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老茶頭比普洱餅好嗎

找到約87條結果 (用時 0.012 秒)

老茶頭和普洱熟茶有什么區(qū)別

  從本質上來說,老茶頭是普洱熟茶的一種,但老茶頭為團塊狀,耐泡度、膠質更高,而普洱熟茶為餅狀或散茶,耐泡度低于老茶頭,其次老茶頭是普洱熟茶的再加工成品,因此有著本質區(qū)別,最后,老茶頭滋味比熟茶更加飽滿。

  老茶頭和普洱熟茶無區(qū)別

  老茶頭和普洱熟茶之間并無區(qū)別,因為老茶頭也屬于普洱熟茶的一種,老茶頭又名碎銀子茶,也被稱為茶化石,是采摘西雙版納古茶區(qū),百年以上樹齡的春茶芽葉制成的,因為外形精致小巧,酷似散碎的銀兩得名,產量較為稀少。

  老茶頭的產生是普洱熟茶在發(fā)酵過程中,受到環(huán)境影響,致使其中嫩度高的茶葉析出了果膠。由于果膠比較粘稠的原因,有些茶葉粘連在了一起,導致普洱熟茶變成了一團一團的疙瘩。

  等到普洱熟茶發(fā)酵好后,其所形成的疙瘩會被揀出來解開,再放回茶葉堆里,也有些普洱熟茶茶葉粘得太牢固,若要解開就會將茶葉敲碎,因此人們只能將其另外放一堆,變成老茶頭。

  老茶頭適合長期收藏嗎

  老茶頭需要放置在通風、陰涼的地方進行保存。并且,這個地方需要一直保持干燥,沒有異味的狀態(tài),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茶品本身的品質。

  老茶頭的存放條件:

  老茶頭存放時間長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是存放在倉庫里,一定要保持溫度平穩(wěn),千萬不能有驟升、驟降的情況,這樣會影響老茶頭的存放。

  許多人會認為,密封一定要讓它保持真空狀態(tài),實際上不是這樣。封存主要是把茶葉放在袋子里,不會直接暴露在空氣或罐中,也不會直接接觸空氣。同時,盡量減少袋子、罐內的空氣。

  茶的儲藏還需補充少量氧氣,茶葉中的各種物質會與氧氣發(fā)生氧化反應,使茶的口感更加醇厚。因此,一般才會認為密封儲存茶葉的首要關鍵是防潮,不一定需要真空。

  老茶頭并非越老越好,只有質量合格的老茶頭在適當的貯藏條件下,而且,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老茶頭的品質才會向優(yōu)良的方向轉變。

  老茶頭都是需要干倉存放的,干倉是指老茶頭在干爽的環(huán)境中存放,環(huán)境不能太潮濕。太干的環(huán)境也會使老茶頭的陳化變慢,所以,還需要有一定的水分。


老茶頭也起“白霜”?九問九答,解開你對老茶頭的疑惑

Q1:老茶頭是如何形成的?

茶頭,又名為“自然沱”,它的來源是這樣的:

普洱熟茶在制作中有“渥堆發(fā)酵”的工序,在發(fā)酵的過程中,一堆茶的中間會升溫,為避免溫度太高把茶給燜焦,發(fā)酵過程中根據需要,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人工翻堆。

曬青毛茶中比較肥嫩的芽葉,自身析出的果膠物質把周邊的茶葉粘結在一起,變成了一團一團的疙瘩。等茶葉發(fā)酵完畢,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疙瘩揀出來,解開,然后放回到茶葉堆里,而有的實在粘的太牢,如果要解開的話會將茶葉破碎,只好另外放成一堆,變成了“疙瘩茶”,也叫“茶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定年份以后又稱之為“老茶頭”。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茶頭”都被視作副茶,也就是發(fā)酵不成功不合適的茶來定義。茶廠一般會將之切碎再拼配入低等級產品使用,不成為獨立的商品。

