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傾聽者是什么意思

找到約9條結果 (用時 0.013 秒)

喝普洱茶的幾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


1



第一重,“聽”。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第一次看外國電影時,最大的困擾是,同樣的男性角色ABC,一換衣服,你認不出誰是誰了。



很多初學者喝茶也是這樣子。連喝三泡茶后,聽著席間茶友點評這個香、那個甜、還有一個太寡淡,內心對自己升起了質疑:我的舌頭真的這么“木”嗎?為什么我喝不出明顯區(qū)別??


跨不過這個坎的我們,有的人就選擇“豎起耳朵”來喝茶了。
?


“這個茶什么香?為什么會說有冰糖甜?”



“你說的山野氣息是什么意思?可以給我描述一下嗎?”



“哎?喉韻嗎?我感覺不到哎,可不可以再示范一下下?”



“哈哈,你這個是薄荷塘啊,那我得坐正了喝?!?/span>……


?很多文章會調侃依賴“聽”來喝茶的茶友“人云亦云”。我反而覺得,這樣純然傾聽的狀態(tài),是最為難得的。


首先,靠“聽”來喝的人,我們得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放下自我的“傲慢”,這是另一種“無我”。在這樣的狀態(tài)里,我們能更好的感受到泡茶者想要帶給我們的美感。在這樣的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也許能感受到別人心中對茶的美。



其次呢,很多茶制茶者在設計時,是有“理念”的。沒有引導,我們喝不到。也許是因為品鑒力不夠,也許是設計“失誤”,但無論怎樣,我們在“聽”中,看見了。?


你說,我聽,我聽到了、感受到了。這真是茶席上流動的浪漫呀。?


最重要的是,善于“聽”茶的人,進步是最快的。

?有一次,一個遠方來的茶友過來找我喝茶。他說他想感受云南普洱茶獨特的美,于是我生茶、熟茶各準備了幾泡“標桿性”的品種。?


第一泡,我拿的是【彎弓】。泡茶時,我沒有說話,我的計劃是喝完三泡,我再跟他介紹這泡茶所謂的標桿以及美在哪。



當我還沒開始介紹時,他的疑問就有了:為什么這款茶回甘不明顯?為什么沒有武夷茶濃郁?……


當年的我耐心不夠,沒有繼續(xù)介紹,草草結束了這泡茶。后來他很委屈,“我是來學習的呀,當然要問問題了……”?


是的,我知道你想來學習,所以我做好了準備。能不能聽我說完再質疑?到時候你問“你說的回甘跟我理解的不同,可以再說說嗎?”自然會傾囊相授。?


我們很多時候去“學習”,首先要聽。全然得讓關系流動起來,聽明白了,理解了對方的意思,最后才去判斷“合不合理”。?


這就是第一重境界的難得之處。




第二重境界,“挑”。?


到這重境界的人,已經喝過很多茶了。外人看來,就是標準的“高手”:一泡茶入口,十七八個缺點從原料到工藝到倉儲一點點羅列出來。



可惜到這重境界的茶友,很少能夠體會得到一泡茶的美好了。大部分普洱茶從業(yè)者會卡在這個階段很長時間。



這重境界的茶友,也分幾種。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很多貌似“老江湖”,最常用的評價術語是:“這個茶有點卡喉喔?!?/span>?


為什么呢??


普洱茶在所有茶類中,有個獨特的審美,“喉韻”。喝得出喉韻,你的普洱茶品鑒水平才算是某種登堂入室。

但什么是喉韻呢?沒喝到特別好的標的物或者沒受過正確引導的人,往往感受不準確。但還是要去感受的呀,于是拼命在喉部找感覺。?


為了證明自己很厲害,總是懷疑:這個茶,我喉嚨卡呀?不行原料不行!?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喝茶得反復檢驗下自己今天喉嚨有沒有炎癥。實際上,喉頭的順滑度是跟茶葉的工藝、狀態(tài)有關的;除了喉部的順滑度,還有喉韻的“深淺”等等因素。



這些因素有的在整個系統(tǒng)里有的是變量。?



