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喝茶的茶具用法

找到約28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這幾種泡茶必備的茶具,你都用對了嗎?

喝茶是我國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 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歡用品茗來直抒胸臆或品味人生。

品茗時,要想讓精、氣、神與茶、禪、意相互交融,除了遵循一些茶俗禮儀之外,茶具也是增添雅趣和渲染意境的重要工具之一。

“茶道六君子”是很多茶友泡茶必備的茶具,但很多茶友們并不清楚六君子的正確用法,接下來,小悅就帶您了解下這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最初指的是六個人,出自蘇東坡《送周朝義守漢州》,“茶為西南病,氓俗記二李。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

詩句中的“二李”指的是李杞和李稷二位高官。當時二李壟斷銷售茶葉,禁止茶商、普通百姓銷售茶葉,導致茶商怨聲載道,茶農(nóng)苦不堪言。

師道、正儒、張永徽、吳醇甕、呂元鈞、宋文輔等六位官員挺身而出,向朝廷建言開放茶葉流通,卻被貶官流放。雖然他們被流放,但這件事情影響極大,不久后,朝廷就允許茶葉通商。蘇軾知曉此事后,作詩贊其為六君子。

后來,茶葉愛好者們把茶桌上必備的六件茶具稱為茶道六君子,它們分別是茶筒、茶漏、茶針、茶夾、茶則、茶匙。

茶筒

很多人以為“茶筒”是用來儲存茶葉 ,其實不是。茶筒,也可以叫茶器筒,是用來盛放其它五君子的。一般為圓筒狀,筒身通常會雕刻一些圖案,兼具鑒賞性。

茶漏

茶漏是導茶入壺的工具,上口大下口小,類似中空的漏斗。

投放干茶時,如果遇到口比較小的茶壺,投茶時茶葉可能會掉出壺外,這時就可以把茶漏放在壺口上,防止茶葉散落在壺外。

很多人可能會將茶漏和茶濾搞混,其實兩者的作用各不相同,茶濾是用來過濾茶渣的,它有一層薄薄的濾網(wǎng),一般放在公道杯上,讓茶湯更清澈。

茶針

倒茶時,部分茶葉會將壺嘴堵住,這時就需要一個茶針,疏通壺嘴。此外,當我們投茶時,也可以借助茶針調整干茶的層次,將整茶放在上面,碎茶放在下面。

這個茶針可以用來翹茶嗎?不可以,翹茶餅時一般使用的金屬質地的茶針,而六君子的茶針多由木、竹制成,如果用來翹茶,可能會把茶針折斷。

茶夾

茶夾,主要用來夾杯子。清洗茶杯茶具時,使用茶夾一方面可以避免燙手,另一方面可以讓茶具更干凈衛(wèi)生。此外,茶夾還可以用來夾取茶壺中的茶渣。

茶則

茶則主要的作用是將茶從茶葉罐中舀出,然后倒入茶壺中。使用茶則取茶十分方便,可以避免用手抓取,讓茶受潮變質等。此外,在品鑒茶葉時,為方便觀察葉底,可以使用茶則將沖泡后的茶葉從審評杯倒入葉底盤上。

茶匙

茶匙,形狀類似湯匙。茶匙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將茶壺里的茶渣取出,用途之二是做分茶的工具,將茶則上的茶葉撥到茶壺中,避免用手直接抓取,保持茶葉干凈。

另外,使用完“茶道六君子”之后,一定要擦拭干凈,避免影響后面的使用,同時要晾干之后再放進茶筒,這樣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哦。

“茶道六君子”已經(jīng)介紹完了,它們的用法你都學會了嗎?歡迎茶友們在評論區(qū)分享交流哦~

注:圖文來源茶悅世界,作者翩,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聞香杯的用法,具體要怎么聞香呢?

有位朋友

他去別人家做客時,主人給他端上來兩只杯子,一只高杯一只矮杯,高杯中有茶,矮杯中沒有茶。他有些疑惑又不好意思詢問,拿起高杯一飲而盡。飲畢便察覺主人的臉色有點不對,雙方尷尬半分鐘。

杯小茶聽完笑了,朋友直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實,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不知道這兩個杯子的正確用法!

前文所說的高杯和矮杯,其實在茶具中標準的叫法叫做聞香杯和品茗杯,也就是下圖這兩個杯子了。

我們在日常喝茶時,一般只使用品茗杯。

而聞香杯一般是在茶藝表演時或是特別專業(yè)的品茶活動中才會用到。

這兩只杯子有什么區(qū)別?

品茗杯,即用來喝茶的杯子。

通常杯身矮而杯口寬,這樣的造型有利于散熱降溫,喝到嘴里的茶湯不至于太燙。

聞香杯,即用來聞茶香的杯子。

杯身高長筆直、杯口窄小,有利于茶香凝聚在杯中久而不散,在飲茶前,可以先聞一聞茶香,當然,這是講究人的做法。

這兩只杯子,怎么用?

第一種情況,不需要杯托。

主人將茶倒進聞香杯后,把品茗杯扣上,右手將兩只杯拿起至胸前翻轉,換左手拿,右手輕托,雙手遞放到客人面前,整個動作流暢優(yōu)美一氣呵成,在茶藝表演中比較常見。

客人需一手扶住品茗杯,一手將聞香杯小心取出,聞完茶香以后,再拿起品茗杯飲茶。

第二種情況,需要一個杯托。

杯托需要是長條狀的,可以同時盛放兩只杯子。主人將茶倒進聞香杯后,將聞香杯和空的品茗杯用杯托遞給客人??腿酥恍枰獙⒙勏惚械牟璧谷肫奋嚷勏愫笃凡杓纯?。

再次倒茶時,除非客人特別要求,一般情況下主人可將茶直接倒入品茗杯即可,不需要再倒入聞香杯。

具體要怎么聞香呢?

