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嘉茗普洱茶種類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中國四大名茶產(chǎn)區(qū)分布

中國從宏觀上劃分成四個一級茶區(qū)(一級為全國性)。分別為江南茶區(qū)、華南茶區(qū)、西南茶區(qū)、江北茶區(qū)?!懊匠雒琛?,而每一種名茶又往往都伴有幾處怡人的風景、一段不凡的歷史,一個美麗的傳說。名茶、名人、名山相得益彰,人因茶而淡泊名利,茶因人而更加卓著。

一、江南茶區(qū)。年產(chǎn)茶量非常高,大概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2/3。在出產(chǎn)的茶品類中,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等大類,其中又有各種特種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廬山云霧等,也許正是因為江南的靈山秀水養(yǎng)育了太多的才子佳人,所以江南名茶也因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而更加風流婉致,甚至可以說,江南才是中國茶文化之源。江南茶區(qū)是目前中國綠茶生產(chǎn)最集中的茶區(qū)。

1、浙江:主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的西湖龍井,主產(chǎn)于湖州市顧渚山的顧渚紫筍等。

2、江蘇:主產(chǎn)于吳縣洞庭山區(qū)的碧螺春、連云港市花果山的云霧茶、南京雨花臺的雨花茶及無錫市的無錫毫茶等。

3、江西:主要有江西廬山的云霧茶、婺源縣的婺源茗眉等。

4、湖南:君山島的君山銀針、安化縣的安化松針及湖紅工夫等。

5、安徽:黃山的黃山毛峰、祁門縣的祁門紅茶等。

二、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茶區(qū)氣候條件獨特,也是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華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使得茶資源種類極為豐富,主要以出產(chǎn)烏龍茶、紅茶、花茶和白茶為主,其中,烏龍茶和紅茶的品飲方法更是獨具一格,開創(chuàng)了中國功夫茶的品飲藝術(shù)先河。華南茶區(qū)名茶輩出,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大紅袍及產(chǎn)于臺灣省的凍頂烏龍茶等,與江南名茶的貴族氣息完全不同,華南名茶帶有更多的平民色彩,與百姓更加貼近,很好地闡述了中國茶文化的民生景象,也深度影響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廣東:潮州的鳳凰單叢、英德市的英德紅茶、仁化縣的仁化銀毫茶等。

2、福建:安溪的鐵觀音、武夷山的大紅袍、福鼎的白毫銀針、永春縣的永春佛手等。

3、廣西:凌云縣的凌云白毫、蒼梧縣六堡山區(qū)的六堡茶、桂林的毛尖等。

4、臺灣:幾乎全省都產(chǎn)茶,主要有花蓮的天鶴茶和臺東鹿野的太峰高山茶、臺北出產(chǎn)的文山包種,以及新竹的白毫烏龍等。

三、西南茶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影響意義不但在中國是巨大的,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里是世界茶樹的發(fā)源地,是中國茶葉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西南茶區(qū)屬于高原茶區(qū),地形復(fù)雜,土壤類型多,氣候變化較大,主要出產(chǎn)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名茶主要有云南普洱茶、云南沱茶、滇紅工夫茶、四川紅茶、四川蒙頂茶等。早在千年前,這里就大量出產(chǎn)緊壓茶,并且隨著馬隊的鈴聲在茶馬古道上流通,甚至銷往周邊及更遠的國家和地區(qū)。古老的西南茶區(qū)地形各異,氣象萬千,有著豐富的茶葉種類,出產(chǎn)的名茶也很多,其中更有些名茶貴如珍寶。

1、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的普洱茶,瀾滄江沿岸的滇紅工夫茶,以及盛產(chǎn)的緊壓茶、翠華茶、大白茶、蒼山雪綠等。

2、貴州:遵義毛峰、都勻毛尖、雷山銀球茶等。

3、四川:蒙頂山的蒙頂甘露、蒙頂黃芽,峨眉山的竹葉青、峨眉毛峰,還盛產(chǎn)碧潭飄雪、茉莉清茶、三花茶、嘉竹茶等。

四、江北茶區(qū)。地形復(fù)雜,氣溫較其他產(chǎn)茶區(qū)偏低,是中國四大茶區(qū)中位置最北的產(chǎn)茶區(qū)。相較于南部茶區(qū),這里天氣寒冷,氣候變化明顯,能成功地種植茶樹,產(chǎn)出品質(zhì)優(yōu)秀的茶葉,本身就是成功的創(chuàng)舉。也是茶文化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江北名茶的種類相對要少一些,出產(chǎn)最多的品種是綠茶,包括傳統(tǒng)的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及名茶新銳明山茶等,但也正由于賦了獨特的小氣候環(huán)境,所以這些名茶也具備其他名茶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從而使中國名茶更添風彩,也在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河南:信陽出產(chǎn)的信陽毛尖等。

