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精致白芽奇蘭

找到約12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2022兩岸斗茶茶王爭霸賽 茶王!就是茶王!

日前,由廈門日報社和

兩岸斗茶組委會主辦

廈門報業(yè)傳媒集團和

廈門晚報社承辦的

2022兩岸斗茶茶王爭霸賽

在廈門海悅山莊舉行頒獎典禮

茶企、茶商、茶人歡聚一堂

共襄盛舉

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蔡廷謙,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葉細致,廈門市臺港澳辦副主任謝永福等領導到場為獲獎茶商頒獎。

在頒獎典禮現(xiàn)場,兩岸斗茶組委會聘任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和發(fā)展專家委員會主任,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葉細致為兩岸斗茶組委會顧問。

茶界賽事是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方式。茶作為兩岸共有的“文化之飲”,是溝通與聯(lián)結兩岸親情的特殊媒介。

本次的兩岸斗茶青心烏龍組評審,首次邀請到福建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的茶農茶商參與,旨在以廈門日報社融媒體資源優(yōu)勢,為臺胞茶企提供茶產業(yè)交流平臺,提升兩岸茶產業(yè)技術水平。

兩岸斗茶組委會執(zhí)行主任,廈門晚報社社長、總編輯唐亞強在致辭中表示,兩岸斗茶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不斷成長,已經成為兩岸茶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權威賽事?!靶碌囊荒辏覀儗⒗^續(xù)發(fā)揮媒體在傳播放能和資源整合方面的強大優(yōu)勢,為弘揚茶文化,推動茶產業(yè)繁榮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p>

本次頒獎典禮頒發(fā)了

包括清香型鐵觀音、濃香型鐵觀音

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

紅茶、青心烏龍、白茶

白芽奇蘭、普洱茶在內八大品種的

兩岸茶王、金獎、銀獎、銅獎和優(yōu)質獎

茶王故事

18年潛心“玩茶”終獲兩岸茶王

肉桂兩岸茶王制作者顏光明

19歲開始學習制茶,闖蕩茶行業(yè)18年,業(yè)內人大多知道谷駿蕓山的創(chuàng)始人顏光明精通制茶,喜愛斗茶。他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比賽中,已累計斬獲247個獎項,在2020年、2021年的兩岸斗茶中,顏光明連續(xù)兩屆獲得“肉桂金獎”,但他并不滿足。

在本屆比賽中,一舉斬獲“肉桂兩岸茶王”。他說:“獲獎是一種欣慰,沒獲獎說明還有進步空間,斗茶重要的是氛圍,茶人‘玩茶’的精神比獲獎更為重要?!?/p>

匠心焙茶傳承經典

水仙、大紅袍兩岸茶王制作者林桂

武夷山市百年恒芯茶業(yè)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林桂出生于制茶世家,入行20余年,他始終堅守傳統(tǒng)制作工藝。

林桂介紹,在2022兩岸斗茶上獲得兩岸茶王的水仙和大紅袍,原料均取自自家精心打理的生態(tài)茶園。水仙從原料采摘到焙完最后一道火,歷時半年,共焙了3道火,每道都是文火慢焙。

憑借用“慢工細活”打磨出來的水仙,林桂在包括兩岸斗茶等在內的多場茶王賽上先后收獲了8個茶王獎。

而大紅袍考驗的是拼配的技藝,林桂介紹,獲得兩岸茶王的大紅袍是用肉桂、黃觀音、瑞香、九龍袍四款茶進行拼配,肉桂香氣濃郁、黃觀音自帶梔子花的清雅、瑞香花果香氣明顯、九龍袍入口醇厚?!拔覍⑺目畈璧膬?yōu)點融入其中,取長補短,但又不過分凸顯某一款茶的特征,彰顯大紅袍的中庸之美?!?/p>

活動點評

1、斗出生活質量斗出藝術水準

——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和發(fā)展專家委員會主任,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葉細致

