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南糯山紅茶

找到約275條結果 (用時 0.036 秒)

南糯山:云南茶業(yè)科研的發(fā)祥地

南糯山位于瀾滄江下游西岸,臨近214國道旁,相比版納其他茶區(qū),南糯山有著致勝的地理優(yōu)勢,從景洪出發(fā)3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山腳下,山路坡陡彎急,但路面非常平坦,便利的交通讓南糯山幾乎成為所有茶客去勐海茶山的第一站。

南糯山的久赴盛名一開始不是因為茶,而是竹筍。在傣語中,“南”意為水或醬,“糯”意為竹筍,合起來意為盛產筍醬的山,據傳千年前的某一天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視,當?shù)毓嶙孱^人設宴招待,席上的筍醬讓土司吃得十分歡喜,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進貢筍醬,南糯山因竹筍而得名,南糯山村民制筍醬的傳統(tǒng)也一直沿襲至今。

南糯山最早從什么時候開始種茶已無資料可考證,生活在南糯山的僾伲人有父子聯(lián)名制的取名傳統(tǒng),即用父親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作為子女名字的第一個字,僾伲人口傳歷史說,由此計算他們已定居此山58代,也就是唐代時期就落腳于此。

唐代南詔時期,居住在南糯山布朗族的先民一直在栽培利用茶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了南糯山,而他們遺留下的茶樹被隨后遷來的哈尼族支系僾伲人所繼承。

千百年來,僾伲人對南糯山的茶樹保護、利用,并不斷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fā)展,由于地處交通要道,在近代史上南糯山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云南機械制茶的發(fā)祥地。

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云南省財政廳的支持下,到南糯山創(chuàng)辦思普茶葉實驗場(即今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前身),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茶機器從國外運進南糯山。

與此同時,設立南糯山種茶場,新開辟茶園1100畝,種植茶樹數(shù)十萬株,存活17萬株,于1945年投產。設立南糯制茶廠,用當時先進的制茶機制出第一批紅茶、綠茶,白孟愚曾將這些機制紅茶銷到了香港、緬甸、印度,在南糯山茶廠寫下了云南現(xiàn)代化制茶的第一頁。

據很多老人回憶,白孟愚在制茶之余,窮己之力,扶持茶農,在哈尼人中間,推進茶葉的科學種植與生產,被僾伲人稱為“孔明老爹在世”。

因時局動蕩,1948年底,白孟愚離開南糯山茶廠,可他留下的基礎為后人帶來了無盡的機遇與財富。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0.3米以上,樹高3米至5米的大茶樹。

1951年南糯山茶葉實驗場舊址上成立了云南省茶葉科研所,南糯山成為云南省茶葉科研的搖籃。同年,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周鵬舉在僾尼獵人的帶領下深入山箐之中,發(fā)現(xiàn)了那棵株高5.5米、基部圍粗達1.38米被世界矚目的“茶樹王”。

1954年,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聞訊而到南糯山考察,隨后,國內茶葉界專家、教授、學者趕赴南糯山與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技人員一起對“茶樹王”進行多學科綜合考察論證,最終保守的認為樹齡800多年,屬栽培型茶樹王。

因為“茶樹王”的發(fā)現(xiàn),南糯山三個字走進了植物學界視野,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往茶樹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逐步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訪、參觀茶樹王的專家、學者、游人不斷增多。遺憾的是,在1995年秋,這株栽培型茶樹王不幸“仙逝”了。

南糯山是云南省茶葉科研的搖籃,“云抗10號”就是研究所于1954年從南糯山自然群體中單株選出南糯大葉54-20之抗寒后代,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國家級良種。創(chuàng)制于1981年的“南糯白毫”也在當時被評為“中國名茶”。

南糯山算得上是云南茶山中成名最早的一批了,交通便利、生態(tài)良好,為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然而南糯山雖然成名很早,但是,南糯山的茶葉在過去要么做成名優(yōu)綠茶、紅茶,要么為大廠供應原料,缺乏自己的獨立身份。

隨著本世紀初以來,市場把目光聚焦到普洱茶,尤其是2008年以后,古樹純料的概念漸漸推開,南糯山30個寨子,同山不同味的普洱古樹茶資源和優(yōu)勢,被各大中小型普洱茶企業(yè)發(fā)掘出來,大家紛紛入駐搶奪古樹茶資源。

從此南糯山的標簽不再只是普洱茶大廠的原料基地,而是有了自己的獨立身份,南糯山及其產茶的各個寨子的名字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個茶企出產的茶品上。

一些寨子的純料普洱茶也成了茶客們追捧對象,比如丫口寨、石頭寨、姑娘寨、半坡寨等等。甚至還有專做南糯山純料茶的茶企,南糯山徹底完成了從臺后走到臺前,擁有為自己名字代言的資格。

