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臺灣頭等獎凍頂烏龍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1 秒)

臺灣比賽茶到底劃算嗎?

作為講臺灣比賽茶內(nèi)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解讀一下臺灣比賽茶到底劃算否

三部曲的稱呼好玩而已,其實我只是淺淺地聊一聊,畢竟臺灣每年幾百場比賽,我沒條件和經(jīng)濟實力去做全面調(diào)研。有的實際喝過,有的道聽途說,我選擇聽起來有邏輯的素材會記錄下來。

對于東方美人的比賽茶,有夏茶和冬茶兩個時節(jié)的比賽。選擇夏茶的為好,東美的冬茶平均風味比夏茶明顯遜色。

按地理位置的東方美人比賽,在新竹、苗栗、桃園三個比賽里選擇都可以,都權威。相對而言我喜歡新竹的,歷史積淀、故事、和名家更多。至于新竹縣里選峨眉鄉(xiāng)的還是北埔鄉(xiāng)的,目前我沒充分的來源對比,兩個鄉(xiāng)的東美我都會賣,沒高下之分。

從性價比角度,東美比賽茶選擇優(yōu)良獎很劃算,價格和東美不參賽的名家普貨比起來差不多,風味也差不多,但顏值肯定是優(yōu)良獎更好。

顏值在大陸茶葉比賽中的因素占比也挺大的,要做精篩,梗、黃片等等要篩干凈,以及勻整度越高越好。

東美比賽茶三等獎的風味明顯飛躍了,價格也一下子上去了,但仍低于1w一斤關口,從品鑒享受角度還可以接受。等級再高的得獎茶就不談性價比了,但肯定是好貨,不會玩炸胡。

昨天茶友突然想起來還有去年的新竹縣三等獎東美,拍了張照

新竹縣東美比賽茶優(yōu)良獎和三等獎我預計8月底拿到開售。比賽主辦方8月8日把貼封條和防偽標貼的罐子發(fā)出來。

今夏新竹縣比賽茶No.1是名家兼地主徐耀良。下圖中是他的獨子徐家少爺。

徐家少爺同時也是比賽茶的評委之一,如下紅框。從理論上講,由于茶樣標記的周密設計和盲品方式,同時當運動員和裁判員也不會搞貓膩。但實際上出于避嫌,在大陸的權威性比賽中如天心巖茶村斗茶賽,評委是不能送樣參賽的。

臺灣茶海拔最高的是梨山茶區(qū),但由于說起來十分啰嗦的原因,梨山這一帶其實沒有比賽。市面上的梨山比賽茶的主辦方,梨山去送樣的很少,缺乏權威性,不建議追求之。

海拔比梨山低的阿里山、杉林溪的比賽茶,我缺乏實際品飲的樣本積累,目前不表態(tài)。

傳統(tǒng)的“北文山 南凍頂”里頭,去年有緣喝到茶友收到臺北表哥寄來的文山包種比賽頭等獎,喝了幾次細品,感覺比非比賽的傳統(tǒng)等級里的云仙要好些,但不明顯??偟膩碚f文山包種就那個樣子了。按傳統(tǒng)等級買非比賽的即可,不必追求比賽茶,推薦云仙和翡翠兩個級別的文山包種。

凍頂烏龍比賽有賽出選手制茶水平的,即選人不選茶。對于選茶的情景,由于傳統(tǒng)凍頂是焙火較重的,褪火時間較長,陳年老凍頂風味更佳,所以不建議購買凍頂比賽茶。

與凍頂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木柵鐵觀音。

還有大把的非核心產(chǎn)區(qū)的茶葉比賽,不建議追求,隨緣喝到即可,如靠太平洋那側(cè)的臺東、花蓮的茶、如南部恒春墾丁的茶、中部南投縣一般般的產(chǎn)量巨大的低海拔茶,這些都不要在意比賽茶。

此外,紅茶和綠茶不是當代臺灣茶的強項,有比賽茶的,如三峽碧螺春比賽。對于好奇寶寶,有機緣嘗嘗得獎茶可以,不貴的,但不要抱過高期望。

還有一種基于比賽的特殊情況,叫拍賣。不是每個茶葉比賽里的No.1都會進入拍賣。相當于本來對No.1的定價10w一斤的,進入拍賣后翻四五倍以上很正常,毫無性價比可言,屬于有錢任性還要去搶才能搞到的性質(zhì),因為量確實很小。