后來,偶然的機會發(fā)現,這茶頭主要是茶葉中的嫩芽葉和梗所構成,飽含膠質和糖份,沖泡口感醇甜且耐泡度很高,可稱得上是普洱熟茶中的“精華”。

如今,老茶頭已逐漸發(fā)展成為單獨的商品,和別的散熟普一樣,可以這樣單獨成塊存放、品飲,也可以做形。很多普洱茶品牌企業(yè)都在制作老茶頭的磚、餅,并有不少品牌的產品流通。

Q2:老茶頭出現“白霜”正常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見過一些食物上帶有“白霜”,比如柿餅、葡萄、冬瓜、海帶等。

在茶葉方面,大家對“白霜”的接觸大都是從柑普茶開始的。

起初,很多茶友看到小青柑或者大紅柑普茶表面上的白霜都要犯嘀咕:這茶是不是發(fā)霉了?不過隨著柑普茶白霜知識的逐漸普及,大家也都能夠開始通過一些小技巧來判斷究竟是長白霜還是變質發(fā)霉了。

合理存放的老茶頭出現的“白霜”現象,也是正常的。

在普洱茶發(fā)酵的過程中,為保證茶堆的茶葉發(fā)酵均勻,需要翻堆。而在翻堆和開溝的過程,部分茶葉在發(fā)酵時可能本來處于中間位置,溫度比較高,翻開后突然的溫差會導致部分發(fā)酵菌停止活動,最后停留在茶葉表面,形成“白點”。

這種表層的白霜也和“霉點”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經水一沖泡即可消除,對茶葉品質沒有影響。

Q3:老茶頭,究竟有多“老”?

老茶頭,老茶頭,聽起來貌似這東西真的很“老”,其實不然,它只是相對于“新”而言的。

熟茶要渥堆發(fā)酵,就免不了“堆味”,而從熟茶堆中篩選出來的“茶頭”也是如此。

大家喝熟普的時候,都比較嫌棄這個味道。為了減輕甚至避免“堆味”,保證口感的純凈,新制好的茶頭往往會陳放一定年份后才會推出上市。

這樣一來,當初的“新”茶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變成更適合品飲的“老茶頭”了。

Q4:老茶頭與普洱熟茶有何區(qū)別?

首先,作為渥堆發(fā)酵而制成的普洱熟茶的衍生茶品,老茶頭是歸屬于熟茶類的。

兩者有什么差別呢?

從外觀上來說:老茶頭外形不規(guī)整,大小不一,和條索完整、均勻的正常熟茶相比,顏值上自然要遜色不少。

從滋味上來說:老茶頭除了兼容部分普洱熟茶的內質外,因為果膠成分含量更高,口感上會更偏柔滑,甜度更高。

另外,相對于同品質的熟茶,老茶頭的耐泡度會更高。

Q5:老茶頭,塊頭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從熟茶堆中篩選出的老茶頭,最自然狀態(tài)下的“結塊”大小是不規(guī)則的。

一些廠家為了增強美觀性,會通過加工處理,使茶頭盡量達到均勻的狀態(tài)。

但老茶頭的品質,是和熟茶一樣,是由原料、工藝來決定的。茶塊的大小與品質好壞沒有必然聯系。

Q6:一款好的老茶頭有什么特色?

①外形相對緊結,不松散。

一款好品質老茶頭,干茶外形自然,團塊大小不一,且相對緊結。

②內含物豐富:相比同原料品級的熟茶,老茶頭粘連了大量嫩葉茶汁,果膠含量豐富,順滑度高。

③香氣、口感好:好品質的老茶頭,湯色紅、艷、亮度高;茶湯的甜度更高,果膠香氣迷人,特有粘稠糯滑之感。

④耐泡度高:老茶頭耐泡,能夠泡20道水以上,有些年份的老茶頭,特別是年兩幾年隨著古樹熟茶發(fā)酵而成的古樹老茶頭,耐泡度更佳。

Q7:老茶頭茶品適合哪些人群飲用?

