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描寫茶文化

找到約26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長安慈恩寺與大唐佛教茶文化

陜西西安慈恩寺,位于陜西西安南郊,始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初名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追薦冥福而擴(kuò)建為大慈恩寺。玄奘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此寺為上座并主持翻經(jīng)院,翻譯佛經(jīng)。永徽三年(652),玄奘奏請于寺內(nèi)建貯存佛經(jīng)的大雁塔。近人康寄遙居士撰《陜西佛寺記略》謂:“大慈恩寺,在西安市東南郊,距城八里許……,西距興善寺約三里,西北距小雁塔薦福寺約五里,東北距青龍寺約五里,東南距慈恩寺塔院興教寺約三十里,南望終南,有如畫屏?!薄八略谔茣r位于外城內(nèi),即當(dāng)時京城的東南隅晉昌坊,南臨曲江,鄰于隋時的芙蓉園?!本徒穸?,大慈恩寺地處西安明城和平門外雁塔路之南端,左右隔街與園林或博物館為鄰,寺前已辟為一大廣場,舊日的曲江池和芙容園、杏園風(fēng)景名勝正在按照規(guī)劃全面修復(fù)。

慈恩寺是唐代長安三大譯經(jīng)場之一,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因此也是中外聞名的古剎、圣地。自唐迄今,經(jīng)千三百余年而不衰,可謂歷史悠久。

大雁塔是慈恩寺的標(biāo)志性建筑物,唐代學(xué)子考取進(jìn)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賦詩并留名于雁塔之下,號稱“雁塔題名”,被視為人生一大榮耀之事。唐代詩人姚合作有一首涉及“雁塔題名”的茶詩,不過詩中表現(xiàn)的是另一番情形,其《送狄兼謨下第歸故山》詩云:

慈恩塔上名,昨日敗垂成。

賃舍應(yīng)無直,居山豈釣聲。

半年猶小隱,數(shù)日得閑行。

映竹窺猿劇,尋云探鶴情。

愛花高酒戶,煮藥污茶鐺。

莫便多時住,煙霄路在城。

《全唐詩》卷496

詩中云“慈恩塔上名,昨日敗垂成”,言狄兼謨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短普Z林》卷2云:“(進(jìn)士及第)既捷,列其姓名慈恩寺,謂之題名。”詩中描寫了狄兼謨?yōu)閰⒓涌婆e考試在長安的生活情形:因備考來京住了半年,過著隱居生活,落榜后方才一身輕松地居山垂釣、映竹窺猿、尋云探鶴、賞花飲酒、煮藥煎茶?;蛟S是條件不具備,狄兼謨竟用茶鐺(即煮茶燒水用的鍋或釜)煮藥,茶味中雜入藥味,這個落第舉子看來對于茶事十分馬虎。對煎茶馬虎的人對學(xué)問大概也是馬馬虎虎,加之愛游山玩水,落榜便不足奇怪了,也只好哪里來那里去打道回府了。不過,這個狄兼謨還是頗曉休閑文化的,“數(shù)日得閑行”,詩眼便在一個“閑”字上,道出了飲茶是休閑文化的本質(zhì)。

這首詩將士子、科考、寺院、冶游、飲茶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沒有正面描寫寺院茶,但足以說明唐代士子與寺院、與茶有很深的緣分。

宋·張禮《游城南記》中說,慈恩寺本唐代游覽勝地, “長安士庶,每歲春時,游者道路相屬”。中唐詩人權(quán)德輿官至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其《奉和許閣老霽后慈恩寺杏園看花同用花字口號》就描寫了朝廷命官游覽慈恩寺的情形,詩云:

杏林微雨霽,灼灼滿瑤華。

左掖期先至,中園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獨(dú)限金閨籍,支頤啜茗花。

《全唐詩》卷326

中唐時期長安茶風(fēng)鼎盛,如《封氏聞見記》所言“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詩中描寫了“王公朝士”來到慈恩寺杏園看花并在寺院飲茶的情景:“左掖期先至”、“獨(dú)限金閨籍” ,說明來者是朝廷高官,按照一般情形推想,寺院該是高規(guī)格接待,住持親自陪游,茶僧恭恭敬敬奉獻(xiàn)寺院香茶以待嘉賓,且應(yīng)具茶禪一味的神韻。但并非如此,“含毫歌白雪”、“支頤啜茗花”,飲茶的同時揮毫潑墨、吟詩作賦,儼然大唐文士茶的作派。文士茶風(fēng)吹進(jìn)寺院,儒教茶和佛教茶相互融合勢在必然。

晚唐茶詩人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諸王孫也。家貧。十分崇拜賈島,《唐才子傳》說他“遂銅寫島像,戴之巾中”、“常持?jǐn)?shù)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他是長安本土茶詩人,又是皇室宗親,讀他的茶詩對于我們研判大唐寺院茶文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題慈恩友人房》詩云:

賈生耽此寺,勝事入詩多。

鶴宿星千樹,僧歸燒一坡。

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鍋。

長久堪棲息,休言憶鏡波。

《全唐詩》卷722

這個賈生就是大唐著名詩人賈島,李洞的好朋友。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的詩人,關(guān)于此人最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若非有寺院生活的真實體驗,賈島焉能得此佳句! “賈生耽此寺”,“耽”解作沉溺、入迷,長久地停留?!短撇抛觽鳌氛f他“居京三十年,屢試不中連敗文場,囊篋空甚,遂為浮屠”。旅居長安數(shù)載,囊中羞澀,有僧人的身份在,反正又無處可去,住在寺院衣食無憂,總不至于斯文掃地露宿長安街頭,尚且還可寫寫詩、喝喝茶,雖出于無奈,倒也得其所在,算是明智的選擇。賈島是慈恩寺的???,住得如此愜意,當(dāng)然“長久堪棲息”。

賈島在寺里干嘛?主要是吟詩、煎茶。常說“詩酒人生”,賈島則是“詩茶人生”。在一個冬日里,李洞與賈島在慈恩寺里煎茶,“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鍋”,取塔棱滴下來的雪水,用鍋煮雪水煎茶,茶味自然非同一般。 “雪水煎茶”體現(xiàn)的是文士的風(fēng)雅,賈島是僧人又是文士,李洞是文士卻親近佛門,二人自然而然地?fù)?dān)負(fù)起寺院茶和文士茶相互交流的使命。由此也可以看出,慈恩寺的寺院茶風(fēng)深受雅士茶風(fēng)的影響。

如果說李洞的《題慈恩友人房》更多表現(xiàn)的是雅士茶風(fēng),那劉得仁的《慈恩寺塔下避暑》可算得上是地道的禪茶詩,詩云: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

竟日聞虛籟,深山只此涼。

僧真生我靜,水淡發(fā)茶香。

坐久東樓望,鐘聲振夕陽。

《全唐詩》卷544

一個夏日,詩人去慈恩寺塔下納涼,古松巨塔,修竹空廊,深山?jīng)鲆?,自然天籟,鐘聲夕陽,回歸自然懷抱,心情十分舒暢。詩人交往的僧人是真正的佛門弟子,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這里的水是真水,味兒淡淡的,淡為至味,淡則真,水為茶之體,茶為水之魂,真水煎名茶,茶之風(fēng)味全出矣?!吧嫔揖?,水淡發(fā)茶香”, 透著幾分禪意,道出禪宗茶道真諦,以“淡”為宗,悟其“真如”境界;也體現(xiàn)了佛家茶文化與儒家茶文化的完美結(jié)合。

劉得仁能寫出這樣地道的禪茶詩不是偶然的。劉得仁乃公主之子,長慶年間以詩著稱。自開成年間至大中年間歷三朝,劉得仁的兄弟們都靠皇國戚的身份擔(dān)任要職,獨(dú)他苦學(xué)文章,立志走科舉致仕之路,然科考不順,出入科場20年,竟無所成?!短撇抛觽鳌肪?云:劉得仁“憂而不因,怨而不怨,哀而不傷。鏗鏘金玉,難合同流,而不厭于磨淬。端能確守格律,揣治聲病,甘心窮苦,不汲汲于富貴。王孫公子中,千載求一人,不可得也?!痹娙丝婆e無望,于是寄托于茶,時時飲之,或與同仁,或與僧家;或飲于宮廷,或飲于寺宇。雁塔不題名常去玩玩也是快意于心的。

慈恩寺高僧或許沒有寫過茶詩,但不飲茶絕無可能,不同文人雅士在一塊兒飲茶也絕無可能。在《慈恩寺志》書中為我們留下了慈恩寺僧人與飲茶文士們謎密切交往的記載。

中唐時期——

清上人,與朝臣、飲茶文士權(quán)德輿有交往?!度圃姟肥諜?quán)德輿《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詩一首;

郁公,與詩人、飲茶文士賈島有深交,《全唐詩》收賈詩《宿慈恩寺郁公房》、《寄慈恩郁上人》、《酬慈恩寺文郁上人》三首;

釋霄韻,與詩人、飲茶文士賈島有交往?!度圃姟肥召Z島《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詩一首;

曇禪師,與著名詩人、飲茶文士白居易有交往?!度圃姟肥瞻拙右住顿洉叶U師》詩一首;

恭上人,與詩人、飲茶文士劉得仁有交往。《全唐詩》收劉得仁《晚步曲江因謁慈恩寺恭上人》詩一首;

起上人,與御史中丞、飲茶文士武元衡有交,武曾賦《慈恩寺起上人院》詩一首;

晚唐時期——

俊上人,與唐大中間監(jiān)察御史、飲茶文士許渾有交,許曾賦《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詩一首;

默公,與詩人、飲茶文士鄭谷有交往?!度圃姟肥锗嵲姟额}慈恩寺默公院》一首;

