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漫撒普洱簡介

找到約2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普洱六大茶山史上的石屏商幫與關(guān)帝崇祀習俗

普洱茶史上,石屏商幫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其與關(guān)帝崇祀習俗之間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當我們不斷攀爬梳理文獻的記載,并循著石屏商幫的足跡去探尋,其深潛于歷史河流中的故事逐漸浮出水面。

倚邦石屏會館石獅子(倚邦老街)

普洱茶的產(chǎn)地,長期隸屬于土司的領(lǐng)地。康熙六年,車里宣慰司劃入元江府治下。直到平定三藩之后,曾經(jīng)為吳三桂盤踞的云南,徹底納入了大一統(tǒng)的清廷中央集權(quán)的治下。由此,普洱茶才進入了官方視野。范承勛監(jiān)修,吳自肅、丁煒主編,成書于康熙三十年(1691)的《云南通志》,其書載:“普耳茶,出普耳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chǎn)?!笨滴酢对颇贤ㄖ尽肥侨肭逡院蠊俜叫拮氲牡谝徊吭颇鲜≈?,由此開啟了普洱茶信史的歷程??滴跷迨辏?714)章履成《元江府志》載:“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chǎn)?!眱刹恐緯挠涊d如出一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世宗即位,云貴總督高其倬在其《籌酌魯魁善后疏》中奏稱:“井鹽按日授課,商茶按馱抽收。”由此可見,已經(jīng)有商人以身犯險深入茶山收購販運普洱茶。對于名義上歸屬元江府管轄的茶山,清廷深感鞭長莫及。而對于名義上自己的領(lǐng)地,車里宣慰司也是有心無力。由此,茶山常為流寇盤踞,茶山向其繳納保護費以求自保。匪徒制定的這種收稅方式,為后來接管茶山的清朝地方政府繼承。

雍正初年,外來茶商與茶山土民之間沖突不斷,引發(fā)沖突的緣由說法不一,有說是客商重債盤剝夷民,亦有另說是客商與土著因桃色事件導致。云貴總督鄂爾泰藉此為由派官兵平定叛亂。在其向雍正皇帝的奏折中,我們看到了石屏等云南省內(nèi)客商與江西等省外客商的身影。雍正七年(1729),鄂爾泰劃瀾滄江以東六版納土司地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其推行的茶政曾經(jīng)短暫地將外來客商趕出茶山。不久之后這個政策就難以為繼,為繼任的云貴總督修訂。外來茶商卷土重來,再次在茶山站穩(wěn)了腳跟。

當我們回頭審視引發(fā)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事件的緣由,無論是利益沖突,抑或是情感糾葛,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其背后隱含的外來漢族客商與本地夷民之間的文化沖突才是主因。不難想象,早在康熙年間或者是雍正初年,外來客商更多是要遵從本土夷民的風俗與信仰,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之后,外來客商憑借向政府交稅等行為獲得了在茶山生存的正當理由。顯然,他們并不滿足于流動販售普洱茶獲利,而是試圖將自己的根基深植于茶山。

雍正七年(1729)由鄂爾泰奉命纂輯,靖道謨總纂,成書于乾隆元年(1736)的《云南通志》載曰:“普洱府,茶,產(chǎn)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較勝。”此即為后世公認的六大茶山,六山由此開啟了普洱茶史上的輝煌歷程。


雍正《云南通志》

乾隆六年(1741)蠻磚會館落成,為其所立的石碑至今存留在曼莊大寨(現(xiàn)已改名為蠻磚村委會蠻磚村民小組)茶農(nóng)豐敬堂家中。為石碑題寫碑額“功德碑記”四字的是石屏籍官員張漢,為其作序的同樣是石屏籍官員羅鳳彩。建造蠻磚會館,包括石屏籍在內(nèi)的客商以及倚邦土司、當?shù)赝撩竦榷急痪砣肫渲?。那時的會館有著多重功能,包括祭祀、會商、食宿等。

乾隆《蠻磚會館功德碑》(蠻磚寨)

