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老北京吃茶

找到約422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項春霞在首屆“生活禪與茶生活”講壇演講:茶心豐盈,喜悅?cè)缟?/a>

各位領導,與會的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人的一生,總會有一次心動的遇見。讓我們能夠有機緣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執(zhí)著生命的夢想,回首心路的歷程,做回真實的自己,從而融入悠然的禪意生活!我的心動遇見就是茶。

時間追溯到二十年前,也是一個金秋,當我在北京的街頭走進茶藝館的那一刻,我的心靈被震撼到了,我的生命軌跡也就此完成了定格。冥冥之中,我甚至遇到了未來的自己。

一杯清茶在手,滿目古色古香,勾起萬千思緒。初品淺香心悅,再品甘醇醉人,最后杯中只留下淡淡的清香,象極了人生。紅塵滾滾,世間萬象,我們疲憊于凡塵的困擾,流放于大千世界,心靈何曾有過歸宿?我們又何時關注過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渴求?而置身茶樓,將陽光盛滿屋中,時時有清風明月,繁華、榮耀都不羨,我自有清風明月在懷,物我兩忘,這也許就是茶藝館帶給我們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tài)。我的心靈被喚醒了!

已所欲,施于人。創(chuàng)辦一家茶藝館,讓身邊更多的人能夠開啟禪意的生活。這個念頭欲罷不能。很長一段時間,奔波于邢臺和北京之間,我成了北京老舍茶館和五福茶藝館的??汀?000年7月17號,邢臺仿古街清風樓畔,邢臺第一家茶藝館——三劍茶藝館誕生!我和我先生歷時一年多的考察籌備建設終于塵埃落定。

2000年的邢臺,大多數(shù)人對茶的理解是解渴,隨手抓一把花茶投入杯中能喝上半天。偶有喝一杯綠茶的,多是有朋友從外地捎帶過來的,在當時可稱得上是茶人了。應該說三劍茶藝館的開業(yè)在當時是震撼的,讓很多人由衷的贊嘆,但贊嘆之余收獲更多的卻是質(zhì)疑的聲音,什么“陽春白雪”、“呵呵”之聲不絕于耳。在邢臺這樣一個茶文化的不毛之地,茶藝館生不逢時,生意之慘淡可想而知?!袄硐牒茇S滿,現(xiàn)實很骨感”這一句網(wǎng)紅語言正是茶館開業(yè)之初的寫照。

說實話,我也曾動搖過,也曾懷疑我當初的選擇,但冷靜之后,我又走回了初心。我堅信,茶是我一生的不悔的追求,茶生活就是我人生的方向!我能做的只有砥礪前行,因為改變別人很難,當然做好自己也很難,但只有做好自己,才會有希望。于茶藝館而言,我們真正是做到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多年以后,我曾為當時自己的茶心豐盈所感動。心中有了遠方,腳下路愈發(fā)堅定。我們開始對內(nèi)修煉功夫,成立了各種學習小組,對外不遺余力的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

為了能和茶界同仁更多的交流,我們南下江西,拜會了中國茶文化的領軍人物,中國農(nóng)業(yè)考古茶文化專號的陳文華教授,讓我們更加明確了方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的堅持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茶藝館,越來越多的開始了茶生活。茶文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我清楚的記得,三劍六周年慶典之際,我們出版了一期報紙,最后一版是三劍大事記,滿滿一個整版記錄了三劍六年來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看到它的那一刻,我突然被自己感動了。

感謝茶,感謝三劍,感恩所有的遇見,給了我這樣一個錘煉自己,升華自己的過程?!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jīng)歷風雨,如何見得彩虹?”感謝這一場經(jīng)歷,人的成長絕不會是因為歲月的延緩,而一定是我們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和坎坷。