還有一種茶友,茶一到手,一口就要辨山頭。還沒問呢,就開始嘀咕:從這個茶的體感上來看,怕不是曼松……
?


這重境界的茶友,可以說是“強技術流”,但除了自己的茶,滿世界都是缺點了。他們已經感受不到茶的美好了。?


每一款茶就像一個文學作品,用杠精的態(tài)度,瑕疵一定會有。用這樣的喝茶思路,世界上有完美的茶嗎?



劉亦菲是美女嗎?可是總會有人說,長相平平,全是缺點。齙牙斗雞眼還眼睛小。?



如果要判斷好壞,是要審視標準和語境的。


有人問過我,在普洱茶這個行業(yè)里,一般高手和頂尖高手的區(qū)別在哪??


我的答案是:?


一般高手辨真假分高下,頂尖高手看語境。


3



第三重境界,看框架、看標準、看語境。
?


到這個境界的人,要具備兩種能力:品鑒能力和認知能力。



品鑒能力就不細說了。這一定是基礎。



很多營銷高手談起普洱市場信手拈來,似乎找到一個能夠引爆市場的模式就理解了框架。



但沒有品鑒能力的“看系統(tǒng)”高手已經失去對普洱茶的謙卑心和好奇心,我很難相信這樣的產品會有持久生命力。



什么樣的認知能力呢?知道評判一款茶的好壞,好壞背后,是標準的不同,標準背后是語境、情景。


?同時,分得清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


什么意思呢??


問:這款茶有明顯的花蜜香,是不是好茶??


首先,要明確的是:有花蜜香,屬于事實層面的內容;好不好,這叫【觀點】。?


什么是觀點?你站在某一個位置、某一個語境、某一個點上去觀測這個【事實】,所得出的結論,叫【觀點】。



判斷一款茶好不好,首先要去明確你的標準是什么、語境是什么。?


標準是好不好喝,那見仁見智;標準是能不能存放,那要去看活性;對于送禮好不好,那要看對方的需求。



在頂尖高手眼中,普洱茶的復雜并不是”水深“,而是“規(guī)則”的不同。



不同的評價背后,是不同的評價框架。在這么多規(guī)則之中,頂尖高手往往會選擇長期主義的語境——?


只有真正了解這個行業(yè),理解普洱茶最獨特的魅力,才能真正體會到越陳越香的魅力。理解得越多,得到的享受就越多。?


到這個境界的人,不太會執(zhí)著于你的茶是冰島還有老班章了;喝一個茶,也不會那么在意香甜了,他會在這個系統(tǒng)里看到一款茶的陳化路徑。



只有對普洱茶足夠深情的人,才能真正站在長期主義的品鑒點上。



你確定你喝的是古樹熟茶?

近年來古樹熟茶產品層出不窮。什么是古樹熟茶?這一概念從何而來?

我想,從鄙視鏈來講,古樹茶確實因其品質占據茶界首端而備受追捧。如此熱門的頭部概念對于任何一個善于把握商機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錯失的良機,于是,古樹熟茶一說橫空出世。

1、熟茶一窩蜂風靡神州大地,古樹熟茶也跟著來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供不應求。

自1973年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后,代表公司赴廣交會交流學習的業(yè)務員,發(fā)現(xiàn)以發(fā)酵后的熟茶為主的普洱茶在廣東、香港極具市場和銷路,便帶回茶樣,根據云南各地方實際進行了發(fā)酵技術探究,最終取得突破性進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廣東等外省市場。在隨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術逐漸成型,并日益發(fā)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也淹沒了西雙版納勐海,勐海茶廠因此改制,一夜之間,成了吳遠之先生的控股的民營企業(yè)。吳先生一躍千里,以十余載,鑄就全新的大益,并成為普洱茶行業(yè)的標桿。(那個時代,普洱茶就是緊壓茶。還沒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標,省標大約是2004年開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廠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為好熟茶的標桿,諸行業(yè)資深人士每次喝畢,贊嘆詞不絕于口。我也喜歡喝,確實也有一絲簡簡單單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傳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術、自然陳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顯然,7572不可能是古樹純料發(fā)酵。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等級制的收購標準體系下,古樹茶難于采摘,價格和臺地、小樹茶相同,不可能被選中。由此可見,作為標桿的7572,極有可能是臺地茶、小樹茶發(fā)酵的拼配產品。

以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作為分水嶺,普洱茶在市場上經歷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戰(zhàn),這些產品的價值與意義究竟在何處?

