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勐臘縣古五大茶山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俗話說“紅酒論酒莊,普洱論山頭”。今天就帶著大家來初步了解一番,普洱論山頭之一部分,即古六大茶山(革登、莽枝、攸樂、倚邦、蠻磚、易武)

古茶山分布圖

歷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確切分布各說不一,因此,早在1957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專業(yè)茶葉普查工作隊,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認真的實地普查,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蔣銓先生親自參加,歷時整整一個月,行程1200余里,走遍了古六大茶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訪了許多健在的男女老少,查看了許多碑石記錄,歷盡千辛萬苦,搜集看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古六大茶山史料提供了寶貴的、不可磨滅的證據,并向州人民政府作了口頭及書面匯報。根據當時現(xiàn)存的茶山范圍、茶園面積、茶葉產量等等因素,匯報了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州人民政府確認了他們的報告。(歷史上所稱六大茶山是攸樂、倚邦、莽枝、革登、曼撒(含易武))。

翻開易武茶區(qū),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于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于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于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一、革登古茶山

茶山坐標:古六大茶山之革登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境內,東連孔明山,南與基諾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蠻磚古茶山,北與倚邦古茶山為鄰。

茶山特點:古六大茶山中,革登古茶山是面積最小的茶山,現(xiàn)在新稱為新鄉(xiāng)茶山,包括象明新發(fā)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不過,卻因為過往遭受戰(zhàn)亂等破壞,所以現(xiàn)在革登古茶山茶樹已經為數(shù)不多,且連同傳說中孔明所栽種的茶王樹都“仙逝”了!

茶葉特色:革登古樹茶多為栽培型小葉種,茶湯質地柔和,少苦澀,有著明顯花香,生津迅速,喉韻清涼。

二、莽枝古茶山

茶山坐標:坐落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xiāng),位于蠻磚茶山西面,革登古茶山西南方。

茶山特點:傳說是諸葛孔明埋銅(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莽枝古茶山面積不大,但茶葉質量較好。在鼎盛時期,古茶山之莽枝年產茶葉達萬擔之多。從茶山上那塊立于乾隆十一年的碑刻文中,尚可依稀看到當年茶山旺盛發(fā)達的情形。因為各種緣故,莽枝古茶山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開始拋荒,直到八十年代才又開始重現(xiàn)生機。

茶葉特點:莽枝古茶山原始叢林中,大中小葉種等老茶樹相互交織生長,茶葉有特殊香型,甚至口味與倚邦及其革登有些相似。若是飲湯一口,入口香甜、回甘生津姣好,柔和中帶剛。

三、倚邦古茶山

茶山坐標:倚邦古茶山,坐落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勐臘縣最北部)。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區(qū)海拔差異大,最高點山神廟1950米,最低點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只有565米。

茶山特點:倚邦茶區(qū)內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倚邦的小葉種茶有說法是明末清初由四川人帶來的小葉種不像大葉種那樣苦澀濃烈,在六大茶山區(qū)種植后既保留了小葉種傳統(tǒng)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云南茶區(qū)的山野氣韻,倚邦小葉利茶一到清宮內,自然被皇室所看中,定為貢茶。

茶葉特點:倚邦茶的特征是:芽頭較小,條索黑亮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于苦,湯質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于長于山野,環(huán)境好,山野氣韻好,杯底留香。

四、曼磚古茶山

茶山坐標:江內六大茶山蠻磚山,包括曼莊、曼林、曼遷三個寨子,東接易武,北連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中央的位置。

茶山特點:曼莊村是個歷史頁面很厚的地方,蠻磚茶山的興衰史都記在這里。清代有茶園萬畝以上,從磨者河邊到曼林山頂六十里路溝溝壑壑都是茶。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過去都是大茶村,各村產茶都在2000擔以上。曼林的古茶園目前在勐臘縣境內的五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其茶樹樹圍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茶葉特點:蠻磚古茶山的茶葉色澤較深,湯色橙黃,口感質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強烈,香氣沉郁。

五、易武(曼撒)古茶山

茶山坐標: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易武鄉(xiāng)。

茶山特點:曼撒(舊名)今曼灑村自然村,位于勐臘縣易武鄉(xiāng)以東,緊接老撾邊境。曼撒古茶山屬大葉種茶,條索肥碩,條子寬大,結實,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壯男性之美,是普洱茶中個頭最大的。