本文節(jié)選自《南糯山:云南茶業(yè)科研的發(fā)祥地》

南糯山:云南茶業(yè)科研的發(fā)祥地

南糯山位于瀾滄江下游西岸,臨近214國道旁,相比版納其他茶區(qū),南糯山有著致勝的地理優(yōu)勢,從景洪出發(fā)3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山腳下,山路坡陡彎急,但路面非常平坦,便利的交通讓南糯山幾乎成為所有茶客去勐海茶山的第一站。

南糯山的久負盛名盛名一開始不是因為茶,而是竹筍。在傣語中,“南”意為水或醬,“糯”意為竹筍,合起來意為盛產筍醬的山,據傳千年前的某一天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視,當?shù)毓嶙孱^人設宴招待,席上的筍醬讓土司吃得十分歡喜,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進貢筍醬,南糯山因竹筍而得名,南糯山村民制筍醬的傳統(tǒng)也一直沿襲至今。

南糯山最早從什么時候開始種茶已無資料可考證,生活在南糯山的僾伲人有父子聯(lián)名制的取名傳統(tǒng),即用父親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作為子女名字的第一個字,僾伲人口傳歷史說,由此計算他們已定居此山58代,也就是唐代時期就落腳于此。

唐代南詔時期,居住在南糯山布朗族的先民一直在栽培利用茶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了南糯山,而他們遺留下的茶樹被隨后遷來的哈尼族支系僾伲人所繼承。

千百年來,僾伲人對南糯山的茶樹保護、利用,并不斷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fā)展,由于地處交通要道,在近代史上南糯山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云南機械制茶的發(fā)祥地。

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云南省財政廳的支持下,到南糯山創(chuàng)辦思普茶葉實驗場(即今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前身),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茶機器從國外運進南糯山。

與此同時,設立南糯山種茶場,新開辟茶園1100畝,種植茶樹數(shù)十萬株,存活17萬株,于1945年投產。設立南糯制茶廠,用當時先進的制茶機制出第一批紅茶、綠茶,白孟愚曾將這些機制紅茶銷到了香港、緬甸、印度,在南糯山茶廠寫下了云南現(xiàn)代化制茶的第一頁。

據很多老人回憶,白孟愚在制茶之余,窮己之力,扶持茶農,在哈尼人中間,推進茶葉的科學種植與生產,被僾伲人稱為“孔明老爹在世”。

因時局動蕩,1948年底,白孟愚離開南糯山茶廠,可他留下的基礎為后人帶來了無盡的機遇與財富。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0.3米以上,樹高3米至5米的大茶樹。

1951年南糯山茶葉實驗場舊址上成立了云南省茶葉科研所,南糯山成為云南省茶葉科研的搖籃。同年,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周鵬舉在僾尼獵人的帶領下深入山箐之中,發(fā)現(xiàn)了那棵株高5.5米、基部圍粗達1.38米被世界矚目的“茶樹王”。

糯山是云南省茶葉科研的搖籃,“云抗10號”就是研究所于1954年從南糯山自然群體中單株選出南糯大葉54-20之抗寒后代,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國家級良種。創(chuàng)制于1981年的“南糯白毫”也在當時被評為“中國名茶”。

南糯山算得上是云南茶山中成名最早的一批了,交通便利、生態(tài)良好,為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南糯山雖然成名很早,但是,南糯山的茶葉在過去要么做成名優(yōu)綠茶、紅茶,要么為大廠供應原料,缺乏自己的獨立身份。

隨著本世紀初以來,市場把目光聚焦到普洱茶,尤其是2008年以后,古樹純料的概念漸漸推開,南糯山30個寨子,同山不同味的普洱古樹茶資源和優(yōu)勢,被各大中小型普洱茶企業(yè)發(fā)掘出來,大家紛紛入駐搶奪古樹茶資源。從此南糯山的標簽不再只是普洱茶大廠的原料基地,而是有了自己的獨立身份。一些寨子的純料普洱茶也成了茶客們追捧對象,比如丫口寨、石頭寨、姑娘寨、半坡寨等等。甚至還有專做南糯山純料茶的茶企,南糯山徹底完成了從臺后走到臺前,擁有為自己名字代言的資格。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作者丨小妖楠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南糯山為什么是重要的?

