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太姥銀針的功效

找到約45條結果 (用時 0.023 秒)

中國,茶的故鄉(xiāng),史上最貴茶葉排行榜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自古以來,飲茶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許多珍稀的茶葉身價比黃金更加昂貴,是深受上流社會追捧的“杯中之物”,稱為“茶奢”。迄今為止,茶葉商品中,價值連城者已不在少數(shù)。


云南金瓜貢茶?

價格:文物,無價

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云南總督鄂爾泰在普洱府寧洱縣(今寧洱鎮(zhèn))建立了貢茶茶廠,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稱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 制人頭貢茶的茶葉,據(jù)傳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級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shù)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這種芽茶,經(jīng)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所以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

若以收藏來看,金瓜貢茶無疑是現(xiàn)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在港臺茶界,被稱之為“普洱茶太上皇”?,F(xiàn)今公認存世陳期最長的普洱茶,是藏于故宮的金瓜貢茶,已有百年之久。據(jù)稱,這些金瓜貢茶,曾有專家取了一些試泡,評語是:“湯有色,但茶葉陳化、淡薄”。這也正好印證了鄧時海先生之說:“大多數(shù)的金瓜貢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金瓜貢茶的最極品?!?/p>

年份最久的“普洱金瓜貢茶”已成國家二級文物,真品僅有兩沱,分別保存于杭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2007年云南普洱市為迎回金瓜貢茶,活動主辦方投保了保額為1999萬元的巨額保險。此茶已是“神茶”,只有供人們參觀供奉了。現(xiàn)行世的所謂金瓜貢茶,皆是后來某些茶廠的跟風之作,不足以信。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

價格:1040萬元/公斤

母樹大紅袍,生長于武夷山景區(qū)天心巖九龍窠,樹齡350年左右,清代即已名揚天下。傳說清朝進貢茗茶,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享用。母樹大紅袍目前僅存6棵,生長于武夷山景區(qū)天心巖九龍窠。

1998年在首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jié)上,有富商以15.68萬元的高價在拍賣中競得20克母樹大紅袍。2005年,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拍出19.8萬元。同年在第7屆武夷山紅袍節(jié)上20克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又拍賣出20.8萬元的天價,相當于1040萬元/公斤。如今母樹大紅袍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絕對的珍稀茶種,在2006年政府已禁采?!笆飞献钯F”已不足表述,因為它早已無價。

母樹大紅袍與普通大紅袍的區(qū)別:

母樹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qū),目前世上僅存6株(皆由種子發(fā)芽長成),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雖只有六株,卻分為三個品種,分別為:雀舌、北斗、奇丹,“三樅六株”因此而得來。大紅袍母樹享譽全球,被列入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既是武夷山著名景點,又是武夷巖茶的品牌象征。為保護大紅袍母樹,武夷山市為此投保一億元,自2005年后就停采。

純種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無性繁殖)栽培后,單獨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其產地、制作工藝、品質特征都與母樹大紅袍基本一致。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因為無性繁殖不存在代數(shù),統(tǒng)一稱為純種大紅袍。

商品大紅袍,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大紅袍,指的是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一般有4—5個品系的茶葉)。大紅袍的拼配在品種上十分講究,在拼配比例上更加講究,集各種名樅優(yōu)點于一體,使香氣滋味達到高檔名優(yōu)巖茶的標準,因此大紅袍拼配技術常常是各茶廠的機密。而拼配出來的商品大紅袍既具有大紅袍的傳統(tǒng)特征,又因拼配而彌補了單一品種的不足,更使大紅袍脫離了傳說中的量少天價,成為了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之一。


清宮茶膏

價格:954萬元/公斤

普洱茶膏,在公元一千多年前,便躋身廟堂之高。吳任臣《十國春秋》記載,早在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進獻,即“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此段文字表明:第一,“茶膏”字樣正式出現(xiàn);第二,外部用金絲芽裝扮,顯示貴重;第三,數(shù)量極少,只有八枚,不像其它貢茶以擔計算,凸顯珍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蛟S正是這種特殊的尊貴,使它在貢茶中處于上品,被納入史書記載之中。歷經(jīng)南唐、北宋,至清朝終于大興,成為清朝宮廷皇室御用,民間因其制作工藝復雜、產量極為稀少而無流通,最終令茶膏的身價倍增,成為代表特定階層的高檔奢侈品。

普洱茶膏如此尊貴,價值完全可以與金玉媲美。2004年,魯迅、許廣平夫婦收藏的3克清宮普洱茶膏被神秘買家以1.2萬元高價購得;2007年,一塊82克的清宮普洱茶膏被人以85萬的高價收購;2010年6月,一盒清宮普洱茶膏(105.6克)被拍,以100.8萬的天價成交。


這盒100.8萬的普洱茶膏,取材于云南大葉普洱茶為原材料,經(jīng)熬制、厭模這兩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藝極為考究,熬制的普洱茶膏,色如黑漆、膏體平滑細膩、表面富有光澤。造型呈四方委角形,上表面中心為團壽字,四角隅以蝙蝠紋裝飾,圖案布局疏密均勻,花紋規(guī)整,紋樣呈陽文,與茶膏表平面形成鮮明的凸凹感,具有獨特的美感。在拍賣現(xiàn)場,茶藝師將少量普洱茶膏碎末放入盛滿熱水的透明玻璃杯,不一會兒,杯中湯色色澤即如紅寶石一般,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關注。