2、安徽:六安等地的六安瓜片、舒城蘭花茶、天柱劍毫、金寨翠眉等。

3、陜西:西鄉(xiāng)的午子仙毫、南部縣的漢水銀棱、鎮(zhèn)巴縣的秦巴霧毫等。

4、山東:嶗山出產(chǎn)的嶗山茶等。

春來茶香擷綠芽(下)

宋人李復(fù)有詩云:“春茶自造始開嘗,色味甘新氣芬馥?!贝号ㄩ_之際,茶人們一年一度的盛宴便如約而至——春茶季。對他們而言,春日的陽光和雨露,都藏在這一杯春茶里。有的甘甜、有的濃郁、有的花香襲人、有的野性十足……百般滋味,似乎是要靜下心來將每種都品上一品,才不辜負這大好春光。

香茗一甌知時節(jié)

茶葉采摘季節(jié),由于茶葉生產(chǎn)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不同,各種成品茶對原料的要求不同,采摘季節(jié)的先后差別因此也就更大。明代以后,春茶采摘時節(jié)逐漸延長,不但有所謂的頭春、二春、三春等茶,而且人們還認識到采摘期的早與遲,對茶葉品質(zhì)的優(yōu)次是密切相關(guān)的。

如今,人們又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將春茶劃分成頭采、頭春、早春、明前、雨前、春尾等幾類。

頭采茶指茶園在開春以后,對極少量的、已經(jīng)達到采摘標準的芽葉的第一次采摘。因數(shù)量極少,用來篩選的范圍也就很小,所以頭采茶通常被用來試制成頭一波春茶。但由于含水量大,品質(zhì)并不一定是春茶里最好的。

頭春茶是指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葉。對于中國的名優(yōu)茶來說,頭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質(zhì)。但即使是頭春茶,不同種類的茶葉采摘時間也不一樣。綠茶頭春茶時間一般可以從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賓在2月中旬開始采摘,浙江溫州永嘉烏牛早品種在2月中下旬開始采摘,福建福鼎白茶一般3月初采摘,陜南茶區(qū)往往在3月下旬開園采茶。而在同一茶區(qū)的高海拔茶園,頭春茶的采摘時間更晚。

對于茶葉采制來說,有4個重要的節(jié)氣:立春、春分、清明、谷雨。而春分至清明之間采制的茶是為明前茶。茶樹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的休養(yǎng),本身物質(zhì)含量就較豐富,再加上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茶樹發(fā)芽數(shù)量不僅有限且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chǎn)量很少,故坊間也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雨前茶是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葉。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么細嫩,但由于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nèi)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春尾茶,又被稱之為“雨后茶”,指谷雨之后采制的春茶。谷雨時節(jié),氣溫逐漸回暖,雨水充沛,茶樹從寒冬中徹底蘇醒,喚起潛藏的能量。也是步入夏季前最后的一款“春茶”。

“明前”“雨前”的概念,主要是對江南茶區(qū)而言。云南、廣西、山東等地,都不會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因為西南茶區(qū)和華南茶區(qū)的大部分區(qū)域地處我國南部,開春氣溫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節(jié)時就已經(jīng)開始采茶,待到清明時,采摘茶葉已近兩個月。比如云南普洱茶(生茶),雖然也講究春茶,但因為海拔問題,普遍為小茶樹和臺地茶發(fā)芽較早,古樹茶發(fā)芽較晚,即使也有少數(shù)茶區(qū)可以明前采摘,但很多茶區(qū)的云南大葉種茶要等到三月底四月初才開始采摘,有些甚至要進入四月中旬采摘。江北茶區(qū)如河南、山東等地由于氣候原因,往往在清明節(jié)后才開始采制,因此并無“明前”之說。

不同的茶類,對采摘時節(jié)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西湖龍井以明前茶為貴,普洱茶(生茶)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為佳。茶葉采摘注重時節(jié)的原因,說到底是能采摘到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的鮮葉,能有合適的天氣可以制作茶葉。好鮮葉加上好天氣,再加上好的制茶師傅,一款好茶的誕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正是江南好風景

江南、煙雨、茶葉,如果中間再添入“文人”二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丹青——仿佛茶葉這種清雅之物,天然就是為了江南而生的。

從古至今,天下文人都愛江南,天下茶人都偏愛江南茶。

哪怕茶圣陸羽也有私心,獨寵浙江湖州的顧渚紫筍,還特地“踩一捧一”地強調(diào):“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古今最受推崇的“茶詩”——唐代茶仙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七碗茶歌》,也把宜興的陽羨茶推向神壇,說“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江南茶如同詩畫,茶意先于香味,光是身在茶園就情難自禁。大凡出名的江南茶,無一不是生于山水錦繡之間,無一不是揚名在文人墨客之手。

