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巖茶出湯時間

找到約1,047條結(jié)果 (用時 0.023 秒)

泡好一杯茶,出湯時間很重要!

泡好一杯茶,出湯時間很關(guān)鍵,它影響著一杯茶的口感。但很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的最佳出湯時間,導(dǎo)致泡出來的口感時好時壞。

今天,茶周刊全媒體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六大茶類的最佳出湯時間。

綠茶:12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茶葉中保留了鮮葉的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沖泡的時候水溫不能太高,以80℃為宜;沖泡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破壞茶葉中的活性物質(zhì)。

另外綠茶的干茶是分幾種類型的,下面按茶形分別來說:

螺形茶

碧螺春是典型的卷螺形茶,因為干茶緊裹在一起,所以第一泡需要比別的綠茶多些時間浸潤,讓茶葉舒展一下,第一泡建議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半卷曲形

以廬山云霧為代表的半卷曲形綠茶很多,第一泡建議10秒就夠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非卷曲形

西湖龍井和黃山毛峰是非卷曲形綠茶的代表,沖泡方法和半卷曲型綠茶一樣。

黃茶:15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黃茶是輕發(fā)酵的茶,與綠茶特性比較接近,沖泡的時候只要比綠茶的沖泡時間稍微長兩三秒鐘即可。

紅茶:10秒鐘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紅茶,一般情況下浸泡時間都不需要太久,前幾泡十秒以內(nèi)就可出湯,如果時間過長,則容易造成茶湯苦澀,在這個大原則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偏好和實際情況,做一些微調(diào)。

大葉紅茶&小種紅茶

滇紅是大葉紅茶的代表,祁紅是小種紅茶的代表,它們的泡法是一樣的:茶水比例1:30,通常5泡,前四泡都是95℃的水溫,10秒左右出湯就好,第5泡水溫和浸泡時間都稍微增加,100℃的水溫15秒出湯。

白茶:1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白茶有新茶和老茶:

新白茶

新白茶用蓋碗泡,通常出5泡就好了,前3泡10秒出湯,第4、5泡就不一樣了,第4泡需要100℃水溫浸泡20秒出湯,第5泡需要100℃水溫浸泡30秒出湯。

老白茶

老白茶雖然經(jīng)過陳化,但也不能悶泡太久!

如果是老白茶餅,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礎(chǔ)上,從第2泡起,每泡適當(dāng)延長3-5秒鐘出湯就可以,也不能悶泡太久。

如果是老白茶散茶,因為陳化多年,內(nèi)含物質(zhì)更加豐富些,出湯的時間,更要快。否則,茶湯也會苦澀。

烏龍茶:1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因為烏龍茶的關(guān)鍵制作工序是做青,這一工序使得茶味茶香釋放快速,所以第一泡的沖泡時間也不應(yīng)過長。

烏龍茶分非球型(各種單叢)和球型(“鐵觀音”之類),下面按茶形分別來說:

非球形

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非球形烏龍茶第1泡,5秒出湯,2—4泡,10秒出湯,5—7泡,20秒出湯,8、9泡40秒出湯。

球形

以鐵觀音為代表的球型烏龍茶第一泡需要10秒時間來浸潤,從第2泡開始,跟非球形一樣!

黑茶:2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經(jīng)過發(fā)酵以后,茶葉中的可溶物浸出速度比較慢,并且黑茶多為緊壓茶,經(jīng)過壓制的茶葉需要一定的時間舒展開來。

相對于其他茶葉,黑茶也更耐泡,第1泡20秒出湯。(記住先要洗茶!)

如果是煮黑茶,三次就差不多了,茶水比例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茶葉博物館正式收藏陳年武夷巖茶,東方六禾品牌發(fā)展備受關(guān)注

2020年12月21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評審專家團隊不遠千里奔赴位于武夷山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園的東方六禾總部。通過對武夷巖茶的深度調(diào)研和品牌文化的全面了解,精選出多款極具代表的陳年武夷巖茶,經(jīng)多輪審評和對比,最終決定將東方六禾“1977年陳年武夷巖茶”及“1991年陳年武夷巖茶”兩款陳茶入藏中國茶葉博物館。

(圖:中國茶葉博物館評審專家團隊蒞臨東方六禾總部)

中國茶葉博物館是我國以茶葉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被業(yè)內(nèi)外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最高平臺”。是中華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中心。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建立旨在更好地傳遞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建立最精準(zhǔn)、有效、完善的茶葉信息資料庫,整合中國名茶、中國好茶,樹立行業(yè)新標(biāo)桿。

據(jù)悉,陳年武夷巖茶為東方六禾品牌的優(yōu)勢產(chǎn)品。“1977年陳年武夷巖茶”及“1991年陳年武夷巖茶”兩款殿堂級陳茶,品飲時,湯色絳紅通透,似琥珀般濃艷,茶湯白霧浮余,參香藥香馥郁,氣韻張揚且悠長。入口沉穩(wěn)而涎滑,綿和有韻,甘醇厚實,深得藥意佳境,實為屈指可數(shù)的金貴臻品。??