2005年,三劍茶藝館橋西元街店開業(yè),新店奉行“禪茶一味”的經(jīng)營理念,從裝飾風格和物品陳列上力求返樸歸真。當高僧大德凈慧老和尚蒞臨三劍茶藝館元街店時,老和尚對茶藝館的經(jīng)營理念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說這里是國內(nèi)禪和茶結合最好的地方,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岸U茶一味”起源于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品茶如修禪,修禪不是與世無爭,消極避世,而是通過修行,追尋真理,發(fā)現(xiàn)智慧,讓內(nèi)心更有力量,有能力去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與茶相遇,竟如此美好!老和尚倡導的生活禪更讓我深有感悟,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xiàn)禪的超越,體現(xiàn)禪的意境。2005年9月19日,值世界禪茶大會在趙州柏林禪寺召開之前,老和尚在時任河北省茶文化學會秘書長舒曼先生的陪同下,再度走進三劍茶藝館,于茶藝館二樓洞庭碧螺茶室品茶論禪,首次提出了中國禪茶精神為“正、清、和、雅”,三劍有幸成為中國禪茶精神誕生地。與凈慧老和尚相處的日子,也許是老和尚一生之中最忙碌的時光,除了日常的法事活動,還在同時進行著玉泉寺改建和大開元寺的籌建工作,但卻見不到凡塵中人為瑣事纏身,火急火燎的樣子。相反,老和尚始終是和藹寧靜的,他不急不燥、云淡風輕的處事風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常說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保械倪^程都是修為的過程。有如此修為才會有如此作為,正是他身體力行,才影響了眾生,使得看似繁雜的工作變得舉重若輕。

2007年開始,我卸去了所有的職務,和我先生——青年畫家梁建平先生在北京創(chuàng)建茗墨塘。茗墨塘,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有茶有畫的所在。我也有機會開啟另一種人生體驗。閑來約幾個好友品茶,平時料理家務,幫先生打理一下雜務,以一個家庭主婦的身份客居他鄉(xiāng)。

真水無香味至佳,無事閑來話桑麻。

日暮月圓清風隱,憑窗坐對慢說茶。

這一首小詩就是我當時生活的寫照。這一段平靜的生活,讓我有了更多思考和沉淀的空間。一路走來,所有功名利祿,只不過付諸一盞茶中,無論,拿起放下,都是從容;細品慢飲,都是人間真滋味。善用其心,感恩一切,自在從容,如蓮喜悅。這期間,我先生梁建平老師以“如蓮的喜悅”為題創(chuàng)作了一組書畫作品,這也是我們那個時期共同的心聲。2009年12月25日,梁建平先生拜會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法師,為巨幅彩墨菩薩作品《如蓮的喜悅》及其它作品開光,并接受大和尚慈悲法語的開示、加持。大和尚看了菩薩作品連聲道好,大和尚說:《如蓮的喜悅》是他見到的菩薩繪畫作品里法相莊嚴、慈悲、喜悅、自在表現(xiàn)最好的作品,并一再說善事,善事。最終,這巨幅作品被祥生集團以110萬元拍得,善款悉數(shù)捐贈給了中國紅十字基金西部女性陽光基金。

蓮花艷麗,潔凈無瑕,人心如蓮,歡樂福綿。從喜歡一杯茶開始,我開啟了一段屬于自己的豐富的人生。如今,我仍然喜歡那一杯茶,其實本來也沒有什么不同,只是我曾經(jīng)踐行過了。生活原本是簡單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從不簡單中找回來,因為簡單質(zhì)樸才是最迷人的。喜悅?cè)缟徱詾榈溃栊呢S盈即是禪。

趙玉光在首屆“生活禪與茶生活”講壇演講:緣起性空

因身體原因,我是不喝茶的,單位發(fā)的勞保茶,一口下去胃絞痛,高速公路上開車,必須隨時停車,否則疼痛難忍。也是因為身體虛弱,為了加強營養(yǎng),喜歡吃葷,造成了各種指標偏高,以至于到了就連獻血都沒人要的地步。

有了錢之后,吃遍了各種流行的保健品,從人參蜂王漿,到安利,到西洋參、高麗參,到人參鹿茸等等,什么流行我吃什么,什么昂貴我吃什么,結果是該住院還是住院,該輸液還是輸液。2009年是我一個人生節(jié)點,在北京,我遇到了幾個國內(nèi)知名茶人喝茶,我告訴他們我不喝茶,原因是身體不好,他們說喝茶能調(diào)理好身體。結果我喝了,身體好了。從那時起,我以隨緣之心開始步入灑脫無礙的茶生活。