蘇州的洞庭碧螺春,生長的環(huán)境極其苛刻——太湖中有兩座小島,西邊的喚作西山(西洞庭山),東邊的名作東山(東洞庭山),日久天長,東洞庭山與陸地相接,成為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而西洞庭山依然絕世獨立,深居湖心。

碧螺春,就生長在這太湖煙水迷蒙的東、西二山之上,如同白銀盤里一青螺。

碧螺春常有,但洞庭碧螺春少見,唯有湖中二山所產(chǎn)、寥寥無幾的才能冠以“洞庭”之名,才飽吸了太湖煙水,出落得楚楚動人,散發(fā)著“嚇煞人香”。從宋代范成大鐘情的“水月茶”,到清人贊嘆的“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爭說碧螺春”,山水詩文塑造了碧螺春獨有的魅力。

太湖如此,西湖更負盛名。明清以來,西湖龍井就是文人士大夫們竭力追求的名茶。晚明的張岱、清代的袁枚,兩大才子亦是兩大老饕都對其贊不絕口。

而世間自稱“貢茶”的名茶如過江之鯽,唯有西湖龍井引得帝王親自下場“背書”——乾隆下江南,專程赴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傳說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今天的西湖龍井尚有“獅”“龍”“云”“虎”“梅”五大核心產(chǎn)區(qū)。

而在獅峰山一帶,還有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白鶴峰等產(chǎn)地,如群星拱衛(wèi)西子湖,湖光山色茶湯香,一杯飲盡江南春。

皖南的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休寧,以及浙西開化一帶山巖靈秀,水溪潺潺。崇山峻嶺的地貌,讓這里自古偏居一隅。殊不知,早在南宋時期,此地因為獨特優(yōu)質(zhì)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已是名優(yōu)茶葉的產(chǎn)地?!段墨I通考》記載,宋代當時全國名茶共37個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產(chǎn)于皖南一帶,尤以石臺茶仙寓山為之最。

由于“嫩蕊”產(chǎn)于海拔千米的云霧之中,茶園常年被云霧籠罩,所以當?shù)厝朔Q此茶為“霧里青”。霧里青茶,從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被列為貢品。此后每年3月,霧里青茶由挑夫從仙寓山“徽饒通衢”挑到山下,裝上小船順秋浦河而下,在池州上大船,順長江而下,經(jīng)蕪湖、南京至揚州轉(zhuǎn)入京杭大運河,千里迢迢運往京城。這正是陸放翁筆下的“秋浦萬里茶人到,笑說仙芝嫩蕊來”。

自休寧順馬金溪而下,便入浙江開化境內(nèi)。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的開化,峰巒疊嶂,溪流眾多。好山好水造就了開化龍頂特有的顏色,根根分明的芽頭在伴著激蕩的清泉繪制出一幅氤氳的山水江南,沉浮之間構(gòu)建出一片奇妙的碧潭森林。

濃郁的茶香伴著水汽緩緩升起纏繞,絲絲花香在鼻尖綻放,大山之間的山野之氣沖破冬日的陰霾,是春日江南的味道,春風拂面,沁人心脾。輕呷一口,茶香在舌尖迸發(fā),絲絲甘甜漫上心尖,不禁讓人沉醉在這山水江南的層層綠意之中。

且將詩詞奉新茶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對春茶的褒揚多姿多彩。

雀舌、仙毫、毛尖、瓜片、雪芽、紫筍、銀針……茶名往往如詩題,濃縮著春天的生機和詩意。面對春茶,古人總是以詩詞相酬。

唐代詩圣杜甫在《重過何氏五首·之一》中寫道:“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币皇自姷辣M了在夕陽余暉的春天里,因茶而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

詩人劉禹錫則以特有的才情加上茶人對春茶的深情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說:“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芒叢摘鷹嘴。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绷钊俗x后也想融入廟檐之下,觀竹和聞啜那“滿室香”的“鷹嘴”春茶。

晚唐詩僧齊己,他的春茶詩意境深遠,他在《謝中上人寄茶》中是這樣寫的:“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到了宋代,詩人對春茶的眷戀更進一層,范仲淹在《鳩坑茶》一詩中說道:“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茶?!?

詩人梅堯臣更是把春茶與黃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詩中說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餅。價與黃金齊,包開青蒻整。碾為玉色塵,遠及蘆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領(lǐng)。”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得地吟詩、賞春、品茶,心中了無牽掛,頗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

而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則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腸、蘭心蕙質(zhì)、神韻迷人的絕代佳人,其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說:“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弊x了這首詩,尤以“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句,人們對蘇東坡筆下的春茶,怎能不傾慕與心醉呢?至今人們把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對。

人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詩人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懷》詩中把春茶譽之為“世間絕品”,其詩云:“石碾輕飛瑟瑟塵,乳花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薄笆篱g絕品”的春茶,韻高難識,明寫茶,暗喻人。茶的野、幽、清、高均成了詩人品格風范的標識,也成了詩人對生活意境的追求。

明代以后,儒生品春茶,風流依舊。如唐伯虎習(xí)以春茶作畫,以茶思賦畫之靈感,對春茶的嗜愛往往比別人更勝一籌,品之不盡,欲自買青山,自摘春茶。他在一幅《品茶圖》題詩款中說:“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娛自嘉?!?