2、古樹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從古樹這一概念開始說說看。

“古樹”二字在官方規(guī)定的印刷包裝紙上只能以“大樹茶”的字樣出現(xiàn)。

李文華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資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術嘆為觀止。他對我說:“大樹應該是指西雙版納解放前的茶樹。而古樹怎么也要有100年樹齡。古樹被市場認知是一種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產品上標注清楚,各企業(yè)不一?!?/p>

誰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還需精良的生產工藝。

雖然都是普洱茶,生茶與熟茶的制作工藝卻完全不同,這對于茶原料的內涵物質有著巨大的影響。

煙蟲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樹熟茶有,但是非常少??梢哉f市場上98%以上的古樹熟茶是假冒的?!?/p>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聞?,F(xiàn)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說這是以邊境上的老撾原料制作,生態(tài)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純料)渥堆發(fā)酵的嗎?

誰也沒有親眼見過,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見。尤其是那些蝸居在幾千百里之外,靠吹牛賣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關于熟茶的技術創(chuàng)新,猶如共享單車、滴滴等的發(fā)展勢頭。熟茶發(fā)酵,目的在于將具有刺激性的多酚類降解且部分轉為多糖類成分,因其分子也經歷了微生物的裂解與重組,所以同時增加茶湯中的可溶性糖與蛋白質。整體更為柔和適口,并適合了人體健康機能的需要。

古樹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類蛋白質類,氨基酸類等等物質含量更多,且無機物含量少等原因,發(fā)酵后相對口感平衡。而這些對于上好的古樹茶而言,生來俱佳,何必再發(fā)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經驗豐富的制茶人,絕不會做這類“放屁脫褲子”、暴殄天物的蠢事。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費者。

對于真正的茶人,古樹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會覺得不算什么。

飲茶,一重香氣,其次口感。能品至韻味者,已是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愛茶人。更專業(yè)者如能辨喉韻,或某茶特有的印記,上升到氣韻與體感。

人間普洱,難論真假;品茶論道,最怕虛妄。

3、熟茶有其韻其味合則是好茶

我們說改制前勐海茶廠7572是好熟茶的標桿。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來看古樹熟茶。先不論古樹熟茶這一命題的真?zhèn)?,就說生茶,生茶在熱反應過程中,茶內質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變,因此,生茶優(yōu)異,但發(fā)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現(xiàn)得那么出色了。

古樹茶品質精優(yōu),那么古樹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問之前,我們想想怎樣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經驗,香、甜、厚、滑、純,是衡量一款熟茶優(yōu)劣的起碼標準。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廠7572熟茶包裝和餅面

改制前勐海茶廠,其熟茶還有散茶,分1、3、5、7、9級,多銷往香港、廣東等地區(qū)。1、3級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裝,茶量1公斤。其余級別皆以大袋裝,易接觸空氣,濕倉。

我喝不慣濕倉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這味道。你若好奇,可尋機一試。

在廣東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為很正面陽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廠的吳啟英等人,在考察學習了廣東潮水渥堆的基礎上,試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試制,并沒有產品。

熟茶的出現(xiàn),是普洱茶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發(fā)酵機理有三:一是通過濕熱使多酚類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對茶葉進行了分子裂解,從而使它變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過養(yǎng)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實現(xiàn)分子新的聚合重組,使口感上變得更細膩醇厚適口。

雖然這一過程,強加了人為干預,但在間接性執(zhí)行工藝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倉儲中,昆明干倉的普洱茶區(qū)分于香港、廣東等地區(qū)濕倉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倉濕倉的區(qū)別絕不可以用“茶葉是否打過農藥”一說而混淆。這里不贅簡述幾句:

在普洱茶的常規(guī)性檢測指標中,有一項叫做“灰份”?;曳荩溉紵螽a生不可盡燃燒部分的比重,實質就是無機物。

為什么說施肥打藥的茶不好、不生態(tài)?農藥帶來的,不一定是無機物超標,茶所含的無機物沖泡時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無機物很少能帶來口感的不適。

農藥(除了殺蟲劑一類)會促進茶的發(fā)芽率,縮短生長時間,生長周期短了,意味著物質積累不夠。

發(fā)酵好的熟茶,燃燒過后無機物比不一樣,從喝的體驗角度,我們明顯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質其實不是很多。

普洱茶從來都是好東西。至此,消費者從對茶的扭曲性傳播、減肥效果等唯美傳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奪,是人的基礎。在“一元論”的世界,每個人認為自己的認識都沒錯,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認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認識中,大米養(yǎng)活著人類幾千年。

說的如此混亂,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講,以生態(tài)、安全、適口為健康。

西雙版納的茶,勐海的茶相對陽剛,易武茶比較柔和。我們在喝茶時,背部會有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體感。

古樹茶不到地表合適的條件不發(fā)枝芽,這與它自身的根系和養(yǎng)分輸送情況有關。古樹茶香甜物質與活性物質的多酚多糖,與古樹本身是否無關?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況。

如果你在熟茶中尋到了“韻”,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門了。

過去,教科書及一眾博識的專家學者,都會引導消費者去喝“密集型農業(yè)經濟作物”,即所謂的臺地茶。

古樹熟茶來了,它的氣感、韻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歷史意義。今天的熟茶正在毀壞我們喝茶的虔誠,如果你執(zhí)迷于熟茶諸多命題中的堅固說辭,你的味覺與身體必定會受到心理誤導,接受很不舒服的體驗。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

“沒有信用、沒有信仰、不要榮譽、不要真理、心懷兩端、言語不一的人們,你們之被人譴責就活像從前寓言中的介于魚與鳥之間的一種模棱兩可的東西?!?/p>

面對混沌不清的市場,我們就來推敲推敲古樹熟茶的真實性,或者說探測一下市場上的古樹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陳越香”和“古樹茶”,是普洱茶的兩個關鍵詞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盤以后,古樹茶乘虛而入,時髦起來。這所謂的古樹茶,多指生茶,而這里說的是古樹熟茶。

先來看一組數據。1950年,云南全省茶葉面積只有區(qū)區(qū)16萬畝,1990年增加為240.6萬畝,到了2017年已擴展至610萬畝。

將古樹茶的樹齡定義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罷,以1950年的數據為基,除了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的極少部分茶樹,云南的古樹茶面積理論上不可能超過16萬畝。

這還沒剔除中間幾次砍掉古樹種小樹,砍掉茶樹種玉米等經濟作物的歷史事件。如果精打細算,古樹茶頂多占云南總茶林面積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樹茶,能拿多少出來發(fā)酵做所謂的古樹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價錢制作茶料成本極高的熟茶?

我無法得到準確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純料的古樹茶,做生茶都尤其緊張,更別說拿去做茶料成本極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見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過50噸。比方說,這一個發(fā)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樹茶春茶的全部數量。

真的古樹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場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謂的古樹熟茶,都是打著古樹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說:

“古樹熟茶?我喝過確實很好喝,小眾。一個發(fā)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噸,最便宜的古樹按400一公斤算一個堆子,也要320萬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萬的成本?,F(xiàn)在有離地發(fā)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發(fā),如果做了玩,發(fā)少量的古樹,也要50萬左右同一個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損耗,那就是有錢瘋了過于任性?!?/p>

問題在于,熟茶發(fā)酵每一次的情況都不同,相對應的走水、堆溫、翻堆時間、翻堆次數都會有變化,這是個需要經驗積累的技術活。

云南從出現(xiàn)新工藝至今,最多不過七八年歷史,有幾家茶廠能做到100%的優(yōu)品發(fā)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發(fā)酵失敗,后果如何承擔?

