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濾茶器使用方法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這六件茶器,你真的會用嗎?

茶器



他們是茶道六君子,是泡茶的一系列輔助用具,而并不是直接飲茶的器皿。

?

茶道的“道”,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于它們的使用上。如果說茶道六君子是茶圈最火的組合,那是當之無愧的。

?

現(xiàn)在,茶道之風愈盛,關注茶道六君子的人也越多,沒有六君子坐鎮(zhèn),泡茶會單調許多。

?

但是這個組合中,每位成員具體叫什么,有什么用途,平時怎么護理,并不是每個人都關注、了解的,甚至有人還會張冠李戴。

以下誤區(qū),你中招了嗎?


01

茶 筒



誤區(qū):

茶筒就是茶桶,是用來儲存茶葉的器具;或者就是醒茶罐,用來醒茶的器具?

?

正解:

茶筒應該叫做茶器筒,是用來盛放茶藝用品的,不是用來盛放茶葉的哦。存茶用的器具通常是帶蓋的,有一定的密封性。


02

茶 則


誤區(qū):

茶則與茶荷一樣,都是用來欣賞干茶外形的?

?

正解:

茶則除了用來盛放干茶以外,還有取茶、量茶之用。

?

在我們取茶時,用茶則伸入茶葉罐中來取得茶葉,避免用手直接抓取,使取茶過程更加清潔。同時也可以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適量。

?

茶荷


茶荷的造型多有引口的半球形,用來賞干茶、引茶入壺都很合適,但是要取茶就不及茶則方便了。

03

茶 漏



誤區(qū):

茶漏與茶濾是用法相同?

?

正解:

茶漏的作用是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是沒有濾網(wǎng)的。


而茶濾帶有濾網(wǎng),一般是架在公道杯上,用來在沖泡中濾去茶渣,以便分離茶與茶湯。

04

茶 匙



誤區(qū):

湯匙是用來舀湯的,那茶匙就是用來舀茶湯的唄!

?

正解:

看茶匙的外形,我們就能判斷它是不能舀湯的。

?

茶匙經常用于將茶葉從茶則或茶荷撥入壺中,所以也叫茶撥。


也有人管茶匙叫渣匙,這是由于茶葉吸水沖泡過后,體積會因吸水而膨脹裝滿整個茶壺,而壺口一般都比較小,用手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這個時候也可以用茶匙來挖取壺內茶葉。


05

茶 夾


誤區(qū):

茶夾可以用來夾取干茶?

?

正解:

茶夾又稱茶筷。


常用于挾著茶杯洗杯,一來避免茶碗燙手,二來避免手污染了茶碗。也有用來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但是夾取干茶很可能破壞其條索的,而且也不太方便使用,茶友們還是用茶則取茶比較好。

06

茶 針



誤區(qū):

茶針可以拿來撬茶餅、茶磚?

?

正解:

六君子里的茶針,與撬茶用的茶針還真是同名同姓沒區(qū)別。但是六君子里的茶針多為竹、木制成,而撬茶用的茶針一般是金屬材質。

?

屬于六君子的茶針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wǎng),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通,所以又名茶通。

?

圖 |?〔明〕唐寅 琴士圖(局部)


歸根來說,茶道六君子是泡茶的輔助使用工具,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相當于只是和它們打了個招呼,要想和六君子真正熟絡起來,還得經常交流——使用。

?

好茶器也得和主人長時間磨合,這樣才能摸透彼此的習氣,所以“六君子”的養(yǎng)護就尤為重要了。

?

使用完之后,要將它們擦拭干凈,或者洗凈晾干,避免這一次的使用沾染到的茶渣茶湯,影響之后的使用。


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滋生細菌,它們在裝進茶簡時,不要沾水,這樣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

以君子之交尊重茶器,讓它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正確作用吧!


圖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蓋碗使用方法和選購技巧

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wěn)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

蓋碗泡茶,蓋碗也稱“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來沖泡烏龍茶。審評師在評審茶葉等級時,通常都用蓋碗泡法。用蓋碗沖泡茶,便于觀色聞香,所以專業(yè)茶師都偏愛用蓋碗泡法。

?

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yōu)美等優(yōu)點。市場有售:五克、七克 、十克、等不同容量的蓋碗,很容易就能根據(jù)自己所買的蓋碗來定投茶量。

?

