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三泡茶啥意思

找到約5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5 秒)

你是魔鬼還是秀兒?解讀大神級的品茶三韻!

大部分茶友喜歡普洱茶,是因為普洱茶的無窮品飲魅力,當(dāng)然這也是我喜愛它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加上一點達(dá)到熱愛,那就是它的奮斗精神和自強不息。普洱茶近百年來坎坎坷坷,一路披荊斬棘,從宮廷到民間,從高堂到廟宇,從抗日戰(zhàn)爭的焚燒砍伐到走出國門的高調(diào)凱哥,從07年的炒作泡沫崩盤到2010年的市場大復(fù)蘇,然后又由大眾飲茶到小眾山頭甚至微型山頭古樹,用一句話總結(jié)內(nèi)質(zhì):這是一場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質(zhì)的變革,用了近100年。全民喝普洱,全民評普洱,隨之也出現(xiàn)了品鑒普洱茶的“奇葩”術(shù)語。

?

你說香氣、回甘、綿滑、苦澀、生津,這些都不難解釋,都是人體正常的反應(yīng)。但有些術(shù)語你就是說不清道不明,關(guān)鍵它們還那么活躍的存在著,比如喉韻,有茶友說就是回甘,喉嚨里甜甜的,那直接說回甘就行了唄,何必故弄玄虛,這其中肯定有奧秘的。再比如陳韻,跟我們直接的感官反應(yīng)就是陳化后的普洱茶韻感,那這個韻感是啥東西。再比如,有一次小林問我:出大事了,有個客戶問我“神韻”是啥意思,把我問懵了,度娘也搜不出結(jié)果,救急!我告訴他:這是來自天人合一的魔化感受,因為我一時間一句話也說不清。然后她就告訴客戶:暫時我還沒達(dá)到這個層次,你慢慢喝,相信你一定能夠喝懂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這三個大神級別的品茶術(shù)語不知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茶友們樂意接受,自然有它存在的意義。我想肯定不能單純的用嘴喝出來,而是用心的體會,通過品味普洱茶,讓心靈得到升華。把品普洱茶當(dāng)做一門品飲藝術(shù),以此追求寧靜自然,淡雅清新,同時也是洞察內(nèi)斂深邃的心靈世界。要鑒賞普洱茶的這三韻:喉韻、陳韻和神韻,就要讀懂普洱茶的本味和純真。

?


普洱茶的喉韻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喉韻開始。我想,這個喉韻絕不僅僅是回甘,而是喉部對來自普洱茶信息的第二道感知,不是說苦了澀了那么直觀。普洱茶的回甘分口腔回甘和喉部回甘,口腔回甘簡單明了,喉部回甘就要細(xì)細(xì)體會。還有些時候,我們說品完一款茶后,喉部清涼,絲絲縷縷的。這是茶品本身傳達(dá)出來的信號,直觀易懂。如果再難點就是喉部舒潤,這就有點抽象了,我們喝茶的第一目的便為解渴去喝,喉韻則是解渴的第一步驟,再是補充足夠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產(chǎn)生的郁悶,立刻得以消除,一口熱騰騰的茶水下肚,頓時胸懷舒暢。這是普洱茶品飲對身體機能的提升。當(dāng)然還有一些對立面的喉部感受,比如鎖喉、噪感等,都是對身體的沖擊,而后傳達(dá)出的體感反饋。

?


普洱茶的陳韻

難度上升,何為陳韻?我們經(jīng)常說陳韻,那陳韻到底是啥?我咨詢過一些經(jīng)常喝普洱的骨灰級老茶客,有茶客講:陳韻就是通過茶香、茶味、茶性、茶氣等,來評判普洱茶的新舊標(biāo)準(zhǔn)。而陳韻的新舊差異,會影響同等度的茶香,陳韻越陳舊的越能增強茶性所帶來的感受力量。說的非常好,但還是沒理解陳韻是是啥!事實上,我覺得陳韻已經(jīng)不再是直觀的身體器官感受,而是從具象到抽象的表達(dá)。根本上,陳韻是衡量一款老茶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是反映老茶品歷史的深度,但必須是在清雅、淡然的環(huán)境中走過來,品茗普洱茶是將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寧靜中轉(zhuǎn)化出來的歷史陳韻,與我們對生命的感悟融為一體,越陳熟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強烈的美感的震撼。這是對普洱老茶的一種品飲感悟,是對茶品本身的尊重與推崇。

?


普洱茶的神韻

終于到了這個高難度的主兒--神韻。在大雅之堂,那些文人騷客就能品出非同尋常的心靈雞湯味,我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啥味,只能說這些人是裝X。我覺得,品普洱的抽象感受是跟個人經(jīng)歷和實時環(huán)境有直接和間接的關(guān)系。如果坎坎坷坷、終成眷屬之時,可能感覺人生已經(jīng)達(dá)到了高潮,繼而品出普洱茶的極樂境界;如果歷經(jīng)磨難、終成大志之時,可能品出普洱茶的大徹大悟之感;如果處于低谷,事業(yè)低迷,可品出普洱茶的事途多舛。那么,品出這個神韻,此時的意義已不在乎是茶品本身,而是品人、悟道、升華。

?

