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漢茶賦

找到約318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恢復崇覺羅漢茶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作者:陸俊敏 董寅杰 屠幼英 釋光泉

本文通過對崇覺羅漢茶的歷史文化追溯、加工工藝創(chuàng)制、理化成分的特性分析,挖掘并融合松陽當?shù)夭铓v史文化、茶產業(yè)以及茶科技資源,探索實踐總書記“三茶”統(tǒng)籌發(fā)展的理論。

崇覺羅漢茶的歷史

崇覺寺的歷史

松陽佛教于南朝時傳入,梁普通二年(521)在縣治南五里建妙善寺(后改凈因),后陸續(xù)建立法云寺(后名通濟)、云龍寺(后名延慶)、田石寺(后名廣慈)、靈巖寺(后名法昌)等12座寺院。隋唐以后,佛教經久不衰,寺院廣筑。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行達禪師奉旨赴天竺取回《大經論》八部,舍利子49粒,宋咸平二年(999)在延慶寺建塔藏舍利。宋時有名僧祖謙禪師、道行、守常、從諫等。其中道行又名雪堂,人稱雪堂和尚,曾在崇覺寺?lián)巫〕帧?/p>

崇覺寺位于松陽縣板橋鄉(xiāng)桐榔村西北面的桐川山上,據《松陽縣志》和《桐榔村志》記載:開寶元年(968)六位居士發(fā)動信眾在桐川山上興建“崇覺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南宋初年崇覺寺的住持雪堂和尚與靈隱寺住持佛海禪師(瞎堂慧遠)為同門師兄,二人交情甚篤,是同門師兄弟。世人皆知的濟公和尚就是佛海禪師的法傳弟子,崇覺寺和靈隱寺的淵源由此開始。后經發(fā)展,到清代,松陽縣域有大小寺院89座,也是浙西南佛教文化中心。相傳,現(xiàn)今崇覺寺的兩棵羅漢松是當年靈隱寺住持佛海禪師送贈,并栽種在寺前,至今,兩棵羅漢松有八百多年歷史,樹高超過10米,樹圍2.9米,平均寬幅9.2米,最為神奇之處是兩株羅漢松為雌雄同株的變異之樹,每年都會開花結成羅漢果,其幼果形如拜佛童子,滿樹掛果,數(shù)以百萬計,讓人驚嘆。1994年,松陽縣人民政府將崇覺寺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和佛教活動場所,對佛殿、羅漢松等古樹掛牌明示,實行重點保護。而當年崇覺寺僧眾采摘寺院附近山上茶葉精制成茶禮回贈靈隱寺,稱為“羅漢茶”。由此留下了羅漢松和羅漢茶的一段佳話。

崇覺羅漢茶之立名

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區(qū)的松陽縣是全國十大產茶縣,國內最大的綠茶批發(fā)交易市場“浙南茶葉市場”也位于此,一年交易量超過8.3萬噸,當?shù)?0%的農民從事茶產業(yè)相關工作,其中農民農業(yè)收入的60%直接來自茶產業(yè)。松陽產茶歷史悠久,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如今,松陽茶產業(yè)雖然已經達到一定規(guī)模,但是由于起步晚,品牌文化缺乏積累,加上所種植的茶葉多為外來引種,其中80%以上種植烏牛早、龍井43號、白葉1號、福云系列品種,以及近年各地培育的黃化和白化等新品種。但是,茶葉種植以茶農自發(fā)散戶種植為主,缺少規(guī)模,加工戶更是以小散戶為主,全縣統(tǒng)計大大小小的加工戶超過6000戶。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并形成了以低價為優(yōu)勢的批發(fā)市場——浙南茶葉批發(fā)市場,為各地茶商提供無品牌溢價的初級原料茶。近年來國內茶葉消費市場出現(xiàn)產能過?,F(xiàn)象,隨著國內茶葉供需關系的改變,低質和缺乏品牌的茶產品將面臨愈加困難的發(fā)展局面。

針對以上問題,松陽縣政府以及茶產業(yè)管理部門積極探索科技賦能、生態(tài)有機、品質品牌化、文化賦能以及三產聯(lián)合發(fā)展等多方面工作,促進當?shù)夭璁a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正是崇覺寺悠久的歷史以及兩棵八百多年的羅漢松因緣所在,2021年,松陽縣委、縣政府特地邀請杭州靈隱寺參與崇覺寺擴建項目,并同步推動文化康養(yǎng)產業(yè)發(fā)展,建設文化康養(yǎng)基地,雙方經過溝通和探討,結合佛教文化重新恢復創(chuàng)制了寺院茶——“崇覺羅漢茶”,并且作為松陽崇覺寺的茶品牌,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茶統(tǒng)籌”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契合高質量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健康中國、“一帶一路”、共同富裕、實現(xiàn)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等黨和國家重點戰(zhàn)略全局。茶名由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確定,并親自為“崇覺羅漢茶”揮墨題寫。未來,松陽將以文化和科技賦能茶產業(yè)升級,以茶為媒,提升外界以及市場對松陽茶品牌的形象,同時引導當?shù)夭璁a業(yè)進行文化賦能和品牌化升級。

