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水仙烏龍故事

找到約51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鳳凰水仙和鳳凰單叢有什么區(qū)別?

鳳凰山區(qū)是畬族的發(fā)祥地,也是烏龍茶的發(fā)源地。1985年3月,廣東、福建、浙江三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聯(lián)合在廣東潮州市召開國內外畬族史學術討論會,會議中心議題是畬族族源、遷徙、語言以及畬族地區(qū)現(xiàn)代化建設等問題,大量的史實論證了潮州鳳凰山是畬族的發(fā)祥地。朱洪、姜永興在《廣東畬族研究》(1991年版)中肯定道:“潮州鳳凰山區(qū)是全國畬族傳說中的始祖居住地、民族發(fā)祥地?!?/p>

在隋、唐、宋時期,凡有畬族居住的地方,就有烏龍茶樹的種植,畬族與烏龍茶樹結下了不解之緣。隋朝年間,因地震引起山火,鳳鳥髻山狗王寮(畬族始祖的居住地)一帶的茶樹被燒死,僅存烏崇山、待詔山等地仍有種植。由于鳳凰山制茶的村名為烏崇,其音譯似“烏龍”。在歷史上,鳳凰山上的畬族人于隋、唐、宋、元和明初多次向東遷徙,烏龍茶被帶到福建等地種植。鳳凰鎮(zhèn)石古坪村目前的居民以畬族為主,石古坪村主產的石古坪烏龍是鳳凰名茶之一。

古時,鳳凰茶樹只有兩個品種:烏龍和紅茵(即鳥嘴茶的前身)。宋代,鳳凰山民發(fā)現(xiàn)了葉尖似鳥嘴的紅茵茶樹,烹制后飲用,覺得味道比烏龍茶好,便開始試種。時逢宋帝趙昺被元兵追趕,南逃人潮州,于是,民間產生并流傳“趙昺路經烏崇山,口渴難忍,山民獻紅茵茶湯,趙昺飲后稱贊是好茶”的故事,更枝賜茶的傳說。據這一說法,鳳凰茶應起源于南宋末年。

另一傳說是鳳凰山民聞知宋帝逃難到鳳凰山,煮茶迎接圣駕……這個故事說明鳳凰茶在南宋以前就有了。華南農業(yè)大學嚴學成教授通過對鳳凰茶葉細胞的分析化驗,得出茶葉的角質層是原始類型的,由此可以推斷,鳳凰茶的歷史遠遠超過1000年。

從鳳凰山的先民發(fā)現(xiàn)和利用紅茵茶樹開始,從野生型到栽培型,從挖掘移植現(xiàn)成的實生苗至選用種子進行人工培植種苗,鳳凰人精心培育篩選并總結經驗。在“單株采制、單株優(yōu)選”的過程中,鳳凰最早的“育種匠人”開創(chuàng)了“名叢”優(yōu)選優(yōu)育之先河,經歷代鳳凰人的傳承不懈,發(fā)展培育出眾多的鳳凰單叢。據探査,鳳凰鎮(zhèn)目前有樹齡100年以上的古茶樹10000多株,傳承培育發(fā)展至今已有100多個品系。

紅茵

紅茵是野生型茶樹,是栽培型“鳥嘴”(即鳳凰水仙)茶樹的前身,因嫩梢新葉的前端呈現(xiàn)斑斕的淺紅色而得名。

宋代,鳳凰山民便開始從山上挖掘紅茵的實生苗,移回厝前屋后種植。從此,鳳凰人就開始栽培茶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紅茵隨生長過程自然而然地雜交,產生“紅心”紅茵和“白心”紅茵°兩個品種。

紅茵生長在海拔450米以上的荒山野嶺或薪炭林之中,喜歡陽光而怕潮濕,喜歡云霧而怕陰雨,是一種抗病蟲害能力強,耐寒、耐旱、生命力很強的茶種。在海拔1498米的鳥髻山的巍巖峭壁上,在萬峰山的石壁下,在大薪輋、垢肚山山坡的砂礫土地上,紅茵茶樹年復一年地茁壯生長。