封建王朝時期,非常重視祭祀,其中列入官方的稱為“典祀”,與之相對的民間崇奉稱為“俗祀”。其中,官民共同崇祀的就有關(guān)帝。外來商幫中,最為崇祀關(guān)帝的當屬石屏商幫。乾隆五十四年(1789),漫撒新建石屏會館落成,其所立石碑留存于易武茶文化博物館中(其地也是石屏會館遺址),碑文明白無誤的佐證了石屏人根深蒂固的關(guān)帝崇祀習俗。而今六大茶山地面上凡有石屏會館遺址,當?shù)氐睦习傩战苑Q其為“關(guān)帝廟”。其余商幫也有各自崇奉的神靈,湖廣客商崇祀禹王,江西客商崇祀許真君等。即使同一座會館中,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崇祀對象,漫撒石屏會館中間大殿供奉關(guān)帝,左為財神殿,右為山神土地祠。

乾隆《漫撒新建石屏會館功德碑》

(易武茶文化博物館)

莽枝茶山的密林深處,莽枝大寨的一處廟址猶存,遺址上留存有一方嘉慶二十一年(1816)的石碑。其碑文中勉強可以辨認出“江湖滇南三省”的字樣,據(jù)此可以將其命名為“三省大廟或三省會館”。

嘉慶《三省會館功德碑》(秧林)

革登茶山革登老寨附近的密林中,遺存有一通石碑,其中“江省、湖省、云南省”的字樣歷歷在目,落款為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樣可以將其命名為“三省廟或三省會館”。江省指江西,湖省指湖廣,滇南與云南的意思一樣。這兩座會館崇奉的理應(yīng)是許真君、禹王與關(guān)帝。


乾隆《三省會館功德碑》(革登老寨)

莽枝茶山牛滾塘品茶坊的主家丁俊保存的一方道光六年(1826)的石碑就是為建造五省大廟所立。近年莽枝茶山還挖掘出了一塊“五省廟香火地界碑”,可惜的是沒有落款年限,亦無從知曉所指為哪五省?但仍然非常有意義,指出了其作為會館或廟宇的經(jīng)費來源之一。實際上,即便同屬于外來的漢族,也不乏崇奉觀音等佛教信徒。


道光《五省大廟功德碑》(牛滾塘)

外來的客商,也不僅僅是漢族,亦有回族客商,其崇信的是伊斯蘭教,六大茶山有許多村寨曾經(jīng)是回族寨子,亦曾建有清真寺。

六大茶山曾經(jīng)是各族云集之地,宗教信仰各異,蔚為大觀。其中,尤以石屏籍普洱茶商幫實力強大,遍布莽枝、革登、倚邦、蠻磚、漫撒(易武)眾多村寨的關(guān)帝廟遺址,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并以其崇祀關(guān)帝的習俗受人關(guān)注。


架布老寨關(guān)帝廟遺址

關(guān)帝的崇祀,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源遠流長,并在清代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順治皇帝敕封關(guān)帝為神武大帝,雍正皇帝敕封關(guān)帝三代,加上乾隆皇帝著實推崇,在歷代帝王廟中建皇帝親奉的關(guān)帝廟,形成了濃厚的關(guān)帝信仰之風。

明清時期,石屏籍官員輩出,受官方意識形態(tài)浸染頗深。雍正二年(1724),張漢出任河南府知府。河南府治所在地為洛陽,其地所轄關(guān)林為關(guān)羽的墓地。雍正四年(1726),張漢作《修洛陽關(guān)塚廟碑記》:“今上御極之四年,詔追封關(guān)侯先三世,王其爵,頒之天下。凡關(guān)廟后寢,胥置木主而祀。春秋如其禮,而以洛陽關(guān)冢為正。予以修治其廟,如禮而祀之?!?/p>

洛陽關(guān)林

關(guān)林院中的碑林中,有一通關(guān)壯繆陵石碑,碑文為張漢所撰,并由門人董金甌書丹,落款時間為雍正五年(1727)。雍正七年(1729),張漢罷職。乾隆二年(1737),五十八歲的張漢參加博學鴻祠考試,再授翰林院檢討。正是其在京為官期間,應(yīng)石屏同鄉(xiāng)邀約為蠻磚會館所立石碑題寫了“功德碑記”四字。歷史就是如此的奇妙。有理由相信,蠻磚會館供奉的也是關(guān)帝。


雍正《關(guān)壯繆陵碑》(洛陽關(guān)林)

