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如何種茶

找到約12,532條結果 (用時 0.032 秒)

人民日報調查聚焦:是什么讓云南西雙版納種茶毀林事件頻發(fā)

1月1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刊發(fā)文章《西雙版納部分村民為提高茶葉產量,一度毀壞林木、破壞生態(tài),云南開展專項整治——堅決遏制種茶毀林行為》,文章如下:

云南勐海縣一座茶山,茶樹與其他林木混作共生。人民日報記者 史一棋攝

樹干上一圈樹皮被整體剝落,正是這圈被剝落的樹皮導致樹木枯死。人民日報記者 史一棋攝

編輯同志:

2020年夏天,我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旅游時發(fā)現,當地許多村民依靠種植、采摘、售賣普洱茶為生。為加快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增加種茶收入,有些村民采取圍剝樹皮、砍伐等方式毀壞茶樹周邊植被,一些茶山上隨處可見茶樹周圍一片光禿的情形。更有甚者,還有村民在自然保護區(qū)內種茶毀林、破壞生態(tài)。類似情況,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一名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

近期,本報收到讀者來信,稱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村民毀林種茶,造成茶樹周邊植被枯死。云南西雙版納是否存在村民種茶毀林現象?當地有關部門采取了什么監(jiān)管和整治措施,進展如何?日前,記者前往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進行調查采訪。

部分村民通過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等手段毀壞林木,破壞生態(tài)

2020年12月底,記者驅車來到勐??h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一座茶山腳下。爬上山,沿途不時能見到一些茶樹,混雜生長在密林之中??墒窃诓铇渲車?,往往都是枯死、折斷的林木,少則四五株、多則十幾株,有的看起來像是自然枯死,有的則有明顯的砍伐痕跡,形成了一個個以茶樹為中心的“空白地帶”。

“這些茶樹都有很長歷史,所產的茶葉就是近年來受消費者追捧的古樹普洱茶。目前,市場上的古樹茶價格非常高,是村民眼中名副其實的‘搖錢樹’?!碑數刿掳捍宕迕駧r某溫說,為了增加古樹茶的產量,一些村民打起了周圍林木的主意,認為只要鏟除古茶樹周邊的植被,古茶樹就能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養(yǎng)料,“于是有些人故意圍剝樹皮,只要剝掉一圈樹皮,林木就會慢慢枯死?!?/p>

記者仔細觀察了一棵已經枯萎死去的樹木,發(fā)現樹干距地面20多厘米的位置上,一圈寬約6厘米的樹皮被整體剝落,露出白色的樹干。巖某溫告訴記者,正是這圈被剝掉的樹皮導致樹木枯死,“有些村民會定期清理古茶樹周邊的植被,無論是雜草、灌木還是高大的樹木,都會被一一清除?!?/p>

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林業(yè)服務中心護林員楊超介紹說:“這片樹林的林權屬于村集體,村民們都知道個人砍伐樹木是違法行為,而且很容易被護林員發(fā)現,所以采用圍剝樹皮的方式,讓樹木慢慢枯死,以掩人耳目?!?/p>

巖某溫還告訴記者,為了使樹木盡快枯死,極個別村民甚至會使用有毒化學物質草甘膦,“使用草甘膦后,樹木會很快枯死,但同時也會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嚴重影響”。

據了解,在古茶樹周邊毀林的情形,在西雙版納幾個古茶樹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尤其嚴重。近年來,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毀林事件發(fā)生:2011年至2019年3月,勐海縣一名村民為種植茶葉,先后在多處集體林地采取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等方式毀壞林木,砍伐林木800余株,使用有毒化學物質毀壞林木122株,圍剝樹皮54株,共非法占用林地31.3畝,原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2013年至2016年,勐海縣一名村民采取圍剝樹皮的方式種茶毀林,砍伐林木152株,圍剝樹皮98株,非法占用林地39.2畝,原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古茶山、古茶樹資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生態(tài)價值、物種保護價值。西雙版納是國內普洱茶的重要發(fā)源地,近年來隨著古樹普洱茶市場價格走高,有的古茶山、古茶樹資源出現管護不到位、過度采摘、圍剝周邊林木等問題。若不及時加以解決,將對古茶山和古茶樹資源以及與之共生共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嚴重破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董學軍說。

翻過山頭,記者來到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qū)。楊超指著山腰處一片森林說:“前面那片林子,現在看長得不錯,其實幾年前也被村民用同樣的手段毀壞過。因為是在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發(fā)現早、整治早,經過好幾年的治理,才逐步恢復?!?/p>

利益驅使,缺乏生態(tài)保護意識、法律意識,導致種茶毀林行為多發(fā)

