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綠茶茶藝基本步驟展示

找到約10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茶藝(國賽)提前看,“規(guī)定茶藝”到底有哪些規(guī)定?

7月19日至20日,由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貴陽市人民政府承辦,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提供技術保障的貴州省第一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國賽)項目將在貴陽市觀山湖區(qū)貴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行。

屆時,將有從各省選拔出的20余名優(yōu)秀選手同臺競技,向大家全方位展示貴州茶藝從業(yè)人員扎實的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可謂是貴州茶藝界的最強比拼。那么許多“茶小白”就會問了,茶藝大賽究竟比什么?怎么比?不知道也沒關系呀,就讓小編來給大家普及和解釋茶藝大賽的相關知識和規(guī)則吧!

一、什么是茶藝項目?

茶藝項目是以中國茶道精神為指導,以泡好一杯茶和呈現茶藝之美為目的,通過擇水選器與水溫、茶水比、浸泡時間等參數的科學設計與調控,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等性狀,強調茶湯質量和泡茶過程美結合的競賽項目。

“貴州綠茶杯”貴州省茶藝技能選拔賽

二、茶藝要比什么?

比賽中對選手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

①茶葉品質鑒別;

②水溫、茶水比、浸泡時間等參數設計;

③茶水器選配、茶席設計與茶湯質量調控;

④溫杯、置茶、沖泡、瀝湯、奉茶等泡茶基本技能演示和禮儀接待;

⑤茶藝作品編創(chuàng)、文本撰寫與現場解說、茶藝流程演示、背景設計、音樂選用等。

三、什么是規(guī)定茶藝?

規(guī)定茶藝演示是在中國茶道精神指導下,以泡好一杯茶湯、呈現茶藝之美為目的,統(tǒng)一茶樣、統(tǒng)一器具、統(tǒng)一基本流程,動態(tài)地演示泡茶過程的茶藝比賽形式。本模塊指定綠茶玻璃杯泡法、紅茶瓷蓋碗泡法、烏龍茶紫砂壺雙杯(品茗杯、聞香杯)泡法共3套基礎茶藝。

四、規(guī)定茶藝該怎么比?

綠茶規(guī)定茶藝基本演示步驟:

備具—端盤上場—布具—溫杯—置茶—浸潤泡—搖香—沖泡—奉茶—收具—端盤退場;

紅茶規(guī)定茶藝基本演示步驟:

備具—端盤上場—布具—溫蓋碗—置茶—沖泡—溫盅及品茗杯—分茶—奉茶—收具—端盤退場;

烏龍茶規(guī)定茶藝基本演示步驟:

備具—端盤上場—布具—溫壺—置茶—沖泡—溫品茗杯及聞香杯—分茶—奉茶—收具—端盤退場。

來源:貴州茶香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茶及其文化之二:《中國綠茶:千年傳承與未來展望》

摘要:綠茶的起源與傳說也為綠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底蘊。許多綠茶產區(qū)都依托這些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茶品牌和文化旅游項目,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游客前來品鑒和體驗??梢哉f,綠茶的起源與傳說不僅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綠茶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本文通過對其起源與歷史、工藝與流程、產地與特色、特點與鑒別、品牌與市場、問題與挑戰(zhàn)、發(fā)展與趨勢等分析,闡述了中國綠茶的千年傳承與未來展望。水平有限,錯誤難免,敬請海涵(一家之言;2024.04)。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綠茶;傳承;展望


一、中國綠茶的起源與歷史

1.1綠茶的起源與傳說

中國綠茶的起源,可追溯至數千年前的神農時代。據《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一傳說不僅揭示了綠茶的藥用價值,也奠定了綠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隨著歷史的演進,綠茶逐漸從藥用擴展到飲用,成為中華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于綠茶的起源,還有諸多民間傳說和文獻記載。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陸羽與茶經”的故事。唐代茶圣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經》更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陸羽在《茶經》中詳細描述了綠茶的產地、采制、烹煮、飲用及功效,為后世綠茶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綠茶的起源與傳說,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也體現了中國人民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綠茶作為一種天然、健康的飲品,其獨特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深受人們喜愛。在現代社會,隨著健康理念的普及和消費水平的提升,綠茶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成為茶葉市場中的重要品類。

同時,綠茶的起源與傳說也為綠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底蘊。許多綠茶產區(qū)都依托這些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茶品牌和文化旅游項目,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游客前來品鑒和體驗??梢哉f,綠茶的起源與傳說不僅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綠茶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1.2中國綠茶的歷史演變

中國綠茶的歷史演變可謂波瀾壯闊,源遠流長。早在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便對綠茶的制作與品鑒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標志著綠茶文化的初步形成。宋代時期,綠茶的種植與加工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綠茶的品種日益豐富,品質也逐步提升。明清時期,綠茶的制茶工藝更是達到了巔峰,龍井、碧螺春、毛峰等名茶相繼問世,成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綠茶的歷史演變中,其制作工藝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最初的簡單曬干,到后來的炒制、烘焙等復雜工藝,綠茶的制作技藝逐漸成熟。特別是明清時期,制茶師傅們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綠茶制作流程,包括采摘、殺青、揉捻、干燥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使得綠茶的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同時,中國綠茶的歷史演變也反映了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從古代的文人墨客到現代的茶藝大師,綠茶一直是他們追求品質生活、品味自然之美的重要載體。綠茶的清香、甘醇、回甘等特點,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感需求,更在精神層面給予了人們無盡的享受與啟迪。