會館的建立意味著外來客商得以在茶山站穩(wěn)腳跟。伴隨著石屏會館雨后春筍般的涌現(xiàn),石屏商幫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展到茶山的眾多村寨。莽枝、革登、倚邦、蠻磚、漫撒(易武)逐步被外來客商帶來的漢族文化覆蓋。名義上易武伍氏土司下轄的漫撒茶山、倚邦土司下轄的倚邦、蠻磚、革登與莽枝茶山受到車里宣慰司與普洱府的雙重管轄,實際上兩大土司轄地的糾紛多交由思茅廳、普洱府裁決,茶山上留存下來的碑刻也印證了這一點。

2023年易武茶文化博物館修繕開館儀式

易武茶文化博物館典藏有一方二比執(zhí)照碑,碑文中透露出易比石屏會館的經(jīng)費來源。道光年間,由易武、易比兩寨協(xié)力共辦,按照門戶均攤。所用包括香油、香面、條香及侍奉香火工銀,可見其日常由專人負責打理,不難想見其香火長明、香煙裊裊的景象。直到光緒年間,還被刻在石碑上,強調(diào)延續(xù)以往的作法,落實執(zhí)行。

至遲在乾隆初年開始,延至清末,散落在倚邦、易武土司轄地內(nèi)的會館地位與作用不容小覷。尤其是石屏會館,成為赴茶山討生活的石屏籍同鄉(xiāng)解決實際需求的中樞以及精神需求的家園。

終清一代,從早期的“走夷方”,到后來開園種茶、建立商號,種茶、種茶與販茶,石屏籍商幫在倚邦、易武土司地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普洱茶產(chǎn)業(yè)鏈條,其在六大茶山譜寫出了一曲動人的創(chuàng)業(yè)史。

2023年易武茶文化博物館修繕開館儀式

嘉慶、道光、同治與光緒時期,從早期的倚邦到后期的易武,普洱茶號的創(chuàng)辦熱潮多次涌現(xiàn),尤以石屏籍茶號為最。茶號,逐步成為石屏籍商幫的中堅力量。

清末光緒年間,以及民國時期,屬于普洱茶號最輝煌的兩個時代。但是伴隨著時局動蕩,交通帶來的商業(yè)格局變化,六大茶山正在無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新中國成立之后,舊有的崇祀習俗消弭。而今,行走六大茶山,就只有殘留的會館遺址,幸存的碑刻,殘存在老人心中的記憶,供人們回望過往的歲月。

易武老街,遺存有眾多的普洱茶商號舊址,吸引眾多茶友來此訪古探幽。光緒四年(1878)修造的易武石屏會館,近年來多次修葺后,改做易武茶文化博物館。曾經(jīng)的茶商們依賴崇祀凝聚商幫的向心力,今時的人們憑借茶文化擴大影響力。茶里茶外,古往今來,且做談資,供君閑話。

作者簡介:

馬哲峰,著名茶文化學者,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西雙版納普洱茶歷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勐臘縣首屆普洱茶文化傳播大使,“行知茶文化叢書”編委會主任。所著《普洱尋茶記》《讀??中國茶》《普洱六山記》《尋味普洱茶》《讀懂普洱茶》《大倚邦傳奇》等,連年榮登茶媒體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曾榮膺《普洱》雜志優(yōu)秀撰稿人,榮獲河南茶葉流通領(lǐng)域發(fā)展二十周年杰出貢獻獎,榮獲創(chuàng)新中國茶百佳創(chuàng)新人才獎等?!度嗣裾f(xié)報》等多家媒體予以專題報道。

來源:行知茶文化講習所,作者 馬哲峰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普洱史話:從茶山到六大茶山

普洱茶原產(chǎn)地六大茶山的命運起伏,同車里宣慰司的主權(quán)歸屬與行政劃分緊緊纏繞在一起,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演繹出跌宕起伏的歷史話劇。

明代隆慶六年(1572),宣慰使刀應(yīng)猛征集貢品方物時,明文記載了十二版納的劃分:景龍、猛罕等宣慰使直轄地一版納(其時呈送的禮品中有茶四筒,每筒四團);猛遮、景魯、猛翁一版納;猛籠一版納;猛混、猛板一版納;景真、猛海、猛阿一版納;景洛、猛滿、猛昂、那嫩、猛康一版納;猛臘、猛伴一版納;猛嶺(普藤)、猛旺一版納;猛拉(思茅及六順)、猛往一版納;猛捧、猛潤、猛漭一版納;猛烏、烏德一版納;整董、播剌(倚邦)、易武一版納。李拂一編譯的《泐史》中的這段記載被后世沿用。

