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江南茗茶城在哪里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圍爐煮茶火了,這首唐代茶詩寫盡煮茶之妙

這個冬天,“圍爐煮茶”的生活方式火了——用小火爐煮一壺茶,其間烘烤著干果零食,談笑間飲下一杯杯熱茶。圍爐煮茶據(jù)說源于云南地區(qū)的火塘烤茶,與古代的煮茶法、煎茶法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品茶者在這一過程中的“儀式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唐代的茶詩《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這首詩從碾茶、點火寫起,細(xì)細(xì)描摹了茶色與味道,飲下此茶,詩人說“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當(dāng)然,圍爐煮茶雖好,安全第一,飲茶者在煮茶時可要注意通風(fēng)哦。

孟郊像

劉言史《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粉細(xì)越筍芽,野煎寒溪濱。

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

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

熒熒爨(cuàn)風(fēng)鐺,拾得墜巢薪。

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

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時,自歠(chuò)指下春。

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

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全唐詩》卷四百六十八。)

圖片

圖片

1

這首詩的題目信息量很大,涵蓋了人物與地點。

首先,與劉言史一起喝茶的人是大詩人孟郊。很多人提起孟郊,會想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一千古名句。但很少有人知道,孟郊也是茶圣陸羽與詩僧皎然的好朋友。他的《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等作品,都是非常精彩的茶詩。

至于孟郊與劉言史,更是傾心相交的好友。現(xiàn)遍查劉言史的詩作,有兩首反映與孟郊的友誼,即《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及《初下東周贈孟郊》??紤]到劉言史的作品在明清時曾大量散佚,那么推論他與孟郊交往唱和的詩作,應(yīng)該還遠(yuǎn)不止此兩首才對。劉言史去世后,孟郊作《哭劉言史》,可謂情真意切,表達(dá)了對于摯友離世的傷悼之情。

其次,劉、孟二人一起喝茶的地點是在洛北的郊外。唐憲宗元和初年,孟郊曾在洛陽為官,想必是劉言史訪友而至,這才有了二人郊外泉邊飲茶的故事。

2

茶詩共九十字,可以分為五個部分來解讀。

第一部分,“粉細(xì)越筍芽,野煎寒溪濱。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講的是煎茶活動的起因。越筍芽,直譯就是越地的細(xì)嫩芽茶。老哥倆拿到了這樣的好茶,決定要“野煎寒溪濱”。這里的寒溪,即洛中溪,孟郊此時居于洛陽立德坊,門前溪水縈回。孟郊還寫有《寒溪》九首。

唐代流行的是煎茶法,說白了也就是煮茶。為了讓茶中內(nèi)含物質(zhì)更好地析出,所以要先將茶弄得“粉細(xì)”。又因為是戶外泡茶,所以自然要在家碾茶備用。劉言史先談“粉細(xì)越筍芽”,后寫“野煎寒溪濱”,道理就在這里了。

這么好的茶,可不敢讓粗笨的童兒伺候。二人怕辜負(fù)了“靈草性”,于是決定茶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親力親為。吃火鍋的樂趣,一半在于吃,另一半在于涮,假借他人之手涮出來的肉,怎么吃都覺得不香。其實喝茶這件事,與吃火鍋有相似之處。

自己沖泡出來的茶湯,總是覺得更加甜美。那是因為從注水到等待,從出湯到品飲,我們?nèi)硇耐度朐谝槐铚?dāng)中。飲茶的樂趣,不只體現(xiàn)在茶湯里,也體現(xiàn)在過程中。

[明]謝環(huán)《香山九老圖》卷(局部)

第二部分,“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熒熒爨風(fēng)鐺,拾得墜巢薪”,講的是煎茶活動中的水火。

現(xiàn)代人習(xí)慣了用電,所以一到室外就傻眼了。點火煮水,總是戶外茶事活動的重點與難點。但是不管怎么說,我們總是比古人方便多了,既有打火機,也有桶裝水。而劉言史與孟郊,則只能是敲打火石才能點燃薪火,接著再尋找清泉,細(xì)細(xì)撇取以避腥鱗雜質(zhì)。

