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三江紅茶葉價格

找到約28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英德紅茶何以別樣“紅”?

“現在都是大供應鏈對接大終端”,英九莊園董事長易振華透露,“早上某集采社區(qū)團購供應鏈過來洽談生意,開口就是‘你有40萬斤的基礎量嗎?沒有的話就免談了’”。

市場在變化。3年疫情過后,消費主權時代特點更加凸顯。特色農業(yè)必須強鏈、延鏈、補鏈,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端的消費場景,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作為“中國紅茶之鄉(xiāng)”,英德市英紅鎮(zhèn)擁有享有“英女王的下午茶”盛譽的“英紅九號”,英德紅茶產業(yè)走過了為國家出口創(chuàng)匯的輝煌時期,挺住了20世紀90年代的滯銷期,如今也面臨一方面我國茶葉總量過剩,另一方面市場要求企業(yè)具備持續(xù)承接大訂單的大產能等現實問題。

如此這般,特色產業(yè)如何在保住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走出一條新路?

出道即頂峰

為什么復制的品種,在英德可以大獲成功?“英女王的下午茶”緣何而來?

英德紅茶最早也是品種的復制。即使存在“把一個品種到處復制,不是任何意義上的特色農業(yè)”的批判說法,但英德紅茶早年間獲得發(fā)展的確始于復制。

1956年,原廣東省農業(yè)廳從云南調入茶籽在國營廣東省英德新生聯合企業(yè)公司試種成功。1959年,第一批英德紅茶問世,并在同年實現首次出口。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葉茶一號)招待貴賓,受到高度贊賞和推崇。

1980年,英紅九號“橫空出世”,將英德紅茶產業(yè)推向高潮。英德紅茶的創(chuàng)始人、奠基人之一袁學培告訴記者:“英紅九號的研發(fā)經過幾代科研人的努力,從20世紀60年代持續(xù)到1980年。”其產量高、品質好、純香甘甜,于1980年通過省級良種鑒定。

為什么復制的品種,在英德可以大獲成功?

袁學培告訴記者,首先,英德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境內三江匯流,貫穿南北、東西,土壤肥力較好,適宜茶樹生長。

其次,為了向國內外市場提供量多、質優(yōu)的產品,除了在加強茶園肥料機理上下功夫,還必須在鮮葉原料上把好關,抓好鮮葉的嫩、鮮、勻、凈這4個品質因素。

同時,在搞好茶廠經營管理的基礎上,狠抓加工技術規(guī)程落實和工藝改進,提高加工人員技術素質,敢于打破常規(guī)、研討新技術、改革機具,不斷淘汰殘舊過時的加工機具。

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加上育種、管理、工藝等多方面管控,形成了英紅茶葉色澤烏潤、湯色紅艷明亮、香氣濃郁醇正、葉底鮮艷的獨特風味。

1986年底,原農業(yè)部等五部委批準英德建立大葉紅碎茶出口商品生產基地,每年出口紅茶4萬~5萬擔,累計為國家創(chuàng)匯達5000萬美元。

出口轉為內銷

農業(yè)不僅看天吃飯,也看需求吃飯,投身國內市場化競爭,英德紅茶的路在何方?

20世紀90年代初,外貿收購計劃取消,紅茶庫存大量積壓,效益明顯下降。無奈之下,英德當地的紅茶廠大量改制綠茶,又因大葉綠茶缺乏市場競爭力,以致低價銷售,嚴重傷害茶農的積極性,出現茶園丟荒或毀茶改種果樹的現象。

“1996年我來英德,紅茶種植面積僅剩約9萬畝”,易振華說。

英德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郭滿華親歷了這一時期,“英德紅茶大葉品種專供外貿出口,品類單一、銷售渠道單一,一旦訂單發(fā)生變化,茶農無法承受沖擊,紛紛改種沙糖桔等作物”。

全面進入國內市場化競爭,意味著優(yōu)勝劣汰,英德茶產業(yè)必須優(yōu)化生產要素配置,爭取更好的產銷條件和市場資源。為了應對挑戰(zhàn),彼時的英德市委、市政府積極施策,成效不俗。2005—2010年,英德先后獲“中國紅茶之鄉(xiāng)”稱號,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被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茶葉種植達到一定規(guī)模的農戶,還將收到財政補貼。

英德市立農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丘少敏是2005年入行茶葉銷售的,“2008—2013年,英德紅茶特別好賣,茶莊大多沒有現貨,茶客要等貨”。

2008年,紅茶產業(yè)進入振興發(fā)展階段,但是隨著國內紅茶產量連年增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英德茶產業(yè)以家庭小作坊式茶廠為基本單位,規(guī)模小且分割細碎,農戶種茶、加工茶、賣茶“一肩挑”,兼業(yè)化經營模式弊端逐漸顯現。面對市場交易成本上漲、價格波動、品牌建設等問題,小農戶往往力不從心。英九莊園的發(fā)展歷程,是這個時期茶企業(yè)試圖打破壁壘、向外突圍的一個縮影。

易振華投身茶產業(yè)后發(fā)現,面對10萬斤以上的訂單,小茶廠不僅沒有供應能力,而且受限于手工制茶條件,無法確保每批茶葉成品的品質和滋味一致。

為此,易振華整合上中下游打造英德紅茶產業(yè)化聯合體,著力重構英德紅茶現代產業(yè)體系,聯合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經過5年時間建立英紅九號“以數字化為特色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為核心的工業(yè)化生產體系”,通過一個中央智能工廠+N個區(qū)域加工技術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現聯合第一產業(yè)、服務第二產業(yè)。

如今的英紅九號紅條茶智能化生產線上,制茶師的“經驗”已轉化為客觀的數字化標準。從鮮葉萎凋到揉捻、發(fā)酵,再到烘干、成品等一系列工序全程自動化生產,生產線24小時運作,每天可加工茶青1.5萬斤。一舉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更確保了“英德味道”的穩(wěn)定持續(xù)表達。

打造消費場景

市場不可能永遠供不應求,更多時候是供大于求。場景營銷時代,農民化身服務提供者,“養(yǎng)城里人”的階段來了?