車里歸順清廷之后,順治十八年(1661)十月,主政云南的吳三桂“以普洱地方半歸車里半屬元江,并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養(yǎng)、猛煖、猛捧、猛臈、整歇、猛萬、上猛烏、下猛烏、整董等十三處隸元江府?!笨滴酢对颇贤ㄖ尽返倪@段記載,明確傳遞出吳三桂將車里宣慰司主導權(quán)牢牢把握在手中的意圖。這只是他宏大政治圖謀中的一部分。為了拉攏達賴喇嘛勢力,吳三桂奏請在云南北勝開茶馬互市,“或令商人于云南驛鹽道領(lǐng)票,往普洱及川湖產(chǎn)茶地方采買,赴北勝互市。”清初劉健著《庭聞錄》的記述印證了這一點??滴跞?1691)《云南通志》載曰:“普耳茶出普耳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chǎn)。”“莽支山、茶山,二山在城西北普洱界,俱產(chǎn)普茶?!边@些都出自元江府條目下,也可作為側(cè)面的印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江府志》載曰:“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chǎn)。”“莽支山、格登山、悠樂山、迤邦山、蠻磚山、駕部山,六山在城西南九百里普洱界,俱產(chǎn)普茶。”六大茶山始見于官修史籍記載。

康熙六十一年(1722),世宗即位,云貴總督高其倬《籌酌魯魁善后疏》陳述治邊十條,奏稱:‘普洱茶山等處為流寇盤踞,井鹽挨日收課,商茶按馱抽銀。令守備帶兵駐扎茶山,內(nèi)制野賊,外控土司。并設(shè)汛盤查茶山客商人等,以嚴出境之弊?!婕安枭娇蜕痰牧攘葦?shù)語,勾勒出盛行叢林法則的茶山社會生活風貌。

雍正五年(1727)十一月至雍正六年(1728)六月之間,云貴總督鄂爾泰與雍正皇帝之間的五份奏折及批復,為我們復盤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材料。

鄂爾泰的奏折中,莽芝麻布朋、克者老二被稱為窩泥渠魁,安上了首犯的罪名。平叛的軍事行動主要在車里宣慰司轄區(qū)內(nèi)展開,重心則是在茶山,繼后茶山、六茶山與六大茶山混用。起先是用茶山代指,伴隨了解加深,逐步傾向于使用六茶山與六大茶山。并提出在江內(nèi)各版納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鄂爾泰奏折中提到的明朝孟養(yǎng)土司事件為前車之鑒,以及舊屬孟養(yǎng)的茶山土司,文獻中分列永昌府,與車里宣慰司下轄的孟養(yǎng)與茶山不可混為一談。

雍正七年(1729)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后,鄂爾泰即受命編纂《云南通志》,書中載曰:“普洱府,茶,產(chǎn)攸樂、革登、倚邦、蠻耑、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蠻耑者味較勝?!边@與鄂爾泰奏折中所提六大茶山前后呼應(yīng),完全體現(xiàn)了鄂爾泰的政治意圖。此即后世公認的六大茶山。

雍正《云南通志》

雍正十一年(1733),尹繼善繼任云貴總督,其《籌酌普思元新善后事宜疏》條陳治邊十六條。隨之委任倚邦土弁曹當齋、易武土弁伍乍虎以及攸樂土目叭竜撫、喇鲊匾分管六大茶山事務(wù)。嗣后倚邦曹氏土司與易武伍氏土司成為六大茶山兩大顯赫家族,外來客商更是在倚邦土司地與易武土司地開啟了普洱茶商貿(mào)興旺的時代。