熒,即微弱之光。鐺,即是燒水之器。當(dāng)年的煎茶,宛如今天的煎藥,是一件十分細(xì)致的活計?,F(xiàn)如今有些藥店,也提供代煎中藥的業(yè)務(wù),可最終的藥湯,怎么也不如家里小火慢煎的濃稠有效,究其原因,恐怕還是缺少“用心”二字。劉言史煎茶一絲不茍,水燒開之后便轉(zhuǎn)以文火,慢慢地煮,慢慢地煎,火絕不能大,不然水很快被熬干,可味道卻沒出來。所以詩人用“熒熒”之火,煎煮鐺中的越地芽茶。

老哥倆一個人看著火,一個人再去揀一些墜巢之薪,用以增進(jìn)火力。這當(dāng)然不一定真的要用鳥窩上的樹枝,而只是比喻所添的柴火不能太過粗大。柴添多了,火變大了,茶也就煎砸了。我們現(xiàn)如今考究每一泡茶的浸泡時長,其實也是一種對于火候的把控。有時候一沖茶,出湯時間前后差個幾十秒,味道就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見,古今茶事都絲毫馬虎不得。

第三部分,“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講的是煎茶的核心。

潔色,即指湯色。浮氳,則指香氣。這樣細(xì)心煎煮的茶湯,自然是湯色明快香氣持久。詩人經(jīng)過一番操作之后,不僅獲得了美味的茶湯,那紛繁的心緒也不由得安靜了下來。

我曾前后寫過《茶經(jīng)新解》與《茶經(jīng)新讀》兩冊小書,意在呼吁現(xiàn)代愛茶人重視《茶經(jīng)》的意義。誠然,我們今天的飲茶方式,已經(jīng)和陸羽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當(dāng)你仔細(xì)研讀《茶經(jīng)》時,便能體會到陸羽對于烹茶器具的一絲不茍,以及對烹茶流程的極致講究。由此我們可知,陸羽所倡導(dǎo)的并不僅僅是一種對待茶的方法,更是一種對待茶的態(tài)度。那是一種全身心認(rèn)真侍茶的態(tài)度。奉行這種態(tài)度的人,將會在茶事中得到心靈的超越。這便是劉言史在《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中“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兩句更深層次的意義了。

第四部分,“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講的是飲茶的享受。

歠,音同輟,可解釋為品飲。一杯馥郁鮮濃的茶湯下肚,不由得將飲茶人帶回到了茶山的場景。我們握著的是茶器,茶器中盛放的是茶湯??蛇@哪里只是茶湯?分明是春季的芳華。不得不說,“指下春”三個字,真是茗茶極好的別稱了。

[明]文徵明《茶具十詠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茶的神奇之處。我們吃西瓜時不會想起瓜地,吃蘋果時很難想起果園,但是喝茶時,卻似乎在感受山場帶來的氣息。龍井的香甜,讓我們想到了江南的花草;巖茶的骨鯁,讓我們想到了閩北的坑澗;六堡的厚重,讓我們想到了南洋的歲月。一杯茶湯,在帶給我們美好風(fēng)味的同時,也無限延展了我們的精神享受。誠如劉言史在詩中所講,茶真乃“靈草”也。

第五部分,“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講的是飲茶的回味。

從敲石取火,到撇泉打水。從扇風(fēng)煎茶,到拾柴添火……劉言史與孟郊一番忙活之后,不僅昏渴盡消,而且趣味盎然。

二位詩人是心滿意足了,可現(xiàn)代人讀到這里不禁要問:這樣喝茶,是不是太麻煩了?有些人認(rèn)為,現(xiàn)如今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這么快,哪里還有時間喝茶?于是乎,便有一些“聰明人”開始簡化喝茶的流程,沒兩年的光景,連人工智能泡茶機器人都要上市了。可機器人泡茶,真的會流行嗎?