在物質短缺的年代,龐大的人口曾被視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負擔,伴隨著生產力發(fā)展的長足進步,我國糧食連年高位增產,慢慢地,農產品出現了過剩。

易振華告訴記者,我國有上千種名茶,相較于其他國家品種非常豐富,也因此國人喝茶的口味更偏個性化。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紅茶銷量占我國整體茶消費品比重14.72%,綠茶占據56.87%,茶葉總體產量過剩。英德紅茶以“外貿起家”,在國內知名度不能算高,較滇紅、祁紅,其茶青和勞動力成本更高。英九莊園作為英德茶企中為數不多成功“走出去”的企業(yè)之一,其傳統經銷渠道資源仍存在薄弱項。

一方面茶葉市場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市場要求企業(yè)具備持續(xù)承接大訂單的大產能。同時,“‘場景營銷時代’來臨,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農文旅消費場景,實現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易振華說。消費場景是通過場景思維,找到與用戶溝通、連接的符號,通過具象化的場景觸發(fā)用戶痛點,形成更好的成交轉化效果。

基于英德紅茶產區(qū)區(qū)位特點,英九莊園聚焦大灣區(qū)市場,著力打造吸引“城里人”的消費場景,比如游覽茶園,體驗采茶炒茶、奶茶調制,參觀英紅九號自動化生產線,品嘗“茶味”菜式等,將場景與情侶微度假需求、家庭“一站式遛娃”需求、“吃貨”對美食的追求等結合,提升線下實體消費場景購買率。

今年春季,憑借中法兩國元首茶敘給英德帶來的東風,春茶一上市就售空了。據茶農透露,春茶茶青價格增長超30%,茶葉平均價格增幅也可以達到20%。

英德有茶企659家,其中省級重點農業(yè)龍頭企業(yè)12家,具有SC認證資質茶企118家,帶動從業(yè)人員15萬人。目前,英德全市茶園面積17.7萬畝,紅茶春茶產量達3050噸,春茶產值約19億元,預計2023年全年干茶產量達1.65萬噸,綜合產值將達到75億元。

《2022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分析報告》顯示,廣東省紅茶出口量達1357.94噸,占全國紅茶出口量4.09%,同比下降25.89%,均價為6.74美元/公斤。近幾年,國內紅茶出口面臨市場標準與國際要求不對口等問題,且傳統紅茶與國際主流紅茶存在消費差異,導致出口市場充滿不確定性。

如何乘著東風,將特色產業(yè)優(yōu)勢最大化,讓中國紅茶香飄世界?英德紅茶未完待續(xù)。

來源:中國茶葉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葉外貿史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葉外貿史。如果單從出口量和影響力來說,這個半部史的說法并沒有說服力。但事物往往具有兩方面,一面人所共知,另一面鮮為人知,有時回望歷史恰是如此。

近代中國茶葉出口,大致分為兩個大的類型,一是遠銷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這一條線最為知名,它開拓茶葉影響力的疆土,歐美人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甚至因波士頓傾茶事件等史實,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歷史進程。

另一條線微小而隱秘,它的出口大多是對“自己人”,浸潤幾代華人衷腸。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社會傳統,若不是萬不得已,背井離鄉(xiāng)并不具有道德正當性,而遠赴海外更是難以想象的,這條線的出口量雖占比不多,但說半部史足矣。

▲一杯六堡浸潤幾代華人衷腸,馬來西亞茶藝協會成立十周年紀特刊中,描繪六堡茶在南洋時的畫面

1、下南洋與六堡茶

六堡茶的產地廣西梧州,地處嶺南一帶,去考察之前,我并不熟悉那兒的歷史,明成化元年,設兩廣總督駐梧州。這確實令外人驚訝。如同此地的六堡茶。

茶葉影響了近代世界的進程,對于中國,它的節(jié)點是鴉片戰(zhàn)爭。

此前英國雖為海上霸主,但對未知的晚清尚還忌憚三分,由于茶葉等交易的長期逆差狀態(tài),最終打破了僵局,英國人缺錢,但還想喝茶,因此想到了販賣鴉片。

六堡茶的出口,并不是這條線的主要茶類,沒有影響到世界歷史的進程,而是在這段宏大的歷史軸輪里,安居于另一條次線,熠熠發(fā)光。

▲六堡鎮(zhèn)合口碼頭,三面浮雕記錄著以前出口的三個節(jié)點,六堡—廣州—南洋

明末到民國時期幾百年間,無數的福建和兩廣華人,遠赴遙遠的東南亞,史稱“下南洋”。他們或躲避政治動蕩帶來的災禍,或秉承傳統思想中光耀門楣的寄托,離家遠行,開創(chuàng)前路。

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后,政局動蕩,加上東南亞礦業(yè)發(fā)達,南下人數劇增,據統計,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下南洋人數達到高潮,輸出華工達200多萬人。

人類每一次遷徙,都會給世界帶來無盡的力量和感傷。這些人有堅強勇猛的意志,卻又如此無力渺小。

前往馬來西亞的礦工給人的感覺更是如此。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咸曾說,馬來半島的繁榮昌盛,“皆華僑所造成”。而六堡茶在其中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

南洋炎熱、潮濕,加上長期的體力勞動,華工容易患上中暑、風濕、關節(jié)炎等病癥。六堡茶名于清朝嘉慶年間,是兩廣人的家鄉(xiāng)茶,歷來就有消暑熱、祛濕氣的說法。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六堡茶受到越來越多礦工的歡迎。

馬來西亞茶葉商會會長、廣匯豐茶行第四代繼承人劉俊光也說過,六堡茶在南洋之初,是被當成藥來喝的。每天飲用大量的六堡茶,成為那時華工的日常必需。

臺灣著名茶人羅英銀曾這樣描述:“在礦區(qū)泡六堡茶很簡易,煮一鍋水待水滾后丟下六堡茶燜一下便可舀取,礦工排隊一人一壺茶,左手提粥,右手提茶進礦山。六堡茶不僅是慰藉大陸人(特別是兩廣人)的思鄉(xiāng)之苦,也是礦工們重要的保命良液?!?/p>

甚至后來,馬來西亞的礦區(qū)出現了這種現象,每當礦場招工時,礦場主都會強調“有六堡茶免費供應”,否則難以招工。

正因如此,礦場主們才從廣西梧州大量購進六堡茶,并以碩大的茶缸儲存,每家礦場都會儲備上十余缸六堡茶,以供工人們每天飲用。馬來西亞錫礦全盛時期,六堡茶也順勢被大量引進馬來西亞,開創(chuàng)了一段味覺情緣。

思鄉(xiāng)與保命,確實是當時華工生命中很重要的兩個命題。時光荏苒,如今我們很難想象離鄉(xiāng)者在那時所面臨的艱難,而一杯熟悉的茶湯下肚,那種慰藉或能從味覺上感同身受。

