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普洱紀錄片

找到約108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勐臘茶·貢茶味——傳承普洱貢茶制作技藝》開機儀式在易武舉辦

6月13日,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開工儀式暨大型制茶紀錄片《勐臘茶·貢茶味——傳承普洱貢茶制作技藝》開機儀式在易武鎮(zhèn)文化廣場隆重舉辦。勐臘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縣委網信辦主任、縣廣電局局長龍斯、勐臘縣文聯(lián)主席王彥、勐臘縣民政局副局長玉坎為、勐臘縣經濟作物管理站站長、普洱茶產業(yè)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陳勇、勐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yè)中心培訓負責人李正輝、勐臘縣易武鎮(zhèn)鎮(zhèn)長盧軍、勐臘縣易武鎮(zhèn)人大主席巖臘燕、知名茶文化學者、西雙版納普洱茶歷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勐臘縣首屆普洱茶文化傳播大使馬哲峰、勐臘易武馬氏大姐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憲英、易武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鄭明敏等勐臘縣有關部門及易武鎮(zhèn)政府領導、易武本地知名制茶人以及相關嘉賓蒞臨活動現(xiàn)場,共同慶祝勐臘縣茶文化界的盛事。

勐臘縣易武鎮(zhèn)鎮(zhèn)長盧軍

勐臘縣易武鎮(zhèn)鎮(zhèn)長盧軍現(xiàn)場致辭,他對傳習所的建立給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傳習所能夠承擔起更多的使命與責任,恢復易武貢茶茶園管理及制作的完整技藝,梳理挖掘易武貢茶文化脈絡,拓寬貢茶文化的傳播途徑,依托易武茶山的生態(tài)優(yōu)勢,開發(fā)豐富多元的茶山體驗式課程,設置全面、科學、標準的茶葉培訓體系,促進“研學+科普+實踐+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寓教于樂的研學教育基地,推動“茶文化 茶產業(yè) 茶科技”深度發(fā)展。

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負責人陳曉雷

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是在勐臘縣易武鎮(zhèn)政府指導下,由青年制茶人陳曉雷發(fā)起創(chuàng)辦的非遺技藝傳承機構。作為傳習所負責人陳曉雷在致辭中表示,普洱貢茶在清雍正年間被納入貢茶體系,而貢茶以其豐厚的物質文化與精神內涵,成為古典茶文化時代的巔峰。

近三百年來,普洱貢茶生機勃勃,說明其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和經久不衰的活力。這背后的源動力正是百年古茶樹郁郁蔥蔥,生生不息和貢茶制作技藝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所以建立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其將成為貢茶制作技藝的傳承基地,另一方面也將成為對外宣傳“勐臘茶·貢茶味”的一個窗口,承擔起貢茶文化復興的重任。

同時,為更好助力“勐臘茶 易武味”的宣傳推廣,啟動拍攝《勐臘茶·貢茶味——傳承普洱貢茶制作技藝》紀錄片,紀錄片由專業(yè)團隊策劃、掌鏡,力圖客觀完整呈現(xiàn)易武貢茶技藝的樣貌,為貢茶技藝的傳承留下寶貴的影像記錄,也成為不斷深挖和傳播易武貢茶制作技藝的深厚基礎,是傳習所的教學素材,更是勐臘茶文化的對外宣傳一張靚麗的名片。

在紀錄片導演張博輝眼中,這次紀錄片的拍攝是一次深入理解普洱貢茶的機緣,他這樣概括紀錄片的精神內核:一個擁有18年傳統(tǒng)普洱制茶技藝的學生,向復興古六大茶山貢茶制作技藝的前輩們學習,搶救性記錄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聯(lián)合編制教案,最終壯大傳承隊伍的故事。相信在紀錄片的鏡頭中,老中青三代制茶人的活躍身影將得到全面而深刻的體現(xiàn),更多人將會深入了解勐臘貢茶,并被貢茶文化內涵所深深打動。

當天還舉辦了勐臘貢茶制作技藝論壇。傳習所力邀著名茶文化學者馬哲峰老師主持論壇,邀請老中青三代制茶人的代表何天能、權存安、高義平、周友清、張紹華、李志元、徐輝棋、陳曉雷等九位來到臺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普洱貢茶制作傳承經驗和生命歷程,就貢茶制作技藝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發(fā)表觀點,深入探討。