在形態(tài)上,紅茵與后來的鳥嘴茶樹一模一樣,但彼此之間也有不同:一是茶芽的綠色深淺和有無茸毛的區(qū)別,紅茵的嫩芽不但有茸毛,而且特別多;二是紅茵的鮮葉背面也有茸毛,鳥嘴茶樹的鮮葉背面無茸毛或者僅有少量的茸毛。

本書編委黃柏梓先生于1990年多次對烏崇桂竹湖村水口山(距該村西南300米處,海拔約1100米)的紅心紅茵茶樹進行考察,記錄有:紅心紅茵,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種,遲芽種。該樹高3.6米,樹姿直立。因昔年被山民砍伐后,在地面上的樹莖重新發(fā)枝,分為4枝。骨干枝地面莖周長分別為19厘米、14厘米、13厘米、11厘米;最低分枝高達2米,分枝疏。發(fā)芽密度較疏,芽色綠,有茸毛且較多。

已陳放多年的紅茵成茶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沉重堅硬,烏褐色、油潤;香氣細銳,湯色棗紅,滋味甘中帶苦澀,回甘力強,山韻濃,耐沖泡。紅茵茶樹的鮮葉與成茶含大量的茶多酚、兒茶素、咖啡堿,是很好的治療傷風感冒、明目去肝火的藥劑。

本書主編桂埔芳女士為考察紅茵野生茶樹目前的狀況,在虎頭村茶農黃繼雄的支持下,于2018年4月28日采摘了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的新梢原料,其制作工藝是鮮葉→殺青一揉捻→烘干。2018年春,紅茵成茶品質特征為:條索緊結,綠褐微黃、油潤;香氣細膩,微帶花香;湯色淺黃;滋味濃,微澀,回甘力強,耐沖泡;葉底軟亮、微黃。

目前,海拔800米以下已無紅茵茶樹蹤跡,只有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荒山野嶺,方可尋覓到紅茵的野韻風味。

水仙

鳳凰水仙品種屬半喬木型,中葉偏大類,早生種。古稱鳥嘴茶,系從紅茵品種培育而成?!吨袊柚尽份d:鳳凰水仙是一個資源類型復雜、熟期遲早不一、葉片形態(tài)殊異的地方群體品種。原稱“鳥嘴茶”,1956年正式定名“鳳凰水仙”。1984年列為國家級茶樹良種,編號“華茶17號”。

“鳥嘴茶”的名稱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鮮葉尖的形狀側看酷似鳥嘴,因而得名;一是傳說南宋末代小皇帝趙昺被元兵追逐,南逃至鳳凰山,口渴思茶,哭鬧不休。時有一只鳳凰駕著彩云,口銜樹枝賜茶,趙昺止渴后傳種。因是鳳凰鳥嘴叼來的茶葉,遂稱“鳥嘴茶”,亦稱“宋茶”(今仍保持這個稱呼。清代詩人丘逢甲稱其為“鷦嘴茶”)。

《潮州茶葉志》載:“過去很久時,群眾稱它為鳥嘴茶。解放后,一九五六年,全國茶葉專家們才命名為‘鳳凰水仙茶'。這是因為鳳凰相傳是一種祥瑞的鳥,為鳥中之王,古稱瑞鳥。水仙是我國的一種名花,春寒吐蕊,芬香襲人,高潔如仙,有‘凌波仙子'之美稱,把‘鳳凰'和‘水仙'這兩個美名融為一體,安在茶樹品種上,可見這個品種是多么名貴,寓意也極為精當深刻?!?/p>

事實上,早在1915年就已有“鳳凰水仙”這個名稱并一直沿用。1943年《豐順縣志》記載:“鳳凰茶亦名水仙。又稱鳥喙茶?!?954年,饒平縣農業(yè)技術站印發(fā)的《茶葉生產技術手冊》中多處記有鳳凰水仙茶的名稱,載:“種的茶苗如是水仙茶(即鳥嘴茶),可按苗的長短剪去小部分主根頂枝......”“消滅蟲害:鳳凰水仙茶中發(fā)現(xiàn)嚴重的茶蛀蟲(茶天牛)......”1955年,鳳凰茶葉收購站的收購牌價表中就有單叢、浪菜、水仙等級之分。以上這些文獻資料充分說明“鳳凰水仙”這個名稱在1956年國家正式命名以前就有了。