?

從 形制和功能的角度定 義 ,蓋碗茶具需滿足如下要求 :

?

口徑及通高在 l0cm左右 ,容量在200ml左右;有碗 、蓋兩部 分組成的蓋碗和碗 、蓋 、托 三件組成的蓋碗兩式 ;在茶事活動中滿足人們 沖泡 、品飲茶的功能需求。

?

「蓋碗」原本是「個人」、「單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沖泡」與「飲用」功能合二為一,也就是將茶葉放入碗中,沖水后端給客人飲用。當然也可以將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湯,這時的「蓋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

后來發(fā)現(xiàn)若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亦有其方便之處,如看得到茶湯,易于掌握濃度;可以直接欣賞泡開后的葉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壺來得方便。因而蓋碗演變成了「沖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茶器組合。

?

?

所以「蓋碗茶法」可分為「個人使用」與「多人使用」兩種方式。

?

個人使用

?

置茶:放入適量茶葉。蓋碗一般的大小為140ml,若打算只沖泡一次,建議放2克至七克茶葉(即水量的1.5%)??梢纻€人的喜好稍做調整。

?

沖水:以適當溫度的熱水沖泡之。

?

計時: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和不同茶葉浸泡時間一般為十秒至數(shù)分鐘方得適當濃度。此后可慢慢飲用,不會濃度繼續(xù)升高。

?

飲用:端出奉茶。打開碗蓋,欣賞熏于蓋底的香氣,以蓋子撥動茶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后的姿態(tài),并使茶湯濃度均勻。將蓋子斜蓋碗上,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濾掉茶渣,按住蓋紐,端碗飲用。正式場合連托端起。

?

多人使用法

?

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時,就如同「小壺茶法」一般,僅是茶壺換成了蓋碗。蓋碗倒水、倒茶時的拿法是:將「碗蓋」斜蓋,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濾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蓋紐,快速傾倒碗身。

?

茶具的搭配與擺置方式同「小壺茶法」。

?

從靜態(tài)道動態(tài):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將倒扣的杯子打開。若擬「燙杯」,將杯子拿到蓋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托留在奉茶盤上,若不擬「燙杯」,則只將杯子翻正。

?

蓋碗通常附有杯托,不需要另備茶船。

?

備水:將蓋碗的位置騰出,將水壺拿到這個地方加水。一切準備就緒,向客人行禮(或自行調整心情),表示就要開始泡茶了。

?

溫碗:將碗溫熱,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溫,且可烘托茶香以利「聞香」。若不是這兩項原因,「溫碗」可以省略。

?

備茶:放置適量的茶葉于茶荷內。

?

識茶:持茶荷認識茶葉的狀況,以利沖泡,且便于向客人介紹。

?

賞茶:讓客人從外觀上先了解所要品飲的茶葉。

?

溫盅:以溫碗的水溫盅,若省略了溫碗,溫盅也可以省略。

?

置茶:將茶荷內的茶葉置入碗中。

?

聞香:不論有無「溫碗」,都可以持碗欣賞茶葉沖泡之前的香氣,自己先欣賞,再讓客人欣賞。聞香時只取碗身與碗蓋,欣賞后即行蓋上蓋子。

?

沖第一道茶:沖入所需溫度的熱水,沖水高度以蓋子不浸到水為原則。

?

計時:沖完水,放回水壺,蓋上碗蓋,按下計時器開始計時,沒計時器時用心算。

?

燙杯:以「溫盅」的水「燙杯」。若沒溫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燙杯,若無燙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湯溫度以利品茗,可不燙杯。

?

倒茶:待茶湯浸泡到所需濃度,持蓋碗將茶湯倒入盅內。

?

備杯:若行「燙杯」,將燙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盤上,若未行「燙杯」,則直接進行下一個步驟。

?

分茶:持茶盅將茶分倒入杯。

?

端杯奉茶:端起奉茶盤,請客人自行端取杯子。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后,放下奉茶盤,再行端取。

?

沖第二道茶:調整水溫,沖入適量的熱水于碗內。將計時器歸零,重新計時。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內,將盅與茶巾放于奉茶盤,端奉茶盤,持茶盅將茶倒入客人的杯內。

?

去渣:泡到茶味變淡,持渣匙將碗蓋內附著的茶葉清入碗內,再將碗內的茶葉清于排渣孔(或水盂)內,渣匙暫放茶巾上。

?

