紅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產工藝要求特殊嚴格,栽培上宜選擇與原產地相同或相類似的上好巖山茶地種植,施用有機肥,適時深翻、客土,效果更佳。

羅盛財《武夷茶名叢研究》,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版

資料來源:茶經導讀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9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