鳳凰人一直對茶樹的栽培、制作技術及品飲技藝進行著探索改進和推廣應用,并不斷總結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經過數(shù)代人的努力,終于把野生的紅茵茶樹培育成了栽培型的鳥嘴茶樹(鳳凰水仙)。

1964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曾對鳳凰水仙進行了分類調查,分成13個類型,其中以烏葉、白葉類型為主。這兩大類型各具特點:白葉類茶樹采制成的白葉單叢外形緊條,花蜜香高、滋味醇和;烏葉類茶樹采制成的單叢身骨重實,滋味濃醇,耐沖泡。

鳳凰水仙茶樹為有性系資源群體。一般2月下旬萌動,3月中、下旬開采,有特早芽種、早芽種、中芽種、遲芽種之分。休止期為11月下旬。芽葉生育能力強,新梢淺綠泛黃,梢有茸毛。產量高??鼓媪?,是適制性好的品種。鳳凰水仙既可在高山生長,也可在平原、丘陵生長;既可制作烏龍茶,也適制紅茶、綠茶。其成茶具有自然的花香、鮮爽甘醇的滋味,回甘力強,耐沖泡。經后人精細篩選、培育分離出鳳凰單叢,使鳳凰的茶產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是鳳凰水仙品種中眾多優(yōu)異單株的總稱。各個單株形態(tài)或品種各有特點,由此也造就了口感、香型豐富的鳳凰單叢茶。鳳凰單叢與其他茶類顯著不同之處是以香味特征區(qū)分品系或品種,是具有自然花香型的烏龍茶。鳳凰單叢既是茶樹的品種名,又是商品名和級別名,是國內乃至世界產茶區(qū)獨特的茶品。

1984年以前,國家實行茶葉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商品茶冠以單叢、浪菜、水仙,不同的名稱分別代表不同的質價標準,“單叢”是高品質的象征,其香氣與滋味是評定的依據。鳳凰人世代傳承、呵護這一世界茶區(qū)罕見、獨特的資源群體,并不斷發(fā)掘應用古樹資源,增添鳳凰單叢優(yōu)異后代,為持續(xù)發(fā)展鳳凰茶產業(yè)夯實基礎。

原華南農業(yè)大學茶學系主任、茶葉學科帶頭人陳國本教授是鳳凰茶區(qū)科技進步的領路人。他身體力行,力促華南農業(yè)大學、湖南農業(yè)大學、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開展鳳凰茶類創(chuàng)新、香氣遺傳物質DNA定位檢測研究,陳國本教授綜觀鳳凰茶史,實地調研,科學提出鳳凰單叢茶演化形成途徑:鳳凰水仙群體衍生“單叢”(有性植株),單叢又衍生“株系”“品系”和產品種”(無性系)。

“九五”期間,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將鳳凰單叢茶香氣作為攻關課題,委托華南農業(yè)大學進行研究。由華南農業(yè)大學茶學系獻主,該課通過鑒定、驗收,成果“廣東省2000年科學技術獎,其論文《風單茶的品質風的》以感高質和理化分析數(shù)據,論述了鳳凰單叢的品質風的和主要化學成分含量。

與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主要化學成分相比,各單叢茶的醚浸出物皆較高,醚浸出物的含量與茶葉香氣呈正相關。氨基酸是茶湯中呈鮮甜滋味的物質,各單叢茶的氨基酸總量均高于鳳凰水仙群體品種;兒茶素是茶湯中呈苦澀味的物質,各單叢茶的兒茶素總量均低于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由此,也論證了“鳳凰單叢雖源于鳳凰水仙,但它優(yōu)異于鳳凰水仙”,鳳凰單叢是國家級良種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的優(yōu)異株系。

本文節(jié)選自《鳳凰單叢》,中國農業(yè)出版社出版

漳平水仙,方寸之間的茶味茶香

經過壓制,形狀特殊的茶里,最常見的就是唱片狀的普洱茶,從茶馬古道開辟至今,已經不算新奇。


在民國,當規(guī)規(guī)整整、四方小巧的漳平水仙出現(xiàn)在市場上時,人民群眾都為之眼前一亮:哈?烏龍茶也能做成緊壓茶?還是這么可愛的小方茶?