涮碗:倒半碗水,將渣匙清洗干凈,擦干,放回茶巾盤上。倒掉碗內殘渣,放回碗托上,蓋上碗蓋,提起碗身,沾干碗底,暫放于茶盅的上方。

?

歸位:將碗托擦干,桌面水滴沾干,碗身放回碗托上。

?

清盅:將盅口濾網(wǎng)暫放茶巾上,倒入八分水于盅內,持盅將濾網(wǎng)的茶渣沖掉。濾網(wǎng)歸位后持茶盅于客人杯內倒入半杯熱水??腿似凤嬡溃矊⒈觾鹊牟栉稕_洗干凈。最后擦干蓋置,關掉煮水器,計時器歸零。(若不是繼續(xù)以原來的茶具泡飲第二種茶,也不是為了表現(xiàn)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動作。)

?

收杯:客人將杯子送回奉茶盤上,并向司茶或主人致謝。

?

?

許多新茶友在泡普洱茶的時候有的會選擇蓋碗來泡,此時若是選擇的蓋碗不合適,手法運用不當,不僅拋出的茶滋味不好,而且還會燙傷哦~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挑選蓋碗和蓋碗的使用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新人如何選購蓋碗?

?

?

蓋碗容量小,沒把握好浸泡時間會泡濃。容量大,水倒太多會淡。所以購買時弄清楚蓋碗的容量很重要。容量一般在130CC—145CC之間的蓋碗最適合。

?

?

挑選蓋碗時,除了容量,也要注意碗口和蓋紐。

?

一寬口:碗身口與蓋子邊的距離寬,這樣茶水不容易溢出燙到手。

?

二蓋紐高:蓋紐是凹進去的,蓋紐離蓋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實也燙。蓋紐做的比較高容易拿放。

?

使用時注意事項:
  

1、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

2、品飲時,揭開碗蓋,先嗅其蓋香,再聞茶香。

?

3、飲用時,手拿碗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

4、在閩南一些地區(qū)常以蓋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區(qū)通常用蓋碗泡茶后就直接飲用。

?

蓋碗泡茶洗茶有什么技巧?

?

洗茶時,注水得滿,泡沫才會浮在碗口,然后用蓋子把泡沫推到碗口邊緣,再來回旋轉,吸附在蓋子上的泡沫就會順著水流走了。

?

如果拿蓋碗明顯偏了,茶水也就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這樣極容易燙到手。而且在倒茶時被燙,不得不停下來,稍微停下來,沒倒出來的茶水又會重新在蓋碗里浸泡茶葉,這時口感就會有所改變。

?

蓋碗倒茶手法:

?

?

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為怕拿不穩(wěn)而去捏著杯身。切記不可捏杯身,因為杯身很燙。然后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

?

好了,看完了還是要親身實踐一番,按照方法多加練習,你也能稱為用蓋碗沖泡普洱茶的高手哦~

攻略:如何才能把2014高山牡丹王餅泡得好喝

 

前兩天發(fā)貨的時候,李麻花就一直在念叨,這2014高山白牡丹王gao's餅,年頭長了,經不起用力,一撬就碎了。

這小小的一泡茶里,碎葉片很多,你一定要寫個沖泡攻略給大家,要不然,會有很多人泡不好這碗茶的。

她說了很多話,村姑陳都不怎么贊同,唯有這一句,深以為然。

SO,今天就來寫一寫,2014高山白牡丹王餅(袋泡裝,該怎么沖泡。

不過,剛寫下標題,“如何沖泡才好喝?”,突然就有點糾結了。

一泡茶好不好喝,是一件極為主觀的事情。

比如,我覺得香氣好,湯水淳和,是好喝的茶。

但李麻花就就覺得,湯水醇厚,稠滑,有濃濃的漿感,才是好喝的茶。

而王小團認為,花香多變而馥郁,每一沖都有各種香氣的變化,湯水清新甜美,她最喜歡。

所以,可能我們認為的好喝,并非您認為的好喝。

我認為的2014高山白牡丹王餅(袋泡裝最佳的沖泡方法,未必是您所認可的。

可惜眾口難調,只能求大同,存小異。

村姑陳只能用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來定義一泡茶的好喝與否。

故而今天寫的這個沖泡方法,并不適合所有人。如果您用這種方法泡出來,認為太清淡,不夠濃,不夠刺激,那就繼續(xù)用您自己適合的坐杯式泡法來泡它吧。

2014高山牡丹王餅(袋泡裝)

沖泡方法

1.備器

1.110-120毫升蓋碗一個

2.礦泉水或者純凈水(某田或者某哈、某傅)

3.茶濾一只

4.公道杯一只

5.茶杯若干只

6.可保溫的開水壺一把

可能有看官會置疑,村姑陳就慣會一驚一乍。泡茶,不就那些工具么?還要費心寫一條備器干嘛?