慶典在開機儀式和動工儀式后圓滿收官,在政府領導和各界嘉賓的見證下,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正式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即將成為宣傳“勐臘茶·貢茶味”的重要窗口,也將為普洱茶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在勐臘縣易武鎮(zhèn)政府的指導下創(chuàng)立,以“貢茶文化傳承 貢茶技藝推廣”為宗旨,恢復易武貢茶茶園管理及制作的完整技藝,形成工藝標準;梳理易武貢茶的文化脈絡,形成相對標準化的傳播文本;以茶山體驗式課程設置打造全面、科學、標準的茶葉培訓體系。希望通過一定時間的發(fā)展,能夠成為整個整個勐臘縣的培訓中心及文化高地,進而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專業(yè)制茶以及傳習機構。

目前,傳習所已經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在不遠的將來以全新面貌與大家見面。紀錄片攝制團隊也將與6月14日開始深入勐臘縣各個村寨進行人物專訪及素材拍攝工作,預計將于2024年國慶期間與觀眾見面,敬請期待。

原標題:

易武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開工儀式暨大型制茶紀錄片《勐臘茶·貢茶味——傳承普洱貢茶制作技藝》開機儀式在易武舉辦

來源:普洱雜志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優(yōu)秀紀錄片《普洱茶——時光在吟唱》走出國門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在中國,普洱是地名,也是茶名。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云南普洱茶承載著近兩千年的文化滋養(yǎng)。

普洱那柯里是茶馬古道的起點,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記得住鄉(xiāng)愁的地方”。紀錄片《普洱茶——時光在吟唱》的故事從這里展開。

云南廣播電視臺拍攝制作的五集紀錄片《普洱茶——時光在吟唱》近日在新西蘭國有電視臺KORDIA播出。這部紀錄片以普洱茶的故事為載體,傳遞醇厚的中國味道,展現(xiàn)堅定的文化自信,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這部紀錄片由《茶在他鄉(xiāng)》、《時間的重量》、《守護》、《好茶見工夫》、《春天的茶會》五集構成。片子以普洱茶作為視覺原點,以一條因茶而延伸的道路,連起傳承千年豐富多彩的人文故事。帶領觀眾在歷史長河中追溯茶葉的傳奇身世,在云南邊陲尋找傳承千年的制作技藝,以科學眼光探究普洱茶的天賜稟賦。片中講述的故事有趣味、有感動、有情懷也有傳奇。

第一集《茶在他鄉(xiāng)》講述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與普洱茶結緣的故事。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孟加拉,人們都能尋找到普洱茶的蹤跡。普洱茶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成為了最動人的中國味道。

第二集《時間的重量》用影像致敬茶人。從山鄉(xiāng)到城市,從加工到銷售,普洱茶的每一次蛻變都融入了茶人的勤勞和智慧,普洱茶與茶人攜手走過漫長的歲月。普洱茶的歷史,就是一代代茶人的奮斗史。

第三集《守護》溯源普洱茶原產地,追尋普洱茶跋涉遷徙的腳步,記錄茶人世代傳承與堅守,解開普洱茶的傳奇之謎。

第四集《好茶見工夫》以茶喻人、以茶明志。用茶、器、儀中的生動的故事,詮釋中國人的價值觀。

第五集《春天的茶會》以一盞普洱茶為情感紐帶,連接起天南海北的人。一場春日里的茶會,延續(xù)的是千百年的茶香,仿佛時光在吟唱。

整部紀錄片以一片樹葉承載各民族交融匯聚、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的歷史。以故事態(tài)詮釋了我國各民族本質上團結融合,形態(tài)上多元一體,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親如一家的主題。正如這部紀錄片總導演朵翔所說:我們中國人一端起茶杯,就擁有一份從容的自信。

普洱茶,讓云南走出國門,也讓世界認識云南。紀錄片《普洱茶——時光在吟唱》也走出了國門。作為參展2018年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jié)的兩部云南題材作品之一,這部紀錄片已經譯制成多國語言通過五洲傳播中心全球發(fā)行。今年3月18日,五洲傳播中心《絲路時間》電視欄目在新西蘭國有電視臺KORDIA正式播出,《普洱茶——時光在吟唱》英文版作為首批排播的節(jié)目之一正式與新西蘭觀眾見面。

來源于:云南衛(wèi)視,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界中國,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是近年來少有的好片,即便是小白,也能看的津津有味。什么輔導班,沒這個爽好吧!

