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松針炒制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郭子涵·學茶:初識南京雨花茶-松針形特種綠茶

日日對龍井新茶翹首以盼

可這學習也不能停

繼續(xù)啃《制茶學》

?

針(松針)形茶

外形細長如針狀的茶葉的總稱

?

原料與加工工藝不同

可分為全芽型和芽葉型

?

產(chǎn)地、原料品種不同

可分為翠針(綠而光潤)和銀針(披毫)

?

針(松針)形茶種類眾多

浙江的開化龍頂、千島銀針

江蘇的太湖翠竹

重慶巴南的巴山銀芽

陜西的午子仙毫

南京雨花茶

湖南的安化松針等

?

加工工藝要求有所不同

但基本工藝流程相似

?

?

今兒就來認識一下:

?

南京雨花茶

?

1959年為紀念革命先烈

由南京中山陵園管理處創(chuàng)制

雨花茶外形奇特秀麗、內(nèi)質(zhì)優(yōu)良

“形如松針,翠綠挺拔”

?

茶園面積由1960年的130多公頃

到2010年增加至7300多公頃

?

2006年,國家標準頒布:

《地理標志產(chǎn)品雨花茶》(GB/T 20605—2006)

產(chǎn)地劃分在南京市城區(qū)的中山陵園、雨花臺烈士陵園、江寧區(qū)、溧水縣、高淳縣、浦口區(qū)、六合區(qū)、雨花臺區(qū)、棲霞區(qū)現(xiàn)轄區(qū)行政區(qū)域內(nèi)。

?

?

品質(zhì)特點

?

南京雨花茶屬于烘炒結合半烘炒型綠茶

?

外形

條索緊結細圓挺直呈松針形,鋒苗挺秀

色澤翠綠帶有白毫

?

內(nèi)質(zhì)

湯色清澈明亮

滋味鮮醇、鮮爽純正

香氣清高

葉底勻凈嫩綠

?

?

鮮葉要求

?

鮮葉主要采自

祁門櫧葉種、宜興小葉種、鳩坑種和龍井43

?

鮮葉采摘精細

要求嫩度均勻,長度一致

不采空心芽、病蟲芽、紫芽

?

具體鮮葉標準:

?

特級一等

?

一芽一葉大于85%

并有一定量的單芽

一芽二葉小于15%

?

芽葉長度2-2.5cm大于90%

2-3cm小于10%

沒有3cm以上芽葉

?

炒制500 g特級雨花茶

需采5萬個芽葉

?

特級二等

?

一芽一葉大于75%

一芽二葉小于25%

?

芽葉長度2-2.5cm大于80%

2.6-3cm小于15%

3cm以上芽葉小于5%

?

一級

?

一芽一葉大于65%

一芽二葉小于35%

?

芽葉長度2-2.5cm要大于70%

2.6-3cm大于25%

3cm以上芽葉小于5%

?

二級

?

一芽一葉大于50%

一芽二葉小于50%

?

芽葉長度2-2.5cm大于60%

2.6-3cm小于30%,

3cm以上芽葉小于10%

?

?

手工工藝流程與加工技術

?

工藝流程

鮮葉→攤青→殺青→揉捻→搓條拉條→毛茶整理→供干→成品

?

1、攤青

?

首先揀去病蟲葉、單片和不符合標準的芽葉

在室內(nèi)陰涼處的蔑墊上攤放

厚度2-3 厘米

歷時3-4小時

期間輕翻1-2次

?

適度標準:

葉色轉(zhuǎn)暗、變軟、有清香氣產(chǎn)生

?

2、殺青

?

60厘米口徑平鍋

鍋溫掌握在140-160°C

投葉量500g左右

?

抖悶結合、抖殺為主

殺青時間5-7分鐘

?

后期適當降溫

直到葉軟、色暗、青草氣消失

含水量55%-58%出鍋

?

殺青葉均勻地攤放在潔凈的竹席或匾上降溫

切不可堆積,以免悶黃殺青葉

?

3、揉捻

?