品茶三韻,猶如是人生的三個階段:而立-不惑-知天命。從品茶本身到體悟人生的一種升華和修為,這是從茶到人的一種過渡和修煉。追求自然、質(zhì)樸與率真,這是品茶的至高境界。自古以來,無論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還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強調(diào)茶湯應(yīng)香、色、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而茶味以甘潤為上,苦澀為下,茶本身就有真香、真色、真味,只要稍微有點污染,就會使其失去茶葉的真味,同時,也就失去了品飲的意義,普洱茶的生命歷程,從生長、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那段漫長的陳化過程,一切都那么質(zhì)樸自然,這才是生命的本質(zhì),是品茶的至高意義所在。

泡茶時,茶湯要不要“留根”?

泡茶的時候有留根的說法,那是啥意思呢?留根,是指在泡茶出湯時有意不把茶湯瀝盡,會在泡具里留下一些茶湯,目的是延續(xù)茶湯滋味,以保證每一泡茶湯滋味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變化,不至于出現(xiàn),上一泡茶湯滋味濃淡適中,下一泡茶湯滋味出現(xiàn)斷崖式的情況。

有人主張把水倒盡,避免茶水久浸不分離而影響下一泡的茶湯,也有的人主張留根法,避免一次性把茶水倒得太干凈而導(dǎo)致不耐泡。


出湯時不倒盡,而是每一泡都留一點茶水在茶壺中,留給下一泡,這種就叫做“留根法”,也叫“湯底”,也有叫“母湯”的。關(guān)于倒盡還是留根,總有著讓人糾結(jié)的去留問題。

那么,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兩種出湯的方式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

一,這兩種出湯的方式有什么區(qū)別

1,把茶湯倒盡

沖茶之后,把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一定要控制好蓋碗的角度,一般來說,將蓋碗垂直,耐心地等蓋碗里面最后幾滴茶湯都干凈了,再將蓋碗放下。

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茶葉一直泡在水中,等到下一泡的時候,茶葉就會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這就有點變相的“坐杯”了。


2,留根法

留根,即在泡茶的時候留下一些茶湯,不要倒干凈。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xù),風(fēng)味沒有太大的變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讓茶更好喝。

故意不把茶倒盡,相當(dāng)于延長了茶葉在水中的沖泡時間,可以使下一泡茶湯有著更好的品飲滋味和口感體驗。如果前幾泡都把茶湯滴盡,到后面幾泡幾乎就沒有什么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濃茶湯在壺里,留給下一泡,這樣可以讓連續(xù)幾泡茶濃度下降的不會太快。


二,什么情況下需要把茶倒盡

一般來說,在使用小茶壺,小蓋碗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氣的功夫茶泡法時,需要把茶倒干凈。

這是因為小茶壺和蓋碗的容積非常小,如果留余湯在里面,余湯很快就會變濃,影響下一泡的茶湯滋味;特別是沖泡黑茶,巖茶,普洱茶等滋味濃強的茶葉時,如若不出湯干凈,下一泡的茶湯必然又濃又苦,香味也不好。

即使下一泡加水沖泡稀釋,茶湯仍然會帶有過久浸泡的悶味。通常來說,泡茶一定要耐心地把最后的茶湯滴盡,再把蓋子打開,防止茶葉受熱悶壞。

三,什么情況下適用于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適用于三種情況

1,一是用玻璃杯或者大壺沖泡時,茶葉浸出率比較高,如大壺沖泡紅茶,花茶時經(jīng)常采用留根泡法,為的是讓茶湯的滋味穩(wěn)定。

2,二是沖泡的茶葉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葉,如綠茶,黃茶等。

3,三是需要量大,快速,便捷泡茶的時候,多采用留根法。


通常情況下,用玻璃杯泡茶時,都是直接用杯子喝茶的,沒有辦法茶水分離。

茶和水是一直接觸不分離的,喝上半杯時滋味淡,喝到下半杯,茶湯就會越來越濃。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沖泡時濃度下降的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幾乎沒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湯,再沖下一杯。

人多,需要用大壺沖泡時,通常茶葉浸泡的時間比較久,內(nèi)含物質(zhì)浸出的較多,如果不留一些底料,下一壺茶可能就會淡如水了。尤其是鮮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瀝干,第二泡就沒有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三分之一,在沖下一泡,這樣濃度都不會差太多。


一般在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等味淡的茶,且使用玻璃杯或大壺沖泡時會留根:避免茶湯滋味下降太明顯甚至出現(xiàn)無味的情況。煮茶也會留根:出湯時留三分之一在壺內(nèi),加熱水繼續(xù)煮,茶湯滋味會更均勻、穩(wěn)定。

像沖泡普洱茶、紅茶等味濃的茶,或者是使用白瓷蓋碗泡茶都不建議留根。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水里,內(nèi)質(zhì)大量浸出,會導(dǎo)致下一泡茶湯濃度過高,苦澀味過重,不僅降低耐泡度還會影響品飲體驗。

一般來說,泡茶最好把水瀝干,避免久浸,至于茶耐不耐泡,跟其本身的品質(zhì)有關(guān)。

來源:茶生活展,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留根、坐杯、悶泡,這些是什么意思?