有意思,又好喝,這款茶一炮而紅,還遠銷東南亞。周總理也對這款茶愛不釋口,當年還曾作為國禮安利給了日本友人。



時至今日,這款茶在東南亞華人間依然非常流行,可見當年的影響和口碑。


做成小方茶,只是為了好看?


小小一枚漳平水仙里,可以講的故事不少。我們追根溯源,先從它的祖宗輩開始講起。


熟悉茶的小伙伴們都知道,福建烏龍茶可以被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


福建一位叫劉永發(fā)的茶農,根據自己多年經驗和考察,將閩北水仙茶苗帶回家鄉(xiāng)漳平栽種。那時,漳平水仙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還是“曬青、涼青、做青、揉烘”。


劉永發(fā)把南北融匯貫通:做青與烘干都介于閩南、閩北兩個系派之間,而且保留了綠葉紅鑲邊的特性。


在劉永發(fā)的基礎上,他的弟子鄧觀金做了一個看似微小的改變:將茶葉放入木制模具中壓制成方餅,用紙包好,再做焙火。

就是這么一個改變,讓漳平水仙與其他水仙,乃至烏龍茶都區(qū)分開來,算得上是靈魂升華。


這層紙的厲害在哪里呢?包上紙后焙火,炭火香不會滲入茶葉,喝上去就沒有巖茶的焙火味,蘭花香非常明顯,湯色也呈現(xiàn)更亮的黃色。


包成小巧一方,讓這款茶擁有了獨特烙印。漳平水仙因此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茶類——水仙茶餅。


除此之外,用紙包茶,既可以久藏,又便于運輸。買回家還能抓一顆隨身攜帶,居家旅行之良茶說的就是它了。


?

這款2017年炭焙漳平水仙外形見方扁平,葉綠深沉,邊若紅袖,添香似蘭。恰似萍水相逢時,見水霧清幽裊裊,十里人家夢未醒。


選用海拔600米左右的優(yōu)質早春茶青,采用炭火烘焙的「私人訂制」,只為少數(shù)人創(chuàng)造的獨特口感。



長時間的烘焙,溫度是關鍵,因此制作炭焙漳平水仙時,采用的炭木是做鋤頭柄的原料,這種木的密度很高,所能保持熱度的時間非常長。


炭焙的熱源是由下至上傳遞的,這樣的傳遞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因此必須每隔一二小時翻面,上下的顏色才能保持一致。


傳統(tǒng)炭焙時,師傅得連續(xù)兩個晚上不睡覺。

?

不僅要定時翻面,而且要時時刻刻看著炭火,不能讓炭火生出的煙進入到茶葉中。即將起爐的那一瞬間,師傅要用手感受炭溫,憑借多年的經驗就能知道這茶做的得好壞與否。



電焙的茶,色澤上往往比較鮮亮,香氣高揚鮮爽,滋味十分鮮明、直接,道道清甘。

?

炭焙的茶,色澤相對偏暗,香氣含蓄。新茶放半月之后,待火退香出時,茶性穩(wěn)定,茶餅兩面色澤一致,便是品飲佳期。

?


沖泡四、五道水后,茶的本味才慢慢顯現(xiàn),它的香氣并不高揚,但香沉水中,回味無窮。因此喝炭焙茶時,需要更耐心一些,方能品其厚積薄發(fā)之味。


小小一方餅,香清若桑葉,紅綠相間鮮又嫩。

?


湯水金黃如朝陽,邊緣清澈如泉。初聞淺淺奶香,入口滋味柔和,滋味醇厚又不失活潑,細嗅水沉蘭花香,回甘清甜絲滑。綠葉紅邊嬌嫩欲滴,恍惚想起那年十三歲,螢火夜幕,淺草柔軟。

烏龍茶中的緊壓方塊茶—漳平水仙

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懷

經過壓制,形狀特殊的茶里,最常見的就是唱片狀的普洱茶,從茶馬古道開辟至今,已經不算新奇。


在民國,當規(guī)規(guī)整整、四方小巧的漳平水仙出現(xiàn)在市場上時,人民群眾都為之眼前一亮:哈?烏龍茶也能做成緊壓茶?還是這么可愛的小方茶?