▲上世紀六十年代,梧州中茶出口外銷東南亞的工體鐵罐

2、廣匯豐、梧州中茶與家國使命

清末(1911年),35歲的廣東人劉大志離開故土,如許多人一樣,他來到馬來西亞當錫礦工人,17年后,靠著自己的打拼,在吉隆坡的火治街創(chuàng)立了后來紅遍馬來西亞的廣匯豐商店。

起初,廣匯豐經營菜籽、藥材、茶葉和煙葉等生意,也兼為同鄉(xiāng)將金錢和豬油匯回中國鄉(xiāng)下,所以取名為廣匯豐。據劉俊光介紹,他曾祖父樂善好施,重情重義,當年有新客同鄉(xiāng)到吉隆坡必先到廣匯豐暫時落腳,再尋覓他處。

這是華人在馬來西亞謀生創(chuàng)業(yè)與六堡茶相關的故事之一,也是鄉(xiāng)情的見證,家族興盛的開始。

在中國人的價值體系里,家國同構,國是大的家。追溯六堡茶的外貿歷史,其實我們能清晰看到,那熟悉的家國命運抗爭的心靈史。

六堡茶外銷南洋,是華工們的思鄉(xiāng)保命良液。而在另一端,它的源頭之一的六堡鎮(zhèn),我們看到的是另一幅畫面,而且隨著時間的流轉不斷變遷。

四月初,我們在去六堡鎮(zhèn)的路上,汽車行駛于狹窄的鄉(xiāng)村公路,隨著大地的軀體蜿蜒起伏,兩旁草木叢生,時而遮天蔽日,時而視野開闊,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古時道路不通,那里唯一河道連通海洋的時空意義。

那時每當產茶季節(jié),大量茶葉從合口街碼頭裝上尖頭船,經梨埠換大木船,進入賀江,經封川江口,進入西江之后再經都城裝卸到大船中,運送到廣州,再轉口南洋和世界各地。

一邊憑六堡茶聯系世界,另一端靠六堡茶思念故土。家與國,都融進了一杯六堡茶里。

▲上世紀90年代,梧州中茶的代表在馬來西亞考察,與廣匯豐工作人員合影

廣匯豐茶行第三代繼承人劉偉才曾回憶:“當時廣匯豐主要是賣六堡茶為主,廣東、廣西籍的華人,無論是日常飲茶解渴,還是飯后消食養(yǎng)胃,都習慣喝六堡茶,于是我們就在店面門口最顯眼的地方,設了一個六堡茶專柜,專門銷售六堡茶?!?/p>

解放前,貨源多是廣東或者香港茶商那里拿的。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整個亞洲都被法西斯的陰霾所籠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六堡茶供需兩端都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戰(zhàn)后世界進入新的歷史軌道,但“落后就要挨打”余音在耳,整個中國百廢待興。

梧州之所以在古時能成為兩廣首府,其實與它擁有三江交匯,黃金的內陸河道運輸有著極大的關系。而這也是在交通閉塞的時代,六堡茶能走向東南亞以及整個世界的重要因素。

因此,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茶葉公司在梧州成立支公司(梧州中茶茶業(yè)有限公司前身),梧州中茶開啟了六堡茶新的角色和使命。

當時受戰(zhàn)爭影響,1950年六堡茶的出口量僅為10噸。這個不僅是對六堡茶茶業(yè)本身,還是對整個國家的復興重任來說都是不夠的。

直到1953年,梧州支公司開始對六堡茶實行掛牌收購,六堡茶出口量開始回升,1953年就達到了1110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梧州中茶出口給廣匯豐的特級六堡,當時六堡茶的外銷一般用這種大包裝,海外有的茶行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小包裝再出售,形成自己的小品牌。

此時,馬來西亞的錫礦產業(yè)雖不復當年勇,華工后裔也早已在當地落地生根,對一些人來說,六堡茶不再是保命茶,而是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供需關系業(yè)已形成,梧州中茶開始與海外市場建立廣泛聯系。由于相關政治因素,馬來西亞當時進口中國茶葉需要相關證件,隨后廣匯豐、聯隆泰等七家茶行組成“巖溪茶行(馬)有限公司”申請獲得入口準證牌照,東南亞的六堡茶進入梧州中茶時代。

可以說,從這之后,直至2005年外貿茶葉出口許可證管理取消以前,整個東南亞進口的六堡茶都是梧州中茶出口的六堡茶。

那是屬于出口創(chuàng)匯的時代。梧州中茶里的年輕人說,覺得以前一個老領導很神奇,以前拓展業(yè)務,一身華麗衣服,風風火火,像交際花一樣,現在退休了,身著樸素,過著極為平常的生活。這便是時代的印記,那時一切嶄新,人人充滿斗志。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廣匯豐茶行進門位置擺放的還是六堡茶,品種從傳統的茶餅、散裝茶葉,到近幾年出現的新包裝茶磚、袋泡茶等,這些六堡茶主要來自梧州中茶。

而在梧州中茶靠著港口的辦公室內,進門正對的那面墻上掛著許多生產資格證書,梧州中茶的總經理張均偉說,這里面他最看重左邊的兩個證。其中一個是出口基地備案證書。

這個證是質量安全的標志。這也是新時期,向前開創(chuàng)的動力。

▲梧州中茶當年出口的六堡茶,會根據不同的茶行寫有不同的代碼嘜號,余生祥的外包裝中,我們能隱約看到Y的大寫字符,這是當時一種有趣的特色

3、見證香港股票的瘋狂

1973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對六堡茶來說是春天,但對香港人來說卻是噩夢。

梧州中茶與香港的貿易始于上世紀50年代。香港德信行作為代理合作伙伴,進行對港、澳、臺地區(qū)的轉口出口業(yè)務。六堡茶也于那時風靡港澳地區(qū),被香港人稱為“陳茶”。

上世紀六十年代,梧州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影響,數年以來出口總額持續(xù)下降。直到1973年,大陸政府恢復對外出口,貿易有所擴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梧州中茶銷往香港的六堡茶,被稱為“陳茶”,湯色是六堡茶正宗的“紅、濃、陳、醇”

那年,廣西梧州土畜產支公司(現梧州中茶)出口茶葉貨值達59萬美元,比1972年增長22.03%。

此時香港正熟睡在用金錢編織的席夢思上,連續(xù)幾年的股票“牛市”,增長了人們不勞而獲的欲望,資本時代,人人都被賦予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連茶行業(yè)也不能幸免,過去在茶葉行購買股票的人數很少,股票的價格不斷搶升,茶葉行內購買股票的人數激增,此時超過50%的香港茶葉行涉足股票市場,茶葉經紀們每天到經銷商店面詢問茶葉與股票行情。