在現代社會,中國綠茶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茶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環(huán)節(jié)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同時,綠茶的保健功能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成為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梢哉f,中國綠茶的歷史演變不僅是一部茶文化的傳承史,更是一部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fā)展史。

二、綠茶的制作工藝與流程

2.1綠茶采摘與初加工

綠茶的采摘與初加工是確保茶葉品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采摘階段,茶農們通常在清晨時分,當茶葉的含水量適中、香氣濃郁時,進行手工采摘。這一時段的茶葉,由于經過一夜的養(yǎng)分積累,品質尤為上乘。采摘時,茶農們會遵循“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標準,確保采摘下的茶葉既鮮嫩又富含營養(yǎng)。據研究,這樣的采摘標準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茶葉中的有益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等。

初加工階段則是對采摘下的茶葉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殺青、揉捻和干燥等步驟。其中,殺青是尤為關鍵的一步,它通過高溫迅速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固定茶葉的綠色和香氣。傳統(tǒng)的殺青方式多采用鍋炒或滾筒殺青,現代則有了更為先進的蒸汽殺青和微波殺青等技術。揉捻則是將茶葉揉成條狀,促進茶汁液的滲出和均勻分布,使茶葉更加緊實美觀。最后,通過干燥去除茶葉中的多余水分,達到提香、保質的目的。

在綠茶的初加工過程中,茶農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能達到最佳的品質。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技術也為綠茶的品質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科學的采摘和初加工流程,中國綠茶得以保持其獨特的品質特點,成為享譽世界的飲品。

2.2綠茶制作的核心工藝

綠茶的制作工藝源遠流長,其中核心工藝更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在綠茶的制作過程中,殺青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步驟通過高溫迅速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固定茶葉的綠色,并去除青草味。據研究,殺青的溫度和時間對綠茶的品質有著顯著影響。例如,龍井茶的制作中,殺青溫度通??刂圃?00-220攝氏度之間,時間約為2-3分鐘,這樣的條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除了殺青,揉捻也是綠茶制作中的核心工藝之一。揉捻的目的是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同時促進茶汁液的滲出,使茶葉更加香醇。在揉捻過程中,茶葉的細胞壁被打破,茶汁流出并附著在茶葉表面,形成了綠茶特有的色澤和風味。據統(tǒng)計,經過揉捻的綠茶,其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會明顯增加,從而提升了茶葉的品質。

干燥是綠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核心工藝之一。干燥的目的是去除茶葉中的多余水分,使茶葉達到適宜的含水量,同時進一步固定茶葉的品質。在干燥過程中,茶葉的香氣和滋味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例如,碧螺春茶在干燥時采用低溫長烘的方式,使茶葉在緩慢干燥的過程中充分吸收空氣中的香氣,形成了其獨特的花果香。

綠茶的制作核心工藝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也體現了現代人對茶葉品質的追求。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綠茶的制作工藝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提升,使得綠茶的品質和口感更加出色。同時,綠茶的制作工藝也傳承了中國的茶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國綠茶的主要產地與特色

3.1綠茶的主要產地分布

中國綠茶的主要產地分布廣泛,涵蓋了多個省份和地區(qū),每個產地都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綠茶。其中,浙江的龍井茶以其獨特的“四絕”聞名于世,即色翠、香郁、味醇、形美,深受茶友們的喜愛。安徽的黃山毛峰則以其獨特的“猴魁”造型和鮮爽回甘的口感贏得了廣泛贊譽。此外,江蘇的碧螺春、江西的廬山云霧、四川的峨眉山茶等也都是綠茶中的佼佼者,各自以其獨特的品質特點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

這些主要產地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還積累了豐富的制茶經驗和技藝。例如,龍井茶的采摘和制作都講究精細,需要經驗豐富的茶農和制茶師傅共同完成。黃山毛峰的制作則注重手工炒制,通過控制火候和手法,使茶葉呈現出獨特的猴魁造型。這些精湛的制茶技藝不僅保證了綠茶的品質,也傳承了千年的茶文化精髓。

同時,這些主要產地還積極推廣綠茶文化,通過舉辦茶文化節(jié)、茶藝表演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綠茶。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綠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傳承。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這些主要產地還不斷探索新的制茶技術和營銷手段,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

綜上所述,中國綠茶的主要產地分布廣泛且各具特色,這些產地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精湛的制茶技藝,還積極推廣綠茶文化并探索新的制茶技術和營銷手段。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綠茶的品質和知名度,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傳承。未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中國綠茶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3.2各產地綠茶的特色與風味

中國綠茶的產地眾多,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綠茶風味。以杭州西湖龍井為例,其獨特的“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深受茶友喜愛。西湖龍井茶色澤嫩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形狀扁平光滑,每一片茶葉都仿佛是大自然的藝術品。據研究,西湖龍井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提神醒腦、消食去膩等功效,深受消費者青睞。