乾隆二年(1737),朝廷敕封曹當齋夫婦昭信校尉安人碑中稱“普洱府屬茶山倚邦”,也就是倚邦屬于茶山。乾隆六年(1741),修建蠻磚會館所立功德碑文中稱:“六大茶山,蠻磚一”,捐資人中有“管理茶山軍功土部千總曹當齋奉銀四兩”。乾隆十二年(1747),云貴總督張允隨所下有關(guān)茶政的行政命令,次年被刻在石碑上,落款為“管理茶山土千總曹當齋統(tǒng)四山頭目敬立曉諭”??梢姴墚旪S對于自身地位與所轄地域為有著清晰的認知。

乾隆《敕封曹當齋夫婦昭信校尉安人碑》

(倚邦)

乾隆五十四年(1789),漫撒新建石屏會館所立功德碑,碑文中稱:“茶山又其超鄙也,漫撒又茶山之小者也”。捐資人中就有“世襲管理茶山一帶地方部廳曹捐銀伍拾兩”,“世襲管理易武一帶地方部廳伍捐銀陸拾兩”。漫撒作為茶山之一,為世人稔知。時任倚邦土司對于自己所轄地域的認知得以延續(xù)。

乾隆《漫撒新建石屏會館功德碑》

(易武茶文化博物館)

一方修建茶馬古道曼拱段失年功德碑上,捐資人有“管理茶山軍功部廳曹捐銀拾兩”,無法確知是哪位倚邦土司所為,但對茶山的確認一如既往。

目前所見,直到道光年間,倚邦土司的身份認同有了變化。約在道光六年(1826)年之后,重修牛滾塘五省大廟功德碑上,捐資人中有“倚邦司廳曹奉銀伍兩”,應(yīng)該指的是時任倚邦土司曹銘所為。凸顯倚邦的作法,嗣后成為一種定例延續(xù)下來。

茶山的地名觀念影響深入民間,一本民國年間《楊姓家譜》記載有“楊氏歷代遷移表”,有清一代,其中十二世楊振溪、十四世楊干基與楊能才皆是從石屏移居茶山,十五世楊文弼、十六世楊龍賓、楊龍澤皆是從元江縣移居茶山(世系表中注明移居茶山漫撒)。

乾隆五十年(1785),車里宣慰司刀士宛允準十二版納另行劃分:猛臘、猛伴為大版納,思茅、六順為大版納,猛嶺(普藤)為大版納,猛烏、烏德為大版納;猛罕(橄欖壩)為大版納,猛混為大版納,猛籠為大版納;以上九版納為大版納。猛捧、勐潤為小版納,猛海、猛阿、賽寬、岡景為小版納,景真、猛遠、猛醒、小猛養(yǎng)為小版納,以上三版納為小版納。

實際上,無論是明代隆慶年間十二版納的劃分,抑或是清代乾隆年間十二版納的劃分,每次背后都有境外緬甸勢力對我國土的覬覦,不可不察也。

道光《普洱府志》“土司卷”載曰:“本朝順治十八年,刀穆禱投誠,仍授宣慰世職,管理十三版納。雍正七年,以普洱思茅等處六大茶山及橄欖壩江內(nèi)六版納地改設(shè)流官,其余六版納地仍歸宣慰。分置十三土司為十三猛地方,疆域四周及幾萬里,今仍稱十三版納。隸寧洱縣屬者五猛:一普藤土千總,一猛旺土把總,一整董土把總,一猛烏土把總,一烏德土把總;隸思茅九龍江內(nèi)者五猛:一六順土把總,一倚邦土把總,一易武土把總,一猛臘土把總,一橄欖壩土把總;在九龍江外西南境者三猛:一猛遮土千總,一猛阿土把總,一猛籠土把總;兼轄十二土便委:江內(nèi)土便委四名:一猛捧土便委,一猛侖土便委,一猛伴土便委,一竜得土便委;江外土便委八名:一打樂土便委(又作打洛),一猛混土便委,一猛海土便委,一頂針土便委,一猛康土便委,一猛滿土便委,一猛往土便委,一補角土便委;實為土職之領(lǐng)袖?!边@段文字流露出清廷真實的意圖,借改土歸流之際,將十三版納與十三猛的概念打通,并將大小土司的任命權(quán)牢牢掌控在手中,從而到對車里宣慰使及下屬有效管控。自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后,除卻偶有的變動之外,清廷一直延續(xù)對車里宣慰司統(tǒng)治的理念與策略。