福鼎綠雪芽母樹

價格:710萬元/公斤

綠雪芽,仙茶也,相傳為太姥娘娘手植。國家第一號良種“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白毫銀針”、“太姥銀針”的古稱,傲霜雪于百丈,歷枯榮于千年,形神俱豐;受云霧之呵護,得泉露之滋養(yǎng),色香皆絕。目前綠雪芽已被政府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植物。2004年寧德茶文化節(jié)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綠雪芽”,以71萬元的天價被拍出。

福元昌圓茶

價格:414萬元/公斤

百年福元昌,有“茶中極品”之稱,可謂傳世普洱茶王?!霸枴辈枨f創(chuàng)立于光緒初年,是倚邦茶區(qū)最富盛名的商號之一。光緒年間中期,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商號規(guī)模,元昌號在種茶區(qū)易武鎮(zhèn)開設了茶廠分行,即“福元昌號”茶莊,專門以大葉種普洱茶菁,制造精選茶葉,每年運銷至全國各地。

2013年,嘉德拍賣行成交了一桶20世紀初的福元昌圓茶,成交價為1035萬元/筒。據(jù)《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由此可知當時的1筒約2.5公斤,折合下來相當于414萬元/公斤。

此筒福元昌圓茶,共七餅,以竹心篾包裹,篾上原有字,因年久而剝落,已無從辨認。此筒圓茶采用優(yōu)良的大葉種普洱茶菁,條索寬扁,茶葉厚大,土栗、灰色兼而有之,油光淡薄,茶氣強烈,表現(xiàn)出易武山優(yōu)質普洱茶的特性。筒內有內票,正方形,藍色圖字,飾一周回紋裝飾圖案,圖案內寫明:“本號在易武山大街開張福元昌號……以圖為記,庶不致誤,余福生白”,共八十八字。同時,每餅茶都有一張淺藍色內飛,手工鈐蓋朱砂紅印,意指此款茶屬陽柔型茶品。


錦繡茶王香竹箐

價格:350萬元/公斤

在離鳳慶七十多公里的盡頭、香竹菁的最高處,便可以看到號稱有3200年歷史的茶王之母——錦繡茶王,它是鳳慶栽培型古茶樹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粗大古茶樹,它的樹干直徑足有1.84米,8個人才勉強圍得起來。2015年4月17日,第二十五屆茶文化藝術節(jié)在“滇紅之鄉(xiāng)”云南鳳慶縣開幕,以這株3200年高齡茶樹原料做出的2015“錦秀茶王”茶品最終被臺商以35萬元/100克拍下,一舉奪得了“普洱史上最貴的茶”的桂冠,相當于350萬元/公斤。


安徽太平猴魁

價格:200萬元/公斤

太平猴魁產于黃山北麓的黃山區(qū),由于黃山低溫多濕,土質肥沃,云霧籠罩,故而茶質別具一格。其核心產區(qū)為黃山市黃山區(qū)新明鄉(xiāng),以猴坑村猴坑、猴崗、顏家品質最佳。太平猴魁為我國“尖茶之冠”,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

自太平猴魁地理標志成功注冊后,價格就開始不斷攀升。2005年5月14日,首屆“黃山杯”精品名茶專場拍賣會上,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角逐,100克“六百里太平猴魁”拍出了15.9萬元的高價,一度成為茶業(yè)界的美談。而很快,這個記錄就被它自己刷新了。2009年5月,濟南“國禮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賣會”上,100克太平猴魁最終拍賣價到了20萬元,相當于200萬元/公斤。產這種天價茶的“茶王樹”,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被當?shù)厝艘暈槭ノ?。每年太平猴魁開園當天,村民們都會鑼鼓聲聲,祭歌悠長,并以一對金童玉女用嘴含采太平猴魁茶,表達對“茶王樹”感恩、崇敬之情,祈愿茶葉的豐收和生活的美滿。


安徽黃山毛峰

價格:170萬元/公斤

黃山毛峰產于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包S金片”和“象牙色”是黃山毛峰的兩大特征。

同樣是2005年的首屆“黃山杯”精品名茶專場拍賣會上,50克黃山毛峰被來自上海的一家企業(yè)以8.5萬元價格拍下,相當于170萬元/公斤。這家上海企業(yè)表示,這批茶的用途“主要作為鎮(zhèn)店之寶,用于展覽展示?!睋?jù)行家透露,這批茶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由28名茶姑,歷時一周從海拔千米以上的獨有茶樹品種“滴水香”中精心采摘了200斤香芽,再從中精選出50斤鮮葉,由4名制茶高手采用獨家工藝制成十余斤成品茶,最后用羊毫筆從成品茶中篩選了半個月才選出來的,可以說費盡心思。?


西湖龍井御前十八棵

價格:150萬元/公斤

即使沒喝過,想必你也一定知道“西湖龍井”的大名。龍井主要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并因此得名。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這就是“御前十八棵”的來歷。在2005年,僅僅100克的“御前十八棵”就賣到了近15萬元。而如今,此種茶葉一年的產量只有二兩,價值真的無法估量!