黃山毛峰則是安徽黃山的瑰寶,其茶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俗稱黃金片)。沖泡后,湯色清澈明亮,香氣如蘭,滋味鮮濃,回味甘甜。黃山毛峰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了“名山產名茶,名茶耀名山”的美譽。黃山地區(qū)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為黃山毛峰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其品質卓越,風味獨特。

信陽毛尖則是河南信陽的特產,以其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信陽毛尖的采摘和制作都極為講究,需要經驗豐富的茶農和精湛的制茶技藝。其獨特的品質得益于信陽地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以及茶農們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制作。品嘗信陽毛尖,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和茶文化的深厚底蘊。

此外,還有碧螺春、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各具特色的綠茶產地。這些綠茶不僅口感各異,而且都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它們是中國茶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通過品嘗這些各具特色的綠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中國綠茶的品質特點與鑒別方法

4.1綠茶的品質特點與分類

中國綠茶的品質特點與分類豐富多樣,每一種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味與魅力。在品質特點上,綠茶以其色澤翠綠、香氣清新、滋味鮮爽而著稱。其中,色澤翠綠是綠茶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它代表著茶葉的新鮮度和嫩度。香氣清新則是綠茶的另一大特點,它散發(fā)出一種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滋味鮮爽則是綠茶口感上的獨特之處,它帶有一種清新的甘甜,讓人回味無窮。

在分類上,中國綠茶主要分為龍井、碧螺春、毛峰等多個品種。以龍井茶為例,它產于浙江杭州,以其獨特的“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聞名于世。龍井茶的外形扁平光滑,色澤嫩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是綠茶中的佼佼者。碧螺春則產于江蘇蘇州,其外形卷曲成螺,色澤銀綠隱翠,香氣濃郁芬芳,滋味鮮爽生津,同樣深受茶友喜愛。

除了這些傳統(tǒng)名茶外,近年來,隨著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一些新興綠茶品種也逐漸嶄露頭角。這些新品種在保持綠茶傳統(tǒng)品質特點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的提升。例如,一些采用特殊工藝制作的綠茶,不僅口感更加鮮爽,還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營養(yǎng)成分。

在評價綠茶品質時,通常會采用一些專業(yè)的標準和指標。例如,茶葉的嫩度、色澤、香氣、滋味等都是評價綠茶品質的重要因素。同時,茶葉的產地、采摘時間、制作工藝等也會對品質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選擇綠茶時,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和指標來挑選適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茶葉。

總之,中國綠茶以其獨特的品質特點和豐富的分類而備受矚目。無論是傳統(tǒng)名茶還是新興品種,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韻味。在品嘗綠茶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茶葉帶來的清新與甘甜,還可以領略到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4.2綠茶的鑒別方法與技巧

綠茶的鑒別方法與技巧,是每位茶葉愛好者都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鑒別綠茶時,首先要觀察其外形。優(yōu)質的綠茶,如龍井、碧螺春等,其葉片應呈現為扁平光滑、色澤翠綠、大小均勻的形態(tài)。同時,茶葉的完整性也是評判其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若茶葉破碎嚴重,則可能意味著其加工過程中存在問題。

其次,聞香識茶是鑒別綠茶的又一重要步驟。優(yōu)質的綠茶,其香氣應清新自然,帶有淡淡的茶香和花香。若茶葉帶有異味或香氣過于濃烈,則可能添加了香精或其他化學物質,品質堪憂。此外,沖泡后的茶湯色澤和口感也是鑒別綠茶品質的關鍵。優(yōu)質綠茶的茶湯應清澈透亮,口感鮮爽回甘,而劣質茶葉則可能呈現渾濁的茶湯和苦澀的口感。

在鑒別綠茶時,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y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鏡觀察茶葉的葉底,可以判斷其嫩度和采摘時間;通過測量茶湯的pH值和茶多酚含量,可以進一步了解茶葉的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同時,也可以參考一些茶葉專家的評價和推薦,以獲取更準確的鑒別信息。

總之,鑒別綠茶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技巧。通過仔細觀察茶葉的外形、聞香識茶、品嘗茶湯以及借助專業(yè)工具和方法,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綠茶的品質和價值。同時,不斷學習和積累茶葉知識,也是提高鑒別能力的重要途徑。

五、中國綠茶的知名品牌與市場現狀

5.1綠茶的知名品牌與特色

在中國綠茶的知名品牌中,西湖龍井以其獨特的“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作為綠茶中的佼佼者,西湖龍井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精湛的制茶技藝,成為了中國綠茶的代表性品牌之一。每年春季,西湖龍井的采摘和制作都吸引著眾多茶友的目光,其獨特的炒制工藝和嚴格的品質控制,確保了茶葉的優(yōu)質與獨特風味。