村民毀林的目的都是為了種茶,這也暴露出一些村民追求短期利益、有關部門監(jiān)管乏力等深層次問題?!肮艠洳鑳r格從2006年左右開始瘋狂上漲,有的甚至一年內就能翻好幾番,這也刺激了部分村民急于致富的心理,在一些不法茶商的誘導下,采取砍伐林木、圍剝樹皮等手段清除古茶樹周邊的植被,希望能提高古茶樹產量,進而增加收入。”董學軍說。

勐??h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村民玉某曾因種茶毀林,被勐??h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并處罰款5000元。她告訴記者:“我們這里村寨普遍很窮,除了茶葉,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普洱茶價格高,讓人眼紅。在高價格的刺激下,村民都一門心思琢磨怎么提高茶葉的產量,賣個好價錢?!?/p>

除了利益驅使,村民們生態(tài)保護意識淡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西雙版納,這里的村民世代靠著茶山養(yǎng)家糊口,但在前幾年,這片村民們賴以生存的茶山被劃入了自然保護區(qū)。“布龍自然保護區(qū)從2009年開始籌建,2012年劃定具體范圍,總面積約53萬畝,其中很多都是以前村民的林地、農地。在村民的意識中,這片茶山自古就屬于自家,可以隨便使用、隨意處置?!辈箭堊匀槐Wo區(qū)管護所所長申國晉說,很多村民直到現在還沒有樹立牢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對毀林是違法行為的認識也并不十分清楚。

然而,毀壞林木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我國森林法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盜伐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在原地或者異地補種盜伐株數1倍以上5倍以下的樹木,并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qū)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此外,《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禁止向自然保護區(qū)傾倒廢棄物、超標排放污染物、毀壞林木等其他損害自然保護區(qū)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活動。”

“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根本不知道毀林是違法行為,也從不考慮種茶毀林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嚴重后果?!臂潞?h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巖罕叫說。

專項整治取得積極成果,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有好生態(tài),茶葉才能賣出好價錢

一度多發(fā)的種茶毀林行為引起了云南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20年5月,云南省政府印發(fā)《云南省非法侵占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guī)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對種茶毀林現象進行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豆ぷ鞣桨浮诽岢?,要對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以來發(fā)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問題,堅決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到位,違法種植作物該鏟除的必須鏟除,并做好生態(tài)修復,對2017年以前發(fā)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問題,也要堅持依法依規(guī),突出生態(tài)保護,結合實際、分類處置。

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成果。按照《工作方案》,截至2020年9月2日,西雙版納已完成了全部線索核查銷號、案件查辦銷案的既定任務。“我們綜合分析發(fā)現,目前所涉及的毀林案件都是個人作案,尚未發(fā)現團伙作案,而且最近四五年的發(fā)案率呈現明顯下降態(tài)勢?!蔽麟p版納傣族自治州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副支隊長袁松明說。

勐??h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李玲審理了一批種茶毀林案件。據她介紹,法院在審判時會綜合考慮確實存在村民種植茶樹在先、劃定自然保護區(qū)在后的現實,以及被告人悔過表現、山林整改恢復等情況,“我們判決時會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輕審判,同時嚴懲首惡,形成示范效應”。

不過,專項整治行動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勐??h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羅城說:“多數違法村民都采取了圍剝樹皮的手段,隱蔽性很強,護林員平時巡察時難以發(fā)現,等樹木真的枯死已經是3到5年之后了。如何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并制止,是需要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而且,即便護林員發(fā)現被圍剝樹皮的樹木,如果村民拒不承認,證據難以固定,執(zhí)法也缺乏依據。”

羅城還提到,西雙版納雨熱條件好,植被生長迅速,許多原本是農業(yè)用地的土地過不了幾年就會長出樹木,甚至形成天然林?!鞍凑辙r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方有權對農業(yè)用地進行經營,那就意味著村民可以以農業(yè)經營為目的砍伐農地上的樹木。而按照新修訂的森林法,砍伐非林地上的林木,沒有明確要求辦理采伐許可。這使得我們在保護非林地天然林的時候,法律依據不是很充分,村民的發(fā)展需求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也需要取得平衡?!?/p>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打擊種茶毀林行為,我們更希望借專項整治行動逐步理順、嚴格落實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管責任,同時不斷提高村民環(huán)境保護意識。”申國晉說,經過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村民已經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法律的要求,毀壞林木是違法的行為,“越來越多的村民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許多村寨都自發(fā)成立了督察隊,或者制定村規(guī)民約,自覺加強本村種茶毀林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隨著市場逐漸向追求生態(tài)茶轉變,村民也意識到原來那種種茶毀林、盲目追求產量的辦法已經不利于提高收入,反而是未遭破壞、植被更自然的茶山更有利于村民增收致富”。