每年幾百場的權威的和亂哄哄的比賽,足夠茶農(nóng)茶廠、茶商、愛茶人士和吃瓜群眾們經(jīng)常用來聊天、八卦、和比來比去,耳熟能詳?shù)某潭认喈斢诳醋闱蛸愂隆?/p>

從臺灣島內(nèi)的消費者角度,對于中老年的有錢群體,在紅豆杉打磨光亮的茶桌上,如果不擺上幾罐特等獎、頭等獎的比賽茶,也說不過去嘿。

臺灣各個茶產(chǎn)區(qū),舉凡小小的生產(chǎn)班、到生產(chǎn)合作社、專業(yè)社區(qū)、乃至農(nóng)會、公所,各級大小單位都熱愛主辦比賽。得獎級別較高者,身價大漲,除了他的得獎茶,當年生產(chǎn)的普貨都能售價上雞犬升天。所以許多人勇于參賽,樂此不疲。

臺灣比賽茶的主辦單位很少出現(xiàn)虧損的,但對參賽方而言還是存在風險的,凡是比賽,難免輸贏,其中的辛酸、樂趣、和盈虧,對參賽的茶農(nóng)茶廠茶商而言,自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因素。一般來說,如果只能拿到優(yōu)良獎,那就是微虧,如果沒拿獎則虧損更大。

不同的比賽,規(guī)則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參加一場比賽,茶農(nóng)需交出二十一斤茶。茶葉比賽對干茶顏值要求比較高,茶農(nóng)需要比平時賣的茶要更加精剔,需要格外仔細地挑出黃片、老葉和碎末末等。精剔后,再為了迎合這個比賽的口味,進行一次焙火。所以總共需要準備三十斤毛茶才夠用。在大陸的烏龍茶和紅茶比賽,也差不多這個邏輯。

二十一斤茶中,主辦方會把其中二十斤包好,先放一邊。如果得獎,則主辦方會把這二十斤茶裝入特別制作的茶罐,貼上印刷有名次的標簽,對外出售。事先和茶農(nóng)之間有協(xié)議價的,主辦方可以賺協(xié)議價和售價之間的差價。有的主辦方會搞當場封罐拍賣活動。有的主辦方會把封罐還給茶農(nóng)自行銷售,主辦方賺個服務費。

二十一斤茶中,有一斤,主辦方分成兩百克的茶樣三包(臺灣的一斤是600克),其中一包和包好的二十斤放在一起,作為展售時消費者試飲使用。另外兩包共400克,作為評審樣。

評審時用標準審評杯,一泡三克。即使過關斬將,一路升級,到頂最多用掉30克,剩下的半斤多,主辦方就笑納了。參賽的茶,哪怕沒得獎的茶,按品質(zhì)檔次,一千元人民幣要的。有的大型比賽,參賽的茶多達四千至五千點,一個點代表一個參賽者,所以用剩的評審樣就能有兩三千斤,可賣兩三百萬元人民幣。對于小型比賽,規(guī)模縮掉一個數(shù)量級,那主辦方靠賣剩余的茶樣可以保底賺二三十萬元人民幣,這就是寶島每年茶葉比賽泛濫的原因。

從茶農(nóng)角度,再來計算一番。一般來說,想認真參賽的話,會選用不低于一千元人民幣一斤的茶款。拿出三十斤對應的毛茶,花一兩千元人民幣請幾位歐巴桑婦女精剔,再花一千五百元人民幣報名,焙火后的二十斤每斤已升高到一千七百元人民幣左右。有的比賽不夠權威,優(yōu)良獎甚至三等獎的市場博弈出的價格仍然較低,那么得優(yōu)良獎的茶農(nóng)都會虧損明顯。

為了直觀理解,我上述用了人民幣轉(zhuǎn)換。

關于臺灣比賽茶的內(nèi)幕,就寫到這里

臺灣為何那么喜歡舉辦茶葉比賽?