一般采用溫揉:

即殺青葉沒有完全冷卻時開始揉捻

?

經(jīng)過攤涼的殺青葉置于揉捻臺上

鋪放竹編揉捻篾片增加揉捻阻力

?

采用雙手推揉法進行揉捻

揉捻動作先輕后重,先慢后快

用力應掌握來輕去重

?

注意!是做推拉式的直線滾揉

絕對不能像卷曲形茶或球形茶揉捻那樣采用旋轉(zhuǎn)式的團揉

也切忌在竹匾上拖帶硬擦,以免揉碎葉子

?

每揉2-3分鐘解塊散熱一次

揉捻全程8-10分鐘

一般解塊3-4次

?

初步成條、茶汁微岀時,完成揉捻工序

?

4、搓條拉條

?

搓理條與干燥是在一連續(xù)過程中完成的

形成雨花茶獨特外形的關鍵工序

使茶葉緊細、渾圓、挺直、光滑,白毫顯露

?

依舊平鍋中進行

鍋溫85-90 °C

鍋壁先擦拭少量制茶專用油

投葉量350g左右

一邊翻炒,一邊抖散

抖散結合,將茶條理順

然后將茶條置于手中開始輕輕滾動搓條

?

搓條用力應掌握的原則:

“前輕、中間重、后輕”

?

茶條不粘手時

鍋溫按80 °C→70°C→60°C→50 °C的階梯逐步降低

搓條的手勢也逐漸加重

?

把兩手五指伸直

將茶葉置于兩手之間

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滾搓

輕重相間,同時結合理條

?

進行20 分鐘左右

當含水量降到30%左右時

轉(zhuǎn)人拉條

?

拉條時,鍋溫掌握在85-90 °C

用手不時將加工葉在鍋中來回拉炒

并交替理順和拉直茶條

?

隨著水分的逐漸蒸發(fā)

條索將逐步變緊變直

白毫則逐步顯露出來

?

搓條和理條時

注意手勢要輕

手掌要伸直

防止扁條、斷碎、脫毫

使茶條緊、直、圓、光

?

經(jīng)過10-15分鐘的拉條

含水量降到約10%時

即可出鍋攤涼

此時的茶葉稱為毛茶

?

5、毛茶整理

?

經(jīng)過攤涼的毛茶

要用圓篩進行篩分

去片割末

并分清長短和粗細

?

6、烘干

?

整理好的毛茶在50 °C文火狀態(tài)下

用烘籠進行足干

至含水量降到5%-6%以下

?

?

機械工藝流程與加工技術

?

我國名茶中較早實施機械化加工的南京雨花茶

擁有多條機械化生產(chǎn)線

?

中型規(guī)模茶廠工藝流程:

鮮葉→攤青→殺青→揉捻→毛火→整形→復火干燥→篩分→成品

?

中型規(guī)模茶廠:

茶園面積35公頃左右

年產(chǎn)針形茶2000 kg

?

1、殺青

?

攤放后的鮮葉

用6CRF-80型滾筒殺青機殺青

?

滾筒轉(zhuǎn)速2.5-25轉(zhuǎn)/分鐘

殺青開始前幾分鐘要進行筒體預熱并啟動筒體轉(zhuǎn)動

當筒壁出現(xiàn)微紅、筒溫達360 °C時

可徐徐進葉

?

葉溫短時間內(nèi)升至85°C以上

時間1.5-2分鐘

根據(jù)殺青程度調(diào)節(jié)進葉量和溫度

?

滾筒式殺青機具有揚悶結合的殺青特點

制成的茶葉色澤翠綠,品質(zhì)好

?

殺青過程要經(jīng)常檢查爐溫

保持穩(wěn)定,不可忽高忽低

根據(jù)殺青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進葉量

防止殺青過度或不足影響制茶品質(zhì)

?

殺青適度:

殺青葉失重率達40%左右

葉色變暗、軟而有粘手感

青氣散失

?

2、揉捻

?

用6CR-55型揉捻機

揉桶容量30-35kg

?

壓力應先輕、中重、后再輕

機械操作時應勻速

嫩葉應時間短,壓力輕

老葉則相反

?