當我停止了藥店的營養(yǎng)保健品而開始喝茶,讓我認識到了茶葉的巨大價值和無限商機。作為價值投資,我從2010年開始,大量的收購茶葉,包括母樹大紅袍、五三天尖等重量級茶品,茶葉收的多了,又征地蓋房子,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叫茶倉的建筑群。為此,著名茶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先生親筆題寫“太行茶倉”匾額。他說,太行茶倉標志著北方人開始屯茶了,太行茶倉要進中國茶葉史。

茶多了,人們自然而然就把你當成了茶商,當然,我也很愿意接受這樣的稱呼。先在當?shù)夭璩情_了間名字叫“老茶塾”的門店,我的定位是“留學”,不是學習賣茶,而是期盼能超越自己的一種欲望。賣茶過程中,各種雜念,各種糾結,各種憑空想象,人性的惡全部沉渣泛起,那個時候的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叫“走過自己”。漸漸地兩年多過去了,心性才逐步穩(wěn)定下來。

期間,我做了兩件事——也就是太行茶倉必須要有根,一條是文化的根,一條是產(chǎn)業(yè)的根。

關于文化的根,我定位在了趙州“吃茶去”,這里面也經(jīng)歷了很多起伏。第一次,我研究的是趙州茶,研究趙州茶道的內(nèi)在邏輯,研究趙州茶道的外在呈現(xiàn),研究趙州茶道的民間推廣,舉辦弘揚趙州茶道精神的“吃茶節(jié)”。為此以人民建議的形式報給省政府,省政府也下發(fā)到了各個部門。此外,我又開始從中國茶文化的角度出發(fā),把“吃茶去”作為北方茶文化“根文化”,深入研究北方茶文化的基因所在,我提出了“南工夫、北吃茶”的南北文化流派,此提法目前正在做進一步的論證和研究。

關于產(chǎn)業(yè)的根,就是太行茶倉不能做簡單而又普普通通的商戶,必須要進入茶葉的生產(chǎn)領域,根據(jù)北方人喝茶的特點,生產(chǎn)適合北方人身體需求的茶品。因此,我約請了業(yè)內(nèi)的專家,開始了大量的基礎調(diào)研,先后走訪了在世的數(shù)十位老茶人,走訪了在位的數(shù)十位產(chǎn)業(yè)精英。在調(diào)研的基礎上,2015年,我去了祁門縣蘆溪鄉(xiāng),跟政府談判,計劃收購孫義順安茶廠。談了半年多,最終談判以失敗告終,當時的局面錯綜復雜,但現(xiàn)在看來,不是局面復雜,而是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很復雜,這是我收購失敗的根本原因。

孫義順安茶沒有收購成功,我就進入廣西六堡茶的核心產(chǎn)區(qū)——蒼梧縣六堡鎮(zhèn),一個人開始了在六堡鎮(zhèn)為期兩年的流浪生活。我認為,這是我的茶修之路,也是一種真正的學習。我走進茶農(nóng)家里,走進田間地頭,有時候一晚上要喝幾十泡茶。每每看到泡過的茶底子有滿滿的一盆,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遇到難題,我不是找大師們,不是找非遺傳人們,而是找三兩個老茶農(nóng),邊抽煙、邊喝茶、邊聊天,未曾想,所有的疑惑都能在閑聊中得到了解除??梢院敛豢鋸埖卣f,老茶農(nóng)們對茶的認識是真實的,老茶農(nóng)們的解答也是最樸實的。

