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黃茶最大特點

找到約1,399條結果 (用時 0.017 秒)

一年之中采摘最遲的茶——單從雪片

單叢茶,海拔不同高度每年采摘的輪次不同,有不同季節(jié)的單叢茶。高山只產春茶,中低山一年可以分為:正春、二春、暑茶、秋茶、雪片、六雪等,在低山茶中暑茶還可以分為頭暑和二暑,雪片也有了第七輪次。這就比較復雜,我們一般只簡單地將單叢按四季分為春復秋冬即可,公認的是“春冬為佳,夏秋次之”。所以,雪片茶中,雪片是指季節(jié),在每年立冬后采制的單叢茶。

最大特點——鮮香

雪片茶,鮮葉生長到冬季,茶葉芳香物質積累到頂峰,以品嘗鮮度為主鴨屎香,大烏葉等品種,好的雪片茶,其香氣比春茶更為高銳、驚艷。甚至于是隔了夜的茶葉,聞起來依舊很香。好的雪片是經過霜凍的茶,這類雪片的香氣最為濃郁、飽滿、持久。而沒有經過霜凍的雪片茶,香氣則差上許多。好比受過霜凍的白菜,吃起來會更加鮮甜。

當下鳳凰單叢茶中,鴨屎香雪片尤其流行,因為香,再加上滋味清甜,鴨屎香雪片茶特別容易被剛接觸單叢茶的茶友所接受,并很快成為他們最愛喝的一種茶。鴨屎香冬茶雪片的香,帶有優(yōu)雅沉穩(wěn)的蘭花香,更高品質的鴨屎香在蘭花香的基礎上,還有獨特的奶香味,甜花香,茶香的層次多樣是其他品種所沒有的。并且,雪片鴨屎香茶香氣的可接受度非常高,小編曾經遇到過一位經常喝普洱茶的茶友,聞過了我的茶樣,第一反應就是:“這茶這么香,不會是動了手腳吧?”

特點二——甜潤

在外觀上,大多數(shù)雪片茶干茶的條索稍顯粗壯。而高品質的雪片茶,同時較緊致,且?guī)S頭、砂綠明亮;沖泡后葉底肥厚大片,韌性十足;耐沖泡,一泡大概可以沖15~20遍左右;湯感醇順,甘甜潤;香氣能入水,細嚼茶湯,讓茶湯色在口腔中打轉,味覺能品出香來。除了一股濃郁的香氣之外,兼有相應協(xié)調的滋味,不至于單純的香得膩人,多喝令人生厭,這才是真正的優(yōu)質雪片茶。

特點三——量少

雪片是單叢茶一年中產量最少的一季茶,因此冬季喝單樅茶新茶是一種奢望。之所以雪片的產量不多,一來是因為“雪片香自苦寒來”,能夠堅持挺到冬季且長勢好的鮮葉本就不多,若是再遇上霜凍,好鮮葉就更少了,所以雪片茶一般會有“顏值偏低”的情況;二來是因為“冬茶需要為春茶做出犧牲”,冬季茶葉的生長積累,多數(shù)在為春茶做準備。春茶,特別是早期春茶,氨基酸及相應的全氮量和多種維生素富集,往往是一年中綜合品質最好的時期。一年的養(yǎng)生從春茶開始,而雪片茶作為壓軸茶,宣告著鳳凰單叢茶此年度的結束。

雪片茶,好的雪片非常迷人,香氣奇高,湯甜爽朗。另外補充兩點:海拔和價格。

海拔

因為高山茶區(qū)秋冬開始氣溫就很低了,正常情況下長不出雪片茶。一般九月份起,就不能再施肥管理了,如果抽出茶芽迎上了霜凍,有可能連茶樹都凍死。所以如果遇到宣傳海拔極高的雪片茶,那很可能就是夸大的。其實,雪片談論海拔的意義并不大。

價格

因為不是高山的老樹茶,雪片再好價格也有天花板,如果達到近千元的,那就已經是非常非常好了,得有濃郁的香韻,部分好的帶有掛杯的梔子花韻,這就基本是極致了。曾有茶友跟我說,他在實體買過價格3000左右的雪片大烏葉,很香很滿意....所以遇到價格太高的雪片冬茶,就得打個問號了。

黃茶,會“黃”嗎?