揉捻25-30分鐘

揉捻適度可通過目測判斷

也可通過成條率的計算

以及細胞破碎率的測定來確定:

1-2級綠茶的鮮葉成條率應達90%以上

3-5級鮮葉成條率應達80%以上

細胞破碎率45%-55%

?

3、毛火

?

采用10-12型烘干機

進風口溫度控制在100-110 °C

時間8-10分鐘

茶坯失重率達70%左右

含水量在35%左右

適度標準:

手捏成團,松手則散

?

4、整形

?

成形的關鍵

?

SD-60型整形機(雙鍋)內(nèi)

每鍋葉量3.75-4.25 kg

鍋溫130 °C以下

無壓或輕壓整形1小時左右

形成松針形風格

?

5、復火干燥

?

采用10-12型烘干機干燥

進風口溫度控制在80-90°C

時間12-15分鐘

?

烘干適度標準:

毛茶條索緊結,色澤翠綠,細嫩的白毫顯現(xiàn)

香氣清鮮,手握干茶有刺手感,折梗易斷

茶條手碾成粉末

茶葉含水量達6%左右

?

6、篩分

?

用圓篩機分長短

抖篩機分粗細

風選機去片、末

撿梗機去筋梗

分級后保鮮包裝貯藏

?

?

這茶,樹種與龍井多有重合

正經(jīng)的南京雨花茶大多被本地消耗

不像龍井名譽天下走四方

還有日子可等

這雨又下起來了

抵擋濕寒,還是一杯暖湯實在

郭子涵·學茶:初識恩施玉露-松針形特種綠茶

恩施玉露

產(chǎn)于湖北省恩施市東南部五峰山區(qū)

一說到五峰山就又想到了鄖縣的五峰鄉(xiāng)

連帶記起了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采花毛尖

來個地圖看著清晰一些

順便復習一下:


龍峰雪茶


采花毛尖

?

接下來回到主題:恩施玉露

五峰山海拔520-595米

全年日照在1200小時以上

冬季嚴寒,夏無酷熱

溫暖濕潤,霧雨日多

?

土類屬于青色砂質(zhì)壤土,土層深厚肥沃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使氮素代謝相對加強

茶樹鮮葉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較高

為恩施玉露提供了優(yōu)質(zhì)鮮葉原料

(難怪恩施的茶鮮味明顯)

?

?

品質(zhì)特征


蒸青綠茶

?

外形

條索緊細,勻稱挺直

形似松針,光澤油潤

呈鮮綠豆色

?

內(nèi)質(zhì)

香氣清高鮮爽

茶湯清綠明亮

滋味甜醇可口

葉底翠綠勻整

?

?

鮮葉要求

?

老嫩一致,大小均勻

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

色澤濃綠的鮮葉為原料

?

不采紫色或淺色或黃色芽葉

不采瘦弱或過太過小的芽葉

不采節(jié)間過長、短的芽葉

不采病蟲危害的芽葉

?

最好采自遮陰的覆下茶園

芽葉柔嫩

茶多酚含量較低

葉綠素含量高

?

采摘標準

?

特級

全部為單芽

?

一級

—芽一葉90%以上

芽葉肥壯,勻凈新鮮

不含紫芽、病蟲芽葉、對夾葉、魚葉、鱗片、茶蒂等

?

二級

一芽一葉為主

一芽二葉不超過40%

芽葉完整、新鮮,稍有魚葉、單片

?

?

手工工藝流程與加工技術

?

工藝流程:

鮮葉保管→蒸青→扇涼→初焙→揉捻→再焙→整形上光→揀選→成品

?

1、鮮葉保管

?

質(zhì)量保障的第一關

鮮葉貯放

采用通風槽透氣板式或三腳架透氣板式設備

間歇鼓風,降低堆內(nèi)溫度

以達到保鮮目的

正常情況下

鮮葉保管的溫度控制在30 °C以下

?

采取兩種措施:

經(jīng)常翻動鮮葉以散熱

增加堆場通風排氣

?