去年,我在六堡鎮(zhèn)注冊了兩家公司,一家是蒼梧縣覺悟茶葉合作社,一家是蒼梧六堡茶倉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除了產(chǎn)業(yè)要生根,文化要生根之外,我還種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已經(jīng)開始進入萌芽階段——就是科研。我目前已經(jīng)申報了三項國家發(fā)明專利,申報了省一級的科研課題,我的目標是拿到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一個發(fā)明專利,就是六堡茶后發(fā)酵工藝,這個專利具有重要價值,我跟廣東同行做過深入交流,他們結合廣東民間茶葉倉儲情況,找出了民間茶葉倉儲的優(yōu)勢與劣勢,目前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

我從不喝茶,到喝茶、買茶、屯茶、賣茶、種茶、制茶,乃至到建茶倉、建茶廠,我做的事情是全程馬拉松,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發(fā),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到達,更是一次又一次在新的起點再出發(fā),再到達。如此往復,同樣使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心性輪回,這就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緣起性空。從緣起性空中,我悟出了做事的四大觀念,就是“惜緣、隨性、悟空和緣起性空”。

在茶產(chǎn)區(qū)建立茶廠,有一個難題是如何保證優(yōu)質(zhì)毛茶供應渠道的穩(wěn)定暢通,流轉(zhuǎn)茶園不是解決辦法,因為成本太高。成立合作社,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為受市場規(guī)律影響,合作社并不穩(wěn)定,這倒讓我久思不得其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必須跟茶農(nóng)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

記得有一次我思考一個問題,找到茶農(nóng)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幫助他們解決,思考的結果是規(guī)范的后發(fā)酵工藝和后發(fā)酵的茶倉。農(nóng)家茶為什么會有松煙香,是因為沒有存放茶葉的專用房屋和專業(yè)知識,為了防止霉變形成的。核心茶區(qū)的六堡茶為什么沒有老茶,就是倉儲有問題。農(nóng)民最需要標準倉儲的場所。因此我提出了茶農(nóng)公共茶倉的概念,為茶農(nóng)免費存儲茶葉。正是這個創(chuàng)意的提出,意外的解決了我的茶廠優(yōu)質(zhì)毛茶的供應問題。

“生活禪”的要義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所謂奉獻就是禪者的“利他”說。也就是說,當你徹底的無私的為別人利益著想的時候,你的緣分就來了。譬如,當年我收購茶葉的時候,我根本不懂茶,但一切萬法都是互有條件而產(chǎn)生,正是懂得了因緣關系的“緣起性空”,讓我免交了很多很多學費。

回想這十年的歷程,凡是吃虧上當?shù)氖虑?,都是因為?nèi)心世界有雜念叢生的時候;凡是順風順水的時候,都是在“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生活禪理念下實現(xiàn)的。其實,所有的難題,最終的解決方案都是對自我欲望的一種突破。

過去,我一直堅持打太極拳,目的很簡單,就是健身,并且堅持的不好。進入了茶生活之后,我打拳不再是健身了,而是變成修煉心性的法門,當作一種禪修。

有禪師曾說:“當歲月如水般流走,請記住你我每一個善的足跡,每一個善的微笑,哪怕瞬間閃過一個善的念頭,都會在各自的生命里留下深深的印記”。茶生活也一樣,每天、每時、每刻,享受的是當下的滿足,真正的習茶之道,不是將煩惱視為負擔,而是把煩惱當做生活禪修的功課。

禪悟與讀茶

(《吃茶去》雜志)沖泡的沸水止了,杯中的茶葉卻慢慢地開了,舞之蹈之。從條索緊密到如苞綻開,像從冬天趕到春天的少女急不可待地早早穿起了盛裝。此時,氤氳的水氣已經(jīng)在杯唇慢慢凝結為珠,擠擠捱捱地沿著杯口一溜排開,透明的茶湯也仿佛洇染了窗外青山綠水的顏色,又淺又淡的鵝黃中暈著誘人的綠意兒,吮吸著你的心思,讓你忍不住想要輕輕地一嘬,像那初吻時的心情,緊張卻又羞澀。

我就在這樣的情景中飲了故鄉(xiāng)的馬陵春芽,帶著一種驚訝,一種興奮,當然也帶著一種欣慰!

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茶是有氣質(zhì)的水,因之古典、蘊藉、內(nèi)斂,我甚至把它當成美麗且有涵養(yǎng)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身上有著不可多得的詩意!