河南信陽毛尖

價格:149萬元/公斤

蘇東坡曾說:“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因其條索細秀、圓直有鋒尖、白毫滿披而得名“毛尖”,又因產地在信陽故名“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緊、直、多白毫、香高、味濃、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1915年信陽毛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被譽為“綠茶之王”,是最優(yōu)質的名優(yōu)綠茶之一。


2006年“極品信陽毛尖拍賣會”上,信陽毛尖茶王“藍天玉葉”,被一位來自上海的買家,以14.9萬元/100克的價格拍走,相當于149萬元/公斤,令不少競拍者都咋舌不已。


鳳凰單叢宋種1號

價格:100萬元/公斤

鳳凰水仙原產于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qū)。傳說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南下潮汕,路經(jīng)鳳凰山區(qū)烏際山,日甚渴,侍從們采下一種葉尖似鳥嘴的樹葉加以烹制,飲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從此廣為栽植,稱為“宋種”,迄今已有900余年歷史。由于其茶葉品質特征具有清高持久的天然花蜜香和木甜香,滋味鮮濃飽滿、生津回甘和耐沖泡,“宋種”得到國內外茶葉界的贊許。

宋種1號是鳳凰茶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樹,系從烏崠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后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生長在位于海拔約1150米的烏崠李仔坪村頂厝幾塊巨大的泰石鼓之間,樹齡達600多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每年宋種1號的采摘都要舉行隆重的采摘拜祭儀式,前來觀禮的各地茶商、茶農及社會各界人士云集,場面盛大。2016年4月,在廣東省潮州鳳凰縣的鳳凰單叢宋種開采儀式上,潮州鳳凰單叢宋種1號以100萬元/公斤的價格拍賣。

但遺憾的是,這棵見證了鳳凰山茶文化幾百年傳承的母樹可謂命途多舛,先前人為管理不當也就罷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后來好不容易恢復了少許元氣,管理戶又在其附近大量栽種新茶樹爭奪養(yǎng)分,后有游人絡繹不絕前來參觀和拍照,受人為攀采和踐踏,致使樹勢衰退,產量連年下降。


安溪鐵觀音

價格:67萬元/公斤

鐵觀音原產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2012年6月的中國海峽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賣會上,清香型鐵觀音以6.7萬元/100克價格成交,相當于67萬/公斤。


貴州都勻毛尖

價格:66.6萬元/公斤

貴州所產茶葉中,以都勻毛尖為最。都勻毛尖主要產于貴州都勻市,由毛爺爺于1956年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都勻地區(qū)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郁,云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屬于貴州名優(yōu)綠茶。

“在中國的綠茶領域,貴州綠茶是上品,而在貴州綠茶中,都勻毛尖是極品,是奢侈品?!边@是業(yè)內人士給都勻毛尖的定位和評價,也是對都勻毛尖品質的最高褒獎。都勻毛尖具有“外形緊細卷曲、毫毛均勻滿布、色澤綠潤,茶湯嫩黃綠明亮,香氣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鮮爽回味干甜,葉底嫩勻、黃綠明亮”的品質特點。2011年,3個標底的“都勻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裝)在現(xiàn)場開拍,拍賣總成交價格達22萬元,其中,“都勻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號(150g裝)最高成交價格達10萬元,相當于66.6萬元/公斤。


熊貓茶

價格:44萬元/公斤

熊貓茶,全稱熊貓生態(tài)茶,指生長在熊貓棲息地四川雅安的熊貓生態(tài)茶山、采用熊貓糞便施肥種植的茶。2011年7月12日,環(huán)保漢字熊貓書畫家、四川大學老師安琰石在雅安參加中國熊貓網(wǎng)創(chuàng)辦一周年座談會上,聽到來自臥龍的熊貓專家說,熊貓的吸收功能很不好,大概只吸收了所吃食物30%的營養(yǎng)?!斑@不就意味著還有70%的營養(yǎng)在熊貓的糞便里?!卑茬J為,綠茶有防癌的功效,而熊貓的主食是竹葉,竹葉里含有相同的抗癌成分,用熊貓糞便養(yǎng)茶,更會有防癌效果。2012年3月17日,采茶姑娘在四川雅安開始了“熊貓茶”的首次采選。

頂級“熊貓茶”定價為每斤219865元人民幣,寓意“21世紀地球村長久發(fā)展順利,我有環(huán)保責任”。2012年3月27日,四川“熊貓茶”正式上市銷售,上市的“極品熊貓茶”僅為21份,售價約2萬元人民幣,僅為一兩。此茶上市后,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不少人認為安琰石將茶葉定價如此高,純屬炒作,對此,安琰石說:“物以稀為貴,世界上就這么多熊貓,產生的糞便也就這么多,茶葉當然要定價最貴。”

感受白茶 共享非遺——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賽頒獎典禮在杭舉行

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10月15日,“感受白茶 共享非遺”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賽總決賽及頒獎典禮在浙江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區(qū)隆重舉行。