香港本就有喝茶傳統,而據港英統計,當時酒樓、茶葉行是香港茶葉消費的主要場所,占了茶葉消費總額的七成。

股市狂飆,這種錯覺就像是荷爾蒙,讓人興奮躁動。很難想象,人們一面喝著清幽的茶湯,另一面滿腦子充斥著阿拉伯數字,以及各種算數題。

上帝讓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香港經歷了漫長的瘋狂的“牛市”后,在1973年還是迎來了其歷史上首次的大股災。

1973-1976年間,德信行每月定期寄往廣西梧州土畜產支公司的《茶葉市場簡報》(德信行有限公司編印,1973,現存于梧州中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段歷史在茶葉市場上的影響。

▲德信行當年每月定期寄往廣西梧州土畜產支公司的《茶葉市場簡報》,是觀察香港茶葉市場珍貴的材料

“三月”,本月香港茶葉本銷生意全面放慢。除個別脫銷疏缺品種市道保持外,其他均轉淡,主因香港通貨膨脹急劇發(fā)展。

“四月”,梧州口岸貨源不繼,供應再度緊張,月內僅到少量六級,連同庫存全售清,至此六堡茶已無庫存。

說來也奇怪,1974年,隨著資本世界出現經濟衰退,香港與澳門經濟下行,對于茶葉的需求銳減,導致茶葉價格穩(wěn)中趨跌,各類茶貨底積壓,各商行為減少積壓而縮減進貨。然而,中茶六堡卻在逆市中表現出“堅定不移”的狀態(tài)。

據德信行統計,中國土產畜產公司(現梧州中茶)1974年對香港出口六堡茶222.75噸,貨值19.6萬美元,比1973年增量16.1%。歷史就是這么奇怪。

在梧州,你可以聽見當地人這樣說,這里就是小香港啦。確實,梧州與香港緊密相連,更是這個地方六堡茶的福地,作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六堡茶隨著香港人的推崇,進而影響著整個東亞以及東南亞地區(qū)。

比如,1984年3月,中土畜總公司(現梧州中茶)和香港德信行聯合在香港舉辦首次“中國特種茶出口洽談會”。中國、日本、東南亞等地與會的客商約400多人次,共成交特種茶3274噸。

而上世紀80年代,日本黑茶風潮興起,六堡茶進入日本學界的視野,其中黑茶專家將積祝子教授就曾在一篇論文中說起,對于六堡茶的滋味口感來說,“這可是香港和廣州不可欠缺的一種茶?!?/p>

所以雖無直接史料研究證明,六堡茶傳入日本是因為香港,但其對這種傳播的影響是一定的,后來六堡茶的保健功效被日本學界發(fā)掘,這就直接推動了梧州中茶的黑盒六堡茶,以神奇中國茶姿態(tài)風靡日本。

▲當年梧州中茶出口的部分產品,其中有“外貿三君子”——山水盒、黃盒、黑盒

4、尾記

如果說,大量出口到歐美的紅茶在英國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而六堡茶在南洋卻是外出華工們思鄉(xiāng)保命之物,從人生際遇來說,后者更令人動容。外貿史一方面是經濟,另一方面則是家國流變的心靈史。

文章來源于:六堡茶大觀,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深度剖析:綠茶皇帝龍井茶之淪落

前言:本來想寫一篇《2019龍井茶白皮書》,可是一要等到10月份龍井茶全面結束時才可以寫,二是文章要涉及到的數據實在是過于繁多龐大,寫作成本太大,所以改寫了《深度剖析:綠茶皇帝龍井茶之淪落》來敘述當下龍井茶的現狀與痛點。


雨一直下,氣氛很不融洽,自去年底開始江南茶區(qū)迎來了1972年以來最多的雨。不單江南下西南也下,準確的說是今年的早春茶產區(qū)都下,下到每個采茶人都是“潮人”,每一個茶商都有了一顆“潮濕的心”。


龍井茶的出處和典故大家都聽爛了,不再贅述。由于其實力超群底蘊深厚,又老是占據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由于其采摘標準高、外形漂亮、口感香甜,在廣大喝茶人的心目中代表著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所以不知道的人幾乎很少。


龍井茶產業(yè)好比茶界的一頭肥豬,誰都想吃一口,由于門檻低,大家干脆自己養(yǎng);龍井茶市場好比茶界的一位經典老牌明星,成為大家的模仿秀對象。


龍井茶,一種基本以浙江當地群體種為原料,采摘一芽一葉為標準,做成扁平型的一種炒青茶。

最初,“龍井”只屬于杭州西湖產區(qū)。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了促進浙江省內茶葉經濟快速發(fā)展,浙江將龍井品牌讓渡給全省使用,把省內符合龍井炒制工藝的綠茶統一稱謂“浙江龍井”。2008年,“龍井茶”成為經國家核準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杭州、紹興、金華、臺州下屬的18個縣(市、區(qū))成為龍井茶的合法產區(qū)。


根據《GB/T18650-2008地理標志產品龍井茶》,龍井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限于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批準的范圍,即杭州市西湖區(qū)(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現轄行政區(qū)域為西湖產區(qū);杭州市蕭山、濱江、余杭、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縣(市、區(qū))現轄行政區(qū)域為錢塘產區(qū);紹興市紹興、越城、新昌、嵊州、諸暨等縣(市、區(qū))現轄行政區(qū)域以及上虞、磐安、東陽、天臺等縣(市)現轄部分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為越州產區(qū)。


“西湖龍井”于2011年6月28日在國家商標局注冊成商標,其商標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在這之前,西湖龍井已經開始出現仿冒偽劣產品。

?


而在這之前,”龍井茶“已經在各大產茶省遍地開花。


而且,勢頭越來越盛!