泡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沖泡方法,還要依據(jù)茶性選擇合適的方式?jīng)_泡。那在沖泡茶葉的過程中,你喜歡什么樣的方法呢?

在泡茶的時候,很多茶友就會問了,第一道茶湯需要把水出盡還是需要留點茶湯在杯中呢?

有茶友問:“不是說健康飲茶要“茶水分離”嗎?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壺泡茶時,每次添水時茶杯中會留三分之一的茶湯?”

還有茶友問:“我用紫砂壺、紫陶泡茶,要是沒有把水倒干凈,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悶泡有什么區(qū)別呢?”


其實上面的問題,都牽扯到茶葉沖泡時的幾個概念,分別是“留根”、“坐杯”和“悶泡”。

它們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適用范圍?

留根,留根指的是:

每次倒出茶湯時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湯底)在沖泡茶器中,然后注水沖泡下一道。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xù),滋味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留根”泡法常見于沖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葉。

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見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綠茶或新白茶的時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白牡丹時,我們會留下部分茶湯,以延續(xù)茶葉鮮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湯在杯中,相當(dāng)于延長了茶葉在水中的沖泡時間,可以使下一泡茶湯有著更好的口感體驗,

也可以均勻茶湯濃度,避免出現(xiàn)前幾杯柔滑鮮香,后幾泡變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用蓋碗泡綠茶時,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蓋碗泡茶,不建議茶友們用留根法,最后幾滴茶是精華成分,如果沒倒盡,茶湯濃度不夠;

如果用留根法,茶葉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壺泡花茶和紅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試想一下,那么一大壺水悶泡茶葉,茶葉的浸出率估計到達(dá)80%,甚至更高,

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湯做“底料”的話,估計第二壺茶,就沒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時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著來喝。煮茶過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觸,經(jīng)過短時間的沸騰之后,茶葉中的物質(zhì)析出,溶于茶湯,形成獨特的風(fēng)味。

以煮老白茶為例,每次出湯時不要把茶湯都倒干凈,留下一部分以備續(xù)水之用。這樣做可以保證每一壺煮出來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如果每煮一壺茶,都把茶湯倒干凈,茶湯的濃度會很快下降。

很可能出現(xiàn)喝第一壺茶還帶有濃郁的棗香、藥香,等到喝第二壺茶時就只剩下粽葉香,到第三壺時口感就會很清淡而沒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從字面上講,“坐杯”就是讓茶葉坐在杯子里。

實際上是等待茶葉中的物質(zhì)析出,讓這些滋味物質(zhì)均勻擴(kuò)散而延緩出湯的時間。

平時我們泡茶時坐杯,往往是因為茶湯變淡了,喝在嘴里沒啥滋味。但看茶葉,它還沒有完全舒展,丟了又很可惜。  

這時候,我們就會延緩出水的時間。至于延緩的時間,要根據(jù)茶湯的濃淡情況判斷。

如果是沖泡巖茶,到第四泡時建議延緩10秒左右出水,茶葉和水多接觸一會兒,滋味釋放會多一些。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約1分鐘。坐杯和悶泡,是不一樣的性質(zhì)。

“悶泡”,悶泡,可理解為“悶+泡”。悶,指的是密閉,使不透氣。要形成悶的條件,一定是要有一個密閉的空間。泡,即茶葉浸泡在水中。

我們平時所說的悶泡,就是加夠水之后,蓋上蓋子悶泡,至少3分鐘時間。比如用紫砂壺、蓋碗這類有蓋的茶具,都可以達(dá)到悶泡的效果。

悶泡,其實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容易讓茶葉的缺點呈現(xiàn)。也是茶葉評審常用的手法,一般評審茶葉,烏龍茶用2分鐘+3分鐘+5分鐘,其他茶類,悶5分鐘。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點,就會加蓋悶泡,等到茶湯涼了,再倒出來品嘗,尋找茶葉的缺點。

有的茶友泡茶時,忽然有事要離開幾分鐘,沒來得及出水,茶葉悶泡在紫砂壺、蓋碗里,把茶葉里最最深層次的物質(zhì)都激發(fā)出來。

茶湯會變得苦澀、濃烈,對人體的刺激過大,極度影響喝茶體驗。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讓茶更好喝。


悶泡,是一種有意或無意間的一個比較極端的做法,比如審評茶葉時就會采取這樣的方式,更容易呈現(xiàn)茶葉的缺點。

相信大家看了后,對茶葉沖泡“留根”、“坐杯”、“悶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泡茶過程中,最好是要對不熟悉的茶進(jìn)行必要的試泡,多掌握一些泡茶要領(lǐng),這樣才能泡出一壺好茶。

分清這些詞,在我們真正沖泡茶葉時,可以正確對應(yīng)上沖泡手法,泡出純正的茶湯。

來源:普洱茶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相關(guān)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