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武夷山特色茶葉

找到約1,022條結果 (用時 0.019 秒)

文旅+茶旅 福建武夷山寫出“鄉(xiāng)村振興”好文章

福建武夷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茶區(qū),全市從事茶產業(yè)的人數有12萬人,超過當地一半的人口。1999年開始,武夷山依托“科技特派員”制度科學種茶,不斷提高茶產業(yè)規(guī)模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武夷山力推茶文旅融合,積極發(fā)展茶文化旅游新業(yè)態(tài)。茶企和茶農不再守著一畝三分地,而是以“茶”為媒,深度挖掘“沉浸式”的觀光旅游產業(yè),共同踏出了鄉(xiāng)村振興的好路子。

生態(tài)茶園增產提質利茶農

△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攝影:謝詩佳)

在武夷山腳下808縣道的一側,一畦畦碧綠茶田連成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每棵茶樹上懸掛了一片紅黃相間的粘板,上面粘住了不少害蟲。

“我們這是物理防蟲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蟲口密度,減少用藥,綠色環(huán)保,操作簡單?!币慌陨碇滓碌哪凶訜崆榈亟榻B道。他叫楊文春,是這片茶園的負責人之一。

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位于武夷巖茶核心產區(qū),占地1000畝。這片茶園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實行無化肥無農藥的管理模式,不僅提高了茶葉的產量,也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我們原來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學管理茶園,廖紅教授來了之后告訴我們茶樹生長需要多達14種以上的微量元素。比如現在這個季節(jié)她教我們在茶樹之間套種大豆,因為大豆的根瘤能夠固氮。等到10月份我們就種油菜,因為油菜是最好的綠肥?!闭f起茶樹種植經,曾經“佛系”種茶的楊文春儼然成為了一位專家。

△楊文春介紹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無化肥無農藥的管理模式(攝影:謝詩佳)

楊文春提到的廖紅教授不僅改變了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的種植方式,也改變了整個武夷山的茶葉種植生態(tài)。2016年,依托當地的“科技特派員”制度,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團隊來到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開始了一場給武夷巖茶帶來重大改變的試驗。團隊通過大豆根瘤固氮以及大豆作為綠肥就地掩埋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播撒油菜種子,來年春天,油菜開花后就地回田補給土壤磷和鉀。

三年后,大自然也開始以豐厚的收獲回饋廖紅團隊和這片茶山,茶園茶青一畝年產從500-600斤增加到700-800斤,茶葉的品質也大大提升。這一實驗的成功為武夷山科學種茶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如今,武夷山生態(tài)茶園示范面積累計超3萬畝,當地茶農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實現了增收致富。

民營茶博館傳播茶文化

從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驅車約30分鐘,記者來到了瑞泉巖茶博物館。這是武夷山首家民營博物館,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茶博館前庭后院古樸大氣,周邊竹林幽深,清澈的崇陽溪在一旁流過,整個院落彌漫著濃烈的茶香。茶博館一樓設有傳統技藝展示廳、茶器文物展廳、茶窖展示廳。茶博館二樓設有品茗室、評審室、書畫觀賞室和茶葉圖書展廳等。

△瑞泉巖茶博物館傳統技藝展示廳供圖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技藝傳承人黃圣亮為賓客講解品茗知識供圖

“我們不能光賣茶葉,而是要讓更多人了解巖茶,了解蘊藏在巖茶中深厚的文化?,F在巖茶已經逐步改為機械制作,全程手工制茶的不多了。在這里,參觀者不僅可以觀看完整的傳統手工制茶工藝,也可以通過親身參與學習制茶,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比鹑妓嚨膫鞒腥恕?00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技藝傳承人的黃圣亮介紹道。

武夷巖茶傳統制作工藝歷史悠久,是制茶技藝的巔峰,也是武夷山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來到茶博館參觀學習。黃圣亮時常會親自接待來訪的客人,為他們講解巖茶知識,展示制茶技藝。

茶文旅融合振鄉(xiāng)村

以前賣茶葉,如今賣風景、賣茶文化。這樣的轉變早已在武夷山市全面鋪開。一畝畝茶園不再僅僅是茶葉產地,還成了一個天然大景區(qū)、大體驗區(qū)。在武夷山腳下,位于九曲溪上游的黃村,每年“尋茶”而來的游客就超過兩萬人。2019年,“橫鳳特色茶部落”在這里應運而生。

△武夷黃村“橫鳳特色茶部落”供圖

據介紹,黃村“橫鳳特色茶部落”現有茶農16戶、大小茶廠12家、茶園面積1600畝,可年產精茶8萬斤。這一部落是由當地政府引導,當地茶企茶農自發(fā)主動參與,用自有資金投建打造而成的特色茶旅融合群落。