廈門是一座茶葉交易和茶文化交流的樞紐城市,有悠久的茶歷史。兩岸斗茶旨在斗出生活的質量,斗出藝術的水準。通過斗茶增進人與人的情感交流,通過斗茶聯(lián)系兩岸的親情,對社會繁榮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2、漳平臺創(chuàng)園首次參賽獲佳績

——漳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元鵬

本屆比賽,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的茶農茶商首次參賽就取得佳績,進而得到了越來越多茶友的認可。

新的一年,我們共同期待兩岸斗茶平臺越做越大,充分發(fā)揚中華茶文化這一兩岸同胞共有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和共同記憶,在促進兩岸業(yè)界交流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漳平市也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兩岸斗茶活動。

3、希望有更多茶人加入兩岸斗茶

——中茶廈門公司總經理、廈門茶葉協(xié)會會長趙大川

從閩南斗茶到兩岸斗茶,賽事已走過十八載春秋。這一路上,賽事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宗旨,牽手茶人茶企,匯聚兩岸力量,共促行業(yè)發(fā)展。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茶人茶企共同加入到這一行業(yè)交流的平臺,為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多元力量。

4、繼續(xù)支持有影響力的兩岸文化活動

——廈門銀行廈門業(yè)務管理總部黨委書記林榕

作為大陸首家具有臺資背景的城市商業(yè)銀行,也是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在服務好臺企臺胞的同時,我們也充分發(fā)揮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我行已經連續(xù)9年深度參與兩岸斗茶,未來我行將繼續(xù)發(fā)揮對臺優(yōu)勢,繼續(xù)支持有影響力和美好寓意的兩岸文化活動。

5、兩岸斗茶一年比一年好

——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原主任鄭國建

十多屆賽事辦下來,兩岸斗茶一年比一年好。兩岸斗茶促進茶人間交流切磋,對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對茶葉產品的質量提升、對中國茶葉世界影響力的提升有積極作用。

6、兩岸斗茶規(guī)格高專業(yè)性強

——廈門市茶葉學會會長、中茶廈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兩岸斗茶組委會評審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志雄

兩岸斗茶規(guī)格高、專業(yè)性強,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評審陣容權威全面,既有專研茶學的學術型專家、也有深耕市場的實踐型專家;第二,兩岸斗茶賽的評審規(guī)則專業(yè)嚴謹,不同種類茶所用沖泡器具、沖泡時間、茶葉用量等均嚴格按照國家標準。

7、讓更多人了解武夷山茶文化

——武夷山茶業(yè)同業(yè)公會會長劉國英

福建武夷山巖茶與臺灣高山烏龍茶同根同源,借助兩岸斗茶,兩岸茶商有了交流的平臺,極大地促進了兩岸茶行業(yè)的發(fā)展。通過兩岸斗茶平臺,也能讓更多的兩岸茶人、愛茶的消費者,了解武夷山茶文化,了解武夷山巖茶的制茶技藝,品鑒到更多有特色的茶葉。

8、每年都有很多臺灣茶企茶農參賽

——阿里山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林建村

阿里山茶業(yè)協(xié)會與廈門晚報兩岸斗茶結緣已有十幾年,由于賽事專業(yè)性強,公開、公平、公正,因此每年都有非常多臺灣的茶企、茶農拿出具有代表性的茶葉參賽。他們在切磋中交流茶葉的種植、管理、制作、烘焙、加工等,不斷精進茶葉的品質,每一年都有更優(yōu)的表現(xiàn)。

9、兩岸斗茶幫助白芽奇蘭打響知名度

——漳州市茶葉協(xié)會原會長、兩岸斗茶組委會漳州分會會長陳燕明

漳州,尤其是平和縣的茶產業(yè)能有今天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兩岸斗茶組委會。兩岸斗茶為白芽奇蘭設置單列組別,通過平臺幫助白芽奇蘭打響知名度。平和的白芽奇蘭,從產到銷,已形成了一條產業(yè)鏈,當?shù)貛资f人因此受益。