在前文,我只不過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樹原料假設。但據我所知,市場上的古樹熟茶動不動就是老班章古樹熟茶、冰島古樹熟茶、刮風寨古樹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級別的成本投資?要承擔多大的發(fā)酵風險?

這些古樹茶是有基本價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島、刮風寨古樹發(fā)酵,經營者該如何解釋成本?讓消費者相信所賣是老班章、冰島、刮風寨的古樹熟茶。

試問如此精貴之物,投放至市場,怎么定價?怎么賣?賣給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顧客介紹的那樣,是餅茶都是古樹茶?不得而知。

熟茶發(fā)酵是個技術活,同一人發(fā)酵同樣的三個堆子,同一時間發(fā),同一時間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樣,做成了那是阿彌陀佛,但廢了就廢了。這種人不是有錢任性,就是甘愿喝廢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裝”。

你可曾想過勐海一年要發(fā)酵多少熟茶?你的所聞定不如我所見那般確切。

只能說,勐海有無數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幾二十個上千噸熟茶量的工廠。

如你去勐臘縣易武鎮(zhèn),會發(fā)現(xiàn)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歡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鉆,因為好茶絕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納么田(離抵達易武還有十余里路的一個村寨)。

納么田只是一個自然村,沒有多少臺地茶,原料來自周邊的幾個生產隊,茶廠五隊,六隊,七隊,八隊,九隊……大多是原易武區(qū)老區(qū)長張毅1982年推廣種植的,以云抗十號為主,并非易武原生種,茶價便宜。據說,壓制成熟茶也沒幾個人能喝得明白好壞。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來收料,做熟茶的則是夏秋時來。大多做茶人都習慣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誰能保證,一定能買到頭春古樹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種無私的愛,倒有可能從開金礦的的朋友手頭弄上不計成本的幾公斤古樹熟茶而已。

5、再來說說古樹熟茶的“熟茶”發(fā)酵的自耗與成本維度

熟茶的發(fā)酵,過去都是地面發(fā)大堆,達到三噸以上才好發(fā)。

這幾年熟茶工藝突飛猛進,可以小堆發(fā)酵,多以竹筐、木框,還有用不銹鋼發(fā)酵的,幾十公斤也行,這使得昂貴的古樹茶發(fā)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風險的可控性,不然,以籠統(tǒng)把幾噸、價值近千萬的古樹茶拿去發(fā)酵,萬一發(fā)不好,燒堆、發(fā)酸了,誰敢冒此風險?這是工藝提升和消費者需求提升的趨向產物。

以不銹鋼發(fā)酵為例,從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養(yǎng)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說最早當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當然也建議適當陳放后飲用。

以我較熟悉的后月眾籌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發(fā)酵熟茶為例,來觀摩整個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號,第一次翻堆;

8月19號,第二次翻堆;

8月23號,第三次翻堆;

8月25號,發(fā)酵度約6成,起堆;開始養(yǎng)堆;

9月10號,預計可以裝袋;

9月30號,預計完全干透,發(fā)酵結束。

熟茶的原料是曬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級別決定了熟茶的級別,用臺地茶料怎么可能發(fā)出古樹茶熟茶的韻味,原料上品質的成因永遠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臺地、小樹來發(fā)酵熟茶,就這品質,仍然有不少打著古樹的名頭來賣。2010年以來,勐海就開始有很多小廠發(fā)酵小堆古樹茶。

目前,市場上宣傳最為兇猛的要數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說:“缺什么補什么!某正可能也是無正”。

當然,這只是開玩笑的話。但我確實品嘗過某正的印本紀(號稱用小綠印配方研制,說一句,小綠印是生茶啊,這兩個不太通用吧),感覺濃稠有余、韻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樹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說,愛茶人自能明心見性。

市場之內是否真有古樹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該如何分辨?我們無從下手。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形象置身市場,我們?yōu)槭裁匆直??又有什么好分別的呢?就像我們買茶、喝茶?只因為好喝,這就夠了。

聽賣茶的講故事,是要買拐還是買擔架?

