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泡茶電磁爐

找到約8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電磁爐的古人,是如何用持續(xù)沸騰的水來泡茶?

現(xiàn)代人常用電磁爐、煤氣、燃氣等燒水,

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

甚至沒有使用過木柴等燒火工具。

打開個開關等幾分鐘,

就可以得到沸騰的水,

快則快矣,也確實方便;


現(xiàn)代人喝的水,

不講究的就從水管接,

講究的喝各種品牌的礦泉水,

住慣了高樓的我們,

早忘了井水是什么樣的味道

……



有沒有覺得,

用這樣的水、

這樣的燒水工具來泡茶,

總少了一種滋味?


古人是怎么燒水怎么泡茶的呢?

?

我們先說說水的選擇:


茶圣陸羽《茶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p>


意思是那時候的人啊,認為山上的水是上品,江中水為中品,而井水則是下品。這么分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嗎?

?

古時候沒有什么工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的好。山水經過巖層層層過濾,濾去了雜質溶解了部分礦物質,因為山水奔流激蕩,也溶解了很多二氧化碳等氣體,所以山水清冽鮮爽,是泡茶的上等選擇。



江水因為人類活動,比如洗衣、洗菜之類的,味道和口感上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找那種人煙稀少的地方取水。


至于井水,選擇打水多的井,井里的水得到不斷的更新,要比打水少的井干凈很多。


再來說說怎么燒水:


陸羽:“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古人有勞薪之味,信哉。”



意思是燒水最好用炭,其次用能燃燒得很旺的薪柴。如果那炭你曾用來烤過羊肉串啥的,會讓炭染上膻腥之氣,還有那些富含油脂的木材,這些都不能用,因為會有“勞薪之味”。

?

“火必以堅木炭為上,然本性末盡,尚有余煙,煙氣入湯,湯必無用。故先燒令紅,去其煙焰,兼取性力猛熾,水乃易沸?!?/p>

?

燒水用的炭必須要煙氣要少,否則像起了狼煙一樣黑煙滾滾,不但嚴重影響茶的味道和品茶的心情,還會有被誤以為起火的風險。

?

為了解決木炭有煙塵的問題,古人又搗鼓出了橄欖炭、荔枝炭和龍眼炭。這里所說的橄欖炭、荔枝炭或者龍眼炭,不是用這些水果的樹身燒成的炭,而是用橄欖、荔枝和龍眼果核燒成的炭。

?

這些碳不但沒有煙塵,經久耐燒,有的還會有一絲絲香氣。晚來天欲雪時燒個紅泥小火爐,暖暖手泡泡茶還是很有氣氛的。



還有燒水容器:


古人對于燒水容器也很講究,認為銅壺燒水,茶有銅腥味;用鐵壺燒水,茶有澀味,這是因為金屬離子容易和茶多酚作用的緣故。


北宋詩人蘇軾認為,用一種形狀比較高的壺最好。有詩云:“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苞然深且寬”。


因此燒水的工具也經歷了從鐵鍋到鐵壺再到銅壺、銀壺,不斷尋找更加適合燒水煮泡茶葉的材質。



當然,雖然現(xiàn)在我們取水、燒水、泡茶的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中國人喜歡喝茶的習慣始終傳承下來。

泡茶是一種美的再創(chuàng)造

泡茶,可謂是一個事茶人的基本功。從進入普洱茶行業(yè)以來,我就一直非常重視沖泡。因為一款茶好不好喝,雖然原料工藝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沖泡方法是否合適、得當,也對茶品最后的表現(xiàn)影響巨大。

很多時候,泡得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泡不好,也可能化神奇為腐朽。尤其是那些喝一泡少一泡的珍稀老茶,如果泡不好,沒有發(fā)揮出老茶最精髓的部分,無異于是暴殄天物。

我曾提出,泡茶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泡茶師要能夠自覺把握觸發(fā)、孕育、生產三個階段,面對“眼中之茶”,形成“心中之茶”,最后泡出“手中之茶”,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知識等通過泡茶這個過程準確地表達出來并傳遞給品茶者,引起對方的共鳴并產生各自不同的聯(lián)想與感受。

所以,泡茶看似簡單,但要成為一名泡茶高手往往還涉及對茶的認知、對茶性的把握,對茶具茶器的靈活運用以及對泡茶用水的選擇等等。

泡茶三境界:

識茶性、順茶性、駕馭茶性

識茶性:就是要了解各個年份、各種用料、各種工藝以及倉儲的茶的品質特征并深刻理解其中的美學價值。不同的茶,其年份、用料、工藝與倉儲不同,其表現(xiàn)出的品質辨識特征不同,在品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美學價值也有明顯差別。一名普洱茶高等級泡茶師只有首先做到“識茶性”才有可能把一款茶的品質特征以及美學價值表現(xiàn)出來,只有長期用心多練多嘗試特別是更多地接觸更為廣大的“茶譜”,才可能趨近于“識茶性”,從而為后面的“順茶性”和“駕馭茶性”打下基礎。