 

小黃黃茶,會“黃”嗎?  同屬產量極小的茶,白茶異軍突起,而黃茶還是默默無聞。黃茶真會“黃”了嗎?默默無聞  由于黃茶太小眾,不是產區(qū)的茶友,了解不多,阿甘在這里還是需要啰唆一下:品種  黃茶是我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等屬黃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則為黃大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工藝  黃茶屬輕發(fā)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產量  根據(jù)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的調研結果顯示,2013年我國黃茶總產量約為6980噸,占全國茶葉總產量(179萬噸)的0.39%。價格  在價格上,中高端的黃芽價格定位虛高,頂級黃芽茶每公斤均價多在千元以上,如:君山銀針新茶上市時,其頂級的金鑲玉市場售價可達33600元/公斤。但因產量最大的的霍山黃芽銷售價格稍低,攤薄了整體黃芽茶均價。2013年全國重點產茶縣的黃茶均價約為67.8元/公斤。飛黃騰達  黃茶企業(yè),產區(qū)政府,都在大力推廣黃茶。在嘗試各種方法,比如隨大流壓餅的,正在研發(fā)中的黃茶發(fā)花技術等等。但是我認為,黃茶要起來,最重要的是要根據(jù)黃茶的特點,一點突破。重點在營銷。  黃茶最大的特點是: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針對這一點,黃茶營銷應該另辟蹊徑:最佳餐飲用茶  我們開玩笑說,“老板,讓客人喝黃茶,能多點一個菜,老板一定用你的黃茶”。針對黃茶消化酶助消化的特點,對餐飲企業(yè)進行針對性營銷。黃茶的低端茶,價格很低,餐館老板容易接受。加上其突出的助消化功能,相信餐飲茶是低端黃茶的一條出路。吸引部份綠茶消費者  大家都知道,綠茶保留最多的天然成份,最為健康,但是好多人不敢多喝,怕刺激腸胃,怕睡不著?! ≡趷烖S過程中,由于濕熱作用,多酚類化合物總量減少很多,特別是C-EGCG和L-EGC大量減少,由于這些酯型兒茶素自動氧化和異構化,改變了多酚類化合物的苦澀味,形成黃茶特有的金黃色澤和較綠茶醇和的滋味?! ↑S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減少了刺激性,增加了活性酶。對喜歡綠茶,又擔心刺激腸胃的人來說,想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葉黃素  黃茶的葉綠素由于殺青、悶黃大量破壞和分解而減少,葉黃素顯露,這是形成黃茶黃葉的一個重要變化。  葉黃素的兩大特殊功效:1、對視網膜有重要保護作用;現(xiàn)在人們盯屏幕的時間大大加長,葉黃素對視網膜的保護作用,正可以作為黃茶企業(yè)營銷的重點。2、葉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活性;抑制自由基,延緩衰老,是不變的主題。拋磚引玉這么好的黃茶,不能真“黃”在我輩手中。另辟蹊徑,白茶的今天,也許是黃茶的明天。

 

 

 

 

『學茶』“六茶詳解”之黃茶:一個美麗的錯誤,讓你來到我身邊

 

黃茶,可以說是六大茶系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個了。在提及黃茶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就是:“黃茶是一種與綠茶的加工工藝略有不同的茶,多了一道燜堆渥黃的工序。”經常會有人將黃茶錯認為綠茶的一種,黃茶最顯著的特征——黃葉黃湯,也時常會被誤解為是綠茶放壞了。今天,就來給黃茶正個名。

如果把六大茶系比作孩子的話,黃茶就是活在“別人家的乖孩子綠茶”陰影之下的娃,最可憐的是,這個娃還從小到大和綠茶一個學校——黃茶產區(qū)不多,君山、蒙山、霍山為盛。幾乎全部都在綠茶產地的包圍之中。不過若真要以血緣關系來比喻的話,制作工藝幾乎重合的黃茶和綠茶至少也算是個表親。

黃茶是中國六大茶系之一,按鮮葉老嫩芽大小劃分,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芽茶-

鮮葉最為細嫩,于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黃芽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等,其中君山銀針最為名貴,屬于中國名茶之一,雅稱“金鑲玉”。

-黃小茶-

細嫩芽葉制成的統(tǒng)稱為黃小茶,多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但品質不及黃芽茶,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

-黃大茶-

用粗老原料制成的,稱之為黃大茶,采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或一芽四五葉。如安徽皖西金寨、霍山黃芽、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都是黃大茶。

據(jù)史料推測,黃茶在公元七世紀已經問世。但當時黃茶不同于現(xiàn)在的黃茶,它是由一種自然發(fā)黃的黃芽茶樹品種的芽葉制成的。

《霍山縣志》記載:“霍山黃芽之名已肇于西漢,興于唐,自明代列為貢品,清朝時期最為普遍。”而整個唐朝盛行蒸青綠團、餅茶,中唐時炒制的綠茶才剛剛出現(xiàn),何談黃茶。上文中“肇于西漢”的“霍山黃芽”,應該說的是鮮葉帶黃色的特異樹種制成的茶葉,唐朝時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fā)黃而得名。

(圖為自然黃芽的“霍山黃芽”)

而現(xiàn)在所說的黃茶,是指經過燜堆渥黃技術制成的茶。明代聞龍《茶箋》中記載:“炒時,須一人從傍扇之,以祛濕熱,否則色黃,香味俱減。扇者色翠,不扇色黃。炒起出鐺時,置大甕盤中,仍須急扇,令熱氣稍退…” 這是制茶中色澤黃變現(xiàn)象的最早記載。同時,也對黃變的原因、防止黃變的措施,黃變對綠茶質量的影響作了正確的闡述。