為建設這個特色茶部落,黃村把農戶閑置的古舊民居改建成茶旅接待中心,將空閑地改成旅游停車場,安裝特色路燈布置小夜景,針對不同風格的茶廠打造樣式不同的“到武夷吃茶去”接待點,深度挖掘當地特色餐飲、民俗小吃。在這里,游客不僅能參觀生態(tài)茶園,吃農家宴,了解做茶器具和工序,還能參與做茶,觀看斗茶,體驗一場“全浸式”茶文化之旅。在黃村,很多村民都融入到茶文旅融合產業(yè)中,有了多元收入。

如今,在武夷山茶葉主產區(qū),茶旅館、茶演出、茶莊園、茶博園、茶主題公園等遍地開花。茶文旅融合,不僅讓茶葉銷售走出了傳統市場的困境,旅游市場也因茶園美景和茶文化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賞美景 品好茶 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走進武夷山

  來源:南平新聞

  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見沙……4日,央視新聞頻道《坐著高鐵看中國》欄目一行沿著“最美高鐵”合福高鐵來到入閩第一站——武夷山。

 

  長期以來,武夷山旅游景區(qū)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歷史資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因地處山區(qū),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夷山的發(fā)展。2015年合福高鐵開通后,武夷山跨進高鐵時代,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城市的游客紛至沓來,帶動了這里茶業(yè)與旅游業(yè)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據統計,今年國慶假期前4天,武夷山景區(qū)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1萬人次。

  記者在武夷山景區(qū)宋街看到許多游客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出游,有抱著小孩游玩的,還有一家三口甚至是一家多口共同游玩的,場面十分溫馨。“現在有高鐵方便了,從福州過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周末兩天都可以隨時來玩,這種快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眮碜愿V莸睦钕壬讯啻斡斡[武夷山,他說,帶上家人在武夷山賞景品茗,享受“快”速度帶來的“慢”生活,很愜意。

  而在武夷宮三清殿前,非遺展演正在上演,多姿多彩的演藝活動,帶來文旅融合新玩法。臺上,演員們用歌聲、舞蹈、古箏表演、茶藝展示等各種表演,向游客傳遞武夷山的山水茶文化。臺下,市民及游客可在現場設置的“免費喝茶處”品茗,同時觀看精彩演出,讓感官與味蕾得到雙重滿足。

  曾經,武夷山景區(qū)旅游面臨“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困境。近年來,“印象大紅袍”已成為武夷山旅游的經典項目之一,演出深受游客好評。如今,夜游崇陽溪、夜下梅、夜武夷宮等“夜游”線路相繼推出,讓游客“留下來、住下來、還想來”。

  “高鐵開通前武夷山景區(qū)游客年接待量271萬人次,高鐵開通后景區(qū)游客年接待量超388萬人次,比增30%。高鐵沿線城市江浙滬皖游客占比位列景區(qū)客源前十位?!蔽湟纳骄皡^(qū)服務中心主任楊一鳴介紹。

  從茶到山,從山到茶,武夷茶和武夷山可以說是互為主角。武夷山是萬里茶道起點城市,過去由于交通不方便,武夷山的茶葉很難走出去。如今,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大批游客尋茶至此,武夷山的茶旅研學體驗游成為了旅游新時尚。

  武夷山各大茶企、民宿結合茶季特色,紛紛推出武夷茶制作技藝體驗旅游產品線路,許多游客慕名前來體驗茶旅文化,他們入住民宿,跟隨當地茶人上山采茶,體驗采茶樂趣。“我的民宿在節(jié)前就已經訂滿了,游客在網上了解了我們是家茶旅結合的民宿,都想過來體驗一下?!蹦显磶X民宿村“茶匠”民宿老板金圣潔看著一撥撥客人的到來,喜上眉梢。

  “合福高鐵的開通,使北京到武夷山不到7個小時,長三角經濟圈如上海等地到武夷山只要三個小時,福州到武夷山才一個多小時,便捷的交通讓很多人選擇乘坐高鐵來到武夷山?!闭劶案哞F給武夷山帶來的變化,武夷山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鄧崇慧表示,高鐵帶來的便利出行不僅拉近了時空的距離,武夷山“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茶主題旅游也因高鐵的開通走向新的發(fā)展。同時,武夷山正以“上海后花園”“福建后花園”的姿態(tài),打造“休閑康養(yǎng)經濟圈”和研學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動武夷山茶旅、文旅、體旅、康旅、展旅“五旅”融合,加快武夷山從自然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從旅游景區(qū)向旅游城市轉變、從以旅游產業(yè)為支柱向以現代服務業(yè)為支撐轉變。

  注:內容源自南平新聞(徐園園),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民宿經濟,成為武夷山旅游發(fā)展的新業(yè)態(tài)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葉史。

茶,僅僅只是伴手禮嗎?