本屆茶王賽是中國茶葉博物館與福鼎市茶業(yè)協(xié)會首次聯(lián)合主辦,旨在“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周年之際,積極踐行“三茶統(tǒng)籌”理念,以文化賦能產業(yè),展示福鼎白茶制作技藝保護與傳承實踐,助力茶產業(yè)發(fā)展邁向新階段、續(xù)寫新篇章。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王建滿,海峽兩岸茶業(yè)交流協(xié)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陳紹軍,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林健東,福建省委臺港澳辦公室原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海峽兩岸茶業(yè)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鄭一賢,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姜仁華,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何關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鄭國建,中國茶葉博物館書記、館長包靜,中國茶葉博物館副館長晏昕,中國茶葉博物館副館長林晨,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屠幼英,寧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劉一寧,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福鼎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市茶業(yè)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陳興華,福鼎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茶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葉立雄,福鼎市茶產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張青碧,福鼎市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福建品品香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振傳等領導與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中國茶葉博物館書記、館長包靜致辭,她提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從2017年起率先發(fā)起“中國好茶”征集活動,六年來,整合中國名茶、好茶資源,建立了精準、有效、完善的中國茶樣信息資料庫,并提供權威性宣傳展示平臺,推廣國內優(yōu)秀茶企業(yè)及茶產品,讓游客多感官沉浸式體驗,成功打造“可以喝的展廳”,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深厚底蘊和中國茶產業(yè)發(fā)展狀況。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福鼎白茶制作技藝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葉博物館作為該遺產項目保護工作組秘書處,聯(lián)合福鼎市茶業(yè)協(xié)會舉辦本屆福鼎白茶茶王賽,將其中佳品都薈萃于博物館,讓大眾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福鼎白茶制作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以來的保護與傳承,感受到制茶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們世世代代延續(xù)的技藝與精神,讓我們真正實現(xiàn)“中國茶,世界品”的美好愿望。

福鼎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茶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葉立雄致辭,他提到,福鼎是個自然宜居、清新雋永的生態(tài)城市,以茶聞名,是中國白茶之鄉(xiāng)、世界白茶發(fā)源地。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樹種優(yōu)良、工藝天然、功效獨特以及收藏價值性、時尚引領性等特性,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近年來,福鼎市在踐行“三茶”統(tǒng)籌理念中實現(xiàn)先行示范,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品牌定位,加快推動茶產業(yè)全方位高質量發(fā)展。實踐證明,福鼎白茶的發(fā)展踐行了“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yè)、富裕一方百姓”的愿景,整個發(fā)展過程也形成了“三茶”統(tǒng)籌福鼎白茶別具特色的路徑和做法,體現(xiàn)出福鼎白茶的地位和擔當。本次茶王賽是福鼎市茶產業(yè)的一件盛事,旨在推動福鼎白茶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宣傳福鼎白茶的卓越品質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為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王建滿致辭,他提到,福鼎產茶歷史悠久,茶葉資源豐富,產業(yè)基礎夯實,是我國最大的白茶產區(qū)及出口基地。福鼎白茶采用獨特的加工工藝,不炒不揉,最大限度保留了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是最自然健康的茶中珍品。多年來,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支持下,福鼎白茶產業(yè)發(fā)展興旺,全市茶園可采摘面積30.5萬畝,實現(xiàn)茶葉總產量3.4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65萬噸,茶產業(yè)綜合產值137.26億元,涉茶企業(yè)在全國各地創(chuàng)辦營銷網(wǎng)點1萬個,提供就業(yè)崗位10萬個,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茶葉。福鼎白茶產業(yè)在助推農民增收、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方面發(fā)揮出了十分積極重要的作用。

據(jù)悉,本屆茶王賽分初賽、決賽兩個階段。根據(jù)送樣情況,本次初賽共239個樣,其中,白毫銀針117個,白牡丹122個,是由福鼎市各鄉(xiāng)鎮(zhèn)茶業(yè)協(xié)會(商會)、斗白茶協(xié)會選送優(yōu)質獲獎茶樣。初賽階段,白毫銀針、白牡丹各前39名進入總決賽。本屆茶王賽總決賽特邀魯成銀、孫威江、蘇峰、陳金水、趙玉香、龔淑英、郭雅玲、孫云8位權威專家組成專家審評組,經(jīng)嚴格審評,以總分高低及獎項設置比例確定最終獲獎企業(yè)。經(jīng)過激烈角逐,共評出白毫銀針、白牡丹各1個茶王,2個金獎,6個銀獎,12個銅獎,18個優(yōu)質獎。同時,獲獎茶選手前3名為2023年度白毫銀針、白牡丹制茶大師,前4-9名為2023年度白毫銀針、白牡丹制茶能手。

本次茶王賽專家組組長魯成銀高度評價這次比賽,他說,這次比賽參賽樣品的數(shù)量大,代表性強,參賽的茶樣整體水平比較高,是一場福鼎白茶的優(yōu)中選優(yōu)的高水準賽事。

活動現(xiàn)場公布了本屆茶王賽的最終結果,并為獲獎選手頒獎。其中,由福鼎市點頭大峨茶莊選送的白毫銀針榮獲白毫銀針茶王,福鼎蓄春堂茶業(yè)有限公司選送的白牡丹榮獲白牡丹茶王。

福鼎作為“世界白茶發(fā)源地”,2023年“福鼎白茶”品牌價值達到60.70億元,已經(jīng)連續(xù)十四年進入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2年,福鼎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0.5萬畝,實現(xiàn)茶葉總產量3.1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3萬噸,全市茶產業(yè)綜合總產值138.91億元。一片葉子,真正實現(xiàn)了富裕一方百姓,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福鼎白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jù)歷史文獻記載,白茶早先由福鼎創(chuàng)制于清嘉慶元年,當時以“福鼎菜茶”的壯芽為原料,制成銀針;約在咸豐六年(1857年),福鼎選育出大白茶茶樹良種后,于光緒十二年(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白毫銀針,白茶制造歷史在福鼎掀開第一頁。后來又制作白牡丹茶、貢眉、壽眉和新工藝白茶,大大豐富了白茶制作技藝的理論與實踐。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1月,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福鼎市茶產業(yè)經(jīng)濟效益穩(wěn)中有升,全面落實“三茶”統(tǒng)籌發(fā)展,促進“三產”融合,持續(xù)推進基地化生態(tài)茶園和信息化可追溯體系建設,推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jīng)營,促進全產業(yè)鏈條提質增效。