六大茶類中,后發(fā)酵的黑茶獨有消脂去膩、護胃養(yǎng)身的保健功用和“越陳越香”的美譽。

老茶頭的茶性沿襲普洱熟茶的溫潤風格,柔和醇厚,茶性更溫和,適宜絕大部分愛茶人群長期飲用。

老茶頭作為熟茶的衍生物,具備與熟茶相同的保健功效,適合體質偏寒的人群飲用,暖胃養(yǎng)胃、促進睡眠。

相比一般的熟茶,老茶頭中含有的有益菌,豐富的果膠質有助于腸道消化與日常保健,飲之清涼,幫助消化牛羊熱毒及酒毒,有助于減肥降脂等。

Q8:老茶頭有哪些常見的品飲方法?

最常見的品飲方法主要有“泡飲、飲法和調飲”幾種。

①泡飲

最常用的方法:蓋碗(壺)工夫泡法

130ml左右的蓋碗(壺),每次投茶量6-7克即可。

由于是茶頭成塊,前兩三道的湯色會比較紅亮、不濃,然后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多,湯色逐漸紅濃明亮。中間五至十道水可留心觀察是否泡開,再根據舒展情況增加5-10秒浸泡時間,調整口感和湯色。最后第三個階段時,可再相應的增加10-30秒時間,視情況、個人口味而定。

如此,可連續(xù)沖泡二十道以上。

便捷,易攜帶:保溫杯悶泡法

對于一些上班族、出差或外出游玩的茶友,可以選擇保溫杯悶泡這種方便的泡茶方式。

悶泡方法時,茶水不分離,因此要特別注意投茶量。

一般而言,悶泡的茶水比例控制在約1:200。以500ml的保溫杯為例,投茶2.5g左右(根據個人口感濃淡適當調整,但不宜超過4g)。

洗茶后,注入沸水,合蓋悶泡十分鐘即可,可重復注熱水悶泡至味淡。

②煮飲法

煮飲老茶頭,內含物質析出較為徹底,口感滋味是另一種很好的表現。

煮制以后的老茶頭茶湯濃厚稠滑,糯米香張揚,帶著淡淡的棗甜香,很受老茶客們喜歡。

直接煮飲

直接煮飲的,茶葉接觸水的時間較長,所以我們需要適當的減少投茶量,比較推薦的茶水比是1:80或1:100。

老茶頭加入熱清水直接文火慢煮,煮出適宜的湯色和口感,茶湯沸騰即可,濾出茶湯品飲。

先泡后煮飲

老茶頭“抱團”,常常泡到最后,部分還未徹底松散開,所以,不少茶友喜歡常規(guī)沖泡十幾道后,再稍煮一下,品其糯香、棗香。

將沖泡后的茶葉倒入壺中,可直接加熱水,煮開后用小火再咕嘟兩三分鐘即可關火,出湯品飲。

茶百科經驗:老茶頭煮到湯色漸濃、香氣溢出就可以了。

③調飲法

與陳皮搭配:

陳皮普洱茶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很多宮廷級熟普散茶或餅茶耐泡度有限,茶味泡盡而陳皮味還沒有出現。

而高品質的比如古樹老茶頭,因為有更優(yōu)質的原料加持下,慢慢析出的陳皮味道能更好同老茶頭步調一致。兩者搭配沖泡或煮飲,口感協調,養(yǎng)生效用也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與金絲皇菊搭配:菊花普洱茶,一花一葉,相得益彰,湯色更加透亮,甜醇度高。

此外,老茶頭還可以搭配水果、蜂蜜等等。

Q9:老茶頭應當如何存放?