3

喝茶這件事,總是要有點儀式感。我在寫《鳳凰單叢》一書時,數(shù)次前往廣東的潮州。我心中潮州城的魅力,不止于牌坊街與開元寺這些景點,更在于老城區(qū)的街頭巷尾。因為我總能在潮州城大街小巷的商戶那里,看到浸染了茶漬的壺承上,擺放著一個蓋甌和三只茶杯。大家是邊賣肉邊飲茶,邊殺魚邊飲茶,邊稱菜邊飲茶……反正是隨時泡茶,隨時奉茶。一圈轉(zhuǎn)下來,感覺這才是真正浸泡在茶湯里的城市呢。

潮州城里的人嗜茶如命,但恐怕泡茶機器人在那里是賣不出去的。因為中國人的泡茶法,其精髓在于“游戲感”與“趣味性”。這兩點,才是中國茶獨特的魅力所在??粗鴻C器人泡茶,算是游戲嗎?看著機器人泡茶,有什么趣味呢?不能做游戲,沒有真趣味,那還是中國茶文化嗎?

喝茶一定要這么麻煩嗎?

沒辦法,“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

喝茶必須要這么麻煩嗎?

沒辦法,“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

看來,喝茶總要“麻煩”一些才好。(上文節(jié)選自《茶的味道》,標(biāo)題為編者所擬)

來源:茶貴人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云南有名茶 足以慰風(fēng)塵,徐霞客云南茶事五則

明崇禎十一年(1638 年)年 5 月,徐霞客從貴州進(jìn)入云南,開啟了一生行旅的終章。對他而言,云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許就是無論走到哪里都不缺少“ 足以慰風(fēng)塵 ”的好茶。在《 徐霞客游記 》中,他記錄了旅途所經(jīng)各地的 80 多次茶事,其中近 60 次都是在云南。明代云南茶飲之盛,于此可見一般。滇游后不久,崇禎十四年(1641 年),徐霞客在老家江陰逝世。三年后,清軍入關(guān),明清易代,戰(zhàn)火迅速波及云南。從清順治二年(1645 年)云南土司沙定洲叛亂,到康熙元年(1662 年)清朝三路大兵平 定云南,再到康熙二十年(1681 年)清朝平定吳三桂叛亂,再定云南。在這近 40 年的 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火紛飛中,徐霞客筆下的云南茶事之盛況早已不復(fù)存在。一直到乾隆年間,來自云南的普洱茶才開始風(fēng)靡全國。徐霞客是幸運的,他趕在了明朝覆亡、戰(zhàn)火蹂躪云南之前,品嘗到了遍布云南各地的好茶。當(dāng)然,作為后來者的我們也是幸運的,筆者汪沖為云南省徐霞客研究會成員,他跟隨徐霞客的游記文字,回到 400 年前的明末云南,梳理出五則茶事,我們仿佛也能和徐霞客一起品味那些滋味各異的云南茶葉。

云南,是徐霞客除家鄉(xiāng)以外生活時間最長的省份。徐霞客嗜好喝茶,他一生游歷大半個中國,瀹茗品茶無數(shù),茶是他旅途勞頓時聊可釋懷的慰藉。

現(xiàn)存《徐霞客游記》(后稱《游記》)中,他記錄了旅途中各地的近80多次茶事,其中在云南的茶事就有近60次,可見滇茶對他的慰藉之深,在他筆下的分量之重。徐霞客筆下的云南茶事,既有烹煮瀹茗的品茶之樂,也有采摘制茶的品評之趣,還有設(shè)所施茶的場景之作,其文風(fēng)清新自然,語言樸實精妙,茶事情景生動形象。捧讀《徐霞客游記》,每見其云南茶事,都精彩紛呈,令人心向往之,或動容之至,恍若身臨其境。今不揣淺薄,聊取其中五則,以為拋磚引玉焉。