中國人愛講面子,自以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兒有面子,為了面子搭上萬貫家財的故事到處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場這只手的存在,混亂就不會終止。

中國有句成語:熟能生巧。成語的本義這里不做解釋,但做技術活的手一旦巧了,機心也就會隨之而上升。

帕斯卡爾說:

“不愛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說,尚有爭論,還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們的錯誤無非是出于他們并不熱愛真理或者仁愛;因此他們是無可原諒的。”

作為愛茶者,我們是否需要放下“博識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積月累的經驗,傾聽那些顛覆認知的觀點,重新審視我們對茶的認識,尊重常識,尊重事實,將愛茶之心的門窗打開,讓陽光自由地照射進來。

中5條者必是愛茶之人,你中了幾條?

喝茶,要喝好茶

中國人認為,茶不僅是一種飲品,其背后的思想、哲學,更是我們?yōu)橹缘脑颉?/p>

茶藝、茶道、茶禪、茶修……

一個個有著豐富內涵的詞,充斥在茶人的世界里。

茶的修行,講究一個緣字,有些人在喝茶,但他未必喜歡茶,有些人沒喝茶,但把生活過成了茶。

關鍵,還是看有沒有具備茶一般的品質。

以下11條,中5條以上,證明你與茶有緣,應該喝茶,中7條以上,那錯過茶就太可惜了。

有一顆樸素的心

“見素抱樸”被道家認為是人生至境之一。

當人們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機巧聰明,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婪之心時,“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道理便能刻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了?!耙姟敝敢姷兀^之見觀念、思想;“素”乃純潔、干凈;“樸”是未經雕刻、質地優(yōu)良的原木。圣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正是見素抱樸,佳質深藏,光華內斂,如茶一般純粹自然、醇厚悠遠。

樸素就像是茶的湯汁,透亮且醇厚,沒有其余的雜色。

它就像是這個世界的本色,沒有一點浮夸的色彩,就像鳥兒的清唱,星光的璀璨,花兒的綻放。它們聽憑內心的呼喚,是天性使然,沒有其他的理由。

做人簡單如茶一般,保持孩童般純潔單純的心,那便是真修道?!八亍比缫槐尥傅牟?,毫不沾染任何雜色,人的思想觀念也能隨時保持清靜無為。單純如稚子,這恐怕也是茶在世界上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做人胸懷寬廣,應該隨時懷抱如茶一般的樸素,以此態(tài)度來待人接物,看待俗世。若是擁有這種修養(yǎng),人的一生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我們能永遠秉持這種生活態(tài)度,自然沒有煩心事,更沒有過不去的坎。

淡泊的人生觀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每個人的人生觀都不一樣,而其中最值得贊許的,便是淡泊。

每當提到淡泊,我們總能想到茶,感覺有茶香的地方,繁華總是離得遙遠。

茶香的世界,在于關上門,與喧囂隔絕,從一飲一啜中,品悟自然,而自然又總是淡泊,總是寧靜,讓人心安。

清代袁枚,24歲考中進士,27歲當知縣,29歲當簾官,也叫考官,負責科舉考試……

年紀輕輕當上科舉考官,在當時無異于社會精英,國家人才。

但34歲時,因為父親去世,袁枚選擇辭官還鄉(xiāng),購置園子改為隨園,此后的數十年,不再過問世間的繁華,而是一路尋茶作詩。

無論有意無意,能遠離繁華,而尋求茶中的滋味,這本身就是一場人世的茶修。

我們得承認,大多數煩惱是自找的,因為求而不得、失而不甘,所以常常煩惱。

若能淡泊,煩惱就少了一大半。

喜獨處

周國平在談獨處的時候說:"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于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擁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

世人皆怕孤單,但有那么一類人,喜愛獨處。

在他們眼里,合群太鬧太吵,遠不如獨處清凈,一個人,泡一盞茶,讀一本書,聽一曲輕音樂,別有一番滋味。

生活中,有人喜歡紅酒的浪漫,也有人喜歡咖啡的濃醇。而他們,喜歡茶的清寂和淡雅。??