碧螺春,作為另一款知名的綠茶品牌,以其獨特的螺形外觀和濃郁的香氣而聞名。碧螺春產于江蘇太湖之濱,其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和精細的制作工藝賦予了茶葉獨特的品質。在沖泡時,碧螺春茶葉在水中緩緩舒展,猶如綠色的精靈在舞動,令人賞心悅目。同時,碧螺春茶湯清澈明亮,香氣四溢,口感鮮爽回甘,深受消費者喜愛。

除了西湖龍井和碧螺春外,中國還有許多其他知名的綠茶品牌,如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這些品牌各具特色,有的以香氣著稱,有的以口感見長,有的則以其獨特的產地文化和歷史背景而備受推崇。這些綠茶品牌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優(yōu)質的茶葉品質和獨特的制作工藝,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場推廣策略。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綠茶品牌要想脫穎而出,不僅需要保持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拓展市場。通過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通過開發(fā)新產品和拓展銷售渠道,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通過加強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綠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推動中國綠茶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5.2綠茶市場現狀與消費趨勢

當前,中國綠茶市場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綠茶的年銷售量持續(xù)增長,市場份額穩(wěn)步擴大。這一趨勢的背后,既反映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體現了綠茶自身獨特的品質魅力。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茶葉的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綠茶因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有益成分而備受青睞。

在消費趨勢方面,綠茶的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年輕消費者對于綠茶的口感、包裝和品牌形象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電商平臺的快速發(fā)展,綠茶的線上銷售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許多綠茶品牌通過線上渠道進行營銷推廣,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

此外,綠茶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各大品牌紛紛加大研發(fā)投入,推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差異化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時,一些品牌還通過跨界合作、文化營銷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然而,綠茶市場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例如,部分地區(qū)的綠茶產業(yè)存在過度開發(fā)、品質下降等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此外,隨著國際茶葉市場的競爭加劇,中國綠茶也需要在品質、品牌和文化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綜上所述,中國綠茶市場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未來,綠茶產業(yè)需要繼續(xù)加強品質管理、創(chuàng)新產品、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工作,以應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國際茶葉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綠茶走向世界舞臺。

六、中國綠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6.1綠茶產業(yè)面臨的問題

當前,中國綠茶產業(yè)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zhàn)。其中,市場競爭的加劇尤為突出。隨著國內外茶葉市場的不斷擴大,綠茶品種繁多,品牌眾多,消費者選擇空間增大,這使得綠茶企業(yè)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綠茶市場的增長率逐漸放緩,市場份額爭奪愈發(fā)激烈。

此外,綠茶產業(yè)還面臨著品質不穩(wěn)定的問題。由于綠茶的采摘、制作和儲存等環(huán)節(jié)對技術要求較高,而部分茶農和茶葉加工企業(yè)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導致綠茶品質參差不齊。這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制約了綠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例如,某知名綠茶品牌曾因品質問題被曝光,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市場份額下滑。

針對這些問題,綠茶產業(y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首先,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提高綠茶的品質和附加值。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升茶葉采摘、制作和儲存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水平,確保綠茶品質的穩(wěn)定和提升。同時,加強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培養(yǎng)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的專業(yè)人才,為綠茶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升綠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綠茶品牌,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提高消費者對綠茶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同時,加強市場推廣力度,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擴大綠茶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最后,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和自律,促進綠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通過建立健全的行業(yè)標準和監(jiān)管機制,規(guī)范綠茶產業(yè)的生產和經營行為,確保綠茶的品質和安全。同時,加強行業(yè)自律和合作,推動綠茶產業(yè)的協(xié)同發(fā)展,共同應對市場競爭和挑戰(zhàn)。

6.2綠茶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中國綠茶產業(yè)在面臨諸多挑戰(zhàn)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隨著全球健康飲食趨勢的興起,綠茶因其獨特的健康功效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據統(tǒng)計,近年來綠茶的出口量和銷售額均呈現出穩(wěn)步增長的趨勢,顯示出其強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與此同時,綠茶產業(yè)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綠茶產業(yè)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在機遇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綠茶產業(yè)有著廣闊的創(chuàng)新空間。例如,通過研發(fā)新的制作工藝和配方,可以開發(fā)出更多口感獨特、營養(yǎng)豐富的綠茶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此外,綠茶還可以與其他產業(yè)進行跨界合作,開發(fā)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如綠茶飲料、綠茶糕點等,進一步拓展市場。

面對挑戰(zhàn),綠茶產業(yè)需要積極應對,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一方面,要加強品質管理,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還可以借鑒其他產業(yè)的成功經驗,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營銷手段,推動綠茶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正如著名企業(yè)家馬云所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敝袊G茶產業(yè)在面臨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需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七、中國綠茶的未來展望與發(fā)展趨勢