“現在,很多古樹茶集中的地方都在抓緊建設生態(tài)茶園,在茶樹周圍補種水冬瓜、白樺等樹種,既讓古茶樹產出優(yōu)質的生態(tài)茶,又修復了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好地兼顧種茶的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倍瓕W軍說,這種林茶共生的發(fā)展模式如果能夠全面推廣,將有助于遏制種茶毀林的不理智行為。

算好生態(tài)賬 端穩(wěn)“金飯碗”(編后)

一些村民為了增加種茶收入,竟然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這明顯是一種只算經濟賬、不算生態(tài)賬,只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的短視行為,必須及時糾正。

種茶行家們都知道,越是在蔥蘢山林中長出的生態(tài)茶,口感越好,就越受市場青睞,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了茶葉的附加值。一旦樹死了、林毀了,短期看一些古樹茶的產量得到了提升,茶農獲得了利益,但從長遠看,被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必將導致茶葉的品質下降,茶葉也難以賣出好價錢。這將嚴重削弱當地茶葉的市場競爭力,茶農們利益最終也會受到損害。

經濟利益的驅動加上科學知識的匱乏和法律意識、生態(tài)意識的淡薄,村民才會做出種茶毀林的事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采取多種舉措,不僅要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堅決遏制種茶毀林行為,而且要加大法律知識和生態(tài)文明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讓村民理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大意義,明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發(fā)展產業(yè)不僅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種茶毀林的行為,端穩(wěn)生態(tài)致富的“金飯碗”。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感謝作者付出。

古法稀植:用種樹的理念來種茶

云南的古茶樹資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從千百年的時光中幸存下來,所以,在短時間內古茶園的面積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但是,這并非意味著我們對于茶園的無能力為。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對于茶園面積的擴大來說,也是如此。唯一需要考量的則是以什么樣的理念和目標來種茶樹。

茶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行業(yè),已經進入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如今,從茶樹種植到初制加工,從產品打造到文化傳播,茶正以不同的種類、形式、品飲方式、文化領域展現出百花齊放、萬家爭鳴的狀態(tài)。茶行業(yè)或固守傳統(tǒng),或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千百年來的行業(yè)桎梏是當下各企業(yè)及茶人茶商所追求的目標。

所有的創(chuàng)新目的皆為擴大消費群體,使更多人喝上中國茶,既能增大產業(yè)規(guī)模獲得經濟利益,同時可以將中國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fā)揚。

由于文化曾經斷代的原因,我們只能在現有的認知中追求對未來的設計與研究,殊不知“回頭看”其實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到適用于現代發(fā)展的答案。

則道茶業(yè)收購曼松貢茶山伊始,如何進行茶園恢復種植曾是一個縈繞在我腦中的難題。云南不缺茶山,不缺茶,但是一定缺少真正可以經得起嚴苛的有機化認證和衡量的優(yōu)質古茶園?,F代人不缺少物質供應,而我們最懷念的卻還是小時候吃到的家豬肉,自家田里種的菜。那么,如何才能還原曾經讓皇室為之傾倒的那杯曼松茶呢?經過多番調研與思索,我內心逐漸有了答案,那就是摒棄現代化的追求產量與速度的種植方式,用求質量、保生態(tài)的開發(fā)邏輯。古人沒有農藥,沒有化肥,但開辟了大量的古茶園,難道當初就沒有蟲害嗎?難道當初茶樹的生長就不需要肥力的支持嗎?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堅信人類會利用工具始終都追求一件事——簡單,古人也不可能把茶樹種得七零八落,那么他們如何種茶呢?于是,我用兩個月的時間跑遍云南所有的古茶山,去尋找古人種茶的規(guī)律。

由于沒有可參考的案例,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調研走訪:向茶科所的專家學者虛心請教;深入當地的農戶家中與種茶經驗豐富的老人討教方法,為了能夠恢復那杯曼松貢茶,我相信古人的經驗和智慧更勝于現代的高產科技。經過多番走訪、調研、學習、實踐,我終于找尋到古人種茶的規(guī)律,也確定了曼松貢茶園的開發(fā)模式——古法稀植,用種樹的理念來種茶。對于茶樹的生長,自然的營養(yǎng)供給是需要更多的土壤和空間來作為確保的,于是便有了曼松茶樹株距在1.5米以上,行距在2.5米以上的數據,同時我們采用最古老的挖坑點籽法來培育,確保茶樹向下扎根吸取更多的地下營養(yǎng),如此方式便不需對茶樹施肥而自身養(yǎng)分充足。加之曼松茶山獨有的五彩雜石,土正應了陸羽《茶經》中所載:上者生爛石。