入秋后會有臺灣今年的幾款比賽茶拿到開售,主要是東方美人。想了想,寫兩三篇關于臺灣比賽茶內(nèi)幕的文章吧圖片

大陸當代茶葉比賽的興起受臺灣影響蠻大的。古代斗茶是另外的故事,和當代之間是斷裂的。臺灣的茶葉比賽在密度頻次的角度,仍多于大陸,每年多達幾百場。

在臺灣游歷的時候,走進任何一個傳統(tǒng)茶葉店,不管大店小店,都有醒目的比賽得獎的獎狀、牌匾之類的。而在大陸的茶葉店,多數(shù)店家并非如此。

本文隨便聊聊,臺灣為何那么喜歡舉辦茶葉比賽?有偏頗之處,請臺灣同胞勿怪

一年四季里頭,春茶和冬茶的茶葉比賽占了絕大多數(shù)。寶島是海洋性季風氣候,冬茶的品質(zhì)不錯,和大陸不一樣。

春冬兩季,幾乎每鄉(xiāng)每鎮(zhèn)都在比賽,但茶葉評鑒人才、有公信力的評審單位、穩(wěn)定的評審制度,都還有欠缺,使得比賽茶的口味有見風轉(zhuǎn)舵的現(xiàn)象

這里需要提到一位大高手,吳振鐸。我以前幾篇文章中有提到過他幾次。吳振鐸是國民黨退到臺灣后的“臺茶之父”,民眾對他很陌生,但提起金萱知道的人就很多了。

吳振鐸雜交選育出了金萱和翠玉,金萱以他祖母名字命名,翠玉以他母親名字命名。翠玉在大陸的消耗量其實蠻大的,只不過作為新式茶飲的茶底,許多茶飲名稱里不體現(xiàn)它而已。

吳振鐸在1948年起任臺灣省農(nóng)業(yè)試驗所所長。1986年改組為臺灣省茶業(yè)改良場,吳振鐸為第一任場長,一直干到退休。這里順便說一下,臺灣官方把臺灣認定為一個省有好多年。

吳振鐸在任內(nèi)有很多操心的事兒,包括培養(yǎng)評茶師。80年代初期他發(fā)起舉辦了八次茶葉品質(zhì)官能鑒定考試,共有四百多人參加,僅通過22個人,這22個人涵蓋了茶農(nóng)、茶商、茶葉相關科系的師生、和純粹的愛茶人士,也就是說吳振鐸只看技術,不約束參加考試的人是干嗎的。

1986年,他忽然又想起這22個人,把他們召集起來,一起再考一次,練練技術,搞搞排名。讓我想起了球類集訓

他的虐人考試套路是這樣的,拿出十款茶樣,都是臺灣紅茶或臺灣烏龍,即同一個茶類的十款茶樣。沖泡出二十杯,標好序號,然后請考生們在20分鐘之內(nèi),把同款茶樣沖泡出來的那兩杯,一對一對地挑出來。

然后大家休息一會兒,馬上把那十款茶樣再沖泡出二十杯,這次不僅要配對,而且還按風味檔次進行排序。22個門徒考試時都緊張得一塌糊涂,最后只有二人及格,得到一紙他寫的甲等官能鑒定證書。

吳振鐸的牛氣之處在于,這個虐人套路可以施加他自己身上,其他人也搞十款茶樣請他盲品,他永遠滿分,滿分…

吳振鐸任茶業(yè)改良場場長時,由于德高望重又實力深厚,是各茶區(qū)比賽茶評審的首選專家,受到茶農(nóng)和茶商的一致推崇。退休之后,可能考慮到他的門徒們可以有出頭之日了,或因利害關系避嫌,就不再擔任比賽評審專家了。

臺灣茶的比賽,從日據(jù)時代就有了,對當代比賽茶而言,除了歷史長、資格老的東方美人、文山包種、凍頂烏龍以外,各種比賽最扎堆、競爭最激烈的是地理位置中部的烏龍茶區(qū)??紤]到往來奔波的方便性,中部各茶區(qū)漸漸改為請位于南投的茶業(yè)改良場魚池分場人員來擔任評審。

魚池分場成立于日據(jù)時代,名為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紅茶的通行全球的標準等級是歐美方面定下的,以細芽嫩葉帶毫毛的外形為佳,同時喜歡收斂性的口味。