我喜歡飲茶,喜歡飲茶的心境,也喜歡看飲茶的人以茶具侍弄。我也有一套茶具,宜興紫砂,只是很少用。我甚至一直認為茶具是用來欣賞的,無論是精湛的工藝,還是制壺人的心思,都值得我們敬畏。持之在手,輕摩細挲,那柔膩而又淡泊的紫砂中,微微的溫潤感由然而生,似乎是那制壺人的情感還滯留在壺上未曾散去,感覺之美,遠比用之泡茶來得濃烈,來得悠久。我終究不喜歡用那種方式泡茶,它會讓我失去欣賞茶開放的機會,對我來說,飲茶前和飲茶中的過程同等重要,是不容錯過的環(huán)節(jié)。我最愛用的器皿是玻璃或者水晶做的杯子,簡潔、透明,既可以觀茶的湯色,也可以賞茶的形體!

我一直覺得故鄉(xiāng)馬陵山是產(chǎn)茶的,讀小學時,我曾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活動,在馬陵山上采摘金銀花,而金銀花就是茶的一種,只是我從沒用金銀花泡過茶,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幾年前,有個從北京趕過來的作家,游了馬陵山后說,他問了人,想知道山上產(chǎn)不產(chǎn)茶,答案是不產(chǎn)。我不知道他問的人是誰,也不知道那人是如何回答的,但是我相信他問的那人肯定是不懂茶的。后來,我記下了北京作家?guī)е麑懴碌奈恼拢f“此地無茶。這讓我不免失望。轉(zhuǎn)而又想,緊鄰徐州的新沂雖在江蘇,可已是蘇北的盡頭了,再北十數(shù)里便是山東地界,氣候使然,茶至此怕是很難成活了。而離此不遠的西南是河南信陽,信陽卻產(chǎn)茶,尤以雞公山那里的毛尖最負盛名。我還知道,在新沂東南方的山東日照,也有不錯的茶,因在那里喝過,便不能忘?!蔽也恢朗撬牡乩碚J識有問題還是方向感不明確,我總覺得他不該把在新沂東北方向的日照看成東南方向,無論如何這個錯是不應該犯的。我說故鄉(xiāng)的山上產(chǎn)茶,除了之前的金銀花外,原因另有三個,一是馬陵山下有個叫“長安”的村子,它原本叫“茶庵”;另一個是明代詩人徐維超,他曾在馬陵山上留下《梅村煮雪》一詩;再一個是清朝宰相劉墉,他在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經(jīng)馬陵山,后在此處題下“讀書煮春茶”五字。

“茶庵”原是馬陵山上最大的寺院“泉潮律院”所設山下的角廟,因緊鄰官道而常設茶寮,以供四方過客解渴。馬陵山是蘇北平原上難得一見的低山丘陵,它自北向南由山東入江蘇綿延百里,此山鐘靈毓秀,青翠可人?;蚴怯纱耍R陵山上自古廟宇繁多,自宋至清,代有營建。較有影響的當屬世有“從南京到北京禪堂半邊僧”之說的禪堂寺,蘇北最大禪林之一的泉潮律院和建筑最早、最壯麗的山隱寺等。而今山上還遺留著禪堂寺,重建的山隱寺和紅陵寺等,可謂余韻猶存。也許是這個原因,曾聽人戲說如果把馬陵山的寺廟和馬陵山的茶聯(lián)系起來,來個禪茶一味,沒準也能吸引一些游人向往。我不禁哂然,禪茶一味,難道只是把茶和禪扯為一談就行了嗎?