觀滇筇竹寺,品茗太華茶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月初七日,已經(jīng) “窮盤江源委”并“完省西南隅諸勝”的徐霞客,取道昆明西郊的元代古剎——筇竹寺開啟“迆西之行”。筇竹寺在昆明西郊的玉案山上,滇池的最北近城部分——昆明西湖正當(dāng)其麓。當(dāng)晚,他下榻筇竹寺,恰巧滇中名士、明萬歷年間吏部尚書嚴(yán)清之孫嚴(yán)似祖正在寺中讀書。次日,他便與嚴(yán)似祖、筇竹寺方丈體空等3人同游筇竹寺旁的禾木亭,并在亭中品茗、賞蘭、觀滇,上演了一出“天人合一、三教和諧”山水寫意圖景。徐霞客在當(dāng)日《游記》中寫道:

亭當(dāng)坡間,林巒環(huán)映,東對峽隙,滇池一杯,浮白于前,境甚疏窅,有云林筆意。亭以茅覆,窗欞潔凈,中有蘭二本,各大叢合抱:一為春蘭,止透二挺;一為冬蘭,花發(fā)十穗,穗長二尺,一穗二十余花。花大如萱,乃赭斑之色,而形則與蘭無異。葉比建蘭闊而柔,磅礴四垂。穗長出葉上,而花大枝重,亦交垂于旁。其香盈滿亭中,開亭而入,如到眾香國中也。三人者,各當(dāng)窗一隙,踞窗檻坐。侍者進(jìn)茶,乃太華之精者。茶冽而蘭幽,一時清供,得未曾有。禾木者,山中特產(chǎn)之木,形不甚大,而獨此山有之,故取以為名。

玉案為昆明城郊名山,筇竹為元代滇中名剎,禾木為此山獨有之嘉禾名木。徐霞客與嚴(yán)似祖體空等在素有“玉案晴嵐”美稱的玉案山觀滇、賞蘭、品茗。他們?nèi)耍粸橄娠L(fēng)道骨、超然世外的江南游仙,一為沉毅有骨、文質(zhì)彬彬的滇中儒生名士,一為敦厚篤摯、道行超群的高僧大德,共同在此山獨有的禾木亭中“各當(dāng)窗一隙,踞窗檻坐”,一邊悠悠慢品著太華茗茶,一邊聞著暗香襲人的滇蘭名花,再靜靜觀賞著“滇池一杯,浮白于前”的草海美景,彼此談天說地,其情其景,誠如徐霞客自己所說“境甚疏窅,有云林筆意”,而“其香盈滿亭中,開亭而入,如到眾香國中”。

再品一杯侍茶童子泡好遞上的“太華之精者”,其感受更是“茶冽而蘭幽,一時清供,得未曾有。”如此愜意舒適又情趣高雅的品茗情景,實在是徐霞客一生少有的人生樂事。他們?nèi)嗽诤棠就ぶ衅奋?、賞蘭、觀滇的情景,的確是一幅可以媲美倪瓚筆意的山水畫。相信凡讀徐霞客《滇游日記》者,每到此段記述,無不心向往之、神往之至。

在禾木亭品茗觀滇后,體空與徐霞客一見如故,非常誠懇地想要留他在寺中多住些時日:“此亭幽曠,可供披覽;側(cè)有小軒,可以下榻;閣有藏經(jīng),可以簡閱。君留此過歲,亦空山勝事。雖澹泊,知君不以膻來,三人卒歲之供,貧僧猶不乏也?!钡煜伎汀耙源酥醒土羧站?,而迆西之行不可遲”,急于早登雞足山,只好無奈謝絕道:“師意甚善,但淹留一日,余心增歉一日,此清凈界反成罪戾場矣?!焙髞?,徐霞客架不住體空的盛情挽留,只好改變之前“欲從金沙江往雅州參峨眉”的計劃,告訴體空說:“師意既如此,余當(dāng)從雞山回,為師停數(shù)日?!边@也是部分“徐學(xué)”研究者認(rèn)為徐霞客庚辰(1640年)正月從雞足山東歸時取道昆明的論據(jù)之一。