浙江人血液里流淌著做生意的基因,他們秉著走盡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遍布每一個可以生財的領域,每一個可以賺錢的角落。


2000年左右,當時龍井茶還是以手工炒制為主,就有一幫吃螃蟹的人帶著炒鍋坐火車去貴州、四川等地炒制龍井茶;后來有機械炒制了就發(fā)機器過去那邊炒茶,還教會了當地人制作龍井茶;又有人把炒茶機販賣給當地人,于是當地逐漸成為了龍井茶生產基地,每年都有炒茶者、茶販子、賣機器的一個產業(yè)鏈的浙江人擠滿一個西南的一個個產茶鄉(xiāng)鎮(zhèn)。


到2008年左右,省外龍井市場開始大面積興起。


到2013年左右,省外龍井市場已經達到鼎盛時期。


茶葉加工的主要利潤分兩塊,即時間差(早)、價格差(便宜)。


西南茶區(qū)是出綠茶最早的產區(qū),每年春茶上市大約比江南茶區(qū)早個把月。當江南還是天寒地凍時,西南茶區(qū)已經油菜花盛開,茶香四溢。西南茶區(qū)的經濟都相對落后,人工成本和茶葉價格相對偏低,這樣就與江南茶區(qū)產生差價。


出茶比別人早、成本又低,利潤就有了。



但早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品種問題,西南茶區(qū)基本上是福鼎系列(福鼎大白、福選九號、福云六號)為主,加上一些本地的群體種。這些品種都不適合做龍井,主要原因是色黑暗、白毫多、芽頭不夠肥壯,通俗點講就是賣相不好看;


二是信息不對稱,那些加工戶都是幾人成群出門到某地安營扎寨,收購鮮葉加工,盡量以自己的技術去彌補品種的缺陷,但做好賣給誰是個大問題?;旧线€是發(fā)回賣給當地茶葉市場的老板,由于品相上的原因,被老板壓價、欠款是家常便飯,因為老板也有風險,品相難看的龍井茶同樣不被北方客戶看好。


中國綠茶,茶界最大的外貌協會》——點擊瀏覽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聰明的浙江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把老家的茶苗種到西南茶區(qū)!什么品種早就引種什么,什么品種暢銷就引種什么。從此,浙江的烏牛早、龍井43、平陽特早、中茶108、安吉白茶等品種為天下人所知。


當浙江的品種在當地生根投產后,第二波龍井茶炒制熱潮才真正到來。更大的時間差(有的甚至年內就可以采摘),更好的品相,更好的利潤.......


市場總是物極必反。當大量的制茶者涌入目標茶區(qū);當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信息逐漸透明;當當地人開始明白自己也可以制作龍井茶時。這個市場利潤逐漸變得僧多粥少,甚至茶品價格出現了倒掛現象........


浙江人通過20年的努力終于培養(yǎng)出了自己最大的龍井茶競爭者,準確的說是培養(yǎng)出了一個競爭市場........


目前,浙江地區(qū)的龍井茶年產量約在2.5萬噸左右,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1/104(以2018年全國茶葉總產量260萬噸計算);而市場上流通的龍井茶大約在5萬噸左右,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1/52(以2018年全國茶葉總產量260萬噸計算)。在20個產茶省數百款名優(yōu)茶類的激烈競爭中,如果2.5萬噸龍井茶在全國茶葉消費市場來說還算暢銷的話,5萬噸則漸顯疲軟狀態(tài)。


寫到這里,我們不得不分析一下浙江本省的幾個產茶大縣對龍井茶市場的影響。



新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引進龍井茶超值技術,茶葉產業(yè)從原來的珠茶改成扁茶后,逐漸成為龍井茶主產區(qū),“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創(chuàng)建了全國最大的龍井茶交易市場——中國茶市,擁有聞名天下的大佛龍井品牌。


與貴州對茶園面積的浮夸不同,新昌官方茶園面積12萬畝(實際遠遠超出,因為浙江農業(yè)對GDP貢獻微不足道,所以官方對于種植面積相對保守很多);“茶葉一產產值超8億元,........茶業(yè)全產業(yè)鏈產值27億元(2016年官方統計數據)",全產業(yè)鏈的27億(先不講有無水分)減去一產的8億,中間有19億,這19億中絕對包含了大量外面流入新昌的龍井茶以及大量茶苗的輸出所產生的價值。


對龍井茶產生的影響包括:本地茶葉種植、加工、交易一條龍,各種名優(yōu)茶苗繁育、對省外技術輸出(上各產茶地加工)、龍井茶炒制機輸出,回收省外龍井(進行販賣)。


嵊州:嵊州是“中國茶葉之鄉(xiāng)”、“浙江省首批農業(yè)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茶葉第一強縣”,“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全市有茶園面積18萬畝,年產茶2萬余噸(主要為出口珠茶),其中越鄉(xiāng)龍井6000噸,約占全省龍井茶產量的1/3(官方數據)。


對龍井茶產生的影響包括:本地茶葉種植、加工、交易一條龍,對省外技術輸出(上各產茶地加工)、龍井茶炒制機輸出,回收省外龍井(進行販賣)。


松陽:擁有12萬多畝茶園,全縣40%的人口從事茶產業(yè),全縣50%的農民收入、60%的農業(yè)產值均來自茶產業(yè)。2017年,松陽縣茶葉全產業(yè)鏈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05億元,成為浙江省示范性全產業(yè)鏈,躋身全國茶產業(yè)十強縣、全國重點產茶縣。松陽的茶葉品類散而大(品類多、數量大),無論香茶、龍井都無公用品牌,浙南茶葉城吞吐量巨大,卻也只是名優(yōu)茶集散中心而已。


對龍井茶產生的影響包括:技術輸出(上各產茶地加工,綠茶炒制技術獨步天下)、龍井茶炒制機輸出,回收省外龍井(進行販賣)。


還有臨近新昌的磐安縣、臨近松陽的遂昌縣、武義縣都是龍井茶出產地,都有技術輸出、茶葉回購的市場行為,這里不再贅述........



接下來再展開分析:


論產地 ? ?除了《GB/T18650-2008地理標志產品龍井茶》限定產地之外,我所知道的龍井茶產地還有:江西玉山、婺源,湖南桃源、石門,四川納溪、筠連、名山、夾江、峨眉、青川,湖北英山、五峰、咸豐、宜都,貴州黎平、雷山、晴隆、普安、貞豐、興仁、望謨、納雍、湄潭、正安、沿河,廣西三江、融水,云南騰沖,山東日照........等等,全國至少有進百個縣在加工龍井茶,占了全國產茶縣的近10%。


(2019年2月15日四川納溪某茶園為迎接早茶節(jié)而打了催芽素的烏牛早,已經攤葉)


論品相? ? ?以新昌的龍井為基準,嵊州、磐安、千島湖、西湖的稍次之,貴州黎平(黔東南)的再次之,其他產區(qū)又次之,以廣西、四川產地最次(主要是品種及氣候原因);以松陽(含部分遂昌、武義)的龍井特別漂亮。


