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假的白茶

找到約42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9 秒)

“二十年的老白茶”,假的一本正經(jīng),一個細節(jié)暴露所有!

近年老白茶的價格上漲很快。

利字當頭,魚目混珠的造假者也紛至沓來。

或制作中悶堆、灑水做舊,或無意受潮后再烘、曬偽造湯色口感,或故意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存放,或老茶拼新茶壓餅,或用春尾茶、夏茶從外觀上冒充后虛標年份...不一而足。

如此做舊作假泡制出的所謂“老白茶”,哄騙了很多不明所以的茶友。

但假的就是假的,任他費盡心機,也可能因為一個細節(jié)翻車。

不知這樣的例子,不知茶友們是否留意過?

《1》

這是一款餅面打著自稱2002年的老白茶。

且不說它棕褐、黑褐的枯干色澤,完全不太符合正常自然陳化出來的老白茶的樣貌。

也不論有哪些個甘愿當小白鼠的茶友,把它買回家沖泡后喝到嘴里的茶湯滋味如何。

單看它古樸盡顯的包裝餅紙上,清晰可見的“生產(chǎn)日期”和“執(zhí)行標準”,就讓人忍不住疑竇叢生:

生產(chǎn)日期:2002年4月;執(zhí)行標準:GB/T22291-2008。

2002年,就用上2008年的國家標準?

縱然是用上再“飽經(jīng)滄桑”的紙張來襯托其老舊,也是包不住的假。假的也太超前了,能提前6年用上還沒有的新標準?

此處,對白茶壓餅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茶友,可能會有所質(zhì)疑。

——難道不能“老料后壓”?

的確。

如果去買老白茶,對方的銷售說辭是“這是二十年前壓成餅的老白茶”。

你會很確定:這餅茶是假的!

因為二十年前時,白茶幾乎尚無壓餅的技術工藝。

可如果對方的解釋是“這是二十年前的白茶原料,最近幾年才壓的餅”,即“老茶后壓”(這也基本是市場上明知售賣的假老白茶商家的一致說辭)。

那么,這餅茶理論上不排除“真”的可能性,盡管如此情形,也相當罕見。

《2》

老料當然可以后壓,并且我們知道新做好的散料白茶,存放一段時間,比如少則幾個月,多則一二年,都比較有利。

把當年的白茶散料存放起來,過幾年之后再壓制成餅,實際中也很常見。

但具體到這款2002年“老白茶”,這個說辭就難以服眾了。

主要理由有兩個:

其一、無企業(yè)生產(chǎn)許可,疑似“三無產(chǎn)品”

茶葉屬于食品,適用于我國的食品質(zhì)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都要有合規(guī)合格的。

散茶可以是初級農(nóng)產(chǎn)品,但壓制成餅作為商品出售時,只要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出廠的,目前最近幾年的都要有相應的標識!

即常說的“QS”或“SC”認證。

參看下圖:2018高山壽眉老白茶餅。

餅紙背面產(chǎn)品信息完整規(guī)范,“生產(chǎn)許可編號”(SC)清晰標注且可查。

早期的時候,如2010年前后幾年,茶百科就在很多場合及平臺分享白茶相關內(nèi)容,那時送身邊的朋友喝白茶,最特級的銀針,白送都很少人要!開白茶店的,站在店門口請著過往行人進店喝、及送茶樣,都很少人接受。

當時更別談白茶的市場熱度了。為了減輕倉儲壓力,也有選擇壓餅,并且壓的技術很不成熟,要么太松,很快散掉,要么太緊,真的需要很鋒利的錐子撬餅的,并且餅中心黑硬較大塊。

那個時候的包餅紙不講究,以通用紙張居多,并且包餅紙的手法也和現(xiàn)在不同,茶百科人手中都有這樣的見證和記錄。

但最近這些年,餅茶產(chǎn)品包裝是必須有QS或SC的!