7.1綠茶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方向

在綠茶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方向上,中國正積極尋求突破,以科技引領產業(yè)升級。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綠茶產業(yè)在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實現了智能化升級。例如,通過應用智能傳感器和數據分析技術,茶農可以實時監(jiān)測茶園的生長環(huán)境,精準調控水肥管理,從而提高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在加工環(huán)節(jié),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除了技術創(chuàng)新,綠茶產業(yè)還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不斷探索。近年來,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以綠茶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產品,如綠茶飲料、綠茶面膜等,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拓展了綠茶產業(yè)的市場空間。同時,一些企業(yè)還通過研發(fā)新型綠茶品種,提升茶葉的品質和口感,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在營銷創(chuàng)新方面,綠茶產業(y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企業(yè)利用互聯(lián)網和社交媒體平臺,開展線上營銷活動,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此外,一些企業(yè)還通過跨界合作,將綠茶與旅游、文化等產業(yè)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茶文化旅游項目,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參與。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綠茶產業(yè)將繼續(xù)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前行。通過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營銷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國綠茶產業(yè)將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更加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7.2綠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綠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不僅是對古老茶道的尊重與延續(xù),更是對現代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茶因其獨特的健康功效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據統(tǒng)計,中國綠茶的年消費量逐年攀升,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這背后離不開綠茶文化的有力推廣。

在綠茶文化的傳承方面,許多茶農和茶商都致力于保持傳統(tǒng)制茶工藝的精髓。他們堅持手工采摘、傳統(tǒng)炒制,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一些茶文化機構也積極開展茶文化教育活動,通過舉辦茶藝表演、茶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綠茶文化。

在推廣方面,綠茶文化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一些知名的綠茶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綠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市場。他們不僅注重產品的品質與口感,還深入挖掘綠茶的文化內涵,通過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等手段,將綠茶文化的魅力展現給廣大消費者。

此外,綠茶文化還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了更廣泛的傳播。例如,一些茶文化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等,通過發(fā)布茶文化資訊、分享茶藝知識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到綠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中來。這種跨界合作不僅拓寬了綠茶文化的傳播渠道,也提升了其社會影響力。

正如茶圣陸羽所言:“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本G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正是對這份古老智慧的繼承與發(fā)揚。通過不斷挖掘綠茶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綠茶帶來的健康與美好,共同推動綠茶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

八、結論與總結

8.1總結中國綠茶的獨特魅力與價值

中國綠茶,作為千年傳承的瑰寶,其獨特魅力與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更在于其卓越的品質與獨特的健康功效。綠茶以其清香高長、湯色清亮、滋味鮮爽的特點,贏得了無數茶友的喜愛。據統(tǒng)計,中國綠茶的年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這充分展示了中國綠茶在全球茶葉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綠茶的獨特魅力還體現在其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健康功效上。綠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多項研究表明,常飲綠茶有助于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這些科學證據進一步證明了綠茶的獨特價值。

此外,中國綠茶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古代的文人墨客到現代的茶藝大師,綠茶一直是他們追求精神寄托和品味生活的重要載體。綠茶的沖泡技藝、品飲禮儀等,都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綠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傳播者,通過茶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與融合。

綜上所述,中國綠茶以其獨特的品質、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在未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中國綠茶必將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為世界茶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8.2展望中國綠茶產業(yè)的未來前景

展望未來,中國綠茶產業(yè)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無限可能。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茶因其獨特的保健功能而備受青睞。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綠茶市場規(guī)模將持續(xù)擴大,年增長率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一趨勢不僅將推動綠茶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yè)鏈的繁榮。

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中國綠茶產業(yè)正積極探索新的制作工藝和加工技術,以提高茶葉品質和附加值。例如,通過引入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實現茶葉采摘、加工、包裝等環(huán)節(jié)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穩(wěn)定性。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茶葉進行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開發(fā)出更多具有健康功能的綠茶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在市場推廣方面,中國綠茶產業(yè)將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通過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提升綠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中國綠茶走向世界舞臺,讓更多人領略到中國綠茶的獨特魅力。

此外,中國綠茶產業(yè)還將注重文化傳承和綠色發(fā)展。通過深入挖掘綠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推動綠茶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增強消費者對綠茶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加強茶園生態(tài)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確保綠茶產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中國綠茶產業(yè)在未來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無限機遇。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和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國綠茶產業(yè)將不斷壯大和發(fā)展壯大,成為推動中國茶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朋兵,編著.中國茶[m].沈陽: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2024-04.

[2]雙福,陳秀花,李珊,著.中國茶圖鑒[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08.

[3]漢竹,吳建麗.養(yǎng)生中國茶[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0-04.

[4]羅軍.中國茶密碼[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04.

[5]余悅,葉靜,著.中國茶俗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2.

[6]鄭國建,著.中國茶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02.

[7]胡冬財.漫游中國茶[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23-06.

[8]羅軍,編著.中國茶典藏[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09.

[9]漢竹,王玲.品鑒中國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01.

[10]方八另,著.尋茶中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06.

[11]郭孟良.中國茶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09.

[12]馬哲峰,著.讀懂中國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11.

[13]鄭培凱,朱自振.中國茶書[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2-01.

[14]池宗憲,著.尋味中國茶[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05.

[15]畢節(jié)市農業(yè)農村局主編.中國茶全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21-10.

[16]宛曉春.中國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01.

[17]李成文,衛(wèi)明.中國茶藥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2-11.

[18]吳建麗,編著.探尋中國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21-06.

[19]林治,編.中國茶情[m].北京:中國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1-09.

[20]王春玲,著.健康中國茶[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11.