10、兩岸斗茶推動安溪茶產業(yè)發(fā)展

——安溪縣茶業(yè)發(fā)展促進會會長、兩岸斗茶組委會安溪分會會長陳春買

兩岸斗茶為弘揚中國茶文化做了很大的貢獻,也促進了兩岸茶文化的交流。安溪鐵觀音作為組委會的一個主要賽區(qū)之一,連續(xù)十多年參與廈門兩岸斗茶賽,很好地推動了安溪茶產業(yè)的發(fā)展。

11、讓更多的人愛上柘榮高山白茶

——兩岸斗茶組委會柘榮分會會長孔燦鐘

柘榮的高山白茶在本屆比賽中戰(zhàn)績不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金獎茶王都來自柘榮,說明柘榮高山白茶已經得到專業(yè)評委的肯定。希望通過兩岸斗茶平臺,讓更多人愛上柘榮高山白茶。

12、兩岸斗茶把好茶推廣出去

——漳平永福閩臺緣高山茶產銷專業(yè)合作社總經理陳濂豐

一批批臺灣青年在漳平這片沃土上深耕精致茶業(yè)、發(fā)展休閑茶園、建立茶葉品牌,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新的一年,希望兩岸斗茶能把我們的好茶推廣出去,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13、想讓更多的人品鑒九龍大白茶

——兩岸斗茶組委會松溪分會會長謝榮富

希望借助兩岸斗茶平臺,宣傳松溪九龍大白茶,促進松溪茶產業(yè)發(fā)展,讓更多的人來品鑒九龍大白茶,采購松溪茶。

14、增設品牌組助消費者挑選

——云南古樹白茶工藝創(chuàng)始人、兩岸斗茶專家評委范承勝

經過十幾年的歷程,兩岸斗茶不斷發(fā)展壯大,本屆比賽云南賽區(qū)增設了品牌組,讓企業(yè)標準化的產品進入到兩岸斗茶的評比中,通過評出金銀銅獎,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購指導。

15、兩岸斗茶助力政和白茶發(fā)展

——白茶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政和縣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余步貴

政和縣種植白茶的歷史悠久,政和縣不少優(yōu)質的茶農、茶企規(guī)模仍然較小,通過參與“兩岸斗茶”茶王爭霸賽獲獎,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嘉獎。兩岸斗茶為政和白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宣傳平臺,優(yōu)質茶農、茶企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助力政和白茶的發(fā)展。

獲獎感言

1、濃香型鐵觀音兩岸茶王獲得者

南茗茶葉林文金

兩岸斗茶賽公平公正,規(guī)格高、參與同行多。參賽讓我得以和優(yōu)秀同行切磋交流,不斷提升技藝和對茶葉的認識。獲得茶王我很激動,這將激勵我在做好茶的道路上繼續(xù)努力。

2、清香型鐵觀音兩岸茶王獲得者

安溪新百合茶葉蘇海燕

在安溪當?shù)?,茶農茶企對兩岸斗茶的含金量十分認可,賽事公平規(guī)范,評委權威專業(yè)。兩岸斗茶賽上高手多,要拿到茶王很難,我參與了十多屆比賽,此前最好的成績是金獎,在本屆比賽中終于收獲了茶王,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十分激動。

3、青心烏龍組兩岸茶王獲得者林東翰

獲得茶王很高興很激動,感謝主辦方搭建了這樣一個促進兩岸茶文化交流的平臺,這對兩岸茶產業(yè)發(fā)展很有意義。我在臺灣參賽,見證了賽事的專業(yè)規(guī)范和公平公正。希望以后兩岸茶人能夠面對面進行更緊密的交流。

4、肉桂兩岸茶王獲得者

谷駿蕓山顏光明

廈門晚報兩岸斗茶平臺為對待茶葉嚴謹、認真的愛茶之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大家在務實的交流過程中,可以不斷歷練自己。相信通過代代茶人的努力,未來不同茶葉的制作,一定會更加科學、嚴謹。