觀燈元宵節(jié),首記三道茶

崇禎十一年臘月廿二日,“矢志名山,來朝雞足”的徐霞客,終于在歷時兩年有余、歷盡千辛萬苦、歷途萬余里后,背著同行伴侶靜聞和尚的骨灰,抵達(dá)他朝思暮想的云南佛教名山——“靈岳”雞足山。此后,他在雞足山整整停留了一個月,張羅瘞埋了靜聞骨灰,游覽考察了雞足山諸名勝古剎,并與諸多僧侶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期間,他在雞足山度過了“此一宵勝人間千百宵”的除夕,見證了雞足山“瞰星辰燁燁下垂,塢底火光,遠(yuǎn)近紛挐相著牽引,皆朝山者,徹夜熒然不絕”的過年盛況后,又歡度熱鬧的元宵節(jié),“十五日,余以嗽故,臥遲遲,午方起。日中云集,迨晚而翳。余欲索燈臥,弘辨諸長老邀過西樓觀燈。燈乃閩中紗圍者,佐以柑皮小燈,或掛樹間,或浮水面,皆有熒熒明星意,惟走馬紙燈,則黯而不章也?!?/p>

徐霞客是非常注重儀式感的人,雖然人在旅途、身處異鄉(xiāng),但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他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自酬節(jié)意”。元宵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歡快熱鬧又春意盎然的節(jié)日,既愛熱鬧又愛清凈的徐霞客,因為頭天在悉檀寺藏經(jīng)閣前桃花樹下“就暄為記”,到晚上就忽然著涼感冒了。元宵當(dāng)天,他“以嗽故,臥遲遲,午方起”。當(dāng)日天氣“日中云集,迨晚而翳”,身體又不是很舒服,他原本并不打算去湊熱鬧而想早點休息。但他最終還是頂不住悉檀寺“弘辨諸長老邀過西樓觀燈”的盛情,只好強撐病體和諸位長老們到西樓去觀燈,這才見識了雞足山悉檀寺元宵燈會的盛況。

這個元宵節(jié),徐霞客不僅見識了悉檀寺元宵燈會的盛況,還見識了悉檀寺僧侶“注茶為玩”的雅集活動,并首次最早記錄了大理“白族三道茶”:“樓下采青松毛鋪藉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設(shè)盒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本堂諸靜侶環(huán)坐滿室,而外客與十方諸僧不與焉?!薄安汕嗨擅伣鍨橐鹣?,這是云南傳承至今的新春習(xí)俗,寓意一整年都清吉平安、吉祥如意?!扒案髟O(shè)盒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這就是大理“白族三道茶”的雛形,徐霞客是“大理三道茶”的最早記錄者。在徐霞客的筆下,明末雞足山僧侶間“一原二咸三甜”的茶設(shè),已初具“三道茶”雛形。從明代至今,“白族三道茶”日臻完善,最終衍生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生活哲學(xué)與文化內(nèi)涵。

從“外客與十方諸僧不與焉”記述推測,徐霞客作為遠(yuǎn)道而來的“外客”,元宵當(dāng)天似乎并未喝到悉檀寺諸靜侶的“三道茶”,這還引發(fā)了他的無限落寞與感慨:“余因憶昔年三里龍燈,一靜一鬧;粵西、滇南,方之異也;梵宇、官衙,寓之異也;惟佳節(jié)與旅魂無異!為黯然而起,則殿角明蟾,忽破云露魄矣?!奔压?jié)、旅魂、鄉(xiāng)思……黯然,是一個人的孤獨??駳g,卻是一群人的孤獨。在如此喧囂的元宵之夜,熱鬧是他們的,徐霞客只覺得吵鬧。作為一個親臨現(xiàn)場的局外人,他多少是有些落寞、孤寂和凄楚的?!盀轺鋈欢?,則殿角明蟾,忽破云露魄矣?!痹铝链硭男模麤]有明言的心境,“破云露魄”的“殿角明蟾”已經(jīng)替他默默訴說了。此時此情此景,就連天上的明月,都舉著高高的殘缺。