2、蒸青

?

在特制的蒸青灶上進行

蒸青灶上架普通飯鍋

鍋上置木質(zhì)蒸青箱

箱內(nèi)裝可抽插活動的蒸青屜

?

待鍋中水充分沸騰

迅速把鮮葉均勻薄攤在屜中

以葉片互不重疊為宜

每平方米攤?cè)~0.2-0.25kg

蒸青時間一般40-50秒

?

蒸青適度標準:

葉子呈灰綠色

手捏葉質(zhì)柔軟如棉

葉面光滑,并發(fā)出清香

?

3、扇涼

?

蒸青后的芽葉迅速取出攤放在竹席上

利用風或電扇吹散熱汽

將蒸青葉扇涼,散發(fā)水分

以免余熱和水汽積聚悶黃茶葉

?

約經(jīng)10分鐘

熱氣扇涼后

葉溫降至近室溫

?

4、初焙

?

俗稱“炒頭毛火

?

將2-3kg蒸青葉

投放在溫度140 °C左右的焙爐盤上

雙手迅速捧葉高拋抖散,使水分蒸發(fā)

翻抖動作要勤

并隨時將爐盤上散葉收攏

使之受熱均勻,失水一致

?

全程12-15分鐘

適度標準:

拋炒至葉色暗綠

手捏茶坯,既不粘手,又不成團

?

5、揉捻

?

在焙爐上進行

?

一為左右揉

兩手握住適當茶葉

在焙爐盤上

如滾球一樣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

始終朝一個方向周而復始地滾揉

?

二為對揉

兩人、四人甚至六人對站在焙爐兩邊

雙手推揉茶團

相對站立操作者應協(xié)調(diào)動作

如推石磨一樣,你往我返配合推揉

使茶團成一圓柱狀,在爐盤上滾動

?

揉捻時間30-35分鐘

適度標準:

揉至茶條表面略見茶汁

成條均勻、芽葉完整

成條率不低于80%

?

6、再焙

?

俗稱“鏟二毛火

?

繼續(xù)蒸發(fā)水分

卷緊條索,初步整理形狀

?

在100-110°C的焙盤上投放7-9kg揉捻葉

兩人對站焙爐兩邊

兩手心相對,如捧球一樣

兩人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來回揉茶

使茶坯成團隨手如滾球般翻動

?

動作由慢至快

并隨時將散落在爐盤邊的零星茶葉收攏

使其受熱受力均勻

?

經(jīng)8-10分鐘

適度標準:

茶條呈墨綠色、梗呈黃綠色

手捏不成團、柔軟而稍有刺手感

即下葉攤放10分鐘左右

?

7、整形上光

?

達到玉露茶形如針的關鍵

?

它是在再焙后初步整理形狀的基礎上

運用搓、摟、端、扎等手法逐漸成形的

整形上光分為兩個階段:

?

一是搓條

焙爐溫度在60-80°C

投再焙葉約1kg

?

搓條手法:

兩手手心相對

四指微曲,將茶捧起

朝一個方向搓動

?

搓時用力要小

使茶團保持松軟

防止茶條斷碎

?

適度標準:

搓到茶條緊細圓直

色澤油綠

約七八成干(含水量20%-30%)

?

二是緊條上光

采用“摟(理)、搓、端、扎”四種手法

?

“摟”

是兩手把茶條摟攏

再稍用力卡箍

使茶條從兩手虎口和小指邊擠揉出來

散落焙盤之中,以理順茶條

?

“搓”

是緊直茶條

手法是左手壓于茶上與焙盤成60°-70°

右手將理順的茶條帶入左掌

向右前方搓轉(zhuǎn)

茶條隨芋滾動向前

茶條從虎口和小指邊掌沿吐出

?

“端”

即理條作墩

把茶條理順

壘成7 cm高的茶堆

便于換手搓條

?