(古代制茶圖)

在崇尚綠茶的時代,因不善制茶或低溫殺青,或殺青時間過長,或殺青后干燥不及時等因素,茶坯在水熱作用下,發(fā)生了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了黃葉黃湯,陰錯陽差,無意間誕生了黃茶。但真正意義上的黃茶工藝形成,不會早于明代。很多茶類的誕生,都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而這種錯誤,恰恰造就了茶葉世界的五彩繽紛。

 

新中國建立初期,要用茶葉來換外匯,而蘇聯(lián)人大多喝紅茶。以致當時黃茶最大的產出地霍山縣全部改制紅茶。直到1969年珍寶島之戰(zhàn)中蘇關系破裂,才重新開始制作綠茶及黃茶。而黃茶制作工序幾近失傳。幾位茶學專家與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茶農歷經兩年的走訪嘗試,黃茶才重現(xiàn)人間。后又經茶葉專家點播改進,霍山黃芽從此揚名。一個瀕臨絕跡的茶類,這才算保留了下來。

(霍山茶園圖)

不過較為可惜的是,黃茶“斷代”過,而且由于黃茶的特殊工藝——“燜堆渥黃”很難掌握度,當?shù)赜秩狈Y料記錄傳統(tǒng)工藝,所以,當年恢復的霍山黃芽,也不能保證工藝完全傳承歷史。這也就導致了現(xiàn)在市場上的很多黃茶,并沒有很明顯的“黃湯黃葉”特征。

黃茶的加工方法跟綠茶較為相近,但多了一道關鍵步驟——燜堆渥黃。這是黃茶制作過程的關鍵所在。

(黃茶的制作工序)

燜堆渥黃這道工序是黃茶的核心所在,所謂燜堆渥黃,是指將殺青過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用濕布蓋上,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時間的把控上,視具體情況而定,燜黃的時間不同,茶的品質及口味也發(fā)生著顯著地變化。悶黃這道工藝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它形成了黃茶特有的金黃色澤和既不失鮮爽又不乏醇和的滋味。

 

 

(圖源“知乎網”)

 

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通過燜堆渥黃的濕熱作用,使得葉片中的葉綠素A(綠色)降低、葉綠素B(黃色)增加,茶葉由翠綠變?yōu)槲ⅫS。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進行鮮葉殺青或殺青不透,而將茶葉進行堆悶,茶葉就會變紅,而不是變黃。這樣的工藝則是紅茶的酶氧化過程。紅茶發(fā)酵生成的物質主要是茶黃素和茶紅素。這也充分證明了,黃茶的悶黃是在濕熱條件下的自然氧化,其氧化產物不同于紅茶。

(古代發(fā)酵圖)

在燜堆渥黃的過程中,受濕熱作用,多酚類化合物總量減少很多,使多酚類化合物的所造成的苦澀味有所下降,因此,雖說黃茶的工藝與綠茶相似,但卻比綠茶多了一份醇和,刺激性稍弱,對于緩解酒精性肝損傷有很好的作用,還能起到養(yǎng)肝的作用。黃茶的存在,讓不宜品飲綠茶的老人、胃腸虛弱的愛茶者,多了一種溫和的選擇。

黃茶的現(xiàn)狀:

從2017年茶葉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的茶葉年產量258萬噸左右,而黃茶產量為0.78萬噸,黃茶的占比均不到1%。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以黃茶最大的產地霍山縣為例,霍山縣炒青綠茶、黃大茶、黃芽茶的比例大致是3:2:1。很多黃茶的主產區(qū),主產的茶葉卻不是黃茶,所以這就造成了黃茶產區(qū)廣,但是產量極低的尷尬局面。

除此之外,黃茶的制作工藝面臨諸多困境:

1,黃茶加工工藝復雜,用工量大,“燜堆渥黃”工藝難以把握。悶黃稍過,黃芽的制作就失敗了,看上去像陳茶,賣不出去。(有些茶農為了避免做壞,極大地降低悶黃程度,導致市場上有些黃茶滋味與綠茶別無二致,這樣黃茶的處境只會越來越尷尬)

2,黃茶加工過程的辛勞,年輕一代不愿意學習黃芽制作的傳統(tǒng)工藝,使傳統(tǒng)工藝傳承面臨嚴峻挑戰(zhàn)。

3,綠茶的加工工藝簡單,勞動用工少,銷售價格高,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很多黃茶農戶改為制作綠毛茶。

諸多原因造就了黃茶目前逐漸式微的局面,對黃茶來說,做自己還是繼續(xù)做“親戚”,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黃茶100多年。

作為六大茶系之一的黃茶,將如何在保留自己特點的同時開拓市場呢?道阻且艱,唯有“上下而求索”。

不過,對于黃茶而言,最重要的恐怕不是繁復精細的工藝,亦不是所謂的“地位”,而是一位能欣賞它的“伯樂”、一句發(fā)自內心的贊美。

到此,我們的“六茶詳解”就結束了

找到約1,372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