順茶性:顧名思義就是順著茶的“脾氣”來。茶有不少必然規(guī)律或者說自然屬性,比如沖泡時間長了茶湯會變得濃郁,水溫高了容易出苦出澀,在相同時間相同容量下傳統(tǒng)倉儲的茶比自然倉儲的茶浸出速度要快些,等等。所以我們在泡茶的時候要遵循這些規(guī)律。

駕馭茶性:是指利用外部條件(如茶器茶具)改善茶的品質表現(xiàn)、利用茶性的非線性和寬容度(比如一泡茶浸泡30秒不會出澀,可能50秒也不會太澀)靈活處理不同情況(環(huán)境)的過程。“駕馭茶性”聽起來有點唯心論,其實是建立在“識茶性”和“順茶性”基礎之上,是泡茶者長期努力鉆研嘗試的結果?!榜{馭茶性”是泡茶的最高境界,體現(xiàn)了泡茶中“活”的一面,看似隨心所欲其實也是有條件有限制的。

影響茶湯品飲效果的五個因素

把一壺茶泡好的秘訣在于:在影響茶湯品飲效果的眾多因素中,盡可能保留最少的變量(比如浸泡時間)而把其他能夠事先固定下來的因素統(tǒng)統(tǒng)固定成定量。這樣,泡茶師操作起來就十分簡單易行了。

泡茶的過程應該是茶分子擴散的過程。學過中學物理的人都知道,任何物質都有一個從高密度(濃度)向低密度(濃度)轉移、擴散的趨勢,無論是在空氣中還是在水中,直到達到相對平衡為止。那么影響一杯茶口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一是茶本身的品質與級別,二是水的溫度,三是茶的濃度。當茶本身的品質與級別已經確定不變了的話,影響口感的就只剩下水的溫度和茶的濃度了。而這恰恰是茶藝師需要也能夠控制的。

溫度可以影響味蕾對茶水的感覺(比如不同的溫度下,人對同一種湯的咸淡感覺就不一樣)。更重要的是水的溫度越高,分子活動越快,擴散也越快,對于茶水的濃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茶分子的濃度與茶葉浸泡的時間長短有關系。時間越長,則濃度越高。

茶分子的濃度與注水量有關(相應的與投茶量和容器大小有關)。同一時間內,水量大了,茶水就淡些;水量小了,茶水就會濃些。

綜上所述,溫度、時間、水量(茶量)、茶形、外力作用,應該是決定茶水濃度的五個因素。如果泡茶者能夠多練、多思,掌握好這五個方面,再兼顧到茶葉本身的品質與級別,泡好一壺茶應該是不難的。

水烘法的操作流程為:

(1)選擇一把壺型合適的紫砂壺。這里的所謂“合適”指的是蓋沿和通氣孔不容易進水。我們一般選用梨形壺。

(2)根據(jù)喝茶人數(shù)、壺的大小確定投茶量,并對干茶做適當?shù)念A處理,盡可能在不破壞茶形的前提下把茶塊處理得小一點、薄一點,便于出效果。

(3)燒水燙壺。我們一般用電磁爐配較厚重的鐵壺燒水,保證沸點能夠達到100℃。

(4)投茶入壺。

(5)蓋上壺蓋后用開水淋壺,水柱在壺身上緩慢游走,心里可以默默數(shù)圈,一次淋壺十圈大概就差不多了。

(6)等壺蓋和壺身的水干后打開壺子,小心拿起壺(注意:這時候壺溫很高的),顛幾下,讓茶翻下身,利于雜味散發(fā)。

(7)蓋上壺蓋,重復上面第(5)(6)的動作,一般淋壺三至四遍就差不多了。

(8)注水入壺,洗茶一遍。

這樣泡出來的茶往往就比較好喝些,大家不妨試試。

來源: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如法泡茶

1

以戒為師

佛陀涅槃前,眾弟子悲痛流涕“佛走了,我們跟誰學啊?!?/p>

佛說:“以戒為師”。

所以對于佛弟子來說,持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持戒,就是如法依規(guī)行事。

在修行的過程過程中是否如法,學子需要一再提起覺察。只有如法才是向佛學習,才能達到最終所要的結果。

成佛是方向,是結果。法,是方法和路徑。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方向(結果)和方法(路徑)一致的時候結果才能呈現(xiàn),或者說才有期待中的結果。

2

以戒為師

那么對于一個泡茶的人來說,最好的結果或最終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杯好喝的茶湯。

一杯好喝的茶湯從哪兒來?