徐維超詩人,系明嘉靖進士,他在游馬陵山時寫下《梅村煮雪》一詩:“鐘吾南境上,花魁開滿路。節(jié)序留嘉平,六出積寒冱。因風似雪飛,冰魂暗香度。取水煎春芽,七碗愈沉痼?!贝嗽婖r明地描寫了在馬陵山上以雪水泡茶的情景,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讀書煮春茶”據(jù)說是置于新沂馬陵山頂乾隆行宮“宜園”之中的石碑,故刻有“宜園石刻”四字。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讀書煮茶都是文人喜好的雅事。只是,我不知道是什么茶讓劉墉能在馬陵山上情不自禁地留下“讀書煮春茶”,但我相信,能讓劉墉為之動容并題書,定有讓他驚訝和感動之處。

如今茶庵已經(jīng)不在,行宮和宜園也都消失得了無蹤跡,只有劉墉的題字還收藏在新沂市博物館內(nèi)。但我是不會由此傷感的,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不論該與不該,那些事物都已逝去,徒留傷悲也于事無補,不如珍惜眼下,把能留的東西留下來,這應該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是為了呼應劉墉所寫的“讀書煮春茶”,或是為了讓遠道而來的作家不再失望?

馬陵山茶場就這么在悄無聲息中冒了出來。我之所以在此用了冒字,實在是有些猝不及防,雖然,我一直渴望故鄉(xiāng)有片真正的茶場,可是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沒想到茶場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而我竟然沒有準備好接納它的心情。生活就是這樣,人經(jīng)常處在矛盾之中,明明心懷渴望,臨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春時天,接到一個老作家的邀請,說是應約去茶場采風、品茶。于是,我?guī)е@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進了馬陵山茶場。同來參加活動的幾個老作家,都是熟人,只有從徐州來的文友,略顯陌生,但都是擺弄文字之人,溝通容易,自然很快互相認識了。所來的作家文友中有好幾個之前來過,算得上是故地重游,興致卻出奇地好。想來還是因為茶的緣故,茶為“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文人墨客似乎對茶總是比對酒要熱衷。酒是濁物,易激揚和暴躁,故常惹事端;茶為清湯,性淡泊與溫和,故被稱為雅事。我雖為俗人,卻好飲茶,除了被酒傷得過度的胃腸不能再承受重負外,應該還是飲茶的心境讓我屢屢得益吧!

茶場建于國家四A級景區(qū)——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風景區(qū),對于這里,我非常熟悉,我本出生在離此不遠的小村子,小時候經(jīng)常跑到山上玩,只是近些年回來的次數(shù)漸少,盡管如此,每年仍要來上幾回,卻未曾留意過這里已經(jīng)成為茶園。我不能不說我的驚訝了,“茶場現(xiàn)在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其中無公害優(yōu)質(zhì)茶葉三千余畝,有機茶基地二千余畝?!蔽业谜f,如果不是茶場給出的這組數(shù)字,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就在幾年前,這里的山坡上還是野草遍地,雜樹叢生,沒想到只是短短幾年,這兒竟冒出了一個可稱萬畝的茶園!

然而,我又不能不承認面前既成的事實,那一片片青翠誘人的茶樹,一壟壟襲人的茶葉清香,是那樣的明朗、昂揚,似乎它們存在已久,有著驕人的歷史。但是,我知道,它們才只是剛剛起步,從09年建茶園至今不過六年,出產(chǎn)新茶也不過一年,歲月的步履,還未曾在它們身上留下風雨剝蝕可供探究的痕跡,光陰的長河里,更淘不出足以令他們驕傲的榮耀。

站在登山的小徑上,面對著一半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一半尚未成形的幼苗,望出去的目光中,漸漸有了種說不清的感動,那曾隱匿在我內(nèi)心深處的疑問卻不合時宜地再次冒了出來。

是誰說馬陵山不宜種茶的呢?

我默默地踩著一路的山石,行走在茶園的地頭,一邊任由著山風的輕撫和撞擊,一邊享受著茶香的沭洗和熏染。因為對茶的喜愛,茶場的老總從一個茶葉經(jīng)銷者變成了種茶人,種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卻不惜一切地投身其中。我不知道是什么讓他變得如此執(zhí)著,也不知道他在茶中貫穿了怎樣的人生認識。市場上經(jīng)銷茶葉的人很多,可是有幾個可以像他這樣,把一枚茶葉發(fā)愿成一片茶林?或者,這也是一種飲茶的境界吧!