[21]于觀亭,著.中國茶膳[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03.

[22]陳書謙,主編.中國茶品鑒[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07.

[23]裘紀平,著.中國茶聯(lián)[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6-09.

[24]陸羽.茶經[m].???南海出版公司,2007-06.

[25]夏濤.中國綠茶[m].黃山:黃山書社,2015-01.

[26]李雪松,著.茶香中國-綠茶之鄉(xiāng)[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2.

[27]讀圖時代,編.中國綠茶:品茶館[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04.

來源:探索N9  老九,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展”大“鬧”第七屆非遺展!

8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簡稱“非遺博覽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落下帷幕。

此次非遺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設有“新時代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美好生活”非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展、“茶和天下”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4個板塊,共有全國各地332名非遺傳承人、284個非遺項目參展參演。

除主會場展演活動外,還舉辦了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等學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國味道”大運河沿線非遺美食節(jié)、曲山藝海合作聯(lián)盟演出、“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等分會場活動。同時,人們可以通過線上直播專場,云游活動,共享精彩。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制茶技藝自成體系,飲茶習俗至今生生不息。由一片茶葉開啟一段旅程,在“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板塊,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向導。

此次非遺博覽會,“茶和天下”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以“和”為核心,該板塊圍繞40余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非遺代表性項目,從茶路、制茶、傳承3個方面展示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與傳播,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心靈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講述了茶作為中國名片,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路3條貿易線,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今天,《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云逛展”!

綠茶制作技藝

綠茶技藝展區(qū)。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源于唐,成名于宋元明而盛于清。它主要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西湖的龍井村盛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優(yōu)質茶葉,因而名之為“龍井茶”。

通過長期生產實踐,西湖龍井茶區(qū)的茶葉栽植和制作逐漸形成了選育良種、勤耕栽培、精細采摘、科學炒制等一系列茶葉生產經驗,特別是在炒制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鮮明技術特色的炒制工藝,其中包括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等龍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2008年,西湖龍井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婺州舉巖

婺州舉巖產于浙江省金華市北山雙龍洞頂一帶,因金華在隋唐時期稱為“婺州”而得名。婺州舉巖的制作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

婺州舉巖制作技藝主要由揀草攤青、青鍋、揉捻、二鍋、做坯整形、烘焙、精選儲存7道工序組成。炒制時以焙為主,炒焙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工藝。

2008年,婺州舉巖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紫筍茶

紫筍茶又名“顧渚紫筍”,產于浙江省長興縣。其名由《茶經》中“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的論述得來,無論是形狀,還是顏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陸羽稱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筍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經攤青、殺青、理條、攤涼、初烘、復烘等過程完成。

2011年,紫筍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產于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xiāng),是一種烘青綠茶。安吉白茶以白、活、香、鮮、清為特色,其鮮葉、干茶均葉白脈綠,顏色鮮活,茶葉湯色清澈、透亮,鮮味足,香氣高而持久。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過程分為:采摘、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安吉白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創(chuàng)制于清代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太平縣猴坑、猴崗一帶所產的茶葉品質為尖茶之魁,而茶葉制作技藝首創(chuàng)者又名“魁成”,因而茶葉得名“太平猴魁”。

該制作工藝分采摘、揀尖、攤青、殺青、整形、烘干等六道工序。太平猴魁色香味形別具一格,每片茶都是兩葉抱一芽,俗稱“兩刀一槍”。

2008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六安瓜片

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安瓜片源于六安茶。清代,六安瓜片被列為貢品,制作達于鼎盛。當時此茶的生產制作主要集中在六安麻埠街一帶。

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

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黃山毛峰

安徽省黃山市自古以來就是名優(yōu)茶產區(qū)。黃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優(yōu)良的自然品質和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藝使之逐步成為烘青茶中的佼佼者,對其后烘青類綠茶的研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清代光緒元年(1875),徽州漕溪人謝正安在當地創(chuàng)辦“謝裕大茶行”。他憑著多年種、采、制茶的經驗,帶領家人于清明前后摘取肥壯的嫩茶芽葉,以“下鍋炒(殺青)、輕滾轉(揉捻)、焙生坯(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藝精心加工,制成形似雀嘴、湯色清澈、味道沁人心脾的新茶葉。

2008年,黃山毛峰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主產地在信陽市浉河區(qū)、平橋區(qū)和羅山縣。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qū)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制作技藝成熟而的獨特,采用篩分、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揀剔分級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尤其是熟鍋中理條的抓條、甩條,再加上三次烘干,使茶葉固有的香氣、滋味充分發(fā)揮出來,形成了“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特點。

2014年,信陽毛尖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雨花茶

雨花茶是江蘇省南京市特產。它外形圓綠,條索豎直,鋒苗挺秀,帶有白毫,尤如松針,象征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

2021年,雨花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碧螺春茶

碧螺春制作技藝為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傳統(tǒng)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碧螺春種植始于兩晉南北朝,唐宋兩代列為貢茶,俗稱“嚇煞人香”,清康熙因其茶“清湯碧綠,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賜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制作全部采取傳統(tǒng)手工技藝,其制作分“采摘、揀剔、攤放、高溫殺青、揉捻整形、搓團顯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湖北省恩施市特產,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tǒng)蒸青綠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制作而成。