武夷山用民宿這一平臺,

融匯茶文化、茶研學、茶休閑、茶體驗,

探索山、水、茶的融合。

茶民宿經濟,

成為武夷山旅游發(fā)展的新業(yè)態(tài)。

武夷山的一天從一杯茶開始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體驗一種

新的出游方式

住茶民宿 游武夷山

武夷山的晨曦先喚醒桌上的茶樹,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是為你準備的早餐。不需要太多的儀式感,捧一杯紅茶,和鄰座的客人分享這片閑適的清晨時光。

廣東游客胡先生:“住了有一周左右,在這個客棧喝武夷茶的時候感覺完全不同,很舒服的感覺,茶與生活貼得更加近了,貼入到你生活和骨子里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隨著你每天起居早茶中飯,都能感覺到這種氣息。”

體驗武夷茶文化,是客人們入住這家茶民宿共同的目的。在武夷山茶文旅的融合發(fā)展模式下,休息歇腳只是酒店民宿提供的服務之一,帶你讀懂武夷的山水茶,才是新時代賦予他們的新任務。

武夷山茗影軒民宿負責人劉達友:“陸羽茶經寫道,上者生爛石,所謂爛石就是我們的丹霞地貌的風化巖,它的土壤和巖茶的關系,不用我們多說,客人一看就明白?!?/p>



跟著茶民宿制定的體驗線路,在有機茶園里與昆蟲競爭,采下茶樹尖上的三葉一芽,你開始走進一個茶人的生活。兩百攝氏度的熱鍋里,徒手翻騰采下的茶青,凝聚著先輩茶人智慧的制茶工具,仿佛在述說著武夷茶人對品質的堅持。體驗結束時,你會明白,品茶時老師傅所說的“前三泡茶水甘醇與否,喝的是山場,后面喝的,才是制茶的技藝”。

武夷山茗影軒民宿負責人劉達友:“有了茶空間以后茶旅以后,他現在可以借助茶,這一杯茶延伸到一個產業(yè),這片葉子讓生活的橫向面更廣,旅游體驗更豐富,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p>


悠然的茶生活讓你放下生活的包袱,越靠近武夷茶山水茶就越希望深入了解它。這家民宿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武夷茶文化研究院”,入住這里的客人大都為茶文化的愛好者,都是奔著民宿里開辦的武夷茶研學班來的。

武夷山誰家院民宿負責人邵長泉:“武夷山它是非常有特色的,就是茶跟旅游,茶園跟旅游區(qū)是疊加的,所以現在大家出來旅游,希望有深度的一種體驗感,和這種學有所成的那種感覺,現在其實有一種旅游叫做文化專題旅游,到不同的地方去體驗當地不同的最有特色的文化,這個已經成為旅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p>

并不是所有人都對茶和茶文化展現出虔誠的興趣,但這不妨礙你在茶民宿的悠閑與愜意。做一個茶之過客,有緣便會再次相遇。

武夷山彝山蘭若民宿店長吳軍:“大多數是屬于度假型的,可能景點只是會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景點,更多的時間喜歡呆在茶空間里面,茶藝師會引導他們做一場正式的茶會,客人基本上都是在我們空間看看書喝喝茶。”



茶文化是武夷山旅游的靈魂,旅游是表達和展示文化的載體與形式。時下,武夷山正著力推動三個轉變——由山水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由景區(qū)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由茶旅結合向全面文旅融合轉變。茶民宿,成為轉變與融合的重要平臺。

  

武夷山市文體旅局局長鄧崇慧:“我們致力打造茶文旅融合的思路,今年以來我們在打造茶主題民宿上做了一些動員和努力,讓我們的精品民宿作為平臺把我們的茶文化知識,跟茶體驗茶研學的一些產品因素,融入到我們的民宿中,讓我們的旅游吃住行幾要素,完全融合在一個平臺上。”

茶博會期間,武夷山開展“醉美武夷向往的民宿”評選活動,引導茶主題民宿的建設,一百多家民宿參與。茶民宿的出現,增進游客對武夷文化的了解,彌補武夷山純山水游遇到的行業(yè)疲態(tài),走出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徑,已逐漸成為大武夷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原標題:茶民宿,看武夷山的。

來源:華茶號,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006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