80年代初期,魚池分場開始涉入烏龍茶的評審,引入了紅茶審評的一些喜好。那個年代,臺灣經(jīng)濟開始騰飛,茶農(nóng)們參加比賽,輸贏的鈔票算是巨款了,評審專家愛什么外形和口味的,就眾口鑠金,大家依樣畫葫蘆。于是出現(xiàn)了認知偏離,小開面、發(fā)酵不足、一小顆不比綠豆大的烏龍茶,可以頂著特等獎的頭銜風行起來。至今有些比賽茶還走這個路線。

畢竟吳振鐸這種高手太少,而且許多茶葉人才發(fā)覺走茶藝美學路線更賺錢,導致臺灣的茶葉評鑒人才一直很緊張,而茶改場的專家又存在技術官僚的一面。譬如評審的三個專家同行,官最大的走在最前面,他移動杯子,作出升級或淘汰的選擇,他后面的兩位就大多識相了。

臺灣的看重比賽的茶農(nóng)和茶商(茶商也是可以送茶樣參賽的),于是認定主審專家的口味,年年按圖索驥即可。有的主審專家口味穩(wěn)定,事情就好辦,全心專攻比賽茶的農(nóng)家,便可長期拿獎,成為名家。

若是主審專家口味不穩(wěn)定,茶農(nóng)便很難抓到重點了,可以采取翹翹板理論,送兩種風格差異較大的茶樣參賽。

也有各種蒙混過關的現(xiàn)象,譬如說拿低價區(qū)低海拔的茶參賽,成本低,只要入圍拿到優(yōu)良獎就賺到了?;蛘呓稻S打擊的策略,譬如凍頂海拔最高才七百米,農(nóng)家便買入比凍頂海拔高的高山茶茶樣參賽,雖然成本代價大,但評審專家一旦不察,頒個頭等獎,則賺大了。

用秋茶頂替冬茶參賽的情況也常見。秋茶和冬茶的產(chǎn)季時間界線不明顯,但秋茶的市場價位比冬茶的三分之一更低,拿獎就賺。對于評審專家,如果功力不夠,在辨別那種虛無飄緲的冷韻(或者叫冬仔氣之類的當?shù)厮渍Z)時就容易發(fā)生誤判。

總之,臺灣茶葉比賽和時代風氣息息相關,當下處于多元開放、欣欣向榮、良莠不齊的狀態(tài)。本文先寫到這里。

來源:奕哥說茶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訪廣德源茶業(yè)董事長陳植源: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晴朗的冬日下午,我們與資深茶人——廣德源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植源(以下簡稱陳董)相約于佛山順德。初次見面,就覺得他與眾不同,50多歲精氣神十足,聊起茶來更是意氣風發(fā),他與茶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經(jīng)歷了不計其數(shù)的大大小小事件,這幾十年的風雨做茶路,他的每一步都邁得異常堅定,值得我們這些后輩敬畏。

一、始于1986,堅守如一

陳董在1986年,20多歲的他開始從事茶業(yè),在30多年的時間里,他目睹了現(xiàn)代中國茶業(yè)的起起伏伏,如今50多歲依然與茶為伴,茶已然成為他生活的伴侶?,F(xiàn)在,回憶起早些年艱苦的歲月,他依然還能體會到當年歲月的滄桑,正是因為對茶的這份執(zhí)著追求,才讓他克服了每一次的挫折,堅強地走到了現(xiàn)在。80年代時,西雙版納還沒有機場,到那里收茶必須從昆明轉(zhuǎn)車過去,當時道路崎嶇顛簸,每一次出行都是冒著風險的。那個時代,正處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所有的商品都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加蓋統(tǒng)一的印章后方可外運。回憶條件艱苦的年代,許多茶人因看不到希望而離開,陳董卻始終如一,這份“愛”的堅守,實屬不易。

在云南產(chǎn)茶區(qū),以前交通極其不便利的地方,今天都成為了特別火熱的名山頭或名茶區(qū),如:班章、冰島、易武等。80年代,勐海地區(qū)改良茶種,砍掉了大量的古茶樹,如今,存活下來的“優(yōu)良”茶種都是當年生長于交通特別落后,人未能進入的地區(qū)的,也正是這一歷史因素成就了今天的各個名山名寨。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和艱辛,也只有像陳董這樣堅持做茶30多年的資深茶人才能深切體會。