有意思,又好喝,這款茶一炮而紅,還遠銷東南亞。周總理也對這款茶愛不釋口,當年還曾作為國禮安利給了日本友人。



時至今日,這款茶在東南亞華人間依然非常流行,可見當年的影響和口碑。


做成小方茶,只是為了好看?


小小一枚漳平水仙里,可以講的故事不少。我們追根溯源,先從它的祖宗輩開始講起。


熟悉茶的小伙伴們都知道,福建烏龍茶可以被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


福建一位叫劉永發(fā)的茶農,根據自己多年經驗和考察,將閩北水仙茶苗帶回家鄉(xiāng)漳平栽種。那時,漳平水仙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還是“曬青、涼青、做青、揉烘”。


劉永發(fā)把南北融匯貫通:做青與烘干都介于閩南、閩北兩個系派之間,而且保留了綠葉紅鑲邊的特性。


在劉永發(fā)的基礎上,他的弟子鄧觀金做了一個看似微小的改變:將茶葉放入木制模具中壓制成方餅,用紙包好,再做焙火。

就是這么一個改變,讓漳平水仙與其他水仙,乃至烏龍茶都區(qū)分開來,算得上是靈魂升華。


這層紙的厲害在哪里呢?包上紙后焙火,炭火香不會滲入茶葉,喝上去就沒有巖茶的焙火味,蘭花香非常明顯,湯色也呈現(xiàn)更亮的黃色。


包成小巧一方,讓這款茶擁有了獨特烙印。漳平水仙因此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茶類——水仙茶餅。


除此之外,用紙包茶,既可以久藏,又便于運輸。買回家還能抓一顆隨身攜帶,居家旅行之良茶說的就是它了。


?

這款2017年炭焙漳平水仙外形見方扁平,葉綠深沉,邊若紅袖,添香似蘭。恰似萍水相逢時,見水霧清幽裊裊,十里人家夢未醒。


選用海拔600米左右的優(yōu)質早春茶青,采用炭火烘焙的「私人訂制」,只為少數(shù)人創(chuàng)造的獨特口感。



長時間的烘焙,溫度是關鍵,因此制作炭焙漳平水仙時,采用的炭木是做鋤頭柄的原料,這種木的密度很高,所能保持熱度的時間非常長。


炭焙的熱源是由下至上傳遞的,這樣的傳遞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因此必須每隔一二小時翻面,上下的顏色才能保持一致。


傳統(tǒng)炭焙時,師傅得連續(xù)兩個晚上不睡覺。

?

不僅要定時翻面,而且要時時刻刻看著炭火,不能讓炭火生出的煙進入到茶葉中。即將起爐的那一瞬間,師傅要用手感受炭溫,憑借多年的經驗就能知道這茶做的得好壞與否。



電焙的茶,色澤上往往比較鮮亮,香氣高揚鮮爽,滋味十分鮮明、直接,道道清甘。

?

炭焙的茶,色澤相對偏暗,香氣含蓄。新茶放半月之后,待火退香出時,茶性穩(wěn)定,茶餅兩面色澤一致,便是品飲佳期。

?

沖泡四、五道水后,茶的本味才慢慢顯現(xiàn),它的香氣并不高揚,但香沉水中,回味無窮。因此喝炭焙茶時,需要更耐心一些,方能品其厚積薄發(fā)之味。

小小一方餅,香清若桑葉,紅綠相間鮮又嫩。

湯水金黃如朝陽,邊緣清澈如泉。初聞淺淺奶香,入口滋味柔和,滋味醇厚又不失活潑,細嗅水沉蘭花香,回甘清甜絲滑。綠葉紅邊嬌嫩欲滴,恍惚想起那年十三歲,螢火夜幕,淺草柔軟。

找到約50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