追思清明節(jié),探奇孩兒茶

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廿二日,徐霞客受麗江土司木增邀請,離開雞足山前往麗江。他在麗江停留15天,受到木增的熱情款待,又經(jīng)鶴慶、劍川一路南行前往大理。二月十八日,他終于抵達(dá)早在昆明就期待已久的浪穹縣(今洱源縣),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浪穹名士何巢阿,并與其泛舟同游勝過杭州西湖的茈碧湖。三月初一日,已在浪穹縣城度過了10多天舒心日子的徐霞客,受當(dāng)?shù)赝裂矙z尹忠的盛情相邀,前往鳳羽游覽“每歲九月,鳥千萬為群,來集坪間”的鳥吊山。徐霞客共在鳳羽9天,受到了尹忠的熱情款待,欣賞了白族民族舞蹈——胡旋舞“緊急鼓”,品嘗了當(dāng)?shù)鬲毦咛厣摹昂翰琛保惺芰税鬃迩迕鞴?jié)掃墓習(xí)俗,追思先瑩而感慨萬千。

三月初三日,“尹備騎,命四人導(dǎo)游清源洞”。當(dāng)晚,他們“還宿于尹宅”。初四日,尹忠又“備數(shù)騎”,再游鳳羽山川。中午,他們“還飯于鐵甲場居民家”。在這里,徐霞客見識并喝到了當(dāng)?shù)靥赜械摹昂翰琛保骸爸枚子诩苌?,下煨以火,插藤于中而遞吸之,屢添而味不減。其村氓慣走緬甸,皆多彝貨,以孩兒茶點水饗客,茶色若胭脂而無味。”鳳羽孩兒茶的特色與特點,主要就在于其烹煮、品飲的方式,徐霞客對此做了生動、形象的記述。

在鳳羽“探奇孩兒茶”后,他又見識了當(dāng)?shù)匕鬃迩迕鲯吣辜雷娴莫毺仫L(fēng)俗習(xí)慣:“初五日,晨起欲別,尹君以是日清明,留宴于塋山,即土主廟北新塋也。坐廟前,觀祭掃者紛紛,奢者攜一豬,就塋間火炕之而祭;貧者攜一雞,就塋間吊殺之,亦烹以祭?!碑?dāng)?shù)匕鬃搴椭性瓭h族一樣,非常注重清明掃墓祭祖。富貴奢侈的家庭,直接拉一頭豬,在先人墳前挖一個坑,然后將豬燒埋以祭祀。貧窮一點的家庭,殺不起豬,則帶一只雞,在墳前吊殺后烹煮以祭祀。慎終追遠(yuǎn),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精神信仰。

看著當(dāng)?shù)匕鬃迦绱寺≈氐募漓?,只身在外的徐霞客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先人:“回憶先塋已三違春露,不覺憮然悲哀惆悵!亟返而臥?!比f里遐征、離鄉(xiāng)三載,徐家祖塋已“三違春露”,沒有他的操持,不知家中諸子會不會照舊隆重祭祀,尤其是鼓勵支持他遠(yuǎn)游的“東海賢母”?在尹氏祖塋前“觀祭掃者紛紛”的徐霞客,那時一定很想念他的母親王孺人罷!

追憶明太祖,品評感通茶

崇禎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徐霞客經(jīng)上關(guān)抵達(dá)大理。他共在大理府城10天,與何巢阿同游蒼山清碧溪、感通寺、崇圣寺、清真寺等地,并在大理古城逛三月街。十二日,他游蒼山清碧溪后,當(dāng)晚入住感通寺:“松檜翳依,凈宇明凈高下,是為宕山,而感通寺在其中焉。蓋三塔、感通,各有僧廬三十六房,而三塔列于兩旁,總以寺前山門為出入?!痹诟型ㄋ?,徐霞客拜謁了楊升庵寫韻樓故址,當(dāng)晚又與早就來此等待的何巢阿“席地而飲”。時近望日,明月將滿。他們一邊飲酒,一邊賞月,惜“夜月不如前日之皎”。