5、巖茶水仙組、巖茶大紅袍組兩岸茶王獲得者

武夷山市百年恒芯茶葉有限公司林桂

能在兩岸斗茶比賽上收獲兩大茶王,我很激動。我的制茶理念是慢工出細活。我希望通過兩岸斗茶這一具有影響力的平臺推廣普及優(yōu)秀制茶技藝,樹立巖茶制作標準,幫助武夷巖茶更好發(fā)展。

6、普洱茶兩岸茶王獲得者

勐海開普號茶業(yè)有限公司陳開訓

我從事茶行業(yè)5年,參加兩岸斗茶3次,本屆比賽中能得兩岸茶王,真的是喜出望外。我非常用心在做茶。普洱茶是一山一味,我經常去勐海的各個山頭看看,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次獲獎的是普洱生茶,下屆比賽我要帶著普洱熟茶來參賽。

7、白芽奇蘭兩岸茶王獲得者

漳州天逸茶業(yè)有限公司林燕玉

兩岸斗茶搭建非常好的交流平臺,賽事公平、公正、公開,評委陣容強大,促進了茶人間的交流,也促進茶產業(yè)和茶文化的蓬勃發(fā)展。

8、紅茶金獎茶王獲得者

典福茗茶徐偉木

真的很開心!我們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兩岸斗茶”茶王爭霸賽,但選送的三款茶葉都獲獎了,紅茶組的金獎茶王更是對我們“堅守茶葉品質第一”理念的肯定。

9、白茶組金獎茶王(白毫銀針)獲得者

福建今古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游盛錦

首次參加兩岸斗茶,能夠獲得金獎很不容易。為了參賽,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選茶樣,經專業(yè)人士多次反復審評,才選送了高品質的茶葉。兩岸斗茶專業(yè)、權威,以后每年都會積極參與,也誠摯邀請廣大茶友到柘榮品鑒柘榮高山白茶。

10、白茶組金獎茶王(白牡丹)獲得者

寧德市美獅巖茶業(yè)有限公司楊伏登

這是我們企業(yè)第一次參加兩岸斗茶。柘榮是中國白茶的核心產區(qū),此次參賽的茶葉品質都很好,我們能拔得頭籌,更顯珍貴。感謝兩岸斗茶平臺對我們的認可,以后我們也會做得更好!

來源:兩岸斗茶,記者 | 朱惠嫣 薛威 楊露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茗邊聚焦】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系列報道之參展商風采 |清新福建 多彩閩茶


閩茶,歷史悠久。福建產茶歷史1600多年,源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最早的文字記載在公元376年,比陸羽《茶經》問世要早300多年。建茶、斗茶在宋、元兩朝尉然成風,明清時期,福建創(chuàng)制了烏龍茶、紅茶、白茶及再加工類的花茶。1610年,福建武夷紅茶始運歐洲,在英國等西歐上流社會流行后,很快傳遍歐洲和世界許多地方,引領了全球性的飲茶風尚。18世紀,興起了從武夷山下梅村為起點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萬里“茶馬古道”成為繼絲綢之路之后中歐之間最重要的陸路貿易通道,被譽為偉大的“世紀動脈”。