楚霄上人,與詩人飲茶文士曹松有交往。《全唐詩》錄曹詩一首,即《慈恩寺貽楚霄上人》;

覺公上人,與詩人、飲茶文士李洞有交往?!度圃姟蜂浝钤娨皇?,即《秋日同覺公上人眺慈恩塔六韻》。

史料中提到的文人都有飲茶的嗜好,而且有茶詩存世。

尚無更多的資料詮釋慈恩寺飲茶之風(fēng)的表現(xiàn)和內(nèi)涵,但有一點(diǎn)是明確的:慈恩寺因為是法相宗的祖庭而吸引了四海僧人,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而吸引了諸多王公貴族,因其“雁塔題名”而成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在長安茶文化的格局中提供了一個佛教茶、宮廷茶、文士茶交流的平臺,也就決定了大唐茶道必然帶著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特征。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雜志;作者:丁文)

宋朝茶文化丨 水滸傳和茶的那點(diǎn)事

《水滸傳》是研究宋朝歷史的一幅風(fēng)俗畫卷,也是一部描寫宋朝人“吃喝”的百科全書,除了梁山好漢這些粗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江湖生活,還有對社會精英生活的細(xì)致記錄,而茶文化可以說是世俗生活與精英生活不同之處的一大體現(xiàn)。


通過品味水滸文化至少可以知曉三點(diǎn):一是當(dāng)時茶館很普及,二是茶館內(nèi)茶的品種很豐富,三是茶文化已經(jīng)和民俗融合在了一起。文人雅士更是將飲茶與禮儀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套喝茶禮儀,給茶文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底蘊(yùn)。

茶坊遍地皆是

?

水滸中所描寫到的茶坊有十多處,其中對陽谷縣“王婆茶坊”的描寫最典型、最精彩。潘金蓮在不經(jīng)意中打了西門慶的腦袋,西門慶被潘金蓮迷住了,接連到潘金蓮隔壁的王婆茶坊搜尋信息,一天多的時間里,就五次進(jìn)出王婆茶坊,王婆趁機(jī)給西門慶推薦了四種茶:梅湯(茶中放幾粒烏梅煎制而成)、合湯(用果仁、蜜餞之類的甜食調(diào)和烹制的一種甜茶)、姜茶(姜片加一些糖同茶葉放在一起用沸水沖泡)和寬煎葉兒茶。

?

?

當(dāng)然,小地方也有微型茶館,位于小縣城的王婆茶坊,就是由王婆獨(dú)自經(jīng)營的,這個茶館既不設(shè)書場,又不請茶博士,估計經(jīng)營狀況不會很好,但也恰恰說明王婆還有別的副業(yè)經(jīng)營,為潘金蓮和西門慶當(dāng)“馬伯六”埋下了伏筆。就連花榮任副知寨的清風(fēng)寨也有一個小茶館,足以證明宋朝全國各地都有茶坊,茶坊不只是供人休息、解渴的茶館,更作為一個公共交流空間,承載著較多的社會功能。

?

?

水滸中對喝茶的記載雖然不如對喝酒的描述多,但還是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對當(dāng)時茶文化的記錄。


水滸傳茶文化、茶氣息的繁盛從市井到廟堂,在生生不息中演繹著宋茶文化對宋朝的影響,具體影響,下回書分解!

茶之路:中國茶的源頭與中外茶文化交流(六)

茶文化的源頭在中華。茶葉和茶飲成為我國各種文化藝作品的常見主題,無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與茶有不解之緣。同時,這些詩詞小說里茶的描寫,都使已經(jīng)名震世界的中華國飲大為增色。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主編的《茶理玄思·茶論新說攬要》(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論文摘要的內(nèi)容。


二、茶文化的中華源頭

茶飲很快形成高雅的茶文化。茶葉和茶飲成為我國各種文化藝作品的常見主題,無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與茶有不解之緣。唐朝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有關(guān)于茶的詩,李白一首敬亭山飲茶詩云:“茗生此山石,玉泉流不歇。”杜甫有詩曰:“落日平臺上,春風(fēng)啜茗時。”在我國流傳最廣的四部長篇古典小說里,也時不時有關(guān)于茶事的描寫?!度龂萘x》三顧茅廬的故事里,有小童烹茶的記述。《西游記》寫孫大圣有一次教訓(xùn)豬八戒:“你占了人家女子,又沒有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薄端疂G傳》里王婆開茶館,更是專門的茶事了。寫茶文化雅事最多的算是《紅樓夢》,櫳翠庵女尼妙玉請寶玉、黛玉、寶釵吃“體己”茶,使人覺得雅性十足。而劉姥姥飲茶,又令人笑不可仰。這些詩詞小說里茶的描寫,都使已經(jīng)名震世界的中華國飲大為增色。


來源:世界茶文化圖書館,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相關(guān)閱讀

茶之路:中國茶的源頭與中外茶文化交流(五)

找到約25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