二、理念獨到,精益求精

陳董對茶的極致追求,讓筆者在陳董這里聽聞了許多他做茶的經(jīng)典案例。班章茶“火”起來以后,陳董為了進一步探知班章茶的屬性,1800元/公斤的班章純料,他一次性購買了50公斤,卻用于發(fā)酵熟茶,當時就有人感慨:陳董可能瘋了!(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1800元/公斤屬于高價,更何況是純料班章發(fā)酵熟茶)最終50公斤班章純料制作出了117個茶餅,陳董稱它們?yōu)閺V德第一餅。后來他把這些班章純料茶餅都陸續(xù)送給好友了,現(xiàn)僅剩幾餅。在做這款茶的過程中,他對真正班章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640.webp (2)

(廣德第一餅)

好的水質(zhì),泡出的茶味更香醇。陳董不僅對茶的選料追求極致,對泡茶的水也很有講究。交流中,陳董給我們說了一個“選上等水泡好茶”的典故——李白讓書童打江心水泡茶。書童以江邊水企圖蒙混過關,不料被發(fā)現(xiàn)。原來,江心水因流動含氧量高,水質(zhì)比江邊的更勝一籌。說完,陳董指了指泡茶的茶壺說,泡茶講究一種茶葉一個壺,所以他茶桌上擺了不少茶壺,每換一種茶,則換一個壺。此外,選用上等的軟水,這樣才能使茶與水巧妙融合,泡出來的茶才好喝,為了尋找上等的水,他對比了很多礦泉水品牌的水質(zhì)和口感,并到水廠調(diào)研,才最終決定用水。好的水,使燒水壺不會留下水垢,說著他給我們看了他已經(jīng)使用了十年的燒水壺,壺內(nèi)底部和四周都很干凈。

640.webp (3)

2000年,陳董到福建安溪縣收鐵觀音茶,行走至半山腰,看到一戶茶農(nóng)家的鐵觀音外形肥壯、圓潔,聞干茶也特香,直覺告訴他這是上等好茶。隨即讓茶農(nóng)泡了一泡來喝,卻感覺茶味一般,心想不應該呀!臨走時帶了兩泡干茶,到了山上的收茶點,因為不甘心,便借別人的蓋碗和山上的水,再次沖泡剛才帶來的茶,泡出來一喝:果然,好茶,高香持久!于是,立刻就近借了一輛摩托車,騎行一個多小時山路,就為了買剛才那一袋鐵觀音,當時安溪縣茶山道路還比較狹窄,車輛一般只能單行,摩托車出行還相對方便一些,堵車風險小,但是僅3米寬黃泥碎石路面的茶山村道,一旁是峽谷深淵,一旁是山壁,路面車轍深凹。陳董驅(qū)車直下,心里并不是擔憂山路險峻帶來的危險,而是擔憂回去晚了,這袋茶被與其它茶混在一起而被埋沒,在他的努力下,最終如愿以償,也讓他深切感知水質(zhì)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后來講究用水的緣由。

三、鐵觀音王,遍嘗甘苦

2001年,陳董在廣州以12萬元的拍賣價,購得100克安溪“鐵觀音王”,創(chuàng)當時內(nèi)地拍賣價之最高紀錄,轟動省內(nèi)外,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因此,當時他被人們稱為順德的“鐵觀音王”。

2003年,據(jù)《順德報》記者對陳董收茶的報道:上山買茶難,找好茶更。千家萬戶種茶、制茶,盡管互相交流、學習,農(nóng)業(yè)科技部門也不斷培訓,但制出的茶總有質(zhì)量上的區(qū)別。從排著隊的茶農(nóng)拎來的茶葉中,用天平稱出7克,編好號。先是看成色,然后捧起來干聞。接著用開水洗茶具、暖杯、暖茶、聞茶水香、看湯色、品茶味。品玩第二道茶,將茶葉翻擱在杯蓋上,看成色,再聞茶葉味。拿不準的,再品第三道茶,然后確定收購價。按一天200多人來賣茶算,我們就要試200至300次茶,試多了全嘴苦澀難咽。

高價買茶,遍嘗苦澀,皆是因為他愛茶。為了能喝上一杯好茶,為了讓消費者買到一杯放心茶,他默默付出很多。當年,陳董與安溪“茶王”王坤福二人還在鐵觀音的故鄉(xiāng)共同開發(fā)無公害茶葉生產(chǎn)基地,按國際標準出品優(yōu)質(zhì)茶葉,服務消費者。