閩茶,文化璀璨。悠久的制茶、飲茶、販茶歷史,積淀了閩茶深厚的文化底蘊。閩人好斗茶,始于唐,盛于宋元,并發(fā)揚至今。宋代,北苑貢茶和斗茶活動聞名于世,據(jù)有關記載,關于北苑茶的茶詩詞達千首以上。當今,品茶賽茶仍是福建人生活的重要元素。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武夷茶元代開始成為皇室貢品,并在武夷山創(chuàng)辦御茶園,范仲淹、歐陽修、蘇軾、蔡襄、朱熹等文人墨客蜂擁而至,茶文化遺址遍布山中。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和諧共處,三教的思想精華豐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內涵。武夷茶文化成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閩茶,名品薈萃。福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風格各異的茶葉品種、悠久精湛的加工技藝,造就了今天的“多彩閩茶”烏龍茶,原產福建,有閩南烏龍茶、閩北烏龍茶和臺式烏龍茶,閩南烏龍茶,以鐵觀音為代表,香高韻長,醇厚甘鮮,呈現(xiàn)花果香,獨具悠、活、雅的觀音韻;此外還有永春佛手、漳平水仙、平和白芽奇蘭等名品;閩北烏龍茶,以武夷巖茶為代表,尤其以大紅袍最為著名,是茶類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香氣馥郁,顯花果香,巖韻明顯,香高持久,沖泡七八次仍有余香;此外,還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名品;臺式烏龍茶,是在吸收臺灣烏龍茶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形成的清香型烏龍茶。紅茶,原產福建,有以正山小種為代表的小種紅茶,以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等傳統(tǒng)三大工夫為代表的工夫紅茶。白茶,原產福建,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看福建,以福鼎、政和、建陽的白茶為代表。白茶因制法獨特,不炒不揉,成品茶外表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其外表天然素雅,內質清甜爽口,保健功能獨特,成為茶葉市場越來越受歡迎的茶類之一。茉莉花茶,原產福建,福州茉莉花茶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譽為具有“中國春天氣息”的靈秀之物。

?


閩茶,質量上乘。好山好水出好茶。福建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一,水、大氣和生態(tài)質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清新福建”不僅是福建一張靚麗的名片,也為生產好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span>閩中茶品天下高”,是對福建茶葉的高度贊譽。良種良法出精品。優(yōu)良的品種,為生產好茶夯實了基礎。福建擁有國家級茶樹良種26個、省級良種18個,無性系良種推廣面積達96%以上,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精細的茶園管理和精致的制作工藝,為生產好茶提供了條件。比如,武夷巖茶的制作工序多達十幾道,其中做青、焙火最為講究、最見功夫,最見“工匠精神”。武夷巖茶之所以好,就在于對這兩道工藝的高超把握。

?


閩茶,生機勃勃。福建堅持以綠色發(fā)展為導向,以提升品質、打響品牌為重點,著力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率先出臺推進茶產業(yè)綠色發(fā)展八條措施,率先推動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全力推進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實現(xiàn)了茶產業(yè)全產業(yè)鏈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農業(yè)農村部領導的充分肯定。特別是2016年以來,我們開展了“閩茶海絲行”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福建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茶葉經貿往來與茶文化交流合作,2018年全省茶葉出口2.4萬噸、增長23.4%,金額3.5億美元、增長44.8%,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趨勢。

?


閩茶,開創(chuàng)未來。新時代,福建將繼續(xù)以“綠色發(fā)展,質量興茶”為主線,持續(xù)推動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


一是完善發(fā)展規(guī)劃,促進綠色布局。堅持“一穩(wěn)定、三提高”的總體發(fā)展思路,在穩(wěn)定茶園面積的基礎上,著力提高茶葉質量效益、產業(yè)競爭力、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二是生態(tài)保護優(yōu)先,突出綠色建園。2022年,全省建設生態(tài)茶園300萬畝以上,占全省茶園面積的80%以上。


三是優(yōu)化農藝措施,推動綠色生產。2022年,全省推廣有機肥茶園面積超過90%,實現(xiàn)茶園綠色防控全覆蓋。


四是推行清潔加工,提升綠色品質。推廣潔凈能源和茶葉初制加工不落地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線,到2022年,全省茶葉初制加工廠全部完成升級改造。


五是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強化綠色支撐。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集成組裝先進技術模式,應用物聯(lián)網技術,建設智慧茶園。


六是嚴格質量管控,強化綠色保障。強化茶園投入品信息化管理,建設“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推動茶葉生產不使用化學農藥。


七是培育壯大龍頭,打響綠色品牌。組建福建茶產業(yè)綠色發(fā)展聯(lián)盟,推廣特色農業(yè)小鎮(zhèn)、茶莊園、茶旅游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模式,持續(xù)開展“清新福建 多彩閩茶”“閩茶海絲行”等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提升閩茶品牌影響力。



福建,是“有福之地”,福山福水澤福地,好山好水出好茶?!?/span>清新福建,多彩閩茶”歡迎您!