崇覺羅漢茶富含的佛教思想

崇覺羅漢茶源于八百多年靈隱寺和崇覺寺的一段法緣。每年五六月份,崇覺寺前的羅漢松結出幼果,一顆顆羅漢松幼果形似虔誠的拜佛童子,讓人稱奇。羅漢也是佛教中修行的一種境界,是指人們通過修行進入一種達到跳出生死輪回,進入色相空明的一種果位。世俗文化中對羅漢松的定義是:智慧、長壽、安康。所以以羅漢茶定茶名即融合了禪文化,有符合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期望。

崇覺羅漢茶作為寺院創(chuàng)制的茶,從制作工藝考慮到飲用對象是出家僧人,僧人食素,相對清淡。因此在原料制作上盡量選用茶氨酸含量高的嫩芽。同時增加萎凋和發(fā)酵的工藝使茶中的多酚類物質氧化,降低對人體腸胃的刺激性。這款茶沖泡后呈現(xiàn)出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香醇口感,品飲時給人帶來似紅似綠,又非紅非綠的獨特體驗。促發(fā)人們對《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種禪意體驗。色澤上因為有輕微發(fā)酵的工藝,茶葉經過酶促氧化反應使茶湯呈現(xiàn)出佛光金湯的效果,讓人品飲時頓生敬意,從而增加茶的禪文化體驗感知。這種佛光徜徉的效果來自于茶葉發(fā)酵的一種產物:茶黃素,又稱茶黃色素,被譽為茶中的軟黃金,是一類多酚羥基具苯駢卓酚酮結構的物質。在抗氧化、防癌抗癌、降血脂、抗心血管疾病、抗菌及抗病毒方面顯示出積極作用。因此,崇覺羅漢茶真正成為了一種精神與物質完美結合的健康飲品。

最后在包裝形式上,崇覺羅漢茶的包裝設計靈感來自于古代線裝書籍,類似古代經書。給人以古雅、端莊之感。打開包裝呈現(xiàn)產品仿佛在翻閱古籍,讓人有一種文化的莊嚴感體驗。

崇覺羅漢茶的加工技術

崇覺羅漢茶的鮮葉特性

松陽縣位于北緯29°左右,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域內山川縱橫,八山一水一分田,屬于適宜茶葉生長的地域。當?shù)卦璺N為小葉種茶。松陽縣種植利用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一般情況百姓會在田埂或者不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地方種植茶葉,百姓俗稱為“田坌茶”或“土茶”。

一直以來原生小葉種茶是當?shù)匕傩辗N植和利用的主要茶種。種植方式以采摘茶葉籽進行播種繁殖,屬于有性繁殖法。由于茶葉是一種容易變異的植物,所以有性繁殖的原生茶種又通常被稱為群體種茶,鮮葉的品質不同、葉片大小、出芽早晚、內含物質等都不相同,但采摘一起制作成茶猶如一次渾然天成的拼配,呈現(xiàn)一種特有群體特征,有獨特的地域風味,這種原生種茶經過千百年進化更加適宜當?shù)厣剿匀画h(huán)境,相當是土生土長的土著茶,更能體現(xiàn)當?shù)刈匀伙L土特征。

崇覺羅漢茶的制作

崇覺羅漢茶的制作工藝主要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標準采摘,選用當?shù)厣絽^(qū)原生茶種進行自然生態(tài)化管理,海拔在300-900米茶山為佳。嚴格遵循自然農法種植,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當茶芽長到一芽一葉初展時開始進行人工采摘。海拔太高茶葉受到紫外線影響不利于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聚集。

第二步:攤晾萎凋,將采摘好的茶芽均勻攤在竹篩或者萎凋槽中進行,竹篩中厚度不宜超過1厘米,在萎凋槽中不宜超過3厘米。根據制作時的天氣情況合理控制其失水節(jié)奏。其間要進行3-5次充分翻動,以保證茶芽的均勻萎凋。失水率控制在50%左右,時間控制在8-12小時左右。

第三步:揉捻,目的是使茶葉的細胞壁破壞,讓茶多酚和多酚氧化酶接觸,從而產生酶促氧化反應,同時這也有利用于茶葉做形。揉捻程度控制在中等,以條索緊卷為佳。

第四步:酶促氧化(發(fā)酵),需要保證在高含氧量,溫度不要超過30℃環(huán)境下低溫發(fā)酵為佳。當茶葉出現(xiàn)梗部微紅,發(fā)酵時間一般在30分鐘左右,茶葉散發(fā)出淡淡花香即可停止。