總其原因,新昌是龍井茶專業(yè)產業(yè)大縣,茶葉品種齊全、制作工藝扎實,市場結構完善、政府肯花大力氣搭臺唱戲。


嵊州的主產茶葉是出口珠茶(全國第一)和灰白(一種類似于珠茶的綠茶,但比珠茶高端),龍井茶區(qū)塊相對于新昌要弱一些。


磐安(以及天臺)依附于新昌龍井大市場,要弱于老大哥。


千島湖(以及富陽)是錢塘龍井主產區(qū),依附于西湖龍井老大哥,實力稍遜于新昌和嵊州。


西湖龍井雖是龍井茶鼻祖,江湖地位尚在,但綜合實力與已是江河日下。富足的杭州市郊“農民”已經不愿意當農民,茶二代早已出現斷層現象,子承父業(yè)即將成為歷史,本地茶園逐漸承包給外地人打理。在現代化、大擁堵的大杭州城包圍下,西湖龍井產區(qū)的品質在走下坡路,我認為西湖龍井的價值80%來自品牌及文化,20%才是真正的商品價值(對于這個評價你盡管可以罵我)。


松陽在中國綠茶界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說難聽一點,沒有松陽茶的貢獻,山東人可能會缺茶喝,山東人最愛喝的日照綠95%都是松陽產的香茶。就說龍井茶制作工藝,從滾筒脫水、熱風萎凋槽、空調立體萎凋間等創(chuàng)新工藝都是松陽人發(fā)明的,正是這些工藝保證了鮮葉萎凋統一、干茶色者漂亮,賣相極佳,特別是白茶龍井(安吉白茶)、黃龍井(黃金芽)等高端龍井茶品相始終引領市場。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點正在加工溫州的烏牛早品種龍井茶)


論口感? ? ?茶葉的品質與產業(yè)繁榮成反比。近20多年快速發(fā)展的產業(yè)產業(yè)使得人們過度管理茶園,中國茶品質量較20年以前普遍下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同樣的工藝沒有以前的好喝了,這時毋庸置疑的事實。


新昌、嵊州、磐安、天臺、諸暨(越州龍井產區(qū))的龍井茶香高、色黃綠、味香濃,幾個地方口感不相上下,若真要論高低只有拼山頭、拼小產區(qū)了。新昌龍井茶分為兩種炒制風格,茶商們講的“黃版”、“綠版”,黃版為新昌原創(chuàng),綠版模仿西湖龍井;黃版為高火香,綠版為清中火香,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其中新昌以中高端為主,嵊州、磐安以中低端為主(最低的夏秋龍井茶有三四十一斤的)。


富陽(泛富春江流域)、淳安、建德(泛千島湖)(錢塘龍井產區(qū))的龍井茶受富春江、千島湖水域小氣候影響,顏色偏綠,口感偏清香柔甜。與越州產區(qū)兩種風格,隨人喜好,各有千秋。


西湖龍井產區(qū)的管理和制作最為講究,一是因其附加值特別高、二是作為龍井茶的標桿有理由要做到最好。對于喝過眾多產區(qū)好龍井的老茶鬼來說,它有什么樣的十分好喝之處確實講不出,但其韻味的確與眾不同,也有可能是它的高價作怪吧。


松陽龍井是中看不中喝的代表,相貌在各大產區(qū)中排第一,口感在浙江產區(qū)中卻相當靠后(當然不是全部,某些山頭小產區(qū)還是有好喝的)。主要原因一是松陽是個典型的農業(yè)縣,主要經濟以茶葉為主,想要在茶葉里獲取更大的利潤,難免會對茶園進行過度管理(頻繁的施肥、施藥),這樣出產的茶葉很肥壯卻不好喝;二是在綠茶加工制作中,干茶的色澤與口感成反比。在以貌取茶的消費風氣中加工者基本會迎合消費者心理以好看為主而忽略口感。大名鼎鼎的竹葉青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在眾多的省外龍井茶產地,特別要提一下貴州黎平的龍井茶,全縣生態(tài)極佳,沙壤土居多,品種基本是早期從浙江引進的龍井43,工藝傳承西湖龍井,2000年初就成為浙江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基地,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龍井茶涌入杭州市場,口感不亞于浙江任何產區(qū)??梢哉f整個貴州除了黔西南、畢節(jié)產區(qū)淺煤層上的茶以外,其他產區(qū)都不賴。


其他產區(qū)不值得一提,但以廣西三江、四川名山中國兩大“名優(yōu)綠茶OEM生產基地“的”龍井茶“口感最墊底。


論品種? ? 在浙江龍井產區(qū),制作龍井茶的茶樹品種分為本地群體種、浙農系列、中茶系列、永嘉烏牛早、平陽(平陽縣)特早、安吉白茶、迎霜等。浙農(浙江農業(yè)大學)系列包括浙農117、113、139等,中茶(中國茶葉研究所)系列包括龍井43、108、102、105、龍井長葉等。一些地方茶農繁育出的新品種更是數不勝數。


我們只選幾個當家代表品種作論述。


烏牛早,它的原產地是浙江永嘉縣烏牛鎮(zhèn)(屬溫州),上世紀80年代繁育成功,后來在浙江省內廣泛推廣。2000左右新昌等地茶農自發(fā)去永嘉購買扦插枝條進行大面積繁育,使得出現了一批專門繁育茶苗販賣的群體(后形成產業(yè)),且新昌的大佛龍井也以烏牛早做為代表品種。


無利不起早、一早破天下,“早”代表物以稀為貴,“早”代表能比別人更早的獲得利益。烏牛早無疑是以“早”字出名,一個綠茶產區(qū)都熟悉的大明星。早到什么程度,以四川納溪為例,他們的第一茬茶基本可以在元宵節(jié)前采摘,有的年頭甚至可以在除夕前采摘,比江南茶區(qū)整整早上一個到一個半月。


(2019年3月6日浙江新昌某茶園的烏牛早)


烏牛早這個品種發(fā)枝率不高,以留枝條采摘為主,不適宜養(yǎng)成平面茶蓬。它的口感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總體口感比較寡淡,田里或紅壤土里生長的口感差,高山林地的口感好些。烏牛早怕倒春寒,江南茶區(qū)四季分明,除了溫州外其余產地幾乎每年都會遭受倒春寒影響,越早發(fā)芽的烏牛早越容易受凍害,而西南某些茶區(qū)有霜凍的年份很少,早品種不易遭受倒春寒,所以每年都是西南茶區(qū)的烏牛早和溫州的最先上市。