報人與茶(九)林語堂:向英語世界闡述中國精神

筆下有乾坤 壺中見精神

——報人與茶的風云際會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面對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有些人直接拿起了武器,而報人們則揮動起如椽大筆,一篇篇振聾發(fā)聵、激昂慷慨的文章見諸報端,成為喚醒民族靈魂、沸騰愛國情懷的利器。

提筆落墨之際,茶始終是報人們的精神伴侶。作為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茶歷史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中華茶道一以貫之、傳承有序。中華報人更是將茶道精神演繹得分外瑰麗,茶香不僅滋養(yǎng)了報人精神,他們還以茶為筆寫春秋。筆下有乾坤,壺中見精神,報人的筆端洶涌澎湃的不僅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更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翹盼。

林語堂(1895~1976年)

林語堂(1895—1976年),福建龍溪(今漳州市)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

曾創(chuàng)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等,曾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林語堂談到的中國茶,有很多經典流傳的名句,“只要有一把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這是一個真正沉浸在茶中的行家觀點。

林語堂于1895年出生在閩南的漳州平和縣,這里出產白芽奇蘭,一種有特殊蘭花香的烏龍茶。自小沉浸在龍江之畔、漳州港與這塊中國工夫茶發(fā)源之地,他對于茶有著他人不能比擬的深度領悟。

作為那個時代的文化精英,林語堂開明而達觀,犀利又溫和,這樣的性格或許正得益于茶的滋養(yǎng)。

漳州平和縣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后在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66年定居臺灣。他因《京華煙云》一書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這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人、報人,是癡茶人,也是一位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林語堂將英文里的Humor音譯成“幽默”,然后寫下《幽默雜話》《論幽默》等篇章,他認為“沒有幽默的文學和文化,思想和生活必將干枯和固化”,這是一個深遠的觀察。

他是一位生活藝術家,真實而達觀,經歷風雨的年代,卻不世故老成,始終留赤子的天真。

聊到茶的時候,他風趣地形容“中國的烹茶飲茶方法不像日本那么過分嚴肅和講規(guī)則,而仍屬一種富有樂趣而又高尚重要的事情。實在說起來,烹茶之樂和飲茶之樂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齒咬開瓜子殼之樂和吃瓜子肉之樂實各居其半。”

年輕時候的林語堂文字犀利,和魯迅、周作人都是《語絲》上的主要寫手。在魯迅寫《為了忘卻的記念》之前,他就寫下了《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所以這時候他的茶應該是他所說的“潔凈”為第一義,在茶上的潔凈,正反映了心靈的潔凈。

他說到,“有茶癖的中國文士都主張烹茶須自己動手。一切手續(xù)都須十分潔凈,茶杯須每晨洗滌,但不可用布揩擦。童兒的兩手須常洗,指甲中的污垢須剔干凈?!?/p>

“茶味嬌嫩,茶易敗壞,所以整治時,須十分清潔,須遠離酒類香類一切有強味的物事,和身帶這類氣息的人。”

“因此,茶是凡間純潔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續(xù)中,都須十分清潔。采摘烘焙,烹煮取飲之時,手上或杯壺中略有油膩不潔,便會使它喪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無富麗繁華的景象和念頭時,方能真正的享受它?!?/p>

林語堂和妻子一起喝茶

林語堂是一個鄉(xiāng)村牧師的兒子,又一直上的教會學校,之后留洋讀碩士、博士,在歐美住了幾十年。他用英文完成了卷帙浩繁的著譯,用西方的語言介紹中國的文化,為中國與歐美世界架起一座橋梁。

1934年《吾國與吾民》在美國出版,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書之一。一個中國人的著作,列入了年度十大暢銷書榜單,可謂無人能出其右。