古法稀植應用在生態(tài)完好的森林中,以最佳適種茶樹的土壤培育,便是曼松貢茶園恢復的基礎。

從茶園恢復啟動開始,我們便下了三道禁令:不允許亂砍亂伐;不允許狩獵捕鳥、挖蜂破壞螞蟻窩;保留原生物種,不允許外來物種進入。迄今為止,曼松貢茶園從未施過一粒肥,打過一次藥,卻更加生機勃勃、蔥翠盎然。

在茶山的維護管理上,我們全部采用人工化,引入固定農戶,以戶為單位來管理茶園。以超百戶建立六個生產隊,種植茶樹千萬株。每一道管理工序都通過人工的形式來實現——人工除草、人工覆蓋、人工摘花摘果、人工修枝,這看起來是最笨的方法、最不夠先進、不夠現代化的方法,然而這種傻傻的干,恰恰是中國農業(yè)最缺少的品質維系的精神,反而是現代茶業(yè)所缺少的創(chuàng)新精神。

曼松茶山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護生態(tài),保留其物種多樣性,這是對土地的尊重,對自然的尊重。

要做好真農業(yè),第一必須得懂得享受孤獨,因為農業(yè)是周期極為漫長,投入巨大的行業(yè),二是堅決要有把“阿香”一定熬成婆的精神,好茶、好農業(yè)就是用最笨的方法傻傻地干,才能讓我們品到曾經記憶中的那杯好茶。

十余年的恢復種植,曼松貢茶山已經是一片生機,當年孤獨的堅守全部化為漫山的蔥翠。茶行業(yè)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不斷的發(fā)展,也許“還原”這條路才能讓行業(yè)走得更健康、更長遠。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1年4月刊

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茶教授”26年千里奔走教種茶

“第一杯春茶,一定請白老師嘗嘗。”

3月,從四川廣元寄出的一份頭茬春茶,送到了浙江杭州的一位老人手中。

老人名叫白堃元,今年83歲,曾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下稱中茶所)的研究員,廣元的茶農們都叫他“白老師”。

3月14日,白堃元在家中對比廣元茶農寄來的兩種不同品種的新茶。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中茶所坐落在杭州,1997年白堃元作為中茶所專家第一次前往浙江省對口幫扶的四川廣元考察。當時的廣元山多地少、土地貧瘠,全市有4萬畝茶園,但茶葉卻賣不上價。

白堃元仔細考察了廣元每個縣區(qū)后發(fā)現,青川和旺蒼兩縣山高霧多、降水量較少,尤其土壤的酸性程度非常適合茶葉種植。

從此,白堃元每年都會在廣元住上一段時間,短則兩三月,長則大半年。他辦輔導班,講授如何種茶、采茶、加工、包裝,上完課又到茶園和茶農家里親自輔導,跑遍了青川和旺蒼的每個鄉(xiāng)村。

白堃元指導廣元茶農種茶。新華社發(fā)

2008年“5·12”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廣元是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剛開始發(fā)展的茶產業(yè),再度陷入困境。白堃元此時選擇堅守廣元。他白天給茶農上培訓課,晚上和十幾個人打通鋪,有時剛合上眼,余震就來了。

患難與共的經歷,讓白堃元和廣元茶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0年退休后,白堃元沒有在杭州安享退休生活,而是選擇繼續(xù)前往廣元幫扶。

2020年,廣元的茶園穩(wěn)健發(fā)展,有著心臟早搏老毛病的白堃元80歲了。廣元的茶農心疼他的身體,又舍不得他走。

其實,在白堃元的指導下,現任中茶所副所長王新超和團隊,從2015年開始就在茶樹品種引種、建園、田管、加工等環(huán)節(jié)為廣元市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

3月14日,王新超(中)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試驗田內觀察新茶長勢。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跟著白老師,我和團隊從實驗室真正走進了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蓖跣鲁f,今年4月,他和團隊又將前往廣元,未來廣元要結合生態(tài)發(fā)展、結合農旅發(fā)展,不斷增加茶產業(yè)的附加值。

如今,廣元全市茶園面積、茶產量、茶葉綜合產值較1997年對口幫扶前分別增長了40余倍、70余倍和380余倍,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fā)展。

白堃元現在還是常常會對廣元的茶農們進行線上指導,“不同的時代,要有不同的人來引領產業(yè)發(fā)展?!卑讏以f,“重要的是始終有人在農民身邊。”

內容來源:新華社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2,246條結果 (用時 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86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