第五步:初干,需要在滾筒中進行,高溫作用下氧化酶活性被鈍化,水分散失,茶香被鎖定。旋轉的滾筒干燥使茶葉呈現(xiàn)螺形卷曲狀,其形似佛祖的頭上卷曲的肉髻,這在佛教中是法力和福相的具象化形式。這一步是做形的關鍵,需要合理控制程度。

第六步:復焙,初炒后的茶需要靜止3-5天,等待其水分重新均勻分布。復焙前期溫度控制85-90℃左右,使茶葉完全干燥。最后將溫度上升到110℃左右持續(xù)15-20分鐘通過美拉德反應讓其香味激發(fā)。

最后冷卻靜置,精選后進行包裝。

崇覺羅漢茶的生化指標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和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別測定了松陽相同鮮葉原料加工成綠茶、羅漢茶和紅茶的生化成分。羅漢茶的氨基酸、蛋白質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兩個茶類,印證了其茶湯口感鮮爽醇和,水浸出物和綠茶接近,內含物豐富的結果;酯型兒茶素明顯低于綠茶,澀味得到顯著改善;茶黃素含量也處于另外2類茶之間,說明有明顯的內質成分區(qū)別。采用氣相色譜和質譜(GC/MS)聯(lián)用技術,分析了三類茶的香氣,發(fā)現(xiàn)香氣最高的樣品為羅漢茶,達到0.04%,分別為紅茶和綠茶的1.38和3.58倍;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種茶類香氣總量,很好發(fā)揮和保留了其品質。

崇覺羅漢茶的特色優(yōu)勢與意義

崇覺羅漢茶的開發(fā)是對歷史文化記錄的一種傳承,也是現(xiàn)代制茶科學和中國佛教文化的一種融合創(chuàng)新。為地方茶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一種新的發(fā)展思路,積極挖掘當?shù)靥厣珰v史文化資源,利用當?shù)靥厣鷳B(tài)茶資源優(yōu)勢結合現(xiàn)代茶葉研究科學和包裝藝術,將傳統(tǒng)的制茶變成了一種表達禪文化和宣傳地方歷史和文化的載體。讓人們不僅僅能體驗到茶的色香味形,還能感知到茶所承載的深厚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在新時代之下,我們要讓中國傳統(tǒng)的茶葉以更加豐富精彩的形象展示出來,給更多的人帶來美好、健康和文化上的體驗。崇覺羅漢茶的創(chuàng)制也將助力提升松陽茶的品牌美譽度,同時為松陽當?shù)夭璁a業(yè)轉型升級提供一種探索實踐的樣板。讓茶產業(yè)繼續(xù)為新時代下促進當?shù)厣絽^(qū)百姓增收、鄉(xiāng)村振興、實現(xiàn)共同富裕而持續(xù)賦能。

作者單位:浙江陸和茶業(yè)、杭州靈隱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茶學系。

責編:Chloe

文章選自《茶博覽》雜志2022年第8期。

來源: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顧況《茶賦》

詩經插圖(來自網絡)

稽[1]天地之不平兮,蘭何為兮早秀?菊何為兮遲榮?皇天既孕此靈物兮,厚地復糅之而萌。惜下國[2]之偏多,嗟上林[3]之不生。

至如羅玳筵,展瑤席,凝藻思,開靈液[4],賜名臣,留上客,谷鶯囀,宮女嚬[5],泛濃華,漱芳津,出恒品[6],先眾珍。君門九重,圣壽萬春。此茶上達于天子也。

滋[7]飯蔬之精素,攻[8]肉食之膻膩,發(fā)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杏樹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9]海上來,飛錫[10]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

《雅》曰:“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11]可憐翠澗陰,中有碧泉流。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12]。輕煙細沫靄然浮,爽氣淡煙風雨秋。夢里還錢[13],懷中贈橘[14],雖神秘而焉求?