相信此次茶王賽的舉辦將助力福鼎白茶的品牌提升,進一步提高福鼎白茶的加工技藝與產品品質,為廣大茶企、茶農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推動福鼎白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賽獲獎名單

白毫銀針

茶王(1名)

福鼎市點頭大峨茶莊

金獎(2名)

福鼎市德益家茶業(yè)有限公司福建品品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銀獎(7名)

福建王傳意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省香傳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北路銀針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崇恩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福金緣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茶珍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妙貢堂茶業(yè)有限公司(并列)

銅獎(11名)

福鼎市連山堂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瑞達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柴頭山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福建順茗道茶業(yè)有限公司

為汝山房

福建省茶本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福建福鼎東南白茶進出口有限公司

福鼎市溢香茗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鼎白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磻溪益明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八閩茶夫茶業(yè)有限公司

優(yōu)質獎(18名)

福鼎市富云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南方茶業(yè)進出口有限公司

福鼎市云說葉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荒茶林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仙嶼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省董德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伡陽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四季盛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阿甘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惠元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裕顏春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漢儀樓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白琳廣豐茶葉專業(yè)合作社

福鼎市品茗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老鐘家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奇古枝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七碗李家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福鼎市左茶右器茶業(yè)有限公司

白毫銀針制茶大師(3名)

福鼎市點頭大峨茶莊 蔡佳亮

福鼎市德益家茶業(yè)有限公司 鐘品德

福建品品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王其斯

白毫銀針制茶能手(7名)

福建王傳意茶業(yè)有限公司 王傳意

福建省香傳茶業(yè)有限公司 林祖?zhèn)?/p>

福鼎市 北路銀針 茶業(yè)有限公司 陳思錢

福建崇恩茶業(yè)有限公司 黃其杰

福鼎市福金緣茶業(yè)有限公司 陳明忍

福建茶珍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吳明全

福鼎市妙貢堂茶業(yè)有限公司 夏云煙(并列)

白牡丹

茶王(1名)

福鼎蓄春堂茶業(yè)有限公司

金獎(2名)

福鼎一末茶業(yè)有限公司福鼎市太姥山孔坪茶業(yè)有限公司

銀獎(6名)

福鼎市裕顏春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永德益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東福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省香傳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奇古枝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拾荒老樹白茶研究所

銅獎(12名)

福鼎市春綠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鼎白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伡陽茶業(yè)有限公司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福鼎憶醇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茶媚子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八閩茶夫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以琳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

福鼎市太元福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品茗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建王傳意茶業(yè)有限公司

優(yōu)質獎(18名)

福建瑞達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龍隱茶業(yè)專業(yè)合作社

福鼎市西洋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信達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福鼎正茶倉儲科技有限公司

福鼎市海云臻品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黎頭坵茶產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元潭茶業(yè)有限公司

太姥南韻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仙嶼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茗樂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國子生態(tài)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管陽立欣家庭農場

福鼎市磻溪金谷白云芽茶廠

福鼎市畬然香茶業(yè)專業(yè)合作社

福鼎森棲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春鼎茶業(yè)有限公司

福鼎市畬茗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白牡丹制茶大師(3名)

福鼎蓄春堂茶業(yè)有限公司 周孝旺

福鼎一末茶業(yè)有限公司 夏孝同

福鼎市太姥山孔坪茶業(yè)有限公司 鄭斯姜

白牡丹制茶能手(6名)

福鼎市裕顏春茶業(yè)有限公司 林珠稻

福鼎市永德益茶業(yè)有限公司 王其英

福鼎市東福茶業(yè)有限公司 林思招

福建省香傳茶業(yè)有限公司 林祖?zhèn)?/p>

福建奇古枝茶業(yè)有限公司 魏晗

福鼎市拾荒老樹白茶研究所 翁啟交

來源:茗邊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白茶始祖:太姥娘娘身份考述

太姥娘娘與“綠雪芽”:一個傳說的文化隱喻

太姥娘娘雕像

1982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名叫《太姥山民間傳說》的小書,收集太姥山民間傳說37個,其中有一個名曰“綠雪芽”,全文如下:

太姥山“綠雪芽”,是馳名中外的名茶。

綠雪芽,俗名“白茶芯”,形狀纖細柔軟,毛茸茸的,呈銀白色,又叫“銀針”、“白毫”。它的次品叫“旗槍”,因為葉子如旗,芽尖似槍。這種茶,是一芽一葉采下來制成的。

綠雪芽是佳樹。它不但可以飲用、藥用,傳說過去人們用鴻雪洞那株老茶的根雕鑿成茶杯,不用茶葉,熱水一沖,便有綠雪芽茶的味道。出遠門的人,用它作小碗,途中倘若遇到黑店、壞人暗下毒藥,那碗很靈驗,即刻現(xiàn)出黑色的瘢痕來。