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婺源綠茶

江西省婺源縣制茶歷史悠久,素有“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之美譽。

婺源綠茶外形緊細圓直,具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特點。殺青、揉捻、炒青、輝鍋等工序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婺源綠茶制作技藝。

2014年,婺源綠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贛南客家擂茶

贛南客家擂茶是江西省全南縣地方傳統(tǒng)技藝。贛南客家擂茶起源于漢魏時代,由“粥茶”及唐宋時的“鹽茶”衍變而成。

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曬好的茶葉、適量的食鹽、糯米等;制作工具有三寶:擂缽、擂棍、撈瓢,通過旋轉研磨成糊狀物。飲用時將熱開水倒入擂缽并攪動,人稱“一家煮茶百家香”。

2014年,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黑茶制作技藝

黑茶技藝展區(qū)。

六堡茶

六堡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蒼梧縣特產,六堡茶屬黑茶類,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廣西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的鮮葉為原料,按特定的工藝進行加工,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黑茶。

六堡茶,紅、濃、陳、醇,有獨特檳榔香氣、越陳越佳。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千兩茶

湖南省安化縣素有“中國茶鄉(xiāng)”之稱。唐代中期,這里出產的“渠江薄片”茶被列為貢品。宋代熙寧年間,安化置縣時,當地的茶已“甲于諸州市”。明代萬歷年間,安化黑茶被定為官茶,銷往西北和國外,民間因而有黑茶“無安化字號不買”之說。清代道光元年(1821),當地茶商為便于運輸,將黑茶踩捆成小圓栓形,每支定為100兩;同治二年(1863)又增加為1000兩,故有“安化千兩茶”之名。

安化千兩茶的制作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兩個階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復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則要復雜得多,包括篩分、拼配、軟化、裝簍、踩壓、扎箍、鎖口、冷卻、干燥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經日曬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

2008年,千兩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茯磚茶

茯磚茶產于湖南省益陽市,這是黑茶類中唯一具有發(fā)花工藝從而能產生有益菌的一個茶種,系以優(yōu)質黑毛茶為原料,經渥堆、發(fā)酵、筑制成型和發(fā)花等環(huán)節(jié)制作而成。

數百年來,在我國西北地區(qū),茯磚茶與奶、肉并列,以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效成為各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數民族的“生命之茶”。

2008年,茯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南路邊茶

南路邊茶產于四川省雅安市,又稱“烏茶”“邊銷茶”“南邊茶”“雅茶”“藏茶”等,系采用自然干燥、特殊壓制、包裝等工序,以手工操作方式制作完成,其生產技藝具有重發(fā)酵、后發(fā)酵、多次發(fā)酵、非酶促發(fā)酵、轉色發(fā)酵等特點。

雅安南路邊茶主要供應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阿壩等藏區(qū),在藏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聲譽。這種黑茶品質優(yōu)良,湯色褐紅明亮,滋味醇和悠長,可加入酥油、鹽、核桃仁末等攪拌成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天必不可少的飲品。

2008年,南路邊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趙李橋磚茶

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是湖北省赤壁市傳統(tǒng)技藝。趙李橋磚茶的前身是羊樓洞磚茶,俗稱“洞茶”,由餅茶、帽盒茶發(fā)展成青磚茶、米磚茶。趙李橋青磚茶制作技藝主要經過選葉,初制,渥堆發(fā)酵、陳化,復制,壓制,烘制等多道程序。

趙李橋青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湯色紅黃,滋味香濃,被國家授予“中華老字號”的“川”字牌青磚茶是其典型代表。

2014年,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長盛川青磚茶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是傳承652年的“湖北老字號”,是以鄂西南山區(qū)海拔600—1200m高山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渥堆發(fā)酵等幾十道工序壓制而成的形似磚塊的黑茶。成品茶形似青磚,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湯色紅黃,滋味香濃,具有生津解渴、清新提神、幫助消化、殺菌止瀉等功效。

2021年,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下關沱茶

下關沱茶是有悠久歷史的一種緊壓茶,因創(chuàng)制于云南省大理市(原下關市),故名“下關沱茶”。下關沱茶是白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十分典型的傳統(tǒng)技藝,它由明代的“團茶”演變而來,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作為基本原料,經拼配、篩分、揀剔、半制品拼配、稱量、蒸揉、壓制成型、干燥、包裝等十余道工藝制作而成,多為手工操作,蘊含著豐富的具有地區(qū)特征的技術知識。

2011年,下關沱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紅茶制作技藝

紅茶技藝展區(qū)。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產,是福建三大工夫紅茶之首,久已聞名于國內外茶葉市場。

坦洋工夫制茶過程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個步驟,先使新鮮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適度氧化,再做成有條索的紅毛茶,保持芽葉完整,紅色紅湯。然后,再經過篩分、切斷、風選、揀剔、復火、勻堆等工序,分成各個級別的商品茶。