次日,徐霞客“與何君同赴齋別房,因遍探諸院”。大理三月好風(fēng)光,蝴蝶泉邊采茶忙。徐霞客來時,正是陽春三月。在感通寺,他看到了山鵑燦爛奪目的盛開景象,又看到了寺僧爬樹采茶的場景:“時山鵑花盛開,各院無不燦然。中庭院外,喬松修竹,間以茶樹。樹皆高三四丈,絕與桂相似,時方采摘,無不架梯升樹者?!毙煜伎鸵坏皆颇?,就走進(jìn)了花的國度。上年六月,他在昆明寫成了《滇中花木記》,其中有句云:“山鵑一花具五色,花大如山茶,聞一路迤西,莫盛于大理、永昌境。”在大理感通寺,他終于見到了山鵑燦然盛開似火的景象。

更壯觀的,是這里的茶樹,“高三四丈”,像桂花樹一樣,采茶人要架著云梯攀爬采摘。徐霞客不僅看到了茶樹和采茶景象,還看到了感通茶的炒制場景并做了客觀、中肯的專業(yè)品評:“茶味頗佳,炒而復(fù)曝,不免黝黑?!毙煜伎筒粌H是旅行家,他還是美食家、美學(xué)家。僅就茶藝茶道而言,他不僅看重茶味,還注重茶湯和茶葉本身的色澤。感通茶是明代就已久負(fù)盛名的云南三大名茶之一,但在徐霞客的眼中筆下,雖然“茶味頗佳”,當(dāng)因其“炒而復(fù)曝”的制作工藝,導(dǎo)致“不免黝黑”的茶湯與色澤,不免白璧微瑕。

感通寺的茶樹,還有一段明代時人引以為豪的神圣故事。洪武年間,明王朝統(tǒng)一云南后,感通寺僧人無極到南京拜謁太祖朱元璋。他向朝廷敬獻(xiàn)一匹白馬和一顆茶樹。朱元璋遠(yuǎn)遠(yuǎn)在城樓上看時,居然很神奇地“馬嘶花開”,無極因此深受太祖隆恩榮寵。后來,無極從南京返回云南,朱元璋親自賦詩十八首為他送行?;氐礁型ㄋ潞?,無極將朱元璋所賜詩歌刻碑立在寺中大殿前。徐霞客在《游記》中詳細(xì)記述了此事:“殿前有石亭,中立我太祖高皇帝《賜僧無極歸云南詩》十八章,前后有御跋。此僧自云南入朝,以白馬、茶樹獻(xiàn),高皇帝臨軒見之,而馬嘶花開,遂蒙厚眷。后從大江還故土,帝親灑天葩,以江行所過,各賦一詩送之,又令諸翰林大臣皆作詩送歸。

今宸翰已不存,而詩碑猶當(dāng)時所鐫者?!毙煜伎瓦€議論說:“李中谿《大理郡志》,以奎章不可與文獻(xiàn)同輯,竟不之錄。然其文獻(xiàn)門中亦有御制文,何獨詩而不可同輯耶?”徐霞客在大理看過明代理學(xué)名儒、滇中一代文宗、白族第一文士李元陽嘉靖年間所修的《大理府志》。李元陽這本志書沒有收錄朱元璋賜無極的御制詩,理由是“奎章不可與文獻(xiàn)同輯”,但徐霞客認(rèn)為“其文獻(xiàn)門中亦有御制文”,為何獨獨御制詩不可同時輯錄,是說不過去的。言語之間,充滿了對《大理府志》不收明太祖御制詩的遺憾。

欲看中秋月,特煎太華茶

崇禎十二年八月初六日,為考察瀾滄江的流向,徐霞客從永昌府右甸(今保山市昌寧縣)進(jìn)入順寧府(今臨滄市鳳慶縣)。此后,他共在今臨滄市境內(nèi)的鳳慶縣、云縣等地游歷考察了12天,最終搞清楚了瀾滄江的流向,糾正了《大明一統(tǒng)志》的錯誤。臨滄是世界公認(rèn)的產(chǎn)茶源地之一,鳳慶自古以來就是云南乃至中國著名的茶鄉(xiāng)。