茶葉特點:易武茶,沖泡后,湯汁柔和、蜜香高揚、不顯苦澀,口感清甜,香揚水柔。

注:內容來源勐臘電商,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山筆記︱普洱茶之古六大茶山……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



據口碑流傳及易武《茶祖史話》記載,六山之易武茶始于公元225年左右。在那缺醫(yī)少藥的歷史時期,當?shù)赝林褡灞救?自稱及外稱)生病了,用植物的根、皮、茶、葉、果試病,發(fā)現(xiàn)茶葉具有清熱解毒、醒腦明目,止痛除煩的藥用功效,又解渴好喝,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外地到這里做生意或路過的人員生病了,群眾也用茶葉為其治病,病治好了,免不了買些回去,需要量愈來愈多,茶葉變成了商品,有的群眾就相約遷到野生茶林多的地方改造野生茶樹,把高大的樹砍矮,砍除雜樹、雜草、藤條,變成人工容易采摘的茶園。到唐朝“大興土木”時期又得到較大發(fā)展,初步形成山山有茶園,處處有人家的宏大局面。


元朝時期由于國內戰(zhàn)爭和疾病直接影響到當?shù)赝林褡宓陌参?,人丁大量減少,茶園大量荒蕪。明末清初,許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氣候適宜,土地寬廣肥沃,大面積丟荒的茶園誰恢復屬于誰,便相約“奔茶山”而來,后經過幾年的辛勞,不但恢復了許多老茶園,還在村寨附近擇地而種,六大茶山的茶業(yè)進入了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期。



清朝廷為了加強對茶山的管理和貢茶的采辦,于倚邦的曼松建御茶園,且于道光年間修通了易武至普洱的240多公里的石板大路,從殘存的石板磨損狀況可以判斷,當時筑路的艱辛和茶葉運輸?shù)姆睒s景象。由于茶葉生產的發(fā)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易武就成為內地與邊疆交往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各種商號、書院、會館、大廟應運而生。



——? 倚 邦? ——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為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于是小葉種茶在倚邦安家落戶,被列為了清宮貢茶的原料之一。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zhèn),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街鎮(zhèn)之間,運茶馬幫往來,盛況空前。




雍正年間倚邦的曹當齋坐上了五大茶山總管的位置,在曹當齋的調撫下,茶山終于恢復了寧靜,此時的古六山,分別成立了倚邦土司府和易武土司府,分管貢茶及維護邊境安寧的重任,倚邦作為普洱茶的起點之一,成為了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經濟中心,管轄六山中的五大茶山,普洱茶便由此發(fā)祥并由茶馬古道轉經普洱府分散至全國各地。



光緒后期,倚邦沒落,至民國初,倚邦街竟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戶,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滾街瘟疫十室九空,荒無人煙,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沒落,易武崛起,絕冠群芳,1942年發(fā)生的攸樂起義,官軍與反壓迫的群眾持續(xù)兩年的械斗,整致使五大茶山中的百姓都受得了嚴重的傷害,饑病交加,流離失所,倚邦街被攸樂族、瑤族的起義群眾燒毀后,房子所剩無幾,糧食也被燒光,加之又遇上了旱災,糧食欠收糧價暴漲,無法生活而茶業(yè)制作經營完全處于停滯,易武雖未遭較大的顛亦唇亡齒寒,滿目都是廢墟,普洱茶的重心逐漸落在江外的勐海各大茶山之中。



倚邦本地的茶葉其以小葉種為突出特征,?外形雅致清秀,倚邦“貓耳朵”就是代表茶之一。其中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以前曾作為皇家御茶園而出名,其茶甜潤不苦不澀,源于它生長在含鋅量特別高的褐紅色土壤里。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導致曼松古茶園遭受前所未有的毀滅,留存至今的古茶樹已是屈指可數(shù)了。




——? 易 武? ——


易武屬于一個茶區(qū),包含整個易武鄉(xiāng)的產茶區(qū)以及過去的曼撒茶山,這里被譽為?“美女蛇居住的地方”,是整個古六茶山面積最大、古茶園最多的茶區(qū),均分布在連綿起伏的國有原始森林中。作為茶馬古道上普洱茶生產和采購、販運的起點,叫得出名的好茶及老字號多不勝數(shù)。