清,是清心,心清了,人就靜下來了。

人,只有靜下來,才能認清自己,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認清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日省吾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寂,是孤寂,是寂靜。

總覺得,人是要有一點孤意的。偶爾遠離喧囂的人群,在一盞茶的寂靜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寧,回歸靈魂的本真。

一桌一椅,一茶一書,便勝卻人間無數。

喜歡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隨便一樣都是瑰寶。

傳統(tǒng)文化中,無論是琴棋書畫,還是詩歌茶花,每一樣都值得我們投入畢生的精力。

喜歡傳統(tǒng)文化的人,往往在傳統(tǒng)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會帶有些許近似的氣質。

有耐心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追求的是速度,除了希望錢花的慢一點,對其他很多事都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

即時服務、即時回復、瞬時滿足......我們期待瞬間出結果,于是周圍的工具、系統(tǒng)和服務都在比拼著誰能更快滿足我們的期望。

比如,麥當勞推出了快速點餐系統(tǒng),盡可能縮短顧客點餐后的等待時間。

京東啟動無人機送貨,以加快配送時間。

雖然這些的確方便和高效,但這種期待即時結果的習慣也有很多害處

在希望一切都能立即發(fā)生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耐心。

網速慢一點我們就會煩躁不安想罵娘;

點個外賣恨不得一提交就送到家門口;

如今的快遞已經比10年前的EMS快了很多,然而我們還是常常吐槽快遞太慢;

開車的時候,前面的車稍微慢一點,我們就忍不住按喇叭,恨不能從別人車上碾過去;

在家庭里,我們甚至對最親的人都失去了耐心......

耐心是一門必修課,更是一種品質和修為。

盧思浩的書里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

就是因為這個社會很浮躁,我們才應該更有耐心。

學習是!事業(yè)是!愛情也是!

耐心是一個讓人瞬間靜心的詞,當你有了耐心,你周邊會變得清晰溫暖起來。

泡茶看似簡單的事情,實則是個繁瑣,注重細節(jié)的活,需要用心完成泡茶的每一個步驟,如:等待沸水的耐心,泡茶時的細心。而選擇茶具、環(huán)境格調、茶葉多少、水溫高低、時間把控等等也是有講究的。

久而久之,人的耐性也會得到磨練,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條理清楚且有耐心,懂得傾聽,不會給人不耐煩的感覺。

謙遜大度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弊鋈酥t和一點,大度一點,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寬容,不為磕絆所羈,才能多一點微笑。

老子曾告誡世人:“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夸者無長?!币馑际牵骸白晕绎@揚的反而不能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能昭彰,自我夸耀的反而不能見功,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作眾人之長。”老子的這句話主張做人要謙遜低調,不能太張揚。

俗話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有容乃大”,“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都是說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寬廣?!皩⑾嗪汀钡拿勒?,“六尺巷”的佳話,也在告訴我們,寬容豁達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胸懷開闊,才能不患得患失,大度的對待人和事,才不會糾結煩惱,人生的路也就會走得更為順暢。

茶生長于大自然的靈明之氣里,并將其所吸收的日月之光華,內化為豐富的有益成分,遇水舍己成茶飲后,使廣大飲者不僅解了渴還獲得了營養(yǎng),其幽雅的芳香更是沁人心脾,可謂功德無量。

但它習慣低調,不事張揚,也壓根就沒有想得到飲者贊美的念頭。正所謂“不求果報,不為名聞”!