其實這是一個大大的認識誤區(qū)。

 

茶器有那么多種,每種的功效都不同。

 

拿蓋碗來說,每個蓋碗適合沖泡的茶類都不一樣。有的適合沖泡白毫銀針,有的適合沖泡白牡丹和春壽眉,器形稍微大一點的,則適合沖泡秋壽眉。

 

而今天文章的主角——白牡丹餅,它適合的是標準蓋碗。

 

并且,要想把這上了年紀的白牡丹餅泡得好喝,需要使用一個平時不常用,甚至被忽略了的工具——茶濾。

 

茶濾,顧名思義,是起過濾作用的。

 

在茶湯傾倒入公道杯的時候,它充當?shù)氖歉綦x作用,隔止碎茶葉隨茶湯傾倒入公道杯中。

 

為什么要阻止碎茶葉倒入公道杯呢?

 

 

原因有兩個。

 

1.是因為碎茶葉倒入公道杯中后,在分茶時,有可能會隨著茶湯再倒入茶杯中,影響視覺效果,也大大影響了喝茶的體驗。

 

試想,您若是分到一杯混入了碎茶葉的茶湯,心情一定會大打折扣吧,畢竟,誰都希望能喝以一杯晶瑩剔透,湯色瑩潤的茶湯。

 

2如果這杯茶湯沒有及時喝掉,.碎茶葉浸泡在茶湯里,時間長了,會釋放出過量的苦澀物質,從而影響茶湯的口感。

 

 

當我們泡散茶的時候,由于葉片完整度較高,在出湯時易于控制,一般不建議用茶濾——茶濾可以過濾碎茶葉,但它也能阻擋一部分白毫沖入公道杯。可見,凡物都是雙刃劍,有兩面性。

 

而泡這一泡老牡丹餅,由于牡丹葉片本身就較壽眉小,葉片又較薄,再從餅身上撬下來,難免比普通的老壽眉餅,葉片更加的碎,就更需要使用到茶濾,讓碎茶葉不致于進入公道杯,影響茶湯口感的同時,影響喝茶人的視覺體驗。

 

2.燒水

 

前文提過,要準備一只有保溫功能的燒水壺。

 

現(xiàn)在是冬天了,室內溫度低了,如果燒水壺沒有保溫功能,水很容易涼掉,用溫水泡茶,不僅不能讓茶葉充分釋放養(yǎng)分、影響口感,喝進溫吞的水還會影響腸胃健康。因而,建議大家冬天,買能保溫的燒水壺。

 

保溫功能,能讓熱水一直處于恒溫狀態(tài),武夷山的茶農家里就有一把,恒溫有80度和100度兩檔,村姑陳一般都調到100度,保著溫。

 

第一次燒開之后,就一直恒溫保溫著,不必再燒開,但水溫正好適合泡茶。能保證每一沖,都是滾水,都能讓茶葉中的滋味充分釋放。

 

 

但如果實在沒有準備保溫功能的燒水壺,只有普通的,那也可以。

 

只是,需要在燒水時,多留點心,第一次燒開后,當水涼了,要進行第二次加熱。

 

第二次加熱時,就要隨時注意,不能讓水燒開,當水的聲音大起來,轟鳴起來時,就要關掉開水,提起水壺,注水到蓋碗里了。

 

第三次加熱時,也要如第二次一樣,及時斷電,不能讓水燒開。

 

 

3.投茶量

 

喝茶,是我們與一款茶的約會。

 

在約會前,我們要梳洗(備器),要化妝(燒水),等到收拾停當了,才能出門赴約。

 

喝茶,果真是滿滿的儀式感。

 