“扎”

常用于中低檔玉露茶

多因茶葉較長或長短不一

在摟搓端交替中,將茶條扎短

其手法是:

兩掌朝下,用力卡住茶墩正中

兩手臂靠攏向下用力扎

然后將茶墩分成兩段

再將兩段茶并列

繼續(xù)搓、端、摟手勢交替進行

茶條始終在有利形成針形的情況下去水緊條

?

整形上光的全過程均在焙爐上

茶不離焙,手不離茶

?

適度標準:

手捻茶葉能成末,梗能折斷

含水量降到7%以下就可下爐

?

8、揀選

?

冷卻后用過篩簸揚、手工揀剔

除去碎片、黃片、粗條、老梗以及其他夾雜物

然后用棉紙包好,置石灰缸中貯存

最后分級包裝貯藏

?

?

機械工藝流程與加工技術

?

工藝流程:

鮮葉攤放→蒸青與脫水→揉捻→初烘→理條→整形→上光→提香→揀選→成品

?

以100 kg鮮葉為例:

?

1、鮮葉攤放

?

鮮葉攤放置于竹席上

鮮葉攤放厚度8 cm

攤放時間約3.5小時

?

2、蒸青與脫水

?

蒸青與脫水連續(xù)生產(chǎn)線

采用6CSZ-150型汽熱殺青機

?

最高蒸汽溫度可達180°C

生產(chǎn)線上蒸青溫度150°C

掌握的原則是高溫快速

時間40 s,撒葉厚度約2cm

適度標準:

蒸青后的茶葉有清香味略帶生味

?

脫水線溫度穩(wěn)定在150 °C

脫水時間約1 分鐘

茶葉下脫水線經(jīng)冷卻風選段出線后

用專用盛茶盤轉(zhuǎn)至竹席上攤涼

時間10-15分鐘

脫水葉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

?

3、揉捻

?

選用小型揉捻機

投葉量用以裝滿機桶為適度

玉露茶揉捻一般較輕,不宜重壓

?

應掌握輕一重一輕的原則

前期輕揉15分鐘

后逐步加壓時間約10分鐘

后松壓5分鐘,即解塊

?

揉捻總時間為30-35分鐘

?

4、初烘

?

揉捻好的茶葉迅速解塊

用小型烘干機烘干

?

進風口溫度約120 °C

撒葉厚度1-2cm

含水量控制在35%?40%下烘

烘后的茶葉需迅速攤于竹席上攤涼

并用電扇扇涼,扇涼時間為10分鐘

?

5、理條

?

采用往復式理條機理條

每機投葉量1.5kg

溫度120-190°C

轉(zhuǎn)速為1200轉(zhuǎn)/分鐘

?

掌握溫度的原則是先高后低

前期溫度190°C,時間約7分鐘

后期溫度 120°C,時間約3分鐘

理條后茶葉的含水量控制在25%-30%

?

6、整形

?

形成玉露勻整、緊細挺直、光滑品質(zhì)特色的技術關鍵

?

采用60K-S精揉機

先預熱,當達到設定溫度時

從兩側(cè)槽部慢慢投葉

使茶條接觸槽體邊受熱邊成形

同時控制葉溫在45°C上下相差5°C的范圍內(nèi)

?

以龍井43一芽一葉為原料

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單鍋投葉4-3.5kg

含水量28%-30%

炒制溫度100 °C

?

精揉機操作中

加壓方式是影響成形的主要因素

輕壓12分鐘

中壓15分鐘

重壓16分鐘

精揉效果較好

?

適度標準:

茶葉條索挺直

有明顯觸手感

白毫顯露

茶葉下機后置于竹席上攤涼

?

7、上光

?

同樣采用往復式理條機

每機投葉量1.5kg

溫度50-80 °C

?

前期溫度50°C

理條時間2.3小時

在此之后,溫度升至80 °C

再經(jīng)約30分鐘

手折茶條對斷即下機

茶葉含水量控制在7%-9%

下機的茶葉置于竹席上攤涼

?

8、提香

?

選用遠紅外線提香機或烘焙提香

提香溫度180°C

提香時間5分鐘

茶葉成品含水量控制在5.5%以下

?

適度標準:

條索緊直有鋒苗

茶條可用手指捻成粉末

?