沒有,嚴格來說就可疑為白茶中的三無產(chǎn)品。

(按新規(guī),2018年10月1日起,“SC”標志的編碼完全取代原來的“QS”,一企一證,實現(xiàn)食品全追溯。)

其二,老料可以后壓,但特別老的原料壓餅,不合情不合理。

市場上,會把散裝存放良好的很老白茶,再次壓餅后出售的,極少。

尤其是像這樣動輒一二十年的,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

首先是因為老年份白茶的存量本來就很少,散裝老白茶都完全可以賣的很貴,有很好的收益,并且熱衷追特別老年份的白茶人,都不缺少那點錢,散料更直觀、更真實、減少出售環(huán)節(jié)中讓人生疑的成份;

其次,壓餅的過程中,不但會有較大的原料損耗,還有一定的“發(fā)酵”完全改變滋味的風險。

一旦內(nèi)含物質(zhì)轉(zhuǎn)化,原料品質(zhì)上好的老白茶豈不報廢?

換言之,若真是那么老年份的、難得的原料,誰又舍得冒著風險拿來后壓呢?

更何況,還有這么大的量?

更更何況,還賣相當?shù)土膬r格?

《3》

作假老白茶,做的夠不夠“真”,往往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

類似的,還有這種:一款生產(chǎn)日期顯示為2005年的“高山荒野老白茶”(圖就不配了,茶友們腦補下即可)。

“荒山”、“荒野”之于白茶,的確是塊金字招牌,若名副其實,倒難能可貴。

但如此堂而皇之的出現(xiàn)在一個2005年的老白茶餅上,卻讓人懷疑的要命。

為何?

“荒山”、“荒野”、“野放”茶等名詞,都是近年來白茶市場逐漸火熱之后、產(chǎn)品細分之下,才出現(xiàn)的新概念。

大十幾年前,別說荒野了,白茶的名號,真正聽過、了解的人也不多。

如此“超前”,你不假誰假?


配個茶百科人存放的有年份的真老白茶餅外觀圖,茶友們可自行對比下手中的老白茶餅,及上文開頭兩張假老白茶餅圖,外觀色澤區(qū)別。

《4》

品質(zhì)老白茶,是真的好喝。

茶友們喜愛追捧老白茶,也沒有錯。

可一方面,且不說好品質(zhì)的高年份老白茶芳蹤難覓,縱然貨真價實的擺在眼前,面對遠超于新茶的高昂價格,我們很多人也免不了得先問問錢包。

另一方面,做舊老白茶充斥市場,就算是錢袋子鼓鼓的土豪茶友,如果對白茶不甚熟悉,或者沒有找對可值得信賴的商家、茶人,面對真假難辨的“老白茶”也免不了傷錢又傷心。

因此,對于喜愛白茶的茶友們來說,茶百科一直的建議都是:最好“邊喝、邊存”。

不但價格實惠,喝茶成本低,對于品質(zhì)、年份,也喝的更安心和放心。

來源:茶百科,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老白茶造假手段揭密,既然是假的,就一定有破綻

1.揉捻、發(fā)酵造假

傳統(tǒng)工藝的白茶講究“不炒不揉”,而為了在表象上達到這種效果,“聰明”的造假者于是加入“新工藝”,做輕度揉捻、提高發(fā)酵程度,或者通過壓餅過程中水量的控制,適當發(fā)酵,使湯色變紅,偽裝老白茶。存儲多年的老白茶,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也在慢慢發(fā)生著變化,這讓泡出來的老白茶最終的顯性特征為湯色會更紅、湯感會更稠、滋味也更醇和。

破綻:雖然揉捻發(fā)酵后的假老白在湯色上已經(jīng)可以魚目混珠,在香氣上,它是怎么都偽裝不來歲月陳化帶來的藥香與荷香。

2.高溫烘干造假

而造假者為了使假老白快速出紅湯、口感變甜,會采用“高溫烘干”的辦法,但烘干后的部分以后儲存轉(zhuǎn)化會出問題。傳統(tǒng)白茶講究“自然萎凋”,高溫烘干會導致活性物質(zhì)喪失。

破綻:而高溫烘干后的假老白,香氣上還會出現(xiàn)火工香和焦糖香,這種香氣倒也不會令人不悅,只是這已經(jīng)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白茶的香氣了。