鴻雪洞上那株綠雪芽茶,是太姥山脈綠雪芽的始祖。傳說它是堯時太姥山下才堡村的窮家女子藍姑培養(yǎng)的。她因避難棲居太姥山中巖洞庵里,一天偶爾走到鴻雪洞上,發(fā)現(xiàn)荒草叢中,有株與眾不同、亭亭玉立的茶樹。她鋤掉荒草,給茶樹培土,并用鴻雪洞口的丹井水澆灌。春去秋來,那茶長出綠雪似的晶瑩碧透的葉芽。她采葉芽制茶,叫“綠雪芽茶”。

這茶,用山泉水來泡,就格外清甜、芬芳。每當窮苦的才堡村父老悄悄來探望她,她都用綠雪芽茶來敬鄉(xiāng)親。品嘗過的,都贊不絕口。一年,才堡村中窮人孩子患麻疹,幸虧她施舍了綠雪芽茶,救了不少人命。因此,人們便稱它為“仙茶”了。藍姑樂善好施,便把這茶傳給山下窮人栽種;歲歲萌芽,綠雪芽茶遍野皆綠了。

春花開了又謝,秋月圓了又缺,過了好多年后,藍姑仙去了。人們很感念她,每當夜深更靜,山月皎皎,大家在傳聲谷呼喚她。這聲音傳到天上,藍姑聽了很感動。于是,每年七月七日,她在望仙橋上與人們會面一次。這天,她駕五色龍馬,衣袂飄飄,環(huán)佩叮當,面如芙蓉,細眉彎彎,很是慈祥。

此后,人們?yōu)榱思o念她,在鴻雪洞旁,為她造了石墓,白云寺上,為她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遺像,并尊稱她為“太姥娘娘”。至今,每年三月清明,還有人把新采的綠雪芽茶,用紅漆供盤盛著,放在她遺像前祭奠她哩。[1]

據(jù)了解,為了編寫此書,編寫組抽調當時的福建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寧德地區(qū)文化局和福鼎、寧德、福安幾個縣的作者組織了一個采風組,深入太姥山地區(qū)采錄,再由采錄作者整理后編成此書。上面這個“綠雪芽”的傳說也是采自民間,在太姥山地區(qū)口口相傳已久,對研究太姥山文化和福鼎白茶文化,是個值得重視的“遺珍”。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民間是文化發(fā)展最肥沃的土壤。21世紀初,隨著福鼎白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興盛,福鼎白茶文化的挖掘、整理乃至新的建構被提上議事日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源頭指向太姥山的福鼎白茶,其文化的源頭與太姥娘娘的緊密關系也越來越明晰,伴隨著“天下白茶,源于太姥”“太姥山是一座白茶山”等概念的不斷強化,“太姥娘娘是中國白茶始祖”的認知也獲得廣泛的認同。所幸的是,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老百姓在上個世紀乃至更早時候已經(jīng)以口頭的形式為我們創(chuàng)作和保留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太姥娘娘與福鼎白茶”的傳奇故事。

太姥煮茶圖 佚名 作

這個傳奇故事很短,但內涵很豐富。“在這個生命力極強的民間傳說中流淌著一個源遠流長的茶葉起源的故事?!盵2]它以一種文化隱喻的方式,觸發(fā)我們去聯(lián)想福鼎白茶的前世今生,去理解一株偉大植物與一位女神之間的“親密”關系。它以平實無華的語言,傳遞了至少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信息:第一,傳說的主人公“太姥娘娘”本是堯時太姥山下的窮家女子,救苦行善于人間,“仙去”后被尊為“太姥娘娘”;第二,太姥娘娘救苦行善的主要“媒介”就是“綠雪芽”茶;第三,每年三月清明,人們用紅漆供盤盛著新采的綠雪芽茶祭奠太姥娘娘。

以上幾個信息展開來說,首先值得關注的是,太姥本為堯時太姥山下的窮家女子,因為救苦行善于被尊為女神。這個信息實際上透露的是,太姥山地區(qū)在遠古時期的族群生存情況,它告訴我們,“在上古時期,太姥山所處的閩浙一帶,并非中土之外的孤寂之地,而是南方古代人類活動的活躍地帶”[3]。近年的考古發(fā)掘,也應證了早在5000年前,太姥山地區(qū)已有較大規(guī)模的人類活動。地處太姥山下店下鎮(zhèn)的馬欄山遺址及附近的洋邊山遺址、后保欄山遺址,以及太姥山鎮(zhèn)彭坑村后門山遺址都在證明,在巍峨太姥山和澎湃東海的間隔地帶,生活著被稱為閩越或甌越之一部分的先民,他們在太姥山地區(qū)飯稻羹魚,發(fā)展出了最早的太姥山區(qū)域文明,而“太姥”就是他們之間最杰出的代表。民國郭白陽把“太姥”稱為“八閩人祖”。[4]盧美松先生認為:“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堯時代被尊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孫們是開發(fā)福建及其毗鄰地區(qū)的拓荒者?!薄斑h古時代在福建及其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們就是閩族的先民。這是由女性酋長領導的氏族社會,而他們的始祖母被后世尊稱為太姥或太母。”[5]

回到太姥娘娘與茶。學者王宏甲先生在《太姥娘娘,人類的茶之母》一文中認為:“堯的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如何?……茶最初是作為藥用的,后來從藥用過渡為茶飲。以此看,藍姑采山茶治麻疹的故事發(fā)生在堯的時代,在時間上是可能的?!盵6]

從種茶到制茶:福鼎白茶的神圣性“基因”

“綠雪芽”古茶樹

我們再看這個傳說第二個值得關注的信息,就是太姥娘娘主要是通過“綠雪芽”茶這個“媒介”實現(xiàn)其救苦行善,首先是她發(fā)現(xiàn)了鴻雪洞旁那株與眾不同的茶樹并進行培育;其次她施舍了這綠雪芽茶救治了不少患麻疹病孩;再次她把這茶傳給山下窮人栽種,使綠雪芽茶廣泛種植。那么,這株“綠雪芽”到底是怎么樣的一株茶?