易武古樹茶香柔水細,剛柔并濟,茶氣內斂,甘韻厚重悠長,具有代表性的古樹茶有:“刮風寨(茶王樹)、彎弓(丁家寨)、薄荷塘、麻黑、銅箐河等等眾多的名村寨,而且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不同的新茶區(qū)被傳聞出來。




易武茶,茶質優(yōu)良,遠銷海內外,以加工團茶(砣茶)為主,乾隆年間,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用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七子餅茶”作為貢茶,加工精細。七子餅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講究花色,共計八色貢茶、易武及曼臘所產的團茶(砣茶)也定為貢茶。易武在幾個世紀前,它就是云南為數(shù)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產大葉種茶,據說車家祖上敬奉貢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龍顏大悅,特賜“瑞貢天朝”匾,以詔后人。今天的易武,被冠于了“中國貢茶第一鎮(zhèn)”的美譽……



?

——? 攸 樂? ——


位于景洪市轄區(qū)內,現(xiàn)名基諾山,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yǎng)、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xiàn)為景洪市的一個鄉(xiāng)級行政單位。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清雍正年間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發(fā)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產,使產量逐漸上升。改革開放之后,版納州、市碓定該地區(qū)為山區(qū)開發(fā)實驗區(qū),在有關科研單位的指導下,在大力發(fā)展茶葉生產的同時,卻也還積極種植砂仁、橡膠等,雖然讓基諾同胞經濟收入大增,但是茶葉已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


——? 革 登? ——


革登古茶山,位于勐臘縣象明鄉(xiāng)西北部,處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在古六大茶山面積最小,茶葉主要分布在新發(fā)寨、新酒房、值蚌等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qū)。



革登距離孔明山最近,相傳附近有諸葛孔明種植的茶王樹,阮?!镀斩栌洝份d:“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樹高大,土人當采茶時,先具酒酻禮祭于此”。而茶王樹因某種原因枯死,革登茶品質的一直受人追捧,在六大茶山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氣。



?

——? 蠻 磚? ——


蠻磚茶古茶山包括曼林、曼莊、瓦竜、八總、桃子寨等多個自然村小組,是古六大茶山現(xiàn)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古茶山,介于易武和象明鄉(xiāng)之間,處于幾大茶山的交通要領位置,往西由象明街可進入倚邦、革登、莽枝茶區(qū),往東則通向易武茶區(qū)。



蠻磚地區(qū)的原始森林接連成片,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植被存留良好,驅車走在象倫公路的蠻磚地段,只見路樹木遮天蔽日,時常云霧縈繞,仿佛穿梭在一片森林的海洋之中。所出產的茶葉具備易武的濃郁厚重,又兼?zhèn)淞讼竺鞯貐^(qū)香揚和諧的特征,古茶林不規(guī)則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茶葉的產量不斷的提升。




——? 莽 枝? ——


莽枝茶山位于象明鄉(xiāng)的西部,早期最為繁華的象明四街“牛滾塘街”,便是在莽枝茶區(qū),是古六大茶山西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之一。在當時,居住者多數(shù)是外來的生意人,從事茶葉、織布、染布,主要從事茶葉種植、收集和交易,在牛滾塘街建有“五省大廟,在莽枝建有川祝廟,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當?shù)夭柁r到廟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



由于莽枝茶葉質好價廉,一些內地茶商壓價收購,倪蛻《滇云歷年傳》記載:“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產茶,商敗踐更收發(fā),往往舍于茶戶,坐地收購茶葉,輪班輸入內地”。(下圖為莽枝的高桿古茶樹,圖片之外的樹高還有一半左右)



昔日的關廟已變成廢墟,只有一塊“永遠奉守”大碑臥地而睡,四周大樹參天。昔日茶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跡,如同一道道詩行,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騎白牛,雙手緊握圓餅茶,高高舉起的茶農壁畫,一塊塊石碑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古六茶山的茶:基諾茶香高,回甘好;革登茶最香,喝到口中柔度飽和;莽枝茶柔和靜美,與人體最和諧;倚邦茶有百花香,喉韻十足;蠻磚茶香味特殊,有樟香亦有蜜香;易武茶蜜香濃郁,回甘最快。六山的茶,總的來說,協(xié)調性和穩(wěn)定性極好。千百年來,茶山雖數(shù)經浮沉,茶山人民歷經劫難,然而茶葉的口感卻依舊如此的耐人尋味,那樣的蕩氣回腸,堪稱茶中之冠。