3.老茶撒面,新茶做芯

年份較短的中生代白茶做芯或者用造假工藝制成的“老白”,但在表層卻用真老白包裹外殼,如果單看表面,或者只聞香氣也分辨不出。

破綻:如果說光看干茶你有可能被表層蒙蔽,但是看看葉底,一般還是可以抓住它的“狐貍尾巴”。因為葉底的呈現(xiàn)上,新老拼的假老白多會有葉底花雜的狀況,沒有真老白的葉底勻稱。

4.湯色深淺的變化順序

因為幾十年前生產(chǎn)出的白茶,工藝上都是不炒不揉做出來的,葉片的細胞壁沒有被破壞,一般來說,真正的老白茶的湯色變化肯定是由淺到深的,即使是老茶,它的水浸出物也會出來的很慢;而摻雜新工藝的假老白,因為經(jīng)過揉捻等工序人工做舊,則往往前幾泡湯色較深,再往后反而湯色越來越淺。

來源:福鼎白茶精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鼎太姥山的茶青,太姥山的白茶!



《1》


最近,頻頻有茶友拿著一些陌生的品牌來問,幫我看看,這個是不是太姥山的茶。


在村姑陳介紹了這么久之后,太姥山的山頭概念,早已經(jīng)深入一眾白茶友的心里了。大家都知道,太姥山的白茶好。這一點,不但買茶的人知道,賣茶的人也知道。


于是,很多人想到了借太姥山的光。


比如這位茶友發(fā)來的茶,包裝上赫然印著“太姥銀針”四個字,然而去看廠址,卻離太姥山十萬八千里,在一個叫做柘榮的鄰縣。


這就是明顯的“營銷借光法”——外地的白茶,為了銷量好,借了太姥山的光。


在產(chǎn)品包裝上印上“太姥”字樣,讓人乍一看,以為是太姥山的茶,再一對比,發(fā)現(xiàn)價格又比常見的太姥山的茶便宜,沖動欣喜之下,自然就買回去了。


原本是很普通的茶,名不見經(jīng)傳,價格也很普通。然而,一旦穿上“太姥山”的外衣,裝進“太姥山”的包裝盒,它立馬就高大上起來,價格也一路漲起來,堪堪可比自己原先的價格,高了一半。


換個名字,就能翻倍賣,這種生意,誰不干?


所以,各種冠以太姥山名號的白茶品牌,層出不窮。


比如,太姥銀針,太姥白茶,太姥古樹,太姥神針,姥老茶,太白姥........


個個都以產(chǎn)自太姥自居,實則都是別的產(chǎn)區(qū)的茶。





《2》


為什么不建在太姥山的茶廠,賣的就不是太姥山的茶呢?


首先,根據(jù)地理標志保護的規(guī)定,茶葉的采摘,是講究原材料,原產(chǎn)地,原地加工的。


這是為了保證茶葉的新鮮度,盡最大的可能保存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zhì)。


產(chǎn)自福鼎太姥山的茶青,采下來,要及時攤晾,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運到鄰縣柘榮去加工——路途遙遠,茶青早就悶壞了,做出來的茶葉苦澀味會很重。


在春茶季艷陽高照的氣候里長途運輸,茶氨酸也損耗很大,成品茶當中鮮爽的口感幾乎沒有了。


其它的內(nèi)含物質(zhì),也留存得不多。就算存成老白茶,也沒什么收藏價值,湯感什么的,別提了。


其次,太姥山本地的茶農(nóng),也基本不愿意把茶青運下山去賣,辛苦運下去,價格跟平地茶青一個價,豈不是虧了運費?


另外,基于鄉(xiāng)情的緣故,太姥山的茶農(nóng),基本上把茶青賣給同村的茶廠——都是親戚,沾親帶故的,價錢好商量,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不賣給自己人,也抹不開面子。


故而,外面的茶廠,要想拿到太姥山的茶青,就得出高價收購,高于本村茶廠的收購價。


那么,水漲船高,這批茶的零售價,必然也是高的。高過太姥山本地茶廠的銷售價。


也就意味著,在產(chǎn)品銷售上,這批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懂茶的人,大多數(shù)不會這么干。


除非是新手。




《3》


這種“借光”式營銷,是老早就出現(xiàn)的,很普通的一種營銷手段了。


不但在白茶界里出現(xiàn)了,在巖茶界里,也早就肆虐了。


大家還記得曾經(jīng)在央視的天價茶廣告里看到的那塊碩大的廣告牌嗎?