而在車里宣慰司的內(nèi)部,為了鞏固自身的權(quán)益,其對十二版納的劃分,同樣經(jīng)歷了動態(tài)調(diào)整。究其不同信息來源來看,也并非完全一致。

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廷將猛烏、烏德割讓給法屬老撾。次年,勘界委員黎肇元,思茅廳同知許臺身等人至易武白云洞,留有題壁詩,詩文中盡顯屈辱憤懣之情。猛烏、烏德割讓事件成為西雙版納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傷痛。

由于多重復雜的原因交織纏繞,對于明清時期十二版納的劃分,存在不同的看法。使得從外人看來,猶如霧里看花,很難洞悉背后的是非曲直。

我們的著眼點在于普洱茶及其產(chǎn)地六大茶山,通過梳理歷史脈絡(luò),可以看到明代車里已經(jīng)有茶,但卻出自于宣慰直轄版納。當時整董、播剌(倚邦)、易武劃分為一個版納。

入清以后,作為主政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先是盡力掌控車里宣慰司,在其劃分的十三版納中,出現(xiàn)了茶山版納。他的政治意圖中就包含了以茶籠絡(luò)達賴喇嘛勢力,并奏請清廷后得以部分實現(xiàn)??滴醯燮蕉ㄈ畞y后,云南融入清廷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quán)體系。野心幻滅后兵敗身死的吳三桂留下了部分政治遺產(chǎn),這在康熙《云南通志》康熙《元江府志》中得以體現(xiàn),普洱茶及其產(chǎn)地六大茶山進入了清廷的視野。

鄂爾泰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chǎn),改土歸流設(shè)立普洱府以后,經(jīng)由善后政策調(diào)整,車里宣慰司被納入流官政權(quán)的管控之下,分設(shè)倚邦土司、易武土司及攸樂土目強化六大茶山的統(tǒng)治。就是在此期間,茶山的概念明確為六大茶山。并以雍正《云南通志》所記六大茶山為后世所公認。茶山與六大茶山成為朝野稔知的詞匯,在倚邦、易武土司地遺存的文物碑刻中一再顯現(xiàn)。茶山的概念深入民心,在外來客商“走夷方,上茶山”的歷史潮流中經(jīng)久不衰。

溯源普洱茶史,從茶山到六大茶山,猶如一副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將普洱茶原產(chǎn)地六大茶山及其演變歷程置于歷史大背景下俯瞰,伴隨家國命運起伏律動,一方土地上人們的身如浮萍般飄零,普洱茶背后的故事,說不完的喜怒哀怨,數(shù)不盡的世事滄桑。

作者簡介:

馬哲峰,著名茶文化學者,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西雙版納普洱茶歷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勐臘縣首屆普洱茶文化傳播大使,“行知茶文化叢書”編委會主任。所著《普洱尋茶記》《讀??中國茶》《普洱六山記》《尋味普洱茶》《讀懂普洱茶》《大倚邦傳奇》等,連年榮登茶媒體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曾榮膺《普洱》雜志優(yōu)秀撰稿人,榮獲河南茶葉流通領(lǐng)域發(fā)展二十周年杰出貢獻獎,榮獲創(chuàng)新中國茶百佳創(chuàng)新人才獎等。《人民政協(xié)報》等多家媒體予以專題報道。

來源:行知茶文化講習所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2022年易武茶區(qū)普洱春茶價格

  易武普洱茶是產(chǎn)于云南易武的一種茶葉,俗話說,班章王,易武后。意思是說易武山頭出的茶則口感細膩,像溫柔的皇后。

  易武老樹茶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具有條索黑亮、較長、泡條,湯色金黃,苦澀較輕、香氣較好,湯中帶甜,湯質(zhì)較滑厚、回甘較好、陳化較快等特點,由于矮化和長于山林的特點,山野氣韻不同寨子的有所區(qū)別。

  易武茶區(qū)包含整個易武鄉(xiāng)的產(chǎn)茶區(qū),也包含著過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區(qū)老樹茶比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戶,因此要對茶葉產(chǎn)量作出很準確的統(tǒng)計是不可能的,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易武每年老樹茶產(chǎn)量在60-70噸。當然隨著茶價上升,茶農(nóng)對茶園管理投入增多,產(chǎn)量已在逐年上升。