茶+適茶之水+趁手之器+高超的技術+方便之火+合適之境。

① 茶 :

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選擇好喝的茶是本能,而對于一個創(chuàng)作者來說,無論茶的貴賤如何,創(chuàng)作的愿望和態(tài)度都應該是一樣的。

目前在茶業(yè)專業(yè)或者業(yè)余層面上,關于茶的品質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值得慶幸的是,在食品類的檢測中,茶葉的合格率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都是最高的。而且到目前為止,尚未發(fā)生因茶致傷、致殘、致死的案例。作為一個愛茶人,或者專業(yè)的泡茶者,必須對此有清晰的冷靜的意識。不可被社會上的某一個熱點一下子就迷惑了。

② 適茶之水:

受陸羽《茶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影響,目前談到泡茶用水就說“礦泉水”。甚至各大桶裝水廠開始推出“泡茶專用水”。

泡茶到底用哪種水比較好?這里首先要看你想干什么,還有就是你想投入多少精力、時間和金錢。

如果是賣茶的,想知道自己的茶和哪一種水更契合,那么你可以大范圍地去找各種礦泉水,蒸餾水、純凈水。

需要清楚的一個簡單原理就是,茶葉的有效水浸出物和水的礦物質會產生一定的反應,每一種茶葉的成分都有些細微的差別,所以同樣的一種礦泉水泡不同的茶,某些茶的某一個特征可能表現(xiàn)得非常好,而對其他茶來說卻不一定友好。這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的事情,同時方法上還必須十分嚴謹。

如果采用的自然的山泉水,這些山泉水隨季節(jié)的變化,天氣的原因,水質也會發(fā)生改變。所以,用這樣的山泉水泡茶的時候,口感上大概率會出現(xiàn)差異。

小建議:以我這些年的經驗,怡寶純凈水泡茶包容性是最好的。也就是說,在茶湯的色、香、味、韻上表現(xiàn)相對地均衡。如果愿意聽取我的意見,您就可以避免了在擇水的環(huán)節(jié)中耗費太多精力。當然,您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多做一些測試,結果會更準確一些。

③ 趁手的茶具:

茶具是我們用以創(chuàng)作一泡好茶湯的工具,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來說,工具是身體的延伸,所以,工具需要趁手。這是一個普遍的共識。

當前茶具的發(fā)展有越來越漂亮的傾向,至于是不是好用,我認為基本保持在能用的層級上。所以建議,偏大(以你自己的手的大小為準)不好掌握的茶具,最好不要用。

提醒一下:不僅僅是品茗杯的材質會影響茶湯滋味的呈現(xiàn),品茗杯的形狀也會影響茶湯滋味,這是大多數(shù)愛茶者沒有發(fā)現(xiàn)的。

更有意思的是,公道杯的外形也會影響茶湯的口感。這一點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下試驗,得出自己的結論。

④ 高超的技術:

技術,就是泡茶者基本功的掌握,包括對每一種茶具正確的把持與使用。

比如,蓋碗練習中,如何做到不降低標準(沸水注滿蓋碗)而不被燙。這需要掌握“托”的技巧,而不是捏的方式,才能保證自己不被燙。當然這是需要通過練習才能達成的。

公道杯、燒水壺、紫砂壺、濾網(wǎng)的正確拿法是怎樣的?其基本標準是:輕盈、方便,動作幅度盡可能小。

要特別注意的是:茶具的擺放方式也會改變茶湯的口感。如茶工作室三年間做了無數(shù)次試驗,當著那么多不相信的人的面,這件事情被驗證了無數(shù)次。具體的擺放位置請參照下圖。

當我們熟練地掌握了這些基本功之后,泡好茶就是必然,而不是一個偶然事件。

⑤ 方便之火(加熱方式):

在古代,加熱的方式就是燃燒木材或者木炭,用草本植物做成的燃料往往會被嫌棄。而木材有含油的和不含油的,有緊結的有蓬松的。這些因素對火焰的大小和持久性都會有很大影響。

而現(xiàn)代人的選擇就太多了。目前可選擇的有:隨手泡式、電陶爐、電磁爐、酒精爐、瓦斯爐、炭爐。

一個大概的方向就是,論方便,隨手泡式是最好的,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加熱方式,然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其口感果然不是最佳的。

論口感,炭火加熱是最好的,自然也是最麻煩的。引炭就是一個技術活,而且后期的炭灰處理也是一個大問題。

使用橄欖碳其持久性和熱力都可以得到保證,然而成本也高。有個折中方案就是,使用菊花炭。成本尚可接受,熱力和持久度也都不錯。

使用木炭需要注意:千萬不要在密閉空間中使用。一定要保持空間的通風性,切記切記。否則極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萬不可大意。

如果想取得良好的口感和保持一定的方便性,以下兩種加熱方式值得關注。

·瓦斯爐

在各種加熱方式中,瓦斯爐燒水的口感最接近炭火。缺點是,目前的瓦斯爐不夠雅致。大多數(shù)人會擔心安全問題,就目前的科技來說,瓦斯爐的安全和氣罐的安全一樣,都是有保障的,不必過多擔心。

瓦斯爐的好處還有一個,火力的大小可以隨時調節(jié),同時衛(wèi)生。

·電陶爐

煮水器除開瓦斯爐之后就是電陶爐了。電陶爐的款式已經非常多樣,而且相當雅致,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因素選擇了它。其實電陶爐煮水泡茶口感表現(xiàn)也很優(yōu)秀。缺點是:功率通常比較小(1000瓦以內),燒水時間會長一些。

⑥ 合適之境:

關于泡茶的環(huán)境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講究。我認為除非特殊的應用場景,通常的泡茶環(huán)境只要滿足不嘈雜+整潔就好了。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之下和相得之人一起品茶,確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來源:一如茶香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8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