在這個正式與茶約會的時刻,我們要注意的是,如何讓這泡茶,釋放出它最美的姿態(tài),只讓它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把它心里的那只小魔鬼,給牢牢壓在五指山下,不得出世。

 

這里面的要訣,有很多,而具體到今天這一泡2104高山白牡丹王餅,就是出湯時間的準確把握、以及投茶量。

 

別的茶,投茶量,只需要5克(以標準的110毫升蓋碗為例)。

 

 

而這泡老牡丹,且是餅,它的內質轉化得極為成功,內含極豐富,如果投5克,90%以上的人會感覺太濃,所以村姑陳包裝的時候,每一泡的克數(shù),是4克。

 

4克,就足以讓這泡老牡丹餅展示出它最佳的風彩。

 

單從這點上來說,真正好的老白茶,是極省茶,極耐泡的。

 

這也是一個判斷標準,判斷一款茶是不是做舊老白茶的標準。

 

 

4.沖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我們要準備沖泡了。

 

沖泡的過程,極為簡單,只有一個字——快。

 

天下武學,唯快不破。

 

要想把一泡茶泡得好喝,除了熟普洱之外,村姑陳覺得,都要快出水。

 

至少前四沖,要快出水。到第五沖之后,每一沖再稍稍悶杯5-10秒鐘。

 

何謂快出水?就是把沸水從開水壺里倒入蓋碗后,馬上蓋上蓋碗,端起來就把茶湯倒進公道杯里。

 

 

 

這個過程,展示起來要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注水,蓋上,出湯。

 

三個動作,在十秒內完成。

 

這個速度一般人可能達不到,有的人是因為不熟悉蓋碗的使用方法,覺得會燙水,于是遲疑著不敢去握蓋碗的邊沿,

 

還有的人,習慣性地讓茶在蓋碗里悶一會兒,再出湯。這悶的時間,看各人的習慣,五秒十秒者有之,三十秒一分鐘者有之。

 

 

這樣一悶,再好的茶湯,再好的香氣,也悶壞了,悶揮發(fā)了。

 

所以,要想把這泡老牡丹泡好,還得練習,練習出湯時間,練習抓握蓋碗的手法。

 

熟能生巧。

 

正如賣油翁說,無它,唯手熟耳。

 

 

5.品鑒

 

茶泡出來之后,就要喝了。

 

如何品鑒這泡2014高山白牡丹王餅呢?

 

它的標準香氣,是藥香,很濃的藥香,在蓋上,在湯里,都有較完美的呈現(xiàn)。

 

當湯稍涼一點下來之后,有花香,盈盈而上。這股花香,是它經年累月留存下來的,當年初制時,身為嬌貴的白茶仙子——白牡丹的那點子驕傲。

 

尾調里有輕輕的竹葉香,微帶點甜味。是四月末,山間竹林里,隨風搖曳的清風俊朗。

 

 

湯水是稠滑的,醇厚的。這年份的白牡丹若還不醇厚,那一定是假的年份了。

 

足足四年陳的白牡丹餅,湯水里的稠滑感,是很明顯的,就算剛開始喝茶,新入門的新人,也一樣能用舌頭,感知到這股醇滑濃香。

 

像一杯卡布基諾的口感。

 

香濃,純正。

 

 

 

是了,老茶就像加了奶和果漿的咖啡,那股濃、稠、滑的感覺,絲絲縷縷,像盤絲洞里的妖精,任你是何方神圣,一樣被牢牢俘獲,劃地為牢。

 

而它比咖啡更健康,因為不必借助外力,自己就能達到稠滑醇厚的湯感。

這一特性,使得茶葉,終將取代咖啡,成為未來飲料界的翹楚。

6.煮茶

天氣漸涼。

泡到8泡的時候,可以煮了。

燒一壺水,大約300毫升水,燒開后,把泡了8泡后的白牡丹餅拔進去。

然后關火。

讓茶葉在沸水,伴著電爐子的余溫,翻騰一分鐘。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喝,倒一公道杯的湯出來,余下的繼續(xù)留在爐子上保溫。

 

如果是三五知己一起,倒一半出來,余下的湯留在壺里。

 

等倒出來的茶湯喝光之后,再加進去適量的水,跟剛才倒出來的水相等的量,然后再燒開,關掉火。放在爐子上保溫。

通常,泡到8泡之后再煮的老白茶,只要煮兩壺,就夠了。

再煮,也沒味道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