  隨著2020年春節(jié)的結(jié)束,也就意味著普洱春茶的到來,一般每年的3-5月份是普洱春茶上市的時候,普洱春茶上市時間還未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易武茶區(qū)古樹茶2022年春茶價格:

  2022年易武茶區(qū)普洱春茶參考價格

  倚邦曼松小樹1800~2800元/公斤;易武刮風寨古樹2600~3200元/公斤;易武刮風寨黑水梁子古樹2500~3500元/公斤;易武丁家寨瑤寨家邊古樹1800~2500元/公斤;易武金廠河古樹2000~2800元/公斤;易武高山寨古樹1200~2000元/公斤;易武落水洞古樹2000~3000元/公斤;易武麻黑大漆樹古樹1800~2800元/公斤;易武舊廟寨古樹1200~2000元/公斤;易武一扇磨古樹2000~2800元/公斤;易武香椿林古樹2500~3500元/公斤;漫撒古樹1800~2200元/公斤。

  熟悉市場的朋友都有感覺到,從班章到易武,再到去年的冰島,普洱茶,尤其是名山名寨的普洱茶持續(xù)保持著強勁的勢頭。臨滄茶區(qū)冰島老寨古樹今年起步價去到20000元/公斤,小樹也將近3000元/公斤;布朗的老班章是每年矚目的焦點,均價更是不低于15000元/公斤;普通的易武古樹炙手可熱,均價在2600-3000元/公斤。

  2022普洱茶春茶價格預測,頂級名山價格估計依然堅挺,中小樹價格波動會比較大。由于直播的興起,反而小樹,臺地茶的價格會有所上漲。

  以上的價格是2022年易武茶區(qū)普洱春茶價格情況,以上的數(shù)據(jù)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僅供大家參考,若有數(shù)據(jù)偏差較大,請看到的茶友聯(lián)系我們指正,如果您是茶農(nóng)、茶商、茶廠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2年普洱春茶的最新價格,可以通過關(guān)注【中國普洱茶網(wǎng):puercn88】微信公眾號或者添加個人微信號(zhencha100)聯(lián)系我們,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評論,同時也可以下載【茶友網(wǎng)APP】第一時間查看2022年普洱春茶價格行情動態(tài)情況。

  易武茶區(qū)簡介

  易武茶區(qū)包含整個易武鄉(xiāng)的產(chǎn)茶區(qū),也包含著過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區(qū)老樹茶比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戶,因此要對茶葉產(chǎn)量作出很準確的統(tǒng)計是不可能的,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易武每年老樹茶產(chǎn)量在60-70噸。當然隨著茶價上升,茶農(nóng)對茶園管理投入增多,產(chǎn)量已在逐年上升。

  在六大茶山中易武區(qū)范圍內(nèi)有易武、曼灑兩個茶山歷來這兩個茶由約面積和產(chǎn)量都比其他茶山居多

  易武茶山包括麻黑曼洛、易武、易田等四個鄉(xiāng)茶區(qū)范圍東至中老邊界,西至易武與象明接壤的小磨移丫口,南至麻芋林,北至過乃河,方圓三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左右除石灰?guī)r及徒坡峽谷外,到處都有茶園。

  易武區(qū)范圍內(nèi)的另一個茶山是曼灑茶山(一九八四年易武區(qū)分成兩個區(qū)時劃歸曼臘區(qū)),包括曼灑、曼臘、曼乃、保德(一九八零年從曼乃分出去的新鄉(xiāng))等四個鄉(xiāng)。茶園范圍東至中老邊界,南至過乃河,西至直保河、磨者河,北至楊柳淘河,方圓三零三平方公里左右,除陡峭山峰、峽谷外,到處都有茶園。

  易武茶區(qū)普洱茶特點:

  易武茶葉為開湯后,湯色明亮,生茶呈微黃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味,微澀。香氣口感類似曼撒、屬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的茶品。茶餅,茶湯,茶底上來看油性,光澤,活性不錯。易武古樹茶香揚韻廣,茶質(zhì)厚重,香韻特異,水路綿密易武古樹茶每年產(chǎn)量五六十噸,而市場上每年卻有三五百噸的易武古樹純料的供應(yīng),如果,手中有款標桿的易武純料茶對熟悉和把握易武茶有幫助,至少可以對沖一二。


找到約19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