(圖:中茶博專家團隊評審東方六禾陳年武夷巖茶)

同時,陳年武夷巖茶不僅具有獨具特色的鑒賞價值,更有極高的養(yǎng)生益處。明崇禎進士周亮工在《閩茶曲》中對陳年巖茶描述“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清·康熙18年即1679年鄭與僑的《客途紀異》記載:“北人貴新茶,閩人不飲新茶??只饸庖?,新茶出貿(mào)時,賣舊茶者必標(biāo)曰陳茶,以陳茶之倍與新耳…”。陳年巖茶自古以來備受追捧,藥用價值顯著,可暖胃消炎、消食解膩,明目安神, 還有活血通絡(luò),暢通周身之效用。

??

東方六禾創(chuàng)始人陳乃雄先生表示:隨著武夷巖茶的陳放時間遞增,展現(xiàn)出氣韻、香味、喉潤的三個不同深度的品飲層次,并在陳放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陳香、蜜香;乃至類似草蜜香、五谷香、白參香、紅參香等藥香,其香馥郁醇厚、沉穩(wěn)涎滑、柔中帶剛;茶湯表面白霧如聚、輕盈婀娜、美不勝收,備受廣大資深茶友和茶學(xué)研究者的青睞。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么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么不建議用白瓷壺?

  白瓷壺,與白瓷蓋碗,屬于同宗同源。它們的材質(zhì),是一樣的。經(jīng)過高溫?zé)Y(jié)后的瓷,質(zhì)地堅硬、細致。外表在上釉后,手感摸起來更是細膩、光潔。但是,由于器型的不同,一個是蓋碗,另一個是壺。于是,泡茶的時候,作用完全不相同。當(dāng)前的茶圈里,提及泡茶茶具,首推白瓷蓋碗。而白瓷蓋碗的同胞兄弟——白瓷壺,卻顯得默默無聞。門前冷落,鞍馬聲稀。那到底,在沖泡巖茶方面,白瓷壺為什么不適合?

  筆者從抽屜里,摸出了泡小品種茶,作為實驗。白瓷壺用清水洗凈后,燙壺溫杯。揭開壺蓋,將泡袋里的干茶條索,小心翼翼的倒入其中。由于那只青花的白瓷壺,壺口開得比較小。往里倒入干茶時,容易將少部分條索,灑落在外面。而敞口的、直腸直肚型的蓋碗,顯然就沒有這個煩惱。同理,可以看出,白瓷壺在泡巖茶時,很不方便聞香。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投茶結(jié)束后,需要聞一聞干茶香。

  燙壺溫杯過后的茶具,內(nèi)部保留著一定的余溫。借助這些余溫,干茶們可以很好的發(fā)揚香氣。這時,如果是蓋碗泡茶,可以像打開貝殼那樣,趁熱聞干茶香。將蓋碗揭開一角,屏住鼻息,湊近嗅聞,就能聞到完整的干茶香氣。而在白瓷壺泡茶時,壺口小,壺蓋也小??垂賯兛梢阅X補茶壺揭蓋聞香的畫面,會顯得特別怪異。再加上,部分的白瓷壺,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避免壺蓋脫落和摔碎,部分朋友會特意用繩子將壺蓋和把手,拴在一起。這樣的情況下,揭蓋聞香更是無從談起。

  除了不好聞香氣外,泡茶時間過慢,是白瓷壺不適合泡巖茶的主因。對比平常的蓋碗泡茶,筆者在用那公雞杯似的白瓷壺泡茶時,異常的不順手。注水得慢,出湯也慢。茶壺開口太窄了,泡茶時根本施展不開。注水泡茶時,只能用定點注水的方式,將沸水注入。沸水一沖入,便從壺底漫上來。于是,可以看到最上層的干茶,根本沒被浸濕,就上浮了起來。這樣子,第一道茶湯泡出來,整體風(fēng)味自然就不能達到100%的風(fēng)味效果。在注水環(huán)節(jié),就耽擱不少時間。

  接下來,更拉慢整體泡茶時間的,是在出水過程。白瓷壺泡茶,在出湯時,茶湯只能通過細窄的壺嘴,呈現(xiàn)細柱式出湯。而蓋碗泡茶出湯時,出湯開口大小可以隨心掌控,呈現(xiàn)瀑布狀般將茶湯倒出。論出湯的速度,白瓷壺泡茶時,不論再怎么調(diào)整動作,都難以補足。泡茶時間太慢,壺內(nèi)的茶湯,容易被悶泡。這點,屬于白瓷壺泡巖茶的最大硬傷!