即或有飲者惡語謗之,依然抱著“我還是我”的態(tài)度靜默不語;雖經蒸炒酵擠壓揉等諸多折磨,但從不喊痛苦不訴委屈。

懂得勞逸結合

一般來說,琴弦繃得太緊,就有斷的危險;陡冷陡熱,杯子就會爆裂。一個人,神經要是總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沒準會生出毛病。

人生這場賽事,不是一味使勁就能贏的,時不時放松一下,反而讓自己跑得更快。

人生在世,太忙碌時不能享受生活,太放松時又沒有進步,忙與閑結合,勞與逸配合,才有享受生活的可能。

重視朋友

寒夜(宋)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詩人描述了一件冬夜里極尋常的小事:客人來訪。來訪目的不明,只知道他們圍爐喝了茶。也許他們并不為什么事,客人冒著寒氣夜訪只是想見一見老朋友。又或許因為是至交,不需要用喝酒來助興,清茶一杯反而更貼近兩人的情誼。

與屋內茶的香氣仿似的還有窗外梅的芬芳。它開得悄無聲息,卻能把月色襯托得格外明澈,更讓這個冬日與往常都不同了。寫的雖然是梅,其實他在感激友人為尋常日子帶來了不同的色彩。

古人真是含蓄,內心對彼此的珍重都不會明言,只是暗示,好在對方也能心神領會。

擁有這樣的友情當是人生之大幸吧。

好友見面,免不了聚會,但喝酒容易出亂事,無論是喝酒傷身,還是酒后胡言,都不是對朋友好的表現(xiàn)。

重視身邊的朋友,更應該守護好友誼。

若是朋友做到了茶的份上,患難時幫一把,失意時拉一把,成功了共品一口喜悅,若是朋友“酒醉”得意忘形了,又不失時機地為其解“酒”醒腦。

重視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不僅僅是對朋友,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時都需要用到。

而面對一些社交的禮儀,

酒與茶就有極大的區(qū)別,酒的話,小酌一杯的酒還好,但常常容易失了度,喝過了頭反而言行舉止失禮儀。

茶相反,茶一般品質的人,重禮儀,懂克制。

有如茶品質的人,一定會重視社交禮儀,也因此,往往左右逢源,有口皆碑。

拿得起放得下

一盞茶,不過兩種姿態(tài):或浮,或沉。

浮,是為了釋放內在的馨香。沉,可以成就醇厚內斂的滋味。??

一浮一沉之間,茶煙裊細香,仿若置身于幽蘭深谷,溪澗潺潺,香韻裊裊。??

飲茶,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或放下。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浮時淡然,沉時坦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活的責任。放得下,是人生的淡泊。

拿得起,需要勇氣和擔當,放得下,需要智慧和灑脫。

學會放下,才能得到更多心靈的自由。

放下執(zhí)念,多一些清簡的自由;放下怨恨,多一些平和的豁達;放下名利的束縛,多一些淡泊的自由。

追求生活品質

對生活有追求的人,未必喜歡奢侈品,在他們眼里,有一間干凈樸素的小院子,安心喝茶過日子,這才是最好的生活品質。

著名主持人汪涵身處名利場,卻能堅守本心,樸素如初。

他的手機是老人機,普通的書包背了十幾年,不會去刻意追求那些膚淺的東西。

圈中人人都在名流聚集的北京買房,汪涵卻在長沙一個僻靜古鎮(zhèn)給自己買了個小院子,遠離名利的喧囂,閑下來時就在家中陪伴妻兒,或者讀書、煮茶、練書法,寫文章。

整個院子的裝修風格都是古色古香,給人一種清幽雅致的感覺!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整個人都變得愈發(fā)有文化韻味了!難怪汪涵的身上總有一股子書香氣,其實和自身的環(huán)境也有很大的關系,家里面特意設了喝茶看書的地方,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喜歡喝茶的人,往往向往的,就是這么一個小院子般的生活。

想有一個小院子,安心喝茶過日子。

以上11條,你中了幾條呢?

中得越多,說明你越靠近茶,生活過得越有茶味。

當然,茶還有其他的一些品質,等著我們去慢慢體會。

喝茶是一場修行,我們將茶的品質,修成自身的優(yōu)良品質,成為自己的特色,過上向往的生活。

才不枉費人間一杯茶。

注:內容來源茶事頻道,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