2021年,坦洋工夫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寧紅茶

寧紅茶主產區(qū)為江西省修水縣,起源于清乾隆年間,是中國較早的工夫紅茶之一。有“茶蓋中華、價甲天下”和“寧紅不到莊、茶葉不開箱”之美譽。

寧紅茶屬全發(fā)酵類中小葉種紅茶,制作嚴謹,分為初制和精制兩個流程十余道工序。

2021年,寧紅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烏龍茶制作技藝

鐵觀音制作技藝展區(qū)。

鐵觀音

福建省安溪縣產茶歷史悠久,始于唐末,興于明清而盛于現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因安溪所產茶品質特異,烏潤結實,沉重似鐵,香韻形美,猶如觀音,故此得名“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精湛的制作技藝在我國茶類制作技藝中別具一格。制作安溪鐵觀音,先要以曬青、涼青、搖青等方法控制和調節(jié)茶青,使之發(fā)生一系列物理、生物變化,形成“綠葉紅鑲邊”和獨特的色、香、味,再以高溫殺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進行揉捻和反復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帶有天然蘭花香和特殊韻味的高雅茶品。

2008年,鐵觀音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花茶制作技藝

花茶制作技藝展區(qū)。

張一元茉莉花茶

花茶源于宋、始于明而成于清。在清代,北京的不少茶莊均以銷售茉莉花茶而著稱。清代末年,張昌翼開辦張一元茶莊,世代傳承,專門制作銷售茉莉花茶。

張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時采用福建烘青綠茶——春茶為茶坯,初制過程主要包括萎凋、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這種深受京城百姓喜愛的花茶風味獨特,物美價廉,蘊涵著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蘊,具有廣泛的市場。

2008年,張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藝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吳裕泰茉莉花茶

始建于1887年的吳裕泰是國內知名的茶葉老字號,一貫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獨門窨制技藝,其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選擇、鮮花養(yǎng)護、玉蘭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熱、起花、烘培、勻堆裝箱九道工序。只采用春茶茶坯,堅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則”,在拼配中適當增加徽茶茶坯所占比例,并且運用“低溫慢烘”等獨門技藝,最終形成了吳裕泰茉莉花茶“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特色。

2011年,吳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藝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tǒng)技藝

德昂族酸茶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展區(qū)。

德昂族酸茶分濕茶和干茶兩種,濕茶為食用,干茶為飲用。一年之中選擇春夏兩季來制作酸茶。濕茶一般當做菜來食用,干茶則是用來飲用的,其湯色年限淺的呈黃綠色,年限稍深則金黃透亮,十分誘人,年份較深的則呈現出優(yōu)美的紅色。嗅之微酸,喝之輕柔爽口,既有熟茶的柔和,又不失綠茶的清新,回味甘甜,余韻悠長。

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富春茶點

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展區(qū)。

江蘇省揚州市富春茶社創(chuàng)建于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以獨創(chuàng)的茶點制作技藝享譽國內。2006年12月,富春茶社被商業(yè)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它將花卉、茶藝、點心、菜肴結合在一起,讓人在閑靜雅致的環(huán)境中品賞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

富春“魁龍珠”茶系富春茶社獨家創(chuàng)制,它取浙江龍井之味、安徽魁針(太平猴魁綠茶)之色、福建珠蘭之香,以揚子江水沏泡,謂之“一壺水煮三省茶”。此茶澄澈清香,醇正綿和,解渴去膩,堪稱茶中珍品。

2008年,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民俗

潮州工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藝是流傳于廣東省潮汕地區(qū)的一種茶葉沖泡技藝,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風,甚至流傳到東南亞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沖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凈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沖、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除沖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藝(潮州工夫茶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瑤族油茶習俗

瑤族油茶習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傳統(tǒng)民俗。居住在八桂大地的各族人民,均有"打油茶"的習慣,并因此而誕生出獨具風格的油茶文化。

油茶的統(tǒng)—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

2021年,民俗(瑤族油茶習俗)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范疇。

“三道茶”第一道為“苦茶”,制作時,先將水燒開,由司茶者將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后,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并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轉黃,茶香噴鼻,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因此茶經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這樣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ń?,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jié)日、待客的茶禮。

2014年,民俗(白族三道茶)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tǒng)音樂

茶山號子

茶山號子展演。

湖南省辰溪縣東與溆浦縣接壤,南與中方縣毗連,此地現有瑤民近四萬人,主要居住在黃溪口瑤鄉(xiāng)一帶。廣泛流傳于瑤鄉(xiāng)的茶山號子是瑤民在勞動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民歌形式,承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瑤民挖茶山時唱起這種勞動號子,能起到統(tǒng)一勞動節(jié)奏、鼓舞勞動熱情的作用。

當眾人挖茶山時,歌手在山頂敲鑼打鼓,唱一陣茶山號子敲打一陣鑼鼓,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勁。有時則采用一人唱眾人和的形式。茶山號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揚、奔放婉轉的特點,其演唱技巧極難掌握。演唱者發(fā)音十分奇特,旋律進行一般在高音區(qū),發(fā)出的聲音連雙嗩吶也無法壓倒,堪稱一絕。

茶山號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0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