  白瓷壺泡巖茶,出湯不徹底,容易將茶悶出酸味。關(guān)于這點,筆者在前不久的文章里,剛好有過分享。白瓷壺本身的器型特點,決定了它在泡茶出湯時,茶湯難以瀝干凈。茶壺的整體結(jié)構(gòu),屬于五短身材。壺腹寬、壺嘴小,出湯口又細又窄。出湯時,受到重力的傾斜,待在壺底的茶湯,永遠難以瀝干。而蓋碗泡茶則不同,短短幾秒,就能將里邊的茶湯,干凈利落的倒出。這是所有壺式茶具,它們共有的毛病,出湯時容易拖泥帶水。哪怕是在第一次出湯動作結(jié)束后,用雙手將茶壺上下左右,來回輕輕搖晃。再重新繼續(xù)出湯動作,只能倒出一兩滴殘茶。而留在底部,少量沒能及時倒出的茶,在又悶又熱的環(huán)境下,容易被悶出酸味。用茶壺泡茶時,越是不好徹底瀝茶的壺,喝到后面,茶湯里悶酸的味道越明顯。這種不自然的悶酸,出現(xiàn)在巖茶的湯水里,會大大拉低我們對一泡茶的好感度!

  白瓷壺在泡茶時,泡到后面,壺嘴容易被泡開的葉片堵住,導(dǎo)致出湯不暢。這點細節(jié),同樣是泡茶的敗筆。泡茶時,碰見這樣壺嘴被堵住的情況,很是惱人。好比早晚高峰的三環(huán)路,堵車堵到讓人崩潰。針對這樣的情況,就得及時疏通。用上專門疏通壺嘴的茶針,讓壺嘴出湯保持順暢。將悶在壺內(nèi)小半天的巖茶,及時解放出來。但,無形當(dāng)中,受到出湯過慢的影響,壺內(nèi)整泡的巖茶,滋味其實已經(jīng)變苦變澀了。

  泡好一杯巖茶,出湯要快。蓋碗沖泡時,嚴格做好快出水的要求下,從注水開始計時,到出湯完畢,時間以控制在7、8秒內(nèi)為宜。蓋碗泡茶時,一手注水完成后,另一手就需要緊接著快出湯。前幾沖泡茶時,快沖快出,才能避免茶味物質(zhì)過多釋放,從而讓茶湯滋味維持在濃淡適宜的范疇。而使用白瓷壺泡茶,哪怕再苦練泡茶功力,終究難以達到快出水的要求。達不到又快又好的出湯,是白瓷壺不適合泡巖茶的根本原因!

  最后,來聊一點,懶人泡茶時比較關(guān)心的話題。那就是泡茶過后,茶具的清洗問題。從這點看,白瓷壺是不適合懶人的。原因嘛,在于白瓷壺太不好清洗。本身來說,焙過火的巖茶,茶漬要比不少茶更明顯。而白瓷壺內(nèi)部,存在不少的犄角旮旯縫隙,容易殘留茶漬。時間一久,就容易形成難以清洗的茶垢。

  若不行,拿起一把平時經(jīng)常用的壺,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在壺嘴處有不少茶垢。看起來,很不衛(wèi)生。白瓷壺本身的器型特點,決定其本身不好清洗。對于起來,白瓷蓋碗的清洗,就要省心不少。由蓋、碗、托三個部分組成的蓋碗,可以靈活拆卸,清洗時完全不存在衛(wèi)生死角。哪怕沾上了茶漬,用清水一沖,或者用海綿擦輕輕一抹,就能恢復(fù)得光潔如新!

  完成一次泡茶,茶具是除了茶外,絕對的主角。白瓷壺與白瓷蓋碗,一字之差,泡茶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泡巖茶時,筆者的建議是:選白瓷蓋碗,而遠白瓷壺!

找到約1,023條結(jié)果 (用時 0.015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24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相關(guān)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