老茶頭和普洱熟茶的存放要求一致:通風、干燥、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下,常溫保存;避免日曬、光照;防潮、防塵。

短時間內飲用的茶,可以提前放入紫砂罐,醒茶一段時間,口感更好。

如今的老茶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邊角料”、級外茶,而是一種口感獨特、經濟適口的新時代茶品,得到了越來越多茶友們的認可。

老茶頭的選購和所有普洱茶的選購一樣,是一個長期養(yǎng)成的過程,需要多喝多學多對比,在還未形成自己的品鑒能力之前,找對商家最好。

注:內容整理于網絡,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爆火的碎銀子,和傳統(tǒng)的老茶頭是一回事嗎?

無良茶商:“這種普洱茶叫碎銀子,比老茶頭更高級,古時茶馬古道上可以用來換馬匹和絲布!”

喜茶宣傳海報:“每生產一斤碎銀子,就要消耗200斤普洱熟茶?!?/p>

有一種普洱茶,本來是生產時產生的“廢料”,被云南人嫌棄地叫做“雞屎沱”,但近幾年卻被卷入“碎銀子”的概念漩渦,成了爭相追捧的“茶化石”。

今天,就來揭秘普洱茶界中的奇葩——老茶頭!

老茶頭是怎么來的?

老茶頭,本質是渥堆發(fā)酵時產生的硬茶塊。

我們都知道熟普要比生普多一道渥堆發(fā)酵環(huán)節(jié),而因為茶堆中心溫度的不斷升高,微生物和茶葉酶發(fā)酵,就會使茶葉慢慢變成熟茶。

而由于茶堆中間溫度過高,會把茶燜焦燜壞,所以需要定時翻開茶堆,使茶堆內外的溫度盡量保持一致。

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這種茶堆的內外翻動,一般需要茶工重復幾百次,而一些沒能被徹底翻到的茶葉,就會被茶葉分泌出的粘稠果膠粘在一起,變成團狀的茶疙瘩。

等渥堆發(fā)酵結束后,這些品相不好的茶疙瘩會被專門挑出來,解開后再放回茶葉堆里,但有些粘得非常牢固,硬掰會將茶葉弄碎,得不償失,只好另外挑成一堆。

而這就是“茶頭”的由來,雖然其貌不揚,但微生物發(fā)酵程度在正常范圍內的茶頭,都是有品飲價值的。

警惕市場上的碎銀子及茶化石

不過,隨著碎銀子概念的爆火,一些廠家會專門生產這些粘結在一起的硬茶塊,以圖售出高價,并美名曰“比老茶頭更珍貴的茶化石”。

更有一些黑心茶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會使用工業(yè)明膠代替天然果膠質,使熟茶快速粘結,并通過添加黑色素做舊,虛報生產年份。

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養(yǎng)生需求,還會混合糯米草,同時也能凸顯“糯米香”的口感噱頭,這些工業(yè)品經過模具壓制和拋光打磨,就成為了一顆顆規(guī)整的碎銀子了。

這種似茶非茶的量產化茶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老茶頭的本義,成為了一種商品概念。

同時因為原料收購價低廉,規(guī)模生產的成本極低,這種茶的利潤頗豐,往往是茶商傾力推銷的重點對象。

各位茶友在面對茶葉店的熱情宣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老茶頭價值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說回其貌不揚的老茶頭,當年既然是渥堆發(fā)酵時產生的廢料,現在為什么又能賣出好價格?

關于這點,陸離整理了一位云南老前輩的口述:

上世紀90年代,以普洱茶為主的“港式茶樓”在臺灣興起,這股“普洱熱”也隨著臺商到南方地區(qū)投資,而傳到了大陸。

為了探究普洱茶在臺灣地區(qū)的真實情況,云南省派出了一批資深茶人到臺灣考察市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在臺灣的茶室參觀,琳瑯滿目的茶類,考究文雅的茶具,無不彰顯臺灣茶人對喝茶的重視,正當眾人贊嘆時,我卻發(fā)現茶架上有一種茶很眼熟。

我連步走過去細看,感覺和自己記憶里的一種“茶”重疊,就好奇地問到:這是什么茶???