其實這株綠雪芽,除了進入了民間傳說,科學研究者對其也早有關注。陳椽教授的《茶業(yè)通史》就記載了這株野生茶樹:

在我國東南茶區(qū),福建的野生大茶樹也分布很廣,1957年和1958年,在閩南和閩西以及閩東北茶區(qū)陸續(xù)都有發(fā)現(xiàn)。如福鼎太姥山上的最大茶樹,高達6米以上,主干基部直徑18厘米,周圍35厘米,樹冠直徑2.7米,分枝離地高達2.5~3.4米,葉長17厘米,闊5~6.6厘米,葉脈10對。[7]

茶樹育種專家郭元超等1957年開始就對這株綠雪芽茶樹為重點的太姥山野生茶樹進行跟蹤考察,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太姥山獨特的區(qū)位特點和日照、土壤等條件,為野生茶樹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8]吳祝平先生在《閩東茶葉溯源商榷》一文中,以野生茶樹的發(fā)現(xiàn)來證明閩東是古老茶區(qū)。文中說閩東野生大茶樹主要分布在北緯26.5—27.5度之間,即分布太姥山系海拔800—1000米之間的喬木林或次生林中,而這與貴州省野生茶分布緯度相近,可見閩東亦是茶樹原產地之一。[9]學者王宏甲認為:“中國不止西南有野生茶樹,南方不少地方都有,如武夷大紅袍、福鼎大白茶等,都有高大的野生古茶樹?!盵10]現(xiàn)在制作福鼎白茶所采用的品種之一福鼎大白茶就是由太姥山的野生茶樹繁殖而來,這株名為“綠雪芽”的大白茶母樹被稱為“真正意義的白茶生產歷史見證的‘活化石’”[11]。以上為“太姥娘娘手植綠雪芽”這一古老的故事傳說的合理性準備了科學的旁證。

“綠雪芽”石刻

除此之外,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其核心方法與運用曬干或自然晾干的上古先民采用的制茶法相同,與太姥娘娘為小兒治療麻疹的制茶(實為藥)方法相同,這就容易使人聯(lián)想,如今這種原始而生態(tài)的制茶工藝是否就是沿襲當年的“基因”。再加上白茶的藥用功能,比如卓劍舟在《太姥山全志》說的:“綠雪芽,今呼為白毫,香色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產者為最。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盵12]就更加使福鼎人民堅決地認定,太姥娘娘是一個像神農一樣,第一個發(fā)現(xiàn)白茶的藥用保健功效,并不遺余力培育和推廣白茶的“始祖”?!盎蛟S早在藍姑生活的時代,人們就已發(fā)現(xiàn)了野生白茶的這一特殊藥用功能。由于防治小兒麻疹的機緣巧合,藍姑采山茶煎湯治療病孩的方法得以在民間傳播。此后,人們?yōu)榱吮4娲酥尾∶胤?,嘗試將野茶樹的嫩葉采摘曬干以方便保存,從而發(fā)明了最早的天然曬茶法。而白茶也由此慢慢從藥用過渡到日常飲用,并獲得大量栽培,最終造就了今日福鼎白茶產業(yè)的繁榮?!盵13]

關于白茶的培育和推廣,還有一個故事也在太姥山地區(qū)廣為流傳:

陳煥,湖林頭村人,光緒間孝子,家貧。一日,詣太姥祈夢,姥示種綠雪芽可自給。煥因將山中茶樹移植,初年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價與金埒,煥家卒小康。自是,種者日多。至民國元年,全縣產量達十萬斤矣。[14]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出版于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的《太姥山全志》,講的是綠雪芽從山上被培植到山下,成為尋常百姓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并逐漸推廣發(fā)展成為一個產業(yè)的過程,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這樣一個很有現(xiàn)實性和紀實色彩的故事,福鼎人也沒忘了,最初還是緣于太姥娘娘的夢示。

我們發(fā)現(xiàn),以“綠雪芽”為代稱的福鼎白茶,從茶種開始,到茶葉制作,乃至產業(yè)性的發(fā)展過程,處處閃現(xiàn)著太姥娘娘的“身影”,其與女神的關系如此緊密,其神圣性文化“基因”竟如此強大!