烏牛早這個品種已經遍布全國綠茶產區(qū),每個省份都有。


龍井43,產量高,易修剪管理,香味高揚、口感清甜,風格獨特,閉著眼睛都能喝出來的那種。單論香氣口感龍井43 明顯優(yōu)于烏牛早。是西湖龍井的代表品種(還包括群體種)。


龍井43出茶比烏牛早稍遲,比其他品種要早,同樣被浙江人發(fā)展到全國各大綠茶產區(qū)。

(2019年3月6日杭州翁家山茶園的龍井43,大概要等3月22日開采)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價值在于它是白化茶,滋味鮮爽,干茶色澤非常漂亮,優(yōu)于其他一切綠茶品種。目前安吉白茶以鳳形(松針形,安吉白茶主力)、龍形(扁平型,即龍井)、螺形(卷曲形,即曲毫類)。幾種形狀又以龍井最為漂亮,行內俗稱白茶龍井。


群體種,這個讓茶農又愛又恨的古老茶種已經在大力推廣名優(yōu)茶品種的運動中破壞的差不多了。茶農愛的是它中后期的高產,恨得是出茶太遲,烏牛早都快下臺了它才可以采摘。目前只有西湖龍井產區(qū)一直把群體種做為當家品種,這一點值得稱贊!


2019年3月6日,24節(jié)氣中的驚蟄,浙江新昌群體種尚未萌芽


浙江龍井的出茶大致順序依次為烏牛早、龍井43、平陽特早、浙農系中茶系、安吉白茶等,最后才是群體種。


這里特別說一個浙農117,它是一個芽頭長而粗壯、產量高、采摘周期長的品種,由于能給茶農帶來可觀的收益,但它的口感下品,只能糊弄北方消費者(個人觀點)。


其他省份的出茶順序大致依次為烏牛早、龍井43或福云六號、福選九號、福鼎大白等,最后才是本地品種(當然有一些本地早品種,比如四川名山的蒙山九號)。


似乎是南柑北枳的道理,烏牛早、龍井43等浙江品種到了省外做出來的干茶品相大部分比浙江本地的差一些,不是偏瘦就是偏黑,再好的炒茶師傅也不管用。福云六號由于毫多(龍井干茶的第一特征就是不能帶毫)現在幾乎沒有人用它做龍井,福選九號做成龍井雖偏瘦但還是有不少地方在做,目標市場也以北方為主,根本進不了浙江市場。


2019年2月17日四川邛崍的福選九號茶


茶葉良種的普及是否中國茶產業(yè)的倒退?——點擊瀏覽


三江很怪,你跟他們說看一些龍井,他們的認知會立馬歸位到龍井43這個品種,于是會給你看一些用龍井43 做的”碧螺春“、”信陽毛尖“,當你跟他們解釋半天后,他們會來一句:哦,你要扁茶??!他們不直接稱龍井形狀的茶為龍井,還算厚道,至于茶商們拿走叫什么不關他們的事。


茶界西施VS茶界東施——點擊瀏覽


論工藝? ? 以品相和品質綜合分數權衡,越州產區(qū)龍井應該排第一;錢塘龍井次之;西湖龍井品質優(yōu)于品相(光憑外貌的確干不過其他一些省內產區(qū),傳統工藝干不過現代化的機器,祖師爺的手藝早已被眾多徒子徒孫超越);松陽龍井品相優(yōu)于品質(多為外貌協會)。省外龍井品相和品質綜合分數貴州產區(qū)第一,湖北次之,廣西和四川再次之,其他根據具體小產區(qū)高低不一。浙江人去加工的龍井品相及品質的要優(yōu)于本地人工藝,當然也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本地加工者。


論價格 ? ?我們由高到低來劃分,西湖龍井價格始終遙遙領先。如2018年翁家山頭采鮮葉收購價800左右一斤(獅峰的也差不多,具體看當時天氣及鮮葉質量),干茶最高在4500左右。龍塢產區(qū)看山頭,頭采鮮葉最高400一斤左右,龍門坎干茶價格在3000上下,大清谷2800左右,里桐塢3000左右,這還只是茶商的收購價,一般茶農會把幾天的混在一起這樣價格就低了。還有炒工水平、天氣等因素都決定茶葉品質,因此價格不一。二采價格有點亂,不再贅述。


隨后越州產區(qū),以新昌為例,我一直認為新昌龍井茶的初始定價有嚴重弊端。本地頭采產烏牛早400一斤左右,龍井43也差不多(極品也有600多的),炒的好的白茶(安吉白茶)能上700,群體種出來時最高也就300左右,而且只能持續(xù)三四天,后面馬上幾十塊一天的往下跌。以上是茶商的收購價,茶商再加上5%到10%的利潤賣給省外批發(fā)商或終端客戶。相比于10前,茶葉價格略有提升,但扣除通貨膨脹,其實價格在下降。新昌的龍井茶知名度與價位不符,明顯低于其他名優(yōu)茶平均價位水準。現在做的再好也難以去集體提升當地茶葉的價格了。


新昌周邊如嵊州、磐安產區(qū)價格略低于新昌,錢塘龍井價格與越州龍井相仿,而松陽市場比新昌略高。


省外龍井市場剛被浙江人開發(fā)時,各地的龍井茶與浙江本地還存在約40%(甚至更高)的差價,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步,信息逐漸同步,外出加工戶的利潤在逐年減少,很多地方出現了價格倒掛顯現(就是省外的龍井茶鮮葉原料與干茶價格比浙江省內市場還高)。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點收購溫州的烏牛早加工的龍井,當日茶青75,此時尚未開市,加工者表示能賣350元左右一斤。)


(2019年2月24日杭州西湖一公園大華飯店附近商家售賣的龍井茶)


(2019年2月25日,廣西三江,烏牛早茶青56一斤,干茶330一斤)


(2019年2月24日四川名山,福選九號茶青93一斤,干茶450一斤,開泡外焦里嫩,只有糊味和青味。說實話這樣的干茶放到浙江任何市場可以說150都沒人要)


(2019年2月26日四川峨眉大西南茶葉城某店,烏牛早半成品280一斤,放嘴里嚼里面還是軟的。當然本地人以成品茶來賣的,經過輝鍋加工估計能炒出7折)


(2019年2月26日貴州興仁縣,龍井43茶青60一斤,干茶330一斤,茶葉實際還要漂亮)


(2019年2月27日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市場,貴州龍井43品種干茶280元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市場,四川產區(qū)烏牛早干茶340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市場,本地烏牛早干茶300一斤)


(2019年2月27日,新昌中國茶市本地烏牛早茶青90一斤,干茶430一斤)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國茶市外來烏牛早干茶310元一斤,茶葉實際比照片漂亮)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國茶市本地頭采烏牛早干茶380元一斤,茶葉實際比照片漂亮)


(2019年3月6日新昌中國茶市本地頭采極品烏牛早干茶400元一斤,茶葉實際比照片漂亮)


論市場和矛盾 ? ? ????