注:本文內容采編于網絡及相關史籍,并結合憶澗茶人于茶山上的親身經歷,而后簡單歸納整理,僅供參考了解。當然,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古六大茶山,歡迎報名參與我們的2019茶山行活動,點擊查看報名。



勐臘縣一片“小茶葉”撬動鄉(xiāng)村振興主產業(yè)

站在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孔明山的觀景臺上,極目遠眺,滿眼青翠,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茶香。十幾名采茶工背著茶簍,三五成群地穿梭在茶園中。隨著手指的上下翻飛,嫩綠新芽便從枝頭落入腰間茶簍里。近年來,在勐臘縣農業(yè)農村和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易武鎮(zhèn)、象明鄉(xiāng)普洱茶產業(yè)不斷發(fā)展提升,綠色“小茶葉”成為鄉(xiāng)村振興主產業(yè)。

據統(tǒng)計,今年勐臘縣茶園面積穩(wěn)定在23萬畝,投產茶園面積21萬畝,干毛茶產量8500噸以上,實現(xiàn)普洱茶全產業(yè)鏈綜合產值70億元。其中,農業(yè)產值14億元、農產品加工業(yè)產值26億元、批發(fā)零售銷售額30億元。

今年以來,縣委主要領導帶隊到廣東省廣州市、東莞市考察、招商,并舉行“無憂勐臘、貢茶之源”——易武象明世界頂級普洱茶產業(yè)園招商推介會,與9家企業(yè)進行現(xiàn)場簽約,簽約金額達7.3億元。勐臘縣韻海之巔勐侖茶葉綜合產業(yè)園建設項目、勐臘易武福元昌茶修苑項目、云南山青花燃茶業(yè)有限公司易武茶廠建設項目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建設中。

勐臘縣農業(yè)農村局深度挖掘、主動服務、重點培育茶產業(yè)市場主體。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茶葉市場主體3690戶,其中企業(yè)225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232戶、個體工商戶3233戶,已完成云南山青花燃茶業(yè)有限公司年度升規(guī)和勐臘象明曼松則道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勐臘縣鴻成號茶業(yè)有限公司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升限工作。

勐臘縣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原則,做好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基地創(chuàng)建工作,力爭今年全縣生態(tài)茶園達到18萬畝。開展古茶樹保護利用規(guī)劃編制,組織林草、農業(yè)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完成古茶園面積普查,查缺補漏、完善數(shù)據,全面摸清全縣古樹茶資源情況。

把企業(yè)“小升規(guī)”培育作為“穩(wěn)增長、促發(fā)展”的重要抓手,組織人員完成茶企摸排,進一步了解企業(yè)發(fā)展真實情況,篩選重點培育企業(yè),建立培育庫,采取更精準的扶持措施,落實跟蹤服務,推動有特色、有潛力的企業(yè)加快發(fā)展。今年計劃培育4戶、升規(guī)2戶,預計產值達5000萬元。

以地理標志保護、質量管控和營銷推廣為重點,構建品牌發(fā)展體系,用活“易武正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按照區(qū)域公用品牌產品質量標準,強化區(qū)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使用,按照“區(qū)域公用品牌+企業(yè)品牌+產品品牌”的模式,鼓勵龍頭企業(yè)積極參與重大展覽、市場開拓及各類茶事推薦活動。加大品牌創(chuàng)建和保護力度,共同團結好、守護好、維護好勐臘普洱茶這塊“金字招牌”,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品牌的基礎上,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名牌產品。

與此同時,勐臘縣農業(yè)農村局普洱茶產業(yè)專班組緊盯福元昌茶修苑、韻海之巔茶文化產業(yè)園、易武象明世界頂級普洱茶產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園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央預算、省級預算、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項目,抓好服務保障,確保項目落地。重點謀劃勐臘縣普洱茶古五大茶山一二三產融合發(fā)展先行區(qū)創(chuàng)建項目、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qū)孔明山景區(qū)項目,推動茶產業(yè)與文化旅游業(yè)深度融合。

【來源】云南網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