從民間到官方:“中國白茶始祖”的身份確認

“中國白茶始祖·太姥文化傳承禮”

自古以來,這位女神和以她命名的這座名山,有一個神圣化的過程,筆者對相關史料和事實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至少有4次國家層面對女神的敕封或敕祭,先后是“堯封太姥”“漢武帝令東方朔授封”“唐玄宗敕春秋二祭”和“閩王封為西岳之神”,這4次敕封或敕祭,都是太姥被納入華夏文明譜系的重要事件,也是“太姥”神圣化的過程。(詳見《從“堯封太姥”到“白茶始祖”:“太姥”的神圣化過程》一文)而在福鼎民間,自發(fā)對太姥的祭奠儀式也一直存在,這是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對“太姥”神圣化進程的推動。比如,福鼎市的道教界沿襲東漢王烈《蟠桃記》的道教“視點”,視太姥娘娘為道教神靈,在傳說中太姥飛升的日子——每年七月初七,舉行對太姥娘娘的祭典。佛教界則視太姥為護法神,命名曰“太姥娘娘菩薩”,太姥山幾乎每個寺院都有“太姥圣殿”供奉太姥娘娘,他們也會在每年七月初七舉辦法會。太姥山地區(qū)的信眾則會在七月初六或者更早就來到太姥山,參加各種形式的祭拜儀式,或是在七月初七凌晨0點為太姥娘娘燒“頭柱香”。

而福鼎茶界,更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對這位白茶始祖的崇敬。如從2012年開始每年一屆的福鼎白茶開茶節(jié),都相應的舉辦太姥娘娘祭祀活動;從2020年開始開始,太姥山白茶商會聯(lián)合有關部門,在太姥山上太姥娘娘雕像廣場舉辦“白茶始祖·太姥文化傳承禮”;作為“綠雪芽”茶品牌名稱的擁有者福建天湖茶業(yè)有限公司,不但在其綠雪芽白茶莊園內建了“太姥廟”供奉太姥娘娘,而且還每年舉辦以祭奠太姥娘娘為核心內容的“頭采節(jié)”。以上活動,基本都包含向太姥娘娘進香、誦讀《太姥娘娘賦》,向太姥娘娘獻禮、呈茶等等一套特別的禮儀,表達對“白茶始祖”的禮敬。

民間自發(fā)的“太姥祭祀”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6月27日,在太姥山一片瓦舉行的福鼎大白茶始祖公祭儀式。公祭儀式由福建省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主持,省、寧德市、福鼎市各級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茶業(yè)界代表等參加,在禮炮、嗩吶和畬歌聲中,主祭、陪祭為生長在一片瓦鴻雪洞旁的“綠雪芽”古茶樹施以包括上香、采茶、送茶等一系列祭奠禮儀。省林業(yè)廳在儀式上宣讀了關于對綠雪芽古茶樹保護的批文,正式宣布把這株富有傳奇色彩的古茶樹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單。同時,主辦方還為綠雪芽古茶樹碑并舉行揭碑儀式。

這次官方舉辦的太姥祭典,對太姥信俗文化和福鼎白茶文化的傳統(tǒng)繼承和新的建構都極具標志性意義,它既是福建省官方對歷史以來“太姥祭典”國家傳統(tǒng)的延續(xù),也是對“用紅漆供盤盛著新采的綠雪芽茶祭奠太姥娘娘”這種民間習俗的提升,誠所謂在尊重歷史傳統(tǒng)基礎上的守正,又是一次拓展新的文化內涵的創(chuàng)新。

不可否認,在太姥山地區(qū),小規(guī)模的類似“用紅漆供盤盛著新采的綠雪芽茶祭奠太姥娘娘”這種民眾自發(fā)行為一直存在,表明了作為“白茶始祖”的民間認同已根深蒂固并生生不息,但隨著福鼎茶產業(yè)的發(fā)展,這種認同逐漸擴大,并且上升到政府的層面并得到了官方的確認。這次“太姥祭典”的最大價值,就是在女神信俗和產業(yè)發(fā)展之間尋找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契合點,即從官方的角度,把太姥娘娘認定為“白茶始祖”(當時還是“大白茶始祖”),換句話說,就是政府成功確定了綠雪芽作為福鼎白茶母樹以及太姥娘娘作為“中國白茶始祖”的神圣形象。

寫于2022年10月28-11月2日

參考資料:

[1]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福建分會主編、《太姥山民間傳說》采風組采編:《太姥山民間傳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7-78頁。

[2] 王宏甲:《太姥娘娘,人類的茶之母》,中共福鼎市委宣傳部編:《華茶故里——眾說福鼎白茶》,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海峽文藝出版社,2019年,第80頁。

[3] 張先清:《綠雪芽:一部白茶的文化志》,河南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20頁。

[4] (民國)郭白陽:《竹間續(xù)話》卷三,海風出版社,2001年,第47頁。

[5] 盧美松:《太姥考略》,《閩中稽古》,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85-586頁。

[6] 王宏甲:《太姥娘娘,人類的茶之母》,中共福鼎市委宣傳部編:《華茶故里——眾說福鼎白茶》,第77-78頁。

[7] 陳椽:《茶業(yè)通史》,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年,第26頁。

[8] 郭元超、葉乃興、肖麗平:《太姥山野生茶樹考查報告》,《茶葉科學簡報》,1985年4月2日。

[9] 吳祝平:《閩東茶葉溯源商榷》,《閩東茶文化探源》,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4年6月,第104頁。

[10] 王宏甲:《太姥娘娘,人類的茶之母》,中共福鼎市委宣傳部編:《華茶故里——眾說福鼎白茶》,第81頁。

[11] 陳興華:《福鼎白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頁。

[12] (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志》卷八“方物”,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1頁。

[13] 張先清、葉梅生:《太姥文化:文明進程與鄉(xiāng)土記憶》,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74頁。

[14] (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志》卷九“雜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0頁。

-END-

來源:愛在太姥

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5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