9、揀選

?

按恩施玉露企業(yè)生產(chǎn)標準的要求

進行風選分級

揀選雜質(zhì)后入庫


嶗山綠茶中三大手工茶的區(qū)別

嶗山綠茶在外型上分為扁茶和卷茶兩大類,顧名思義扁茶的外形較為扁平,卷茶因茶葉卷曲而得名。扁茶根據(jù)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普通扁茶與松針/銀針,其中又以松針/銀針為幾類茶葉中最鮮嫩清香的。卷茶類也分為以烘制為主的碧螺春和炒制工藝為主的普通卷茶。
茶樹在過冬發(fā)芽后就可以對新芽進行采摘制作茶葉了,春茶由于茶樹營養(yǎng)物質(zhì)豐富,芳香物質(zhì)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滋味鮮爽,香氣透發(fā),外形條索緊結重實。春茶采摘后首選是制作松針/銀針,一方面是因為春茶葉片較小,另外也是為了保留葉片香氣的透發(fā)性,所以選擇一種輕工藝來進行加工。隨著時間的推移鮮葉逐漸長大,香氣厚重,已不再適合制作松針/銀針,一般就會用來制作普通扁茶。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香氣量逐漸增加,之后的鮮葉更適合制作香氣足、耐沖泡的卷茶類。
價格方面,因為自古以來我國的先賢大多推崇茶葉的清香淡雅,因此清香逸然并且顯露雅士風范的松針/銀針也就更受到歡迎,加之是初春之茶產(chǎn)量較少,所以價格相對較高,扁茶次之,碧螺春產(chǎn)量逐步增多,價格最低。作為我們廣大消費者品茶來說,主要還是要看自己的口味喜好來選擇。
所以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根據(jù)時間順序最早采摘的一批小而鮮嫩的鮮葉被制作成松針/銀針(量少、價高),之后制作成普通扁茶(量次少、價次高),再后來葉片較大的被制作成碧螺春等卷茶類(量最多、價格相對最低)。

順序為:松針、扁茶、碧螺春

山鳳形松針綠茶

嶗山龍形扁茶

嶗山碧螺春

那么松針/銀針、普通扁茶與碧螺春在加工工藝和口感上又有哪些不同呢?光微這就為您介紹一下。

松針/銀針

茶型:

形如松針,顏色青綠,有黃頭。

加工工藝:

松針的加工流程大體可以分為:晾曬-殺青-理條-篩茶-挑揀-烘干六個部分,由于用來加工松針的茶葉是最好的,因此整個加工過程盡最大程度保留了鮮葉本身的鮮香,沒有過多地對茶葉本身進行破壞。

沖泡口感:

松針沖泡的口感淡雅飄逸,有茶湯中保留了鮮葉的清香,茶湯明亮。

松針的沖泡效果實拍

普通扁茶

茶型:

茶型較扁平,形態(tài)與龍井類似。

加工工藝:

普通扁茶的加工流程與松針相同,區(qū)別在于理條過程中扁茶加入了木棒碾壓,這使得鮮葉中的汁液得以更多地部分釋放,茶葉的口感相較松針更重一點。

沖泡口感:

普通扁茶的口感的主要特點也是以清淡、清香為主,但是較松針更重,茶湯的湯色更深。

人工篩茶是茶葉制作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碧螺春(卷茶類)

茶型:

茶型卷曲,呈青綠色。

加工工藝:

碧螺春的加工工藝與扁茶有較大的不同,可以分為:晾曬-殺青-揉捻-殺二青-篩茶-挑揀-烘干七步,揉捻過程中讓鮮葉中的汁液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出,在沖泡過程中茶葉本身的元素也釋放的最快、最徹底。

沖泡口感:

碧螺春沖泡口感相比松針和普通扁茶更濃,茶香的味道也更重,茶湯顏色最深。

松針、普通扁茶和碧螺春(卷茶類)都是嶗山茶的典型代表,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口味,正所謂三味嶗山茶,各有各的香。

如果愛茶,請深愛!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