注釋:

[1]稽:考察?!2]下國:泛指南方?!3]上林:漢苑名,泛指宮苑?!4]靈液:指酒。 [5]嚬:通“顰”,皺眉?!6]恒品:常見之物?!7]滋:增益?!8]攻:去除?!9]乘槎:晉張華《博物志》載有人乘槎浮海而至天河?!10]飛錫:錫指錫杖。執(zhí)錫杖飛空為飛錫,代指僧人游方?!11]《雅》曰二句:見《詩經·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薄12]此二句謂舒州鐵鼎光艷似金,越窯瓷甌明潔如玉,泛指精美的煎茶和沏茶器具?!13]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剡縣陳務之妻喜愛喝茶,家旁有一座古墓,陳妻每次喝茶都要用茶祭祀一下古墓的主人,后獲墓主贈錢十萬?!14]舊題東晉陶潛撰《續(xù)搜神記》記載,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遇毛人引至叢茗處采茶,且贈橘二十枚。

賞析: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爾雅》《說文》均有記錄,西漢王褒的《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之語,西晉“二十四友”之一杜育著有現(xiàn)存最早的一篇《荈賦》〔荈(chuǎn),茶也〕,稱其“調神和內,慵解倦除”。南北朝時,飲茶的習慣由南至北普及開來,到唐代更是蔚然成風,品茶論茶成為貴族社會和文人雅士的愛好,論茶之專文亦不在少數(shù),譬如陸羽《茶經》、裴汶《茶述》、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等,以及顧況之《茶賦》。

《茶賦》層次分明,開篇稱頌茶是天地孕育之靈物,不似蘭花早開,不似菊花遲發(fā),而是集天時地利于一身。中段鋪陳茶的社會功用,上達天子,下被幽人,澤及四方,受惠之人不僅包括名臣與上客、宮娥與君主,也包括海上之仙人與游方之僧侶。結尾則形象化了飲茶之意境,借此抒發(fā)自己隱居山林、幽雅淡泊的情懷。

顧況詩風重骨氣而輕辭采,如皇甫湜所言,“駿發(fā)踔厲”(《顧況詩集序》),文風也與此類似。唐朝流行律賦,對仗工整,典雅華麗,《茶賦》與此不同,通篇不著麗語,清新質樸,于段尾使用散文句式,如“此茶上達于天子也”“雖神秘而焉求”等等,體現(xiàn)了中唐以來古文運動對辭賦創(chuàng)作的影響。

顧況性格兀傲,《舊唐書·顧況傳》記載他“能為歌詩,性詼諧,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李肇《唐國史補》和皇甫湜《顧況詩集序》也說他“傲毀朝列”“不能慕順,為眾所排”,《茶賦》中頗能看出他這種“兀傲”“詼諧”的性格特征。比如中段將“上達于天子”與“下被于幽人”兩兩對舉,但其實天子是賓,幽人是主,前者只是后者的反襯與鋪墊。開篇所謂“惜下國之偏多,嗟上林之不生”的“惜”和“嗟”亦是反諷之語,末段“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正暗示了這一點。作者對茶能“羅玳筵”與“展瑤席”“賜名臣”與“留上客”毫無興趣,所謂“泛濃華,漱芳津,出恒品,先眾珍”只不過是故作夸飾的狡黠之語,而“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膩,發(fā)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這些樸素而現(xiàn)實的功用才是作者真正贊賞的,而這些也只有真正“知我者”才能體會和了解。

作者只想在翠樹與流泉之旁,用舒州鐵鼎烹水,用越州瓷器品茶,在“輕煙細沫”的茶水、“爽氣淡煙”的茶香之中靜享時光,不留戀“君門九重”,也不羨慕陳務妻子因為奠茶而得到贈錢、秦精因為采茶得到贈橘。茶之境界不但與人世富貴無關,連鬼神之增益都屬多余,作者蔑視權貴、遁世離群的情懷可謂徹底。作者何以被貶、何以隱居,由小小《茶賦》便可管窺一二。

(孔燕妮)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葉飄香 產業(yè)興旺》系列報道(二)| “五色漢茶”推動茶產業(yè)提質增效

漢中有著悠久的種茶制茶歷史。近年來,我市按照“生態(tài)產業(yè)化,產業(yè)生態(tài)化”的綠色發(fā)展理念,堅持把茶葉產業(yè)作為推動綠色崛起、決戰(zhàn)脫貧攻堅、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主導產業(yè)來抓,進一步厚植生態(tài)優(yōu)勢,推動茶產業(yè)規(guī)?;?、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發(fā)展,做強做大茶產業(yè),譜寫了一曲曲茶山綠、茶農富的美麗贊歌。

漢中廣播電視臺《漢中新w聯(lián)播》欄目推出《茶葉飄香產業(yè)興旺》系列報道,全面展示漢中茶產業(yè)發(fā)展的經驗和做法。

圖片

第二集

做好茶文章延伸產業(yè)鏈

“五色漢茶”推動茶產業(yè)

提質增效


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做足“茶”文章,通過產業(yè)升級,科技賦能,創(chuàng)新研發(fā)茶葉新產品,打造“五色漢茶”,把茶葉產量優(yōu)勢轉化為價值優(yōu)勢,讓茶產業(yè)成為綜合效益最好帶動能力最強的農業(yè)特色主導產業(yè)。

來源:漢中廣播電視臺《漢中新w聯(lián)播》,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10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