  南糯山不遠,它距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景洪市只有30多公里。在老班章出名前,它才是勐海的頭號招牌。

  在傣語中,“南”意為水或醬,“糯”意為竹筍,合起來意為盛產筍醬的山。據傳說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視,當?shù)毓嶙孱^人設宴招待,席上的筍醬讓土司吃得十分喜歡,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進貢筍醬,南糯山因此而得名。  

  讓南糯山出名的不止是筍醬。

  云南機械制茶始于南糯山。1938年10月,云南第一臺揉茶機發(fā)出了震動歷史的聲響,云南第一個現(xiàn)代化的茶廠在南糯山誕生了,據云南省檔案館中留存的檔案顯示,它當時叫“云南省思普企業(yè)局南糯山茶葉實驗場”。創(chuàng)始人是云南回族,白孟愚先生。

  從云南省檔案館的史料記載來看,南糯山茶廠要比佛海茶廠(今勐海茶廠)早建一年,投產后主要以精制紅茶、綠茶為主。尤其南糯山茶廠的機制紅茶投放東南亞各國后,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為國家爭取了大量外匯。

  

  為什么要將茶廠建設在南糯山呢?很大原因是因為南糯山制茶歷史悠久,茶資源豐富。

  南糯山一共有30個自然村寨,寨子里的居民都是哈尼族人。追溯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哈尼族與茶有著不解情緣。先民居住過的四川雅安蒙山一帶和云南普洱、西雙版納、紅河等地,都是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和發(fā)現(xiàn)、馴化、培植茶的主要地區(qū),以及茶產業(yè)的發(fā)祥地和原產地;云南的古茶樹、古茶園大部分布在哈尼族聚居地區(qū)。在列入云南省茶組植物種表的31個品種中,唯一以民族命名的茶種是“哈尼茶”。

  

  南糯山有超過12000畝的古茶園。當?shù)刈钤缡裁磿r候開始種茶已經不可考,但根據久居此地愛伲人的父子連名制可推算出他們已經在南糯山生活了55代,大約已經歷800多年時間。

  古茶樹的千年史,始于南糯山。1951年8月,云南茶科所蘇正等人在南糯山半坡新寨等地發(fā)現(xiàn)了3株大茶樹,高3.5—4m,主干直徑0.38—0.54m,樹幅 8m左右,為栽培型大茶樹。1951年12月,科技人員在當?shù)毓岖C人的帶領下深入山林中考察,發(fā)現(xiàn)了后來獲得世界性聲譽的“茶樹王”。

  

  哈尼族把“茶樹王”稱呼為“沙歸八瑪”,意思就是沙歸種的茶樹。昔年判別茶樹王的樹齡,正是依靠哈尼族世居南糯山的55代人,每一代以14年推算,得出800年的結論。

  這株茶樹王屬云南大葉茶品種,它有優(yōu)質獨特佳味。經有關人員考察為我國最早種植茶樹之一,對研究茶葉發(fā)展史提供充分依據。茶樹高5.4795米,樹圍10.9X9.8米,主干直徑1.38米。后來,版納政府還修了一條從公路直達茶樹王的石階路,共800級。

  自此,云南開啟了古茶樹年份命名之路。

  為什么選擇南糯山

  南糯山的茶,堪稱“君子之茶”

  翻開塵封的歷史,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南糯山”三個字有很多標簽,它不僅僅只代表茶葉,還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演變的軌跡。

  哈尼族用他們800年以上的種茶史

  為我們保留下了這一味人間甘露

  循著古茶樹的蹤跡

  無數(shù)憑信仰而戰(zhàn)斗的普洱茶拓荒者

  在南糯山耕云播雨

  循著先輩的腳步

  從2002年起,茶業(yè)復興創(chuàng)始人周重林每年都會去南糯山尋找歷史的印記

  從南糯出發(fā),又回到南糯

  19年間,我們走遍了云南所有的茶山

  最后選擇南糯山的茶

  是因為它有積淀、又內斂

  儼然一位活脫脫的“君子”形象

  既名“云茶供養(yǎng)”,也只有君子,才受得起供養(yǎng)

  

  南糯山,舉世聞名,卻又低調內斂

  南糯山的茶

  已經隨著那棵800多年的茶樹王而舉世聞名

  然而,其茶性不似老班章一般霸道、濃烈

  也不如冰島一樣高香、鮮甜,個性十足

  而是如謙謙君子一樣,溫潤、雅致

  

  香,以果蜜香為主

  茶湯入口,是直接的甜

  喉韻帶著甜潤,體感怡人,浸潤無聲

  最后,聚焦到非常實際的一點

  那就是這里的茶價

  完全不像班章、冰島令人望而生畏

  而是接地氣的、親民的、惠人的

  氣候轉身的地方,也是茶歷史轉身的地方

  南糯山,位于從景洪到勐海的途中

  當從景洪帶著滿身的炎熱氣息,進入南糯山地界

  仿佛一頭扎進了這綠意盎然的古茶山的懷抱

  清涼、舒爽撲面而來

  心,也歡喜得相擁這份愜意

  一熱、一涼的兩種氣候,在這里碰面

  又各自從這里轉身

  所以南糯山包容了兩種極端氣候的碰撞

  以自身豐富的森林肺活量,成功孕育了這

  君子一般的南糯茶

  

  干茶外形

  

  品鑒口感

  

  茶園生態(tài)

  

  圖片描述

找到約267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