在鳳慶,徐霞客度過了他“萬里遐征”以來的第四個、在云南的第二個中秋節(jié),也喝到了一口足以慰風(fēng)塵的好茶。八月十四日,他一大早就從順寧府城出發(fā),跟著馱鹽的馬幫,一路風(fēng)塵仆仆地向蒙化府進(jìn)發(fā)。當(dāng)晚,他們抵達(dá)瀾滄江邊一個名叫高簡槽的小山村,住在一個梅姓老人所開的旅店里。一路風(fēng)塵仆仆,旅途勞頓,徐霞客非常疲憊。此時的他,不僅每日旅途疲勞,而且身體也每況愈下:“頭面四肢俱發(fā)疹塊,累累叢膚理間,左耳左足,時時有蠕動狀?!痹陧槍幐?,他還以為是身上有虱子,但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八月廿二日再上雞足山后,才“至是知為風(fēng),而苦于無藥?!笨梢娫邙P慶時,他就經(jīng)受著風(fēng)濕病的折磨。

八月十四日晚,高簡槽村旅店的店主老人用一壺太華茶,慰藉了他風(fēng)塵仆仆的心靈:“店主老人梅姓,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飲予?!鼻拔恼f過,太華茶是位列首位的明代云南三大名茶之一,早在去年冬天,徐霞客在昆明筇竹寺就喝過太華茶。明末,順寧府有“太平寺茶”為當(dāng)?shù)孛琛2糠帧靶鞂W(xué)”研究者認(rèn)為,梅姓老人特煎以慰徐霞客的茶,不是太華茶,而是太平茶。昆明和臨滄的部分學(xué)者還因此爭論不休。其實,王士性《廣志繹》、謝肇淛《滇略》等文獻(xiàn)已有明確記載,太華茶就是昆明西山太華寺所產(chǎn)名茶,的確不是臨滄鳳慶所產(chǎn),但這與梅姓老人特煎以慰客的太華茶并不沖突。梅姓老人是到高簡槽村開旅店的,他將昆明的太華茶帶到那里去開店“慰客”,是完全可能的。當(dāng)然,也不排除徐霞客在《游記》中將“太平茶”誤寫為“太華茶”的可能。此則另論,姑且不贅。

在梅姓老人的馬店里酣睡一覺后,徐霞客睜開眼睛就看到中秋的白日了。當(dāng)天,他跟著馬幫從高簡槽村啟程,向東渡過湍急的瀾滄江,來到正當(dāng)茶馬古道上“有百家倚岡而居”的阿祿司,即今享譽臨滄乃至滇西的魯史古鎮(zhèn)。當(dāng)晚,他們就住在這里。雖然人在旅途,但徐霞客并沒有忘記這天是中秋,他還早早就做了準(zhǔn)備工作:“是夜為中秋,余先從順寧買胡餅一圓,懷之為看月具?!毙煜伎褪浅錆M儀式感的。頭天上午,他就在順寧府城買了個圓圓的大月餅懷揣上路,想著等中秋之夜停下來,靜靜地吃餅、賞月。遺憾的是,那晚“月為云掩”,是個多云無月的中秋,他只能悻悻而臥。幸好,頭天投宿的店主梅姓老人“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給他喝!

云南有名茶,足以慰風(fēng)塵?!捌嬗鰟儆危嘣谄渲小钡牟试浦?,是徐霞客魂牽夢繞、“久擬西游”的地方,是他一生行旅的終游之地,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是中華“游圣”徐霞客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在云南,一路旅行,一路瀹茗,一路品飲,喝到了當(dāng)時幾乎全部的云南名茶。這些滇茶之精者,也一路慰藉著徐霞客旅途勞頓、風(fēng)塵仆仆的心靈。云南用好山好水好茶迎接招待徐霞客,徐霞客則用美詞美句美文美篇為云南修志作傳。徐霞客與云南,如此剛剛好!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4年2月刊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