一心激發(fā)

創(chuàng)作初心來自給人一個有益的“茶認知”

事實上,《茶界中國》誕生之前的近五六年,伴隨著茶產業(yè)的勃興、茶文化的活躍,無論是影視虛構還是電視紀實,茶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熱鬧的主題。在電視紀錄片領域先后出現(xiàn)了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像《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天賜普洱》、《茶葉之路》等。

那么《茶界中國》將怎么跟大家說茶呢?

總導演劉嘉說:我們策劃《茶界中國》時,就是看到茶既有中國的歷史深度,又有世界的廣泛性,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所以選定來拍茶。

云南臨滄大雪山航拍畫面

不二法門

好茶來自好山、好水、好人

有了這個初心,還需要選定一個拍攝的切入點。過去的茶葉紀錄片有茶旅故事角度、歷史文化角度、茶鄉(xiāng)觀光角度,《茶界中國》專業(yè)顧問、茶葉品鑒專家劉軍賢說:我們避開眾說紛紜、容易讓人無所適從的茶文化,就從茶最重要的物質屬性——口感入手,讓“來自原產地的口感追隨”成為《茶界中國》的內在動機與拍攝邏輯。

湖北恩施玉露拍攝現(xiàn)場

魏月德鐵觀音制作,因為這才是好茶誕生的不二法門。

《茶界中國》在第一季的十集紀錄片涉及到的茶界名品有:

桐木關正山小種、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洞庭碧螺春、大雪山藤條茶、云南普洱、蒙頂甘露、安溪鐵觀音、日照綠、太平猴魁、千兩茶、安吉白茶、武夷巖茶、恩施玉露、溧陽黃金芽、橫縣茉莉花茶、安化黑茶、雅安藏茶、臺灣烏龍、日本玉露等;此外還加入了景德鎮(zhèn)瓷器、宜興紫砂、蘇氏園林、蘇州評彈、廣式茶樓等文化元素。

三界流轉

口感造就流轉,流轉影響世界

“人在草木間”是解字,而《茶界中國》要揭示的是茶如何誕生于天地間,又在人的追隨下世界傳播的故事。

江蘇衛(wèi)視頻道總編輯李響說:茶葉自古就是絲綢之路貿易的標志性商品,正是茶的獨特口感引發(fā)了人們對她的追求,400年來,茶在世界流轉,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在《茶界中國》第一集《口感的追隨》中,紀錄片為觀眾講述了中國茶對于世界傳播的緣起。其中凱瑟琳公主遠嫁為英國帶去紅茶的故事,由英國BBC專業(yè)團隊拍攝。他們的角度和解讀別有意味,而且第一次拍到了凱瑟琳公主的真容肖像。

日本茶館現(xiàn)場拍攝

開播儀式上的音效,用大片的“震撼感”來形容,毫不為過。想想人家上千萬的投資,那都是物有所值的呀!

航拍于潮州——鳳凰單從原產區(qū)

總導演劉嘉說:我們的航拍是參與到故事敘述中的。超高速、微觀攝影能使人們看清楚茶葉制作的細節(jié),使人們對正宗口感的由來產生切實的感受和認識。

當你看到鐵觀音在布包中揉捻、正山小種在杯中翻轉、橫縣茉莉花在茶葉中舒展,你怎么能不從植物的呼吸中感知茶葉的生命與奧妙呢?

七星辰列

中外團隊,各方精英,俊采星馳

北斗七星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的指引,是因為群星構成了方向;《茶界中國》必將成為茶紀錄片的高標,是因為來自各方的創(chuàng)作團隊的精良。

為拍好三大洲、四國家、十一個省區(qū)的茶,制作方匯聚了各方精英,組成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團隊:除電視人、報人、音樂人、茶專家外,還邀請《朗讀者》總策劃、《五大道》總撰稿李亦然擔任總撰稿。

肯尼亞拍攝實景

但誰會想到《茶界中國》的拍攝會用到帶槍護衛(wèi)呢?《茶界中國》執(zhí)行導演說:在遠赴肯尼亞拍攝時,由于擔心攝制組的安全,當?shù)卣沙隽藘擅麕尩淖o衛(wèi),在整個拍攝期間,寸步不離。

桐木關正山小種湯色

有!劉導說:我們在片子播出之后,同步還將進行眾籌,通過這個辦法,把我們見證到的正宗的好茶送到觀眾身邊。因此,我們做的是“可以喝的紀錄片”!

這是迄今為止茶紀錄片沒有過的創(chuàng)舉。觀眾有口福?。?/p>

找到約106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