1937年11月,林語堂發(fā)表了《中國人與日本人》,他說了日本人的劣根性,在文章最后說日本已陷入了自我毀滅的無望戰(zhàn)爭中。

1938年,他又寫下《美國與中日戰(zhàn)爭》,他批評了美國的所謂“中立”政策,其實是為日本人輸送利益。他還寫了《日本必敗論》。在海外華僑的募捐活動中,每一次都少不了林語堂。多數(shù)美國人通過林語堂了解了中日戰(zhàn)爭。

1938年1月,林語堂編寫了《孔子的智慧》。1942年,他著述《中國與印度智慧》。1948年,他又編寫《老子的智慧》。林語堂還翻譯和介紹了中國古代小說名著《老殘游記》以及宋代話本小說和明清小說。

就像紐約艾邁拉大學校長說的:“林語堂——哲學家、作家、才子,是愛國者,也是世界公民,您以深具藝術技巧的筆鋒,向英語世界闡釋偉大中華民族的精神,獲得前人未能取得的效果?!?/p>

林語堂有很多朋友,胡適、魯迅、郁達夫,也有著名的女記者史沫特萊、諾貝爾文字獎得主賽珍珠。

林語堂在《茶與友誼》中說,“一個生活的藝術家所最堅持的第一點,便是凡希望要享受生活的,其必要條件,便是必須去尋找一些情投意合的朋友,而且要不殫麻煩地去增進友誼,保持友情,像一個妻子拉住她丈夫一樣,或像一個高明的棋手跋涉千里去訪另一棋友一樣。這樣的心曠神怡,周遭又有良好的朋友,我們便可以吃茶了。因為茶是為恬靜的伴侶而設的,正如酒是為熱鬧的社交集會而設的。茶有一種本性,能帶我們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里去?!?/p>

“一個人在這種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領略到茶的滋味?!?/p>

林語堂在廈門鼓浪嶼的故居

1933年至1936年是林語堂文學高產時期之一。除了撰寫《吾國與吾民》一書,他同時還創(chuàng)辦了三份中文刊物《論語》《人間世》和《宇宙風》。

他寫下了知名的《中國新聞輿論史》,他稱這是“公共輿論和威權在中國如何競爭、爭斗的歷史”。他把期刊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認為“期刊是一個國家文化進步最好的跡象?!?/p>

文學的普通化是林語堂本人致力的目標,這就要求風格的簡樸、口語化和充實。林語堂講新聞的法則與法度,他記錄的閩南工夫茶也是這樣——根植大眾卻又足夠精致。

“真正鑒賞家常以親自烹茶為一種殊樂。茶爐大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鄭重地扇著爐火,注視著水壺中的熱氣。他用一個茶盤,很整齊地裝著一個小泥茶壺和四個比咖啡杯小一些的茶杯。再將貯茶葉的錫罐安放在茶盤的旁邊,隨口和來客談著天,但并不忘了手中所應做的事?!?/p>

“他時時顧著爐火,等到水壺中漸發(fā)沸聲后,他就立在爐前不再離開,更加用力地扇火,還不時要揭開壺蓋望一望。那時壺底已有小泡,名為‘魚眼’或‘蟹沫’,這就是‘初滾’。

他重新蓋上壺蓋,再扇上幾遍,壺中的沸聲漸大,水面也漸起泡,這名為‘二滾’。這時已有熱氣從壺口噴出來,主人也就格外地注意。到將屆‘三滾’,壺水已經沸透之時,他就提起水壺,將小泥壺里外一澆,趕緊將茶葉加入泥壺,泡出茶來?!?/p>

林語堂深諳烹茶飲茶的三昧

從這片土地出發(fā),故鄉(xiāng)的芬芳始終在他的心懷。林語堂既用他的眼睛觀察、記錄這個世界,用他的文字介紹中國,他對故土充滿深情,他徜徉在草木之間,“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的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

來源:

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2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