馬陵山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也十分充沛,加上山體陰陽兩面形成的小氣候影響,適宜多種溫帶動植物生長。另外,馬陵山山體為紫紅色砂巖,土壤偏酸,有機質(zhì)低、磷鉀豐富,山里泉水清澈、甘甜,具備種茶樹的先決條件。幾年前,我曾因編輯一本文化讀物,對這里的土地進行過調(diào)研,一些數(shù)據(jù)和水土環(huán)境都表明這里可以種植茶葉,只是我不知道為何會有人稱此地不宜種茶?

“任何一片土地都得有適宜它生長的茶樹,否則再好的茶樹也難以生存?!辈鑸隼峡偯看握f起種茶都是感慨萬端。正是在這里,他第一次試種的600株茶樹全部枯死。是的,每一片土地上都要有適合他們的事物,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想,馬陵山無茶或許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茶樹種植是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是慢生活的產(chǎn)物,馬陵山地處江蘇北部與山東交界,喝茶的人數(shù)自然無法與南方相比,又因馬陵山在早些年間屢遭破壞,炸石造房,開山種地等等,而此地冬天的氣溫又較低,各種樹葉的發(fā)芽期本就比南方晚,四季的雨水也比較均勻,所以一來二去,茶樹也就漸漸地被人們忽略了,即使曾經(jīng)剩過一些茶樹,也在此前的無意識破壞中毀掉了,故而形成了本地無茶的認識!

我知道這也只是我的個人猜想,我并不想誤導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我總覺得這個觀點應該有一些道理,像現(xiàn)在的茶園,他們?yōu)榱吮WC足夠的用水,專門在山下建了大型的蓄水池,用來收集雨水等。這能否可以當作是對我推測的一種回應呢?

馬陵山的茶采摘時間相對較晚,因為氣溫的緣故,常常要到谷雨節(jié)氣才開始采摘茶葉。盡管如此,馬陵山的茶葉“不僅能和南方茶葉相媲美,而且比南方的龍井茶葉還香高味濃,經(jīng)久耐泡,茶葉所泡的茶湯色澤也較翠綠?!边@是中國茶產(chǎn)業(yè)體系專家、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茶葉科學研究所教授黎星輝在品嘗了所泡的馬陵山茶葉后說。無獨有偶,省農(nóng)業(yè)委員會教授唐鎖海在品完馬陵山茶后也說:“馬陵山的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好,因此所產(chǎn)的茶葉香高味濃,耐沖泡,入口爽?!?/p>

如果,他們所說的一切是馬陵春茶場生產(chǎn)的茶葉“馬陵春芽”榮獲江蘇省第十六屆“陸羽杯”名特茶評比特等獎的外因,那么,茶場人堅持不用農(nóng)藥和化肥,而施以農(nóng)家肥,以有機化生產(chǎn),科學化管理,來保證茶葉的質(zhì)量和口感,就應該是馬陵山茶口味純正的內(nèi)因了吧!

其實,我本不在乎什么外因和內(nèi)因,茶場在故鄉(xiāng)的重現(xiàn)新身,才是我最大的快樂。

當我們抵達馬陵山頂,在司吾清曉樓前的樹蔭里坐下,大家一邊喝著馬陵山茶,一邊享受著吹過的山風,一邊眉飛色舞地描繪著茶園將來的景像。我真的有些興奮,在這短暫卻又漫長的一天里,我不僅看到了夢想中的茶園,品到了茶園自產(chǎn)的新茶,還經(jīng)歷了曾經(jīng)的幻想突然變成現(xiàn)實的巨大幸福。就這么想著,品著,慢慢地,我竟有了些沾沾自喜的感覺,馬陵茶場的出現(xiàn),不正是對我堅持的一種回應嗎?

馬陵讀茶,我又哪里是在讀茶,分明是以茶為由,述說自己內(nèi)心的不甘呀!

唉!我終是不及一枚茶呀,無法像它以一顆淡然之心泊于水中,載沉載浮,以與世無爭的豁達,超然物外。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阿土(江蘇新沂),系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蘇北》雜志主編】

找到約396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