清代詩人陳章,對采茶人的辛勞深有體會。他在《采茶女》中寫道:“鳳凰嶺頭春露香,青裙女兒指爪長。度澗穿云采茶去,日午歸來不滿筐。”雖說辛苦,但一年之中,采茶人最盼望和最感恩的還是春天。因為春天造就了好茶,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對他們來說,侍春茶,侍的也是自己的生活。

(王寧綜合整理)

來源:中國食品網(wǎng),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相關(guān)閱讀


【茶語】魏晉之后的飲茶習(xí)俗及其演變!


? 魏晉時期飲茶習(xí)俗??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茶葉從原來的珍貴奢侈品

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江南一帶,

不僅文人士大夫間流行飲茶,

民間也有大量的人喜好飲茶。



至于帝王公卿,

名士道流之間,

飲茶的風氣更濃。


每到采茶時節(jié),

郡太守都會大開宴集,

一方面是督造茶葉,上交朝廷,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品飲新茶。


? 隋唐時期飲茶習(xí)俗??


隋唐時期,

茶葉依然多為茶團。

飲用時,加調(diào)味品煮湯。


隨著茶事興旺,貢茶隨之出現(xiàn)。

茶葉栽培技術(shù)和加工技術(shù)也隨之發(fā)展,

涌現(xiàn)出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隨之改進。


尤其到了唐代開元之后,

專門的烹茶器具、論著也隨之出現(xiàn),

尤其以陸羽《茶經(jīng)》三篇影響深遠。



自此之后,

不僅對茶葉茶器有了要求,

對煮茶用水也逐漸講究起來,

烹煮方式及飲用環(huán)境也越來越講究,

并逐漸形成了風靡中日兩國的茶道。


可以說,茶道的出現(xiàn),

較之秦漢魏晉時期的“吃茗粥”

是我國茶葉文化發(fā)展中的一大飛躍。


? 宋以后及明代飲茶習(xí)俗??


宋承唐代之風,飲茶日益普及。

宋代梅堯臣的《南有嘉賦》云:

“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

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寧?!?/span>


自宋代始,茶成為了

開門“七件事”之一。


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現(xiàn)改變,

給飲茶方式也帶來了重大影響。



宋初沿襲前代,

茶葉多制成團茶,

飲用時碾碎,加調(diào)味品煮飲。


宋真宗以后,

人們飲茶時逐漸開始

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

調(diào)味品逐漸減少。


同時,

出現(xiàn)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

品飲方式也由原來的煎煮變?yōu)?/span>沖泡


茶葉沖以開水,

開始細品緩啜清正

襲人的香氣、甘冽釅醇

的茶味,領(lǐng)略茶葉天然的色香味。



明清時期,

茶類不斷增加,

飲茶方式出現(xiàn)兩大特點:


一是品茶方式日臻完善講究。

茶壺、茶杯要先用開水洗滌,

干布擦拭,然后才能開始泡茶。

對茶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要求既不奪茶葉清香,又無熟湯氣。


二是出現(xiàn)了茶葉分類,

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同時各地由于風俗不同,

開始選用不同茶類。



如兩廣喜歡普洱茶和紅茶;

福建多喜歡飲用白茶和烏龍茶;

江浙喜歡綠茶;新疆西藏等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多用黑茶和茶磚。


當今社會,

茶葉的種類和品飲方式日益多元化,

不過大多數(shù)茶客依然講求順乎自然,

追求清新淡雅的茶之原味。


?中國歷代飲茶習(xí)俗及演變?


直接把新鮮的茶葉放在嘴中咀嚼

遠古時代

春秋時期

茶葉和其他食材搭配做成羹湯搭

將茶葉搗碎加入蔥、姜和橘子等制成飲品飲用

秦漢時期

魏晉時期

茶葉逐漸由奢侈品變成普通飲料

飲茶蔚然成風,煮茶時開始加鹽、薄荷、紅棗等改善口味

隋唐時期

兩宋時期

茶品日漸豐富,開始出現(xiàn)“蒸青法”制成的散茶

制茶工藝革新,飲茶方式也由煮茶變?yōu)闆_泡

明清時期

現(xiàn)代

茶品種類更加豐富,人們對飲茶的好處也有了深刻認識。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