至于聞香的動作,一種是單手拿聞香杯在鼻尖左右晃動,一種是雙手上下搓動聞香杯。

之所以這么聞香,一是因為聞香杯中的香氣略有些燙鼻,通過晃動不容易燙傷鼻子。

二是因為人的嗅覺敏感度只有3秒鐘,持續(xù)聞香容易疲勞,晃動杯子時吸一口茶香吸一口空氣,這樣聞到的香氣會更確切。

學會這兩只杯子的用法,不僅是一種禮儀,更能讓我們進一步地品味茶,看起來也更專業(yè)。

下次,可千萬記住不要拿起聞香杯喝茶了哦!

來源:茶的故事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蓋碗茶與蓋碗泡茶丨蓋碗的由來及用法

相信常喝茶的人,對蓋碗肯定是不會陌生的。如今,蓋碗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泡茶的常見器具。

在我們平時所看的清宮劇中都會有出現(xiàn)蓋碗的身影,只是那時候蓋碗的用法跟現(xiàn)在我們了解到的用法似乎很不一樣。

▲《延禧攻略》中皇上使用蓋碗飲茶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蓋碗茶和蓋碗泡茶的不同之處。

 先來了解一下蓋碗的發(fā)展由來:

這就要追溯到唐代了。

唐人李匡乂《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huán)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環(huán)代蠟,進于蜀相。蜀相奇之,為制名而話于賓親。人人為便,用于世。是后傳者更環(huán)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唐代建中年間,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府尹崔寧和他的女兒都很喜歡喝茶,但是當時喝茶的茶具簡陋,僅杯盞一支。崔寧之女,玉手纖纖,手持茶杯太過燙手,便突發(fā)奇想用碟子承托茶杯,這樣就不用直接接觸滾燙的茶杯了。主意雖好,但卻有個bug,就是茶杯容易傾倒。

還好她久待閨中,閑來無事,又研發(fā)出了升級版。在碟子中央做個蠟環(huán)用以固定茶杯,后來用漆環(huán)代替蠟環(huán),既美觀又實用。她將這一研發(fā)成果告訴了她的父親,就這樣,最早的茶托便出現(xiàn)了。

 

明朝朱元璋廢團茶,過去的煎茶、點茶法失勢,對應的越甌、建盞一類的茶器也隨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這時茶碗就有了蓋子。只是尷尬的是,底托又不見了,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托才回來,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三才杯。

“三才杯”,所謂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謂之人。

 

蓋碗茶

 

明清時期,也就是我們電視劇中看到的,古人直接端起蓋碗就喝的茶,叫蓋碗茶。

 

至今流行于中國四川一代。

 

一人一盅,先用滾水溫一遍杯,放入茶葉,盛水加蓋,茶倒七分滿,一手持托,一手持蓋,先嗅其蓋香,再輕輕拂去茶葉,留一條小縫舉到嘴前小啜,喝完再續(xù)。

 

▲《紅樓夢》中黛玉文雅的喝蓋碗茶

 

喝蓋碗茶的時候,「天」「地」「人」不該分開,既不禮貌也不美觀。而品茶的動作,更是要流暢,托杯的手不能抖,留縫的角度也要恰好,這樣才能有品茶時候的怡然自得。

 

蓋碗泡茶

 

到了今天,蓋碗更多的被當做“主泡器”來使用,就是用蓋碗出湯,使茶水分離。

因其泡茶更加方便,不僅能夠清晰地觀察茶葉,更是方便出湯,后期清洗起來也方便,蓋碗變成了現(xiàn)在最受歡迎的泡茶器具。

 

 

剛學習使用蓋碗泡茶的朋友總是覺得蓋碗很不好控制,容易被燙,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下面幾個要點請大家記住了,然后勤加練習,一定會愛上用蓋碗泡茶的。

 1選購不容易被燙的蓋碗

選購蓋碗的原則是:

Ⅰ、輕便趁手

這樣的蓋碗拿起來輕松,更容易使用。

 Ⅱ、撇口高于碗身且寬

注入的沸水離碗口有一定的距離,更不容易燙手。

Ⅲ、蓋鈕高

蓋鈕短的蓋子,手指放在上面會短距離的接觸到沸水的溫度,會很燙不好拿。相應的蓋鈕高就不會那么燙手。

 ▲選購時應選擇圖中右邊的蓋子

2注水不宜太滿

對于剛學習使用蓋碗的朋友不用心急,泡茶時不要將水注得太滿,先把控制蓋碗的手勢練熟了,再慢慢摸索使用蓋碗的技巧。

 3拿蓋碗的手勢很重要

正確的手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蓋碗的碗沿,食指抵扣住蓋鈕,把蓋子流出一條便于出湯的縫隙,再拿起蓋碗傾斜將茶湯倒出。

千萬不要直接拿起碗身,會非常燙。

還有一種出湯方式,更加實用哦。

用大拇指按住蓋鈕,其余四指扣住碗身的碗底,拿起傾倒,動作干凈流利,非常適合初學者。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

好了,關于蓋碗就介紹到這里,如果您對蓋碗有更多的感悟和好奇,歡迎留評,分享更多與茶相關的小知識哦。

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