茶室主人瞥了一眼,略有詫異地回道:這不就是普洱茶嗎?你們是專門生產這茶的啊,怎么連這都不知道?

察覺到話頭不對,我連忙閉上了嘴,但在臨走之前,我又單獨詢問了這種普洱茶的價格,并央求茶主人送我了一塊茶樣。

回到云南后天色已經暗淡,我強忍著旅途的勞累,急忙跑到了廠里的倉庫,如果我的預感成真的話,那種臺灣人口中的普洱茶,或許蘊藏著天大的商機。

當時已經很晚了,倉庫里的燈正好也壞了,我就打著手電筒一點一點地翻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在一個角落里找到了一大堆黑漆漆的茶頭。

在和臺灣人送的茶樣反復對比后,我終于確定了心中的設想,并不由得放聲大笑,我們賣不出去的“垃圾”,到了臺灣居然成了“寶貝”!

這種黑不拉嘰的茶頭,其實是茶廠在生產熟茶時,所產生的一種副產品,一般是用機器打碎后摻進茶餅里。

但大部分的茶頭都十分堅硬,機器又會把茶葉都攪碎,而且由于品相太差,根本賣不出去,只好往角落里一扔,當做生產損耗不管了。

由于外形成團,顏色漆黑,賣不出好價錢,云南茶廠嫌棄地將其稱為“雞屎坨”,而就是這種雞肋般的副茶,在普洱茶流行的臺灣,居然能賣到每斤3000臺幣!

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把這些茶頭全部收好,向廠里報備并以幾乎白送的價格,買下了一大箱老茶頭。

并聯系了送我茶樣的那個臺灣人,請他搭橋引線,賺到了第一桶金,成為了我們村里第一個萬元戶!

這些所謂的“雞屎坨”,就是現在的老茶頭,能在臺灣賣出高價,得益于當地普洱茶市場火爆,但更多是因為當時老茶頭的價值被低估。

老茶頭的特質和口感怎么樣?

老茶頭中的“茶頭”指的是,是熟普生產中衍生出的一種副茶別類,也叫“疙瘩茶”,“自然沱”。

而當年的惡稱““雞屎坨”,則隨著其價值被充分挖掘而銷聲匿跡。

而“茶頭”前面的“老”字,則是因為剛出廠的茶頭堆味經久不散,非常影響品飲口感,所以一般需要存放數年,等堆味完全散去后,才具有品飲價值。

干茶頭一般會呈現出深褐色的色澤,外觀是大小不一的不規(guī)則團狀,由于沒有經過機器壓制,且經過多年存放,緊結程度已經沒有出廠時那么牢固。

老茶頭的香氣以陳香為主,滋味醇厚甘甜,由于果膠豐富,還會有滑粘的口感,茶湯锃紅明亮,葉底彈性十足,多為紅褐色或褐色。

除了具有熟普的優(yōu)秀內質外,老茶頭的果膠含量異常豐富,這讓它的三個優(yōu)點更加凸顯:可泡可煮、茶湯醇厚、入口甘甜。

首先,老茶頭具有極其耐泡的特點,沖泡次數可達近30次。其他緊壓茶需要用茶刀撬開,而自然沱雖然無需拆分,但在沖泡時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為了充分展現老茶頭的品飲價值,最好洗茶2次,每次浸泡半分鐘左右,具體浸泡時間,根據茶頭緊實情況,和個人喜好靈活調整。

沖泡老茶頭最好使用蓋碗或者紫砂壺,用100℃沸水沖泡,頭幾泡茶湯比較淡,之后會越泡越濃,這和老茶頭發(fā)酵程度外重內輕的特點所吻合。

老茶頭除了可以用傳統(tǒng)茶具沖泡外,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壺來煮泡,水聲噗噗,茶香四溢,在透明的容器中翻滾至紅濃透亮的老茶頭,經歷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升華。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79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