外來產地與原產地的矛盾 ? ?龍井茶,浙江茶葉產業(yè)的金字招牌,浙江大部分茶農主要經濟來源的保證。20年間卻被自己人拖累,大量的茶苗輸出,大量的炒茶機輸出,對于本地茶農或茶企越來越不利。市面上價格高時自己的茶園還不能采,可以采時價格又跌了(主要原因是外地客商前期吃了大量的外省貨),后期的茶價格又拼不過外地的。


手工炒制龍井茶的時代每次炒制時都會把手燙起泡,的確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學。但當新昌人發(fā)明了龍井茶炒制機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龍井茶會遍地開花。從半自動到現在的全自動,從一個人看2臺機到一個人看20臺機,殺青、成型、做干一道自動完成,每臺機器價格不會超過8000元。只要有場地、有動力電就可以炒制,雇個師傅當天就能產生效益;自己家里買一臺(照明電就可以)跟人學上兩天就會炒制,非常方便這是其他茶類所不能比擬的。這也是龍井茶炒制推廣為什么會那么容易、那么快的最主要原因。


當年師傅教出了好多徒弟,現在這些徒弟們翅膀硬了,不再需要師傅了,而且還搶師傅老家人的飯碗。這就是龍井茶原產地與省外產區(qū)的現狀與矛盾,當年種下的因結成了今日的果。


市場經濟與地域保護的矛盾 ? ? 你說不讓外省茶區(qū)炒制龍井茶嗎?不可能!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下誰也不能遏制別人生產與自己同類的產品(這里指農產品),落什么市場通過包裝就成了什么牌子的茶。


市場經濟對茶產業(yè)的最大好處就是:

1、能夠對相關產地進行全面、準確、快速和及時的信息收集、加工和傳達系統;

2、能夠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項目建設(種植、生產),集中有限的資金發(fā)展重點產業(yè)(市場);

3、在流通過程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整商品價格;

4、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而缺點是:

1.人品道德觀降低 ;

2.社會利益化更嚴重 。


每年春茶伊始,在浙江杭州、新昌、松陽市面上出現的龍井茶都不是本地的(除了少數溫州的)。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一切為了商品的利潤,一切為了自己的利益,道德觀一降低,市場就亂了。


關于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其實上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產物,好比每學期給小學生的獎狀以資鼓勵,僅此而已。整個浙江龍井產區(qū)除了西湖龍井產區(qū)還在偶爾打擊以外(請注意,是偶爾,因為根本管不過來),別的品牌市場對于外來龍井采取默認狀態(tài),都是靠辛勤付出在賺錢,誰會愿意去干涉人家生計。


西湖龍井產區(qū)很會想辦法,采取防偽標識來定量,即一個防偽標志貼可以生產多少西湖龍井,可以根據二維碼追根溯源??墒窃S多茶農把標貼賣給茶商,茶商把別的產地龍井裝進西湖龍井罐子貼上防偽標貼就成了“西湖龍井”了。


(這是某茶商向茶農買的防偽標志,一張600塊,共60個貼,可以賣60斤茶)


西湖龍井產區(qū)管理部門的意識是好的,是為了保護當地茶產業(yè)有序發(fā)展、保護當地從業(yè)者的切身利益,可是你哪里擰得過市場經濟這條大腿。


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下,就是人人想把自己的利益發(fā)揮到極致,你與人人為敵,好比螳臂擋車。


產業(yè)發(fā)展與游戲規(guī)則的矛盾 ? ?浙江人似乎有個夢想,要把全天下的綠茶都炒成龍井!于是,20年間不斷地輸出技術、輸出茶苗、輸出市場........20年間東部人開發(fā)西部,在西部賺到了錢,但同時也帶動了西部。西部茶產業(yè)已經慢慢出師,雖然還不能離開東部,但早有自己單干的想法了。這20年間是江南茶區(qū)向西南茶區(qū)幫扶,讓西南茶區(qū)茁壯成長的時代。隨著信息不斷的 透明、技術不斷的增長、市場不斷地成長,西南茶區(qū)與江南茶區(qū)的差距在慢慢縮小。


從每個產茶區(qū)的產業(yè)發(fā)展角度考慮就是多做茶、多賣錢,什么茶葉好賣我們就做什么茶,似乎很對。


但從行業(yè)游戲規(guī)則角度來看它已經犯規(guī)了,龍井本來應該在浙江出產,現在遍地都是;碧螺春本來在江蘇太湖出產,現在遍地都是;黃山毛峰本來在安徽黃山出產,現在遍地都是;金駿眉本來在福建武夷山出產,現在遍地都是.........


最終,更多人會接受龍井茶,龍井茶(其他名優(yōu)綠茶也將是)會成為一種加工工藝名稱,唯一的差別只有產地、季節(jié)、口感、價格罷了。


于是,我們很難在產業(yè)發(fā)展、游戲規(guī)則之中;經濟利益,人性道義上作抉擇,似乎誰都沒有絕對的錯,誰都沒有絕對的對。

??


龍井茶不會淪落,只是將會迎來一次大洗牌。


(1)最大的就是源頭采摘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會嚴重制約龍井茶的產量(單芽類茶會更加突出),現在已經出現明顯的端倪,5到8年后綠茶名優(yōu)茶將會全部減產(除非有機器可以替代人工采摘)。


(2)西南茶區(qū)的崛起,讓浙江龍井原產地與其它茶區(qū)的商品差價出現倒掛(當下只是局部),浙江外出加工龍井茶隊伍會逐漸萎縮,會從加工者轉變成收購商的角色。


(3)龍井茶消費者會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買不同產地的龍井茶。


近二十年間,浙江的龍井茶變遷就是一場中國茶葉經濟產業(yè)發(fā)展變革的縮影,在兩千多年的飲茶歷史中,二十年很短,但卻見證了茶葉產業(y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歷程。無論怎樣變革,始終不會改變龍井茶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始終不會改變我們對這個產業(yè)的熱愛.........


作者簡介:書卷彎刀

找到約25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