鐵觀音2

四、細心琢磨,不斷學習

30多年的茶界生涯,鑄就了陳董對茶的特殊感情,據(jù)其透露,目前他有五個存茶倉庫,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做法是出于安全考慮。陳董帶我們參觀了其中一個倉庫,里面老茶、新茶不計其數(shù),這么多好茶承載了資深茶人愛茶的情懷。

此外,他還帶我們?nèi)ビ^看正在烘焙的鐵觀音茶,撲面而來的茶香瞬間環(huán)繞左右。陳董說,鐵觀音再次烘焙是為了去除雜味(手汗味、搬運中沾染的其它味道等),讓茶香更純。做茶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都要細心琢磨,同時明確自己的定位,并堅持學習,不斷進步。

640.webp (4)

五、堅持公益,回饋社會

走進陳董的辦公室,各種證書、做公益獲贈的牌匾擺放在書架上,引起了筆者的好奇,進一步追問得知,原來他曾從2006年開始連續(xù)當選為順德區(qū)多屆人大代表,并受邀為交警支隊監(jiān)督員等。90年代開始至今,一直堅持做公益,其中大多都是不留名的,陳董平和地說,自己是從苦日子中一步步走出來的,能夠切身感受貧窮帶來的各種不便,他也將會一直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yè)回饋社會。就是這樣一份高尚的情懷,讓陳董今天在社會贏得了一致好評,他的茶也被更多人認可。

640.webp (5)

六、明眼識茶,免去損失

1986年,陳董在順德開了第一家私人茶莊——廣德源,是順德最早以茶葉為主的公司之一。80年代,佛山人已經(jīng)開始喝普洱和紅茶,那時候國家標準沒有現(xiàn)在這么全面,市場上也充斥著一些不適合品飲的茶,如:香港傳過來的一些加了香精的荔枝紅茶。這款茶利潤較高,但長期飲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對此,陳董拒絕銷售這一類茶,這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640.webp (6)

(陳董為我們講解茶識)

多年做茶,練就了一雙識茶的“火眼金睛”。因此,朋友也經(jīng)常請陳董去鑒別茶的真假,一般情況下他看一眼就能區(qū)分茶的真?zhèn)?。有一次朋友請陳董去鑒別一款老茶,通過包裝他就認出是假貨,他進一步解釋道,包裝的鐵絲太硬,當年的鐵絲都比較軟,竹殼的組成方式不是當年的風格,包裝的茶紙也不對,從這幾個方面揭穿了假貨的面目,讓朋友免去較大經(jīng)濟損失。

七、注重品質(zhì),聲譽良好

除了總店“廣德源”茶莊,陳董還擁有廣德茶藝館,以及廣州南方茶葉市場的廣德茶行。他的公司成立以來,在行業(yè)內(nèi)取得較好聲譽,1999年,參加中華春季茶藝活動優(yōu)良茶評鑒比賽,獲得臺灣凍頂烏龍翠玉茶組的頭等獎。

640.webp (7)

2004年,在中國茶·廣州(國際)采購年會暨第三屆全國名優(yōu)茶質(zhì)量評比大賽中,其選送的茶馬古道普洱茶餅榮獲金獎。

2005年,在廣州(國際)茶博覽交易會暨第四屆全國名優(yōu)茶質(zhì)評比大賽上,其班章熟餅勇奪茶王稱號。

2006年,公司積極支持大良新桂體育事業(yè),及各個社區(qū)公益慈善活動,向有需要幫助的家庭伸出援手。

結(jié)語:與陳董這個資深茶人交流的一下午,倍感時間流逝之快,是陳董對茶的講解深深沉醉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晚輩,也是陳董的香醇好茶讓我們享受了一次高品位的茶學之旅。最后,筆者想說:資深茶人的成功,得益于對每一件小事的極致追求,正因有他們的存在,中國茶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更具希望,更多的極品好茶將被創(chuàng)造和傳播,讓我們?yōu)檫@份匠心精神點贊。

佛山市茶葉流通協(xié)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張國鋒(左一)、副秘書長史翠蘭(右二)、廣德源茶業(yè)董事長佛山市茶葉流通協(xié)會監(jiān)事長陳植源(中間)、【亞太茶業(yè)】全媒體主編鐘曉丹(左二)

文稿:驍銳(寫于2018年3月)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