紅色的底色上,赫然寫著“牛欄坑肉桂廠”的字樣。


到武夷山尋茶的朋友,有多少,曾經(jīng)因為這塊廣告牌,而推開過這家茶葉店的大門?


想來為數(shù)應該不少吧。


外地人哪里懂得牛欄坑那塊小小的地盤,都有哪幾戶人家。來了武夷山,聽到一口本地口音,再聽到人家說幾句內(nèi)行話,便確信無疑。


就算你要人家?guī)闳タ磁诳樱矝]關系。


看就看唄,茶樹又沒長嘴。


然而實際上,這家?guī)r茶廠,與牛欄坑,還真的關系不大。據(jù)知情人士透露,它家根本就沒有分到牛欄坑的茶園,甚至,連半巖的茶區(qū),都算不上。


但是,人家就是憑借著“牛欄坑肉桂”這五個字的光,憑借在“牛欄坑肉桂”的光環(huán)下樸素的價格,賣掉了好多茶葉。


說這是史上最成功的“借光式營銷”案例,想來沒有人不服。




《4》


為什么這種看似不夠光明正大的“借光式營銷”手段,能屢屢獲利呢?


它襲擊的是“信息不對稱”這一暗穴。


喝茶的人,買茶的人,有幾個是知道真正的行業(yè)內(nèi)情的呢?


很少。


真正的內(nèi)情是,福鼎太姥山的茶農(nóng),是不會注冊“太姥山”這個商標的,它是特殊詞匯,就算去申請了,商標局也不給你審核通過。


同時,太姥山的茶農(nóng),也沒有習慣宣傳自己來自太姥。


他們的高山白茶,產(chǎn)區(qū)好,茶青好,產(chǎn)品不愁賣,每年年前就有客商上門來預訂,茶還沒采,就收到了訂金,這樣好的行情,又何必再費勁巴拉再去大講特講?


反正熟悉的客人都知情,不必再肆意宣揚。


而牛欄坑的茶農(nóng),也沒有起名牛欄坑的習慣。


他們的茶廠名,天馬行空,叫什么名字的都有,唯獨沒有叫“牛欄坑”的。


蓋因他們的廠,辦得較早的,彼時牛欄坑還沒興起,沒有人會想到要去用它做為茶廠的名字。


到了后來,牛欄坑名聲大振之后,雖然也有人想搶注這個名字,但鑒于大家都虎視眈眈,也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牛欄坑”三個字據(jù)為已有。


所以,太姥山的茶農(nóng),從來不宣揚自己是太姥山的茶。


牛欄坑的茶農(nóng),也從來不會宣揚自己是牛欄坑坑主。


就像老班章的村民們,誰還需要去外面做廣告,宣傳自己是老班章的茶農(nóng)嗎?


每年抱著錢上門來的茶商,都要把他們的黃泥巴路給踏平了。






《5》


茶做得好,是技術好。


而茶賣得好,是營銷技巧高明。


借光營銷,就是其中極為高明的一項技巧。


跟高明的化妝術異曲同工。


一款平平無奇的茶,因為借了太姥山的光,就立刻鯉魚躍龍門,身價百倍起來。


茶品質(zhì)好不好暫且不論,但包裝印刷精美,名字起得好,貼著太姥山的招牌,就能賣得風生水起。


正是消費者對包裝和宣傳的盲從,導致有一小部分商人,不以鉆研、提高制茶技術為己任,專門劍走偏鋒,貼牌銷售,借光營銷,也賺到了盆滿缽滿。


然而,如果每個人,都不再去鉆研技術,不再想著要提高制茶水平,把茶做是更好,而是鉆研如何投機取巧,那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長此以往,恐整個行業(yè),危矣。




《6》


做舊茶,是一種欺騙。


而借光營銷,又是另一種欺騙。


招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都是讓消費者買到了自己原先不想買的東西。


想買老白茶的,買到了假的老白茶。


想買太姥白茶的,買到了假的太姥白茶。


欺騙,做假,也許是一條捷徑。


但是,天長日久之后,當一切都真相大白,假的必定會被揪出來。


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找到約41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